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

那些把自己後半生押在兒女身上的人,他們的晚年就真的幸福嗎?

任何時候,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折射出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正常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在孩子獨立之前,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就要及時放手,並從孩子的世界裡退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說過: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那些把自己後半生押在兒女身上的人,他們的晚年就真的幸福嗎?

任何時候,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折射出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正常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在孩子獨立之前,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就要及時放手,並從孩子的世界裡退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說過: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孩子長大了,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闖


01.父母給孩子的愛越多,孩子越自私

在物資繁榮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特別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一輩人,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孩子受一點委屈。

生活上,給孩子買最好的服飾;餐桌上,把最有營養的食物留給孩子吃;學習上,更是不惜花重金也要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卑微到塵埃裡;為了孩子,父母甘願當牛做馬。

於是,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孕育而生。他們過著與自己家庭實力不符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精心呵護。只要孩子開口,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只要對孩子好,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成全。結果孩子養成了自私、驕橫、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們不知道關心別人,更沒有一顆感恩之心。他們習慣了從父母那裡索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毫無愧疚之感。


"

那些把自己後半生押在兒女身上的人,他們的晚年就真的幸福嗎?

任何時候,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折射出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正常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在孩子獨立之前,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就要及時放手,並從孩子的世界裡退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說過: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孩子長大了,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闖


01.父母給孩子的愛越多,孩子越自私

在物資繁榮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特別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一輩人,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孩子受一點委屈。

生活上,給孩子買最好的服飾;餐桌上,把最有營養的食物留給孩子吃;學習上,更是不惜花重金也要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卑微到塵埃裡;為了孩子,父母甘願當牛做馬。

於是,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孕育而生。他們過著與自己家庭實力不符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精心呵護。只要孩子開口,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只要對孩子好,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成全。結果孩子養成了自私、驕橫、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們不知道關心別人,更沒有一顆感恩之心。他們習慣了從父母那裡索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毫無愧疚之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母愛是最無私的


身邊有一位已經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一直還在求職路上,至今也沒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父母為他交房租、為他充話費,為他的新房交了首付還要還房貸。而他自己,卻心安理得地在出租屋裡玩遊戲,連下樓吃飯都嫌麻煩,讓外賣哥直接給他送到樓上。

年輕人不知換了多少工作,短的三五個月,長的也超不過一年。不是覺得工作辛苦不掙錢,就是嫌老闆心太黑,光加班不發工資。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他就沒有好好工作了。可他並不著急,理由還挺多:天太熱,出去找工作會中暑,等天涼快了再說。

就這樣,花著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躺在安樂窩裡,過著寄生蟲般發黴的日子。父母感嘆: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把他養大。

而他的父母也是工薪族,省吃儉用為他攢錢。已經退休的父親,為了給兒子還房貸,不得不外出打工,掙一份辛苦錢。畢竟,兒子還要結婚,沒有房子,哪個姑娘肯嫁給他?

真是愁壞了父母,急白了頭髮。可憐天下父母心!


"

那些把自己後半生押在兒女身上的人,他們的晚年就真的幸福嗎?

任何時候,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折射出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正常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在孩子獨立之前,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就要及時放手,並從孩子的世界裡退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說過: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孩子長大了,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闖


01.父母給孩子的愛越多,孩子越自私

在物資繁榮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特別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一輩人,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孩子受一點委屈。

生活上,給孩子買最好的服飾;餐桌上,把最有營養的食物留給孩子吃;學習上,更是不惜花重金也要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卑微到塵埃裡;為了孩子,父母甘願當牛做馬。

於是,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孕育而生。他們過著與自己家庭實力不符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精心呵護。只要孩子開口,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只要對孩子好,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成全。結果孩子養成了自私、驕橫、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們不知道關心別人,更沒有一顆感恩之心。他們習慣了從父母那裡索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毫無愧疚之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母愛是最無私的


身邊有一位已經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一直還在求職路上,至今也沒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父母為他交房租、為他充話費,為他的新房交了首付還要還房貸。而他自己,卻心安理得地在出租屋裡玩遊戲,連下樓吃飯都嫌麻煩,讓外賣哥直接給他送到樓上。

年輕人不知換了多少工作,短的三五個月,長的也超不過一年。不是覺得工作辛苦不掙錢,就是嫌老闆心太黑,光加班不發工資。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他就沒有好好工作了。可他並不著急,理由還挺多:天太熱,出去找工作會中暑,等天涼快了再說。

就這樣,花著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躺在安樂窩裡,過著寄生蟲般發黴的日子。父母感嘆: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把他養大。

而他的父母也是工薪族,省吃儉用為他攢錢。已經退休的父親,為了給兒子還房貸,不得不外出打工,掙一份辛苦錢。畢竟,兒子還要結婚,沒有房子,哪個姑娘肯嫁給他?

真是愁壞了父母,急白了頭髮。可憐天下父母心!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02.沒有原則的愛,猶如一把雙刃劍:傷人傷己。

誰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可現實中,溺愛孩子的父母大有人在。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就為我們講述了在父親溺愛下長大的女兒,是如何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然後將父親無情拋棄。父親最後含恨孤獨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

那些把自己後半生押在兒女身上的人,他們的晚年就真的幸福嗎?

任何時候,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折射出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正常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在孩子獨立之前,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就要及時放手,並從孩子的世界裡退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說過: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孩子長大了,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闖


01.父母給孩子的愛越多,孩子越自私

在物資繁榮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特別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一輩人,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孩子受一點委屈。

生活上,給孩子買最好的服飾;餐桌上,把最有營養的食物留給孩子吃;學習上,更是不惜花重金也要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卑微到塵埃裡;為了孩子,父母甘願當牛做馬。

於是,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孕育而生。他們過著與自己家庭實力不符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精心呵護。只要孩子開口,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只要對孩子好,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成全。結果孩子養成了自私、驕橫、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們不知道關心別人,更沒有一顆感恩之心。他們習慣了從父母那裡索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毫無愧疚之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母愛是最無私的


身邊有一位已經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一直還在求職路上,至今也沒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父母為他交房租、為他充話費,為他的新房交了首付還要還房貸。而他自己,卻心安理得地在出租屋裡玩遊戲,連下樓吃飯都嫌麻煩,讓外賣哥直接給他送到樓上。

年輕人不知換了多少工作,短的三五個月,長的也超不過一年。不是覺得工作辛苦不掙錢,就是嫌老闆心太黑,光加班不發工資。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他就沒有好好工作了。可他並不著急,理由還挺多:天太熱,出去找工作會中暑,等天涼快了再說。

就這樣,花著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躺在安樂窩裡,過著寄生蟲般發黴的日子。父母感嘆: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把他養大。

而他的父母也是工薪族,省吃儉用為他攢錢。已經退休的父親,為了給兒子還房貸,不得不外出打工,掙一份辛苦錢。畢竟,兒子還要結婚,沒有房子,哪個姑娘肯嫁給他?

真是愁壞了父母,急白了頭髮。可憐天下父母心!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02.沒有原則的愛,猶如一把雙刃劍:傷人傷己。

誰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可現實中,溺愛孩子的父母大有人在。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就為我們講述了在父親溺愛下長大的女兒,是如何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然後將父親無情拋棄。父親最後含恨孤獨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原來,做麵粉生意起家的高老頭,在中年喪妻後,就把自己全部的愛轉移到兩個女兒身上。對她們百依百順,寵愛有加。在女兒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她們提供最好的教育,讓她們過最優越的生活。父親一心想著要把女兒培養成大家閨秀,讓她們將來嫁入豪門貴族。

父親在女兒快要出嫁時,賣掉了自己的麵粉廠,給兩個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還給自己買了養老年金,帶著富足的生活用品住進了膳食公寓。

大女兒嫁給了伯爵,二女兒嫁給了銀行家。按理,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只等著女兒女婿們孝敬他了。

可是好景不長,大女兒沉溺於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揮金如土,過著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為給情夫還賭債,她一次次逼父親變賣生活用品。

父親為了兩個女兒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連膳食費也降到了最低,手裡就剩下最後一份養老年金了。

大女兒為給情人還賭債,又一次逼父親賣掉他的養老年金。為了錢,兩個女兒甚至當著父親的面,相互指責埋怨。

父親實在看不下去,把自己最後一筆錢拿出來給大女兒應急。

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遇,父親急火攻心,中風病倒了。為一條舞會上穿的裙子,女兒不惜逼已經中風的父親,去當掉他最後一件心愛的物品。

這一次,父親已經身無分文,赤貧如洗。兩個女兒丟下病榻上的父親,如約參加舞會去了。

父親在昏迷中一次次呼喚女兒的名字,而兩個女兒卻正在舞會上大出風頭:珠光寶氣、光彩照人的背後,是她們踏著父親的軀體在尋歡作樂。

父親臨終前說了一句話:“只有到死時,才知道女兒靠不住。”

父親的葬禮兩個女兒都沒有露面,只有帶著兩家族徽章的空馬車跟在送葬隊伍的後面。沒等葬禮結束,馬車就沒了蹤影。

這就是養兒養女一場,父親千般寵愛的女兒,給父親最好的報答。


03.你以為給女兒設計好一切,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生活中像高老頭這樣溺愛兒女的人,大有人在。這些父母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兒女身上,把他們沒有實現的人生夢想也寄託在兒女身上。在這種畸形關愛下長大的孩子,心靈被扭曲了: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為父母活著,他們不用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一切按照父母為他們設計的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

那些把自己後半生押在兒女身上的人,他們的晚年就真的幸福嗎?

任何時候,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折射出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正常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在孩子獨立之前,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就要及時放手,並從孩子的世界裡退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說過: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孩子長大了,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闖


01.父母給孩子的愛越多,孩子越自私

在物資繁榮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特別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一輩人,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孩子受一點委屈。

生活上,給孩子買最好的服飾;餐桌上,把最有營養的食物留給孩子吃;學習上,更是不惜花重金也要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卑微到塵埃裡;為了孩子,父母甘願當牛做馬。

於是,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孕育而生。他們過著與自己家庭實力不符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精心呵護。只要孩子開口,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只要對孩子好,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成全。結果孩子養成了自私、驕橫、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們不知道關心別人,更沒有一顆感恩之心。他們習慣了從父母那裡索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毫無愧疚之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母愛是最無私的


身邊有一位已經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一直還在求職路上,至今也沒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父母為他交房租、為他充話費,為他的新房交了首付還要還房貸。而他自己,卻心安理得地在出租屋裡玩遊戲,連下樓吃飯都嫌麻煩,讓外賣哥直接給他送到樓上。

年輕人不知換了多少工作,短的三五個月,長的也超不過一年。不是覺得工作辛苦不掙錢,就是嫌老闆心太黑,光加班不發工資。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他就沒有好好工作了。可他並不著急,理由還挺多:天太熱,出去找工作會中暑,等天涼快了再說。

就這樣,花著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躺在安樂窩裡,過著寄生蟲般發黴的日子。父母感嘆: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把他養大。

而他的父母也是工薪族,省吃儉用為他攢錢。已經退休的父親,為了給兒子還房貸,不得不外出打工,掙一份辛苦錢。畢竟,兒子還要結婚,沒有房子,哪個姑娘肯嫁給他?

真是愁壞了父母,急白了頭髮。可憐天下父母心!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02.沒有原則的愛,猶如一把雙刃劍:傷人傷己。

誰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可現實中,溺愛孩子的父母大有人在。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就為我們講述了在父親溺愛下長大的女兒,是如何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然後將父親無情拋棄。父親最後含恨孤獨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原來,做麵粉生意起家的高老頭,在中年喪妻後,就把自己全部的愛轉移到兩個女兒身上。對她們百依百順,寵愛有加。在女兒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她們提供最好的教育,讓她們過最優越的生活。父親一心想著要把女兒培養成大家閨秀,讓她們將來嫁入豪門貴族。

父親在女兒快要出嫁時,賣掉了自己的麵粉廠,給兩個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還給自己買了養老年金,帶著富足的生活用品住進了膳食公寓。

大女兒嫁給了伯爵,二女兒嫁給了銀行家。按理,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只等著女兒女婿們孝敬他了。

可是好景不長,大女兒沉溺於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揮金如土,過著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為給情夫還賭債,她一次次逼父親變賣生活用品。

父親為了兩個女兒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連膳食費也降到了最低,手裡就剩下最後一份養老年金了。

大女兒為給情人還賭債,又一次逼父親賣掉他的養老年金。為了錢,兩個女兒甚至當著父親的面,相互指責埋怨。

父親實在看不下去,把自己最後一筆錢拿出來給大女兒應急。

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遇,父親急火攻心,中風病倒了。為一條舞會上穿的裙子,女兒不惜逼已經中風的父親,去當掉他最後一件心愛的物品。

這一次,父親已經身無分文,赤貧如洗。兩個女兒丟下病榻上的父親,如約參加舞會去了。

父親在昏迷中一次次呼喚女兒的名字,而兩個女兒卻正在舞會上大出風頭:珠光寶氣、光彩照人的背後,是她們踏著父親的軀體在尋歡作樂。

父親臨終前說了一句話:“只有到死時,才知道女兒靠不住。”

父親的葬禮兩個女兒都沒有露面,只有帶著兩家族徽章的空馬車跟在送葬隊伍的後面。沒等葬禮結束,馬車就沒了蹤影。

這就是養兒養女一場,父親千般寵愛的女兒,給父親最好的報答。


03.你以為給女兒設計好一切,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生活中像高老頭這樣溺愛兒女的人,大有人在。這些父母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兒女身上,把他們沒有實現的人生夢想也寄託在兒女身上。在這種畸形關愛下長大的孩子,心靈被扭曲了: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為父母活著,他們不用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一切按照父母為他們設計的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教育爭論不休


高老頭就是這樣,在他60多歲的時候,眼看著女兒要出嫁了。他毅然賣掉自己多年經營的麵粉廠,為兩個女兒準備好豐厚的嫁妝,併為她們精心挑選好乘龍快婿。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安享晚年了。

老人在賣掉所有房產時,沒有給自己留退路。他搬進了膳食公寓,過著儉樸孤獨的生活。老人總想著等他老了,女兒是不會不管他的。他幻想著,在女兒豪華奢侈的府邸裡,總有一個臥榻,會隨時等他去;在女兒豐盛的餐桌上,總有一套餐具是屬於他的。然而,他卑微的出身和寒酸的外表,很快就遭到女婿們的嫌棄,他被拒之門外。

可老人並不生氣,他的愛已毫無底線。為了能看女兒一眼,老人時常在女兒豪華馬車必經之路上,等女兒經過。女兒回頭對他莞爾一笑,父親的心就樂開了花,幸福的像個孩子。有時,女兒根本就不看他,即便這樣,老人也很開心,因為他看見了女兒的馬車,看見她坐在馬車裡,知道她玩的痛快、開心,他就感到莫大的幸福。

這種毫無底線、失去自我的愛,讓老人傾其所有,用盡全身力氣去愛他的女兒。然而,父愛有時也有毒,讓女兒們隨意踐踏這種無私的愛,而不知道珍惜。

往往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沒有一點應對生活的能力。當兩個女兒遇到生活難題時,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把難題推給父親,讓他去當救火隊、當救世主。

也許父親很享受女兒們對他的依賴,也只有在女兒們遭遇困境時,才顯示出作為父親的重要。


04.你以為的犧牲自我是在為孩子們著想,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兒女們的控制

其實,高老頭的晚年生活原本還是不錯的。如果不是兩個女兒不斷地盤剝壓榨老人,老人完全可以活得很舒心。

在老人剛到膳食公寓時,他是住在公寓二樓一間最好的房間裡,每年交1200法郎的膳宿費。他衣著講究,每天都有理髮師來專門給他梳理頭髮,連鼻菸匣都是金的,他算得上是這所公寓裡最體面的房客,人們都叫他高里奧先生。連寡婦老闆娘都向他發起攻勢,想改嫁於他,做一名本地區的闊太太。

然而,住進公寓的第二年,老人就主動把房子由二樓換到了三樓,把伙食費由原來每年1200法郎降到了900法郎。

到了第三年時,老人又由三樓搬到了四樓去住,每月僅付45法郎的膳食費。他不吸菸,也辭退了理髮師。他有難言之隱,他的臉色也一天比一天陰沉。他的首飾、純金的鼻菸壺、金鍊條,一件件都不見了。

慢慢的大家發現,高老頭越來越消瘦,以前紅潤的臉頰開始凹陷、變成了死灰色;以前考究的服飾也不知去了哪兒,後來他一年四季都穿著那件栗色半長短大衣;就連以前肉鼓鼓的小腿肚子,也變得乾癟了。

女兒們不是沒有看見父親的變化,只是視而不見。在她們遇到困難時,總是會第一時間想到父親,不管他用什麼辦法,只要能弄到錢就行。父親生活的好與壞,甚至是否危及到父親的生命,她們都會無動於衷。


"

那些把自己後半生押在兒女身上的人,他們的晚年就真的幸福嗎?

任何時候,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折射出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正常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在孩子獨立之前,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就要及時放手,並從孩子的世界裡退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說過: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孩子長大了,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闖


01.父母給孩子的愛越多,孩子越自私

在物資繁榮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特別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一輩人,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孩子受一點委屈。

生活上,給孩子買最好的服飾;餐桌上,把最有營養的食物留給孩子吃;學習上,更是不惜花重金也要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卑微到塵埃裡;為了孩子,父母甘願當牛做馬。

於是,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孕育而生。他們過著與自己家庭實力不符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精心呵護。只要孩子開口,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只要對孩子好,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成全。結果孩子養成了自私、驕橫、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們不知道關心別人,更沒有一顆感恩之心。他們習慣了從父母那裡索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毫無愧疚之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母愛是最無私的


身邊有一位已經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一直還在求職路上,至今也沒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父母為他交房租、為他充話費,為他的新房交了首付還要還房貸。而他自己,卻心安理得地在出租屋裡玩遊戲,連下樓吃飯都嫌麻煩,讓外賣哥直接給他送到樓上。

年輕人不知換了多少工作,短的三五個月,長的也超不過一年。不是覺得工作辛苦不掙錢,就是嫌老闆心太黑,光加班不發工資。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他就沒有好好工作了。可他並不著急,理由還挺多:天太熱,出去找工作會中暑,等天涼快了再說。

就這樣,花著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躺在安樂窩裡,過著寄生蟲般發黴的日子。父母感嘆: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把他養大。

而他的父母也是工薪族,省吃儉用為他攢錢。已經退休的父親,為了給兒子還房貸,不得不外出打工,掙一份辛苦錢。畢竟,兒子還要結婚,沒有房子,哪個姑娘肯嫁給他?

真是愁壞了父母,急白了頭髮。可憐天下父母心!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02.沒有原則的愛,猶如一把雙刃劍:傷人傷己。

誰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可現實中,溺愛孩子的父母大有人在。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就為我們講述了在父親溺愛下長大的女兒,是如何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然後將父親無情拋棄。父親最後含恨孤獨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原來,做麵粉生意起家的高老頭,在中年喪妻後,就把自己全部的愛轉移到兩個女兒身上。對她們百依百順,寵愛有加。在女兒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她們提供最好的教育,讓她們過最優越的生活。父親一心想著要把女兒培養成大家閨秀,讓她們將來嫁入豪門貴族。

父親在女兒快要出嫁時,賣掉了自己的麵粉廠,給兩個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還給自己買了養老年金,帶著富足的生活用品住進了膳食公寓。

大女兒嫁給了伯爵,二女兒嫁給了銀行家。按理,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只等著女兒女婿們孝敬他了。

可是好景不長,大女兒沉溺於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揮金如土,過著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為給情夫還賭債,她一次次逼父親變賣生活用品。

父親為了兩個女兒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連膳食費也降到了最低,手裡就剩下最後一份養老年金了。

大女兒為給情人還賭債,又一次逼父親賣掉他的養老年金。為了錢,兩個女兒甚至當著父親的面,相互指責埋怨。

父親實在看不下去,把自己最後一筆錢拿出來給大女兒應急。

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遇,父親急火攻心,中風病倒了。為一條舞會上穿的裙子,女兒不惜逼已經中風的父親,去當掉他最後一件心愛的物品。

這一次,父親已經身無分文,赤貧如洗。兩個女兒丟下病榻上的父親,如約參加舞會去了。

父親在昏迷中一次次呼喚女兒的名字,而兩個女兒卻正在舞會上大出風頭:珠光寶氣、光彩照人的背後,是她們踏著父親的軀體在尋歡作樂。

父親臨終前說了一句話:“只有到死時,才知道女兒靠不住。”

父親的葬禮兩個女兒都沒有露面,只有帶著兩家族徽章的空馬車跟在送葬隊伍的後面。沒等葬禮結束,馬車就沒了蹤影。

這就是養兒養女一場,父親千般寵愛的女兒,給父親最好的報答。


03.你以為給女兒設計好一切,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生活中像高老頭這樣溺愛兒女的人,大有人在。這些父母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兒女身上,把他們沒有實現的人生夢想也寄託在兒女身上。在這種畸形關愛下長大的孩子,心靈被扭曲了: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為父母活著,他們不用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一切按照父母為他們設計的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教育爭論不休


高老頭就是這樣,在他60多歲的時候,眼看著女兒要出嫁了。他毅然賣掉自己多年經營的麵粉廠,為兩個女兒準備好豐厚的嫁妝,併為她們精心挑選好乘龍快婿。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安享晚年了。

老人在賣掉所有房產時,沒有給自己留退路。他搬進了膳食公寓,過著儉樸孤獨的生活。老人總想著等他老了,女兒是不會不管他的。他幻想著,在女兒豪華奢侈的府邸裡,總有一個臥榻,會隨時等他去;在女兒豐盛的餐桌上,總有一套餐具是屬於他的。然而,他卑微的出身和寒酸的外表,很快就遭到女婿們的嫌棄,他被拒之門外。

可老人並不生氣,他的愛已毫無底線。為了能看女兒一眼,老人時常在女兒豪華馬車必經之路上,等女兒經過。女兒回頭對他莞爾一笑,父親的心就樂開了花,幸福的像個孩子。有時,女兒根本就不看他,即便這樣,老人也很開心,因為他看見了女兒的馬車,看見她坐在馬車裡,知道她玩的痛快、開心,他就感到莫大的幸福。

這種毫無底線、失去自我的愛,讓老人傾其所有,用盡全身力氣去愛他的女兒。然而,父愛有時也有毒,讓女兒們隨意踐踏這種無私的愛,而不知道珍惜。

往往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沒有一點應對生活的能力。當兩個女兒遇到生活難題時,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把難題推給父親,讓他去當救火隊、當救世主。

也許父親很享受女兒們對他的依賴,也只有在女兒們遭遇困境時,才顯示出作為父親的重要。


04.你以為的犧牲自我是在為孩子們著想,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兒女們的控制

其實,高老頭的晚年生活原本還是不錯的。如果不是兩個女兒不斷地盤剝壓榨老人,老人完全可以活得很舒心。

在老人剛到膳食公寓時,他是住在公寓二樓一間最好的房間裡,每年交1200法郎的膳宿費。他衣著講究,每天都有理髮師來專門給他梳理頭髮,連鼻菸匣都是金的,他算得上是這所公寓裡最體面的房客,人們都叫他高里奧先生。連寡婦老闆娘都向他發起攻勢,想改嫁於他,做一名本地區的闊太太。

然而,住進公寓的第二年,老人就主動把房子由二樓換到了三樓,把伙食費由原來每年1200法郎降到了900法郎。

到了第三年時,老人又由三樓搬到了四樓去住,每月僅付45法郎的膳食費。他不吸菸,也辭退了理髮師。他有難言之隱,他的臉色也一天比一天陰沉。他的首飾、純金的鼻菸壺、金鍊條,一件件都不見了。

慢慢的大家發現,高老頭越來越消瘦,以前紅潤的臉頰開始凹陷、變成了死灰色;以前考究的服飾也不知去了哪兒,後來他一年四季都穿著那件栗色半長短大衣;就連以前肉鼓鼓的小腿肚子,也變得乾癟了。

女兒們不是沒有看見父親的變化,只是視而不見。在她們遇到困難時,總是會第一時間想到父親,不管他用什麼辦法,只要能弄到錢就行。父親生活的好與壞,甚至是否危及到父親的生命,她們都會無動於衷。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親陪女兒玩遊戲


只知道溺愛的父親,沒有教會女兒如何獨立生活、如何面對困境、如何自己想辦法解決難題。

因為有萬能的父親,能替女兒安排好一切、解決好一切。她們只管製造麻煩、滿足自己的慾望,隨心所欲地生活好了。

如果女兒沒有遇到困難,可能永遠都不會想起還有一個父親,那個住在陰暗潮溼小閣樓裡的父親,她們有多少時間沒有去看望他了。

而父親儘管被女兒親情一次次綁架,可他還是不惜犧牲自己晚年的幸福,也要去滿足女兒們那些毫無理由的要求。

因為老人必須這樣做,也只有這樣做他才能見到自己的女兒,才能從女兒們快活的神情裡,感覺自己活著的意義。

只有女兒需要他,老人才能時常看見她們。他也知道,他一旦無法滿足女兒的要求,他就將永遠見不到女兒了。所以,老人明白:即使讓自己變得一貧如洗、即使搭上自己的老命,也要幫女兒。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女兒們把父親當成了榨汁機,一次次榨取,直到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

這種被扭曲了的父愛,不僅傷害了女兒,最終也傷害到老人自己。


05.不要讓愛成為一種傷害

現實中,還有多少這樣的父母,把自己的幸福與孩子們的幸福捆綁在一起。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其實,他們是把自己的後半生綁在了孩子身上。最終,不僅自己過不好,連兒女們也過不好。

小區裡的王大媽,就是一個要把自己的晚年與孩子捆綁在一起的老人。丈夫走得早,她一個人帶兒子,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兒子身上。

她常常告訴兒子:“你就是媽媽活著的希望,只有你過得好,媽媽才能過得好。”

兒子很爭氣,醫學院的高材生。畢業後,擁有一份體面而高薪工作。王大媽感覺自己終於熬出來了,在小區裡逢人就誇自己的兒子如何優秀。


"

那些把自己後半生押在兒女身上的人,他們的晚年就真的幸福嗎?

任何時候,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折射出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正常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在孩子獨立之前,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就要及時放手,並從孩子的世界裡退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說過: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孩子長大了,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闖


01.父母給孩子的愛越多,孩子越自私

在物資繁榮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特別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一輩人,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孩子受一點委屈。

生活上,給孩子買最好的服飾;餐桌上,把最有營養的食物留給孩子吃;學習上,更是不惜花重金也要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卑微到塵埃裡;為了孩子,父母甘願當牛做馬。

於是,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孕育而生。他們過著與自己家庭實力不符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精心呵護。只要孩子開口,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只要對孩子好,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成全。結果孩子養成了自私、驕橫、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們不知道關心別人,更沒有一顆感恩之心。他們習慣了從父母那裡索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毫無愧疚之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母愛是最無私的


身邊有一位已經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一直還在求職路上,至今也沒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父母為他交房租、為他充話費,為他的新房交了首付還要還房貸。而他自己,卻心安理得地在出租屋裡玩遊戲,連下樓吃飯都嫌麻煩,讓外賣哥直接給他送到樓上。

年輕人不知換了多少工作,短的三五個月,長的也超不過一年。不是覺得工作辛苦不掙錢,就是嫌老闆心太黑,光加班不發工資。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他就沒有好好工作了。可他並不著急,理由還挺多:天太熱,出去找工作會中暑,等天涼快了再說。

就這樣,花著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躺在安樂窩裡,過著寄生蟲般發黴的日子。父母感嘆: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把他養大。

而他的父母也是工薪族,省吃儉用為他攢錢。已經退休的父親,為了給兒子還房貸,不得不外出打工,掙一份辛苦錢。畢竟,兒子還要結婚,沒有房子,哪個姑娘肯嫁給他?

真是愁壞了父母,急白了頭髮。可憐天下父母心!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02.沒有原則的愛,猶如一把雙刃劍:傷人傷己。

誰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可現實中,溺愛孩子的父母大有人在。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就為我們講述了在父親溺愛下長大的女兒,是如何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然後將父親無情拋棄。父親最後含恨孤獨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原來,做麵粉生意起家的高老頭,在中年喪妻後,就把自己全部的愛轉移到兩個女兒身上。對她們百依百順,寵愛有加。在女兒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她們提供最好的教育,讓她們過最優越的生活。父親一心想著要把女兒培養成大家閨秀,讓她們將來嫁入豪門貴族。

父親在女兒快要出嫁時,賣掉了自己的麵粉廠,給兩個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還給自己買了養老年金,帶著富足的生活用品住進了膳食公寓。

大女兒嫁給了伯爵,二女兒嫁給了銀行家。按理,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只等著女兒女婿們孝敬他了。

可是好景不長,大女兒沉溺於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揮金如土,過著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為給情夫還賭債,她一次次逼父親變賣生活用品。

父親為了兩個女兒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連膳食費也降到了最低,手裡就剩下最後一份養老年金了。

大女兒為給情人還賭債,又一次逼父親賣掉他的養老年金。為了錢,兩個女兒甚至當著父親的面,相互指責埋怨。

父親實在看不下去,把自己最後一筆錢拿出來給大女兒應急。

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遇,父親急火攻心,中風病倒了。為一條舞會上穿的裙子,女兒不惜逼已經中風的父親,去當掉他最後一件心愛的物品。

這一次,父親已經身無分文,赤貧如洗。兩個女兒丟下病榻上的父親,如約參加舞會去了。

父親在昏迷中一次次呼喚女兒的名字,而兩個女兒卻正在舞會上大出風頭:珠光寶氣、光彩照人的背後,是她們踏著父親的軀體在尋歡作樂。

父親臨終前說了一句話:“只有到死時,才知道女兒靠不住。”

父親的葬禮兩個女兒都沒有露面,只有帶著兩家族徽章的空馬車跟在送葬隊伍的後面。沒等葬禮結束,馬車就沒了蹤影。

這就是養兒養女一場,父親千般寵愛的女兒,給父親最好的報答。


03.你以為給女兒設計好一切,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生活中像高老頭這樣溺愛兒女的人,大有人在。這些父母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兒女身上,把他們沒有實現的人生夢想也寄託在兒女身上。在這種畸形關愛下長大的孩子,心靈被扭曲了: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為父母活著,他們不用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一切按照父母為他們設計的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教育爭論不休


高老頭就是這樣,在他60多歲的時候,眼看著女兒要出嫁了。他毅然賣掉自己多年經營的麵粉廠,為兩個女兒準備好豐厚的嫁妝,併為她們精心挑選好乘龍快婿。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安享晚年了。

老人在賣掉所有房產時,沒有給自己留退路。他搬進了膳食公寓,過著儉樸孤獨的生活。老人總想著等他老了,女兒是不會不管他的。他幻想著,在女兒豪華奢侈的府邸裡,總有一個臥榻,會隨時等他去;在女兒豐盛的餐桌上,總有一套餐具是屬於他的。然而,他卑微的出身和寒酸的外表,很快就遭到女婿們的嫌棄,他被拒之門外。

可老人並不生氣,他的愛已毫無底線。為了能看女兒一眼,老人時常在女兒豪華馬車必經之路上,等女兒經過。女兒回頭對他莞爾一笑,父親的心就樂開了花,幸福的像個孩子。有時,女兒根本就不看他,即便這樣,老人也很開心,因為他看見了女兒的馬車,看見她坐在馬車裡,知道她玩的痛快、開心,他就感到莫大的幸福。

這種毫無底線、失去自我的愛,讓老人傾其所有,用盡全身力氣去愛他的女兒。然而,父愛有時也有毒,讓女兒們隨意踐踏這種無私的愛,而不知道珍惜。

往往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沒有一點應對生活的能力。當兩個女兒遇到生活難題時,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把難題推給父親,讓他去當救火隊、當救世主。

也許父親很享受女兒們對他的依賴,也只有在女兒們遭遇困境時,才顯示出作為父親的重要。


04.你以為的犧牲自我是在為孩子們著想,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兒女們的控制

其實,高老頭的晚年生活原本還是不錯的。如果不是兩個女兒不斷地盤剝壓榨老人,老人完全可以活得很舒心。

在老人剛到膳食公寓時,他是住在公寓二樓一間最好的房間裡,每年交1200法郎的膳宿費。他衣著講究,每天都有理髮師來專門給他梳理頭髮,連鼻菸匣都是金的,他算得上是這所公寓裡最體面的房客,人們都叫他高里奧先生。連寡婦老闆娘都向他發起攻勢,想改嫁於他,做一名本地區的闊太太。

然而,住進公寓的第二年,老人就主動把房子由二樓換到了三樓,把伙食費由原來每年1200法郎降到了900法郎。

到了第三年時,老人又由三樓搬到了四樓去住,每月僅付45法郎的膳食費。他不吸菸,也辭退了理髮師。他有難言之隱,他的臉色也一天比一天陰沉。他的首飾、純金的鼻菸壺、金鍊條,一件件都不見了。

慢慢的大家發現,高老頭越來越消瘦,以前紅潤的臉頰開始凹陷、變成了死灰色;以前考究的服飾也不知去了哪兒,後來他一年四季都穿著那件栗色半長短大衣;就連以前肉鼓鼓的小腿肚子,也變得乾癟了。

女兒們不是沒有看見父親的變化,只是視而不見。在她們遇到困難時,總是會第一時間想到父親,不管他用什麼辦法,只要能弄到錢就行。父親生活的好與壞,甚至是否危及到父親的生命,她們都會無動於衷。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親陪女兒玩遊戲


只知道溺愛的父親,沒有教會女兒如何獨立生活、如何面對困境、如何自己想辦法解決難題。

因為有萬能的父親,能替女兒安排好一切、解決好一切。她們只管製造麻煩、滿足自己的慾望,隨心所欲地生活好了。

如果女兒沒有遇到困難,可能永遠都不會想起還有一個父親,那個住在陰暗潮溼小閣樓裡的父親,她們有多少時間沒有去看望他了。

而父親儘管被女兒親情一次次綁架,可他還是不惜犧牲自己晚年的幸福,也要去滿足女兒們那些毫無理由的要求。

因為老人必須這樣做,也只有這樣做他才能見到自己的女兒,才能從女兒們快活的神情裡,感覺自己活著的意義。

只有女兒需要他,老人才能時常看見她們。他也知道,他一旦無法滿足女兒的要求,他就將永遠見不到女兒了。所以,老人明白:即使讓自己變得一貧如洗、即使搭上自己的老命,也要幫女兒。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女兒們把父親當成了榨汁機,一次次榨取,直到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

這種被扭曲了的父愛,不僅傷害了女兒,最終也傷害到老人自己。


05.不要讓愛成為一種傷害

現實中,還有多少這樣的父母,把自己的幸福與孩子們的幸福捆綁在一起。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其實,他們是把自己的後半生綁在了孩子身上。最終,不僅自己過不好,連兒女們也過不好。

小區裡的王大媽,就是一個要把自己的晚年與孩子捆綁在一起的老人。丈夫走得早,她一個人帶兒子,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兒子身上。

她常常告訴兒子:“你就是媽媽活著的希望,只有你過得好,媽媽才能過得好。”

兒子很爭氣,醫學院的高材生。畢業後,擁有一份體面而高薪工作。王大媽感覺自己終於熬出來了,在小區裡逢人就誇自己的兒子如何優秀。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老人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有好心人提醒她,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不用她再操心。現在她要多想想自己晚年該怎樣生活了。

王大媽不以為然:我兒子這麼優秀,他能不管我嗎?

兒子的婚房三室二廳,王大媽早已做好與兒子一起生活的準備。兒媳卻給她當頭澆了一盆涼水。就在王大媽要搬過去與兒子媳婦一起生活時,兒媳婦明確表示:兩代人生活習慣不同,為避免矛盾,最好不要生活在一起。

兒子也贊同媳婦的觀點,認為母親還是不要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好。如果有事需要他們,他會隨時趕回去幫忙。

失落的王大媽,一下子老了許多。她以前全部心思都在兒子身上,自己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如今,守著空落落的家,王大媽的心像被掏空了一樣。

得知媳婦懷孕了,王大媽的心又活泛起來。她每天買上水果蔬菜,坐幾站公交車到兒子家,給他們準備午飯。

可兒子中午不回家吃飯,媳婦還嫌她做的飯菜不合口,吃得很少。有時,媳婦乾脆回孃家吃飯,也不回來。看著滿桌的飯菜卻沒有人吃,王大媽傷心透了。

王大媽本想著等孫子出生了,自己就有用武之地了。可是,在媳婦懷孕後,因兒子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媳婦產檢。丈母孃乾脆住了過去,不僅給女兒做飯,還陪女兒產檢,讓她這個婆婆毫無存在感。

王大媽給兒子說起這件事,兒子卻說:“這樣挺好,可以避免許多矛盾。您辛苦了大半輩子,也應該享享清福了。”


"

那些把自己後半生押在兒女身上的人,他們的晚年就真的幸福嗎?

任何時候,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折射出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正常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在孩子獨立之前,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就要及時放手,並從孩子的世界裡退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說過: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孩子長大了,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闖


01.父母給孩子的愛越多,孩子越自私

在物資繁榮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特別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一輩人,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孩子受一點委屈。

生活上,給孩子買最好的服飾;餐桌上,把最有營養的食物留給孩子吃;學習上,更是不惜花重金也要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卑微到塵埃裡;為了孩子,父母甘願當牛做馬。

於是,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孕育而生。他們過著與自己家庭實力不符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精心呵護。只要孩子開口,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只要對孩子好,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成全。結果孩子養成了自私、驕橫、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們不知道關心別人,更沒有一顆感恩之心。他們習慣了從父母那裡索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毫無愧疚之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母愛是最無私的


身邊有一位已經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一直還在求職路上,至今也沒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父母為他交房租、為他充話費,為他的新房交了首付還要還房貸。而他自己,卻心安理得地在出租屋裡玩遊戲,連下樓吃飯都嫌麻煩,讓外賣哥直接給他送到樓上。

年輕人不知換了多少工作,短的三五個月,長的也超不過一年。不是覺得工作辛苦不掙錢,就是嫌老闆心太黑,光加班不發工資。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他就沒有好好工作了。可他並不著急,理由還挺多:天太熱,出去找工作會中暑,等天涼快了再說。

就這樣,花著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躺在安樂窩裡,過著寄生蟲般發黴的日子。父母感嘆: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把他養大。

而他的父母也是工薪族,省吃儉用為他攢錢。已經退休的父親,為了給兒子還房貸,不得不外出打工,掙一份辛苦錢。畢竟,兒子還要結婚,沒有房子,哪個姑娘肯嫁給他?

真是愁壞了父母,急白了頭髮。可憐天下父母心!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02.沒有原則的愛,猶如一把雙刃劍:傷人傷己。

誰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可現實中,溺愛孩子的父母大有人在。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就為我們講述了在父親溺愛下長大的女兒,是如何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然後將父親無情拋棄。父親最後含恨孤獨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原來,做麵粉生意起家的高老頭,在中年喪妻後,就把自己全部的愛轉移到兩個女兒身上。對她們百依百順,寵愛有加。在女兒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她們提供最好的教育,讓她們過最優越的生活。父親一心想著要把女兒培養成大家閨秀,讓她們將來嫁入豪門貴族。

父親在女兒快要出嫁時,賣掉了自己的麵粉廠,給兩個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還給自己買了養老年金,帶著富足的生活用品住進了膳食公寓。

大女兒嫁給了伯爵,二女兒嫁給了銀行家。按理,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只等著女兒女婿們孝敬他了。

可是好景不長,大女兒沉溺於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揮金如土,過著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為給情夫還賭債,她一次次逼父親變賣生活用品。

父親為了兩個女兒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連膳食費也降到了最低,手裡就剩下最後一份養老年金了。

大女兒為給情人還賭債,又一次逼父親賣掉他的養老年金。為了錢,兩個女兒甚至當著父親的面,相互指責埋怨。

父親實在看不下去,把自己最後一筆錢拿出來給大女兒應急。

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遇,父親急火攻心,中風病倒了。為一條舞會上穿的裙子,女兒不惜逼已經中風的父親,去當掉他最後一件心愛的物品。

這一次,父親已經身無分文,赤貧如洗。兩個女兒丟下病榻上的父親,如約參加舞會去了。

父親在昏迷中一次次呼喚女兒的名字,而兩個女兒卻正在舞會上大出風頭:珠光寶氣、光彩照人的背後,是她們踏著父親的軀體在尋歡作樂。

父親臨終前說了一句話:“只有到死時,才知道女兒靠不住。”

父親的葬禮兩個女兒都沒有露面,只有帶著兩家族徽章的空馬車跟在送葬隊伍的後面。沒等葬禮結束,馬車就沒了蹤影。

這就是養兒養女一場,父親千般寵愛的女兒,給父親最好的報答。


03.你以為給女兒設計好一切,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生活中像高老頭這樣溺愛兒女的人,大有人在。這些父母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兒女身上,把他們沒有實現的人生夢想也寄託在兒女身上。在這種畸形關愛下長大的孩子,心靈被扭曲了: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為父母活著,他們不用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一切按照父母為他們設計的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教育爭論不休


高老頭就是這樣,在他60多歲的時候,眼看著女兒要出嫁了。他毅然賣掉自己多年經營的麵粉廠,為兩個女兒準備好豐厚的嫁妝,併為她們精心挑選好乘龍快婿。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安享晚年了。

老人在賣掉所有房產時,沒有給自己留退路。他搬進了膳食公寓,過著儉樸孤獨的生活。老人總想著等他老了,女兒是不會不管他的。他幻想著,在女兒豪華奢侈的府邸裡,總有一個臥榻,會隨時等他去;在女兒豐盛的餐桌上,總有一套餐具是屬於他的。然而,他卑微的出身和寒酸的外表,很快就遭到女婿們的嫌棄,他被拒之門外。

可老人並不生氣,他的愛已毫無底線。為了能看女兒一眼,老人時常在女兒豪華馬車必經之路上,等女兒經過。女兒回頭對他莞爾一笑,父親的心就樂開了花,幸福的像個孩子。有時,女兒根本就不看他,即便這樣,老人也很開心,因為他看見了女兒的馬車,看見她坐在馬車裡,知道她玩的痛快、開心,他就感到莫大的幸福。

這種毫無底線、失去自我的愛,讓老人傾其所有,用盡全身力氣去愛他的女兒。然而,父愛有時也有毒,讓女兒們隨意踐踏這種無私的愛,而不知道珍惜。

往往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沒有一點應對生活的能力。當兩個女兒遇到生活難題時,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把難題推給父親,讓他去當救火隊、當救世主。

也許父親很享受女兒們對他的依賴,也只有在女兒們遭遇困境時,才顯示出作為父親的重要。


04.你以為的犧牲自我是在為孩子們著想,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兒女們的控制

其實,高老頭的晚年生活原本還是不錯的。如果不是兩個女兒不斷地盤剝壓榨老人,老人完全可以活得很舒心。

在老人剛到膳食公寓時,他是住在公寓二樓一間最好的房間裡,每年交1200法郎的膳宿費。他衣著講究,每天都有理髮師來專門給他梳理頭髮,連鼻菸匣都是金的,他算得上是這所公寓裡最體面的房客,人們都叫他高里奧先生。連寡婦老闆娘都向他發起攻勢,想改嫁於他,做一名本地區的闊太太。

然而,住進公寓的第二年,老人就主動把房子由二樓換到了三樓,把伙食費由原來每年1200法郎降到了900法郎。

到了第三年時,老人又由三樓搬到了四樓去住,每月僅付45法郎的膳食費。他不吸菸,也辭退了理髮師。他有難言之隱,他的臉色也一天比一天陰沉。他的首飾、純金的鼻菸壺、金鍊條,一件件都不見了。

慢慢的大家發現,高老頭越來越消瘦,以前紅潤的臉頰開始凹陷、變成了死灰色;以前考究的服飾也不知去了哪兒,後來他一年四季都穿著那件栗色半長短大衣;就連以前肉鼓鼓的小腿肚子,也變得乾癟了。

女兒們不是沒有看見父親的變化,只是視而不見。在她們遇到困難時,總是會第一時間想到父親,不管他用什麼辦法,只要能弄到錢就行。父親生活的好與壞,甚至是否危及到父親的生命,她們都會無動於衷。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親陪女兒玩遊戲


只知道溺愛的父親,沒有教會女兒如何獨立生活、如何面對困境、如何自己想辦法解決難題。

因為有萬能的父親,能替女兒安排好一切、解決好一切。她們只管製造麻煩、滿足自己的慾望,隨心所欲地生活好了。

如果女兒沒有遇到困難,可能永遠都不會想起還有一個父親,那個住在陰暗潮溼小閣樓裡的父親,她們有多少時間沒有去看望他了。

而父親儘管被女兒親情一次次綁架,可他還是不惜犧牲自己晚年的幸福,也要去滿足女兒們那些毫無理由的要求。

因為老人必須這樣做,也只有這樣做他才能見到自己的女兒,才能從女兒們快活的神情裡,感覺自己活著的意義。

只有女兒需要他,老人才能時常看見她們。他也知道,他一旦無法滿足女兒的要求,他就將永遠見不到女兒了。所以,老人明白:即使讓自己變得一貧如洗、即使搭上自己的老命,也要幫女兒。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女兒們把父親當成了榨汁機,一次次榨取,直到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

這種被扭曲了的父愛,不僅傷害了女兒,最終也傷害到老人自己。


05.不要讓愛成為一種傷害

現實中,還有多少這樣的父母,把自己的幸福與孩子們的幸福捆綁在一起。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其實,他們是把自己的後半生綁在了孩子身上。最終,不僅自己過不好,連兒女們也過不好。

小區裡的王大媽,就是一個要把自己的晚年與孩子捆綁在一起的老人。丈夫走得早,她一個人帶兒子,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兒子身上。

她常常告訴兒子:“你就是媽媽活著的希望,只有你過得好,媽媽才能過得好。”

兒子很爭氣,醫學院的高材生。畢業後,擁有一份體面而高薪工作。王大媽感覺自己終於熬出來了,在小區裡逢人就誇自己的兒子如何優秀。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老人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有好心人提醒她,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不用她再操心。現在她要多想想自己晚年該怎樣生活了。

王大媽不以為然:我兒子這麼優秀,他能不管我嗎?

兒子的婚房三室二廳,王大媽早已做好與兒子一起生活的準備。兒媳卻給她當頭澆了一盆涼水。就在王大媽要搬過去與兒子媳婦一起生活時,兒媳婦明確表示:兩代人生活習慣不同,為避免矛盾,最好不要生活在一起。

兒子也贊同媳婦的觀點,認為母親還是不要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好。如果有事需要他們,他會隨時趕回去幫忙。

失落的王大媽,一下子老了許多。她以前全部心思都在兒子身上,自己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如今,守著空落落的家,王大媽的心像被掏空了一樣。

得知媳婦懷孕了,王大媽的心又活泛起來。她每天買上水果蔬菜,坐幾站公交車到兒子家,給他們準備午飯。

可兒子中午不回家吃飯,媳婦還嫌她做的飯菜不合口,吃得很少。有時,媳婦乾脆回孃家吃飯,也不回來。看著滿桌的飯菜卻沒有人吃,王大媽傷心透了。

王大媽本想著等孫子出生了,自己就有用武之地了。可是,在媳婦懷孕後,因兒子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媳婦產檢。丈母孃乾脆住了過去,不僅給女兒做飯,還陪女兒產檢,讓她這個婆婆毫無存在感。

王大媽給兒子說起這件事,兒子卻說:“這樣挺好,可以避免許多矛盾。您辛苦了大半輩子,也應該享享清福了。”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老有所樂


兒子哪裡知道母親的心思:她早已把自己的晚年與他們綁在了一起,如今不讓她和他們在一起生活,她哪還有幸福晚年呀!

王大媽不管那麼多,每天她都打著看孫子的名義去兒子家。到了吃飯的時候,她也不走,讓親家母很為難。

加上王大媽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喜歡愛指手畫腳,認為自己把兒子培養的那麼優秀,就應該聽她的。

時間長了,兒子乾脆對母親說:“孩子就讓她們帶吧,您就不要操心了,也不用每天往過來跑,到了週末,我們把孩子帶回去給您看。”

百無聊奈的王大媽,在小區裡轉來轉去,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就眼饞,就想逗。大家知道她的情況,也很同情她,但又不知道該怎樣幫她。

一個人,不管什麼年齡都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別人身上。這些年,王大媽光想著兒子,很少想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兒子成家後,自己該怎樣生活?

一個對自己未來沒有規劃的人,當生活沒有按自己預設的軌道運行時,就會感覺亂了方寸,就會出現迷惘和無助。

如今的王大媽,當一個人面對生活時,感覺自己好孤獨、好無助。其實,王大媽也才60多歲,她的人生不應該只是為兒子活著,她還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只是,她以前從未想過這個問題,等到老了,想要再改變,還真是不容易。

王大媽試著跳廣場舞,覺得自己好笨;別人約她打麻將,從來沒玩過的她,一時半會也學不會。她覺得自己好無能,感覺大半輩子都白活了。


"

那些把自己後半生押在兒女身上的人,他們的晚年就真的幸福嗎?

任何時候,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更折射出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正常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應該是在孩子獨立之前,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父母就要及時放手,並從孩子的世界裡退出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龍應臺在《目送》中曾經說過: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孩子長大了,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闖


01.父母給孩子的愛越多,孩子越自私

在物資繁榮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特別是過慣了苦日子的老一輩人,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孩子受一點委屈。

生活上,給孩子買最好的服飾;餐桌上,把最有營養的食物留給孩子吃;學習上,更是不惜花重金也要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為了孩子,父母可以卑微到塵埃裡;為了孩子,父母甘願當牛做馬。

於是,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孕育而生。他們過著與自己家庭實力不符的生活,享受著來自父母的精心呵護。只要孩子開口,父母總是盡力滿足;只要對孩子好,父母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成全。結果孩子養成了自私、驕橫、唯我獨尊的性格,他們不知道關心別人,更沒有一顆感恩之心。他們習慣了從父母那裡索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毫無愧疚之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母愛是最無私的


身邊有一位已經大學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一直還在求職路上,至今也沒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父母為他交房租、為他充話費,為他的新房交了首付還要還房貸。而他自己,卻心安理得地在出租屋裡玩遊戲,連下樓吃飯都嫌麻煩,讓外賣哥直接給他送到樓上。

年輕人不知換了多少工作,短的三五個月,長的也超不過一年。不是覺得工作辛苦不掙錢,就是嫌老闆心太黑,光加班不發工資。

事實上,從今年年初,他就沒有好好工作了。可他並不著急,理由還挺多:天太熱,出去找工作會中暑,等天涼快了再說。

就這樣,花著父母辛苦掙來的血汗錢,躺在安樂窩裡,過著寄生蟲般發黴的日子。父母感嘆: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把他養大。

而他的父母也是工薪族,省吃儉用為他攢錢。已經退休的父親,為了給兒子還房貸,不得不外出打工,掙一份辛苦錢。畢竟,兒子還要結婚,沒有房子,哪個姑娘肯嫁給他?

真是愁壞了父母,急白了頭髮。可憐天下父母心!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未來擔憂


02.沒有原則的愛,猶如一把雙刃劍:傷人傷己。

誰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可現實中,溺愛孩子的父母大有人在。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就為我們講述了在父親溺愛下長大的女兒,是如何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然後將父親無情拋棄。父親最後含恨孤獨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原來,做麵粉生意起家的高老頭,在中年喪妻後,就把自己全部的愛轉移到兩個女兒身上。對她們百依百順,寵愛有加。在女兒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她們提供最好的教育,讓她們過最優越的生活。父親一心想著要把女兒培養成大家閨秀,讓她們將來嫁入豪門貴族。

父親在女兒快要出嫁時,賣掉了自己的麵粉廠,給兩個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還給自己買了養老年金,帶著富足的生活用品住進了膳食公寓。

大女兒嫁給了伯爵,二女兒嫁給了銀行家。按理,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只等著女兒女婿們孝敬他了。

可是好景不長,大女兒沉溺於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揮金如土,過著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為給情夫還賭債,她一次次逼父親變賣生活用品。

父親為了兩個女兒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連膳食費也降到了最低,手裡就剩下最後一份養老年金了。

大女兒為給情人還賭債,又一次逼父親賣掉他的養老年金。為了錢,兩個女兒甚至當著父親的面,相互指責埋怨。

父親實在看不下去,把自己最後一筆錢拿出來給大女兒應急。

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遇,父親急火攻心,中風病倒了。為一條舞會上穿的裙子,女兒不惜逼已經中風的父親,去當掉他最後一件心愛的物品。

這一次,父親已經身無分文,赤貧如洗。兩個女兒丟下病榻上的父親,如約參加舞會去了。

父親在昏迷中一次次呼喚女兒的名字,而兩個女兒卻正在舞會上大出風頭:珠光寶氣、光彩照人的背後,是她們踏著父親的軀體在尋歡作樂。

父親臨終前說了一句話:“只有到死時,才知道女兒靠不住。”

父親的葬禮兩個女兒都沒有露面,只有帶著兩家族徽章的空馬車跟在送葬隊伍的後面。沒等葬禮結束,馬車就沒了蹤影。

這就是養兒養女一場,父親千般寵愛的女兒,給父親最好的報答。


03.你以為給女兒設計好一切,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生活中像高老頭這樣溺愛兒女的人,大有人在。這些父母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兒女身上,把他們沒有實現的人生夢想也寄託在兒女身上。在這種畸形關愛下長大的孩子,心靈被扭曲了: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為父母活著,他們不用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一切按照父母為他們設計的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母為孩子的教育爭論不休


高老頭就是這樣,在他60多歲的時候,眼看著女兒要出嫁了。他毅然賣掉自己多年經營的麵粉廠,為兩個女兒準備好豐厚的嫁妝,併為她們精心挑選好乘龍快婿。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安享晚年了。

老人在賣掉所有房產時,沒有給自己留退路。他搬進了膳食公寓,過著儉樸孤獨的生活。老人總想著等他老了,女兒是不會不管他的。他幻想著,在女兒豪華奢侈的府邸裡,總有一個臥榻,會隨時等他去;在女兒豐盛的餐桌上,總有一套餐具是屬於他的。然而,他卑微的出身和寒酸的外表,很快就遭到女婿們的嫌棄,他被拒之門外。

可老人並不生氣,他的愛已毫無底線。為了能看女兒一眼,老人時常在女兒豪華馬車必經之路上,等女兒經過。女兒回頭對他莞爾一笑,父親的心就樂開了花,幸福的像個孩子。有時,女兒根本就不看他,即便這樣,老人也很開心,因為他看見了女兒的馬車,看見她坐在馬車裡,知道她玩的痛快、開心,他就感到莫大的幸福。

這種毫無底線、失去自我的愛,讓老人傾其所有,用盡全身力氣去愛他的女兒。然而,父愛有時也有毒,讓女兒們隨意踐踏這種無私的愛,而不知道珍惜。

往往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沒有一點應對生活的能力。當兩個女兒遇到生活難題時,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把難題推給父親,讓他去當救火隊、當救世主。

也許父親很享受女兒們對他的依賴,也只有在女兒們遭遇困境時,才顯示出作為父親的重要。


04.你以為的犧牲自我是在為孩子們著想,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兒女們的控制

其實,高老頭的晚年生活原本還是不錯的。如果不是兩個女兒不斷地盤剝壓榨老人,老人完全可以活得很舒心。

在老人剛到膳食公寓時,他是住在公寓二樓一間最好的房間裡,每年交1200法郎的膳宿費。他衣著講究,每天都有理髮師來專門給他梳理頭髮,連鼻菸匣都是金的,他算得上是這所公寓裡最體面的房客,人們都叫他高里奧先生。連寡婦老闆娘都向他發起攻勢,想改嫁於他,做一名本地區的闊太太。

然而,住進公寓的第二年,老人就主動把房子由二樓換到了三樓,把伙食費由原來每年1200法郎降到了900法郎。

到了第三年時,老人又由三樓搬到了四樓去住,每月僅付45法郎的膳食費。他不吸菸,也辭退了理髮師。他有難言之隱,他的臉色也一天比一天陰沉。他的首飾、純金的鼻菸壺、金鍊條,一件件都不見了。

慢慢的大家發現,高老頭越來越消瘦,以前紅潤的臉頰開始凹陷、變成了死灰色;以前考究的服飾也不知去了哪兒,後來他一年四季都穿著那件栗色半長短大衣;就連以前肉鼓鼓的小腿肚子,也變得乾癟了。

女兒們不是沒有看見父親的變化,只是視而不見。在她們遇到困難時,總是會第一時間想到父親,不管他用什麼辦法,只要能弄到錢就行。父親生活的好與壞,甚至是否危及到父親的生命,她們都會無動於衷。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父親陪女兒玩遊戲


只知道溺愛的父親,沒有教會女兒如何獨立生活、如何面對困境、如何自己想辦法解決難題。

因為有萬能的父親,能替女兒安排好一切、解決好一切。她們只管製造麻煩、滿足自己的慾望,隨心所欲地生活好了。

如果女兒沒有遇到困難,可能永遠都不會想起還有一個父親,那個住在陰暗潮溼小閣樓裡的父親,她們有多少時間沒有去看望他了。

而父親儘管被女兒親情一次次綁架,可他還是不惜犧牲自己晚年的幸福,也要去滿足女兒們那些毫無理由的要求。

因為老人必須這樣做,也只有這樣做他才能見到自己的女兒,才能從女兒們快活的神情裡,感覺自己活著的意義。

只有女兒需要他,老人才能時常看見她們。他也知道,他一旦無法滿足女兒的要求,他就將永遠見不到女兒了。所以,老人明白:即使讓自己變得一貧如洗、即使搭上自己的老命,也要幫女兒。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女兒們把父親當成了榨汁機,一次次榨取,直到榨乾父親身上最後一滴血。

這種被扭曲了的父愛,不僅傷害了女兒,最終也傷害到老人自己。


05.不要讓愛成為一種傷害

現實中,還有多少這樣的父母,把自己的幸福與孩子們的幸福捆綁在一起。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其實,他們是把自己的後半生綁在了孩子身上。最終,不僅自己過不好,連兒女們也過不好。

小區裡的王大媽,就是一個要把自己的晚年與孩子捆綁在一起的老人。丈夫走得早,她一個人帶兒子,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兒子身上。

她常常告訴兒子:“你就是媽媽活著的希望,只有你過得好,媽媽才能過得好。”

兒子很爭氣,醫學院的高材生。畢業後,擁有一份體面而高薪工作。王大媽感覺自己終於熬出來了,在小區裡逢人就誇自己的兒子如何優秀。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老人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有好心人提醒她,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不用她再操心。現在她要多想想自己晚年該怎樣生活了。

王大媽不以為然:我兒子這麼優秀,他能不管我嗎?

兒子的婚房三室二廳,王大媽早已做好與兒子一起生活的準備。兒媳卻給她當頭澆了一盆涼水。就在王大媽要搬過去與兒子媳婦一起生活時,兒媳婦明確表示:兩代人生活習慣不同,為避免矛盾,最好不要生活在一起。

兒子也贊同媳婦的觀點,認為母親還是不要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好。如果有事需要他們,他會隨時趕回去幫忙。

失落的王大媽,一下子老了許多。她以前全部心思都在兒子身上,自己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如今,守著空落落的家,王大媽的心像被掏空了一樣。

得知媳婦懷孕了,王大媽的心又活泛起來。她每天買上水果蔬菜,坐幾站公交車到兒子家,給他們準備午飯。

可兒子中午不回家吃飯,媳婦還嫌她做的飯菜不合口,吃得很少。有時,媳婦乾脆回孃家吃飯,也不回來。看著滿桌的飯菜卻沒有人吃,王大媽傷心透了。

王大媽本想著等孫子出生了,自己就有用武之地了。可是,在媳婦懷孕後,因兒子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媳婦產檢。丈母孃乾脆住了過去,不僅給女兒做飯,還陪女兒產檢,讓她這個婆婆毫無存在感。

王大媽給兒子說起這件事,兒子卻說:“這樣挺好,可以避免許多矛盾。您辛苦了大半輩子,也應該享享清福了。”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老有所樂


兒子哪裡知道母親的心思:她早已把自己的晚年與他們綁在了一起,如今不讓她和他們在一起生活,她哪還有幸福晚年呀!

王大媽不管那麼多,每天她都打著看孫子的名義去兒子家。到了吃飯的時候,她也不走,讓親家母很為難。

加上王大媽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喜歡愛指手畫腳,認為自己把兒子培養的那麼優秀,就應該聽她的。

時間長了,兒子乾脆對母親說:“孩子就讓她們帶吧,您就不要操心了,也不用每天往過來跑,到了週末,我們把孩子帶回去給您看。”

百無聊奈的王大媽,在小區裡轉來轉去,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就眼饞,就想逗。大家知道她的情況,也很同情她,但又不知道該怎樣幫她。

一個人,不管什麼年齡都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別人身上。這些年,王大媽光想著兒子,很少想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兒子成家後,自己該怎樣生活?

一個對自己未來沒有規劃的人,當生活沒有按自己預設的軌道運行時,就會感覺亂了方寸,就會出現迷惘和無助。

如今的王大媽,當一個人面對生活時,感覺自己好孤獨、好無助。其實,王大媽也才60多歲,她的人生不應該只是為兒子活著,她還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只是,她以前從未想過這個問題,等到老了,想要再改變,還真是不容易。

王大媽試著跳廣場舞,覺得自己好笨;別人約她打麻將,從來沒玩過的她,一時半會也學不會。她覺得自己好無能,感覺大半輩子都白活了。


你以為千般寵愛兒與女,就能過好自己的晚年嗎?

有些路要自己走,有些坎要自己過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過:“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事實上,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誰也不能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別人頭上。更沒有人對你後半生的幸福負責,包括兒女。

父母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等到兒女離開的那一天,他們會很難受,甚至會受不了。但兒女總要長大,總要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父母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應該主動退出兒女的世界,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闖、去面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只有這樣,兒女從能真正長大。

而父母儘管老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即使兒女不在身邊,也應該有對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只有這樣,父母與兒女的關係才是正常的。才不會出現被扭曲、被捆綁式的父女、母子關係,把愛變成一種傷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