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英國 發現佩奇 小腳丫媽媽 2019-09-15
"

我從小就很羨慕,那些出門乖乖懂事的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一定是有魔法。不像我們家姐弟三個,說打就打,說吵架就吵架,沒一刻消停的時候。爸媽也鮮少參與進來,如果打的厲害了,則是各打五十大板,每個人都挨頓揍。爸媽美名其曰:"公平對待"。

"

我從小就很羨慕,那些出門乖乖懂事的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一定是有魔法。不像我們家姐弟三個,說打就打,說吵架就吵架,沒一刻消停的時候。爸媽也鮮少參與進來,如果打的厲害了,則是各打五十大板,每個人都挨頓揍。爸媽美名其曰:"公平對待"。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我們80後的父母,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育兒知識,都是在用自己父母曾對待自己的方式,教育著下一代孩子。那時候我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小強,卻在有天跟我說,好煩,我討厭跟爸媽出去,太難受了,在爺爺奶奶家多好,真想他們快點出去打工,我就能想幹啥就幹啥了。

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小強不是真的"懂事",只是和爸媽在一起,裝裝樣子罷了。但小強只能代表一類孩子"反差大"的問題,還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呢?

"

我從小就很羨慕,那些出門乖乖懂事的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一定是有魔法。不像我們家姐弟三個,說打就打,說吵架就吵架,沒一刻消停的時候。爸媽也鮮少參與進來,如果打的厲害了,則是各打五十大板,每個人都挨頓揍。爸媽美名其曰:"公平對待"。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我們80後的父母,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育兒知識,都是在用自己父母曾對待自己的方式,教育著下一代孩子。那時候我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小強,卻在有天跟我說,好煩,我討厭跟爸媽出去,太難受了,在爺爺奶奶家多好,真想他們快點出去打工,我就能想幹啥就幹啥了。

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小強不是真的"懂事",只是和爸媽在一起,裝裝樣子罷了。但小強只能代表一類孩子"反差大"的問題,還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呢?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1、 膽小,沒有安全感

膽小的孩子都很乖,在家是自己熟悉的環境,肯定做事情和行為更大膽。如果出門到了陌生環境,就會有害怕心理,做事情也放不開手腳了。

這類孩子的"膽小"很多是因為父母的行為,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造成的。比如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甚至打孩子。導致他的心靈受到傷害,在家會反抗,父母不讓做什麼偏做什麼,而出門後則比較膽小,不敢獨自做決定,也不愛說話。生怕爸媽一怒之下,打了自己,被別人看到很沒有面子的。

"

我從小就很羨慕,那些出門乖乖懂事的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一定是有魔法。不像我們家姐弟三個,說打就打,說吵架就吵架,沒一刻消停的時候。爸媽也鮮少參與進來,如果打的厲害了,則是各打五十大板,每個人都挨頓揍。爸媽美名其曰:"公平對待"。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我們80後的父母,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育兒知識,都是在用自己父母曾對待自己的方式,教育著下一代孩子。那時候我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小強,卻在有天跟我說,好煩,我討厭跟爸媽出去,太難受了,在爺爺奶奶家多好,真想他們快點出去打工,我就能想幹啥就幹啥了。

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小強不是真的"懂事",只是和爸媽在一起,裝裝樣子罷了。但小強只能代表一類孩子"反差大"的問題,還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呢?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1、 膽小,沒有安全感

膽小的孩子都很乖,在家是自己熟悉的環境,肯定做事情和行為更大膽。如果出門到了陌生環境,就會有害怕心理,做事情也放不開手腳了。

這類孩子的"膽小"很多是因為父母的行為,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造成的。比如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甚至打孩子。導致他的心靈受到傷害,在家會反抗,父母不讓做什麼偏做什麼,而出門後則比較膽小,不敢獨自做決定,也不愛說話。生怕爸媽一怒之下,打了自己,被別人看到很沒有面子的。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2、 "榜樣"的力量

孩子身上的所有行為,都是跟父母以及主要照料者(家人或長輩)習得,他們在還沒學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會模仿了。而且,孩子的大腦像照相機一樣,只會自動掃描,並不會區分行為的好與不好。

我家樓下有個小姑娘,五歲多了,媽媽每次叫她回家吃飯都是特別溫柔:"悠悠,該吃飯了。"她丟下玩具,馬上就會跟媽媽一起回家,不論正玩的有多嗨。我們外人看著很乖巧的孩子,但據她爸爸講,悠悠在家很調皮,經常被媽媽訓斥,而且怎麼教育都不聽話,魚缸的魚都被她玩死了好幾條了。

很難相信,我們看到那麼乖巧的孩子周,在家居然這麼鬧騰。

如果爸媽本身就是在家能咋呼,出門卻不愛說話的人,孩子也會學習到的,並且在以後的人生中加以強化。出門很乖,怕爸媽訓了沒面子,在家就會作天作地的。

"

我從小就很羨慕,那些出門乖乖懂事的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一定是有魔法。不像我們家姐弟三個,說打就打,說吵架就吵架,沒一刻消停的時候。爸媽也鮮少參與進來,如果打的厲害了,則是各打五十大板,每個人都挨頓揍。爸媽美名其曰:"公平對待"。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我們80後的父母,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育兒知識,都是在用自己父母曾對待自己的方式,教育著下一代孩子。那時候我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小強,卻在有天跟我說,好煩,我討厭跟爸媽出去,太難受了,在爺爺奶奶家多好,真想他們快點出去打工,我就能想幹啥就幹啥了。

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小強不是真的"懂事",只是和爸媽在一起,裝裝樣子罷了。但小強只能代表一類孩子"反差大"的問題,還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呢?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1、 膽小,沒有安全感

膽小的孩子都很乖,在家是自己熟悉的環境,肯定做事情和行為更大膽。如果出門到了陌生環境,就會有害怕心理,做事情也放不開手腳了。

這類孩子的"膽小"很多是因為父母的行為,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造成的。比如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甚至打孩子。導致他的心靈受到傷害,在家會反抗,父母不讓做什麼偏做什麼,而出門後則比較膽小,不敢獨自做決定,也不愛說話。生怕爸媽一怒之下,打了自己,被別人看到很沒有面子的。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2、 "榜樣"的力量

孩子身上的所有行為,都是跟父母以及主要照料者(家人或長輩)習得,他們在還沒學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會模仿了。而且,孩子的大腦像照相機一樣,只會自動掃描,並不會區分行為的好與不好。

我家樓下有個小姑娘,五歲多了,媽媽每次叫她回家吃飯都是特別溫柔:"悠悠,該吃飯了。"她丟下玩具,馬上就會跟媽媽一起回家,不論正玩的有多嗨。我們外人看著很乖巧的孩子,但據她爸爸講,悠悠在家很調皮,經常被媽媽訓斥,而且怎麼教育都不聽話,魚缸的魚都被她玩死了好幾條了。

很難相信,我們看到那麼乖巧的孩子周,在家居然這麼鬧騰。

如果爸媽本身就是在家能咋呼,出門卻不愛說話的人,孩子也會學習到的,並且在以後的人生中加以強化。出門很乖,怕爸媽訓了沒面子,在家就會作天作地的。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3、照料者教育觀念不統一

其實,這就說到了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小強,他被爺爺奶奶溺愛習慣了,真的到爸爸媽媽身邊,由於教育理念不同,所以會出現較大反差。

表面上跟著爸媽更乖巧一些,其實在爺爺奶奶身邊,真的是"反了天"。小強跟我說,他打過奶奶,雖然知道自己那樣不對,但卻也下手了,奶奶哭了他也沒覺得後悔。我說奶奶那麼疼你,你怎麼忍心呢?小強說,因為我恨她,每次爸媽要帶我走,她都讓我多呆幾天,但我不喜歡跟他們在一起。在奶奶家,不論我做什麼,奶奶都不會打我,更不會罵我的。在這不行,規矩多,不聽話還會訓我,好煩!

你看,父母一方做紅臉,一方做黑臉。給孩子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有些父母對孩子也是如此,一方嚴厲一方寵溺,常常會出現吵架、矛盾,這些守著孩子爆發的情緒,會加劇孩子的膽怯心理。出門他也許乖乖的,因為他擔心自己的的不小心,父母會狠狠的教訓自己。但回到家就不一定不聽你的了,也許他覺得,不論是哪一方,都不用聽,因為不知道怎麼聽,聽什麼!

"

我從小就很羨慕,那些出門乖乖懂事的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一定是有魔法。不像我們家姐弟三個,說打就打,說吵架就吵架,沒一刻消停的時候。爸媽也鮮少參與進來,如果打的厲害了,則是各打五十大板,每個人都挨頓揍。爸媽美名其曰:"公平對待"。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我們80後的父母,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育兒知識,都是在用自己父母曾對待自己的方式,教育著下一代孩子。那時候我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小強,卻在有天跟我說,好煩,我討厭跟爸媽出去,太難受了,在爺爺奶奶家多好,真想他們快點出去打工,我就能想幹啥就幹啥了。

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小強不是真的"懂事",只是和爸媽在一起,裝裝樣子罷了。但小強只能代表一類孩子"反差大"的問題,還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呢?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1、 膽小,沒有安全感

膽小的孩子都很乖,在家是自己熟悉的環境,肯定做事情和行為更大膽。如果出門到了陌生環境,就會有害怕心理,做事情也放不開手腳了。

這類孩子的"膽小"很多是因為父母的行為,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造成的。比如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甚至打孩子。導致他的心靈受到傷害,在家會反抗,父母不讓做什麼偏做什麼,而出門後則比較膽小,不敢獨自做決定,也不愛說話。生怕爸媽一怒之下,打了自己,被別人看到很沒有面子的。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2、 "榜樣"的力量

孩子身上的所有行為,都是跟父母以及主要照料者(家人或長輩)習得,他們在還沒學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會模仿了。而且,孩子的大腦像照相機一樣,只會自動掃描,並不會區分行為的好與不好。

我家樓下有個小姑娘,五歲多了,媽媽每次叫她回家吃飯都是特別溫柔:"悠悠,該吃飯了。"她丟下玩具,馬上就會跟媽媽一起回家,不論正玩的有多嗨。我們外人看著很乖巧的孩子,但據她爸爸講,悠悠在家很調皮,經常被媽媽訓斥,而且怎麼教育都不聽話,魚缸的魚都被她玩死了好幾條了。

很難相信,我們看到那麼乖巧的孩子周,在家居然這麼鬧騰。

如果爸媽本身就是在家能咋呼,出門卻不愛說話的人,孩子也會學習到的,並且在以後的人生中加以強化。出門很乖,怕爸媽訓了沒面子,在家就會作天作地的。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3、照料者教育觀念不統一

其實,這就說到了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的小強,他被爺爺奶奶溺愛習慣了,真的到爸爸媽媽身邊,由於教育理念不同,所以會出現較大反差。

表面上跟著爸媽更乖巧一些,其實在爺爺奶奶身邊,真的是"反了天"。小強跟我說,他打過奶奶,雖然知道自己那樣不對,但卻也下手了,奶奶哭了他也沒覺得後悔。我說奶奶那麼疼你,你怎麼忍心呢?小強說,因為我恨她,每次爸媽要帶我走,她都讓我多呆幾天,但我不喜歡跟他們在一起。在奶奶家,不論我做什麼,奶奶都不會打我,更不會罵我的。在這不行,規矩多,不聽話還會訓我,好煩!

你看,父母一方做紅臉,一方做黑臉。給孩子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有些父母對孩子也是如此,一方嚴厲一方寵溺,常常會出現吵架、矛盾,這些守著孩子爆發的情緒,會加劇孩子的膽怯心理。出門他也許乖乖的,因為他擔心自己的的不小心,父母會狠狠的教訓自己。但回到家就不一定不聽你的了,也許他覺得,不論是哪一方,都不用聽,因為不知道怎麼聽,聽什麼!

'在家山大王,出門小綿羊',別人家孩子為啥不這樣?根源在父母

爸媽適當的放手,給孩子成長空間

英國的心理學家,克萊爾博士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克萊爾博士所說的"分離",是指父母要學會放手,試著讓孩子自己做主,而不是一切"聽命於你"。畢竟,我們的孩子不是傀儡,也不是我們的士兵,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即使現在沒有獨立,以後也要獨立的,而這個過程,越早越好。當他能夠以獨立的個體生存了,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在外不卑不亢,在家也能跟你相親相愛。

正在逐漸長大的孩子,也是一個家庭教育的縮影。當你教育孩子的時候,根據他的自身情況,合理且正確的引導,會讓他越來越獨立,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而不是"窩裡橫,外面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