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一大早我就收到了好友毓秀髮來的求助信息。

毓秀最近剛生了二寶,她說計劃生二寶之前已經和大寶溝通過,大寶也表示可以接受。但二寶真的來臨後,大寶的行為開始反常了。

見到弟弟用奶瓶,已經5歲的大寶也吵著要用奶瓶,爸爸只得趕緊給女兒買來了超大號的奶瓶。

本來已經可以一個人睡覺的大寶,晚上睡覺不肯離開媽媽,一定要抱著媽媽一起睡。“因為弟弟跟媽媽一起睡。”

原來活潑外向的女兒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不愛笑還愛發脾氣。一不順心就哭鬧,說:“我討厭弟弟。”

毓秀很無奈,問我怎麼辦才好。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我就在經歷著二娃奪愛戰。家有兩娃、三娃的父母都懂的,多個孩子,多份熱鬧,話題也多一個: 父母如何平衡對多個孩子的愛

我生二寶前,別人家的媽媽是這樣跟我聊孩子的:

“弟弟特別暖心,不管姐姐平時怎麼欺負他,有好東西一定要留一份給姐姐。”

“兩個孩子之間肯定會有爭執和矛盾。父母雖說對孩子的愛都一樣,但真的會偏心。”

“我一不留神,大寶就會偷偷掐小寶。”

“姐姐做作業時,弟弟不懂事,過去亂畫,姐姐一巴掌啪的就過來了,你說怎麼弄?”

……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為什麼添了弟弟或妹妹,大寶會有種種“反常”的行為?原因大多如下:

首先,孩子在家庭中的排行,決定了他們所處的生長情境不同

即使是同一個家庭中的孩子們,也不會處於完全相同的生長情境。按照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話說,就是“每個孩子都會在他的生活樣式中,表現出他想適應自己特殊情境所造成的結果。”也就是說,客觀存在的生長情境會成為孩子行為的動機,促使他們做出某些不當行為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家庭中第一個孩子的生長情境大多是這樣的:都曾有過一段唯我獨尊備受寵愛的時光,已經習慣成為家庭的中心。當第二個孩子降臨時,他被迫要適應另一個新的情境,在有些家庭,大寶這種被迫是毫無準備的,他的反應相對會更強烈,就算是事先已知道家庭中會有新成員加入的大寶,在真正面對與自己共享父母親關懷的二寶時,仍倍感困擾。

而二寶,是在父母已經上崗一段時間經過養育大寶積累經驗後迎來的孩子。這時,父母不再手忙腳亂,大多數時間裡,他們平和樂觀,還能把這種積極情緒傳遞給二寶。對比大寶,二寶的個性會更為平和。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其次,父母的態度起到關鍵性作用

有些父母嘴上對孩子說著“不會偏心,都一樣愛”,但會不自覺地表現出對某個孩子的偏愛。比如,有些孩子天資較為聰穎或長得較為可愛,父母便很難不表示比較喜歡這個孩子。這種偏愛對另一個孩子的影響極其重大,甚至會使另一個孩子喪失生活的信心。

孩子非常敏感,如果他心理猜測父母會偏愛弟弟妹妹,便會觀察父母的言行舉動,拼命找證據。一旦找到他認為的父母偏愛的證據,比如,母親對妹妹語氣溫柔,對他則是嚴肅認真,那他多半無法心平氣和地接受這種情境,這就不難理解有些孩子會故意找父母的“麻煩”,向父母反抗,並表現出一些令人無法忽視的惡劣行徑,來尋求父母的關注。

如果父母能夠覺察到大寶的反常行為,能早些做出調整,讓大寶知道父母的關愛,知道他的“地位”穩如泰山,那他多半能在父母的幫助下逐漸適應新情境並由此獲得成長。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最後,周圍“輿論”環境的影響

中國式逗娃的危害就在於,大人們覺著開玩笑,好玩的話,怎麼娃娃們就當真了,而娃娃們當真後的反應真逗人。對於家有弟弟妹妹的孩子,周邊親戚朋友免不了會逗他:“爸爸媽媽有了小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或者是:“看弟弟(妹妹)多可愛,可比你小時候乖多了。”……諸如此類,大寶本來就處於被新生兒“驅逐下家庭最寵寶座”的極度焦慮中,被這麼一逗,心裡最後一道防線嘩啦被沖垮,各種悲觀情緒各種不良行為都爆出來了。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指出:

每當我研究成人時,我總會發現:他們在兒童早期留下的印象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樣式上留下了無法拭去的印記。發展的每種困難都是由家庭中的敵意和缺乏合作引起的。

所以,在二胎甚至多胎家庭中,需要父母們智慧平衡好孩子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如果處理不當或者任由發展,將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

首先,孩子小的時候容易發生“同胞競爭障礙”

同胞競爭障礙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指是指兒童在弟妹出生後,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情緒紊亂,以及競爭或嫉妒,往往起病於弟弟或妹妹出生後的幾個月內,競爭或嫉妒表現為與同胞競相爭取父母的重視和疼愛,嚴重時有對同胞的明顯敵意、身體殘害。

而情緒紊亂則表現為某種程度的退化、喪失之前已學到的技能,並有行為幼稚化傾向,模仿嬰兒的舉動引起父母的注意,出現與父母對立和衝突的行為等。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其次,孩子長大後因容易有人格缺陷

父母處理孩子間關係的失衡容易導致兩個極端:受忽視的孩子和受溺愛的孩子,受忽視的孩子一生都在奮力爭取得到父母的關注,尋求歸屬感;受溺愛的孩子則在努力適應社會甚至因無法適應社會慘遭淘汰,尋找價值感。

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老師說這兩類孩子最容易成為影視劇中的大反派,他舉過例子:

從小受忽視的孩子成了大反派,他的臺詞一般是:“你知道這麼多年我是怎麼活過來的嗎?你知道從小被當透明人的感受嗎?”

從小受溺愛的孩子成了大反派,他的臺詞一般是:“為什麼你們都不聽我的?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我的!”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最後,父母期待的手足之情他未必懂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間的爭執和奪愛很正常,不必過多理會,認為隨著孩子長大,他慢慢能理解手足之情,會“大的就應該謙讓小的”。

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明確指出: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孩子耽誤得越久,就越難以改變他們對於怎樣才能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想法。

我看過一篇回憶童年時父母如何平衡對姐妹倆的愛及引導她們理解手足情的文章,留言部分,有位網友說,如果她的父母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她和她妹妹的關係就不會如今時今日這般淡漠了。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那麼,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從競爭走向合作,以完善自我人格發展?

第一,父母要給孩子創造引導合作的環境

計劃要二胎前告知孩子,讓他有心理準備

在環境變化前,最好能讓孩子做好準備。

托馬斯戈登博士在《P.E.T.父母效能訓練》中說:

如果父母能夠事先與孩子們討論這些環境變化,孩子在輕鬆地應對變化方面有著不可思議的能力。即使當孩子可能會遭遇疼痛或不適的時候,也是如此,例如去醫院看醫生需要打針。父母坦誠地和孩子討論這件事,甚至告訴他打針的時候可能會疼幾秒鐘,將會神奇地發現,這可以幫助孩子在情況發生時更好地應付。

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緒

父母需要同理心思維,轉換到孩子的視角,理解孩子突然從家庭圍繞的中心被“邊緣化”,被忽視,確實滋味不好受。所以父母在迎接新生兒的喜悅中不要忽略大寶的感受,同時要嚴肅告知所有家庭成員不要隨意用二胎寶寶來逗大寶,人為製造對比和競爭。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們的愛是平等的,除了說的,還要做出來。如遇他人用不當的言語逗大寶,父母需要立刻糾正,用行動表明和大寶在同一陣線。當孩子之間有爭執時,只要不觸及安全底線,不要對大寶說:“你是哥哥(姐姐),應該讓著弟弟(妹妹)。”這類的話。這種“應該”會讓孩子固定於家庭中的排序對應的某種被安排好的成長情境,非常不利於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建構。

統一戰線,同一種養育法

父母應該統一用一種彼此都認同的養育法,從而營造出一種合作的家庭氣氛。要用言語和行動讓大寶知道,多一個弟弟妹妹不是來分享搶奪父母對他的愛,而是多一個人來愛他。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第二,製造和孩子的親密時光

《正面管教》中建議父母使用的,作為鼓勵孩子的一個工具,就是製造和孩子的特別時光。我認為這個用在二胎家庭平衡孩子間的關係也很有效。

二寶小的時候父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他,所以多少會對大寶有所忽略,製造和大寶特別的親密時光便是親子關係最好的粘合劑。這個特別時光可以是爸爸和大寶的一次電影越會,可以是媽媽和大寶的一次圖書館親子閱讀……不需要多隆重多費錢,最需要的是用心,和大寶一起商量,選一件他期待的能和你一起做的事,參與進去就可以。

在這樣的時光裡,大寶特別能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同時也提醒你,這個寶寶同樣需要你的關注和愛。

臺灣清華大學幼教系主任周育如提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因為媽媽生了弟弟,變得很愛哭很愛發脾氣。他的父母和老師想了各種辦法幫他,效果都不好。周育如就跟老師建議,讓班裡的其他小朋友分享爸爸媽媽生了弟弟妹妹後的感覺。分享會上,這個孩子並沒有發言,但一直在認真聽著。分享會的最後,老師問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當你們們因為有弟弟妹妹很難過的時候,你是怎麼才能變得不難過的呢?”

“媽媽照顧弟弟的時候,爸爸陪我玩,我就不難過了。”……

這個孩子說:“媽媽睡覺前不要陪弟弟,給我講故事,我就不難過了。”

老師趕緊把孩子的想法和媽媽溝通,就這樣,孩子糾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情緒,在他想要的和媽媽“特別的時光”中,順利化解了。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第三,讓大寶參與照顧二寶

引導大寶和二寶和諧相處,讓他們學會合作,這種合作意識,往小裡說可以是家庭裡兄弟姐妹間和睦友愛,往大處想就是成人後社會參與感和貢獻感的雛形長成。

只有合作才能使孩子們覺得彼此是平等的。比如,媽媽懷孕時,大寶幫著準備物品迎接新寶寶的降臨,甚至參與二寶的起名,學著幫忙照顧他。

有次我在喂妹妹吃飯,哥哥見了表示想喂妹妹。我當時就想,試一下,未必是壞事。就把給妹妹餵飯的事全權交給哥哥了。然後發現,哥喂妹妹很仔細,妹妹吃得很開心。兩個孩子和睦相處,哥哥收穫了媽媽的讚賞,很有滿足感。

這種合作,會讓大寶收穫價值感,他忙著照顧弟弟妹妹,自然無暇找“麻煩”了,是不?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要相信大寶的能力哦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感恩遇見兩個非因我而來的孩子,我一邊敲下上述文字,一邊在行程表上記好下個週末和大寶的特別時光,期待著……

“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二胎父母還在用這樣的養育方法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