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

每一個輔導孩子寫過作業的父母,心裡都會感嘆出幾個詞: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人在心不在,不自覺,不盯著就不寫……

孩子寫作業各種藉口,三心二意,坐了兩小時才寫16個字,父母急的渾身難受。

推一把,進一步,父母不監督,孩子就原地不動,如果可以,父母真恨不得自己把作業寫了。

父母放下工作,不顧身心疲憊,全心全力輔導孩子寫作業,不是希望孩子學習越來越好,寫作業速度越來越快嗎?

為什麼結果卻總是適得其反呢?

"

每一個輔導孩子寫過作業的父母,心裡都會感嘆出幾個詞: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人在心不在,不自覺,不盯著就不寫……

孩子寫作業各種藉口,三心二意,坐了兩小時才寫16個字,父母急的渾身難受。

推一把,進一步,父母不監督,孩子就原地不動,如果可以,父母真恨不得自己把作業寫了。

父母放下工作,不顧身心疲憊,全心全力輔導孩子寫作業,不是希望孩子學習越來越好,寫作業速度越來越快嗎?

為什麼結果卻總是適得其反呢?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父母下大力氣輔導孩子學習,並非明智之舉。

大多數父母,都不從事教學工作,既無專業知識,也無實踐經驗。

所以,父母輔導孩子學習往往不得法,付出很多努力,孩子卻收穫甚少。

父母輔導孩子效果不好,就會非常急躁,說些刺傷孩子的話。

孩子呢?也針鋒相對,反脣相譏,最後搞得雙方都很受傷。

"

每一個輔導孩子寫過作業的父母,心裡都會感嘆出幾個詞: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人在心不在,不自覺,不盯著就不寫……

孩子寫作業各種藉口,三心二意,坐了兩小時才寫16個字,父母急的渾身難受。

推一把,進一步,父母不監督,孩子就原地不動,如果可以,父母真恨不得自己把作業寫了。

父母放下工作,不顧身心疲憊,全心全力輔導孩子寫作業,不是希望孩子學習越來越好,寫作業速度越來越快嗎?

為什麼結果卻總是適得其反呢?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父母下大力氣輔導孩子學習,並非明智之舉。

大多數父母,都不從事教學工作,既無專業知識,也無實踐經驗。

所以,父母輔導孩子學習往往不得法,付出很多努力,孩子卻收穫甚少。

父母輔導孩子效果不好,就會非常急躁,說些刺傷孩子的話。

孩子呢?也針鋒相對,反脣相譏,最後搞得雙方都很受傷。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二、關心則亂,對於自己的孩子,父母難免心急,更容易情緒上頭。

對於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客觀的分析,然後妥善處理。

但是,如果出問題的是自己的孩子,就很難理性看待了。

比如,一個很優秀的孩子,忽然考試不及格,拿著59分的考卷回家。

作為老師,可能會分析:1、孩子沒發揮好;2、這次題真的太難;3、孩子有什麼事影響學習了。

可是,作為父母,看到“不及格”,第一反應就是生氣,氣瘋了,哪還能思考?

"

每一個輔導孩子寫過作業的父母,心裡都會感嘆出幾個詞: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人在心不在,不自覺,不盯著就不寫……

孩子寫作業各種藉口,三心二意,坐了兩小時才寫16個字,父母急的渾身難受。

推一把,進一步,父母不監督,孩子就原地不動,如果可以,父母真恨不得自己把作業寫了。

父母放下工作,不顧身心疲憊,全心全力輔導孩子寫作業,不是希望孩子學習越來越好,寫作業速度越來越快嗎?

為什麼結果卻總是適得其反呢?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父母下大力氣輔導孩子學習,並非明智之舉。

大多數父母,都不從事教學工作,既無專業知識,也無實踐經驗。

所以,父母輔導孩子學習往往不得法,付出很多努力,孩子卻收穫甚少。

父母輔導孩子效果不好,就會非常急躁,說些刺傷孩子的話。

孩子呢?也針鋒相對,反脣相譏,最後搞得雙方都很受傷。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二、關心則亂,對於自己的孩子,父母難免心急,更容易情緒上頭。

對於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客觀的分析,然後妥善處理。

但是,如果出問題的是自己的孩子,就很難理性看待了。

比如,一個很優秀的孩子,忽然考試不及格,拿著59分的考卷回家。

作為老師,可能會分析:1、孩子沒發揮好;2、這次題真的太難;3、孩子有什麼事影響學習了。

可是,作為父母,看到“不及格”,第一反應就是生氣,氣瘋了,哪還能思考?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三、孩子的認知發展是個很慢的過程,如果每時每刻盯著,難免忍不住出手“相助”。

有一首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說的很形象。

孩子就像一隻蝸牛,一步一步,努力的慢慢往前爬。

父母不能走太快,因為蝸牛已經盡力在爬了。

你催它,唬它,責備它,拉它,扯它,踢它,都沒有用。

倒不如轉開視線,給孩子一段時間,讓他從容的成長。

偶然一回頭,才發現孩子已經倏忽長大,成了一個懂事的年輕人。

"

每一個輔導孩子寫過作業的父母,心裡都會感嘆出幾個詞: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人在心不在,不自覺,不盯著就不寫……

孩子寫作業各種藉口,三心二意,坐了兩小時才寫16個字,父母急的渾身難受。

推一把,進一步,父母不監督,孩子就原地不動,如果可以,父母真恨不得自己把作業寫了。

父母放下工作,不顧身心疲憊,全心全力輔導孩子寫作業,不是希望孩子學習越來越好,寫作業速度越來越快嗎?

為什麼結果卻總是適得其反呢?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父母下大力氣輔導孩子學習,並非明智之舉。

大多數父母,都不從事教學工作,既無專業知識,也無實踐經驗。

所以,父母輔導孩子學習往往不得法,付出很多努力,孩子卻收穫甚少。

父母輔導孩子效果不好,就會非常急躁,說些刺傷孩子的話。

孩子呢?也針鋒相對,反脣相譏,最後搞得雙方都很受傷。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二、關心則亂,對於自己的孩子,父母難免心急,更容易情緒上頭。

對於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客觀的分析,然後妥善處理。

但是,如果出問題的是自己的孩子,就很難理性看待了。

比如,一個很優秀的孩子,忽然考試不及格,拿著59分的考卷回家。

作為老師,可能會分析:1、孩子沒發揮好;2、這次題真的太難;3、孩子有什麼事影響學習了。

可是,作為父母,看到“不及格”,第一反應就是生氣,氣瘋了,哪還能思考?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三、孩子的認知發展是個很慢的過程,如果每時每刻盯著,難免忍不住出手“相助”。

有一首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說的很形象。

孩子就像一隻蝸牛,一步一步,努力的慢慢往前爬。

父母不能走太快,因為蝸牛已經盡力在爬了。

你催它,唬它,責備它,拉它,扯它,踢它,都沒有用。

倒不如轉開視線,給孩子一段時間,讓他從容的成長。

偶然一回頭,才發現孩子已經倏忽長大,成了一個懂事的年輕人。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四、對孩子來說,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好奇和快樂,學習最大的獎賞是成就感。

孩子是否喜歡一件事,取決於反饋。

舉個例子,最開始的時候,學習和玩手機對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後來,學習總是伴隨著催促,責罵,不開心。

而玩手機呢?總是很興奮,父母越阻止,反而越著迷。

慢慢的,孩子就不喜歡學習,而特別喜歡玩手機了。

"

每一個輔導孩子寫過作業的父母,心裡都會感嘆出幾個詞: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人在心不在,不自覺,不盯著就不寫……

孩子寫作業各種藉口,三心二意,坐了兩小時才寫16個字,父母急的渾身難受。

推一把,進一步,父母不監督,孩子就原地不動,如果可以,父母真恨不得自己把作業寫了。

父母放下工作,不顧身心疲憊,全心全力輔導孩子寫作業,不是希望孩子學習越來越好,寫作業速度越來越快嗎?

為什麼結果卻總是適得其反呢?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父母下大力氣輔導孩子學習,並非明智之舉。

大多數父母,都不從事教學工作,既無專業知識,也無實踐經驗。

所以,父母輔導孩子學習往往不得法,付出很多努力,孩子卻收穫甚少。

父母輔導孩子效果不好,就會非常急躁,說些刺傷孩子的話。

孩子呢?也針鋒相對,反脣相譏,最後搞得雙方都很受傷。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二、關心則亂,對於自己的孩子,父母難免心急,更容易情緒上頭。

對於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客觀的分析,然後妥善處理。

但是,如果出問題的是自己的孩子,就很難理性看待了。

比如,一個很優秀的孩子,忽然考試不及格,拿著59分的考卷回家。

作為老師,可能會分析:1、孩子沒發揮好;2、這次題真的太難;3、孩子有什麼事影響學習了。

可是,作為父母,看到“不及格”,第一反應就是生氣,氣瘋了,哪還能思考?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三、孩子的認知發展是個很慢的過程,如果每時每刻盯著,難免忍不住出手“相助”。

有一首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說的很形象。

孩子就像一隻蝸牛,一步一步,努力的慢慢往前爬。

父母不能走太快,因為蝸牛已經盡力在爬了。

你催它,唬它,責備它,拉它,扯它,踢它,都沒有用。

倒不如轉開視線,給孩子一段時間,讓他從容的成長。

偶然一回頭,才發現孩子已經倏忽長大,成了一個懂事的年輕人。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四、對孩子來說,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好奇和快樂,學習最大的獎賞是成就感。

孩子是否喜歡一件事,取決於反饋。

舉個例子,最開始的時候,學習和玩手機對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後來,學習總是伴隨著催促,責罵,不開心。

而玩手機呢?總是很興奮,父母越阻止,反而越著迷。

慢慢的,孩子就不喜歡學習,而特別喜歡玩手機了。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五、中等程度的焦慮才能發揮最好,投入過多,希望太大,反而影響發揮。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事情,“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學習也是一樣,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雖然支持,但不要壓力過大。

像郎朗的爸爸,一發現孩子彈琴的天賦,就立刻辭掉自己的工作,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孩子身上。

全家人都指望孩子有出息,然後帶著自己出風頭。

孩子揹負這麼沉重的負擔,怎麼能快樂?怎麼能愛學習?

所有的一切,不過是還債,被迫還父母的債而已。

"

每一個輔導孩子寫過作業的父母,心裡都會感嘆出幾個詞: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人在心不在,不自覺,不盯著就不寫……

孩子寫作業各種藉口,三心二意,坐了兩小時才寫16個字,父母急的渾身難受。

推一把,進一步,父母不監督,孩子就原地不動,如果可以,父母真恨不得自己把作業寫了。

父母放下工作,不顧身心疲憊,全心全力輔導孩子寫作業,不是希望孩子學習越來越好,寫作業速度越來越快嗎?

為什麼結果卻總是適得其反呢?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父母下大力氣輔導孩子學習,並非明智之舉。

大多數父母,都不從事教學工作,既無專業知識,也無實踐經驗。

所以,父母輔導孩子學習往往不得法,付出很多努力,孩子卻收穫甚少。

父母輔導孩子效果不好,就會非常急躁,說些刺傷孩子的話。

孩子呢?也針鋒相對,反脣相譏,最後搞得雙方都很受傷。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二、關心則亂,對於自己的孩子,父母難免心急,更容易情緒上頭。

對於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客觀的分析,然後妥善處理。

但是,如果出問題的是自己的孩子,就很難理性看待了。

比如,一個很優秀的孩子,忽然考試不及格,拿著59分的考卷回家。

作為老師,可能會分析:1、孩子沒發揮好;2、這次題真的太難;3、孩子有什麼事影響學習了。

可是,作為父母,看到“不及格”,第一反應就是生氣,氣瘋了,哪還能思考?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三、孩子的認知發展是個很慢的過程,如果每時每刻盯著,難免忍不住出手“相助”。

有一首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說的很形象。

孩子就像一隻蝸牛,一步一步,努力的慢慢往前爬。

父母不能走太快,因為蝸牛已經盡力在爬了。

你催它,唬它,責備它,拉它,扯它,踢它,都沒有用。

倒不如轉開視線,給孩子一段時間,讓他從容的成長。

偶然一回頭,才發現孩子已經倏忽長大,成了一個懂事的年輕人。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四、對孩子來說,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好奇和快樂,學習最大的獎賞是成就感。

孩子是否喜歡一件事,取決於反饋。

舉個例子,最開始的時候,學習和玩手機對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後來,學習總是伴隨著催促,責罵,不開心。

而玩手機呢?總是很興奮,父母越阻止,反而越著迷。

慢慢的,孩子就不喜歡學習,而特別喜歡玩手機了。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五、中等程度的焦慮才能發揮最好,投入過多,希望太大,反而影響發揮。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事情,“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學習也是一樣,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雖然支持,但不要壓力過大。

像郎朗的爸爸,一發現孩子彈琴的天賦,就立刻辭掉自己的工作,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孩子身上。

全家人都指望孩子有出息,然後帶著自己出風頭。

孩子揹負這麼沉重的負擔,怎麼能快樂?怎麼能愛學習?

所有的一切,不過是還債,被迫還父母的債而已。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一定要明確,孩子寫作業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家長。

學習的任務在孩子身上,學習的動力也應該來源於孩子,父母只是輔助、引導。

父母提供幫助,交學費,買文具,解答問題就好,而不是無休止的催促。

把學習的管理權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操心,解放孩子,也解放自己最重要。

"

每一個輔導孩子寫過作業的父母,心裡都會感嘆出幾個詞: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人在心不在,不自覺,不盯著就不寫……

孩子寫作業各種藉口,三心二意,坐了兩小時才寫16個字,父母急的渾身難受。

推一把,進一步,父母不監督,孩子就原地不動,如果可以,父母真恨不得自己把作業寫了。

父母放下工作,不顧身心疲憊,全心全力輔導孩子寫作業,不是希望孩子學習越來越好,寫作業速度越來越快嗎?

為什麼結果卻總是適得其反呢?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父母下大力氣輔導孩子學習,並非明智之舉。

大多數父母,都不從事教學工作,既無專業知識,也無實踐經驗。

所以,父母輔導孩子學習往往不得法,付出很多努力,孩子卻收穫甚少。

父母輔導孩子效果不好,就會非常急躁,說些刺傷孩子的話。

孩子呢?也針鋒相對,反脣相譏,最後搞得雙方都很受傷。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二、關心則亂,對於自己的孩子,父母難免心急,更容易情緒上頭。

對於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客觀的分析,然後妥善處理。

但是,如果出問題的是自己的孩子,就很難理性看待了。

比如,一個很優秀的孩子,忽然考試不及格,拿著59分的考卷回家。

作為老師,可能會分析:1、孩子沒發揮好;2、這次題真的太難;3、孩子有什麼事影響學習了。

可是,作為父母,看到“不及格”,第一反應就是生氣,氣瘋了,哪還能思考?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三、孩子的認知發展是個很慢的過程,如果每時每刻盯著,難免忍不住出手“相助”。

有一首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說的很形象。

孩子就像一隻蝸牛,一步一步,努力的慢慢往前爬。

父母不能走太快,因為蝸牛已經盡力在爬了。

你催它,唬它,責備它,拉它,扯它,踢它,都沒有用。

倒不如轉開視線,給孩子一段時間,讓他從容的成長。

偶然一回頭,才發現孩子已經倏忽長大,成了一個懂事的年輕人。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四、對孩子來說,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好奇和快樂,學習最大的獎賞是成就感。

孩子是否喜歡一件事,取決於反饋。

舉個例子,最開始的時候,學習和玩手機對孩子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後來,學習總是伴隨著催促,責罵,不開心。

而玩手機呢?總是很興奮,父母越阻止,反而越著迷。

慢慢的,孩子就不喜歡學習,而特別喜歡玩手機了。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五、中等程度的焦慮才能發揮最好,投入過多,希望太大,反而影響發揮。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事情,“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學習也是一樣,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雖然支持,但不要壓力過大。

像郎朗的爸爸,一發現孩子彈琴的天賦,就立刻辭掉自己的工作,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孩子身上。

全家人都指望孩子有出息,然後帶著自己出風頭。

孩子揹負這麼沉重的負擔,怎麼能快樂?怎麼能愛學習?

所有的一切,不過是還債,被迫還父母的債而已。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一定要明確,孩子寫作業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家長。

學習的任務在孩子身上,學習的動力也應該來源於孩子,父母只是輔助、引導。

父母提供幫助,交學費,買文具,解答問題就好,而不是無休止的催促。

把學習的管理權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操心,解放孩子,也解放自己最重要。

為什麼我不建議,父母每天輔導孩子寫作業?五個原因,請看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