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 不亞於給了他毒藥'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焦慮蔓延的當下,家長該秉持什麼樣的理念、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去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在科技瞬息萬變的今天,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為此,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焦慮蔓延的當下,家長該秉持什麼樣的理念、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去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在科技瞬息萬變的今天,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為此,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

教育專家: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 不亞於給了他毒藥

好的家教是培養孩子主動性和自制力

記者:現在的家長尤其是城市家長對孩子的未來存在諸多焦慮,一些家長認為,教育還是要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從孩子嬰兒期開始,他們投入巨大財力為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近日有調查顯示,有四成家庭將家庭收入的30%用於孩子的教育。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孫雲曉:現在家長有兩種較為極端的的教育理念:一是給孩子快樂教育不加限制,童年完全自由;二是認為快樂教育是騙局,主張“如果給了孩子幸福的童年,就給了孩子悲慘的中年和老年”,所以給孩子施加了很多壓力,為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對孩子有各種管束。

其實,這些家長對教育的認識都比較偏頗,走向了極端,而極端的教育只會帶來極端的災難,過於放任或過於壓制的童年都會給孩子一生造成難以消除的陰影。

記者:教育本不復雜,但今天的教育生態讓我們陷入迷茫。到底什麼樣的童年生活對兒童發展是有利的,什麼樣的童年生活會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幸福基礎?

孫雲曉: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對200多個孩子跟蹤研究了20多年發現,那些發展理想的孩子都是有主動性和自制力的孩子。主動性和自制力決定了一個孩子人格是否健康,發展是否理想。所謂主動性就是有興趣、有愛好、有追求、有夢想,敢於積極探索,內驅力強大;自制力是有規則、有底線,遵紀守法。這二者相輔相成。

如何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自制力?我認為重要的是喚醒孩子內心沉睡的巨人。以我自己為例,我在11歲時,偶然讀了一批文學名著,被書中雄渾壯麗的世界所打動,就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作家。在那一刻,我內心的巨人被喚醒了。我知道,成為作家必須要堅持不斷地閱讀與寫作。我從15歲開始堅持寫日記,沒有間斷,到現在一共寫了近50年,出版了10部文學作品和許多教育著作,可以說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其實,當孩子心中有目標時,最有可能做到自我管理、自我剋制,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提升孩子的內驅力,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激勵,喚醒他內心的巨人,啟發他獲得“成為更優秀的自己”的動力。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焦慮蔓延的當下,家長該秉持什麼樣的理念、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去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在科技瞬息萬變的今天,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為此,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

教育專家: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 不亞於給了他毒藥

好的家教是培養孩子主動性和自制力

記者:現在的家長尤其是城市家長對孩子的未來存在諸多焦慮,一些家長認為,教育還是要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從孩子嬰兒期開始,他們投入巨大財力為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近日有調查顯示,有四成家庭將家庭收入的30%用於孩子的教育。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孫雲曉:現在家長有兩種較為極端的的教育理念:一是給孩子快樂教育不加限制,童年完全自由;二是認為快樂教育是騙局,主張“如果給了孩子幸福的童年,就給了孩子悲慘的中年和老年”,所以給孩子施加了很多壓力,為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對孩子有各種管束。

其實,這些家長對教育的認識都比較偏頗,走向了極端,而極端的教育只會帶來極端的災難,過於放任或過於壓制的童年都會給孩子一生造成難以消除的陰影。

記者:教育本不復雜,但今天的教育生態讓我們陷入迷茫。到底什麼樣的童年生活對兒童發展是有利的,什麼樣的童年生活會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幸福基礎?

孫雲曉: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對200多個孩子跟蹤研究了20多年發現,那些發展理想的孩子都是有主動性和自制力的孩子。主動性和自制力決定了一個孩子人格是否健康,發展是否理想。所謂主動性就是有興趣、有愛好、有追求、有夢想,敢於積極探索,內驅力強大;自制力是有規則、有底線,遵紀守法。這二者相輔相成。

如何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自制力?我認為重要的是喚醒孩子內心沉睡的巨人。以我自己為例,我在11歲時,偶然讀了一批文學名著,被書中雄渾壯麗的世界所打動,就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作家。在那一刻,我內心的巨人被喚醒了。我知道,成為作家必須要堅持不斷地閱讀與寫作。我從15歲開始堅持寫日記,沒有間斷,到現在一共寫了近50年,出版了10部文學作品和許多教育著作,可以說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其實,當孩子心中有目標時,最有可能做到自我管理、自我剋制,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提升孩子的內驅力,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激勵,喚醒他內心的巨人,啟發他獲得“成為更優秀的自己”的動力。

教育專家: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 不亞於給了他毒藥

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

不亞於給他一包毒藥

記者:現在社會正進入網絡化、智能化時代,這對家庭教育有什麼挑戰?該如何應對?

孫雲曉:讓孩子去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為了讓孩子不打擾自己,給孩子一部手機……現實生活中,這些現象屢見不鮮。在我看來,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而不加引導和限制,不亞於給孩子一包毒藥,因為小孩子無法抵禦手機強大的誘惑,有可能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這是一個鉅變的時代,是真正的學習革命的時代,是個性化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家庭教育面臨挑戰的時代。父母們最好的對策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既要給孩子做出榜樣,也要睿智地向孩子學習。

面對網絡的強大誘惑,最難以改變的往往不是孩子的習慣,而是父母的習慣。網絡時代當然可以娛樂,但如何處理好娛樂與學習的關係,如何學會探索與創新,正是父母需要為孩子做出榜樣的關鍵。

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兒童與大自然的鏈接被割斷了。生活越是現代化,人越是要跟大自然保持密切鏈接。孩子,尤其是幼兒,父母應多帶其接觸大自然,在自然中感受生活、健康體魄。

記者:現實生活中,家庭教育的責任常由母親及老人承擔,父親則主動或被動地處於“隱形”狀態,網絡上出現一些如“詐屍式育兒”“喪偶式婚姻”“雲配偶”等調侃的詞彙,您怎麼看?

孫雲曉:整個教育是一個生態,每個家庭亦是一個生態。中國家庭常常被形容成“一個極度焦慮的母親、一個缺位的父親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生下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親密性,母親有天然優勢;一是獨立性,父親有天然優勢,二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的原則是兒童為本、父母主體、多向互動,但父母主體並非母親主體,父教缺失是目前家庭教育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做父親是一個男人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徑,男人逃避做父親的責任,其實是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焦慮蔓延的當下,家長該秉持什麼樣的理念、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去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在科技瞬息萬變的今天,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為此,半月談記者專訪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

教育專家: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 不亞於給了他毒藥

好的家教是培養孩子主動性和自制力

記者:現在的家長尤其是城市家長對孩子的未來存在諸多焦慮,一些家長認為,教育還是要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從孩子嬰兒期開始,他們投入巨大財力為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近日有調查顯示,有四成家庭將家庭收入的30%用於孩子的教育。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孫雲曉:現在家長有兩種較為極端的的教育理念:一是給孩子快樂教育不加限制,童年完全自由;二是認為快樂教育是騙局,主張“如果給了孩子幸福的童年,就給了孩子悲慘的中年和老年”,所以給孩子施加了很多壓力,為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對孩子有各種管束。

其實,這些家長對教育的認識都比較偏頗,走向了極端,而極端的教育只會帶來極端的災難,過於放任或過於壓制的童年都會給孩子一生造成難以消除的陰影。

記者:教育本不復雜,但今天的教育生態讓我們陷入迷茫。到底什麼樣的童年生活對兒童發展是有利的,什麼樣的童年生活會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幸福基礎?

孫雲曉: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對200多個孩子跟蹤研究了20多年發現,那些發展理想的孩子都是有主動性和自制力的孩子。主動性和自制力決定了一個孩子人格是否健康,發展是否理想。所謂主動性就是有興趣、有愛好、有追求、有夢想,敢於積極探索,內驅力強大;自制力是有規則、有底線,遵紀守法。這二者相輔相成。

如何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自制力?我認為重要的是喚醒孩子內心沉睡的巨人。以我自己為例,我在11歲時,偶然讀了一批文學名著,被書中雄渾壯麗的世界所打動,就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作家。在那一刻,我內心的巨人被喚醒了。我知道,成為作家必須要堅持不斷地閱讀與寫作。我從15歲開始堅持寫日記,沒有間斷,到現在一共寫了近50年,出版了10部文學作品和許多教育著作,可以說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其實,當孩子心中有目標時,最有可能做到自我管理、自我剋制,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提升孩子的內驅力,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激勵,喚醒他內心的巨人,啟發他獲得“成為更優秀的自己”的動力。

教育專家: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 不亞於給了他毒藥

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

不亞於給他一包毒藥

記者:現在社會正進入網絡化、智能化時代,這對家庭教育有什麼挑戰?該如何應對?

孫雲曉:讓孩子去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為了讓孩子不打擾自己,給孩子一部手機……現實生活中,這些現象屢見不鮮。在我看來,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而不加引導和限制,不亞於給孩子一包毒藥,因為小孩子無法抵禦手機強大的誘惑,有可能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這是一個鉅變的時代,是真正的學習革命的時代,是個性化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家庭教育面臨挑戰的時代。父母們最好的對策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既要給孩子做出榜樣,也要睿智地向孩子學習。

面對網絡的強大誘惑,最難以改變的往往不是孩子的習慣,而是父母的習慣。網絡時代當然可以娛樂,但如何處理好娛樂與學習的關係,如何學會探索與創新,正是父母需要為孩子做出榜樣的關鍵。

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兒童與大自然的鏈接被割斷了。生活越是現代化,人越是要跟大自然保持密切鏈接。孩子,尤其是幼兒,父母應多帶其接觸大自然,在自然中感受生活、健康體魄。

記者:現實生活中,家庭教育的責任常由母親及老人承擔,父親則主動或被動地處於“隱形”狀態,網絡上出現一些如“詐屍式育兒”“喪偶式婚姻”“雲配偶”等調侃的詞彙,您怎麼看?

孫雲曉:整個教育是一個生態,每個家庭亦是一個生態。中國家庭常常被形容成“一個極度焦慮的母親、一個缺位的父親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生下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親密性,母親有天然優勢;一是獨立性,父親有天然優勢,二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的原則是兒童為本、父母主體、多向互動,但父母主體並非母親主體,父教缺失是目前家庭教育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做父親是一個男人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徑,男人逃避做父親的責任,其實是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教育專家:給很小的孩子一部手機 不亞於給了他毒藥

小朋友們用石磨磨豆子

家校合作不能把家庭變為第二課堂

記者:近年來,許多地方都在倡導“家校共育”“家校合作”,一些家長對此表示歡迎並積極參與,另一些家長則認為此舉增加了家長負擔,表示煩不勝煩。對此您如何看?

孫雲曉:今天的家校合作有把家庭變為第二課堂,把父母變為老師助教的傾向,似乎一切圍繞學校教育轉、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就是家校合作的成功。顯然,這是學校中心主義的體現,是無視家庭與家庭教育特點和規律的體現。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讓家庭變為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越有魅力的家庭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學校有責任指導家庭教育,但不能把學校的教學任務轉嫁給父母。這種越界會使家庭教育的重心變成追求學習成績,使家庭教育以生活教育為中心的功能缺失,扭曲了家庭建設與家庭教育的價值觀,是對素質教育的一種誤導。 另外,家校共育不能忽視兒童的參與,不要以為家校合作一定是做好事,也有可能是聯合起來折磨孩子。

我認為,家庭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家庭化、生活化,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好的生活是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則是壞的教育。

需要重視的是,現在許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正常的。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這其實是一種“反生活教育”。孩子的生存發展不僅需要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還需要生活智力或實踐智力,只能通過生活,通過親身實踐,才能得到直接的經驗,而不僅僅是從書本上獲得的間接經驗。這樣,在發生問題時,孩子才可能有更多應對之策,不會出現傷人或自傷等極端行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