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教訓過,熊孩子轉頭就忘?懂這個6個字,讓娃乖乖“聽話”

剛剛教訓過,熊孩子轉頭就忘?懂這個6個字,讓娃乖乖“聽話”

小錯卻擾心,屢教也不改

約好週一到朋友家聚會,結果剛到她家,就見她接了個電話,火急火燎的準備家當要出門。

問起緣由:我那煩人的兒子,上課發現語文書沒帶!!!趕緊放朋友走了。

再回來,看朋友憋屈的表情,朋友開始對我叨叨兒子。

就這麼個小事兒,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剛開始每週走之前都提醒他N多遍,好好檢查一下。

後來實在氣急了,凶了一頓還打了兩巴掌,當時保證一定不會忘了,結果又這樣。簡直屢教不改,就這麼個小事兒都做不好,以後還指望他能成多大氣。

看著朋友又激動了,心想,這確實不算什麼大失誤,為啥這娃就如此不長記性呢。

後來發現,小年紀的孩子,這問題還真普遍,大部分父母最後都技窮,其實只是不懂得運用“自然後果法則”

“自然後果法則”也叫“自然懲罰法則”是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的著名教育法則:兒童所受到的懲罰,只應是他的過時所導致的自然結果,反對父母的批評教育或者懲罰。

簡單理解就是讓孩子明白“自作自受”,讓孩子體驗自己的行為造成的的後果,同時自行承擔這些不愉快的後果,從中吸取教訓,真正認識並改正錯誤。

剛剛教訓過,熊孩子轉頭就忘?懂這個6個字,讓娃乖乖“聽話”

孩子並不喜歡被懲罰,又為何屢教不改

在運用自然懲罰法則之前,我們必須要先明白,簡單粗暴的說教或者懲罰為何不管用。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 孩子認知侷限性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中(2-7)歲的兒童在認識上處於“自我中心主義”階段,完全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的傾向,思維活動上也具有相對具體性,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們的行為和他們見到的行為。

因此,此時對於父母的說教或者懲罰可能並不完全能理解,同時也意識不到自己究竟哪裡錯了,認知不到自己的錯誤

比如:小淘每次都會摔玩具,摔完捱打了,並被迫保證下次不會再摔了,然而買了新的玩具依舊想摔就摔。

此時的保證,我暫時不做這事兒,只是因為怕捱打。然而為什麼捱打,很快就忘了,因為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錯在不愛惜玩具上。

2.處於叛逆期

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三個叛逆期,大概年齡分界2-3歲第一個叛逆期“寶寶叛逆期”;6-8歲“兒童叛逆期”;12-18歲“青春叛逆期”。對於叛逆的孩子來說,可能根本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行為,他們可能會將父母的一切“教育方式”都歸結為“懲罰”:“你只是在懲罰我”。這時候懲罰只會觸動他們的逆鱗,讓他們更加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2歲多的小侄子,吃飯的時候喜歡往外灑,每次都種的滿屋子都是,老姐苦口婆心教育,小侄子無動於衷,最後姐夫也忍不住了,吼了一頓,結果小夥子直接拿起來碗摔了。

小侄子正處於可怕的2歲,第一個叛逆期,說理懲罰統統不奏效,完全聽不進去。

3.重複說教產生超限反應

對於孩子的一個錯誤不停地去重複教育,使孩子從內疚到不耐煩最後變成反感討厭。結果就是第一次可能記住了,三五次重複後,反抗心理被激起,“不讓我這樣,我偏這樣,甚至更過”。

馬克吐溫聽牧師演講的故事,最初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還在講,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零錢,又過10分鐘還沒結束,他決定不捐。最後在牧師終於講完的時候,太過氣憤的他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父母的持續指責,就如同牧師演講。可見,父母對孩子的批評也要有限度,應該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

因為孩子的這些特殊成長特徵,批評教育或者懲罰,這種時期往往是不奏效的,而運用“自然後果法則”會有更多好處。

剛剛教訓過,熊孩子轉頭就忘?懂這個6個字,讓娃乖乖“聽話”

自然結果法則的好處

使用“自然結果法則”代替“懲罰”,是讓孩子直觀瞭解到這件事兒為什麼不能做,而不是“父母不讓我做”。蒙臺梭利說過: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自然結果法則相對於傳統的說理教育和訓斥懲罰,更加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徵。

1. 增進親子關係

打罵孩子不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只能宣洩父母的急躁情緒。採取自然結果法則,讓孩子自己體驗自己行為帶來的不愉快結果,孩子受到不良後果影響時,會把責任歸結於自身,父母也會表現出同情的心理,整個過程雙方就不會產生矛盾和不良情緒,父母與孩子關係會變的更加親密。

著名藝人成龍和兒子房祖名有個故事 :房祖名總是忘記關自己房間的燈。後來,成龍給房祖名房間單獨安裝了電錶,由他自己負責電費。後來,房祖名就很少會忘記關燈了。

在關燈事件上,如果成龍採取說教,必然會引起父子倆的爭執和不良情緒。採取了自然結果法則,房祖名承擔了經濟上的懲罰,問題自然解決了,而且不傷父子和氣。

2.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因果關係

由於兒童時期,孩子身體和認知方面發展不足,會不斷犯一些小錯誤。自然懲罰法則讓孩子體驗犯錯和犯錯帶來的後果,這一過程,能讓孩子更好的理解犯錯和懲罰的因果關係。

幼兒園集體排隊吃飯的時候,小明總是很慢,其他小朋友不得不等他,這樣小明不會吸取任何教訓,天天如此,並心安理得地讓大家等他。如果用自然後果法則,孩子們自己先去,不管小明。別的孩子都優先挑選了自己喜歡吃的,小明去的晚,可能好吃的已經被挑完,他只能吃剩下不喜歡的。

這樣他就可以體會到“因為自己慢,所以不能挑到自己喜歡的”這樣正確的因果觀。再以後小明就會很積極了。

3. 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責任心。

通過孩子自己試錯和承擔錯誤行為帶來的不良後果,動了不該動的危險物品發生了小傷害,下次就會更加小心或者不再去動相對危險的物品;上學忘記帶課本,需要抄寫所有老師講過的知識點,下次就會記得對自己的物品負責。

小D一歲半左右,到廚房非要觸摸正燒著熱水的鍋蓋,說很燙很熱沒用,大哭大鬧,後來我試探了不會燙傷之後,讓他摸了一下,就這一次觸摸,以後說很燙很熱的東西他都不再動。面對家裡的熱水壺、電暖扇只要發熱發光的東西,寶寶會自覺遠離,自我保護意識萌發

美國總統里根年少時踢足球打碎了鄰居的玻璃,被要求賠償損失,他並沒有那麼多錢。當他向父親認錯時,父親說:錢我可以借給你,一年後你必須還給我。之後他學習之餘送報紙擦皮鞋,半年後攢夠了錢自豪的還給了父親。

他說:“正是通過這一件事,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責任,那就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剛剛教訓過,熊孩子轉頭就忘?懂這個6個字,讓娃乖乖“聽話”

儘管自然後果法則好處甚多,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還是要注意方法方式才能真正發揮好“自然後果法則”應有的作用。

做好這5點,正確運用“自然後果法則”。

1. 給孩子試錯和體驗失敗的機會,做好必要保護

孩子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父母在做好必要保護的情況下,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錯誤和體驗失敗,這樣的體驗是教育所不能完成的。

比如:冬天的時候,小美卻堅持要穿一件夏天的裙子上學,此時威逼利誘都沒用,那就給孩子試錯的機會,讓孩子穿吧,同時我們要帶一套冬裝。

搭積木的時候一定要把最小的放在下邊,怎樣說都不聽,然後等她自己搭了3次都沒成功的時候,她開始改變順序了。

讓孩子在體驗中成長,才能完善孩子的認知體系,明白怎樣是對,怎樣是錯。

2. 父母可以提醒,但不要強調和干預

自然後果法則的關鍵就是讓孩子感到受懲罰是自作自受,是應該受懲罰的。所以在實施過程中,父母怕孩子不舒服或者惹出麻煩,此時父母可以提醒,但不能強調更不能干預。對比這一組就能明白:

小區噴泉開始了,元寶一定要去裡邊玩,勸說無效。寶媽打算用自然後果法則:

A:玩了10分鐘,寶媽提醒到小心感冒,出來吧 20分鐘過去,元寶打了個噴嚏 25分鐘寶媽直接把元寶提出來 我早就告訴過你不要在裡邊玩,這下感冒了吧,活該!
B:10分鐘過後,寶媽提醒水冷不冷? 半小時後,元寶自己出來了 媽媽,好冷,我再也不想去玩了。 那我們趕緊回家換衣服吧,小心感冒。

顯然A組失敗,元寶把注意力從體驗後果,總結因果關係轉移到了應對寶媽的訓斥上。

剛剛教訓過,熊孩子轉頭就忘?懂這個6個字,讓娃乖乖“聽話”

3. 就事論事,態度堅決,保持關愛

自然後果法則,讓孩子自行承擔後果,父母態度要堅決但也不能只看中懲罰。

所謂就事論事:父母不干預過程,不評論,更不能擴散情緒打擊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破壞親子關係。

託尼總是在吃飯前要吃零食,吃飯時沒胃口。託尼媽媽在使用自然後果法則時,提前和託尼約定好“如果你吃了零食,吃飯時不吃飯,過了飯點餓了也沒有吃的”,並且要堅持這個約定,無論託尼怎麼哭鬧,都不能吃飯。

但是告訴託尼離下一頓飯還有多久,他可以做點兒什麼轉移一下注意力,媽媽也很同情你捱餓。總之,這頓飯是不能給他吃的,不然就失去了“自然後果法”的意義。

看著孩子捱餓,是很多父母都不能堅持的,但是不堅持原則自然法則就失效,同時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我們可以對孩子表達出愛。

4. 做好有益引導,幫孩子做好後果預見

孩子的認知不完善,後果本身並不能教孩子如何自我總結和歸納問題。此時父母的有益引導,讓孩子知道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是自然後果法則發揮最佳效果的關鍵。

對於開篇朋友的孩子,使用自然後果法則,忘記帶書,一週他都要借用同桌的課本,還需要抄寫所有老師講過的知識點,這樣的後果,對他來說是不愉快的。

但是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他可能只是認為下次要帶好書,並不能真正意識到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才是對的。

父母同時要做好後果預見,從書延伸到其他物品甚至孩子自身,比如父母帶孩子玩,忘把孩子帶回來,這樣的後果會更嚴重。讓孩子真正明白隨時清點整理自身物品的重要性。

5. 因材施教,隨機應變

再好的教育方法,都有一些使用限制。自然後果教育法則更加適用於年齡相對小的兒童,對於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運用時一定要把握好度,見好就收。對於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除非可以做好上邊四點,否則要慎重使用。

同時並不是所有情況,都適合運用自然後果法則。比如:

01.對於有明確危險的時候。比如火、電、電梯……等等,這些一定是要禁止的。

02.對於後果出現有時間延遲的情況。比如:吃多了會積食,不刷牙會長蛀牙……這些情況自然後果法則顯然並不奏效。

剛剛教訓過,熊孩子轉頭就忘?懂這個6個字,讓娃乖乖“聽話”

美國教育家珍妮.艾麗姆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自然後果法則和懲罰相比:前者是世界運轉法則,後者是與父母的戰爭。對於自然法則,孩子會樂意去學習;對於戰爭,孩子的目的一定是打贏。無論何種教育方式,懲罰都絕對不是目的。通過更加溫和的方式讓孩子真正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同時有所成長,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只有適合孩子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