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跳橋去世事件:為人父為人母,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不完美媽媽 耶穌 春節家書 藝術 自閉症 文章 二級心理諮詢師阿秋 2019-04-21
17歲男孩跳橋去世事件:為人父為人母,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這幾天17歲男孩跳橋去世的事件,轟動了整個朋友圈,也深深地揪扯著我們每個人的神經,我們在為17歲男孩花一樣的年紀就隕落的事實,而深深的感到惋惜;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那個捶地哀泣、悲痛欲絕的母親在哭泣,彷彿她那一刻的那種痛,我們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似的,這種衝擊力無疑是震撼的!令無數人,感到好想落淚……

17歲男孩跳橋去世事件:為人父為人母,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大眾之所以能體會到是因為事件是震撼的,在衝擊力如此之大的前提下,它並不是演電影,而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血淋淋的事件,與此同時,這樣的事情,保不準在我們身上也有可能會發生,在有這一系列的心理感應的情景出現的時候,背後是:大眾的黑箱心理作用,即:容易把問題聯想到自己身上,因為爭吵的事情,在生活中極為常見了,以至於我們因為這個事件,此刻,而在爭執上凝聚了更多理智與理性的思維。尤其是為人父、為人母的你,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其警示、反思、心靈拷問的作用是巨大的。

4月17日晚9時許,因為湯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在車上遭到母親批評,在駕車途經盧浦大橋引橋處時候靠邊停車,男孩衝出汽車,翻越欄杆跳下,當場身亡。

網絡上有很多網友在指責母親可能批評太過於苛刻嚴厲了,只圖自己的主觀意識、嘴癮,而完全不顧孩子的心理感受以及其所承受的委屈,以至於造成了這樣慘痛的悲劇。

通過這個事件的警醒與反思,本來我不想蹭熱點的,但是按耐不住的心情,還是促使我想寫點什麼,我也看過很多網絡上其它關於寫這個事件的文章,大多數的觀點過於主觀、急功近利、價值觀不正面,甚至是毫無啟發價值和啟發意義,遂才加劇了我想為這個事情寫點什麼的衝動,故有了以下的這些反思和觀點…….可能我的觀點跟很多文章是不一樣的,但是絕對能令你有所啟發與回味。

17歲男孩跳橋去世事件:為人父為人母,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一、 經營家庭,無論是婚姻還是親子關係的和諧,都應該遵循一個情感體驗的法則,這個法則即:八二原則。

無論是經營家庭還是夫妻感情,它們不是一個公司,不是要你去講什麼制度和對錯,家庭重在情感體驗,而情感體驗的精髓是:「愛、包容、理解、尊重、認可讚美」。

值得大家謹記的是:在培養孩子和夫妻感情的時候,富有藝術和令人感覺到濃濃的家庭氛圍的是掌握藝術性的核心經營法則,即:80%讚美認可,批評指責只佔20% ,越過這個情感愉悅的體驗準則,家庭可能就會充斥著烏煙瘴氣,嚴重可能造成悲劇。

很多人指責母親做錯了,我想說的是母親因為太愛孩子了,所以才會如此苛刻嚴厲,但是她不懂得適可而止,不懂得家庭經營的法則是以讚美為主,批評教育為輔,在批評的時候,更要懂得先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而這個氛圍的要素最起碼得遵循兩點:

1、不要在嘈雜的環境裡去論是非和對與錯,嘈雜的環境,本身就令人心煩了,如果再增添一些添堵的語言侵襲,會使得對方的情緒容易高漲、激動、煩躁。

2、以讚美溫和的方式去為批評鋪墊,這是說話的技巧與藝術,如是一來,別人即便不樂意聽你的批評,但是前提你已經在實事求是上認可了對方,即便不願意反感你,對方心裡也會稍稍平衡些,而壓制自己的情緒,把你的批評聽完,這個時候,批評者一定適可而止,任何過度的言語都是一把利劍。

17歲男孩跳橋去世事件:為人父為人母,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二、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父母要承認自己的觀念落伍了,只有承認落伍了,才能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消除代溝。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的,所以孩子的一切都得聽自己的,稍微不從,就指責孩子這不是那不是,把孩子的自由、選擇權利榨盡,其實這是很自私的行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靈魂個體。

耶穌認為:“孩子不是你的,他們只是暫時給你看管而已”。他們擁有一切的權利,而父母做好建設性的引導就好了,而不是把自己的自私強加在孩子身上,使得他們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父母們如果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就不會把那密不透風的愛扭曲變成一種剝奪和佔盡,完全去把孩子刻畫成自己腦海中的想象品一樣,這樣的父母充滿著貪婪和自私愚昧的心理扭曲人格。

父母要敢於承認自己的觀念與孩子存在著代溝,同時承認自己的觀念,確實是落伍了,不做一刀切的事情,去放低姿態去與孩子走心地交流,這將會贏得孩子更多的信任和願與你交心傾訴的頻率,反之只會把孩子逼向一個在你面前是自閉症的孩子,多說一句都會向你暴跳如雷。

17歲男孩跳橋去世事件:為人父為人母,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三、 父母要認識到因時代的不一樣,造就了現在的孩子心靈普遍脆弱,這是事實,是普遍存在的事實,而不是用自身的思維和以前自己小時吃苦的精神去作對比,以此打擊孩子脆弱的心靈。

真正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每個父母必修的功課,換位思考則更為重要。

血溶於水,作為父母的各位,連自己孩子的內心都走不進去,在我看來有些失職。為什麼說失職,是因為血溶於水的親情,本身就自帶心靈感應。

跟大家說一個心理學效應,才幾個月的嬰兒,他們是不認識人的,為什麼母親抱他們就不哭了,為什麼陌生人或者其他的家裡人抱他,他就哭?

這是因為孩子在母體子宮裡的時候,孩子就記錄了母親的心跳聲和氣味,所以還是幾個月的嬰兒完全靠自己的記憶感應去感觸母親的心跳聲和氣味聲,所以只要母親一接過嬰兒,嬰兒立馬就止住哭聲了。

直系的親情自帶的心靈感應,這一點無須學習,只要父母們稍微留意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就能知道他們的心思,這種能力似乎不需要刻意去學習就可以習得。

關鍵在於父母們要有心、刻意去觀察,就會有收穫。

因為孩子就是你小時的影子,結合時代環境的變化,父母們只需要做到與時俱進、通情達理、換位思考,注重心身健康大過一切,或許就能避免很多矛盾,甚至是悲劇。

17歲男孩跳橋去世事件:為人父為人母,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四、 只圖嘴硬的人,帶給別人的傷害是致命的,不管是婚姻感情還是親子教育都是一樣。

古語說:言多必失。

過多的嘮叨或者說話難聽都是對對方的一種尊嚴上的毀滅性傷害。說話有藝術性和點到為止,會使事情變得越來越好,說話帶刺和嘮叨無數,會使事情越來越糟糕。

17歲男孩跳橋事件,顯然是母親說話方式不對、場合不對,加之孩子心靈脆弱,心理蒙受了太多壓抑的委屈,不僅僅得不到理解和疏導,反而迎來了一通通的數落,在這種冤屈下,脆弱敏感的靈魂,保不準不做極端的事情。

母親當時如果能審視整個事件,合理去看待,懂得以上所有的道理,或許悲劇完全可以避免,但是悲劇已經發生,如花生命的隕落,是所有做父母應該吸取的教訓。

不知大家還記的陪讀大學生殺死母親的新聞嗎?

一母親為了照顧患有精神疾患的孩子,因過於嘮叨,發生了口角,逼瘋了孩子,而喪失理智,在那一刻只有躁狂的神經和暴怒的情緒在加劇他的快感,而做了連他自己都事後後悔的事情。

過多的嘮叨,多說一句都是壓力。

適當的關心,有原則、有智慧的父母,是不會把嘮叨變成一種關心的。

跳橋男孩,在縱身一躍的那一刻,或許他還是衝動的,覺得應該這樣做,因為他的神經是亢奮失去理智、暴怒的,可是那種感覺也就僅僅只會維持不到十秒,就會後悔自己的衝動,可是當他跳下去的那一刻,撞擊地面或者草地的時候,卻是後悔莫及的,他是不甘心的,可是一切都晚了!

任何一個生命都不願放棄這美好的世界,若不是被逼急或者覺得生無可戀,是不會輕易做出如此極端行為的。

生命是可貴的,死不可怕,但是真正面臨死的那一刻,所有那些選擇死的人,最終的心都是巨大的後悔的!

所以,不要給自己留下巨大的後悔!勇敢的活著,哪怕痛苦的活著,都是一種美好和存在的價值。

-end-

作者:阿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重度抑鬱症康復者、心理情感作家,著有書籍《抑鬱症康復治癒100問與答》,一本輔助療愈抑鬱症的心靈床頭書籍。

17歲男孩跳橋去世事件:為人父為人母,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