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才幾歲,話都說不利索,帶他們出去,能記得什麼?

白白浪費了時間,還怪麻煩的,又要帶著奶粉、奶瓶、衣物、水瓶、尿不溼...

前身後背掛著東西,還怕孩子哭鬧,關鍵是孩子啥也不懂,又累又沒有用

其實,每遇到這種話題,我都想問一下,什麼叫有用?


"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才幾歲,話都說不利索,帶他們出去,能記得什麼?

白白浪費了時間,還怪麻煩的,又要帶著奶粉、奶瓶、衣物、水瓶、尿不溼...

前身後背掛著東西,還怕孩子哭鬧,關鍵是孩子啥也不懂,又累又沒有用

其實,每遇到這種話題,我都想問一下,什麼叫有用?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我們連上週吃了什麼都不記得,但從出生開始,每一口食物,都化成筋,融成骨,堆成肉,成為我們目前的一具肉身。

我們也許忘記了大部分讀過的書籍,但從識字開始,每一個價值觀的碰撞,每一種文化的震撼,每一首背誦的小詩,都潛入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就像電腦背後的程序。我們現在的所有行為,都是過往這些年,所積累的知識與精神的指引下,做出的反應。

同樣的,孩子在人生的初期,身體和大腦都在飛速地成長,學會說話,走路,對他們來說,不過需要區區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在飛速的吸收這個世界的訊息。


"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才幾歲,話都說不利索,帶他們出去,能記得什麼?

白白浪費了時間,還怪麻煩的,又要帶著奶粉、奶瓶、衣物、水瓶、尿不溼...

前身後背掛著東西,還怕孩子哭鬧,關鍵是孩子啥也不懂,又累又沒有用

其實,每遇到這種話題,我都想問一下,什麼叫有用?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我們連上週吃了什麼都不記得,但從出生開始,每一口食物,都化成筋,融成骨,堆成肉,成為我們目前的一具肉身。

我們也許忘記了大部分讀過的書籍,但從識字開始,每一個價值觀的碰撞,每一種文化的震撼,每一首背誦的小詩,都潛入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就像電腦背後的程序。我們現在的所有行為,都是過往這些年,所積累的知識與精神的指引下,做出的反應。

同樣的,孩子在人生的初期,身體和大腦都在飛速地成長,學會說話,走路,對他們來說,不過需要區區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在飛速的吸收這個世界的訊息。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坐飛機,他們知道雲是飄在眼前的,去國外,他們知道有些人跟我們顏色跟語言都是不同的,體味不同的宗教與文化氛圍,他們知道原來人是需要包容的。

在行走中,孩子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他們知道遠方不過如此。

沒有恐懼,長大後就會有膽子走出去。

見過世界,長大後就不至於為人狹隘,鼠目寸光,糾結於蠅營狗苟。

讓他們見到不一樣的天空,吃不一樣的食物,見不一樣的人,體味不一樣的文化,最不濟,孩子也是被父母帶著玩,這本身,對孩子就有益無害。


去旅遊,孩子也在用另一種方法“學習”

小飛老師小時候,總有這種感覺,就是,不管聽了多少遍,想象多少遍,都不如見一面。否則,根本無法滿足好奇,也沒有具體的概念。

我小時候背詩,就要把父母煩透了。

讀到《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我就一定要看看,蟬到底如何垂緌飲清露。所以每天晨露晚露時,雷打不動的爬上梧桐樹,怎麼叫都不下去。終於看到蟬用口器飲露水時,才心裡一陣讚歎,確實是垂緌飲清露呢,好形象的形容!


"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才幾歲,話都說不利索,帶他們出去,能記得什麼?

白白浪費了時間,還怪麻煩的,又要帶著奶粉、奶瓶、衣物、水瓶、尿不溼...

前身後背掛著東西,還怕孩子哭鬧,關鍵是孩子啥也不懂,又累又沒有用

其實,每遇到這種話題,我都想問一下,什麼叫有用?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我們連上週吃了什麼都不記得,但從出生開始,每一口食物,都化成筋,融成骨,堆成肉,成為我們目前的一具肉身。

我們也許忘記了大部分讀過的書籍,但從識字開始,每一個價值觀的碰撞,每一種文化的震撼,每一首背誦的小詩,都潛入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就像電腦背後的程序。我們現在的所有行為,都是過往這些年,所積累的知識與精神的指引下,做出的反應。

同樣的,孩子在人生的初期,身體和大腦都在飛速地成長,學會說話,走路,對他們來說,不過需要區區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在飛速的吸收這個世界的訊息。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坐飛機,他們知道雲是飄在眼前的,去國外,他們知道有些人跟我們顏色跟語言都是不同的,體味不同的宗教與文化氛圍,他們知道原來人是需要包容的。

在行走中,孩子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他們知道遠方不過如此。

沒有恐懼,長大後就會有膽子走出去。

見過世界,長大後就不至於為人狹隘,鼠目寸光,糾結於蠅營狗苟。

讓他們見到不一樣的天空,吃不一樣的食物,見不一樣的人,體味不一樣的文化,最不濟,孩子也是被父母帶著玩,這本身,對孩子就有益無害。


去旅遊,孩子也在用另一種方法“學習”

小飛老師小時候,總有這種感覺,就是,不管聽了多少遍,想象多少遍,都不如見一面。否則,根本無法滿足好奇,也沒有具體的概念。

我小時候背詩,就要把父母煩透了。

讀到《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我就一定要看看,蟬到底如何垂緌飲清露。所以每天晨露晚露時,雷打不動的爬上梧桐樹,怎麼叫都不下去。終於看到蟬用口器飲露水時,才心裡一陣讚歎,確實是垂緌飲清露呢,好形象的形容!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讀到:

通衢車馬正喧闐,是宣和第幾年。當日翰林呈畫本,承平風物正堪傳。水門東去接隋渠,井邑魚鱗比不如。老氏從來戒盈滿,故知今日變邱墟。楚拖吳檣萬里舡,橋南橋北好風煙。換回一晌繁華夢,簫鼓樓臺若個邊。

我也吵著買來清明上河圖看,被磨的沒辦法,才終於得到一冊盜版的《清明上河圖》和一次去清明上河園遊玩的機會。

雖然,圖是盜版的,清明上河園是假的,但它們依舊給我帶來了直接的感官體驗,這絕對是讀書帶不來的。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想,就是這個道理。


"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才幾歲,話都說不利索,帶他們出去,能記得什麼?

白白浪費了時間,還怪麻煩的,又要帶著奶粉、奶瓶、衣物、水瓶、尿不溼...

前身後背掛著東西,還怕孩子哭鬧,關鍵是孩子啥也不懂,又累又沒有用

其實,每遇到這種話題,我都想問一下,什麼叫有用?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我們連上週吃了什麼都不記得,但從出生開始,每一口食物,都化成筋,融成骨,堆成肉,成為我們目前的一具肉身。

我們也許忘記了大部分讀過的書籍,但從識字開始,每一個價值觀的碰撞,每一種文化的震撼,每一首背誦的小詩,都潛入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就像電腦背後的程序。我們現在的所有行為,都是過往這些年,所積累的知識與精神的指引下,做出的反應。

同樣的,孩子在人生的初期,身體和大腦都在飛速地成長,學會說話,走路,對他們來說,不過需要區區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在飛速的吸收這個世界的訊息。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坐飛機,他們知道雲是飄在眼前的,去國外,他們知道有些人跟我們顏色跟語言都是不同的,體味不同的宗教與文化氛圍,他們知道原來人是需要包容的。

在行走中,孩子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他們知道遠方不過如此。

沒有恐懼,長大後就會有膽子走出去。

見過世界,長大後就不至於為人狹隘,鼠目寸光,糾結於蠅營狗苟。

讓他們見到不一樣的天空,吃不一樣的食物,見不一樣的人,體味不一樣的文化,最不濟,孩子也是被父母帶著玩,這本身,對孩子就有益無害。


去旅遊,孩子也在用另一種方法“學習”

小飛老師小時候,總有這種感覺,就是,不管聽了多少遍,想象多少遍,都不如見一面。否則,根本無法滿足好奇,也沒有具體的概念。

我小時候背詩,就要把父母煩透了。

讀到《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我就一定要看看,蟬到底如何垂緌飲清露。所以每天晨露晚露時,雷打不動的爬上梧桐樹,怎麼叫都不下去。終於看到蟬用口器飲露水時,才心裡一陣讚歎,確實是垂緌飲清露呢,好形象的形容!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讀到:

通衢車馬正喧闐,是宣和第幾年。當日翰林呈畫本,承平風物正堪傳。水門東去接隋渠,井邑魚鱗比不如。老氏從來戒盈滿,故知今日變邱墟。楚拖吳檣萬里舡,橋南橋北好風煙。換回一晌繁華夢,簫鼓樓臺若個邊。

我也吵著買來清明上河圖看,被磨的沒辦法,才終於得到一冊盜版的《清明上河圖》和一次去清明上河園遊玩的機會。

雖然,圖是盜版的,清明上河園是假的,但它們依舊給我帶來了直接的感官體驗,這絕對是讀書帶不來的。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想,就是這個道理。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紙上得來終覺淺。如果沒見過,孩子背了《蟬》,也就只知道,哦,這是寫蟬的名詩,蟬是一種會飛的小動物;背了清明上河園相關詩句,孩子也只會說,哦,這是古代的一些建築,現在沒了,只留下一幅畫兒:從書中看來大海的描述,孩子只會說,大海很大,藍色的。

這就完了,孩子絕對沒有更形象的體會。

但,如果給孩子讀過書,同時也給ta見過世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才幾歲,話都說不利索,帶他們出去,能記得什麼?

白白浪費了時間,還怪麻煩的,又要帶著奶粉、奶瓶、衣物、水瓶、尿不溼...

前身後背掛著東西,還怕孩子哭鬧,關鍵是孩子啥也不懂,又累又沒有用

其實,每遇到這種話題,我都想問一下,什麼叫有用?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我們連上週吃了什麼都不記得,但從出生開始,每一口食物,都化成筋,融成骨,堆成肉,成為我們目前的一具肉身。

我們也許忘記了大部分讀過的書籍,但從識字開始,每一個價值觀的碰撞,每一種文化的震撼,每一首背誦的小詩,都潛入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就像電腦背後的程序。我們現在的所有行為,都是過往這些年,所積累的知識與精神的指引下,做出的反應。

同樣的,孩子在人生的初期,身體和大腦都在飛速地成長,學會說話,走路,對他們來說,不過需要區區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在飛速的吸收這個世界的訊息。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坐飛機,他們知道雲是飄在眼前的,去國外,他們知道有些人跟我們顏色跟語言都是不同的,體味不同的宗教與文化氛圍,他們知道原來人是需要包容的。

在行走中,孩子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他們知道遠方不過如此。

沒有恐懼,長大後就會有膽子走出去。

見過世界,長大後就不至於為人狹隘,鼠目寸光,糾結於蠅營狗苟。

讓他們見到不一樣的天空,吃不一樣的食物,見不一樣的人,體味不一樣的文化,最不濟,孩子也是被父母帶著玩,這本身,對孩子就有益無害。


去旅遊,孩子也在用另一種方法“學習”

小飛老師小時候,總有這種感覺,就是,不管聽了多少遍,想象多少遍,都不如見一面。否則,根本無法滿足好奇,也沒有具體的概念。

我小時候背詩,就要把父母煩透了。

讀到《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我就一定要看看,蟬到底如何垂緌飲清露。所以每天晨露晚露時,雷打不動的爬上梧桐樹,怎麼叫都不下去。終於看到蟬用口器飲露水時,才心裡一陣讚歎,確實是垂緌飲清露呢,好形象的形容!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讀到:

通衢車馬正喧闐,是宣和第幾年。當日翰林呈畫本,承平風物正堪傳。水門東去接隋渠,井邑魚鱗比不如。老氏從來戒盈滿,故知今日變邱墟。楚拖吳檣萬里舡,橋南橋北好風煙。換回一晌繁華夢,簫鼓樓臺若個邊。

我也吵著買來清明上河圖看,被磨的沒辦法,才終於得到一冊盜版的《清明上河圖》和一次去清明上河園遊玩的機會。

雖然,圖是盜版的,清明上河園是假的,但它們依舊給我帶來了直接的感官體驗,這絕對是讀書帶不來的。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想,就是這個道理。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紙上得來終覺淺。如果沒見過,孩子背了《蟬》,也就只知道,哦,這是寫蟬的名詩,蟬是一種會飛的小動物;背了清明上河園相關詩句,孩子也只會說,哦,這是古代的一些建築,現在沒了,只留下一幅畫兒:從書中看來大海的描述,孩子只會說,大海很大,藍色的。

這就完了,孩子絕對沒有更形象的體會。

但,如果給孩子讀過書,同時也給ta見過世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會形容:蟬啊,它翅膀是透明的哦,肚子那裡有很多溝溝,叫起來老刺耳了,真是個吵鬧的小動物;清明上河圖我見過,有人在街上,還有河上,很多很多哦;大海嗎?就是那個好多好多水的地方?而且髒髒的啊,沙子都把我的腿弄髒了。

從書上、電視上、故事裡看來聽來的世界,在孩子眼裡是沒有直觀印象的,只有讓他們看到,聽到,摸到,感受到,他們才能真實的體味到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


今日話題

你多久會帶孩子去一次旅遊?

你覺得帶孩子出遠門現實嗎?

在留言區和小飛老師一起討論吧!

猜你還想看

如何養育一個不“貧窮”的孩子,這個祕訣你一定要知道

真正的教育是拼爹?!肯花錢,也不一定能讓孩子見世面!

幼兒園老師談育兒:父母常說“沒錢”,會讓孩子自卑一生!

老闆說

每一條評論

都給小飛老師一塊錢獎金呢!

一個分享轉發兩塊!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託拜託

"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才幾歲,話都說不利索,帶他們出去,能記得什麼?

白白浪費了時間,還怪麻煩的,又要帶著奶粉、奶瓶、衣物、水瓶、尿不溼...

前身後背掛著東西,還怕孩子哭鬧,關鍵是孩子啥也不懂,又累又沒有用

其實,每遇到這種話題,我都想問一下,什麼叫有用?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我們連上週吃了什麼都不記得,但從出生開始,每一口食物,都化成筋,融成骨,堆成肉,成為我們目前的一具肉身。

我們也許忘記了大部分讀過的書籍,但從識字開始,每一個價值觀的碰撞,每一種文化的震撼,每一首背誦的小詩,都潛入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就像電腦背後的程序。我們現在的所有行為,都是過往這些年,所積累的知識與精神的指引下,做出的反應。

同樣的,孩子在人生的初期,身體和大腦都在飛速地成長,學會說話,走路,對他們來說,不過需要區區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在飛速的吸收這個世界的訊息。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坐飛機,他們知道雲是飄在眼前的,去國外,他們知道有些人跟我們顏色跟語言都是不同的,體味不同的宗教與文化氛圍,他們知道原來人是需要包容的。

在行走中,孩子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他們知道遠方不過如此。

沒有恐懼,長大後就會有膽子走出去。

見過世界,長大後就不至於為人狹隘,鼠目寸光,糾結於蠅營狗苟。

讓他們見到不一樣的天空,吃不一樣的食物,見不一樣的人,體味不一樣的文化,最不濟,孩子也是被父母帶著玩,這本身,對孩子就有益無害。


去旅遊,孩子也在用另一種方法“學習”

小飛老師小時候,總有這種感覺,就是,不管聽了多少遍,想象多少遍,都不如見一面。否則,根本無法滿足好奇,也沒有具體的概念。

我小時候背詩,就要把父母煩透了。

讀到《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我就一定要看看,蟬到底如何垂緌飲清露。所以每天晨露晚露時,雷打不動的爬上梧桐樹,怎麼叫都不下去。終於看到蟬用口器飲露水時,才心裡一陣讚歎,確實是垂緌飲清露呢,好形象的形容!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讀到:

通衢車馬正喧闐,是宣和第幾年。當日翰林呈畫本,承平風物正堪傳。水門東去接隋渠,井邑魚鱗比不如。老氏從來戒盈滿,故知今日變邱墟。楚拖吳檣萬里舡,橋南橋北好風煙。換回一晌繁華夢,簫鼓樓臺若個邊。

我也吵著買來清明上河圖看,被磨的沒辦法,才終於得到一冊盜版的《清明上河圖》和一次去清明上河園遊玩的機會。

雖然,圖是盜版的,清明上河園是假的,但它們依舊給我帶來了直接的感官體驗,這絕對是讀書帶不來的。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想,就是這個道理。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紙上得來終覺淺。如果沒見過,孩子背了《蟬》,也就只知道,哦,這是寫蟬的名詩,蟬是一種會飛的小動物;背了清明上河園相關詩句,孩子也只會說,哦,這是古代的一些建築,現在沒了,只留下一幅畫兒:從書中看來大海的描述,孩子只會說,大海很大,藍色的。

這就完了,孩子絕對沒有更形象的體會。

但,如果給孩子讀過書,同時也給ta見過世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會形容:蟬啊,它翅膀是透明的哦,肚子那裡有很多溝溝,叫起來老刺耳了,真是個吵鬧的小動物;清明上河圖我見過,有人在街上,還有河上,很多很多哦;大海嗎?就是那個好多好多水的地方?而且髒髒的啊,沙子都把我的腿弄髒了。

從書上、電視上、故事裡看來聽來的世界,在孩子眼裡是沒有直觀印象的,只有讓他們看到,聽到,摸到,感受到,他們才能真實的體味到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


今日話題

你多久會帶孩子去一次旅遊?

你覺得帶孩子出遠門現實嗎?

在留言區和小飛老師一起討論吧!

猜你還想看

如何養育一個不“貧窮”的孩子,這個祕訣你一定要知道

真正的教育是拼爹?!肯花錢,也不一定能讓孩子見世面!

幼兒園老師談育兒:父母常說“沒錢”,會讓孩子自卑一生!

老闆說

每一條評論

都給小飛老師一塊錢獎金呢!

一個分享轉發兩塊!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託拜託

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本文編輯:小飛老師

關注我,做優秀父母,給孩子一個廣闊的視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