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小魚兒因為魚缸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自由

“魚缸法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呢?

(1)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即越是被禁止的東西,人們對它就越好奇,越想得到。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是這樣。

表妹的女兒婷婷今年已經三歲半了,雖然是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安靜老實,反而是越來越不聽話。媽媽不讓她看電視,她就偏要看;不讓她吃零食,她就哭著喊著讓爺爺給她買;不讓她玩手機,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把手機給她,她才會停止哭鬧。

後來,媽媽想了個辦法,把“決定權”交給婷婷自己。媽媽告訴婷婷,你已經是大寶寶了,每天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吃兩個零食,玩10分鐘手機,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吃,都由你自己決定。得到授權後,婷婷特別高興,馬上就跑去開電視,看動畫片,吃零食。半小時後,媽媽一提醒時間到了,她就把電視關了,還向媽媽“邀功”:“媽媽,我是不是特別乖的大寶寶呀?”從此以後,婷婷再也沒有因為這些事情哭鬧過。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小魚兒因為魚缸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自由

“魚缸法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呢?

(1)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即越是被禁止的東西,人們對它就越好奇,越想得到。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是這樣。

表妹的女兒婷婷今年已經三歲半了,雖然是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安靜老實,反而是越來越不聽話。媽媽不讓她看電視,她就偏要看;不讓她吃零食,她就哭著喊著讓爺爺給她買;不讓她玩手機,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把手機給她,她才會停止哭鬧。

後來,媽媽想了個辦法,把“決定權”交給婷婷自己。媽媽告訴婷婷,你已經是大寶寶了,每天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吃兩個零食,玩10分鐘手機,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吃,都由你自己決定。得到授權後,婷婷特別高興,馬上就跑去開電視,看動畫片,吃零食。半小時後,媽媽一提醒時間到了,她就把電視關了,還向媽媽“邀功”:“媽媽,我是不是特別乖的大寶寶呀?”從此以後,婷婷再也沒有因為這些事情哭鬧過。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決定權交給了婷婷,孩子再也不哭鬧了

婷婷開始的行為,正是陷入了“禁果效應”,家長壓得越緊,孩子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喜歡和大人對著幹,試圖用反抗來證明自己,只有給孩子“鬆綁”,才能避免“禁果效應”,真正解決問題。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不要總是阻止孩子的行為,把他困在“魚缸”中,才能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2) 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相信大家都聽過“井底之蛙”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它每天都過的非常開心。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東海來的海鱉。海鱉告訴它,無論遇到水災還是乾旱,大海都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海里最大的快樂!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的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當父母束縛住孩子的自由,孩子就猶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而變得目光短淺,思路狹窄。父母應當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陽陽和小雨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調皮的陽陽把手剛放到小雨的頭髮上,就看見小雨的頭髮竟然“飄”了起來,陽陽睜大了眼睛不知道是為什麼。小雨連忙解釋說:“這是靜電反應,因為摩擦而引起的。我爸爸去年帶我去科技館的時候告訴我的,我們還一起體驗了靜電遊戲,特別好玩!” 陽陽這才明白,他說:“小雨,你懂得可真多,我爸爸就從來不帶我去外邊玩,他只允許我待在家裡。”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小魚兒因為魚缸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自由

“魚缸法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呢?

(1)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即越是被禁止的東西,人們對它就越好奇,越想得到。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是這樣。

表妹的女兒婷婷今年已經三歲半了,雖然是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安靜老實,反而是越來越不聽話。媽媽不讓她看電視,她就偏要看;不讓她吃零食,她就哭著喊著讓爺爺給她買;不讓她玩手機,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把手機給她,她才會停止哭鬧。

後來,媽媽想了個辦法,把“決定權”交給婷婷自己。媽媽告訴婷婷,你已經是大寶寶了,每天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吃兩個零食,玩10分鐘手機,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吃,都由你自己決定。得到授權後,婷婷特別高興,馬上就跑去開電視,看動畫片,吃零食。半小時後,媽媽一提醒時間到了,她就把電視關了,還向媽媽“邀功”:“媽媽,我是不是特別乖的大寶寶呀?”從此以後,婷婷再也沒有因為這些事情哭鬧過。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決定權交給了婷婷,孩子再也不哭鬧了

婷婷開始的行為,正是陷入了“禁果效應”,家長壓得越緊,孩子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喜歡和大人對著幹,試圖用反抗來證明自己,只有給孩子“鬆綁”,才能避免“禁果效應”,真正解決問題。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不要總是阻止孩子的行為,把他困在“魚缸”中,才能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2) 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相信大家都聽過“井底之蛙”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它每天都過的非常開心。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東海來的海鱉。海鱉告訴它,無論遇到水災還是乾旱,大海都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海里最大的快樂!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的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當父母束縛住孩子的自由,孩子就猶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而變得目光短淺,思路狹窄。父母應當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陽陽和小雨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調皮的陽陽把手剛放到小雨的頭髮上,就看見小雨的頭髮竟然“飄”了起來,陽陽睜大了眼睛不知道是為什麼。小雨連忙解釋說:“這是靜電反應,因為摩擦而引起的。我爸爸去年帶我去科技館的時候告訴我的,我們還一起體驗了靜電遊戲,特別好玩!” 陽陽這才明白,他說:“小雨,你懂得可真多,我爸爸就從來不帶我去外邊玩,他只允許我待在家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3)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把孩子當作溫室裡的花朵去滋養,他們就只能遇見陽光和雨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他們無法辨別是非好壞,面對困惑,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魚缸法則”就是要讓孩子逃離溫室,當他們見過風吹日晒,電閃雷鳴後,才會更加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原來任何事物都是有對立面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

當他們明白這個道理後,遇見下雨,他們會撐傘;遇見黑暗,他們會點燃燭光;遇見惡人,他們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小魚兒因為魚缸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自由

“魚缸法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呢?

(1)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即越是被禁止的東西,人們對它就越好奇,越想得到。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是這樣。

表妹的女兒婷婷今年已經三歲半了,雖然是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安靜老實,反而是越來越不聽話。媽媽不讓她看電視,她就偏要看;不讓她吃零食,她就哭著喊著讓爺爺給她買;不讓她玩手機,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把手機給她,她才會停止哭鬧。

後來,媽媽想了個辦法,把“決定權”交給婷婷自己。媽媽告訴婷婷,你已經是大寶寶了,每天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吃兩個零食,玩10分鐘手機,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吃,都由你自己決定。得到授權後,婷婷特別高興,馬上就跑去開電視,看動畫片,吃零食。半小時後,媽媽一提醒時間到了,她就把電視關了,還向媽媽“邀功”:“媽媽,我是不是特別乖的大寶寶呀?”從此以後,婷婷再也沒有因為這些事情哭鬧過。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決定權交給了婷婷,孩子再也不哭鬧了

婷婷開始的行為,正是陷入了“禁果效應”,家長壓得越緊,孩子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喜歡和大人對著幹,試圖用反抗來證明自己,只有給孩子“鬆綁”,才能避免“禁果效應”,真正解決問題。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不要總是阻止孩子的行為,把他困在“魚缸”中,才能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2) 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相信大家都聽過“井底之蛙”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它每天都過的非常開心。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東海來的海鱉。海鱉告訴它,無論遇到水災還是乾旱,大海都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海里最大的快樂!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的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當父母束縛住孩子的自由,孩子就猶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而變得目光短淺,思路狹窄。父母應當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陽陽和小雨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調皮的陽陽把手剛放到小雨的頭髮上,就看見小雨的頭髮竟然“飄”了起來,陽陽睜大了眼睛不知道是為什麼。小雨連忙解釋說:“這是靜電反應,因為摩擦而引起的。我爸爸去年帶我去科技館的時候告訴我的,我們還一起體驗了靜電遊戲,特別好玩!” 陽陽這才明白,他說:“小雨,你懂得可真多,我爸爸就從來不帶我去外邊玩,他只允許我待在家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3)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把孩子當作溫室裡的花朵去滋養,他們就只能遇見陽光和雨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他們無法辨別是非好壞,面對困惑,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魚缸法則”就是要讓孩子逃離溫室,當他們見過風吹日晒,電閃雷鳴後,才會更加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原來任何事物都是有對立面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

當他們明白這個道理後,遇見下雨,他們會撐傘;遇見黑暗,他們會點燃燭光;遇見惡人,他們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當孩子遇到問題,她知道如何去解決

父母的過度保護,只能讓孩子更加依賴自己,從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置身於更大的環境中,遇到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時,他們才會學著成長;面對困惑,他們才知道如何去應對。

父母該如何使用魚缸法則?

(1)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間

a .父母應剋制自己的行為,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

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寫道:“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儘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給他自強、自立的能力。

小時候,因為擔心我的安全問題,家人對我管得很嚴:出去玩可以,不能出小區的大門,且必須在媽媽的視線範圍之內。就連洗澡,坐公交車,媽媽也會一直跟著我。

我第一次離開父母是去外地求學。有一次,因為學校外聯社組織活動,需要自己乘坐公交車,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坐公交車。一上車,我就囑咐司機快到站了,一定要提醒我。在車廂裡,我也很緊張,下車看到同學後,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同學發現了我緊張地表情,都笑話我說:“你不會連公交車都沒坐過吧?”

害怕在陌生的城市迷失方向,還被同學們集體嘲笑。雖然只是一次很小的經歷,但至今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小魚兒因為魚缸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自由

“魚缸法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呢?

(1)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即越是被禁止的東西,人們對它就越好奇,越想得到。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是這樣。

表妹的女兒婷婷今年已經三歲半了,雖然是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安靜老實,反而是越來越不聽話。媽媽不讓她看電視,她就偏要看;不讓她吃零食,她就哭著喊著讓爺爺給她買;不讓她玩手機,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把手機給她,她才會停止哭鬧。

後來,媽媽想了個辦法,把“決定權”交給婷婷自己。媽媽告訴婷婷,你已經是大寶寶了,每天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吃兩個零食,玩10分鐘手機,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吃,都由你自己決定。得到授權後,婷婷特別高興,馬上就跑去開電視,看動畫片,吃零食。半小時後,媽媽一提醒時間到了,她就把電視關了,還向媽媽“邀功”:“媽媽,我是不是特別乖的大寶寶呀?”從此以後,婷婷再也沒有因為這些事情哭鬧過。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決定權交給了婷婷,孩子再也不哭鬧了

婷婷開始的行為,正是陷入了“禁果效應”,家長壓得越緊,孩子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喜歡和大人對著幹,試圖用反抗來證明自己,只有給孩子“鬆綁”,才能避免“禁果效應”,真正解決問題。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不要總是阻止孩子的行為,把他困在“魚缸”中,才能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2) 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相信大家都聽過“井底之蛙”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它每天都過的非常開心。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東海來的海鱉。海鱉告訴它,無論遇到水災還是乾旱,大海都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海里最大的快樂!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的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當父母束縛住孩子的自由,孩子就猶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而變得目光短淺,思路狹窄。父母應當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陽陽和小雨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調皮的陽陽把手剛放到小雨的頭髮上,就看見小雨的頭髮竟然“飄”了起來,陽陽睜大了眼睛不知道是為什麼。小雨連忙解釋說:“這是靜電反應,因為摩擦而引起的。我爸爸去年帶我去科技館的時候告訴我的,我們還一起體驗了靜電遊戲,特別好玩!” 陽陽這才明白,他說:“小雨,你懂得可真多,我爸爸就從來不帶我去外邊玩,他只允許我待在家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3)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把孩子當作溫室裡的花朵去滋養,他們就只能遇見陽光和雨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他們無法辨別是非好壞,面對困惑,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魚缸法則”就是要讓孩子逃離溫室,當他們見過風吹日晒,電閃雷鳴後,才會更加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原來任何事物都是有對立面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

當他們明白這個道理後,遇見下雨,他們會撐傘;遇見黑暗,他們會點燃燭光;遇見惡人,他們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當孩子遇到問題,她知道如何去解決

父母的過度保護,只能讓孩子更加依賴自己,從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置身於更大的環境中,遇到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時,他們才會學著成長;面對困惑,他們才知道如何去應對。

父母該如何使用魚缸法則?

(1)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間

a .父母應剋制自己的行為,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

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寫道:“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儘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給他自強、自立的能力。

小時候,因為擔心我的安全問題,家人對我管得很嚴:出去玩可以,不能出小區的大門,且必須在媽媽的視線範圍之內。就連洗澡,坐公交車,媽媽也會一直跟著我。

我第一次離開父母是去外地求學。有一次,因為學校外聯社組織活動,需要自己乘坐公交車,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坐公交車。一上車,我就囑咐司機快到站了,一定要提醒我。在車廂裡,我也很緊張,下車看到同學後,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同學發現了我緊張地表情,都笑話我說:“你不會連公交車都沒坐過吧?”

害怕在陌生的城市迷失方向,還被同學們集體嘲笑。雖然只是一次很小的經歷,但至今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要讓孩子被別人嘲笑

所以,父母應當適時學會放手,不要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做了。當他們以後進入社會,很難自立和獨立生活。

b. 不要執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很多家長會說:“小孩子家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還多。”父母總是以過來人的經驗去強行要求孩子必須照自己說的辦,他們替孩子鋪設好了一條沒有任何艱難險阻的路,可是,孩子卻並不喜歡這樣。

在綜藝節目《花樣爺爺》中,劉燁的女兒霓娜跟著哥哥去看樹莓,興奮的她用蹣跚的腳步,從一個個臺階蹦下來。

劉燁的法國妻子安娜看到後,對曾江說:“她第一次這麼下,可是她爸爸受不了孩子摔跤,看到孩子這樣就會很崩潰。” 曾江卻說:“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成長。”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小魚兒因為魚缸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自由

“魚缸法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呢?

(1)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即越是被禁止的東西,人們對它就越好奇,越想得到。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是這樣。

表妹的女兒婷婷今年已經三歲半了,雖然是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安靜老實,反而是越來越不聽話。媽媽不讓她看電視,她就偏要看;不讓她吃零食,她就哭著喊著讓爺爺給她買;不讓她玩手機,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把手機給她,她才會停止哭鬧。

後來,媽媽想了個辦法,把“決定權”交給婷婷自己。媽媽告訴婷婷,你已經是大寶寶了,每天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吃兩個零食,玩10分鐘手機,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吃,都由你自己決定。得到授權後,婷婷特別高興,馬上就跑去開電視,看動畫片,吃零食。半小時後,媽媽一提醒時間到了,她就把電視關了,還向媽媽“邀功”:“媽媽,我是不是特別乖的大寶寶呀?”從此以後,婷婷再也沒有因為這些事情哭鬧過。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決定權交給了婷婷,孩子再也不哭鬧了

婷婷開始的行為,正是陷入了“禁果效應”,家長壓得越緊,孩子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喜歡和大人對著幹,試圖用反抗來證明自己,只有給孩子“鬆綁”,才能避免“禁果效應”,真正解決問題。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不要總是阻止孩子的行為,把他困在“魚缸”中,才能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2) 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相信大家都聽過“井底之蛙”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它每天都過的非常開心。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東海來的海鱉。海鱉告訴它,無論遇到水災還是乾旱,大海都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海里最大的快樂!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的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當父母束縛住孩子的自由,孩子就猶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而變得目光短淺,思路狹窄。父母應當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陽陽和小雨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調皮的陽陽把手剛放到小雨的頭髮上,就看見小雨的頭髮竟然“飄”了起來,陽陽睜大了眼睛不知道是為什麼。小雨連忙解釋說:“這是靜電反應,因為摩擦而引起的。我爸爸去年帶我去科技館的時候告訴我的,我們還一起體驗了靜電遊戲,特別好玩!” 陽陽這才明白,他說:“小雨,你懂得可真多,我爸爸就從來不帶我去外邊玩,他只允許我待在家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3)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把孩子當作溫室裡的花朵去滋養,他們就只能遇見陽光和雨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他們無法辨別是非好壞,面對困惑,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魚缸法則”就是要讓孩子逃離溫室,當他們見過風吹日晒,電閃雷鳴後,才會更加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原來任何事物都是有對立面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

當他們明白這個道理後,遇見下雨,他們會撐傘;遇見黑暗,他們會點燃燭光;遇見惡人,他們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當孩子遇到問題,她知道如何去解決

父母的過度保護,只能讓孩子更加依賴自己,從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置身於更大的環境中,遇到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時,他們才會學著成長;面對困惑,他們才知道如何去應對。

父母該如何使用魚缸法則?

(1)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間

a .父母應剋制自己的行為,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

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寫道:“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儘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給他自強、自立的能力。

小時候,因為擔心我的安全問題,家人對我管得很嚴:出去玩可以,不能出小區的大門,且必須在媽媽的視線範圍之內。就連洗澡,坐公交車,媽媽也會一直跟著我。

我第一次離開父母是去外地求學。有一次,因為學校外聯社組織活動,需要自己乘坐公交車,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坐公交車。一上車,我就囑咐司機快到站了,一定要提醒我。在車廂裡,我也很緊張,下車看到同學後,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同學發現了我緊張地表情,都笑話我說:“你不會連公交車都沒坐過吧?”

害怕在陌生的城市迷失方向,還被同學們集體嘲笑。雖然只是一次很小的經歷,但至今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要讓孩子被別人嘲笑

所以,父母應當適時學會放手,不要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做了。當他們以後進入社會,很難自立和獨立生活。

b. 不要執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很多家長會說:“小孩子家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還多。”父母總是以過來人的經驗去強行要求孩子必須照自己說的辦,他們替孩子鋪設好了一條沒有任何艱難險阻的路,可是,孩子卻並不喜歡這樣。

在綜藝節目《花樣爺爺》中,劉燁的女兒霓娜跟著哥哥去看樹莓,興奮的她用蹣跚的腳步,從一個個臺階蹦下來。

劉燁的法國妻子安娜看到後,對曾江說:“她第一次這麼下,可是她爸爸受不了孩子摔跤,看到孩子這樣就會很崩潰。” 曾江卻說:“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成長。”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做成長

細心的媽媽突然發現,孩子不再需要爸爸的指引和攙扶,而是獨自一人下了臺階。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有一個必經之路,當他們自己學會撥開面前的荊棘,跨越過鴻溝,他們才會長大。

2)給予孩子寬容和鼓勵

a.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未知的,他們想知道一切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父母應當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寬容,不要束縛孩子的思想,鼓勵他們去提問題,然後認真的解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當孩子提出一些自己難以回答的問題時,父母可以看書或上網查閱,以講趣味性故事或者做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解答他們的疑問。

有一次,姐姐的女兒問她:“媽媽,為什麼過馬路要等綠燈亮了才能走呀?”這時,姐姐並沒有給朵朵講公民應該遵紀守法的大道理,而是把女兒帶到了馬路邊,讓朵朵扮演交通小管家,指揮交通。在扮演的過程中,姐姐不僅教孩子背誦“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的交通法規,還把朵朵扮演交通小管家的照片發給了孩子的老師,因此還獲得了親子攝影大賽的獎盃。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小魚兒因為魚缸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自由

“魚缸法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呢?

(1)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即越是被禁止的東西,人們對它就越好奇,越想得到。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是這樣。

表妹的女兒婷婷今年已經三歲半了,雖然是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安靜老實,反而是越來越不聽話。媽媽不讓她看電視,她就偏要看;不讓她吃零食,她就哭著喊著讓爺爺給她買;不讓她玩手機,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把手機給她,她才會停止哭鬧。

後來,媽媽想了個辦法,把“決定權”交給婷婷自己。媽媽告訴婷婷,你已經是大寶寶了,每天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吃兩個零食,玩10分鐘手機,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吃,都由你自己決定。得到授權後,婷婷特別高興,馬上就跑去開電視,看動畫片,吃零食。半小時後,媽媽一提醒時間到了,她就把電視關了,還向媽媽“邀功”:“媽媽,我是不是特別乖的大寶寶呀?”從此以後,婷婷再也沒有因為這些事情哭鬧過。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決定權交給了婷婷,孩子再也不哭鬧了

婷婷開始的行為,正是陷入了“禁果效應”,家長壓得越緊,孩子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喜歡和大人對著幹,試圖用反抗來證明自己,只有給孩子“鬆綁”,才能避免“禁果效應”,真正解決問題。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不要總是阻止孩子的行為,把他困在“魚缸”中,才能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2) 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相信大家都聽過“井底之蛙”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它每天都過的非常開心。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東海來的海鱉。海鱉告訴它,無論遇到水災還是乾旱,大海都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海里最大的快樂!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的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當父母束縛住孩子的自由,孩子就猶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而變得目光短淺,思路狹窄。父母應當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陽陽和小雨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調皮的陽陽把手剛放到小雨的頭髮上,就看見小雨的頭髮竟然“飄”了起來,陽陽睜大了眼睛不知道是為什麼。小雨連忙解釋說:“這是靜電反應,因為摩擦而引起的。我爸爸去年帶我去科技館的時候告訴我的,我們還一起體驗了靜電遊戲,特別好玩!” 陽陽這才明白,他說:“小雨,你懂得可真多,我爸爸就從來不帶我去外邊玩,他只允許我待在家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3)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把孩子當作溫室裡的花朵去滋養,他們就只能遇見陽光和雨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他們無法辨別是非好壞,面對困惑,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魚缸法則”就是要讓孩子逃離溫室,當他們見過風吹日晒,電閃雷鳴後,才會更加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原來任何事物都是有對立面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

當他們明白這個道理後,遇見下雨,他們會撐傘;遇見黑暗,他們會點燃燭光;遇見惡人,他們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當孩子遇到問題,她知道如何去解決

父母的過度保護,只能讓孩子更加依賴自己,從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置身於更大的環境中,遇到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時,他們才會學著成長;面對困惑,他們才知道如何去應對。

父母該如何使用魚缸法則?

(1)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間

a .父母應剋制自己的行為,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

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寫道:“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儘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給他自強、自立的能力。

小時候,因為擔心我的安全問題,家人對我管得很嚴:出去玩可以,不能出小區的大門,且必須在媽媽的視線範圍之內。就連洗澡,坐公交車,媽媽也會一直跟著我。

我第一次離開父母是去外地求學。有一次,因為學校外聯社組織活動,需要自己乘坐公交車,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坐公交車。一上車,我就囑咐司機快到站了,一定要提醒我。在車廂裡,我也很緊張,下車看到同學後,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同學發現了我緊張地表情,都笑話我說:“你不會連公交車都沒坐過吧?”

害怕在陌生的城市迷失方向,還被同學們集體嘲笑。雖然只是一次很小的經歷,但至今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要讓孩子被別人嘲笑

所以,父母應當適時學會放手,不要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做了。當他們以後進入社會,很難自立和獨立生活。

b. 不要執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很多家長會說:“小孩子家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還多。”父母總是以過來人的經驗去強行要求孩子必須照自己說的辦,他們替孩子鋪設好了一條沒有任何艱難險阻的路,可是,孩子卻並不喜歡這樣。

在綜藝節目《花樣爺爺》中,劉燁的女兒霓娜跟著哥哥去看樹莓,興奮的她用蹣跚的腳步,從一個個臺階蹦下來。

劉燁的法國妻子安娜看到後,對曾江說:“她第一次這麼下,可是她爸爸受不了孩子摔跤,看到孩子這樣就會很崩潰。” 曾江卻說:“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成長。”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做成長

細心的媽媽突然發現,孩子不再需要爸爸的指引和攙扶,而是獨自一人下了臺階。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有一個必經之路,當他們自己學會撥開面前的荊棘,跨越過鴻溝,他們才會長大。

2)給予孩子寬容和鼓勵

a.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未知的,他們想知道一切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父母應當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寬容,不要束縛孩子的思想,鼓勵他們去提問題,然後認真的解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當孩子提出一些自己難以回答的問題時,父母可以看書或上網查閱,以講趣味性故事或者做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解答他們的疑問。

有一次,姐姐的女兒問她:“媽媽,為什麼過馬路要等綠燈亮了才能走呀?”這時,姐姐並沒有給朵朵講公民應該遵紀守法的大道理,而是把女兒帶到了馬路邊,讓朵朵扮演交通小管家,指揮交通。在扮演的過程中,姐姐不僅教孩子背誦“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的交通法規,還把朵朵扮演交通小管家的照片發給了孩子的老師,因此還獲得了親子攝影大賽的獎盃。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通過趣味遊戲的方式教孩子瞭解交通法規

b. 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生活中很多事情,例如洗衣做飯,淘米摘菜對於大人來說已經司空見慣,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新鮮稀奇的事情。當孩子想要嘗試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不要阻止也不要插手,而是鼓勵孩子去做,待在孩子身邊去引導,讓孩子在自己動手製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糾正錯誤。

萱萱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她對什麼事都充滿了好奇。有次,萱萱正在吃冰淇淋,突然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倆一起做一個美味的冰淇凌,好嗎?”,媽媽問萱萱:“你想做什麼口味的冰淇淋呀?” 萱萱說:“我想吃有酸奶味的草莓冰淇凌”。

只見萱萱直接把草莓和酸奶倒進杯子裡,她說:“媽媽,我的冰淇凌做好了!”媽媽帶著疑問說:“可是它並沒有成為冰淇凌啊,是不是還缺少了些什麼?” 萱萱想了想說:“對了,應該放在冰箱裡,這樣就變成冰冰涼涼的冰淇淋啦!”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小魚兒因為魚缸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自由

“魚缸法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呢?

(1)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即越是被禁止的東西,人們對它就越好奇,越想得到。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是這樣。

表妹的女兒婷婷今年已經三歲半了,雖然是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安靜老實,反而是越來越不聽話。媽媽不讓她看電視,她就偏要看;不讓她吃零食,她就哭著喊著讓爺爺給她買;不讓她玩手機,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把手機給她,她才會停止哭鬧。

後來,媽媽想了個辦法,把“決定權”交給婷婷自己。媽媽告訴婷婷,你已經是大寶寶了,每天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吃兩個零食,玩10分鐘手機,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吃,都由你自己決定。得到授權後,婷婷特別高興,馬上就跑去開電視,看動畫片,吃零食。半小時後,媽媽一提醒時間到了,她就把電視關了,還向媽媽“邀功”:“媽媽,我是不是特別乖的大寶寶呀?”從此以後,婷婷再也沒有因為這些事情哭鬧過。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決定權交給了婷婷,孩子再也不哭鬧了

婷婷開始的行為,正是陷入了“禁果效應”,家長壓得越緊,孩子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喜歡和大人對著幹,試圖用反抗來證明自己,只有給孩子“鬆綁”,才能避免“禁果效應”,真正解決問題。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不要總是阻止孩子的行為,把他困在“魚缸”中,才能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2) 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相信大家都聽過“井底之蛙”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它每天都過的非常開心。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東海來的海鱉。海鱉告訴它,無論遇到水災還是乾旱,大海都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海里最大的快樂!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的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當父母束縛住孩子的自由,孩子就猶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而變得目光短淺,思路狹窄。父母應當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陽陽和小雨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調皮的陽陽把手剛放到小雨的頭髮上,就看見小雨的頭髮竟然“飄”了起來,陽陽睜大了眼睛不知道是為什麼。小雨連忙解釋說:“這是靜電反應,因為摩擦而引起的。我爸爸去年帶我去科技館的時候告訴我的,我們還一起體驗了靜電遊戲,特別好玩!” 陽陽這才明白,他說:“小雨,你懂得可真多,我爸爸就從來不帶我去外邊玩,他只允許我待在家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3)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把孩子當作溫室裡的花朵去滋養,他們就只能遇見陽光和雨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他們無法辨別是非好壞,面對困惑,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魚缸法則”就是要讓孩子逃離溫室,當他們見過風吹日晒,電閃雷鳴後,才會更加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原來任何事物都是有對立面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

當他們明白這個道理後,遇見下雨,他們會撐傘;遇見黑暗,他們會點燃燭光;遇見惡人,他們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當孩子遇到問題,她知道如何去解決

父母的過度保護,只能讓孩子更加依賴自己,從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置身於更大的環境中,遇到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時,他們才會學著成長;面對困惑,他們才知道如何去應對。

父母該如何使用魚缸法則?

(1)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間

a .父母應剋制自己的行為,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

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寫道:“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儘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給他自強、自立的能力。

小時候,因為擔心我的安全問題,家人對我管得很嚴:出去玩可以,不能出小區的大門,且必須在媽媽的視線範圍之內。就連洗澡,坐公交車,媽媽也會一直跟著我。

我第一次離開父母是去外地求學。有一次,因為學校外聯社組織活動,需要自己乘坐公交車,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坐公交車。一上車,我就囑咐司機快到站了,一定要提醒我。在車廂裡,我也很緊張,下車看到同學後,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同學發現了我緊張地表情,都笑話我說:“你不會連公交車都沒坐過吧?”

害怕在陌生的城市迷失方向,還被同學們集體嘲笑。雖然只是一次很小的經歷,但至今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要讓孩子被別人嘲笑

所以,父母應當適時學會放手,不要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做了。當他們以後進入社會,很難自立和獨立生活。

b. 不要執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很多家長會說:“小孩子家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還多。”父母總是以過來人的經驗去強行要求孩子必須照自己說的辦,他們替孩子鋪設好了一條沒有任何艱難險阻的路,可是,孩子卻並不喜歡這樣。

在綜藝節目《花樣爺爺》中,劉燁的女兒霓娜跟著哥哥去看樹莓,興奮的她用蹣跚的腳步,從一個個臺階蹦下來。

劉燁的法國妻子安娜看到後,對曾江說:“她第一次這麼下,可是她爸爸受不了孩子摔跤,看到孩子這樣就會很崩潰。” 曾江卻說:“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成長。”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做成長

細心的媽媽突然發現,孩子不再需要爸爸的指引和攙扶,而是獨自一人下了臺階。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有一個必經之路,當他們自己學會撥開面前的荊棘,跨越過鴻溝,他們才會長大。

2)給予孩子寬容和鼓勵

a.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未知的,他們想知道一切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父母應當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寬容,不要束縛孩子的思想,鼓勵他們去提問題,然後認真的解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當孩子提出一些自己難以回答的問題時,父母可以看書或上網查閱,以講趣味性故事或者做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解答他們的疑問。

有一次,姐姐的女兒問她:“媽媽,為什麼過馬路要等綠燈亮了才能走呀?”這時,姐姐並沒有給朵朵講公民應該遵紀守法的大道理,而是把女兒帶到了馬路邊,讓朵朵扮演交通小管家,指揮交通。在扮演的過程中,姐姐不僅教孩子背誦“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的交通法規,還把朵朵扮演交通小管家的照片發給了孩子的老師,因此還獲得了親子攝影大賽的獎盃。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通過趣味遊戲的方式教孩子瞭解交通法規

b. 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生活中很多事情,例如洗衣做飯,淘米摘菜對於大人來說已經司空見慣,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新鮮稀奇的事情。當孩子想要嘗試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不要阻止也不要插手,而是鼓勵孩子去做,待在孩子身邊去引導,讓孩子在自己動手製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糾正錯誤。

萱萱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她對什麼事都充滿了好奇。有次,萱萱正在吃冰淇淋,突然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倆一起做一個美味的冰淇凌,好嗎?”,媽媽問萱萱:“你想做什麼口味的冰淇淋呀?” 萱萱說:“我想吃有酸奶味的草莓冰淇凌”。

只見萱萱直接把草莓和酸奶倒進杯子裡,她說:“媽媽,我的冰淇凌做好了!”媽媽帶著疑問說:“可是它並沒有成為冰淇凌啊,是不是還缺少了些什麼?” 萱萱想了想說:“對了,應該放在冰箱裡,這樣就變成冰冰涼涼的冰淇淋啦!”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孩子想要嘗試新鮮的事物,媽媽做的是鼓勵和陪伴

萱萱媽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即使發現孩子做錯了,她也沒有去指責和打斷,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去給孩子一些引導,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

(3)要有保護性的放養

父母需要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放手不管。孩子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和判斷力,往往不能正確的去解決一件事情,這時,就需要父母的幫助,既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也要給孩子必要的保護。

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董潔為了鍛鍊兒子頂頂的獨立,讓頂頂獨自乘坐地鐵去中山廣場找她。在乘坐地鐵之前,董潔教兒子認識地鐵路線圖,並把一些重要的關鍵點寫在了兒子手上。頂頂通過求助地鐵工作人員買票,乘車,進站。

而董潔為了不引起頂頂的注意,特意換了一件外套躲進了另一節車廂觀察頂頂。頂頂通過對講機告訴媽媽,自己已經安全坐上了地鐵,董潔回了句“知道啦!加油!” 到站後,頂頂通過詢問,找到了正確的出口。可是出站後,由於信號不好,頂頂和媽媽暫時失去了聯繫。這時,他突然想起和媽媽約定的地點,最後,終於和媽媽匯合。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小魚兒因為魚缸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自由

“魚缸法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呢?

(1)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即越是被禁止的東西,人們對它就越好奇,越想得到。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是這樣。

表妹的女兒婷婷今年已經三歲半了,雖然是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安靜老實,反而是越來越不聽話。媽媽不讓她看電視,她就偏要看;不讓她吃零食,她就哭著喊著讓爺爺給她買;不讓她玩手機,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把手機給她,她才會停止哭鬧。

後來,媽媽想了個辦法,把“決定權”交給婷婷自己。媽媽告訴婷婷,你已經是大寶寶了,每天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吃兩個零食,玩10分鐘手機,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吃,都由你自己決定。得到授權後,婷婷特別高興,馬上就跑去開電視,看動畫片,吃零食。半小時後,媽媽一提醒時間到了,她就把電視關了,還向媽媽“邀功”:“媽媽,我是不是特別乖的大寶寶呀?”從此以後,婷婷再也沒有因為這些事情哭鬧過。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決定權交給了婷婷,孩子再也不哭鬧了

婷婷開始的行為,正是陷入了“禁果效應”,家長壓得越緊,孩子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喜歡和大人對著幹,試圖用反抗來證明自己,只有給孩子“鬆綁”,才能避免“禁果效應”,真正解決問題。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不要總是阻止孩子的行為,把他困在“魚缸”中,才能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2) 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相信大家都聽過“井底之蛙”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它每天都過的非常開心。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東海來的海鱉。海鱉告訴它,無論遇到水災還是乾旱,大海都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海里最大的快樂!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的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當父母束縛住孩子的自由,孩子就猶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而變得目光短淺,思路狹窄。父母應當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陽陽和小雨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調皮的陽陽把手剛放到小雨的頭髮上,就看見小雨的頭髮竟然“飄”了起來,陽陽睜大了眼睛不知道是為什麼。小雨連忙解釋說:“這是靜電反應,因為摩擦而引起的。我爸爸去年帶我去科技館的時候告訴我的,我們還一起體驗了靜電遊戲,特別好玩!” 陽陽這才明白,他說:“小雨,你懂得可真多,我爸爸就從來不帶我去外邊玩,他只允許我待在家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3)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把孩子當作溫室裡的花朵去滋養,他們就只能遇見陽光和雨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他們無法辨別是非好壞,面對困惑,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魚缸法則”就是要讓孩子逃離溫室,當他們見過風吹日晒,電閃雷鳴後,才會更加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原來任何事物都是有對立面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

當他們明白這個道理後,遇見下雨,他們會撐傘;遇見黑暗,他們會點燃燭光;遇見惡人,他們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當孩子遇到問題,她知道如何去解決

父母的過度保護,只能讓孩子更加依賴自己,從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置身於更大的環境中,遇到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時,他們才會學著成長;面對困惑,他們才知道如何去應對。

父母該如何使用魚缸法則?

(1)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間

a .父母應剋制自己的行為,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

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寫道:“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儘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給他自強、自立的能力。

小時候,因為擔心我的安全問題,家人對我管得很嚴:出去玩可以,不能出小區的大門,且必須在媽媽的視線範圍之內。就連洗澡,坐公交車,媽媽也會一直跟著我。

我第一次離開父母是去外地求學。有一次,因為學校外聯社組織活動,需要自己乘坐公交車,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坐公交車。一上車,我就囑咐司機快到站了,一定要提醒我。在車廂裡,我也很緊張,下車看到同學後,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同學發現了我緊張地表情,都笑話我說:“你不會連公交車都沒坐過吧?”

害怕在陌生的城市迷失方向,還被同學們集體嘲笑。雖然只是一次很小的經歷,但至今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要讓孩子被別人嘲笑

所以,父母應當適時學會放手,不要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做了。當他們以後進入社會,很難自立和獨立生活。

b. 不要執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很多家長會說:“小孩子家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還多。”父母總是以過來人的經驗去強行要求孩子必須照自己說的辦,他們替孩子鋪設好了一條沒有任何艱難險阻的路,可是,孩子卻並不喜歡這樣。

在綜藝節目《花樣爺爺》中,劉燁的女兒霓娜跟著哥哥去看樹莓,興奮的她用蹣跚的腳步,從一個個臺階蹦下來。

劉燁的法國妻子安娜看到後,對曾江說:“她第一次這麼下,可是她爸爸受不了孩子摔跤,看到孩子這樣就會很崩潰。” 曾江卻說:“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成長。”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做成長

細心的媽媽突然發現,孩子不再需要爸爸的指引和攙扶,而是獨自一人下了臺階。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有一個必經之路,當他們自己學會撥開面前的荊棘,跨越過鴻溝,他們才會長大。

2)給予孩子寬容和鼓勵

a.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未知的,他們想知道一切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父母應當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寬容,不要束縛孩子的思想,鼓勵他們去提問題,然後認真的解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當孩子提出一些自己難以回答的問題時,父母可以看書或上網查閱,以講趣味性故事或者做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解答他們的疑問。

有一次,姐姐的女兒問她:“媽媽,為什麼過馬路要等綠燈亮了才能走呀?”這時,姐姐並沒有給朵朵講公民應該遵紀守法的大道理,而是把女兒帶到了馬路邊,讓朵朵扮演交通小管家,指揮交通。在扮演的過程中,姐姐不僅教孩子背誦“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的交通法規,還把朵朵扮演交通小管家的照片發給了孩子的老師,因此還獲得了親子攝影大賽的獎盃。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通過趣味遊戲的方式教孩子瞭解交通法規

b. 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生活中很多事情,例如洗衣做飯,淘米摘菜對於大人來說已經司空見慣,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新鮮稀奇的事情。當孩子想要嘗試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不要阻止也不要插手,而是鼓勵孩子去做,待在孩子身邊去引導,讓孩子在自己動手製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糾正錯誤。

萱萱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她對什麼事都充滿了好奇。有次,萱萱正在吃冰淇淋,突然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倆一起做一個美味的冰淇凌,好嗎?”,媽媽問萱萱:“你想做什麼口味的冰淇淋呀?” 萱萱說:“我想吃有酸奶味的草莓冰淇凌”。

只見萱萱直接把草莓和酸奶倒進杯子裡,她說:“媽媽,我的冰淇凌做好了!”媽媽帶著疑問說:“可是它並沒有成為冰淇凌啊,是不是還缺少了些什麼?” 萱萱想了想說:“對了,應該放在冰箱裡,這樣就變成冰冰涼涼的冰淇淋啦!”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孩子想要嘗試新鮮的事物,媽媽做的是鼓勵和陪伴

萱萱媽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即使發現孩子做錯了,她也沒有去指責和打斷,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去給孩子一些引導,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

(3)要有保護性的放養

父母需要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放手不管。孩子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和判斷力,往往不能正確的去解決一件事情,這時,就需要父母的幫助,既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也要給孩子必要的保護。

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董潔為了鍛鍊兒子頂頂的獨立,讓頂頂獨自乘坐地鐵去中山廣場找她。在乘坐地鐵之前,董潔教兒子認識地鐵路線圖,並把一些重要的關鍵點寫在了兒子手上。頂頂通過求助地鐵工作人員買票,乘車,進站。

而董潔為了不引起頂頂的注意,特意換了一件外套躲進了另一節車廂觀察頂頂。頂頂通過對講機告訴媽媽,自己已經安全坐上了地鐵,董潔回了句“知道啦!加油!” 到站後,頂頂通過詢問,找到了正確的出口。可是出站後,由於信號不好,頂頂和媽媽暫時失去了聯繫。這時,他突然想起和媽媽約定的地點,最後,終於和媽媽匯合。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關鍵信息寫在了頂頂手上,給孩子必要的保護

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放手讓孩子去做。但要在關鍵時期伸出援手,避免孩子出現危險。就像頂頂第一次乘坐地鐵一樣,媽媽教會頂頂認識地鐵線路圖,還把關鍵點記在了頂頂手上,給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頂頂根據媽媽提供的線索,通過詢問路人的方式,成功與媽媽匯合。

在這次生活體驗中,頂頂不僅學會了怎樣乘坐地鐵,還學會了在陌生環境中如何與陌生人交流,他會比以前更加自信。

"

朋友陳琳為了女兒的學習,不僅辭掉工作專門在家陪讀,還拒絕了一切社交活動。她為了防止女兒早戀,每天都會在女兒的學校門口接送她上下學,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女兒必須把頭髮剪短,不能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要靜下心來專心學習。

可是,就是在常人眼裡如此優異的孩子,有一天竟然離家出走了,嚇壞了媽媽。通過朋友和民警的努力,女兒汐汐終於被媽媽帶回了家。可是回家後的汐汐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不論媽媽怎麼問,女兒都不回答。

有次,陳琳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這才知道,原來,她整天監督女兒,給女兒報名各種補習班,沉重的負擔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女兒也因為整天在家悶頭學習,幾乎和同學朋友沒有什麼交集,在班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玩。

汐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是因為媽媽不懂得“魚缸法則”。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長期的束縛,導致汐汐離家出走

什麼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就不能把孩子限制在魚缸這種狹窄的環境中,而是要給他們更大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魚缸法則”。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但陳琳為了讓女兒取得優異的成績,卻剝奪了她的自由和空間,汐汐長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只能選擇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反抗。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小魚兒因為魚缸的限制而無法獲得自由

“魚缸法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意義呢?

(1)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即越是被禁止的東西,人們對它就越好奇,越想得到。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是這樣。

表妹的女兒婷婷今年已經三歲半了,雖然是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安靜老實,反而是越來越不聽話。媽媽不讓她看電視,她就偏要看;不讓她吃零食,她就哭著喊著讓爺爺給她買;不讓她玩手機,她就在地上撒潑打滾,直到把手機給她,她才會停止哭鬧。

後來,媽媽想了個辦法,把“決定權”交給婷婷自己。媽媽告訴婷婷,你已經是大寶寶了,每天可以看30分鐘動畫片,吃兩個零食,玩10分鐘手機,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吃,都由你自己決定。得到授權後,婷婷特別高興,馬上就跑去開電視,看動畫片,吃零食。半小時後,媽媽一提醒時間到了,她就把電視關了,還向媽媽“邀功”:“媽媽,我是不是特別乖的大寶寶呀?”從此以後,婷婷再也沒有因為這些事情哭鬧過。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決定權交給了婷婷,孩子再也不哭鬧了

婷婷開始的行為,正是陷入了“禁果效應”,家長壓得越緊,孩子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喜歡和大人對著幹,試圖用反抗來證明自己,只有給孩子“鬆綁”,才能避免“禁果效應”,真正解決問題。

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不要總是阻止孩子的行為,把他困在“魚缸”中,才能避免陷入“禁果效應”。

(2) 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相信大家都聽過“井底之蛙”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它每天都過的非常開心。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東海來的海鱉。海鱉告訴它,無論遇到水災還是乾旱,大海都不會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海里最大的快樂!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的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當父母束縛住孩子的自由,孩子就猶如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而變得目光短淺,思路狹窄。父母應當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陽陽和小雨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調皮的陽陽把手剛放到小雨的頭髮上,就看見小雨的頭髮竟然“飄”了起來,陽陽睜大了眼睛不知道是為什麼。小雨連忙解釋說:“這是靜電反應,因為摩擦而引起的。我爸爸去年帶我去科技館的時候告訴我的,我們還一起體驗了靜電遊戲,特別好玩!” 陽陽這才明白,他說:“小雨,你懂得可真多,我爸爸就從來不帶我去外邊玩,他只允許我待在家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才能擴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3)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你把孩子當作溫室裡的花朵去滋養,他們就只能遇見陽光和雨露。在父母的保護傘下,他們無法辨別是非好壞,面對困惑,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魚缸法則”就是要讓孩子逃離溫室,當他們見過風吹日晒,電閃雷鳴後,才會更加清晰的認識這個世界。原來任何事物都是有對立面的,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

當他們明白這個道理後,遇見下雨,他們會撐傘;遇見黑暗,他們會點燃燭光;遇見惡人,他們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當孩子遇到問題,她知道如何去解決

父母的過度保護,只能讓孩子更加依賴自己,從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置身於更大的環境中,遇到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時,他們才會學著成長;面對困惑,他們才知道如何去應對。

父母該如何使用魚缸法則?

(1)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間

a .父母應剋制自己的行為,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

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寫道:“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儘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給他自強、自立的能力。

小時候,因為擔心我的安全問題,家人對我管得很嚴:出去玩可以,不能出小區的大門,且必須在媽媽的視線範圍之內。就連洗澡,坐公交車,媽媽也會一直跟著我。

我第一次離開父母是去外地求學。有一次,因為學校外聯社組織活動,需要自己乘坐公交車,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坐公交車。一上車,我就囑咐司機快到站了,一定要提醒我。在車廂裡,我也很緊張,下車看到同學後,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同學發現了我緊張地表情,都笑話我說:“你不會連公交車都沒坐過吧?”

害怕在陌生的城市迷失方向,還被同學們集體嘲笑。雖然只是一次很小的經歷,但至今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要讓孩子被別人嘲笑

所以,父母應當適時學會放手,不要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做了。當他們以後進入社會,很難自立和獨立生活。

b. 不要執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很多家長會說:“小孩子家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還多。”父母總是以過來人的經驗去強行要求孩子必須照自己說的辦,他們替孩子鋪設好了一條沒有任何艱難險阻的路,可是,孩子卻並不喜歡這樣。

在綜藝節目《花樣爺爺》中,劉燁的女兒霓娜跟著哥哥去看樹莓,興奮的她用蹣跚的腳步,從一個個臺階蹦下來。

劉燁的法國妻子安娜看到後,對曾江說:“她第一次這麼下,可是她爸爸受不了孩子摔跤,看到孩子這樣就會很崩潰。” 曾江卻說:“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成長。”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孩子越摔越大,這才叫做成長

細心的媽媽突然發現,孩子不再需要爸爸的指引和攙扶,而是獨自一人下了臺階。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會有一個必經之路,當他們自己學會撥開面前的荊棘,跨越過鴻溝,他們才會長大。

2)給予孩子寬容和鼓勵

a.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就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未知的,他們想知道一切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父母應當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和寬容,不要束縛孩子的思想,鼓勵他們去提問題,然後認真的解答,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當孩子提出一些自己難以回答的問題時,父母可以看書或上網查閱,以講趣味性故事或者做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解答他們的疑問。

有一次,姐姐的女兒問她:“媽媽,為什麼過馬路要等綠燈亮了才能走呀?”這時,姐姐並沒有給朵朵講公民應該遵紀守法的大道理,而是把女兒帶到了馬路邊,讓朵朵扮演交通小管家,指揮交通。在扮演的過程中,姐姐不僅教孩子背誦“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的交通法規,還把朵朵扮演交通小管家的照片發給了孩子的老師,因此還獲得了親子攝影大賽的獎盃。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通過趣味遊戲的方式教孩子瞭解交通法規

b. 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生活中很多事情,例如洗衣做飯,淘米摘菜對於大人來說已經司空見慣,可是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新鮮稀奇的事情。當孩子想要嘗試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不要阻止也不要插手,而是鼓勵孩子去做,待在孩子身邊去引導,讓孩子在自己動手製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糾正錯誤。

萱萱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她對什麼事都充滿了好奇。有次,萱萱正在吃冰淇淋,突然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倆一起做一個美味的冰淇凌,好嗎?”,媽媽問萱萱:“你想做什麼口味的冰淇淋呀?” 萱萱說:“我想吃有酸奶味的草莓冰淇凌”。

只見萱萱直接把草莓和酸奶倒進杯子裡,她說:“媽媽,我的冰淇凌做好了!”媽媽帶著疑問說:“可是它並沒有成為冰淇凌啊,是不是還缺少了些什麼?” 萱萱想了想說:“對了,應該放在冰箱裡,這樣就變成冰冰涼涼的冰淇淋啦!”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孩子想要嘗試新鮮的事物,媽媽做的是鼓勵和陪伴

萱萱媽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即使發現孩子做錯了,她也沒有去指責和打斷,而是用提問的方式去給孩子一些引導,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

(3)要有保護性的放養

父母需要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放手不管。孩子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和判斷力,往往不能正確的去解決一件事情,這時,就需要父母的幫助,既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也要給孩子必要的保護。

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董潔為了鍛鍊兒子頂頂的獨立,讓頂頂獨自乘坐地鐵去中山廣場找她。在乘坐地鐵之前,董潔教兒子認識地鐵路線圖,並把一些重要的關鍵點寫在了兒子手上。頂頂通過求助地鐵工作人員買票,乘車,進站。

而董潔為了不引起頂頂的注意,特意換了一件外套躲進了另一節車廂觀察頂頂。頂頂通過對講機告訴媽媽,自己已經安全坐上了地鐵,董潔回了句“知道啦!加油!” 到站後,頂頂通過詢問,找到了正確的出口。可是出站後,由於信號不好,頂頂和媽媽暫時失去了聯繫。這時,他突然想起和媽媽約定的地點,最後,終於和媽媽匯合。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媽媽把關鍵信息寫在了頂頂手上,給孩子必要的保護

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放手讓孩子去做。但要在關鍵時期伸出援手,避免孩子出現危險。就像頂頂第一次乘坐地鐵一樣,媽媽教會頂頂認識地鐵線路圖,還把關鍵點記在了頂頂手上,給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頂頂根據媽媽提供的線索,通過詢問路人的方式,成功與媽媽匯合。

在這次生活體驗中,頂頂不僅學會了怎樣乘坐地鐵,還學會了在陌生環境中如何與陌生人交流,他會比以前更加自信。

越管越不聽話,我家孩子太難教了:會魚缸法則,放養也出乖孩子

當父母給孩子自由,他們會擁有更快樂的童年

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要給孩子“六大解放”:解放他們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看到大自然社會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解放他的時間,不逼迫他們趕考,使之能學習自己渴望學習的東西。

聰明的父母,應該懂得尊重孩子,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不以愛之名,剝奪孩子的自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