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不完美媽媽 服裝 家庭教育 跳槽那些事兒 文章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2019-08-21
"

上週末,我帶著兩個孩子(淏仔九歲,玥玥七歲)去一個水上拓展樂園玩,裡面有很多水上項目。

當我和兩個孩子到了其中一個項目時,1米37高的淏仔走得輕鬆自如,玥玥身高不夠,需要我陪伴保護。

當淏仔走了幾個來回之後,去玩別的項目,我護著玥玥在這裡繼續玩。

這時,一個大約一米八高的爸爸,帶著一個大約一米四五的兒子走了過來。

"

上週末,我帶著兩個孩子(淏仔九歲,玥玥七歲)去一個水上拓展樂園玩,裡面有很多水上項目。

當我和兩個孩子到了其中一個項目時,1米37高的淏仔走得輕鬆自如,玥玥身高不夠,需要我陪伴保護。

當淏仔走了幾個來回之後,去玩別的項目,我護著玥玥在這裡繼續玩。

這時,一個大約一米八高的爸爸,帶著一個大約一米四五的兒子走了過來。

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網絡圖

(一)爸爸的擔憂之語,毀掉了孩子嘗試的勇氣

這個孩子一看到這個項目就說:“爸爸,我要玩這個!”

那個爸爸看了一下說:“別玩這個了,一條能抓的繩子都沒有,如果掉小區,渾身都得溼了,太危險了!別去了!”

可是,孩子堅持要去。因為比他矮的孩子還在那裡玩呢,估計他也很想嘗試。

爸爸看攔不住,就說:“那你小心點兒。”

當孩子剛剛踩到第一個板子上時,那個爸爸說:“一定要小心啊!抓住上面,千萬別鬆手!抓緊了啊!別掉下來!……

這孩子好不容易挪到了第一塊板的邊緣,要努力去踩到第二塊板上的時候,這個爸爸又說:“那麼遠,你能不能邁過去啊?要不還是別過了,萬一走不到頭兒怎麼辦?回都回不來了!……

他兒子終於在他的各種擔憂的語言中,開始往回撤了。

這個爸爸看到兒子往回撤了,語氣終於鬆懈了下來,說:“還是回來好,別走這個了,太危險了!”然後,就牽著他兒子的手離開了。

我看著這對漸行漸遠的父子,心裡感慨:

孩子想要嘗試的勇氣,就在爸爸的各種擔憂聲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如果這種情況反覆出現在這對父子身上,那麼這個男孩即使也長到一米八,勇氣估計也沒有多強大!

等到孩子大了,爸爸認為孩子應該勇敢的做一些事情了,孩子卻在爸爸這種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不敢輕易去嘗試的習慣,然後爸爸也許還會埋怨孩子“為什麼這麼膽小呢?”,孩子被埋怨後,不斷加深著自己“膽小”的自我認知,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我希望這些都是我多想了,也許人家只有這麼一次是如此溝通的呢。畢竟,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立和勇敢!

也許,在某天,這個爸爸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然後改善。

"

上週末,我帶著兩個孩子(淏仔九歲,玥玥七歲)去一個水上拓展樂園玩,裡面有很多水上項目。

當我和兩個孩子到了其中一個項目時,1米37高的淏仔走得輕鬆自如,玥玥身高不夠,需要我陪伴保護。

當淏仔走了幾個來回之後,去玩別的項目,我護著玥玥在這裡繼續玩。

這時,一個大約一米八高的爸爸,帶著一個大約一米四五的兒子走了過來。

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網絡圖

(一)爸爸的擔憂之語,毀掉了孩子嘗試的勇氣

這個孩子一看到這個項目就說:“爸爸,我要玩這個!”

那個爸爸看了一下說:“別玩這個了,一條能抓的繩子都沒有,如果掉小區,渾身都得溼了,太危險了!別去了!”

可是,孩子堅持要去。因為比他矮的孩子還在那裡玩呢,估計他也很想嘗試。

爸爸看攔不住,就說:“那你小心點兒。”

當孩子剛剛踩到第一個板子上時,那個爸爸說:“一定要小心啊!抓住上面,千萬別鬆手!抓緊了啊!別掉下來!……

這孩子好不容易挪到了第一塊板的邊緣,要努力去踩到第二塊板上的時候,這個爸爸又說:“那麼遠,你能不能邁過去啊?要不還是別過了,萬一走不到頭兒怎麼辦?回都回不來了!……

他兒子終於在他的各種擔憂的語言中,開始往回撤了。

這個爸爸看到兒子往回撤了,語氣終於鬆懈了下來,說:“還是回來好,別走這個了,太危險了!”然後,就牽著他兒子的手離開了。

我看著這對漸行漸遠的父子,心裡感慨:

孩子想要嘗試的勇氣,就在爸爸的各種擔憂聲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如果這種情況反覆出現在這對父子身上,那麼這個男孩即使也長到一米八,勇氣估計也沒有多強大!

等到孩子大了,爸爸認為孩子應該勇敢的做一些事情了,孩子卻在爸爸這種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不敢輕易去嘗試的習慣,然後爸爸也許還會埋怨孩子“為什麼這麼膽小呢?”,孩子被埋怨後,不斷加深著自己“膽小”的自我認知,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我希望這些都是我多想了,也許人家只有這麼一次是如此溝通的呢。畢竟,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立和勇敢!

也許,在某天,這個爸爸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然後改善。

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網絡圖

(二)擔憂是一種詛咒

擔憂是一種詛咒。這句話,我認為非常有道理。

你特別擔憂的一件事,就會經常說出來,尤其是對孩子的擔憂,更是想憋都憋不住。而你反覆傳遞出的那些擔憂,會被孩子深深地感受到,然後這種擔憂和焦慮就成功地傳遞到孩子身上了,孩子也就真的會往你擔憂的方向發展。

我們要學會信任孩子。

一個剛剛會走路的孩子,我們也要足夠的去信任他。如果他想試著跑起來,就用鼓勵的目光讓他去嘗試,最多跌倒了,磕破了膝蓋。

但是你若因為擔心發生危險而阻止孩子去嘗試,那麼孩子的自信與勇氣就會被磨滅一些。

磕破的膝蓋特別容易恢復;

可是被打擊的自信,很難找回來!

"

上週末,我帶著兩個孩子(淏仔九歲,玥玥七歲)去一個水上拓展樂園玩,裡面有很多水上項目。

當我和兩個孩子到了其中一個項目時,1米37高的淏仔走得輕鬆自如,玥玥身高不夠,需要我陪伴保護。

當淏仔走了幾個來回之後,去玩別的項目,我護著玥玥在這裡繼續玩。

這時,一個大約一米八高的爸爸,帶著一個大約一米四五的兒子走了過來。

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網絡圖

(一)爸爸的擔憂之語,毀掉了孩子嘗試的勇氣

這個孩子一看到這個項目就說:“爸爸,我要玩這個!”

那個爸爸看了一下說:“別玩這個了,一條能抓的繩子都沒有,如果掉小區,渾身都得溼了,太危險了!別去了!”

可是,孩子堅持要去。因為比他矮的孩子還在那裡玩呢,估計他也很想嘗試。

爸爸看攔不住,就說:“那你小心點兒。”

當孩子剛剛踩到第一個板子上時,那個爸爸說:“一定要小心啊!抓住上面,千萬別鬆手!抓緊了啊!別掉下來!……

這孩子好不容易挪到了第一塊板的邊緣,要努力去踩到第二塊板上的時候,這個爸爸又說:“那麼遠,你能不能邁過去啊?要不還是別過了,萬一走不到頭兒怎麼辦?回都回不來了!……

他兒子終於在他的各種擔憂的語言中,開始往回撤了。

這個爸爸看到兒子往回撤了,語氣終於鬆懈了下來,說:“還是回來好,別走這個了,太危險了!”然後,就牽著他兒子的手離開了。

我看著這對漸行漸遠的父子,心裡感慨:

孩子想要嘗試的勇氣,就在爸爸的各種擔憂聲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如果這種情況反覆出現在這對父子身上,那麼這個男孩即使也長到一米八,勇氣估計也沒有多強大!

等到孩子大了,爸爸認為孩子應該勇敢的做一些事情了,孩子卻在爸爸這種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不敢輕易去嘗試的習慣,然後爸爸也許還會埋怨孩子“為什麼這麼膽小呢?”,孩子被埋怨後,不斷加深著自己“膽小”的自我認知,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我希望這些都是我多想了,也許人家只有這麼一次是如此溝通的呢。畢竟,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立和勇敢!

也許,在某天,這個爸爸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然後改善。

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網絡圖

(二)擔憂是一種詛咒

擔憂是一種詛咒。這句話,我認為非常有道理。

你特別擔憂的一件事,就會經常說出來,尤其是對孩子的擔憂,更是想憋都憋不住。而你反覆傳遞出的那些擔憂,會被孩子深深地感受到,然後這種擔憂和焦慮就成功地傳遞到孩子身上了,孩子也就真的會往你擔憂的方向發展。

我們要學會信任孩子。

一個剛剛會走路的孩子,我們也要足夠的去信任他。如果他想試著跑起來,就用鼓勵的目光讓他去嘗試,最多跌倒了,磕破了膝蓋。

但是你若因為擔心發生危險而阻止孩子去嘗試,那麼孩子的自信與勇氣就會被磨滅一些。

磕破的膝蓋特別容易恢復;

可是被打擊的自信,很難找回來!

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網絡圖

(三)正確的溝通方式

用上面這個例子,換一種說法。

當孩子對爸爸說:“爸爸,我想玩這個!”

這個爸爸如果回答:“這個看上去有些危險,你想嘗試代表你很勇敢,那就去試試吧,小心一些。你需要爸爸陪你一起嗎?”

這樣既肯定了孩子敢於嘗試的勇氣,給了孩子信心,而且也緩解了自己的焦慮。

如果孩子需要陪伴,爸爸就跟著一起走一遍。在他身邊陪著他,就可以保護他,防止他出現爸爸擔憂的“掉下去”的這件事。

如果孩子選擇自己嘗試,就用信任的目光,鼓勵孩子放手去做。

即使掉下去,也就是衣服溼了。水很淺,不會出現生命危險。再說,工作人員都在附近,偶爾有孩子掉下去,工作人員幾秒鐘就會走到身邊。

溼了的衣服很容易幹;

消失的勇氣很難找回。

如果孩子去做了,成功地走完了這個項目,孩子多有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不是你給他買多大的玩具,請他吃多大的一頓美食能代替的!

火、電等威脅生命的事情,以及隨意橫穿馬路這類的事情,我們必須嚴格禁止去嘗試,因為後果我們無法承擔。

但是除此之外,生活中更多的事情,我們都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嘗試。

我們多一些信任,孩子就會多一些勇氣;

孩子多一次嘗試的機會,就有可能多一些因為做成功而產生的自信!

"

上週末,我帶著兩個孩子(淏仔九歲,玥玥七歲)去一個水上拓展樂園玩,裡面有很多水上項目。

當我和兩個孩子到了其中一個項目時,1米37高的淏仔走得輕鬆自如,玥玥身高不夠,需要我陪伴保護。

當淏仔走了幾個來回之後,去玩別的項目,我護著玥玥在這裡繼續玩。

這時,一個大約一米八高的爸爸,帶著一個大約一米四五的兒子走了過來。

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網絡圖

(一)爸爸的擔憂之語,毀掉了孩子嘗試的勇氣

這個孩子一看到這個項目就說:“爸爸,我要玩這個!”

那個爸爸看了一下說:“別玩這個了,一條能抓的繩子都沒有,如果掉小區,渾身都得溼了,太危險了!別去了!”

可是,孩子堅持要去。因為比他矮的孩子還在那裡玩呢,估計他也很想嘗試。

爸爸看攔不住,就說:“那你小心點兒。”

當孩子剛剛踩到第一個板子上時,那個爸爸說:“一定要小心啊!抓住上面,千萬別鬆手!抓緊了啊!別掉下來!……

這孩子好不容易挪到了第一塊板的邊緣,要努力去踩到第二塊板上的時候,這個爸爸又說:“那麼遠,你能不能邁過去啊?要不還是別過了,萬一走不到頭兒怎麼辦?回都回不來了!……

他兒子終於在他的各種擔憂的語言中,開始往回撤了。

這個爸爸看到兒子往回撤了,語氣終於鬆懈了下來,說:“還是回來好,別走這個了,太危險了!”然後,就牽著他兒子的手離開了。

我看著這對漸行漸遠的父子,心裡感慨:

孩子想要嘗試的勇氣,就在爸爸的各種擔憂聲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如果這種情況反覆出現在這對父子身上,那麼這個男孩即使也長到一米八,勇氣估計也沒有多強大!

等到孩子大了,爸爸認為孩子應該勇敢的做一些事情了,孩子卻在爸爸這種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不敢輕易去嘗試的習慣,然後爸爸也許還會埋怨孩子“為什麼這麼膽小呢?”,孩子被埋怨後,不斷加深著自己“膽小”的自我認知,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我希望這些都是我多想了,也許人家只有這麼一次是如此溝通的呢。畢竟,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獨立和勇敢!

也許,在某天,這個爸爸能意識到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然後改善。

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網絡圖

(二)擔憂是一種詛咒

擔憂是一種詛咒。這句話,我認為非常有道理。

你特別擔憂的一件事,就會經常說出來,尤其是對孩子的擔憂,更是想憋都憋不住。而你反覆傳遞出的那些擔憂,會被孩子深深地感受到,然後這種擔憂和焦慮就成功地傳遞到孩子身上了,孩子也就真的會往你擔憂的方向發展。

我們要學會信任孩子。

一個剛剛會走路的孩子,我們也要足夠的去信任他。如果他想試著跑起來,就用鼓勵的目光讓他去嘗試,最多跌倒了,磕破了膝蓋。

但是你若因為擔心發生危險而阻止孩子去嘗試,那麼孩子的自信與勇氣就會被磨滅一些。

磕破的膝蓋特別容易恢復;

可是被打擊的自信,很難找回來!

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網絡圖

(三)正確的溝通方式

用上面這個例子,換一種說法。

當孩子對爸爸說:“爸爸,我想玩這個!”

這個爸爸如果回答:“這個看上去有些危險,你想嘗試代表你很勇敢,那就去試試吧,小心一些。你需要爸爸陪你一起嗎?”

這樣既肯定了孩子敢於嘗試的勇氣,給了孩子信心,而且也緩解了自己的焦慮。

如果孩子需要陪伴,爸爸就跟著一起走一遍。在他身邊陪著他,就可以保護他,防止他出現爸爸擔憂的“掉下去”的這件事。

如果孩子選擇自己嘗試,就用信任的目光,鼓勵孩子放手去做。

即使掉下去,也就是衣服溼了。水很淺,不會出現生命危險。再說,工作人員都在附近,偶爾有孩子掉下去,工作人員幾秒鐘就會走到身邊。

溼了的衣服很容易幹;

消失的勇氣很難找回。

如果孩子去做了,成功地走完了這個項目,孩子多有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不是你給他買多大的玩具,請他吃多大的一頓美食能代替的!

火、電等威脅生命的事情,以及隨意橫穿馬路這類的事情,我們必須嚴格禁止去嘗試,因為後果我們無法承擔。

但是除此之外,生活中更多的事情,我們都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嘗試。

我們多一些信任,孩子就會多一些勇氣;

孩子多一次嘗試的機會,就有可能多一些因為做成功而產生的自信!

1米8的爸爸用幾句話輕鬆毀掉了孩子的勇氣!你真的會親子溝通嗎

網絡圖

(四)語言可以是一扇門,也可以是一堵牆。

語言是一種力量,可以是一扇門一扇窗,但也可以是一堵牆。

你是選擇讓你的語言成為一扇門,一扇通往孩子心裡的門,一扇幫助孩子走向獨立自信的門?

還是想選擇讓你的語言成為一堵牆,堵住孩子與你溝通的嘴,堵住孩子通往獨立自信之路?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選擇讓語言成為一扇門吧!

那麼就從好好說話開始,從鼓勵與支持的語言開始吧!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家庭教育講師,“非暴力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原創文章是基於我的學習和實踐而寫,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如果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我很開心。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