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

上週末,去姐姐家吃晚飯,看到姐姐這一家的家庭關係,可是把我愁壞了。

姐姐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名叫樂樂,今年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

樂樂長相帥氣可愛,乍一看是個乖巧的孩子,一接觸後就會發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混世小魔王。

我買了魚、肉和一些水果蔬菜,準備和姐姐做一頓大餐,沒想到拜我這個小外甥所賜,這頓飯我們整整做了4個小時。

"

上週末,去姐姐家吃晚飯,看到姐姐這一家的家庭關係,可是把我愁壞了。

姐姐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名叫樂樂,今年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

樂樂長相帥氣可愛,乍一看是個乖巧的孩子,一接觸後就會發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混世小魔王。

我買了魚、肉和一些水果蔬菜,準備和姐姐做一頓大餐,沒想到拜我這個小外甥所賜,這頓飯我們整整做了4個小時。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孩子調皮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能理解姐姐對樂樂的教育態度。

說實話,在我心裡樂樂的調皮,已經觸碰我的底線,但是,姐姐還是不溫不火的對樂樂說:“不要在廚房搗亂了,去客廳玩”、“快點寶貝,聽話”、“等會爸爸就回來了,小心被教訓”......

然而,這些話對樂樂根本不起約束作用,直到,樂樂爸爸回來了。

在廚房搗亂的樂樂一下子老實了,啟動了自己的一級作戰警備,在門口迎接爸爸。

此時,姐姐會心一笑。

原來,樂樂最怕爸爸,在爸爸面前很拘謹、很聽話;而媽媽是自己的保護傘,可以隨意撒嬌和搗亂。這一家子是個生物鏈式的教育模式,強者自勝啊。

但是,這種家庭關係真的好嗎?看似和諧,實際隱藏了很多問題。

"

上週末,去姐姐家吃晚飯,看到姐姐這一家的家庭關係,可是把我愁壞了。

姐姐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名叫樂樂,今年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

樂樂長相帥氣可愛,乍一看是個乖巧的孩子,一接觸後就會發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混世小魔王。

我買了魚、肉和一些水果蔬菜,準備和姐姐做一頓大餐,沒想到拜我這個小外甥所賜,這頓飯我們整整做了4個小時。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孩子調皮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能理解姐姐對樂樂的教育態度。

說實話,在我心裡樂樂的調皮,已經觸碰我的底線,但是,姐姐還是不溫不火的對樂樂說:“不要在廚房搗亂了,去客廳玩”、“快點寶貝,聽話”、“等會爸爸就回來了,小心被教訓”......

然而,這些話對樂樂根本不起約束作用,直到,樂樂爸爸回來了。

在廚房搗亂的樂樂一下子老實了,啟動了自己的一級作戰警備,在門口迎接爸爸。

此時,姐姐會心一笑。

原來,樂樂最怕爸爸,在爸爸面前很拘謹、很聽話;而媽媽是自己的保護傘,可以隨意撒嬌和搗亂。這一家子是個生物鏈式的教育模式,強者自勝啊。

但是,這種家庭關係真的好嗎?看似和諧,實際隱藏了很多問題。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在飯後閒餘討論過自己家的熊孩子,也都曾高度認同一個觀點“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這樣孩子才不至於翻了天,但真的是這樣嗎?

很明顯,我的小外甥樂樂是個聰明孩子,他知道在媽媽面前可以釋放自己內心的小惡魔,也懂得在爸爸面前偽裝成聽話懂事的乖孩子。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但是,如果這種“小聰明”一旦持續得逞,孩子很容易變成兩面派。

家長苦心樹立的“虎爸貓媽”、“虎媽貓爸”的教育形象不僅沒有讓孩子學會規矩,也沒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只是讓他們明白了,該在誰面前表演,免得捱罵。

比如前幾天有家長在後臺留言說:“老師您好,我和孩子爸爸給孩子規定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動畫片,剛開始孩子很聽話,但是這兩天爸爸出差了,孩子就變了樣,不讓看就哭鬧,我該怎麼辦?”

看來,在這個家庭裡面,爸爸是孩子的權威,一旦爸爸不在,孩子就不聽話了;或者說現在孩子小,你還能管束他,等他長大了,將沒有人能管得住他。

"

上週末,去姐姐家吃晚飯,看到姐姐這一家的家庭關係,可是把我愁壞了。

姐姐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名叫樂樂,今年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

樂樂長相帥氣可愛,乍一看是個乖巧的孩子,一接觸後就會發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混世小魔王。

我買了魚、肉和一些水果蔬菜,準備和姐姐做一頓大餐,沒想到拜我這個小外甥所賜,這頓飯我們整整做了4個小時。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孩子調皮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能理解姐姐對樂樂的教育態度。

說實話,在我心裡樂樂的調皮,已經觸碰我的底線,但是,姐姐還是不溫不火的對樂樂說:“不要在廚房搗亂了,去客廳玩”、“快點寶貝,聽話”、“等會爸爸就回來了,小心被教訓”......

然而,這些話對樂樂根本不起約束作用,直到,樂樂爸爸回來了。

在廚房搗亂的樂樂一下子老實了,啟動了自己的一級作戰警備,在門口迎接爸爸。

此時,姐姐會心一笑。

原來,樂樂最怕爸爸,在爸爸面前很拘謹、很聽話;而媽媽是自己的保護傘,可以隨意撒嬌和搗亂。這一家子是個生物鏈式的教育模式,強者自勝啊。

但是,這種家庭關係真的好嗎?看似和諧,實際隱藏了很多問題。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在飯後閒餘討論過自己家的熊孩子,也都曾高度認同一個觀點“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這樣孩子才不至於翻了天,但真的是這樣嗎?

很明顯,我的小外甥樂樂是個聰明孩子,他知道在媽媽面前可以釋放自己內心的小惡魔,也懂得在爸爸面前偽裝成聽話懂事的乖孩子。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但是,如果這種“小聰明”一旦持續得逞,孩子很容易變成兩面派。

家長苦心樹立的“虎爸貓媽”、“虎媽貓爸”的教育形象不僅沒有讓孩子學會規矩,也沒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只是讓他們明白了,該在誰面前表演,免得捱罵。

比如前幾天有家長在後臺留言說:“老師您好,我和孩子爸爸給孩子規定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動畫片,剛開始孩子很聽話,但是這兩天爸爸出差了,孩子就變了樣,不讓看就哭鬧,我該怎麼辦?”

看來,在這個家庭裡面,爸爸是孩子的權威,一旦爸爸不在,孩子就不聽話了;或者說現在孩子小,你還能管束他,等他長大了,將沒有人能管得住他。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如果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說明同時也有“不怕的人”。

所以,一個家庭要想建立權威,不應該是建立某個人的權威,而是建立某些規則的權威,家長可以通過這些規則來教導孩子分辨是非,意識到規則和界限。

那麼該如何建立這種規則的權威,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學習:

1、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統一戰線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說過: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教育的不統一,往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教育孩子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就類似於去年比較熱門的話題“詐屍式育兒”,主要指教育者其中一方平時並不參與孩子教育,拒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到了某些關鍵點,又跳出來對另一方各種指揮,各種指責,不是說這不好,就是覺得那不對,總之各種大道理,各種雞湯拼命灌。

然而,教育意見不統一,不僅會讓孩子不知所措,還會影響你們的夫妻關係。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倡導父母經常溝通以達成共識。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步調一致、標準統一,才能讓孩子懂規矩、明是非。

"

上週末,去姐姐家吃晚飯,看到姐姐這一家的家庭關係,可是把我愁壞了。

姐姐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名叫樂樂,今年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

樂樂長相帥氣可愛,乍一看是個乖巧的孩子,一接觸後就會發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混世小魔王。

我買了魚、肉和一些水果蔬菜,準備和姐姐做一頓大餐,沒想到拜我這個小外甥所賜,這頓飯我們整整做了4個小時。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孩子調皮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能理解姐姐對樂樂的教育態度。

說實話,在我心裡樂樂的調皮,已經觸碰我的底線,但是,姐姐還是不溫不火的對樂樂說:“不要在廚房搗亂了,去客廳玩”、“快點寶貝,聽話”、“等會爸爸就回來了,小心被教訓”......

然而,這些話對樂樂根本不起約束作用,直到,樂樂爸爸回來了。

在廚房搗亂的樂樂一下子老實了,啟動了自己的一級作戰警備,在門口迎接爸爸。

此時,姐姐會心一笑。

原來,樂樂最怕爸爸,在爸爸面前很拘謹、很聽話;而媽媽是自己的保護傘,可以隨意撒嬌和搗亂。這一家子是個生物鏈式的教育模式,強者自勝啊。

但是,這種家庭關係真的好嗎?看似和諧,實際隱藏了很多問題。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在飯後閒餘討論過自己家的熊孩子,也都曾高度認同一個觀點“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這樣孩子才不至於翻了天,但真的是這樣嗎?

很明顯,我的小外甥樂樂是個聰明孩子,他知道在媽媽面前可以釋放自己內心的小惡魔,也懂得在爸爸面前偽裝成聽話懂事的乖孩子。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但是,如果這種“小聰明”一旦持續得逞,孩子很容易變成兩面派。

家長苦心樹立的“虎爸貓媽”、“虎媽貓爸”的教育形象不僅沒有讓孩子學會規矩,也沒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只是讓他們明白了,該在誰面前表演,免得捱罵。

比如前幾天有家長在後臺留言說:“老師您好,我和孩子爸爸給孩子規定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動畫片,剛開始孩子很聽話,但是這兩天爸爸出差了,孩子就變了樣,不讓看就哭鬧,我該怎麼辦?”

看來,在這個家庭裡面,爸爸是孩子的權威,一旦爸爸不在,孩子就不聽話了;或者說現在孩子小,你還能管束他,等他長大了,將沒有人能管得住他。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如果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說明同時也有“不怕的人”。

所以,一個家庭要想建立權威,不應該是建立某個人的權威,而是建立某些規則的權威,家長可以通過這些規則來教導孩子分辨是非,意識到規則和界限。

那麼該如何建立這種規則的權威,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學習:

1、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統一戰線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說過: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教育的不統一,往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教育孩子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就類似於去年比較熱門的話題“詐屍式育兒”,主要指教育者其中一方平時並不參與孩子教育,拒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到了某些關鍵點,又跳出來對另一方各種指揮,各種指責,不是說這不好,就是覺得那不對,總之各種大道理,各種雞湯拼命灌。

然而,教育意見不統一,不僅會讓孩子不知所措,還會影響你們的夫妻關係。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倡導父母經常溝通以達成共識。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步調一致、標準統一,才能讓孩子懂規矩、明是非。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2、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以身作則

當我們有了規則之後,不僅需要孩子去遵守,還需要我們整個家庭共同遵守。

楊絳先生曾說“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我們對女兒錢瑗(小名阿圓),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是的,在家庭教育領域,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向來是我們倡導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面對規則,如果家長可以隨意更改,或者說不遵守,那又怎麼讓孩子嚴格遵守呢?

所以,請家長們一定記住,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真正能在孩子心裡樹立權威的方法,是成為他們的榜樣。

3、建立規則權威,要學會尊重與信任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

可中國父母總是習慣居高臨下,讓孩子“怕”自己,並指揮孩子應該怎麼做,必須怎麼做,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心甘情願地遵守規則,還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

上週末,去姐姐家吃晚飯,看到姐姐這一家的家庭關係,可是把我愁壞了。

姐姐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名叫樂樂,今年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

樂樂長相帥氣可愛,乍一看是個乖巧的孩子,一接觸後就會發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混世小魔王。

我買了魚、肉和一些水果蔬菜,準備和姐姐做一頓大餐,沒想到拜我這個小外甥所賜,這頓飯我們整整做了4個小時。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孩子調皮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能理解姐姐對樂樂的教育態度。

說實話,在我心裡樂樂的調皮,已經觸碰我的底線,但是,姐姐還是不溫不火的對樂樂說:“不要在廚房搗亂了,去客廳玩”、“快點寶貝,聽話”、“等會爸爸就回來了,小心被教訓”......

然而,這些話對樂樂根本不起約束作用,直到,樂樂爸爸回來了。

在廚房搗亂的樂樂一下子老實了,啟動了自己的一級作戰警備,在門口迎接爸爸。

此時,姐姐會心一笑。

原來,樂樂最怕爸爸,在爸爸面前很拘謹、很聽話;而媽媽是自己的保護傘,可以隨意撒嬌和搗亂。這一家子是個生物鏈式的教育模式,強者自勝啊。

但是,這種家庭關係真的好嗎?看似和諧,實際隱藏了很多問題。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在飯後閒餘討論過自己家的熊孩子,也都曾高度認同一個觀點“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這樣孩子才不至於翻了天,但真的是這樣嗎?

很明顯,我的小外甥樂樂是個聰明孩子,他知道在媽媽面前可以釋放自己內心的小惡魔,也懂得在爸爸面前偽裝成聽話懂事的乖孩子。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但是,如果這種“小聰明”一旦持續得逞,孩子很容易變成兩面派。

家長苦心樹立的“虎爸貓媽”、“虎媽貓爸”的教育形象不僅沒有讓孩子學會規矩,也沒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只是讓他們明白了,該在誰面前表演,免得捱罵。

比如前幾天有家長在後臺留言說:“老師您好,我和孩子爸爸給孩子規定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動畫片,剛開始孩子很聽話,但是這兩天爸爸出差了,孩子就變了樣,不讓看就哭鬧,我該怎麼辦?”

看來,在這個家庭裡面,爸爸是孩子的權威,一旦爸爸不在,孩子就不聽話了;或者說現在孩子小,你還能管束他,等他長大了,將沒有人能管得住他。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如果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說明同時也有“不怕的人”。

所以,一個家庭要想建立權威,不應該是建立某個人的權威,而是建立某些規則的權威,家長可以通過這些規則來教導孩子分辨是非,意識到規則和界限。

那麼該如何建立這種規則的權威,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學習:

1、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統一戰線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說過: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教育的不統一,往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教育孩子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就類似於去年比較熱門的話題“詐屍式育兒”,主要指教育者其中一方平時並不參與孩子教育,拒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到了某些關鍵點,又跳出來對另一方各種指揮,各種指責,不是說這不好,就是覺得那不對,總之各種大道理,各種雞湯拼命灌。

然而,教育意見不統一,不僅會讓孩子不知所措,還會影響你們的夫妻關係。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倡導父母經常溝通以達成共識。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步調一致、標準統一,才能讓孩子懂規矩、明是非。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2、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以身作則

當我們有了規則之後,不僅需要孩子去遵守,還需要我們整個家庭共同遵守。

楊絳先生曾說“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我們對女兒錢瑗(小名阿圓),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是的,在家庭教育領域,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向來是我們倡導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面對規則,如果家長可以隨意更改,或者說不遵守,那又怎麼讓孩子嚴格遵守呢?

所以,請家長們一定記住,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真正能在孩子心裡樹立權威的方法,是成為他們的榜樣。

3、建立規則權威,要學會尊重與信任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

可中國父母總是習慣居高臨下,讓孩子“怕”自己,並指揮孩子應該怎麼做,必須怎麼做,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心甘情願地遵守規則,還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權威,應是基於平等基礎之上的,因為尊重與信任而產生的感受,而專制,是基於不平等基礎之上,產生的壓制和控制。

所以,當我們建立規則權威時,可以適當聽取孩子的意願,而不是專制獨斷,這是我們尊重孩子的第一步。

當然,規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執行,以此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如待人接物的禮貌要求、作息時間的安排等。這些規則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

這裡,小花老師希望家長們能夠學會正面管教,不僅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對雙方有利的規則,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

比如,當孩子以各種方式鬧脾氣時,家長可採取不勸說、不解釋、不打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這些行為並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

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寶貝兒,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並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以後你不尊重我時,我都會暫時走開一下。當你覺得能夠尊重我時,我會樂意與你一起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表示出關心,但也要跟孩子講道理,溫和而堅定,尊重但不妥協。

高曉鬆曾在奇葩說中分享過自己父母溫和而堅定的教育故事。

考大學的時候,高曉鬆被保送到浙江大學。但父母不願意,希望他可以自己考進清華大學。

於是與高曉鬆談話,告訴他:一個男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不能要自由的時候,把西方那套拿出來;要錢的時候把東方那一套拿出來。

"

上週末,去姐姐家吃晚飯,看到姐姐這一家的家庭關係,可是把我愁壞了。

姐姐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名叫樂樂,今年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

樂樂長相帥氣可愛,乍一看是個乖巧的孩子,一接觸後就會發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混世小魔王。

我買了魚、肉和一些水果蔬菜,準備和姐姐做一頓大餐,沒想到拜我這個小外甥所賜,這頓飯我們整整做了4個小時。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孩子調皮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能理解姐姐對樂樂的教育態度。

說實話,在我心裡樂樂的調皮,已經觸碰我的底線,但是,姐姐還是不溫不火的對樂樂說:“不要在廚房搗亂了,去客廳玩”、“快點寶貝,聽話”、“等會爸爸就回來了,小心被教訓”......

然而,這些話對樂樂根本不起約束作用,直到,樂樂爸爸回來了。

在廚房搗亂的樂樂一下子老實了,啟動了自己的一級作戰警備,在門口迎接爸爸。

此時,姐姐會心一笑。

原來,樂樂最怕爸爸,在爸爸面前很拘謹、很聽話;而媽媽是自己的保護傘,可以隨意撒嬌和搗亂。這一家子是個生物鏈式的教育模式,強者自勝啊。

但是,這種家庭關係真的好嗎?看似和諧,實際隱藏了很多問題。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在飯後閒餘討論過自己家的熊孩子,也都曾高度認同一個觀點“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這樣孩子才不至於翻了天,但真的是這樣嗎?

很明顯,我的小外甥樂樂是個聰明孩子,他知道在媽媽面前可以釋放自己內心的小惡魔,也懂得在爸爸面前偽裝成聽話懂事的乖孩子。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但是,如果這種“小聰明”一旦持續得逞,孩子很容易變成兩面派。

家長苦心樹立的“虎爸貓媽”、“虎媽貓爸”的教育形象不僅沒有讓孩子學會規矩,也沒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只是讓他們明白了,該在誰面前表演,免得捱罵。

比如前幾天有家長在後臺留言說:“老師您好,我和孩子爸爸給孩子規定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動畫片,剛開始孩子很聽話,但是這兩天爸爸出差了,孩子就變了樣,不讓看就哭鬧,我該怎麼辦?”

看來,在這個家庭裡面,爸爸是孩子的權威,一旦爸爸不在,孩子就不聽話了;或者說現在孩子小,你還能管束他,等他長大了,將沒有人能管得住他。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如果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說明同時也有“不怕的人”。

所以,一個家庭要想建立權威,不應該是建立某個人的權威,而是建立某些規則的權威,家長可以通過這些規則來教導孩子分辨是非,意識到規則和界限。

那麼該如何建立這種規則的權威,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學習:

1、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統一戰線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說過: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教育的不統一,往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教育孩子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就類似於去年比較熱門的話題“詐屍式育兒”,主要指教育者其中一方平時並不參與孩子教育,拒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到了某些關鍵點,又跳出來對另一方各種指揮,各種指責,不是說這不好,就是覺得那不對,總之各種大道理,各種雞湯拼命灌。

然而,教育意見不統一,不僅會讓孩子不知所措,還會影響你們的夫妻關係。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倡導父母經常溝通以達成共識。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步調一致、標準統一,才能讓孩子懂規矩、明是非。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2、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以身作則

當我們有了規則之後,不僅需要孩子去遵守,還需要我們整個家庭共同遵守。

楊絳先生曾說“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我們對女兒錢瑗(小名阿圓),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是的,在家庭教育領域,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向來是我們倡導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面對規則,如果家長可以隨意更改,或者說不遵守,那又怎麼讓孩子嚴格遵守呢?

所以,請家長們一定記住,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真正能在孩子心裡樹立權威的方法,是成為他們的榜樣。

3、建立規則權威,要學會尊重與信任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

可中國父母總是習慣居高臨下,讓孩子“怕”自己,並指揮孩子應該怎麼做,必須怎麼做,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心甘情願地遵守規則,還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權威,應是基於平等基礎之上的,因為尊重與信任而產生的感受,而專制,是基於不平等基礎之上,產生的壓制和控制。

所以,當我們建立規則權威時,可以適當聽取孩子的意願,而不是專制獨斷,這是我們尊重孩子的第一步。

當然,規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執行,以此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如待人接物的禮貌要求、作息時間的安排等。這些規則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

這裡,小花老師希望家長們能夠學會正面管教,不僅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對雙方有利的規則,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

比如,當孩子以各種方式鬧脾氣時,家長可採取不勸說、不解釋、不打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這些行為並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

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寶貝兒,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並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以後你不尊重我時,我都會暫時走開一下。當你覺得能夠尊重我時,我會樂意與你一起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表示出關心,但也要跟孩子講道理,溫和而堅定,尊重但不妥協。

高曉鬆曾在奇葩說中分享過自己父母溫和而堅定的教育故事。

考大學的時候,高曉鬆被保送到浙江大學。但父母不願意,希望他可以自己考進清華大學。

於是與高曉鬆談話,告訴他:一個男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不能要自由的時候,把西方那套拿出來;要錢的時候把東方那一套拿出來。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

上週末,去姐姐家吃晚飯,看到姐姐這一家的家庭關係,可是把我愁壞了。

姐姐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名叫樂樂,今年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

樂樂長相帥氣可愛,乍一看是個乖巧的孩子,一接觸後就會發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混世小魔王。

我買了魚、肉和一些水果蔬菜,準備和姐姐做一頓大餐,沒想到拜我這個小外甥所賜,這頓飯我們整整做了4個小時。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孩子調皮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能理解姐姐對樂樂的教育態度。

說實話,在我心裡樂樂的調皮,已經觸碰我的底線,但是,姐姐還是不溫不火的對樂樂說:“不要在廚房搗亂了,去客廳玩”、“快點寶貝,聽話”、“等會爸爸就回來了,小心被教訓”......

然而,這些話對樂樂根本不起約束作用,直到,樂樂爸爸回來了。

在廚房搗亂的樂樂一下子老實了,啟動了自己的一級作戰警備,在門口迎接爸爸。

此時,姐姐會心一笑。

原來,樂樂最怕爸爸,在爸爸面前很拘謹、很聽話;而媽媽是自己的保護傘,可以隨意撒嬌和搗亂。這一家子是個生物鏈式的教育模式,強者自勝啊。

但是,這種家庭關係真的好嗎?看似和諧,實際隱藏了很多問題。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在飯後閒餘討論過自己家的熊孩子,也都曾高度認同一個觀點“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這樣孩子才不至於翻了天,但真的是這樣嗎?

很明顯,我的小外甥樂樂是個聰明孩子,他知道在媽媽面前可以釋放自己內心的小惡魔,也懂得在爸爸面前偽裝成聽話懂事的乖孩子。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但是,如果這種“小聰明”一旦持續得逞,孩子很容易變成兩面派。

家長苦心樹立的“虎爸貓媽”、“虎媽貓爸”的教育形象不僅沒有讓孩子學會規矩,也沒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只是讓他們明白了,該在誰面前表演,免得捱罵。

比如前幾天有家長在後臺留言說:“老師您好,我和孩子爸爸給孩子規定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動畫片,剛開始孩子很聽話,但是這兩天爸爸出差了,孩子就變了樣,不讓看就哭鬧,我該怎麼辦?”

看來,在這個家庭裡面,爸爸是孩子的權威,一旦爸爸不在,孩子就不聽話了;或者說現在孩子小,你還能管束他,等他長大了,將沒有人能管得住他。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如果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說明同時也有“不怕的人”。

所以,一個家庭要想建立權威,不應該是建立某個人的權威,而是建立某些規則的權威,家長可以通過這些規則來教導孩子分辨是非,意識到規則和界限。

那麼該如何建立這種規則的權威,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學習:

1、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統一戰線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說過: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教育的不統一,往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教育孩子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就類似於去年比較熱門的話題“詐屍式育兒”,主要指教育者其中一方平時並不參與孩子教育,拒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到了某些關鍵點,又跳出來對另一方各種指揮,各種指責,不是說這不好,就是覺得那不對,總之各種大道理,各種雞湯拼命灌。

然而,教育意見不統一,不僅會讓孩子不知所措,還會影響你們的夫妻關係。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倡導父母經常溝通以達成共識。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步調一致、標準統一,才能讓孩子懂規矩、明是非。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2、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以身作則

當我們有了規則之後,不僅需要孩子去遵守,還需要我們整個家庭共同遵守。

楊絳先生曾說“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我們對女兒錢瑗(小名阿圓),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是的,在家庭教育領域,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向來是我們倡導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面對規則,如果家長可以隨意更改,或者說不遵守,那又怎麼讓孩子嚴格遵守呢?

所以,請家長們一定記住,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真正能在孩子心裡樹立權威的方法,是成為他們的榜樣。

3、建立規則權威,要學會尊重與信任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

可中國父母總是習慣居高臨下,讓孩子“怕”自己,並指揮孩子應該怎麼做,必須怎麼做,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心甘情願地遵守規則,還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權威,應是基於平等基礎之上的,因為尊重與信任而產生的感受,而專制,是基於不平等基礎之上,產生的壓制和控制。

所以,當我們建立規則權威時,可以適當聽取孩子的意願,而不是專制獨斷,這是我們尊重孩子的第一步。

當然,規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執行,以此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如待人接物的禮貌要求、作息時間的安排等。這些規則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

這裡,小花老師希望家長們能夠學會正面管教,不僅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對雙方有利的規則,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

比如,當孩子以各種方式鬧脾氣時,家長可採取不勸說、不解釋、不打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這些行為並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

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寶貝兒,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並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以後你不尊重我時,我都會暫時走開一下。當你覺得能夠尊重我時,我會樂意與你一起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表示出關心,但也要跟孩子講道理,溫和而堅定,尊重但不妥協。

高曉鬆曾在奇葩說中分享過自己父母溫和而堅定的教育故事。

考大學的時候,高曉鬆被保送到浙江大學。但父母不願意,希望他可以自己考進清華大學。

於是與高曉鬆談話,告訴他:一個男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不能要自由的時候,把西方那套拿出來;要錢的時候把東方那一套拿出來。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選一條路,一以貫之,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和方便,今天掏出了這個世界觀,明天又掏出了那個世界觀。

我們應該知道,人生沒有最好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它的不完美,你不能什麼都想要,不能見了利益就上前,有了困難就退縮。

選擇一條路,一以貫之,不糾結,有擔當。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家庭中真的有權威,一定是規則的權威。建立這種權威後,我們應該一以貫之的執行,溫和而堅定!

與君共勉。

如果您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點“在看”哦~

"

上週末,去姐姐家吃晚飯,看到姐姐這一家的家庭關係,可是把我愁壞了。

姐姐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小外甥,名叫樂樂,今年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

樂樂長相帥氣可愛,乍一看是個乖巧的孩子,一接觸後就會發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混世小魔王。

我買了魚、肉和一些水果蔬菜,準備和姐姐做一頓大餐,沒想到拜我這個小外甥所賜,這頓飯我們整整做了4個小時。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孩子調皮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能理解姐姐對樂樂的教育態度。

說實話,在我心裡樂樂的調皮,已經觸碰我的底線,但是,姐姐還是不溫不火的對樂樂說:“不要在廚房搗亂了,去客廳玩”、“快點寶貝,聽話”、“等會爸爸就回來了,小心被教訓”......

然而,這些話對樂樂根本不起約束作用,直到,樂樂爸爸回來了。

在廚房搗亂的樂樂一下子老實了,啟動了自己的一級作戰警備,在門口迎接爸爸。

此時,姐姐會心一笑。

原來,樂樂最怕爸爸,在爸爸面前很拘謹、很聽話;而媽媽是自己的保護傘,可以隨意撒嬌和搗亂。這一家子是個生物鏈式的教育模式,強者自勝啊。

但是,這種家庭關係真的好嗎?看似和諧,實際隱藏了很多問題。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相信很多家長都在飯後閒餘討論過自己家的熊孩子,也都曾高度認同一個觀點“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這樣孩子才不至於翻了天,但真的是這樣嗎?

很明顯,我的小外甥樂樂是個聰明孩子,他知道在媽媽面前可以釋放自己內心的小惡魔,也懂得在爸爸面前偽裝成聽話懂事的乖孩子。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但是,如果這種“小聰明”一旦持續得逞,孩子很容易變成兩面派。

家長苦心樹立的“虎爸貓媽”、“虎媽貓爸”的教育形象不僅沒有讓孩子學會規矩,也沒有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只是讓他們明白了,該在誰面前表演,免得捱罵。

比如前幾天有家長在後臺留言說:“老師您好,我和孩子爸爸給孩子規定每天只能看半個小時動畫片,剛開始孩子很聽話,但是這兩天爸爸出差了,孩子就變了樣,不讓看就哭鬧,我該怎麼辦?”

看來,在這個家庭裡面,爸爸是孩子的權威,一旦爸爸不在,孩子就不聽話了;或者說現在孩子小,你還能管束他,等他長大了,將沒有人能管得住他。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如果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說明同時也有“不怕的人”。

所以,一個家庭要想建立權威,不應該是建立某個人的權威,而是建立某些規則的權威,家長可以通過這些規則來教導孩子分辨是非,意識到規則和界限。

那麼該如何建立這種規則的權威,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學習:

1、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統一戰線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說過: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教育的不統一,往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教育孩子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就類似於去年比較熱門的話題“詐屍式育兒”,主要指教育者其中一方平時並不參與孩子教育,拒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到了某些關鍵點,又跳出來對另一方各種指揮,各種指責,不是說這不好,就是覺得那不對,總之各種大道理,各種雞湯拼命灌。

然而,教育意見不統一,不僅會讓孩子不知所措,還會影響你們的夫妻關係。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倡導父母經常溝通以達成共識。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步調一致、標準統一,才能讓孩子懂規矩、明是非。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2、建立規則權威,家長要以身作則

當我們有了規則之後,不僅需要孩子去遵守,還需要我們整個家庭共同遵守。

楊絳先生曾說“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我們對女兒錢瑗(小名阿圓),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是的,在家庭教育領域,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向來是我們倡導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面對規則,如果家長可以隨意更改,或者說不遵守,那又怎麼讓孩子嚴格遵守呢?

所以,請家長們一定記住,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真正能在孩子心裡樹立權威的方法,是成為他們的榜樣。

3、建立規則權威,要學會尊重與信任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

可中國父母總是習慣居高臨下,讓孩子“怕”自己,並指揮孩子應該怎麼做,必須怎麼做,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心甘情願地遵守規則,還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權威,應是基於平等基礎之上的,因為尊重與信任而產生的感受,而專制,是基於不平等基礎之上,產生的壓制和控制。

所以,當我們建立規則權威時,可以適當聽取孩子的意願,而不是專制獨斷,這是我們尊重孩子的第一步。

當然,規則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執行,以此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如待人接物的禮貌要求、作息時間的安排等。這些規則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

這裡,小花老師希望家長們能夠學會正面管教,不僅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對雙方有利的規則,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

比如,當孩子以各種方式鬧脾氣時,家長可採取不勸說、不解釋、不打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這些行為並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

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寶貝兒,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並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以後你不尊重我時,我都會暫時走開一下。當你覺得能夠尊重我時,我會樂意與你一起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表示出關心,但也要跟孩子講道理,溫和而堅定,尊重但不妥協。

高曉鬆曾在奇葩說中分享過自己父母溫和而堅定的教育故事。

考大學的時候,高曉鬆被保送到浙江大學。但父母不願意,希望他可以自己考進清華大學。

於是與高曉鬆談話,告訴他:一個男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不能要自由的時候,把西方那套拿出來;要錢的時候把東方那一套拿出來。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選一條路,一以貫之,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和方便,今天掏出了這個世界觀,明天又掏出了那個世界觀。

我們應該知道,人生沒有最好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它的不完美,你不能什麼都想要,不能見了利益就上前,有了困難就退縮。

選擇一條路,一以貫之,不糾結,有擔當。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家庭中真的有權威,一定是規則的權威。建立這種權威後,我們應該一以貫之的執行,溫和而堅定!

與君共勉。

如果您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點“在看”哦~

“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家庭教育裡,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嗎?

小貼士

ps: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供家長們參考。

1、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2、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4、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貢獻、願意合作)

— end —

作者:小花老師

指導與校對:索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知子花家庭教育(ID:zhizihuajy),互聯網家庭教育領域的先行者,17年專注於家庭教育,20000家庭的選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