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

再過兩個月,有一批萌娃就要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的大門,從以玩為主的快樂寶寶變身為有學習任務的小學生。很多家長在猶豫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班,還有一些家長開始後悔沒有教孩子識字算術,有的家長甚至買了一年級的課本準備在入學前自己教孩子……孩子還沒上學,家裡已經瀰漫著唯恐落後的焦慮氛圍了。

"

再過兩個月,有一批萌娃就要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的大門,從以玩為主的快樂寶寶變身為有學習任務的小學生。很多家長在猶豫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班,還有一些家長開始後悔沒有教孩子識字算術,有的家長甚至買了一年級的課本準備在入學前自己教孩子……孩子還沒上學,家裡已經瀰漫著唯恐落後的焦慮氛圍了。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近日,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請來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首席專家趙石屏和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兩位嘉賓,一起討論如何理解“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儘快順利適應上學的要求,幼小銜接的關鍵是什麼,如何做好最基本的入學準備。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

再過兩個月,有一批萌娃就要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的大門,從以玩為主的快樂寶寶變身為有學習任務的小學生。很多家長在猶豫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班,還有一些家長開始後悔沒有教孩子識字算術,有的家長甚至買了一年級的課本準備在入學前自己教孩子……孩子還沒上學,家裡已經瀰漫著唯恐落後的焦慮氛圍了。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近日,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請來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首席專家趙石屏和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兩位嘉賓,一起討論如何理解“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儘快順利適應上學的要求,幼小銜接的關鍵是什麼,如何做好最基本的入學準備。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的女兒剛上完小學一年級,他說在女兒開學前報了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班,這一年最大的挑戰就是擔心女兒跟不上老師和同學的節奏:“總覺得女兒基礎較差,語文識字量小、數學口算能力不強、英語單詞記不住,一看到她的這些問題暴露出來,心裡就很擔憂,生怕她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相信王強的這種顧慮和擔憂,很多幼小銜接的家庭也都會有。其實,家長之所以焦慮,主要原因是不瞭解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不知道怎樣幫助孩子在起步階段打好基礎、開好頭。

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有兩個“不可能”,一是不可能考慮問題周全、二是不可能長時間專心。還有三個“容易”,那就是容易忘記任務、容易被打擾、容易缺乏自信。有些“不遵守紀律”的表現,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

重慶師範大學教授趙石屏分析說,這些“不可能”、“容易”的情況是帶有過渡性質的現象,只需家長提醒引導,切忌看成缺點去批評。隨著老師的不斷要求、規訓,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會一天天發展起來,這些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家長嚴厲地懲罰糾正,不僅效果差,還損害孩子上學的積極性,損失就大了。

對於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趙石屏說:“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嚴禁幼小銜接的小學化,堅持小學一年級課必須從零開始,提前教學會嚴重干擾兒童正常的智力動作的發展。家長在幼小銜接準備上,眼光不能只放在一年級,要放在12年的學習過程裡,培養孩子習慣、意識、自控力、理解力和班級適應能力,自己料理自己的能力等,三年之內能夠基本適應都是正常的。”

學之初的第一步是適應,是孩子愛上學

"

再過兩個月,有一批萌娃就要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的大門,從以玩為主的快樂寶寶變身為有學習任務的小學生。很多家長在猶豫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班,還有一些家長開始後悔沒有教孩子識字算術,有的家長甚至買了一年級的課本準備在入學前自己教孩子……孩子還沒上學,家裡已經瀰漫著唯恐落後的焦慮氛圍了。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近日,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請來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首席專家趙石屏和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兩位嘉賓,一起討論如何理解“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儘快順利適應上學的要求,幼小銜接的關鍵是什麼,如何做好最基本的入學準備。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的女兒剛上完小學一年級,他說在女兒開學前報了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班,這一年最大的挑戰就是擔心女兒跟不上老師和同學的節奏:“總覺得女兒基礎較差,語文識字量小、數學口算能力不強、英語單詞記不住,一看到她的這些問題暴露出來,心裡就很擔憂,生怕她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相信王強的這種顧慮和擔憂,很多幼小銜接的家庭也都會有。其實,家長之所以焦慮,主要原因是不瞭解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不知道怎樣幫助孩子在起步階段打好基礎、開好頭。

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有兩個“不可能”,一是不可能考慮問題周全、二是不可能長時間專心。還有三個“容易”,那就是容易忘記任務、容易被打擾、容易缺乏自信。有些“不遵守紀律”的表現,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

重慶師範大學教授趙石屏分析說,這些“不可能”、“容易”的情況是帶有過渡性質的現象,只需家長提醒引導,切忌看成缺點去批評。隨著老師的不斷要求、規訓,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會一天天發展起來,這些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家長嚴厲地懲罰糾正,不僅效果差,還損害孩子上學的積極性,損失就大了。

對於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趙石屏說:“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嚴禁幼小銜接的小學化,堅持小學一年級課必須從零開始,提前教學會嚴重干擾兒童正常的智力動作的發展。家長在幼小銜接準備上,眼光不能只放在一年級,要放在12年的學習過程裡,培養孩子習慣、意識、自控力、理解力和班級適應能力,自己料理自己的能力等,三年之內能夠基本適應都是正常的。”

學之初的第一步是適應,是孩子愛上學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並不等於“零準備”。從幼兒園到小學,是過渡,更是轉折,是從以遊戲和活動為主到以課程和教學為主的重大轉折,一定要提前做準備。但是很多家長陷入了知識準備的誤區,不懂得要在習慣、興趣和方法上提前準備。

趙石屏說:“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幾個節點中,幼小銜接要求的能力跨度是最大的,除了知識銜接,情緒和社會性也需要先適應再發展。比如,小學教育規範程度很高,作息要求非常嚴格,不許遲到早退,整個家庭都要配合孩子的作息時間進行規範。還有在課程方面,幼兒園的課程比較鬆散,但是小學到高三的12年中,課程是全國統一大綱,教學時間、課程設置,整個一套都是很規範的。”

趙石屏還強調,如何與人共處,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表達想法,如何解決矛盾衝突,學會體諒他人,學會分享、合作,都是孩子學之初的重要功課。

王強觀察孩子上小學一年來的變化,感慨頗多:“一是孩子更自律了,每天回家做作業都還算認真,會對照自己在學校所記的作業清單一項項完成作業;二是結交了一些新朋友,表現得更加自信一些了,讓她感覺更適應學校學習生活; 至於是期待還是勉強去上學,我發現,對於她喜歡的課就表現得非常期待,比如天文社團活動,口風琴音樂課,她喜歡就會非常期待。”

那麼,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有效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呢?趙石屏認為,一年級起步的重點不在分數而在適應,是讓孩子愛上學,這是小學一年級家長最大的任務,“喜歡是兒童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學習動力,我們說喜歡寫字才能寫好,喜歡上學才能學習好,喜歡學校才能更快的適應。”

一年級孩子應該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

再過兩個月,有一批萌娃就要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的大門,從以玩為主的快樂寶寶變身為有學習任務的小學生。很多家長在猶豫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班,還有一些家長開始後悔沒有教孩子識字算術,有的家長甚至買了一年級的課本準備在入學前自己教孩子……孩子還沒上學,家裡已經瀰漫著唯恐落後的焦慮氛圍了。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近日,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請來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首席專家趙石屏和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兩位嘉賓,一起討論如何理解“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儘快順利適應上學的要求,幼小銜接的關鍵是什麼,如何做好最基本的入學準備。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的女兒剛上完小學一年級,他說在女兒開學前報了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班,這一年最大的挑戰就是擔心女兒跟不上老師和同學的節奏:“總覺得女兒基礎較差,語文識字量小、數學口算能力不強、英語單詞記不住,一看到她的這些問題暴露出來,心裡就很擔憂,生怕她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相信王強的這種顧慮和擔憂,很多幼小銜接的家庭也都會有。其實,家長之所以焦慮,主要原因是不瞭解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不知道怎樣幫助孩子在起步階段打好基礎、開好頭。

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有兩個“不可能”,一是不可能考慮問題周全、二是不可能長時間專心。還有三個“容易”,那就是容易忘記任務、容易被打擾、容易缺乏自信。有些“不遵守紀律”的表現,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

重慶師範大學教授趙石屏分析說,這些“不可能”、“容易”的情況是帶有過渡性質的現象,只需家長提醒引導,切忌看成缺點去批評。隨著老師的不斷要求、規訓,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會一天天發展起來,這些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家長嚴厲地懲罰糾正,不僅效果差,還損害孩子上學的積極性,損失就大了。

對於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趙石屏說:“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嚴禁幼小銜接的小學化,堅持小學一年級課必須從零開始,提前教學會嚴重干擾兒童正常的智力動作的發展。家長在幼小銜接準備上,眼光不能只放在一年級,要放在12年的學習過程裡,培養孩子習慣、意識、自控力、理解力和班級適應能力,自己料理自己的能力等,三年之內能夠基本適應都是正常的。”

學之初的第一步是適應,是孩子愛上學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並不等於“零準備”。從幼兒園到小學,是過渡,更是轉折,是從以遊戲和活動為主到以課程和教學為主的重大轉折,一定要提前做準備。但是很多家長陷入了知識準備的誤區,不懂得要在習慣、興趣和方法上提前準備。

趙石屏說:“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幾個節點中,幼小銜接要求的能力跨度是最大的,除了知識銜接,情緒和社會性也需要先適應再發展。比如,小學教育規範程度很高,作息要求非常嚴格,不許遲到早退,整個家庭都要配合孩子的作息時間進行規範。還有在課程方面,幼兒園的課程比較鬆散,但是小學到高三的12年中,課程是全國統一大綱,教學時間、課程設置,整個一套都是很規範的。”

趙石屏還強調,如何與人共處,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表達想法,如何解決矛盾衝突,學會體諒他人,學會分享、合作,都是孩子學之初的重要功課。

王強觀察孩子上小學一年來的變化,感慨頗多:“一是孩子更自律了,每天回家做作業都還算認真,會對照自己在學校所記的作業清單一項項完成作業;二是結交了一些新朋友,表現得更加自信一些了,讓她感覺更適應學校學習生活; 至於是期待還是勉強去上學,我發現,對於她喜歡的課就表現得非常期待,比如天文社團活動,口風琴音樂課,她喜歡就會非常期待。”

那麼,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有效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呢?趙石屏認為,一年級起步的重點不在分數而在適應,是讓孩子愛上學,這是小學一年級家長最大的任務,“喜歡是兒童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學習動力,我們說喜歡寫字才能寫好,喜歡上學才能學習好,喜歡學校才能更快的適應。”

一年級孩子應該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動力,不需要下決心,不假思索,自然而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有序的、高效的、促進學習的動力。孩子睡眠習慣好,早睡早起,精力就很充沛;孩子做作業習慣好,不會一邊玩一邊寫,就會又快又好;孩子用腦習慣好,學習專注,學習效率就高……習慣的威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大,好習慣是孩子學習良性循環的保證。

小學一二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學習習慣包括學習本身的行為習慣、用腦習慣,聽課、作業、複習、檢查的習慣,與學習有關的睡眠、飲食、運動習慣等。對一年級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學習習慣有三個,也被稱為“吉祥三寶”:緊跟老師、自己做、不拖拉。

趙石屏具體分析說:“第一個是緊跟老師的習慣,不是動作眼睛跟著老師,而是他的大腦跟思路,老師在講課下指令的時候,他的大腦是跟著老師的,這是保持高效率的學習習慣。

第二個是自己做,你獨立面對你的全部學習任務,雖然有家長支持但一定不能替代。基本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脫衣服,起居洗漱,從最小的料理書包生活起居開始,讀書是我的任務,自己要認真獨立的完成。還有料理自己的職業、人際關係、自己的發展,家庭,將來的各種責任,說小一點是料理自己的學習,說大一點是料理自己的人生。

第三個是不拖拉,一般來說拖拉的孩子是比較被動的,他始終是被安排的。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家長,一定要反過來,凡是孩子自己能安排的就交給他安排,哪怕他安排的不夠好,你去幫助他都可以,你一定不要把掌控權完全放在自己手裡,要相信孩子。即使剛開始他安排不好也要少批評多鼓勵,只要好一點就不要吝嗇表揚孩子。

如果是學習任務比較多的情況下,孩子覺得很棘手,有為難情緒,也會拖拉,家長要看情況,但是最終一定要把孩子拖拉的毛病,儘可能在一到三年級之內基本上糾正。”

家長要“溫和地堅持”,切忌“大吼大叫”

"

再過兩個月,有一批萌娃就要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的大門,從以玩為主的快樂寶寶變身為有學習任務的小學生。很多家長在猶豫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班,還有一些家長開始後悔沒有教孩子識字算術,有的家長甚至買了一年級的課本準備在入學前自己教孩子……孩子還沒上學,家裡已經瀰漫著唯恐落後的焦慮氛圍了。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近日,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請來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首席專家趙石屏和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兩位嘉賓,一起討論如何理解“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儘快順利適應上學的要求,幼小銜接的關鍵是什麼,如何做好最基本的入學準備。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的女兒剛上完小學一年級,他說在女兒開學前報了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班,這一年最大的挑戰就是擔心女兒跟不上老師和同學的節奏:“總覺得女兒基礎較差,語文識字量小、數學口算能力不強、英語單詞記不住,一看到她的這些問題暴露出來,心裡就很擔憂,生怕她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相信王強的這種顧慮和擔憂,很多幼小銜接的家庭也都會有。其實,家長之所以焦慮,主要原因是不瞭解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不知道怎樣幫助孩子在起步階段打好基礎、開好頭。

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有兩個“不可能”,一是不可能考慮問題周全、二是不可能長時間專心。還有三個“容易”,那就是容易忘記任務、容易被打擾、容易缺乏自信。有些“不遵守紀律”的表現,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

重慶師範大學教授趙石屏分析說,這些“不可能”、“容易”的情況是帶有過渡性質的現象,只需家長提醒引導,切忌看成缺點去批評。隨著老師的不斷要求、規訓,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會一天天發展起來,這些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家長嚴厲地懲罰糾正,不僅效果差,還損害孩子上學的積極性,損失就大了。

對於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趙石屏說:“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嚴禁幼小銜接的小學化,堅持小學一年級課必須從零開始,提前教學會嚴重干擾兒童正常的智力動作的發展。家長在幼小銜接準備上,眼光不能只放在一年級,要放在12年的學習過程裡,培養孩子習慣、意識、自控力、理解力和班級適應能力,自己料理自己的能力等,三年之內能夠基本適應都是正常的。”

學之初的第一步是適應,是孩子愛上學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並不等於“零準備”。從幼兒園到小學,是過渡,更是轉折,是從以遊戲和活動為主到以課程和教學為主的重大轉折,一定要提前做準備。但是很多家長陷入了知識準備的誤區,不懂得要在習慣、興趣和方法上提前準備。

趙石屏說:“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幾個節點中,幼小銜接要求的能力跨度是最大的,除了知識銜接,情緒和社會性也需要先適應再發展。比如,小學教育規範程度很高,作息要求非常嚴格,不許遲到早退,整個家庭都要配合孩子的作息時間進行規範。還有在課程方面,幼兒園的課程比較鬆散,但是小學到高三的12年中,課程是全國統一大綱,教學時間、課程設置,整個一套都是很規範的。”

趙石屏還強調,如何與人共處,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表達想法,如何解決矛盾衝突,學會體諒他人,學會分享、合作,都是孩子學之初的重要功課。

王強觀察孩子上小學一年來的變化,感慨頗多:“一是孩子更自律了,每天回家做作業都還算認真,會對照自己在學校所記的作業清單一項項完成作業;二是結交了一些新朋友,表現得更加自信一些了,讓她感覺更適應學校學習生活; 至於是期待還是勉強去上學,我發現,對於她喜歡的課就表現得非常期待,比如天文社團活動,口風琴音樂課,她喜歡就會非常期待。”

那麼,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有效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呢?趙石屏認為,一年級起步的重點不在分數而在適應,是讓孩子愛上學,這是小學一年級家長最大的任務,“喜歡是兒童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學習動力,我們說喜歡寫字才能寫好,喜歡上學才能學習好,喜歡學校才能更快的適應。”

一年級孩子應該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動力,不需要下決心,不假思索,自然而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有序的、高效的、促進學習的動力。孩子睡眠習慣好,早睡早起,精力就很充沛;孩子做作業習慣好,不會一邊玩一邊寫,就會又快又好;孩子用腦習慣好,學習專注,學習效率就高……習慣的威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大,好習慣是孩子學習良性循環的保證。

小學一二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學習習慣包括學習本身的行為習慣、用腦習慣,聽課、作業、複習、檢查的習慣,與學習有關的睡眠、飲食、運動習慣等。對一年級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學習習慣有三個,也被稱為“吉祥三寶”:緊跟老師、自己做、不拖拉。

趙石屏具體分析說:“第一個是緊跟老師的習慣,不是動作眼睛跟著老師,而是他的大腦跟思路,老師在講課下指令的時候,他的大腦是跟著老師的,這是保持高效率的學習習慣。

第二個是自己做,你獨立面對你的全部學習任務,雖然有家長支持但一定不能替代。基本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脫衣服,起居洗漱,從最小的料理書包生活起居開始,讀書是我的任務,自己要認真獨立的完成。還有料理自己的職業、人際關係、自己的發展,家庭,將來的各種責任,說小一點是料理自己的學習,說大一點是料理自己的人生。

第三個是不拖拉,一般來說拖拉的孩子是比較被動的,他始終是被安排的。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家長,一定要反過來,凡是孩子自己能安排的就交給他安排,哪怕他安排的不夠好,你去幫助他都可以,你一定不要把掌控權完全放在自己手裡,要相信孩子。即使剛開始他安排不好也要少批評多鼓勵,只要好一點就不要吝嗇表揚孩子。

如果是學習任務比較多的情況下,孩子覺得很棘手,有為難情緒,也會拖拉,家長要看情況,但是最終一定要把孩子拖拉的毛病,儘可能在一到三年級之內基本上糾正。”

家長要“溫和地堅持”,切忌“大吼大叫”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一般來說,糾正壞毛病任何時候都不算晚,五年級孩子的不良習慣也應該能糾正,但比起一年級開始就養成好習慣,困難肯定大得多了。所以,家長切記在小學一年級時,養好學習習慣比考出好分數重要。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就是重複、再重複,每天如此,溫和地堅持,直到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性行為。

在這方面,趙石屏建議家長要向老師們學習,一二年級的老師會通過不斷重複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也要和學校保持一致,一到三年級要把習慣養成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至於家長如何做到“溫和地堅持”,而不是“大吼大叫”,趙石屏說:“家長不需要講多少道理,更不需要喋喋不休。家長的堅持,其實是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明白上學並不只是好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喜歡做的事情、有困難的事情也要做好,要努力做好。”

“半學習”狀態需要“慢教育”心態

"

再過兩個月,有一批萌娃就要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的大門,從以玩為主的快樂寶寶變身為有學習任務的小學生。很多家長在猶豫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班,還有一些家長開始後悔沒有教孩子識字算術,有的家長甚至買了一年級的課本準備在入學前自己教孩子……孩子還沒上學,家裡已經瀰漫著唯恐落後的焦慮氛圍了。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近日,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請來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首席專家趙石屏和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兩位嘉賓,一起討論如何理解“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儘快順利適應上學的要求,幼小銜接的關鍵是什麼,如何做好最基本的入學準備。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的女兒剛上完小學一年級,他說在女兒開學前報了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班,這一年最大的挑戰就是擔心女兒跟不上老師和同學的節奏:“總覺得女兒基礎較差,語文識字量小、數學口算能力不強、英語單詞記不住,一看到她的這些問題暴露出來,心裡就很擔憂,生怕她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相信王強的這種顧慮和擔憂,很多幼小銜接的家庭也都會有。其實,家長之所以焦慮,主要原因是不瞭解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不知道怎樣幫助孩子在起步階段打好基礎、開好頭。

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有兩個“不可能”,一是不可能考慮問題周全、二是不可能長時間專心。還有三個“容易”,那就是容易忘記任務、容易被打擾、容易缺乏自信。有些“不遵守紀律”的表現,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

重慶師範大學教授趙石屏分析說,這些“不可能”、“容易”的情況是帶有過渡性質的現象,只需家長提醒引導,切忌看成缺點去批評。隨著老師的不斷要求、規訓,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會一天天發展起來,這些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家長嚴厲地懲罰糾正,不僅效果差,還損害孩子上學的積極性,損失就大了。

對於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趙石屏說:“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嚴禁幼小銜接的小學化,堅持小學一年級課必須從零開始,提前教學會嚴重干擾兒童正常的智力動作的發展。家長在幼小銜接準備上,眼光不能只放在一年級,要放在12年的學習過程裡,培養孩子習慣、意識、自控力、理解力和班級適應能力,自己料理自己的能力等,三年之內能夠基本適應都是正常的。”

學之初的第一步是適應,是孩子愛上學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並不等於“零準備”。從幼兒園到小學,是過渡,更是轉折,是從以遊戲和活動為主到以課程和教學為主的重大轉折,一定要提前做準備。但是很多家長陷入了知識準備的誤區,不懂得要在習慣、興趣和方法上提前準備。

趙石屏說:“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幾個節點中,幼小銜接要求的能力跨度是最大的,除了知識銜接,情緒和社會性也需要先適應再發展。比如,小學教育規範程度很高,作息要求非常嚴格,不許遲到早退,整個家庭都要配合孩子的作息時間進行規範。還有在課程方面,幼兒園的課程比較鬆散,但是小學到高三的12年中,課程是全國統一大綱,教學時間、課程設置,整個一套都是很規範的。”

趙石屏還強調,如何與人共處,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表達想法,如何解決矛盾衝突,學會體諒他人,學會分享、合作,都是孩子學之初的重要功課。

王強觀察孩子上小學一年來的變化,感慨頗多:“一是孩子更自律了,每天回家做作業都還算認真,會對照自己在學校所記的作業清單一項項完成作業;二是結交了一些新朋友,表現得更加自信一些了,讓她感覺更適應學校學習生活; 至於是期待還是勉強去上學,我發現,對於她喜歡的課就表現得非常期待,比如天文社團活動,口風琴音樂課,她喜歡就會非常期待。”

那麼,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有效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呢?趙石屏認為,一年級起步的重點不在分數而在適應,是讓孩子愛上學,這是小學一年級家長最大的任務,“喜歡是兒童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學習動力,我們說喜歡寫字才能寫好,喜歡上學才能學習好,喜歡學校才能更快的適應。”

一年級孩子應該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動力,不需要下決心,不假思索,自然而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有序的、高效的、促進學習的動力。孩子睡眠習慣好,早睡早起,精力就很充沛;孩子做作業習慣好,不會一邊玩一邊寫,就會又快又好;孩子用腦習慣好,學習專注,學習效率就高……習慣的威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大,好習慣是孩子學習良性循環的保證。

小學一二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學習習慣包括學習本身的行為習慣、用腦習慣,聽課、作業、複習、檢查的習慣,與學習有關的睡眠、飲食、運動習慣等。對一年級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學習習慣有三個,也被稱為“吉祥三寶”:緊跟老師、自己做、不拖拉。

趙石屏具體分析說:“第一個是緊跟老師的習慣,不是動作眼睛跟著老師,而是他的大腦跟思路,老師在講課下指令的時候,他的大腦是跟著老師的,這是保持高效率的學習習慣。

第二個是自己做,你獨立面對你的全部學習任務,雖然有家長支持但一定不能替代。基本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脫衣服,起居洗漱,從最小的料理書包生活起居開始,讀書是我的任務,自己要認真獨立的完成。還有料理自己的職業、人際關係、自己的發展,家庭,將來的各種責任,說小一點是料理自己的學習,說大一點是料理自己的人生。

第三個是不拖拉,一般來說拖拉的孩子是比較被動的,他始終是被安排的。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家長,一定要反過來,凡是孩子自己能安排的就交給他安排,哪怕他安排的不夠好,你去幫助他都可以,你一定不要把掌控權完全放在自己手裡,要相信孩子。即使剛開始他安排不好也要少批評多鼓勵,只要好一點就不要吝嗇表揚孩子。

如果是學習任務比較多的情況下,孩子覺得很棘手,有為難情緒,也會拖拉,家長要看情況,但是最終一定要把孩子拖拉的毛病,儘可能在一到三年級之內基本上糾正。”

家長要“溫和地堅持”,切忌“大吼大叫”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一般來說,糾正壞毛病任何時候都不算晚,五年級孩子的不良習慣也應該能糾正,但比起一年級開始就養成好習慣,困難肯定大得多了。所以,家長切記在小學一年級時,養好學習習慣比考出好分數重要。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就是重複、再重複,每天如此,溫和地堅持,直到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性行為。

在這方面,趙石屏建議家長要向老師們學習,一二年級的老師會通過不斷重複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也要和學校保持一致,一到三年級要把習慣養成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至於家長如何做到“溫和地堅持”,而不是“大吼大叫”,趙石屏說:“家長不需要講多少道理,更不需要喋喋不休。家長的堅持,其實是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明白上學並不只是好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喜歡做的事情、有困難的事情也要做好,要努力做好。”

“半學習”狀態需要“慢教育”心態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最近幾年隨著家長自身生存壓力的增大,社會轉型不確定因素的增多,導致家長對兒童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給孩子輔導學業時衝突時有發生,王強回顧孩子上小學一年來的變化,深有體會的說:“其實,這一年走下來,我覺得有些知識性的東西,時候到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懂了,用不著在某一時間點上逼孩子完全弄懂。比如這學期學習認元、角、分,最開始學時總是弄混,費了很大勁兒教她,還是會出錯,很生氣。現在再看,她已經完全明白了,所以,有時過度逼孩子不值當。做好三個相信,相信學校、相信老師、相信孩子,孩子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變化。”

一年級孩子是“半學習”的狀態,也就是說孩子一半時間玩、一半時間學。孩子處於半遊戲半學習的轉變中,趙石屏建議,家長要用慢教育的心態去細微地引導孩子:“慢教育對一年級,即將要讀一年級的家長特別重要,至少要把孩子的發展放到三年或者六年以後。一年級家長一定要淡定,就像馬拉松長跑一樣,裁判判輸贏是坐在終點的,不是看起跑。12年是一個長跑,這個長跑中間的能力形成生長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長要有慢教育的理念。”

關於輔導孩子學習這個話題,趙石屏主張,家長既然要輔導,就要照著學科教學,往專業性去靠,家長需要的是專業指導:

“學習不光要尊重老師孩子,而是尊重過程。在孩子學習對錯的問題上,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嚴格講他們真的沒有錯,他正常的情況就是應該不會,他就是要通過老師的教學學會的,他沒有學會就是他稍微遲一點,這個真的不用批評。”

“家長要學習方法,研究問題究竟在哪裡,怎麼提高孩子,而不要認為指責孩子是理所當然。你的方法得當,就會喚起兒童的想象力,但是你一罵就會把孩子的靈性罵回去,這個損失就大了。兒童讀成人的批評表揚,首先讀的是你的情緒,比如你說沒關係沒關係,她實際上真的讀到的是你有沒有生氣。”

不要吝嗇你對孩子的鼓勵和讚揚

"

再過兩個月,有一批萌娃就要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的大門,從以玩為主的快樂寶寶變身為有學習任務的小學生。很多家長在猶豫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班,還有一些家長開始後悔沒有教孩子識字算術,有的家長甚至買了一年級的課本準備在入學前自己教孩子……孩子還沒上學,家裡已經瀰漫著唯恐落後的焦慮氛圍了。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近日,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請來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首席專家趙石屏和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兩位嘉賓,一起討論如何理解“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儘快順利適應上學的要求,幼小銜接的關鍵是什麼,如何做好最基本的入學準備。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的女兒剛上完小學一年級,他說在女兒開學前報了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班,這一年最大的挑戰就是擔心女兒跟不上老師和同學的節奏:“總覺得女兒基礎較差,語文識字量小、數學口算能力不強、英語單詞記不住,一看到她的這些問題暴露出來,心裡就很擔憂,生怕她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相信王強的這種顧慮和擔憂,很多幼小銜接的家庭也都會有。其實,家長之所以焦慮,主要原因是不瞭解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不知道怎樣幫助孩子在起步階段打好基礎、開好頭。

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有兩個“不可能”,一是不可能考慮問題周全、二是不可能長時間專心。還有三個“容易”,那就是容易忘記任務、容易被打擾、容易缺乏自信。有些“不遵守紀律”的表現,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

重慶師範大學教授趙石屏分析說,這些“不可能”、“容易”的情況是帶有過渡性質的現象,只需家長提醒引導,切忌看成缺點去批評。隨著老師的不斷要求、規訓,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會一天天發展起來,這些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家長嚴厲地懲罰糾正,不僅效果差,還損害孩子上學的積極性,損失就大了。

對於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趙石屏說:“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嚴禁幼小銜接的小學化,堅持小學一年級課必須從零開始,提前教學會嚴重干擾兒童正常的智力動作的發展。家長在幼小銜接準備上,眼光不能只放在一年級,要放在12年的學習過程裡,培養孩子習慣、意識、自控力、理解力和班級適應能力,自己料理自己的能力等,三年之內能夠基本適應都是正常的。”

學之初的第一步是適應,是孩子愛上學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並不等於“零準備”。從幼兒園到小學,是過渡,更是轉折,是從以遊戲和活動為主到以課程和教學為主的重大轉折,一定要提前做準備。但是很多家長陷入了知識準備的誤區,不懂得要在習慣、興趣和方法上提前準備。

趙石屏說:“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幾個節點中,幼小銜接要求的能力跨度是最大的,除了知識銜接,情緒和社會性也需要先適應再發展。比如,小學教育規範程度很高,作息要求非常嚴格,不許遲到早退,整個家庭都要配合孩子的作息時間進行規範。還有在課程方面,幼兒園的課程比較鬆散,但是小學到高三的12年中,課程是全國統一大綱,教學時間、課程設置,整個一套都是很規範的。”

趙石屏還強調,如何與人共處,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表達想法,如何解決矛盾衝突,學會體諒他人,學會分享、合作,都是孩子學之初的重要功課。

王強觀察孩子上小學一年來的變化,感慨頗多:“一是孩子更自律了,每天回家做作業都還算認真,會對照自己在學校所記的作業清單一項項完成作業;二是結交了一些新朋友,表現得更加自信一些了,讓她感覺更適應學校學習生活; 至於是期待還是勉強去上學,我發現,對於她喜歡的課就表現得非常期待,比如天文社團活動,口風琴音樂課,她喜歡就會非常期待。”

那麼,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有效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呢?趙石屏認為,一年級起步的重點不在分數而在適應,是讓孩子愛上學,這是小學一年級家長最大的任務,“喜歡是兒童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學習動力,我們說喜歡寫字才能寫好,喜歡上學才能學習好,喜歡學校才能更快的適應。”

一年級孩子應該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動力,不需要下決心,不假思索,自然而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有序的、高效的、促進學習的動力。孩子睡眠習慣好,早睡早起,精力就很充沛;孩子做作業習慣好,不會一邊玩一邊寫,就會又快又好;孩子用腦習慣好,學習專注,學習效率就高……習慣的威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大,好習慣是孩子學習良性循環的保證。

小學一二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學習習慣包括學習本身的行為習慣、用腦習慣,聽課、作業、複習、檢查的習慣,與學習有關的睡眠、飲食、運動習慣等。對一年級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學習習慣有三個,也被稱為“吉祥三寶”:緊跟老師、自己做、不拖拉。

趙石屏具體分析說:“第一個是緊跟老師的習慣,不是動作眼睛跟著老師,而是他的大腦跟思路,老師在講課下指令的時候,他的大腦是跟著老師的,這是保持高效率的學習習慣。

第二個是自己做,你獨立面對你的全部學習任務,雖然有家長支持但一定不能替代。基本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脫衣服,起居洗漱,從最小的料理書包生活起居開始,讀書是我的任務,自己要認真獨立的完成。還有料理自己的職業、人際關係、自己的發展,家庭,將來的各種責任,說小一點是料理自己的學習,說大一點是料理自己的人生。

第三個是不拖拉,一般來說拖拉的孩子是比較被動的,他始終是被安排的。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家長,一定要反過來,凡是孩子自己能安排的就交給他安排,哪怕他安排的不夠好,你去幫助他都可以,你一定不要把掌控權完全放在自己手裡,要相信孩子。即使剛開始他安排不好也要少批評多鼓勵,只要好一點就不要吝嗇表揚孩子。

如果是學習任務比較多的情況下,孩子覺得很棘手,有為難情緒,也會拖拉,家長要看情況,但是最終一定要把孩子拖拉的毛病,儘可能在一到三年級之內基本上糾正。”

家長要“溫和地堅持”,切忌“大吼大叫”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一般來說,糾正壞毛病任何時候都不算晚,五年級孩子的不良習慣也應該能糾正,但比起一年級開始就養成好習慣,困難肯定大得多了。所以,家長切記在小學一年級時,養好學習習慣比考出好分數重要。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就是重複、再重複,每天如此,溫和地堅持,直到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性行為。

在這方面,趙石屏建議家長要向老師們學習,一二年級的老師會通過不斷重複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也要和學校保持一致,一到三年級要把習慣養成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至於家長如何做到“溫和地堅持”,而不是“大吼大叫”,趙石屏說:“家長不需要講多少道理,更不需要喋喋不休。家長的堅持,其實是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明白上學並不只是好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喜歡做的事情、有困難的事情也要做好,要努力做好。”

“半學習”狀態需要“慢教育”心態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最近幾年隨著家長自身生存壓力的增大,社會轉型不確定因素的增多,導致家長對兒童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給孩子輔導學業時衝突時有發生,王強回顧孩子上小學一年來的變化,深有體會的說:“其實,這一年走下來,我覺得有些知識性的東西,時候到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懂了,用不著在某一時間點上逼孩子完全弄懂。比如這學期學習認元、角、分,最開始學時總是弄混,費了很大勁兒教她,還是會出錯,很生氣。現在再看,她已經完全明白了,所以,有時過度逼孩子不值當。做好三個相信,相信學校、相信老師、相信孩子,孩子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變化。”

一年級孩子是“半學習”的狀態,也就是說孩子一半時間玩、一半時間學。孩子處於半遊戲半學習的轉變中,趙石屏建議,家長要用慢教育的心態去細微地引導孩子:“慢教育對一年級,即將要讀一年級的家長特別重要,至少要把孩子的發展放到三年或者六年以後。一年級家長一定要淡定,就像馬拉松長跑一樣,裁判判輸贏是坐在終點的,不是看起跑。12年是一個長跑,這個長跑中間的能力形成生長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長要有慢教育的理念。”

關於輔導孩子學習這個話題,趙石屏主張,家長既然要輔導,就要照著學科教學,往專業性去靠,家長需要的是專業指導:

“學習不光要尊重老師孩子,而是尊重過程。在孩子學習對錯的問題上,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嚴格講他們真的沒有錯,他正常的情況就是應該不會,他就是要通過老師的教學學會的,他沒有學會就是他稍微遲一點,這個真的不用批評。”

“家長要學習方法,研究問題究竟在哪裡,怎麼提高孩子,而不要認為指責孩子是理所當然。你的方法得當,就會喚起兒童的想象力,但是你一罵就會把孩子的靈性罵回去,這個損失就大了。兒童讀成人的批評表揚,首先讀的是你的情緒,比如你說沒關係沒關係,她實際上真的讀到的是你有沒有生氣。”

不要吝嗇你對孩子的鼓勵和讚揚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據心理學研究,孩子的自我發展在六七歲階段速度最快,比中小學其他任何一個階段發展都快。自我發展主要是人的自信心、自尊心、自理能力、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獨立學習等能力的發展。孩子剛剛才上學,若是因為字寫不好、題算錯就聽媽媽說自己很笨,他就不會有自信,自我發展就不好。

所以在起步階段,家長要維護孩子的自信,鼓勵孩子對學習有信心。如果孩子認為自己笨,家長就要打消孩子的自卑,對他說:“你才剛剛開始上學,都是從頭學,只要認真努力,肯定能學好。”

總之,整個一年級孩子都是在起步,帶著懵懂幼稚的萌態,一切從頭開始學。聽不懂、記不住、寫不好,都是一年級孩子的特點,而不是缺點。他們最需要家長耐心的鼓勵和等待。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適應角色轉變,調整好心態,做好“耐心、再耐心”的心理準備。耐心瞭解孩子的特點,耐心教孩子怎樣聽課、寫字、算數,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素質教育當從操場開始

"

再過兩個月,有一批萌娃就要背上小書包走進學校的大門,從以玩為主的快樂寶寶變身為有學習任務的小學生。很多家長在猶豫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或幼小銜接班,還有一些家長開始後悔沒有教孩子識字算術,有的家長甚至買了一年級的課本準備在入學前自己教孩子……孩子還沒上學,家裡已經瀰漫著唯恐落後的焦慮氛圍了。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近日,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請來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週刊首席專家趙石屏和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兩位嘉賓,一起討論如何理解“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儘快順利適應上學的要求,幼小銜接的關鍵是什麼,如何做好最基本的入學準備。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中國教育報深度版主編王強的女兒剛上完小學一年級,他說在女兒開學前報了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班,這一年最大的挑戰就是擔心女兒跟不上老師和同學的節奏:“總覺得女兒基礎較差,語文識字量小、數學口算能力不強、英語單詞記不住,一看到她的這些問題暴露出來,心裡就很擔憂,生怕她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相信王強的這種顧慮和擔憂,很多幼小銜接的家庭也都會有。其實,家長之所以焦慮,主要原因是不瞭解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不知道怎樣幫助孩子在起步階段打好基礎、開好頭。

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有兩個“不可能”,一是不可能考慮問題周全、二是不可能長時間專心。還有三個“容易”,那就是容易忘記任務、容易被打擾、容易缺乏自信。有些“不遵守紀律”的表現,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

重慶師範大學教授趙石屏分析說,這些“不可能”、“容易”的情況是帶有過渡性質的現象,只需家長提醒引導,切忌看成缺點去批評。隨著老師的不斷要求、規訓,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會一天天發展起來,這些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家長嚴厲地懲罰糾正,不僅效果差,還損害孩子上學的積極性,損失就大了。

對於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趙石屏說:“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嚴禁幼小銜接的小學化,堅持小學一年級課必須從零開始,提前教學會嚴重干擾兒童正常的智力動作的發展。家長在幼小銜接準備上,眼光不能只放在一年級,要放在12年的學習過程裡,培養孩子習慣、意識、自控力、理解力和班級適應能力,自己料理自己的能力等,三年之內能夠基本適應都是正常的。”

學之初的第一步是適應,是孩子愛上學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嚴禁小學化、堅持零起點”,並不等於“零準備”。從幼兒園到小學,是過渡,更是轉折,是從以遊戲和活動為主到以課程和教學為主的重大轉折,一定要提前做準備。但是很多家長陷入了知識準備的誤區,不懂得要在習慣、興趣和方法上提前準備。

趙石屏說:“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幾個節點中,幼小銜接要求的能力跨度是最大的,除了知識銜接,情緒和社會性也需要先適應再發展。比如,小學教育規範程度很高,作息要求非常嚴格,不許遲到早退,整個家庭都要配合孩子的作息時間進行規範。還有在課程方面,幼兒園的課程比較鬆散,但是小學到高三的12年中,課程是全國統一大綱,教學時間、課程設置,整個一套都是很規範的。”

趙石屏還強調,如何與人共處,如何認識自己,如何表達想法,如何解決矛盾衝突,學會體諒他人,學會分享、合作,都是孩子學之初的重要功課。

王強觀察孩子上小學一年來的變化,感慨頗多:“一是孩子更自律了,每天回家做作業都還算認真,會對照自己在學校所記的作業清單一項項完成作業;二是結交了一些新朋友,表現得更加自信一些了,讓她感覺更適應學校學習生活; 至於是期待還是勉強去上學,我發現,對於她喜歡的課就表現得非常期待,比如天文社團活動,口風琴音樂課,她喜歡就會非常期待。”

那麼,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有效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呢?趙石屏認為,一年級起步的重點不在分數而在適應,是讓孩子愛上學,這是小學一年級家長最大的任務,“喜歡是兒童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學習動力,我們說喜歡寫字才能寫好,喜歡上學才能學習好,喜歡學校才能更快的適應。”

一年級孩子應該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動力,不需要下決心,不假思索,自然而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有序的、高效的、促進學習的動力。孩子睡眠習慣好,早睡早起,精力就很充沛;孩子做作業習慣好,不會一邊玩一邊寫,就會又快又好;孩子用腦習慣好,學習專注,學習效率就高……習慣的威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大,好習慣是孩子學習良性循環的保證。

小學一二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學習習慣包括學習本身的行為習慣、用腦習慣,聽課、作業、複習、檢查的習慣,與學習有關的睡眠、飲食、運動習慣等。對一年級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學習習慣有三個,也被稱為“吉祥三寶”:緊跟老師、自己做、不拖拉。

趙石屏具體分析說:“第一個是緊跟老師的習慣,不是動作眼睛跟著老師,而是他的大腦跟思路,老師在講課下指令的時候,他的大腦是跟著老師的,這是保持高效率的學習習慣。

第二個是自己做,你獨立面對你的全部學習任務,雖然有家長支持但一定不能替代。基本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脫衣服,起居洗漱,從最小的料理書包生活起居開始,讀書是我的任務,自己要認真獨立的完成。還有料理自己的職業、人際關係、自己的發展,家庭,將來的各種責任,說小一點是料理自己的學習,說大一點是料理自己的人生。

第三個是不拖拉,一般來說拖拉的孩子是比較被動的,他始終是被安排的。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家長,一定要反過來,凡是孩子自己能安排的就交給他安排,哪怕他安排的不夠好,你去幫助他都可以,你一定不要把掌控權完全放在自己手裡,要相信孩子。即使剛開始他安排不好也要少批評多鼓勵,只要好一點就不要吝嗇表揚孩子。

如果是學習任務比較多的情況下,孩子覺得很棘手,有為難情緒,也會拖拉,家長要看情況,但是最終一定要把孩子拖拉的毛病,儘可能在一到三年級之內基本上糾正。”

家長要“溫和地堅持”,切忌“大吼大叫”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一般來說,糾正壞毛病任何時候都不算晚,五年級孩子的不良習慣也應該能糾正,但比起一年級開始就養成好習慣,困難肯定大得多了。所以,家長切記在小學一年級時,養好學習習慣比考出好分數重要。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法就是重複、再重複,每天如此,溫和地堅持,直到成為自然而然的習慣性行為。

在這方面,趙石屏建議家長要向老師們學習,一二年級的老師會通過不斷重複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也要和學校保持一致,一到三年級要把習慣養成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至於家長如何做到“溫和地堅持”,而不是“大吼大叫”,趙石屏說:“家長不需要講多少道理,更不需要喋喋不休。家長的堅持,其實是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明白上學並不只是好玩,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喜歡做的事情、有困難的事情也要做好,要努力做好。”

“半學習”狀態需要“慢教育”心態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最近幾年隨著家長自身生存壓力的增大,社會轉型不確定因素的增多,導致家長對兒童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給孩子輔導學業時衝突時有發生,王強回顧孩子上小學一年來的變化,深有體會的說:“其實,這一年走下來,我覺得有些知識性的東西,時候到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懂了,用不著在某一時間點上逼孩子完全弄懂。比如這學期學習認元、角、分,最開始學時總是弄混,費了很大勁兒教她,還是會出錯,很生氣。現在再看,她已經完全明白了,所以,有時過度逼孩子不值當。做好三個相信,相信學校、相信老師、相信孩子,孩子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變化。”

一年級孩子是“半學習”的狀態,也就是說孩子一半時間玩、一半時間學。孩子處於半遊戲半學習的轉變中,趙石屏建議,家長要用慢教育的心態去細微地引導孩子:“慢教育對一年級,即將要讀一年級的家長特別重要,至少要把孩子的發展放到三年或者六年以後。一年級家長一定要淡定,就像馬拉松長跑一樣,裁判判輸贏是坐在終點的,不是看起跑。12年是一個長跑,這個長跑中間的能力形成生長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長要有慢教育的理念。”

關於輔導孩子學習這個話題,趙石屏主張,家長既然要輔導,就要照著學科教學,往專業性去靠,家長需要的是專業指導:

“學習不光要尊重老師孩子,而是尊重過程。在孩子學習對錯的問題上,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嚴格講他們真的沒有錯,他正常的情況就是應該不會,他就是要通過老師的教學學會的,他沒有學會就是他稍微遲一點,這個真的不用批評。”

“家長要學習方法,研究問題究竟在哪裡,怎麼提高孩子,而不要認為指責孩子是理所當然。你的方法得當,就會喚起兒童的想象力,但是你一罵就會把孩子的靈性罵回去,這個損失就大了。兒童讀成人的批評表揚,首先讀的是你的情緒,比如你說沒關係沒關係,她實際上真的讀到的是你有沒有生氣。”

不要吝嗇你對孩子的鼓勵和讚揚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據心理學研究,孩子的自我發展在六七歲階段速度最快,比中小學其他任何一個階段發展都快。自我發展主要是人的自信心、自尊心、自理能力、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獨立學習等能力的發展。孩子剛剛才上學,若是因為字寫不好、題算錯就聽媽媽說自己很笨,他就不會有自信,自我發展就不好。

所以在起步階段,家長要維護孩子的自信,鼓勵孩子對學習有信心。如果孩子認為自己笨,家長就要打消孩子的自卑,對他說:“你才剛剛開始上學,都是從頭學,只要認真努力,肯定能學好。”

總之,整個一年級孩子都是在起步,帶著懵懂幼稚的萌態,一切從頭開始學。聽不懂、記不住、寫不好,都是一年級孩子的特點,而不是缺點。他們最需要家長耐心的鼓勵和等待。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適應角色轉變,調整好心態,做好“耐心、再耐心”的心理準備。耐心瞭解孩子的特點,耐心教孩子怎樣聽課、寫字、算數,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素質教育當從操場開始

孩子要上一年級,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幼小銜接班,有必要報嗎?


“6—17歲兒童青少年,每日累計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週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以及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這是《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對“充分的身體活動”的基本要求,可惜現在多數一年級孩子卻未能達到。

趙石屏還特別提醒家長,孩子放學後又去上補習班,這種學習方法叫低效的重複,是不可持續的,素質教育當從操場開始:

“睡眠不足和運動不足是孩子學業困難的重要原因,校外補習應該首選體育項目,孩子一定要有奔跑、跳躍、遊戲、猛烈的呼吸,才能獲得充沛的學習精力。”

很多研究都證明,充分的身體活動與孩子的心理健康高度正相關,喜歡運動、每天身體活動充分的孩子,心理問題的發生率明顯低於活動不足的孩子。

參加體育項目訓練,還能提升孩子在同伴中的多種社會性品質,增進合作能力,學會與人協調、共贏、共處。所以家長為孩子選擇課外活動時,應該首選體育項目,比如足球、游泳、羽毛球、舞蹈、跆拳道等,用充分的身體活動消除久坐和精神壓力對孩子的潛在威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