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龍城父母幫 2019-07-16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父母和孩子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達,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然而也有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過去也忍不住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導孩子。

一個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批評的態度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懲罰或者批評,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同,他就只有壓抑自己的恐懼,否定自己的情感。

這樣管教之下的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但是也會缺乏自信,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千萬不可以懲罰,那就是失敗。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

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所以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有個學生成績排在倒數,打架逃課,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地方。

他家長託付給我時,對孩子幾乎已經放棄了。

但我沒有,我跟孩子長談了一次。

這孩子腦子很活絡,在遊戲裡是一方霸主。

他不是不想學,只是從學習中找不到一點樂趣,遠不如玩遊戲來得痛快。

找到心結,再用遊戲獎勵的方式給孩子定一個個小目標,效果很明顯。

兩個月後,孩子家長給我發信息,說物理課上老師問了個問題,孩子很快答上來了,老師同學都誇他,孩子美了好幾天。

前兩天月考,孩子竟然破天荒及格了,還說下次一定要打個更漂亮的翻身仗呢!

這就是鼓勵的效果,鼓勵優點,鼓勵進步,而不去批評缺點。

家長和老師的信任、鼓勵,會給孩子學習的勇氣,讓他生出責任感和榮譽感。

這件事讓我相信,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父母和孩子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達,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然而也有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過去也忍不住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導孩子。

一個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批評的態度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懲罰或者批評,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同,他就只有壓抑自己的恐懼,否定自己的情感。

這樣管教之下的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但是也會缺乏自信,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千萬不可以懲罰,那就是失敗。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

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所以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有個學生成績排在倒數,打架逃課,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地方。

他家長託付給我時,對孩子幾乎已經放棄了。

但我沒有,我跟孩子長談了一次。

這孩子腦子很活絡,在遊戲裡是一方霸主。

他不是不想學,只是從學習中找不到一點樂趣,遠不如玩遊戲來得痛快。

找到心結,再用遊戲獎勵的方式給孩子定一個個小目標,效果很明顯。

兩個月後,孩子家長給我發信息,說物理課上老師問了個問題,孩子很快答上來了,老師同學都誇他,孩子美了好幾天。

前兩天月考,孩子竟然破天荒及格了,還說下次一定要打個更漂亮的翻身仗呢!

這就是鼓勵的效果,鼓勵優點,鼓勵進步,而不去批評缺點。

家長和老師的信任、鼓勵,會給孩子學習的勇氣,讓他生出責任感和榮譽感。

這件事讓我相信,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父母和孩子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達,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然而也有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過去也忍不住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導孩子。

一個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批評的態度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懲罰或者批評,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同,他就只有壓抑自己的恐懼,否定自己的情感。

這樣管教之下的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但是也會缺乏自信,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千萬不可以懲罰,那就是失敗。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

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所以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有個學生成績排在倒數,打架逃課,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地方。

他家長託付給我時,對孩子幾乎已經放棄了。

但我沒有,我跟孩子長談了一次。

這孩子腦子很活絡,在遊戲裡是一方霸主。

他不是不想學,只是從學習中找不到一點樂趣,遠不如玩遊戲來得痛快。

找到心結,再用遊戲獎勵的方式給孩子定一個個小目標,效果很明顯。

兩個月後,孩子家長給我發信息,說物理課上老師問了個問題,孩子很快答上來了,老師同學都誇他,孩子美了好幾天。

前兩天月考,孩子竟然破天荒及格了,還說下次一定要打個更漂亮的翻身仗呢!

這就是鼓勵的效果,鼓勵優點,鼓勵進步,而不去批評缺點。

家長和老師的信任、鼓勵,會給孩子學習的勇氣,讓他生出責任感和榮譽感。

這件事讓我相信,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信任,少嚴管;多放權,少施壓

嚴管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

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責任。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父母和孩子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達,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然而也有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過去也忍不住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導孩子。

一個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批評的態度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懲罰或者批評,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同,他就只有壓抑自己的恐懼,否定自己的情感。

這樣管教之下的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但是也會缺乏自信,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千萬不可以懲罰,那就是失敗。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

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所以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有個學生成績排在倒數,打架逃課,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地方。

他家長託付給我時,對孩子幾乎已經放棄了。

但我沒有,我跟孩子長談了一次。

這孩子腦子很活絡,在遊戲裡是一方霸主。

他不是不想學,只是從學習中找不到一點樂趣,遠不如玩遊戲來得痛快。

找到心結,再用遊戲獎勵的方式給孩子定一個個小目標,效果很明顯。

兩個月後,孩子家長給我發信息,說物理課上老師問了個問題,孩子很快答上來了,老師同學都誇他,孩子美了好幾天。

前兩天月考,孩子竟然破天荒及格了,還說下次一定要打個更漂亮的翻身仗呢!

這就是鼓勵的效果,鼓勵優點,鼓勵進步,而不去批評缺點。

家長和老師的信任、鼓勵,會給孩子學習的勇氣,讓他生出責任感和榮譽感。

這件事讓我相信,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信任,少嚴管;多放權,少施壓

嚴管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

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責任。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嚴厲管教下長大的孩子,會缺乏獨立的能力和管理時間、管理自己的能力。

一旦進入大學沒有人再幫忙策劃,他就會迷失自我,無所適從。

所以,家長應該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放權。

三五歲的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七八歲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授權,讀了大學以後,他們就應該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去管他,但是這裡我提四個應該放權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見得懂孩子這一代,可能並不會比孩子更瞭解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第二,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太多決定,反而會造成孩子日後責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會淹沒孩子自己的聲音,他們會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進而失去自信。

第四,施壓太多,會給孩子沉重的負擔,有的孩子甚至嚴重到抑鬱、自殺。

父母對孩子一定不要過分施壓,反之,父母應當承擔解壓的責任。

有的孩子對成績非常敏感,對自己要求很高,會產生太深的責任感和太大的壓力。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決策權力的人。

放權會培養孩子的自信。

在信賴中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也會相信別人;在放權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深具責任感,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父母和孩子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達,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然而也有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過去也忍不住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導孩子。

一個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批評的態度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懲罰或者批評,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同,他就只有壓抑自己的恐懼,否定自己的情感。

這樣管教之下的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但是也會缺乏自信,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千萬不可以懲罰,那就是失敗。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

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所以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有個學生成績排在倒數,打架逃課,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地方。

他家長託付給我時,對孩子幾乎已經放棄了。

但我沒有,我跟孩子長談了一次。

這孩子腦子很活絡,在遊戲裡是一方霸主。

他不是不想學,只是從學習中找不到一點樂趣,遠不如玩遊戲來得痛快。

找到心結,再用遊戲獎勵的方式給孩子定一個個小目標,效果很明顯。

兩個月後,孩子家長給我發信息,說物理課上老師問了個問題,孩子很快答上來了,老師同學都誇他,孩子美了好幾天。

前兩天月考,孩子竟然破天荒及格了,還說下次一定要打個更漂亮的翻身仗呢!

這就是鼓勵的效果,鼓勵優點,鼓勵進步,而不去批評缺點。

家長和老師的信任、鼓勵,會給孩子學習的勇氣,讓他生出責任感和榮譽感。

這件事讓我相信,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信任,少嚴管;多放權,少施壓

嚴管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

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責任。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嚴厲管教下長大的孩子,會缺乏獨立的能力和管理時間、管理自己的能力。

一旦進入大學沒有人再幫忙策劃,他就會迷失自我,無所適從。

所以,家長應該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放權。

三五歲的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七八歲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授權,讀了大學以後,他們就應該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去管他,但是這裡我提四個應該放權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見得懂孩子這一代,可能並不會比孩子更瞭解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第二,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太多決定,反而會造成孩子日後責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會淹沒孩子自己的聲音,他們會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進而失去自信。

第四,施壓太多,會給孩子沉重的負擔,有的孩子甚至嚴重到抑鬱、自殺。

父母對孩子一定不要過分施壓,反之,父母應當承擔解壓的責任。

有的孩子對成績非常敏感,對自己要求很高,會產生太深的責任感和太大的壓力。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決策權力的人。

放權會培養孩子的自信。

在信賴中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也會相信別人;在放權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深具責任感,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父母和孩子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達,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然而也有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過去也忍不住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導孩子。

一個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批評的態度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懲罰或者批評,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同,他就只有壓抑自己的恐懼,否定自己的情感。

這樣管教之下的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但是也會缺乏自信,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千萬不可以懲罰,那就是失敗。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

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所以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有個學生成績排在倒數,打架逃課,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地方。

他家長託付給我時,對孩子幾乎已經放棄了。

但我沒有,我跟孩子長談了一次。

這孩子腦子很活絡,在遊戲裡是一方霸主。

他不是不想學,只是從學習中找不到一點樂趣,遠不如玩遊戲來得痛快。

找到心結,再用遊戲獎勵的方式給孩子定一個個小目標,效果很明顯。

兩個月後,孩子家長給我發信息,說物理課上老師問了個問題,孩子很快答上來了,老師同學都誇他,孩子美了好幾天。

前兩天月考,孩子竟然破天荒及格了,還說下次一定要打個更漂亮的翻身仗呢!

這就是鼓勵的效果,鼓勵優點,鼓勵進步,而不去批評缺點。

家長和老師的信任、鼓勵,會給孩子學習的勇氣,讓他生出責任感和榮譽感。

這件事讓我相信,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信任,少嚴管;多放權,少施壓

嚴管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

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責任。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嚴厲管教下長大的孩子,會缺乏獨立的能力和管理時間、管理自己的能力。

一旦進入大學沒有人再幫忙策劃,他就會迷失自我,無所適從。

所以,家長應該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放權。

三五歲的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七八歲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授權,讀了大學以後,他們就應該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去管他,但是這裡我提四個應該放權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見得懂孩子這一代,可能並不會比孩子更瞭解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第二,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太多決定,反而會造成孩子日後責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會淹沒孩子自己的聲音,他們會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進而失去自信。

第四,施壓太多,會給孩子沉重的負擔,有的孩子甚至嚴重到抑鬱、自殺。

父母對孩子一定不要過分施壓,反之,父母應當承擔解壓的責任。

有的孩子對成績非常敏感,對自己要求很高,會產生太深的責任感和太大的壓力。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決策權力的人。

放權會培養孩子的自信。

在信賴中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也會相信別人;在放權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深具責任感,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寧做好朋友,不做嚴家長

規矩中長大的孩子,保守膽小;

父母附屬品的孩子,被動聽話;

輕鬆中長大的孩子,樂觀快樂;

做父母朋友的孩子,愛人愛己。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父母和孩子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達,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然而也有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過去也忍不住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導孩子。

一個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批評的態度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懲罰或者批評,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同,他就只有壓抑自己的恐懼,否定自己的情感。

這樣管教之下的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但是也會缺乏自信,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千萬不可以懲罰,那就是失敗。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

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所以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有個學生成績排在倒數,打架逃課,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地方。

他家長託付給我時,對孩子幾乎已經放棄了。

但我沒有,我跟孩子長談了一次。

這孩子腦子很活絡,在遊戲裡是一方霸主。

他不是不想學,只是從學習中找不到一點樂趣,遠不如玩遊戲來得痛快。

找到心結,再用遊戲獎勵的方式給孩子定一個個小目標,效果很明顯。

兩個月後,孩子家長給我發信息,說物理課上老師問了個問題,孩子很快答上來了,老師同學都誇他,孩子美了好幾天。

前兩天月考,孩子竟然破天荒及格了,還說下次一定要打個更漂亮的翻身仗呢!

這就是鼓勵的效果,鼓勵優點,鼓勵進步,而不去批評缺點。

家長和老師的信任、鼓勵,會給孩子學習的勇氣,讓他生出責任感和榮譽感。

這件事讓我相信,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信任,少嚴管;多放權,少施壓

嚴管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

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責任。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嚴厲管教下長大的孩子,會缺乏獨立的能力和管理時間、管理自己的能力。

一旦進入大學沒有人再幫忙策劃,他就會迷失自我,無所適從。

所以,家長應該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放權。

三五歲的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七八歲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授權,讀了大學以後,他們就應該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去管他,但是這裡我提四個應該放權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見得懂孩子這一代,可能並不會比孩子更瞭解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第二,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太多決定,反而會造成孩子日後責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會淹沒孩子自己的聲音,他們會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進而失去自信。

第四,施壓太多,會給孩子沉重的負擔,有的孩子甚至嚴重到抑鬱、自殺。

父母對孩子一定不要過分施壓,反之,父母應當承擔解壓的責任。

有的孩子對成績非常敏感,對自己要求很高,會產生太深的責任感和太大的壓力。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決策權力的人。

放權會培養孩子的自信。

在信賴中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也會相信別人;在放權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深具責任感,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寧做好朋友,不做嚴家長

規矩中長大的孩子,保守膽小;

父母附屬品的孩子,被動聽話;

輕鬆中長大的孩子,樂觀快樂;

做父母朋友的孩子,愛人愛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我的父親是個很好的父親,他愛國、誠信、富有責任感。

但是,他從來不跟孩子打成一片,嚴守著長幼有序的界限。

我認為,尊敬父母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朋友。

孩子在成長中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壓力。

當孩子面臨問題、困惑和挑戰的時候,如果父母只是高高在上的長輩,孩子就可能避而不談自己的問題,代溝和隔閡由此越來越深。

家長也許會覺得孩子太難懂,但其實只是因為自己定了太多的規矩,自己沒有放下架子。

在太多的規矩和框架之下成長,孩子會膽小、保守、被動。新時代這樣的人很難發揮自己的潛力,也難在優秀的學校或企業脫穎而出。

跟孩子在一起時,要告訴自己不要有架子,那樣,孩子才會像朋友一樣跟我們開玩笑,才會有很多話跟我們說。

現在的孩子成長於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有時候會發現,他們講話都是奇奇怪怪的網絡語言。

我也學著跟孩子們這樣聊天,剛開始他們很奇怪,但慢慢地就特別願意和我交流。

其實孩子不但願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們的朋友,我們也非常需要他們做我們的朋友,得到他們的信任。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規矩呢?當然不是。

規矩可以有,然而需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定規矩,首先要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能讓孩子盲目服從;

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定好違背規矩後,孩子將會受到什麼懲罰;

規矩越少越好,這樣的規矩才具有啟發的作用;

孩子越大,規矩越少,放權越多。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父母和孩子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達,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然而也有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過去也忍不住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導孩子。

一個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批評的態度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懲罰或者批評,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同,他就只有壓抑自己的恐懼,否定自己的情感。

這樣管教之下的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但是也會缺乏自信,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千萬不可以懲罰,那就是失敗。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

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所以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有個學生成績排在倒數,打架逃課,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地方。

他家長託付給我時,對孩子幾乎已經放棄了。

但我沒有,我跟孩子長談了一次。

這孩子腦子很活絡,在遊戲裡是一方霸主。

他不是不想學,只是從學習中找不到一點樂趣,遠不如玩遊戲來得痛快。

找到心結,再用遊戲獎勵的方式給孩子定一個個小目標,效果很明顯。

兩個月後,孩子家長給我發信息,說物理課上老師問了個問題,孩子很快答上來了,老師同學都誇他,孩子美了好幾天。

前兩天月考,孩子竟然破天荒及格了,還說下次一定要打個更漂亮的翻身仗呢!

這就是鼓勵的效果,鼓勵優點,鼓勵進步,而不去批評缺點。

家長和老師的信任、鼓勵,會給孩子學習的勇氣,讓他生出責任感和榮譽感。

這件事讓我相信,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信任,少嚴管;多放權,少施壓

嚴管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

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責任。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嚴厲管教下長大的孩子,會缺乏獨立的能力和管理時間、管理自己的能力。

一旦進入大學沒有人再幫忙策劃,他就會迷失自我,無所適從。

所以,家長應該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放權。

三五歲的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七八歲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授權,讀了大學以後,他們就應該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去管他,但是這裡我提四個應該放權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見得懂孩子這一代,可能並不會比孩子更瞭解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第二,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太多決定,反而會造成孩子日後責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會淹沒孩子自己的聲音,他們會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進而失去自信。

第四,施壓太多,會給孩子沉重的負擔,有的孩子甚至嚴重到抑鬱、自殺。

父母對孩子一定不要過分施壓,反之,父母應當承擔解壓的責任。

有的孩子對成績非常敏感,對自己要求很高,會產生太深的責任感和太大的壓力。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決策權力的人。

放權會培養孩子的自信。

在信賴中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也會相信別人;在放權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深具責任感,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寧做好朋友,不做嚴家長

規矩中長大的孩子,保守膽小;

父母附屬品的孩子,被動聽話;

輕鬆中長大的孩子,樂觀快樂;

做父母朋友的孩子,愛人愛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我的父親是個很好的父親,他愛國、誠信、富有責任感。

但是,他從來不跟孩子打成一片,嚴守著長幼有序的界限。

我認為,尊敬父母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朋友。

孩子在成長中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壓力。

當孩子面臨問題、困惑和挑戰的時候,如果父母只是高高在上的長輩,孩子就可能避而不談自己的問題,代溝和隔閡由此越來越深。

家長也許會覺得孩子太難懂,但其實只是因為自己定了太多的規矩,自己沒有放下架子。

在太多的規矩和框架之下成長,孩子會膽小、保守、被動。新時代這樣的人很難發揮自己的潛力,也難在優秀的學校或企業脫穎而出。

跟孩子在一起時,要告訴自己不要有架子,那樣,孩子才會像朋友一樣跟我們開玩笑,才會有很多話跟我們說。

現在的孩子成長於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有時候會發現,他們講話都是奇奇怪怪的網絡語言。

我也學著跟孩子們這樣聊天,剛開始他們很奇怪,但慢慢地就特別願意和我交流。

其實孩子不但願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們的朋友,我們也非常需要他們做我們的朋友,得到他們的信任。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規矩呢?當然不是。

規矩可以有,然而需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定規矩,首先要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能讓孩子盲目服從;

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定好違背規矩後,孩子將會受到什麼懲罰;

規矩越少越好,這樣的規矩才具有啟發的作用;

孩子越大,規矩越少,放權越多。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父母和孩子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達,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然而也有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過去也忍不住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導孩子。

一個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批評的態度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懲罰或者批評,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同,他就只有壓抑自己的恐懼,否定自己的情感。

這樣管教之下的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但是也會缺乏自信,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千萬不可以懲罰,那就是失敗。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

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所以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有個學生成績排在倒數,打架逃課,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地方。

他家長託付給我時,對孩子幾乎已經放棄了。

但我沒有,我跟孩子長談了一次。

這孩子腦子很活絡,在遊戲裡是一方霸主。

他不是不想學,只是從學習中找不到一點樂趣,遠不如玩遊戲來得痛快。

找到心結,再用遊戲獎勵的方式給孩子定一個個小目標,效果很明顯。

兩個月後,孩子家長給我發信息,說物理課上老師問了個問題,孩子很快答上來了,老師同學都誇他,孩子美了好幾天。

前兩天月考,孩子竟然破天荒及格了,還說下次一定要打個更漂亮的翻身仗呢!

這就是鼓勵的效果,鼓勵優點,鼓勵進步,而不去批評缺點。

家長和老師的信任、鼓勵,會給孩子學習的勇氣,讓他生出責任感和榮譽感。

這件事讓我相信,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信任,少嚴管;多放權,少施壓

嚴管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

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責任。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嚴厲管教下長大的孩子,會缺乏獨立的能力和管理時間、管理自己的能力。

一旦進入大學沒有人再幫忙策劃,他就會迷失自我,無所適從。

所以,家長應該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放權。

三五歲的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七八歲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授權,讀了大學以後,他們就應該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去管他,但是這裡我提四個應該放權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見得懂孩子這一代,可能並不會比孩子更瞭解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第二,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太多決定,反而會造成孩子日後責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會淹沒孩子自己的聲音,他們會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進而失去自信。

第四,施壓太多,會給孩子沉重的負擔,有的孩子甚至嚴重到抑鬱、自殺。

父母對孩子一定不要過分施壓,反之,父母應當承擔解壓的責任。

有的孩子對成績非常敏感,對自己要求很高,會產生太深的責任感和太大的壓力。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決策權力的人。

放權會培養孩子的自信。

在信賴中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也會相信別人;在放權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深具責任感,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寧做好朋友,不做嚴家長

規矩中長大的孩子,保守膽小;

父母附屬品的孩子,被動聽話;

輕鬆中長大的孩子,樂觀快樂;

做父母朋友的孩子,愛人愛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我的父親是個很好的父親,他愛國、誠信、富有責任感。

但是,他從來不跟孩子打成一片,嚴守著長幼有序的界限。

我認為,尊敬父母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朋友。

孩子在成長中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壓力。

當孩子面臨問題、困惑和挑戰的時候,如果父母只是高高在上的長輩,孩子就可能避而不談自己的問題,代溝和隔閡由此越來越深。

家長也許會覺得孩子太難懂,但其實只是因為自己定了太多的規矩,自己沒有放下架子。

在太多的規矩和框架之下成長,孩子會膽小、保守、被動。新時代這樣的人很難發揮自己的潛力,也難在優秀的學校或企業脫穎而出。

跟孩子在一起時,要告訴自己不要有架子,那樣,孩子才會像朋友一樣跟我們開玩笑,才會有很多話跟我們說。

現在的孩子成長於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有時候會發現,他們講話都是奇奇怪怪的網絡語言。

我也學著跟孩子們這樣聊天,剛開始他們很奇怪,但慢慢地就特別願意和我交流。

其實孩子不但願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們的朋友,我們也非常需要他們做我們的朋友,得到他們的信任。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規矩呢?當然不是。

規矩可以有,然而需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定規矩,首先要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能讓孩子盲目服從;

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定好違背規矩後,孩子將會受到什麼懲罰;

規矩越少越好,這樣的規矩才具有啟發的作用;

孩子越大,規矩越少,放權越多。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 70後的家長做好以上4點,處於青春期的初中孩子,就一定可以健康成長。

·希望孩子們樂觀、快樂,希望孩子們樂於向我們傾訴,更希望孩子們擁有愛自己、愛別人的能力。

"

授漁,少授魚;多做,少說

傳道中長大的孩子,失去判斷;

解惑中長大的孩子,僅能記得;

互動學習中長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則中長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中國,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說教。

殊不知,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

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

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

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常鼓勵學生參加辯論會時,去辯論不相信的那一方,多想一下不是自然想出來的那一面,這樣才能理解事情的兩面性。

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當人面對兩面的時候,會更深刻地思考問題。

另外,這種思考方式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除了這種批判式思維之外,同樣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有些父母親會威脅孩子如果再打架就會打他,顯而易見這樣的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正沉澱在孩子心中的,是父母的做法,而不是父母的威脅。

那些讓孩子守時而自己不守時,讓孩子講禮貌而自己不講禮貌,讓孩子講誠信而自己不講誠信,讓孩子負責而自己不負責的父母,都沒有做到真正的教育。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父母和孩子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達,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然而也有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過去也忍不住用懲罰、批評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導孩子。

一個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用批評的態度去溝通和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懲罰或者批評,為了換取父母的認同,他就只有壓抑自己的恐懼,否定自己的情感。

這樣管教之下的孩子可能會很聽話,但是也會缺乏自信,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問題。

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家長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千萬不可以懲罰,那就是失敗。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

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所以說,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肯定。

我有個學生成績排在倒數,打架逃課,幾乎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地方。

他家長託付給我時,對孩子幾乎已經放棄了。

但我沒有,我跟孩子長談了一次。

這孩子腦子很活絡,在遊戲裡是一方霸主。

他不是不想學,只是從學習中找不到一點樂趣,遠不如玩遊戲來得痛快。

找到心結,再用遊戲獎勵的方式給孩子定一個個小目標,效果很明顯。

兩個月後,孩子家長給我發信息,說物理課上老師問了個問題,孩子很快答上來了,老師同學都誇他,孩子美了好幾天。

前兩天月考,孩子竟然破天荒及格了,還說下次一定要打個更漂亮的翻身仗呢!

這就是鼓勵的效果,鼓勵優點,鼓勵進步,而不去批評缺點。

家長和老師的信任、鼓勵,會給孩子學習的勇氣,讓他生出責任感和榮譽感。

這件事讓我相信,只有正面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多信任,少嚴管;多放權,少施壓

嚴管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

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責任。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在嚴厲管教下長大的孩子,會缺乏獨立的能力和管理時間、管理自己的能力。

一旦進入大學沒有人再幫忙策劃,他就會迷失自我,無所適從。

所以,家長應該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放權。

三五歲的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七八歲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授權,讀了大學以後,他們就應該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去管他,但是這裡我提四個應該放權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見得懂孩子這一代,可能並不會比孩子更瞭解自己,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第二,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太多決定,反而會造成孩子日後責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會淹沒孩子自己的聲音,他們會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進而失去自信。

第四,施壓太多,會給孩子沉重的負擔,有的孩子甚至嚴重到抑鬱、自殺。

父母對孩子一定不要過分施壓,反之,父母應當承擔解壓的責任。

有的孩子對成績非常敏感,對自己要求很高,會產生太深的責任感和太大的壓力。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有決策權力的人。

放權會培養孩子的自信。

在信賴中長大的孩子會相信自己,也會相信別人;在放權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深具責任感,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寧做好朋友,不做嚴家長

規矩中長大的孩子,保守膽小;

父母附屬品的孩子,被動聽話;

輕鬆中長大的孩子,樂觀快樂;

做父母朋友的孩子,愛人愛己。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我的父親是個很好的父親,他愛國、誠信、富有責任感。

但是,他從來不跟孩子打成一片,嚴守著長幼有序的界限。

我認為,尊敬父母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朋友。

孩子在成長中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壓力。

當孩子面臨問題、困惑和挑戰的時候,如果父母只是高高在上的長輩,孩子就可能避而不談自己的問題,代溝和隔閡由此越來越深。

家長也許會覺得孩子太難懂,但其實只是因為自己定了太多的規矩,自己沒有放下架子。

在太多的規矩和框架之下成長,孩子會膽小、保守、被動。新時代這樣的人很難發揮自己的潛力,也難在優秀的學校或企業脫穎而出。

跟孩子在一起時,要告訴自己不要有架子,那樣,孩子才會像朋友一樣跟我們開玩笑,才會有很多話跟我們說。

現在的孩子成長於網絡發達的時代,我們有時候會發現,他們講話都是奇奇怪怪的網絡語言。

我也學著跟孩子們這樣聊天,剛開始他們很奇怪,但慢慢地就特別願意和我交流。

其實孩子不但願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們的朋友,我們也非常需要他們做我們的朋友,得到他們的信任。

那是不是就完全不要規矩呢?當然不是。

規矩可以有,然而需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定規矩,首先要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能讓孩子盲目服從;

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定好違背規矩後,孩子將會受到什麼懲罰;

規矩越少越好,這樣的規矩才具有啟發的作用;

孩子越大,規矩越少,放權越多。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 70後的家長做好以上4點,處於青春期的初中孩子,就一定可以健康成長。

·希望孩子們樂觀、快樂,希望孩子們樂於向我們傾訴,更希望孩子們擁有愛自己、愛別人的能力。

「家庭教育」致70後家長:做好這4點,孩子初中就贏了一半

更多家庭教育問題,請繼續關注“龍城父母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