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正地愛孩子,就要讓他吃這三種苦'

"

現在的孩子多嬌生慣養,富人的孩子當富人養,窮人的孩子也當富人養。

家長生怕孩子吃苦受罪,希望他們的未來一路坦途。其實,孩子的路終究要他自己走。在踏上征程之前,培養好他們吃苦的能力,才能不畏前路,勇往直前。

01愛他,就要承受分離之苦

父母與孩子的第一次分離,始於幼兒園入園之時,那個場景就是大的小的哭成了一片,老師拉住掙扎不已的孩子們,同時示意家長趕快離開。

我的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共哭了三週。

第一天入園的時候,送到教室門口之前還挺開心。當她見到一群小朋友都在哭的時候,立馬反應過來要往外跑,老師拉住她不讓出教室門。她就開始哭了,眼淚噼裡啪啦地往下掉,不停地喊著“媽媽”。

兩個老師護住所有的孩子,另外一個老師把門關上。就這樣,孩子哭泣的臉消失在了門的後面。

放學的時候,女兒見到我,哭著撲到我懷裡。她一定認為媽媽把她扔在陌生的地方一整天,心裡十分委屈。

第二天,她就開始要求不去上學了。我擺出事實,如果她不上學只能一個人呆在家裡,她只好不情願地和我出門。在路上依然淡定,到了教室門口就開始坐地大哭。把她交給老師,我就趕緊離開了。


慢慢地,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開始期盼著去上學,和小朋友玩,也交了很多朋友。除了爸爸媽媽以外,她有了其他親近的人,雖然不捨,但這是她成長路上的必經階段。

父母與孩子的第一次分離,是他走向獨立生活的必經過程。

而父母與孩子的第二次分離,始於孩子離家上大學的時候。這次,孩子真的像飛向遠方的小鳥一樣,一去不須歸了。

大學時期,是孩子在校園裡歷練,開始獨立生活的雛形。經過這個緩衝期,等步入社會的時候,才能更好適應。

我們無法為孩子的一生負責,我們同樣無法把孩子捆綁在身邊一輩子。

就像龍應臺在《目送》中說的一樣,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送孩子去走自己的路,是我們每個家長必須要淡然面對的事實。當孩子獨立走向未來的時候,我們主動放手,是最好的安排。

"

現在的孩子多嬌生慣養,富人的孩子當富人養,窮人的孩子也當富人養。

家長生怕孩子吃苦受罪,希望他們的未來一路坦途。其實,孩子的路終究要他自己走。在踏上征程之前,培養好他們吃苦的能力,才能不畏前路,勇往直前。

01愛他,就要承受分離之苦

父母與孩子的第一次分離,始於幼兒園入園之時,那個場景就是大的小的哭成了一片,老師拉住掙扎不已的孩子們,同時示意家長趕快離開。

我的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共哭了三週。

第一天入園的時候,送到教室門口之前還挺開心。當她見到一群小朋友都在哭的時候,立馬反應過來要往外跑,老師拉住她不讓出教室門。她就開始哭了,眼淚噼裡啪啦地往下掉,不停地喊著“媽媽”。

兩個老師護住所有的孩子,另外一個老師把門關上。就這樣,孩子哭泣的臉消失在了門的後面。

放學的時候,女兒見到我,哭著撲到我懷裡。她一定認為媽媽把她扔在陌生的地方一整天,心裡十分委屈。

第二天,她就開始要求不去上學了。我擺出事實,如果她不上學只能一個人呆在家裡,她只好不情願地和我出門。在路上依然淡定,到了教室門口就開始坐地大哭。把她交給老師,我就趕緊離開了。


慢慢地,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開始期盼著去上學,和小朋友玩,也交了很多朋友。除了爸爸媽媽以外,她有了其他親近的人,雖然不捨,但這是她成長路上的必經階段。

父母與孩子的第一次分離,是他走向獨立生活的必經過程。

而父母與孩子的第二次分離,始於孩子離家上大學的時候。這次,孩子真的像飛向遠方的小鳥一樣,一去不須歸了。

大學時期,是孩子在校園裡歷練,開始獨立生活的雛形。經過這個緩衝期,等步入社會的時候,才能更好適應。

我們無法為孩子的一生負責,我們同樣無法把孩子捆綁在身邊一輩子。

就像龍應臺在《目送》中說的一樣,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送孩子去走自己的路,是我們每個家長必須要淡然面對的事實。當孩子獨立走向未來的時候,我們主動放手,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你真正地愛孩子,就要讓他吃這三種苦

02愛他,讓他經歷讀書之苦

從前,有人問我在乎不在乎學歷,我說我非常欣賞高學歷的人,因為這些人都非常堅定地選擇了讀書這條路。

BBC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孩子進行交換體驗。

私立學校不是我們以為的交得起高昂的學費就好,對學生的成績要求也很高。

這些孩子們學習非常刻苦每天6點半起床,5點半放學,放學後還有非常多的習題和課外活動。

我們一直都認為美國的教育寬鬆,經常拿來和國內的教育作對比。卻不知道,真正的精英,還是通過努力讀書煉成的。

我們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苦了,從小就要學習這麼東西。但是為了孩子更好的將來,讀書是必經之路。

每一個歷經讀書之苦,未來達到一定高度的人,一定會感謝當初的自己,選擇了這條雖然苦,但是能看到成果的路。

讀書可以開闊視野,提升見識,打開格局。如果愛孩子,一定不要讓他提早放棄讀書之路。

我一個遠房表弟初中沒讀完就進入社會了。家裡開了個小超市,他就在家裡幫忙。他覺得這個活枯燥無聊,也不認真看店,不是在家裡睡懶覺,就是和朋友們出去喝酒,每天都很晚才回家。

他結婚了以後,覺得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就打算自己開個店。他去省城學了1個月做麵包之後,回來開了個店。一開始,生意還挺好的。後來因為旁邊又開了幾家,競爭太激烈了。而他的技術不能與時俱進,所以就倒閉了。

後來他又輾轉做過貨車司機,維修工,開過麵館,都以失敗告終。

他很後悔,自己當年沒有堅持讀書上大學。現在的工作機會對他來說,處處都是門檻,很多難以逾越的鴻溝。

由於資質不夠,他無法找到待遇好的穩定的工作,自己創業又因為見識不足,視野不夠,所以都堅持不下去。

現在由於老婆比他能幹得多,他只好在家帶孩子,老婆去上班。他在家裡也沒什麼地位,連孩子也總說他不上班。年紀輕輕的人,過得鬱鬱寡歡,沒有什麼精神頭。

為了孩子,父母一定不要讓他提早放棄讀書這條路。只要認真走下去,一定會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走到一定高度,對於人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作家蘇心說過,如果你覺得讀書苦,而選擇了放棄,當你沒讀什麼書,就走入社會,你會發現自己就像一個赤手空拳的士兵,在面對命運這位強敵時,你會因沒有護身鎧甲,而被打得遍體鱗傷,毫無還手之力。那時,你就會懂得,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

現在的孩子多嬌生慣養,富人的孩子當富人養,窮人的孩子也當富人養。

家長生怕孩子吃苦受罪,希望他們的未來一路坦途。其實,孩子的路終究要他自己走。在踏上征程之前,培養好他們吃苦的能力,才能不畏前路,勇往直前。

01愛他,就要承受分離之苦

父母與孩子的第一次分離,始於幼兒園入園之時,那個場景就是大的小的哭成了一片,老師拉住掙扎不已的孩子們,同時示意家長趕快離開。

我的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共哭了三週。

第一天入園的時候,送到教室門口之前還挺開心。當她見到一群小朋友都在哭的時候,立馬反應過來要往外跑,老師拉住她不讓出教室門。她就開始哭了,眼淚噼裡啪啦地往下掉,不停地喊著“媽媽”。

兩個老師護住所有的孩子,另外一個老師把門關上。就這樣,孩子哭泣的臉消失在了門的後面。

放學的時候,女兒見到我,哭著撲到我懷裡。她一定認為媽媽把她扔在陌生的地方一整天,心裡十分委屈。

第二天,她就開始要求不去上學了。我擺出事實,如果她不上學只能一個人呆在家裡,她只好不情願地和我出門。在路上依然淡定,到了教室門口就開始坐地大哭。把她交給老師,我就趕緊離開了。


慢慢地,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開始期盼著去上學,和小朋友玩,也交了很多朋友。除了爸爸媽媽以外,她有了其他親近的人,雖然不捨,但這是她成長路上的必經階段。

父母與孩子的第一次分離,是他走向獨立生活的必經過程。

而父母與孩子的第二次分離,始於孩子離家上大學的時候。這次,孩子真的像飛向遠方的小鳥一樣,一去不須歸了。

大學時期,是孩子在校園裡歷練,開始獨立生活的雛形。經過這個緩衝期,等步入社會的時候,才能更好適應。

我們無法為孩子的一生負責,我們同樣無法把孩子捆綁在身邊一輩子。

就像龍應臺在《目送》中說的一樣,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送孩子去走自己的路,是我們每個家長必須要淡然面對的事實。當孩子獨立走向未來的時候,我們主動放手,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你真正地愛孩子,就要讓他吃這三種苦

02愛他,讓他經歷讀書之苦

從前,有人問我在乎不在乎學歷,我說我非常欣賞高學歷的人,因為這些人都非常堅定地選擇了讀書這條路。

BBC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孩子進行交換體驗。

私立學校不是我們以為的交得起高昂的學費就好,對學生的成績要求也很高。

這些孩子們學習非常刻苦每天6點半起床,5點半放學,放學後還有非常多的習題和課外活動。

我們一直都認為美國的教育寬鬆,經常拿來和國內的教育作對比。卻不知道,真正的精英,還是通過努力讀書煉成的。

我們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苦了,從小就要學習這麼東西。但是為了孩子更好的將來,讀書是必經之路。

每一個歷經讀書之苦,未來達到一定高度的人,一定會感謝當初的自己,選擇了這條雖然苦,但是能看到成果的路。

讀書可以開闊視野,提升見識,打開格局。如果愛孩子,一定不要讓他提早放棄讀書之路。

我一個遠房表弟初中沒讀完就進入社會了。家裡開了個小超市,他就在家裡幫忙。他覺得這個活枯燥無聊,也不認真看店,不是在家裡睡懶覺,就是和朋友們出去喝酒,每天都很晚才回家。

他結婚了以後,覺得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就打算自己開個店。他去省城學了1個月做麵包之後,回來開了個店。一開始,生意還挺好的。後來因為旁邊又開了幾家,競爭太激烈了。而他的技術不能與時俱進,所以就倒閉了。

後來他又輾轉做過貨車司機,維修工,開過麵館,都以失敗告終。

他很後悔,自己當年沒有堅持讀書上大學。現在的工作機會對他來說,處處都是門檻,很多難以逾越的鴻溝。

由於資質不夠,他無法找到待遇好的穩定的工作,自己創業又因為見識不足,視野不夠,所以都堅持不下去。

現在由於老婆比他能幹得多,他只好在家帶孩子,老婆去上班。他在家裡也沒什麼地位,連孩子也總說他不上班。年紀輕輕的人,過得鬱鬱寡歡,沒有什麼精神頭。

為了孩子,父母一定不要讓他提早放棄讀書這條路。只要認真走下去,一定會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走到一定高度,對於人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作家蘇心說過,如果你覺得讀書苦,而選擇了放棄,當你沒讀什麼書,就走入社會,你會發現自己就像一個赤手空拳的士兵,在面對命運這位強敵時,你會因沒有護身鎧甲,而被打得遍體鱗傷,毫無還手之力。那時,你就會懂得,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如果你真正地愛孩子,就要讓他吃這三種苦

03,愛他,讓他體驗教養之苦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看父母就知道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明鏡,父母的言行都映射在孩子身上。

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教他規矩,教他道理,教他愛自己也尊重他人。

之前有個新聞提到,有一位女士在乘坐地鐵的時候,遇到一個小男孩找她要吃的。她手裡拎著一袋蛋卷,當她給孩子拿的時候,男孩又說,我要那個大的。

這位女士有點詫異,因為見到孩子家長也在旁邊站著,卻什麼話也沒說。孩子就在車廂裡吃著自己主動找別人要來的東西。

這個家長就是沒有告訴過孩子是非對錯,並且在孩子出現不恰當的行為,沒有及時制止。

每個孩子天性是嚮往自由的,但是自由並不等於讓他不顧別人的感受,去做一些放縱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公園見到一對母女,孩子只有兩三歲,吃了東西以後,她隨手就把包裝袋扔在了地上。媽媽並沒有幫她撿起來,而是輕輕地拉著她的手,告訴她,不能隨地亂扔東西,請把垃圾放到垃圾桶。

孩子大概看到地上並不乾淨,一開始很不情願,哭喪著臉不想撿。

媽媽非常溫和堅定地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話,並且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幾秒種後,孩子彎腰撿起自己丟的包裝袋,在媽媽的指引下扔到了不遠處的垃圾桶。

教養不是隨心所欲做事,不是寵溺無邊,而是告訴孩子哪些事可做,哪些要避免。

如果這個媽媽隨孩子去了,或者永遠自己跟在身後處理問題,那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是一個沒有教養的人。

教養是生命之中的閃光點,是成為優秀的人不可或缺的因素。

看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一對父母帶著小嬰兒坐飛機,給每個人發了一份小禮物,上面還有一張紙,上面寫了短短几句話:

你好,陌生人,

我叫Madeline,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

我會好好表現不打擾大家,

但如果我偶爾哭鬧,先提前說聲對不起。

我爸爸媽媽為大家包了一些小零食,還有降噪耳塞,

希望能減輕可能對你們造成的困擾。

旅途愉快呀!

我們在這對父母的身上看到了教養的影子,也會深深地烙印在孩子身上。

郭德綱說過,孩子走在街上,穿衣打扮是孃的手藝,說話辦事是爹的教養。

"

現在的孩子多嬌生慣養,富人的孩子當富人養,窮人的孩子也當富人養。

家長生怕孩子吃苦受罪,希望他們的未來一路坦途。其實,孩子的路終究要他自己走。在踏上征程之前,培養好他們吃苦的能力,才能不畏前路,勇往直前。

01愛他,就要承受分離之苦

父母與孩子的第一次分離,始於幼兒園入園之時,那個場景就是大的小的哭成了一片,老師拉住掙扎不已的孩子們,同時示意家長趕快離開。

我的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共哭了三週。

第一天入園的時候,送到教室門口之前還挺開心。當她見到一群小朋友都在哭的時候,立馬反應過來要往外跑,老師拉住她不讓出教室門。她就開始哭了,眼淚噼裡啪啦地往下掉,不停地喊著“媽媽”。

兩個老師護住所有的孩子,另外一個老師把門關上。就這樣,孩子哭泣的臉消失在了門的後面。

放學的時候,女兒見到我,哭著撲到我懷裡。她一定認為媽媽把她扔在陌生的地方一整天,心裡十分委屈。

第二天,她就開始要求不去上學了。我擺出事實,如果她不上學只能一個人呆在家裡,她只好不情願地和我出門。在路上依然淡定,到了教室門口就開始坐地大哭。把她交給老師,我就趕緊離開了。


慢慢地,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開始期盼著去上學,和小朋友玩,也交了很多朋友。除了爸爸媽媽以外,她有了其他親近的人,雖然不捨,但這是她成長路上的必經階段。

父母與孩子的第一次分離,是他走向獨立生活的必經過程。

而父母與孩子的第二次分離,始於孩子離家上大學的時候。這次,孩子真的像飛向遠方的小鳥一樣,一去不須歸了。

大學時期,是孩子在校園裡歷練,開始獨立生活的雛形。經過這個緩衝期,等步入社會的時候,才能更好適應。

我們無法為孩子的一生負責,我們同樣無法把孩子捆綁在身邊一輩子。

就像龍應臺在《目送》中說的一樣,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送孩子去走自己的路,是我們每個家長必須要淡然面對的事實。當孩子獨立走向未來的時候,我們主動放手,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你真正地愛孩子,就要讓他吃這三種苦

02愛他,讓他經歷讀書之苦

從前,有人問我在乎不在乎學歷,我說我非常欣賞高學歷的人,因為這些人都非常堅定地選擇了讀書這條路。

BBC拍了一個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將公立學校的孩子和私立學校的孩子進行交換體驗。

私立學校不是我們以為的交得起高昂的學費就好,對學生的成績要求也很高。

這些孩子們學習非常刻苦每天6點半起床,5點半放學,放學後還有非常多的習題和課外活動。

我們一直都認為美國的教育寬鬆,經常拿來和國內的教育作對比。卻不知道,真正的精英,還是通過努力讀書煉成的。

我們都說現在的孩子太苦了,從小就要學習這麼東西。但是為了孩子更好的將來,讀書是必經之路。

每一個歷經讀書之苦,未來達到一定高度的人,一定會感謝當初的自己,選擇了這條雖然苦,但是能看到成果的路。

讀書可以開闊視野,提升見識,打開格局。如果愛孩子,一定不要讓他提早放棄讀書之路。

我一個遠房表弟初中沒讀完就進入社會了。家裡開了個小超市,他就在家裡幫忙。他覺得這個活枯燥無聊,也不認真看店,不是在家裡睡懶覺,就是和朋友們出去喝酒,每天都很晚才回家。

他結婚了以後,覺得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就打算自己開個店。他去省城學了1個月做麵包之後,回來開了個店。一開始,生意還挺好的。後來因為旁邊又開了幾家,競爭太激烈了。而他的技術不能與時俱進,所以就倒閉了。

後來他又輾轉做過貨車司機,維修工,開過麵館,都以失敗告終。

他很後悔,自己當年沒有堅持讀書上大學。現在的工作機會對他來說,處處都是門檻,很多難以逾越的鴻溝。

由於資質不夠,他無法找到待遇好的穩定的工作,自己創業又因為見識不足,視野不夠,所以都堅持不下去。

現在由於老婆比他能幹得多,他只好在家帶孩子,老婆去上班。他在家裡也沒什麼地位,連孩子也總說他不上班。年紀輕輕的人,過得鬱鬱寡歡,沒有什麼精神頭。

為了孩子,父母一定不要讓他提早放棄讀書這條路。只要認真走下去,一定會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走到一定高度,對於人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作家蘇心說過,如果你覺得讀書苦,而選擇了放棄,當你沒讀什麼書,就走入社會,你會發現自己就像一個赤手空拳的士兵,在面對命運這位強敵時,你會因沒有護身鎧甲,而被打得遍體鱗傷,毫無還手之力。那時,你就會懂得,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如果你真正地愛孩子,就要讓他吃這三種苦

03,愛他,讓他體驗教養之苦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看父母就知道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明鏡,父母的言行都映射在孩子身上。

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教他規矩,教他道理,教他愛自己也尊重他人。

之前有個新聞提到,有一位女士在乘坐地鐵的時候,遇到一個小男孩找她要吃的。她手裡拎著一袋蛋卷,當她給孩子拿的時候,男孩又說,我要那個大的。

這位女士有點詫異,因為見到孩子家長也在旁邊站著,卻什麼話也沒說。孩子就在車廂裡吃著自己主動找別人要來的東西。

這個家長就是沒有告訴過孩子是非對錯,並且在孩子出現不恰當的行為,沒有及時制止。

每個孩子天性是嚮往自由的,但是自由並不等於讓他不顧別人的感受,去做一些放縱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公園見到一對母女,孩子只有兩三歲,吃了東西以後,她隨手就把包裝袋扔在了地上。媽媽並沒有幫她撿起來,而是輕輕地拉著她的手,告訴她,不能隨地亂扔東西,請把垃圾放到垃圾桶。

孩子大概看到地上並不乾淨,一開始很不情願,哭喪著臉不想撿。

媽媽非常溫和堅定地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話,並且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幾秒種後,孩子彎腰撿起自己丟的包裝袋,在媽媽的指引下扔到了不遠處的垃圾桶。

教養不是隨心所欲做事,不是寵溺無邊,而是告訴孩子哪些事可做,哪些要避免。

如果這個媽媽隨孩子去了,或者永遠自己跟在身後處理問題,那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是一個沒有教養的人。

教養是生命之中的閃光點,是成為優秀的人不可或缺的因素。

看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一對父母帶著小嬰兒坐飛機,給每個人發了一份小禮物,上面還有一張紙,上面寫了短短几句話:

你好,陌生人,

我叫Madeline,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

我會好好表現不打擾大家,

但如果我偶爾哭鬧,先提前說聲對不起。

我爸爸媽媽為大家包了一些小零食,還有降噪耳塞,

希望能減輕可能對你們造成的困擾。

旅途愉快呀!

我們在這對父母的身上看到了教養的影子,也會深深地烙印在孩子身上。

郭德綱說過,孩子走在街上,穿衣打扮是孃的手藝,說話辦事是爹的教養。

如果你真正地愛孩子,就要讓他吃這三種苦

讓孩子見識更多的人,讓孩子知道與這個世界相處的界限,在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中,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幫助,對的要堅持,不對的要改正。小樹只有砍去參差不齊的枝丫,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這就是教養的意義。

真正的愛孩子,就是培養他們吃這三種苦的能力。一個沒有吃過苦的孩子,是不會感受到幸福,體會到幸福的意義。

人生短短數十年,孩子的未來還很長很長。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能心軟,過分寵溺,要讓他們明白人生總有分離,讀書是最有回報的選擇,教養是一生受用的寶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