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為孩子入學焦慮的你,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

"

01

那個孩子沒有回答,就是盯著媽媽的臉。

“我是怎麼告訴你的啊!忘了嗎?”

“打回去!”孩子小聲地回答。

“哦!說對了,但是要記住,也不能欺負其他孩子啊。”

孩子急著去玩了,又被媽媽一把拉住。

“見到老師應該怎麼樣?”“說老師好!”“上課應該怎麼樣?”“上次帶你去看過的廁所,還記得位置嗎?”“放學了,應該在哪等媽媽?”……

一連串的問題撲過來。

特別是孩子第一次上學,簡直讓老母親操碎了心。

最近我們家也是這個節奏。

我還自認為是比較淡定的爸爸了。

但看著老婆那著急的樣子,我也跟著緊張了起來。

是不是我想的太簡單,我還要不要做點什麼?

比如剛建的班級群裡信息不斷,很多爸爸在群裡跟老師聊得火熱。

“你瞧瞧,你是不是也要多說幾句。”

唉!我在群裡真的不喜歡說話,有事習慣私聊。

明天就要進校園了。

上面那位媽媽問的問題,我們也幾乎都跟小傢伙交流了。

冷靜下來一想,真的是說太多太急了。

孩子一下子能接受嗎?

其實,我們正在陷入一個焦慮的陷阱。

越焦慮就越唸叨,反而給孩子越大的壓力。

起到的作用有限,而且反作用可能還會更多。

"

01

那個孩子沒有回答,就是盯著媽媽的臉。

“我是怎麼告訴你的啊!忘了嗎?”

“打回去!”孩子小聲地回答。

“哦!說對了,但是要記住,也不能欺負其他孩子啊。”

孩子急著去玩了,又被媽媽一把拉住。

“見到老師應該怎麼樣?”“說老師好!”“上課應該怎麼樣?”“上次帶你去看過的廁所,還記得位置嗎?”“放學了,應該在哪等媽媽?”……

一連串的問題撲過來。

特別是孩子第一次上學,簡直讓老母親操碎了心。

最近我們家也是這個節奏。

我還自認為是比較淡定的爸爸了。

但看著老婆那著急的樣子,我也跟著緊張了起來。

是不是我想的太簡單,我還要不要做點什麼?

比如剛建的班級群裡信息不斷,很多爸爸在群裡跟老師聊得火熱。

“你瞧瞧,你是不是也要多說幾句。”

唉!我在群裡真的不喜歡說話,有事習慣私聊。

明天就要進校園了。

上面那位媽媽問的問題,我們也幾乎都跟小傢伙交流了。

冷靜下來一想,真的是說太多太急了。

孩子一下子能接受嗎?

其實,我們正在陷入一個焦慮的陷阱。

越焦慮就越唸叨,反而給孩子越大的壓力。

起到的作用有限,而且反作用可能還會更多。

正在為孩子入學焦慮的你,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

02


很多人說我們這一代父母是最焦慮的一代,特別是大城市裡的中產階級。

他們通過努力拼搏換來如今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生怕孩子不如自己,所以內心其實不斷地加力。

不僅勉勵自己加油,更是期待孩子超越自己,就算沒超過自己,也至少要保持這個水平。

所以就會不自覺地給孩子加擔子。

另外再被大環境一影響,那就根本停不下來。

比如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學前就找好了培訓班,每週每天的學習計劃做得滿滿當當的。

前幾天跟鄰居聊天。

他說一個暑假女兒的補習就沒有斷,本來自己也不想補。

但是班上的孩子都補習了,你不補習不行。

否則成績只會墊底。

他說從來沒期待女兒能考多高的分,但是現在補習不是為了考前面的名次,而是為了不墊底。

除了學業上的焦慮外。

如今還有很多新的問題,比如校園欺凌,變得更加惡劣。

每次看到那些報道都讓人背後發涼。

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了這樣的欺凌,那真的不敢去想。

所以每次都不免嘮叨孩子幾句,注意安全。

還有一種深層次的焦慮是覺得自己孩子的處境落後。

之前我覺得擇校太瘋狂,後來才發現除了擇校,還要擇班,擇老師。

太多的家庭為了孩子能讀一個好學校,放棄工作,舉家遷移。

她們會告訴你說:“從一年級就要做好準備。”

這讓我這個淡定的人都開始懷疑人生,是不是自己想的太簡單,而世界早已不是我認識的那個世界呢?

讓孩子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那就能跑得更快更好。

所以媽媽們悄悄打聽年級組長在哪個班當班主任,哪個班級是重點班?

孩子沒分進去,感覺像丟了500萬的彩票一樣。

"

01

那個孩子沒有回答,就是盯著媽媽的臉。

“我是怎麼告訴你的啊!忘了嗎?”

“打回去!”孩子小聲地回答。

“哦!說對了,但是要記住,也不能欺負其他孩子啊。”

孩子急著去玩了,又被媽媽一把拉住。

“見到老師應該怎麼樣?”“說老師好!”“上課應該怎麼樣?”“上次帶你去看過的廁所,還記得位置嗎?”“放學了,應該在哪等媽媽?”……

一連串的問題撲過來。

特別是孩子第一次上學,簡直讓老母親操碎了心。

最近我們家也是這個節奏。

我還自認為是比較淡定的爸爸了。

但看著老婆那著急的樣子,我也跟著緊張了起來。

是不是我想的太簡單,我還要不要做點什麼?

比如剛建的班級群裡信息不斷,很多爸爸在群裡跟老師聊得火熱。

“你瞧瞧,你是不是也要多說幾句。”

唉!我在群裡真的不喜歡說話,有事習慣私聊。

明天就要進校園了。

上面那位媽媽問的問題,我們也幾乎都跟小傢伙交流了。

冷靜下來一想,真的是說太多太急了。

孩子一下子能接受嗎?

其實,我們正在陷入一個焦慮的陷阱。

越焦慮就越唸叨,反而給孩子越大的壓力。

起到的作用有限,而且反作用可能還會更多。

正在為孩子入學焦慮的你,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

02


很多人說我們這一代父母是最焦慮的一代,特別是大城市裡的中產階級。

他們通過努力拼搏換來如今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生怕孩子不如自己,所以內心其實不斷地加力。

不僅勉勵自己加油,更是期待孩子超越自己,就算沒超過自己,也至少要保持這個水平。

所以就會不自覺地給孩子加擔子。

另外再被大環境一影響,那就根本停不下來。

比如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學前就找好了培訓班,每週每天的學習計劃做得滿滿當當的。

前幾天跟鄰居聊天。

他說一個暑假女兒的補習就沒有斷,本來自己也不想補。

但是班上的孩子都補習了,你不補習不行。

否則成績只會墊底。

他說從來沒期待女兒能考多高的分,但是現在補習不是為了考前面的名次,而是為了不墊底。

除了學業上的焦慮外。

如今還有很多新的問題,比如校園欺凌,變得更加惡劣。

每次看到那些報道都讓人背後發涼。

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了這樣的欺凌,那真的不敢去想。

所以每次都不免嘮叨孩子幾句,注意安全。

還有一種深層次的焦慮是覺得自己孩子的處境落後。

之前我覺得擇校太瘋狂,後來才發現除了擇校,還要擇班,擇老師。

太多的家庭為了孩子能讀一個好學校,放棄工作,舉家遷移。

她們會告訴你說:“從一年級就要做好準備。”

這讓我這個淡定的人都開始懷疑人生,是不是自己想的太簡單,而世界早已不是我認識的那個世界呢?

讓孩子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那就能跑得更快更好。

所以媽媽們悄悄打聽年級組長在哪個班當班主任,哪個班級是重點班?

孩子沒分進去,感覺像丟了500萬的彩票一樣。

正在為孩子入學焦慮的你,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

03

我覺得哪天父母更關注孩子的心理髮展、是不是真的快樂,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這樣的焦慮才會真正減少。

這些贏在起點的目標,都是為了今後的升學,為了今後的就業工作。

但是一個學校或者一個老師,真的只給了我孩子高分,讓他讀名校,卻讓孩子變成了只會讀書的機器。

那我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孩子能在這裡找到學習的樂趣,能交到好的朋友,能發展出好的性格。

這些才是我更樂於看見的。

說實話,小學的學業,只要父母用心一點,很多東西都能自己教。

但是父母無法讓孩子真切地去感受校園——社會的雛形。

因為孩子在這裡要發展出交往的能力、友誼、合作、集體意識等。

而這些,應該是我們要關注的。

而不能只是盯著孩子的班主任是不是教學高手。

如果她對孩子充滿真誠,能跟孩子們打成一片,那就是孩子需要的好老師。

說了這麼多,有人可能會說我是自我安慰。

的確有自我安慰的味道。

但是我不會自我安慰一番就算了。

因為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去做,而這能幫我變得不焦慮。

04

假如你總是指責孩子,說他有這個那個問題。

那往往是自己的焦慮開出的花朵。

對於一個家庭來講,父母是樹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的問題。

你說孩子敏感,難道孩子不是受了你敏感焦慮性格的影響,變得不穩定。

你說孩子不自信,往往是你的期望太高,一旦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你就發脾氣,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產生挫敗感,慢慢地變得缺乏自信心甚至是畏縮。

你說孩子不夠獨立,往往是你過分保護造成的,孩子第一次試著自己去擠牙膏,你怕孩子擠得地上到處都是,於是給孩子擠;當孩子想自己一個人睡了,你又捨不得,怕孩子著涼了。

孩子的問題往往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在指責孩子之前,先把大人拿出來捋一捋。

最後會發現,問題基本在大人的身上。

所以要收起焦慮,修行自己。

有一個做了九年班主任的老師說:“班裡那些極度內向,很情緒化,很敏感的多是單親或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有極個別的,穿最好的衣服,換最好看的男女朋友,上課睡覺,下課組局的孩子父母其實不乏很優秀的,成功商人,大學老師等等。 但這些父母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很少和孩子相處,他們只給錢,給擇校,但是沒有培養和引導。甚至總抱怨孩子這個年齡沒有他們自己這個年齡段優秀。


所以教育是個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的。

其實如果更多父母學著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疏導孩子幾個重要的成長階段,比把希望單純寄託給名校好太多。

而且孩子是一個敏感的接收器,他會反射出父母的聲音和信息。

一個愛看書的母親,養的孩子也會喜歡閱讀,一個勤快的母親,孩子也喜歡動手做事;一個喜歡打麻將的母親,養的孩子對麻將也是瞭如指掌;一個喜歡罵人的母親,孩子也會去熟練地罵人。

就拿我們那個小村子裡過去10年的那些孩子來說。

我發現考進大學的那些孩子的媽媽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關注家庭和孩子、關心學習。

在我的記憶裡,她們雖然沒有外出打工掙錢,而是在家裡養育孩子,照顧家庭,卻也把外邊的農活做得很好,一家人能衣食無憂。

她們不會四處去打牌,而是把精力放在家庭。

平時跟孩子的學習管得很嚴,但是不會罵罵咧咧。

玩的時候讓他們盡情儘性,但是不會讓孩子一頭紮在遊戲廳和網吧。

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了好的習慣,注意了方法,孩子的成績差不到哪去。

反而是那些天天捱罵,但是父母不管的孩子成績永遠是徘徊不前。

他們的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就給他們買東西,不管不問。

看到孩子成績不好,就大罵不止,說孩子不爭氣,是廢物。

再好的孩子也會被毀掉的。

所以,真正好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好的父母。

來源簡介:養育男孩(ID:breedboy)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