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的不自信是如何導致的?

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這些需求的滿足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孩子的自信與否其實是屬於第四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說如果情面的生理、安全、社交這些需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那我們是不會直接獲得自信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一直受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在這種時刻警惕無法得到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這個孩子一定是不自信的。

所以對於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與的關愛不夠到位,可能是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的不自信是如何導致的?

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這些需求的滿足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孩子的自信與否其實是屬於第四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說如果情面的生理、安全、社交這些需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那我們是不會直接獲得自信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一直受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在這種時刻警惕無法得到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這個孩子一定是不自信的。

所以對於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與的關愛不夠到位,可能是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的不自信是如何導致的?

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這些需求的滿足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孩子的自信與否其實是屬於第四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說如果情面的生理、安全、社交這些需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那我們是不會直接獲得自信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一直受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在這種時刻警惕無法得到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這個孩子一定是不自信的。

所以對於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與的關愛不夠到位,可能是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不自信?

1、無視孩子

現在的家長大多數工作繁忙、壓力山大,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照顧孩子,上班又是996,到家之後可能孩子都睡了,即使工作相對輕鬆的家長,下班回到家,也總想有一點自己的時間,玩玩手機看看平板,總之就是不太想管孩子。

小君的父母就是如此,爸爸每天出去應酬,喝酒到半夜才能回家,媽媽工作辛苦下班回到家幾乎不想和孩子交流,夫妻之間的關係也十分緊張。

小君放學回來想跟家長說說學校的時期,但是父母只是揮手讓他回自己的房間別出聲,時間久了小君跟父母之間的縫隙越來越大,在家裡也幾乎不怎麼說話了。

像小君這一類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在他們發現無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引起父母的注意,即使表現好了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時,他們的社交需求就會得不到滿足,會產生自卑情緒失去上進心,長大以後也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的不自信是如何導致的?

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這些需求的滿足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孩子的自信與否其實是屬於第四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說如果情面的生理、安全、社交這些需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那我們是不會直接獲得自信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一直受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在這種時刻警惕無法得到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這個孩子一定是不自信的。

所以對於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與的關愛不夠到位,可能是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不自信?

1、無視孩子

現在的家長大多數工作繁忙、壓力山大,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照顧孩子,上班又是996,到家之後可能孩子都睡了,即使工作相對輕鬆的家長,下班回到家,也總想有一點自己的時間,玩玩手機看看平板,總之就是不太想管孩子。

小君的父母就是如此,爸爸每天出去應酬,喝酒到半夜才能回家,媽媽工作辛苦下班回到家幾乎不想和孩子交流,夫妻之間的關係也十分緊張。

小君放學回來想跟家長說說學校的時期,但是父母只是揮手讓他回自己的房間別出聲,時間久了小君跟父母之間的縫隙越來越大,在家裡也幾乎不怎麼說話了。

像小君這一類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在他們發現無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引起父母的注意,即使表現好了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時,他們的社交需求就會得不到滿足,會產生自卑情緒失去上進心,長大以後也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2、懲罰教育

有一些家庭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表現好了是理所應當,孩子表現不好就是一頓“皮帶炒肉”,還有的家長雖然不打孩子,但是指責孩子的話卻是一套一套的。

這一類孩子的生活永遠被父母的否定所籠罩,無論怎麼努力,父母永遠覺得他不夠完美,即使考試成績排名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責罵他沒有拿到年級第一。

這樣的家長有兩個特點,一種是自己本身不夠成功,把自己的所有夢想和期望全都壓在孩子身上,花的每一筆錢都叫教育投資,最愛跟孩子說“咱們家就全靠你了”。

另一種是父母雙方很優秀,他們覺得如果孩子不夠優秀那就是丟了自己的臉。

這類孩子在心底永遠是不斷否定和懷疑自己的,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在心裡偷偷問自己“我真的行嗎?”“失敗了怎麼辦”。

這是因為潛意識裡,父母灌輸給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事情都做不成的人,而這種憂慮又導致他們做什麼事情都心神不能,十分容易出錯。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的不自信是如何導致的?

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這些需求的滿足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孩子的自信與否其實是屬於第四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說如果情面的生理、安全、社交這些需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那我們是不會直接獲得自信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一直受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在這種時刻警惕無法得到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這個孩子一定是不自信的。

所以對於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與的關愛不夠到位,可能是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不自信?

1、無視孩子

現在的家長大多數工作繁忙、壓力山大,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照顧孩子,上班又是996,到家之後可能孩子都睡了,即使工作相對輕鬆的家長,下班回到家,也總想有一點自己的時間,玩玩手機看看平板,總之就是不太想管孩子。

小君的父母就是如此,爸爸每天出去應酬,喝酒到半夜才能回家,媽媽工作辛苦下班回到家幾乎不想和孩子交流,夫妻之間的關係也十分緊張。

小君放學回來想跟家長說說學校的時期,但是父母只是揮手讓他回自己的房間別出聲,時間久了小君跟父母之間的縫隙越來越大,在家裡也幾乎不怎麼說話了。

像小君這一類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在他們發現無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引起父母的注意,即使表現好了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時,他們的社交需求就會得不到滿足,會產生自卑情緒失去上進心,長大以後也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2、懲罰教育

有一些家庭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表現好了是理所應當,孩子表現不好就是一頓“皮帶炒肉”,還有的家長雖然不打孩子,但是指責孩子的話卻是一套一套的。

這一類孩子的生活永遠被父母的否定所籠罩,無論怎麼努力,父母永遠覺得他不夠完美,即使考試成績排名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責罵他沒有拿到年級第一。

這樣的家長有兩個特點,一種是自己本身不夠成功,把自己的所有夢想和期望全都壓在孩子身上,花的每一筆錢都叫教育投資,最愛跟孩子說“咱們家就全靠你了”。

另一種是父母雙方很優秀,他們覺得如果孩子不夠優秀那就是丟了自己的臉。

這類孩子在心底永遠是不斷否定和懷疑自己的,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在心裡偷偷問自己“我真的行嗎?”“失敗了怎麼辦”。

這是因為潛意識裡,父母灌輸給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事情都做不成的人,而這種憂慮又導致他們做什麼事情都心神不能,十分容易出錯。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3、別人家孩子哪兒都好

比較的問題是老生常談了,很多學校和老師也逐漸意識到了比較對孩子的影響,但是有些家長雖然嘴上不會跟孩子直接說這樣的話,但是態度上還是明顯能察覺到。

比如孩子學舞蹈的時候,同樣的動作別人家孩子馬上就學會了,但是自家孩子努力半天也沒有做到,這個時候大多數家長都會去誇獎別人家孩子很棒,但是卻沒有給自己家孩子該有的鼓勵。

改變愛比較的習慣不是嘴上不說就可以的,孩子總是細膩而又敏感,他們能輕易察覺到大人的情緒。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要把別人的長板跟孩子的短板去做對比,有的孩子就是肢體沒有別人協調,但是頭腦卻更聰明;

有的孩子學習不能名列前茅,但是在體育上卻更勝別人一籌,每個孩子都是金子,只是你沒看到她們的閃光點罷了。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的不自信是如何導致的?

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這些需求的滿足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孩子的自信與否其實是屬於第四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說如果情面的生理、安全、社交這些需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那我們是不會直接獲得自信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一直受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在這種時刻警惕無法得到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這個孩子一定是不自信的。

所以對於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與的關愛不夠到位,可能是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不自信?

1、無視孩子

現在的家長大多數工作繁忙、壓力山大,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照顧孩子,上班又是996,到家之後可能孩子都睡了,即使工作相對輕鬆的家長,下班回到家,也總想有一點自己的時間,玩玩手機看看平板,總之就是不太想管孩子。

小君的父母就是如此,爸爸每天出去應酬,喝酒到半夜才能回家,媽媽工作辛苦下班回到家幾乎不想和孩子交流,夫妻之間的關係也十分緊張。

小君放學回來想跟家長說說學校的時期,但是父母只是揮手讓他回自己的房間別出聲,時間久了小君跟父母之間的縫隙越來越大,在家裡也幾乎不怎麼說話了。

像小君這一類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在他們發現無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引起父母的注意,即使表現好了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時,他們的社交需求就會得不到滿足,會產生自卑情緒失去上進心,長大以後也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2、懲罰教育

有一些家庭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表現好了是理所應當,孩子表現不好就是一頓“皮帶炒肉”,還有的家長雖然不打孩子,但是指責孩子的話卻是一套一套的。

這一類孩子的生活永遠被父母的否定所籠罩,無論怎麼努力,父母永遠覺得他不夠完美,即使考試成績排名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責罵他沒有拿到年級第一。

這樣的家長有兩個特點,一種是自己本身不夠成功,把自己的所有夢想和期望全都壓在孩子身上,花的每一筆錢都叫教育投資,最愛跟孩子說“咱們家就全靠你了”。

另一種是父母雙方很優秀,他們覺得如果孩子不夠優秀那就是丟了自己的臉。

這類孩子在心底永遠是不斷否定和懷疑自己的,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在心裡偷偷問自己“我真的行嗎?”“失敗了怎麼辦”。

這是因為潛意識裡,父母灌輸給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事情都做不成的人,而這種憂慮又導致他們做什麼事情都心神不能,十分容易出錯。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3、別人家孩子哪兒都好

比較的問題是老生常談了,很多學校和老師也逐漸意識到了比較對孩子的影響,但是有些家長雖然嘴上不會跟孩子直接說這樣的話,但是態度上還是明顯能察覺到。

比如孩子學舞蹈的時候,同樣的動作別人家孩子馬上就學會了,但是自家孩子努力半天也沒有做到,這個時候大多數家長都會去誇獎別人家孩子很棒,但是卻沒有給自己家孩子該有的鼓勵。

改變愛比較的習慣不是嘴上不說就可以的,孩子總是細膩而又敏感,他們能輕易察覺到大人的情緒。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要把別人的長板跟孩子的短板去做對比,有的孩子就是肢體沒有別人協調,但是頭腦卻更聰明;

有的孩子學習不能名列前茅,但是在體育上卻更勝別人一籌,每個孩子都是金子,只是你沒看到她們的閃光點罷了。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的不自信是如何導致的?

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這些需求的滿足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孩子的自信與否其實是屬於第四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說如果情面的生理、安全、社交這些需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那我們是不會直接獲得自信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一直受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在這種時刻警惕無法得到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這個孩子一定是不自信的。

所以對於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與的關愛不夠到位,可能是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不自信?

1、無視孩子

現在的家長大多數工作繁忙、壓力山大,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照顧孩子,上班又是996,到家之後可能孩子都睡了,即使工作相對輕鬆的家長,下班回到家,也總想有一點自己的時間,玩玩手機看看平板,總之就是不太想管孩子。

小君的父母就是如此,爸爸每天出去應酬,喝酒到半夜才能回家,媽媽工作辛苦下班回到家幾乎不想和孩子交流,夫妻之間的關係也十分緊張。

小君放學回來想跟家長說說學校的時期,但是父母只是揮手讓他回自己的房間別出聲,時間久了小君跟父母之間的縫隙越來越大,在家裡也幾乎不怎麼說話了。

像小君這一類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在他們發現無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引起父母的注意,即使表現好了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時,他們的社交需求就會得不到滿足,會產生自卑情緒失去上進心,長大以後也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2、懲罰教育

有一些家庭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表現好了是理所應當,孩子表現不好就是一頓“皮帶炒肉”,還有的家長雖然不打孩子,但是指責孩子的話卻是一套一套的。

這一類孩子的生活永遠被父母的否定所籠罩,無論怎麼努力,父母永遠覺得他不夠完美,即使考試成績排名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責罵他沒有拿到年級第一。

這樣的家長有兩個特點,一種是自己本身不夠成功,把自己的所有夢想和期望全都壓在孩子身上,花的每一筆錢都叫教育投資,最愛跟孩子說“咱們家就全靠你了”。

另一種是父母雙方很優秀,他們覺得如果孩子不夠優秀那就是丟了自己的臉。

這類孩子在心底永遠是不斷否定和懷疑自己的,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在心裡偷偷問自己“我真的行嗎?”“失敗了怎麼辦”。

這是因為潛意識裡,父母灌輸給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事情都做不成的人,而這種憂慮又導致他們做什麼事情都心神不能,十分容易出錯。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3、別人家孩子哪兒都好

比較的問題是老生常談了,很多學校和老師也逐漸意識到了比較對孩子的影響,但是有些家長雖然嘴上不會跟孩子直接說這樣的話,但是態度上還是明顯能察覺到。

比如孩子學舞蹈的時候,同樣的動作別人家孩子馬上就學會了,但是自家孩子努力半天也沒有做到,這個時候大多數家長都會去誇獎別人家孩子很棒,但是卻沒有給自己家孩子該有的鼓勵。

改變愛比較的習慣不是嘴上不說就可以的,孩子總是細膩而又敏感,他們能輕易察覺到大人的情緒。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要把別人的長板跟孩子的短板去做對比,有的孩子就是肢體沒有別人協調,但是頭腦卻更聰明;

有的孩子學習不能名列前茅,但是在體育上卻更勝別人一籌,每個孩子都是金子,只是你沒看到她們的閃光點罷了。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收穫自信

1、不要吝嗇你的稱讚

中國人一般比較含蓄內斂,不太習慣在外人面前表揚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是不應該的,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大聲告訴孩子。

所謂的成功學總是告訴人們“沒有人會記住第二名的名字”,這句話其實是大錯特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用結果導向,我們要告訴孩子只要他努力了、拼搏了他就是最棒的那個。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的不自信是如何導致的?

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這些需求的滿足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孩子的自信與否其實是屬於第四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說如果情面的生理、安全、社交這些需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那我們是不會直接獲得自信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一直受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在這種時刻警惕無法得到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這個孩子一定是不自信的。

所以對於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與的關愛不夠到位,可能是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不自信?

1、無視孩子

現在的家長大多數工作繁忙、壓力山大,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照顧孩子,上班又是996,到家之後可能孩子都睡了,即使工作相對輕鬆的家長,下班回到家,也總想有一點自己的時間,玩玩手機看看平板,總之就是不太想管孩子。

小君的父母就是如此,爸爸每天出去應酬,喝酒到半夜才能回家,媽媽工作辛苦下班回到家幾乎不想和孩子交流,夫妻之間的關係也十分緊張。

小君放學回來想跟家長說說學校的時期,但是父母只是揮手讓他回自己的房間別出聲,時間久了小君跟父母之間的縫隙越來越大,在家裡也幾乎不怎麼說話了。

像小君這一類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在他們發現無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引起父母的注意,即使表現好了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時,他們的社交需求就會得不到滿足,會產生自卑情緒失去上進心,長大以後也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2、懲罰教育

有一些家庭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表現好了是理所應當,孩子表現不好就是一頓“皮帶炒肉”,還有的家長雖然不打孩子,但是指責孩子的話卻是一套一套的。

這一類孩子的生活永遠被父母的否定所籠罩,無論怎麼努力,父母永遠覺得他不夠完美,即使考試成績排名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責罵他沒有拿到年級第一。

這樣的家長有兩個特點,一種是自己本身不夠成功,把自己的所有夢想和期望全都壓在孩子身上,花的每一筆錢都叫教育投資,最愛跟孩子說“咱們家就全靠你了”。

另一種是父母雙方很優秀,他們覺得如果孩子不夠優秀那就是丟了自己的臉。

這類孩子在心底永遠是不斷否定和懷疑自己的,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在心裡偷偷問自己“我真的行嗎?”“失敗了怎麼辦”。

這是因為潛意識裡,父母灌輸給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事情都做不成的人,而這種憂慮又導致他們做什麼事情都心神不能,十分容易出錯。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3、別人家孩子哪兒都好

比較的問題是老生常談了,很多學校和老師也逐漸意識到了比較對孩子的影響,但是有些家長雖然嘴上不會跟孩子直接說這樣的話,但是態度上還是明顯能察覺到。

比如孩子學舞蹈的時候,同樣的動作別人家孩子馬上就學會了,但是自家孩子努力半天也沒有做到,這個時候大多數家長都會去誇獎別人家孩子很棒,但是卻沒有給自己家孩子該有的鼓勵。

改變愛比較的習慣不是嘴上不說就可以的,孩子總是細膩而又敏感,他們能輕易察覺到大人的情緒。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要把別人的長板跟孩子的短板去做對比,有的孩子就是肢體沒有別人協調,但是頭腦卻更聰明;

有的孩子學習不能名列前茅,但是在體育上卻更勝別人一籌,每個孩子都是金子,只是你沒看到她們的閃光點罷了。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收穫自信

1、不要吝嗇你的稱讚

中國人一般比較含蓄內斂,不太習慣在外人面前表揚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是不應該的,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大聲告訴孩子。

所謂的成功學總是告訴人們“沒有人會記住第二名的名字”,這句話其實是大錯特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用結果導向,我們要告訴孩子只要他努力了、拼搏了他就是最棒的那個。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2、關注孩子

無論你有多忙多累,都不應該讓這些成為忽視孩子的理由,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沒有參與,等孩子長大你變老了的時候,就會產生對孩子過度補償的心理。

但是那個時候已經晚了,因為你的長期忽視,你的孩子已經無法與你親密起來,甚至還會演變為孩子對你的忽視。

所以哪怕你每天只能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一句鼓勵,在孩子跟你說他的進步時,你的一個讚賞的眼神都會給孩子極大的自信。

"

文|豆包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剛上大學的宋小雨最近加入了她一直喜歡的心理學宣講社團,看著學姐學長們在做宣講的時候侃侃而談,宋小雨羨慕極了。

沒過多久,新人入社的培訓就結束了,社長讓宋小雨準備一篇上臺宣講的稿子,可是稿子雖然寫完了,宋小雨卻一想到自己要上臺講話就不免一陣心悸,為此好幾天也沒有睡著,思前想後了幾天,宋小雨還是跟社長提出了退社申請。

“我記得小的時候,無論表現多好,爸媽嘴裡就沒有一句誇獎我的話,反而鄰居家的迪迪在我父母眼裡就是仙女下凡,處處都比我優秀……”宋小雨痛苦的說。

其實宋小雨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性格文靜不大愛說話,雖然成績不是學霸的等級,但也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211學校,但是她平靜無波的外表下,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深度自卑,甚至走在路上都不敢挺胸抬頭,生怕別人多看她兩眼。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的不自信是如何導致的?

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而這些需求的滿足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孩子的自信與否其實是屬於第四層次尊重需求,也就是說如果情面的生理、安全、社交這些需求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那我們是不會直接獲得自信的。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一直受到同學的欺負和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在這種時刻警惕無法得到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這個孩子一定是不自信的。

所以對於孩子不自信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尋找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給與的關愛不夠到位,可能是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等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缺乏自信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不自信?

1、無視孩子

現在的家長大多數工作繁忙、壓力山大,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照顧孩子,上班又是996,到家之後可能孩子都睡了,即使工作相對輕鬆的家長,下班回到家,也總想有一點自己的時間,玩玩手機看看平板,總之就是不太想管孩子。

小君的父母就是如此,爸爸每天出去應酬,喝酒到半夜才能回家,媽媽工作辛苦下班回到家幾乎不想和孩子交流,夫妻之間的關係也十分緊張。

小君放學回來想跟家長說說學校的時期,但是父母只是揮手讓他回自己的房間別出聲,時間久了小君跟父母之間的縫隙越來越大,在家裡也幾乎不怎麼說話了。

像小君這一類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在他們發現無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引起父母的注意,即使表現好了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時,他們的社交需求就會得不到滿足,會產生自卑情緒失去上進心,長大以後也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2、懲罰教育

有一些家庭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表現好了是理所應當,孩子表現不好就是一頓“皮帶炒肉”,還有的家長雖然不打孩子,但是指責孩子的話卻是一套一套的。

這一類孩子的生活永遠被父母的否定所籠罩,無論怎麼努力,父母永遠覺得他不夠完美,即使考試成績排名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責罵他沒有拿到年級第一。

這樣的家長有兩個特點,一種是自己本身不夠成功,把自己的所有夢想和期望全都壓在孩子身上,花的每一筆錢都叫教育投資,最愛跟孩子說“咱們家就全靠你了”。

另一種是父母雙方很優秀,他們覺得如果孩子不夠優秀那就是丟了自己的臉。

這類孩子在心底永遠是不斷否定和懷疑自己的,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在心裡偷偷問自己“我真的行嗎?”“失敗了怎麼辦”。

這是因為潛意識裡,父母灌輸給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事情都做不成的人,而這種憂慮又導致他們做什麼事情都心神不能,十分容易出錯。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3、別人家孩子哪兒都好

比較的問題是老生常談了,很多學校和老師也逐漸意識到了比較對孩子的影響,但是有些家長雖然嘴上不會跟孩子直接說這樣的話,但是態度上還是明顯能察覺到。

比如孩子學舞蹈的時候,同樣的動作別人家孩子馬上就學會了,但是自家孩子努力半天也沒有做到,這個時候大多數家長都會去誇獎別人家孩子很棒,但是卻沒有給自己家孩子該有的鼓勵。

改變愛比較的習慣不是嘴上不說就可以的,孩子總是細膩而又敏感,他們能輕易察覺到大人的情緒。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要把別人的長板跟孩子的短板去做對比,有的孩子就是肢體沒有別人協調,但是頭腦卻更聰明;

有的孩子學習不能名列前茅,但是在體育上卻更勝別人一籌,每個孩子都是金子,只是你沒看到她們的閃光點罷了。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收穫自信

1、不要吝嗇你的稱讚

中國人一般比較含蓄內斂,不太習慣在外人面前表揚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是不應該的,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大聲告訴孩子。

所謂的成功學總是告訴人們“沒有人會記住第二名的名字”,這句話其實是大錯特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用結果導向,我們要告訴孩子只要他努力了、拼搏了他就是最棒的那個。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2、關注孩子

無論你有多忙多累,都不應該讓這些成為忽視孩子的理由,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沒有參與,等孩子長大你變老了的時候,就會產生對孩子過度補償的心理。

但是那個時候已經晚了,因為你的長期忽視,你的孩子已經無法與你親密起來,甚至還會演變為孩子對你的忽視。

所以哪怕你每天只能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一句鼓勵,在孩子跟你說他的進步時,你的一個讚賞的眼神都會給孩子極大的自信。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自信?父母的無形比較,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3、發現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點了一個黑點,人們總是先看見黑點卻看不見那麼大一片白的部分,其實孩子就是這張白紙,如果一直盯著黑點,那麼黑點就會不斷擴大,如果你關注白的部分,潔白就會把黑點吞噬。

所以收回你尋找別人家孩子優點的目光吧,多看看你的孩子。因材施教不應該只是學校的教育方法,更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基礎,幫你的孩子找到他最擅長的事情吧,相信我孩子一定會因為這一個小小的長處而整個人都散發出自信的光芒。

你的孩子有被自卑情緒籠罩過嗎?你用什麼方法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呢?在留言區跟家長們一起討論吧!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豆包育兒】,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的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迴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