'你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暗坑”讓家長防不勝防,索賠卻遙遙無期'

"

文|陳青青說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報個游泳課、預約個奧數輔導班、給娃報個夏令營……每逢假期一到,“娃經濟”便愈演愈,不少家長選擇各種培訓機構、興趣班為孩子“加油”“充電”;抑或選擇各種名目的親子游,希望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把握機會增加與孩子的感情。

而在熱火的“娃經濟”背後,每年我們也從各種媒體渠道瞭解到不少 “暗坑”:一批親子游泳班、早教班收完錢後“人去班空”;一些培訓機構運營資質“不清不楚”、不少商品或服務“貨不對板”……不少家長不慎掉入“坑”中,甚至在維權道路迷失,苦不堪言。在與不少“家有萌娃”的家長聊過之後,我瞭解到了普遍家長花過“冤枉錢”的地方。

一、家長多半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

1. 培訓機構“半路倒閉”

為孩子選擇輔導班、培訓機構等是不少家長必經之路,然而市面上各種機構,五花八門,良莠不齊。家長付完錢後,機構卷錢跑路,或者因為資質問題被迫停課等原因都是不屢見不鮮的事實。

"

文|陳青青說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報個游泳課、預約個奧數輔導班、給娃報個夏令營……每逢假期一到,“娃經濟”便愈演愈,不少家長選擇各種培訓機構、興趣班為孩子“加油”“充電”;抑或選擇各種名目的親子游,希望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把握機會增加與孩子的感情。

而在熱火的“娃經濟”背後,每年我們也從各種媒體渠道瞭解到不少 “暗坑”:一批親子游泳班、早教班收完錢後“人去班空”;一些培訓機構運營資質“不清不楚”、不少商品或服務“貨不對板”……不少家長不慎掉入“坑”中,甚至在維權道路迷失,苦不堪言。在與不少“家有萌娃”的家長聊過之後,我瞭解到了普遍家長花過“冤枉錢”的地方。

一、家長多半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

1. 培訓機構“半路倒閉”

為孩子選擇輔導班、培訓機構等是不少家長必經之路,然而市面上各種機構,五花八門,良莠不齊。家長付完錢後,機構卷錢跑路,或者因為資質問題被迫停課等原因都是不屢見不鮮的事實。

你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暗坑”讓家長防不勝防,索賠卻遙遙無期

今年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就有這樣一則新聞。3月初時,近600個家庭的學生家長突然被告知,孩子的校外補習機構已經關門大吉,但是前期繳納的高額的補習費卻無處追討。

即便很多家長有備而來,帶著公安機關的“受案回執”、上訪的“求助信”、此前簽署的輔導協議,補習班繳費、轉賬記錄等文件證明。然而由於機構負責人“不翼而飛”家長們的高額學費都“不翼而飛”。

2.“付越多,越省錢”的捆綁消費

同事假期給孩子報一個親子游泳班,但培訓機構表示每節300元的課程,最少20節課起售,且每增加10節課,單課就可以減少100元,且要求必須兩個月以內全部用完,同事核算了一下,覺得報多一些課可以優惠一些,只是給孩子買了20節課。她說,同行的家長有的甚至一次性給孩子買了60節課。

她表示在給孩子選課的時候,提前瞭解了不少當前市場,幾乎都是同類的收費模式,加上對自己孩子的瞭解,她才能沒有被商家說服。

3. 先讓娃“入坑”,再挾娃“逼”消費

“小朋友,這個可好吃了,讓你媽媽給你買。”不少家長帶孩子出門的時候會遇到這種情況,不少銷售人員為了業績改由孩子下手,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一哭鬧,家長就被迫同意購買了。而很多孩子只是一時的興起,沒過多久,就不喜歡了。

雖然說,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願意花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或者生活條件,但是如果花了大量的錢,最後變成竹籃打水一場空,變成了求訴無門的冤枉錢,那難免會憤怒不平。那麼對於家長而言,究竟該如何避免這些“坑”,少花些冤枉錢呢?

二、如何避免為娃花“冤枉錢”?

1.不選貴的,只選對的

不少家長,堅持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那麼什麼是最好的呢?“越貴越好”,不少家長存在這個誤區。其實,對於孩子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與其去選擇一個昂貴的機構,不如先跟孩子聊聊,讓孩子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程去學習,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

文|陳青青說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報個游泳課、預約個奧數輔導班、給娃報個夏令營……每逢假期一到,“娃經濟”便愈演愈,不少家長選擇各種培訓機構、興趣班為孩子“加油”“充電”;抑或選擇各種名目的親子游,希望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把握機會增加與孩子的感情。

而在熱火的“娃經濟”背後,每年我們也從各種媒體渠道瞭解到不少 “暗坑”:一批親子游泳班、早教班收完錢後“人去班空”;一些培訓機構運營資質“不清不楚”、不少商品或服務“貨不對板”……不少家長不慎掉入“坑”中,甚至在維權道路迷失,苦不堪言。在與不少“家有萌娃”的家長聊過之後,我瞭解到了普遍家長花過“冤枉錢”的地方。

一、家長多半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

1. 培訓機構“半路倒閉”

為孩子選擇輔導班、培訓機構等是不少家長必經之路,然而市面上各種機構,五花八門,良莠不齊。家長付完錢後,機構卷錢跑路,或者因為資質問題被迫停課等原因都是不屢見不鮮的事實。

你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暗坑”讓家長防不勝防,索賠卻遙遙無期

今年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就有這樣一則新聞。3月初時,近600個家庭的學生家長突然被告知,孩子的校外補習機構已經關門大吉,但是前期繳納的高額的補習費卻無處追討。

即便很多家長有備而來,帶著公安機關的“受案回執”、上訪的“求助信”、此前簽署的輔導協議,補習班繳費、轉賬記錄等文件證明。然而由於機構負責人“不翼而飛”家長們的高額學費都“不翼而飛”。

2.“付越多,越省錢”的捆綁消費

同事假期給孩子報一個親子游泳班,但培訓機構表示每節300元的課程,最少20節課起售,且每增加10節課,單課就可以減少100元,且要求必須兩個月以內全部用完,同事核算了一下,覺得報多一些課可以優惠一些,只是給孩子買了20節課。她說,同行的家長有的甚至一次性給孩子買了60節課。

她表示在給孩子選課的時候,提前瞭解了不少當前市場,幾乎都是同類的收費模式,加上對自己孩子的瞭解,她才能沒有被商家說服。

3. 先讓娃“入坑”,再挾娃“逼”消費

“小朋友,這個可好吃了,讓你媽媽給你買。”不少家長帶孩子出門的時候會遇到這種情況,不少銷售人員為了業績改由孩子下手,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一哭鬧,家長就被迫同意購買了。而很多孩子只是一時的興起,沒過多久,就不喜歡了。

雖然說,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願意花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或者生活條件,但是如果花了大量的錢,最後變成竹籃打水一場空,變成了求訴無門的冤枉錢,那難免會憤怒不平。那麼對於家長而言,究竟該如何避免這些“坑”,少花些冤枉錢呢?

二、如何避免為娃花“冤枉錢”?

1.不選貴的,只選對的

不少家長,堅持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那麼什麼是最好的呢?“越貴越好”,不少家長存在這個誤區。其實,對於孩子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與其去選擇一個昂貴的機構,不如先跟孩子聊聊,讓孩子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程去學習,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你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暗坑”讓家長防不勝防,索賠卻遙遙無期

2.少些“貪小便宜”的心理

不少商家之所以能夠頻頻吸引顧客,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牢牢地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而對於不少寶媽而言,“多多益善”的減價活動屢試不爽。其實孩子們還小,很多時候,心性未定,家長購買課程時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做選擇,而不是想著優惠,很多時候就能避免這種“消費者心理戰術”了。

3.不要讓孩子養成“哭鬧式”的索取

雖然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但是家長不可以對孩子“百依百順”。如果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同意的話,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習慣的。家長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無需講道理,古人有言“三歲看老”,很多人的性格都是從小就形成。所以對待孩子,家長要“狠得下心”來教育。

很多人不解,為何消費者被騙的案例屢屢被報道,還是有不少家長頻頻“掉坑”呢,而兼管機構那麼多,為何“坑”總填不滿呢?這其中也有幾大原因。

三、親子消費“填坑”難度大

1.法律依據不足

相關的法律依據不足,幾乎沒有司法保護,是親子消費領域“填坑難”的原因之一。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對於商家的“捲款跑路”、實際服務“蒸發”等問題,當前相關法律大多設立的是事後監管,專業人士也表示“監管成本太高,效果也不甚理想。”

"

文|陳青青說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報個游泳課、預約個奧數輔導班、給娃報個夏令營……每逢假期一到,“娃經濟”便愈演愈,不少家長選擇各種培訓機構、興趣班為孩子“加油”“充電”;抑或選擇各種名目的親子游,希望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把握機會增加與孩子的感情。

而在熱火的“娃經濟”背後,每年我們也從各種媒體渠道瞭解到不少 “暗坑”:一批親子游泳班、早教班收完錢後“人去班空”;一些培訓機構運營資質“不清不楚”、不少商品或服務“貨不對板”……不少家長不慎掉入“坑”中,甚至在維權道路迷失,苦不堪言。在與不少“家有萌娃”的家長聊過之後,我瞭解到了普遍家長花過“冤枉錢”的地方。

一、家長多半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

1. 培訓機構“半路倒閉”

為孩子選擇輔導班、培訓機構等是不少家長必經之路,然而市面上各種機構,五花八門,良莠不齊。家長付完錢後,機構卷錢跑路,或者因為資質問題被迫停課等原因都是不屢見不鮮的事實。

你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暗坑”讓家長防不勝防,索賠卻遙遙無期

今年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就有這樣一則新聞。3月初時,近600個家庭的學生家長突然被告知,孩子的校外補習機構已經關門大吉,但是前期繳納的高額的補習費卻無處追討。

即便很多家長有備而來,帶著公安機關的“受案回執”、上訪的“求助信”、此前簽署的輔導協議,補習班繳費、轉賬記錄等文件證明。然而由於機構負責人“不翼而飛”家長們的高額學費都“不翼而飛”。

2.“付越多,越省錢”的捆綁消費

同事假期給孩子報一個親子游泳班,但培訓機構表示每節300元的課程,最少20節課起售,且每增加10節課,單課就可以減少100元,且要求必須兩個月以內全部用完,同事核算了一下,覺得報多一些課可以優惠一些,只是給孩子買了20節課。她說,同行的家長有的甚至一次性給孩子買了60節課。

她表示在給孩子選課的時候,提前瞭解了不少當前市場,幾乎都是同類的收費模式,加上對自己孩子的瞭解,她才能沒有被商家說服。

3. 先讓娃“入坑”,再挾娃“逼”消費

“小朋友,這個可好吃了,讓你媽媽給你買。”不少家長帶孩子出門的時候會遇到這種情況,不少銷售人員為了業績改由孩子下手,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一哭鬧,家長就被迫同意購買了。而很多孩子只是一時的興起,沒過多久,就不喜歡了。

雖然說,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願意花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或者生活條件,但是如果花了大量的錢,最後變成竹籃打水一場空,變成了求訴無門的冤枉錢,那難免會憤怒不平。那麼對於家長而言,究竟該如何避免這些“坑”,少花些冤枉錢呢?

二、如何避免為娃花“冤枉錢”?

1.不選貴的,只選對的

不少家長,堅持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那麼什麼是最好的呢?“越貴越好”,不少家長存在這個誤區。其實,對於孩子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與其去選擇一個昂貴的機構,不如先跟孩子聊聊,讓孩子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程去學習,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你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暗坑”讓家長防不勝防,索賠卻遙遙無期

2.少些“貪小便宜”的心理

不少商家之所以能夠頻頻吸引顧客,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牢牢地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而對於不少寶媽而言,“多多益善”的減價活動屢試不爽。其實孩子們還小,很多時候,心性未定,家長購買課程時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去做選擇,而不是想著優惠,很多時候就能避免這種“消費者心理戰術”了。

3.不要讓孩子養成“哭鬧式”的索取

雖然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但是家長不可以對孩子“百依百順”。如果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同意的話,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習慣的。家長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無需講道理,古人有言“三歲看老”,很多人的性格都是從小就形成。所以對待孩子,家長要“狠得下心”來教育。

很多人不解,為何消費者被騙的案例屢屢被報道,還是有不少家長頻頻“掉坑”呢,而兼管機構那麼多,為何“坑”總填不滿呢?這其中也有幾大原因。

三、親子消費“填坑”難度大

1.法律依據不足

相關的法律依據不足,幾乎沒有司法保護,是親子消費領域“填坑難”的原因之一。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對於商家的“捲款跑路”、實際服務“蒸發”等問題,當前相關法律大多設立的是事後監管,專業人士也表示“監管成本太高,效果也不甚理想。”

你為娃花過哪些冤枉錢?“暗坑”讓家長防不勝防,索賠卻遙遙無期

2. 機構多且雜,市場監管機構無法實時監控,索賠遙遙無期

在今年3月初“卷錢跑路”的培訓機構,不少受害家長通過撥打12345、110報案等方式進行維權。雖然案件引起了相關單位的重視,引發了全市一系列培訓單位的整改工作,但是家長們損失的金額,卻由於各大校區“人去樓空,司法人代表無法取得聯繫”而索賠無門。

3.信息網絡公佈不夠完善,且家長的“防騙”意識不夠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廣州“跑路”的教育機構分支機構有3家。而該司的法人曾開辦過另一家培訓機構,於2014年1月突然關停,導致家長投訴無門。加上此次“失聯”,高冠教育法人代表姜志偉疑似已經是第二次“跑路”了。但是很多家長們也是事後才瞭解到這一情況。雖然機構老闆多次跑路的例子並不常見,旦如果家長在選擇過程中,可以多留一個心眼,是不是能夠避免“掉坑”呢?

很多時候,我們常說,“現如今的社會,是女人的錢和孩子的錢最好賺。”仔細回味一下這句話,也確實如此。雖說對於“坑多”且防不勝防的“娃經濟”,現在還很難用法律法規去界定,但是家長“慧眼識珠”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互動話題:對於花在孩子身上的“冤枉錢”,呢是否有過經歷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

青青專注於育兒經驗的乾貨分享和觀點碰撞,關注【陳青青說育兒】,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幫您解決在帶娃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問,讓您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期待您收藏、轉發和評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