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無意識的“偷拿”爸媽錢,奶奶得知後,這樣的做法值得點贊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糖果媽媽 2019-04-10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自身的行為之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極其重要,是因為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很多行為是無意識的,自己的行為習慣如何,孩子就會收到怎樣的薰陶和影響。比如,打人,罵人,隨地亂扔東西,甚至佔小便宜等。

消失的零錢

朋友麗麗家寶寶四歲,平日沒有時間帶孩子,孩子上幼兒園還好,暑假就找了一個遠親姑姑來帶,就是圖個省心,但那段時間,麗麗經常發現家裡丟錢,不經意放在桌上或者抽屜裡的錢經常莫名其鳥的不見,甚至自己在家的時候錢包裡的錢都會少。

開始麗麗以為自己忙恍惚了,還以為是老公出門時候沒有零錢就拿走了,後來次數多了,她就和老公聊起這件事,竟然發現老公也有和她一樣的“際遇”,夫妻二人不約而同的就認為是不是“姑姑”拿的錢,但還不好直接質問,所以麗麗就讓婆婆來住幾天,讓婆婆看看是什麼緣故。

孩子無意識的“偷拿”爸媽錢,奶奶得知後,這樣的做法值得點贊

結果卻讓麗麗感到十分後悔甚至自責,因為奶奶那天親眼看到4歲的孫子拿了媽媽放在電視機前的零錢,雖然不多,但奶奶認為事情嚴重,雖然是在自己家裡,但如果養成不良習慣,到了別人家,也擺脫不了這樣的行為,那可如何是好。

在仔細和四歲的孩子談心後,原來有一天孩子姑姑買菜,順便拿了桌上的錢,但不是自己拿的,雖然孩子的表達差強人意,但奶奶也明白了其中原委,其實就是孩子姑姑這種行為影響了孩子,孩子也不是有意的,不能定義為偷,於是孩子奶奶就告訴孩子:“你幫姑姑把桌上媽媽留的錢拿過來,我們去買好吃的。”雖然這錢並非媽媽放的買菜錢,但孩子的壞習慣還是形成了。

孩子無意識的“偷拿”爸媽錢,奶奶得知後,這樣的做法值得點贊

孩子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而且大多數小寶寶都是聽話的,也懂得效仿,在接受到信息的時候,就在腦子裡印刻了一種新的行為,如果反覆多次,就會形成習慣。

孩子這樣的行為,和監護人脫不了關係,如果實在因為工作看護孩子有困難,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一定要留出足夠的精力,千萬不能含糊。

1家長要教育孩子養成不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灌輸給孩子這種意識,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動,不論在哪裡,拿東西之前,要尋求主人的意見,經過對方的允許,才能動,而且不可亂翻東西,尤其到了別人家,更不可以翻別人的抽屜和書包,因為好奇心和獲取感是可以形成習慣的,如果不加節制,一定沒有善終。

孩子無意識的“偷拿”爸媽錢,奶奶得知後,這樣的做法值得點贊

2家長要重視“孟母三遷”

當然,這不是說,真的讓家長不惜一切擠進貴族區,而是讓孩子身邊儘量包圍品德過關的人,接受過教育,能夠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人,並讓孩子在成長或者人生觀尚未形成的時候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也是為什麼孩子一定要上大學的緣故,並不是為了文憑,而是能夠和身邊的所有大學生一起,互相影響和交流,瞭解到更多知識和人生道理。

另外,一定要注意,即使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也不能直接去質問孩子“你為什麼偷錢”,孩子對偷這個字的理解還並不深刻,但懵懂中他也會知道這不是一個好詞,如果孩子以後明白了,會有心理陰影,每每想起此事,定然都會心裡不舒服。

所以,家長一定要找到原因,瞭解清楚,循循善誘,不要急進,耐心給孩子講道理,並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尊重他人,這樣未來才能更讓家長省心。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