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大事件:那些“出走”民辦教育的名校長,現在都怎麼樣了?

基礎教育大事件:那些“出走”民辦教育的名校長,現在都怎麼樣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近年來,有一個現象級事件,應該引起基礎教育界的關注和重視。

那就是,有一批名校長,紛紛從公辦學校離開,投身民辦教育。他們從體制內走向體制外,原因不一而足,有的“碰巧”年屆退休,順理成章到民辦學校“發揮餘熱”;有的堅定地放棄公辦身份和優越條件,毅然到民辦教育的市場裡“摸爬滾打”。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投身民辦教育,絕不是簡單地“發揮餘熱”,也不僅僅是為了更優厚的待遇。這一選擇既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也有實現個人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懷的多重考慮。

更重要的是,當這樣一批有先進理念、高超智慧、深厚積澱、豐富經驗的名校長出走民辦教育,不僅會改變民辦教育的質量與形象,也會給整個基礎教育的格局帶來持續性的影響,同時更是給校長隊伍的建設與發展帶來許多新的課題。

如今,這些名校長過得怎麼樣了?他們有哪些新思考、新發展、新行動?

藍繼紅:有了夢想,所以我就出發了

基礎教育大事件:那些“出走”民辦教育的名校長,現在都怎麼樣了?
藍繼紅 萬匯小學府校長,原成都市草堂小學校長

2017年夏天,在成都市青羊區草堂小學給退休老師舉辦的聚會上,在場的眾多老師以及校長藍繼紅淚眼婆娑,但這並不是因為退休事件,而是藍繼紅告訴了大家她將離職的決定。

不久後,“成都市青羊區草堂小學校長藍繼紅辭職”的消息刷爆了當時的朋友圈。

面對外界的詢問,藍繼紅說“有了夢想,所以我就出發了。如果是為了高薪,我也不會在體制內呆30年”。

這個決定還要從半年前說起。

一天,藍繼紅被萬匯教育集團邀請到了家長會現場,會場上,有家長說,萬匯的老師不拿家長一針一線,有的家長說,如果萬匯開辦小學,那麼課程、師資、校長以及教育的態度一定是最優秀的。

理想中的學校是一所遼闊的學校,不是指佔地面積的遼闊,而是要突破天花板、突破圍牆,學生能夠自有發展,當時萬匯那種對教育負責任的態度讓藍繼紅感到震驚並且感動,她覺得,這裡就是可以實現她理想的地方。

藍繼紅當時透露她將組建萬匯小學府和中學府,也就是她口中的夢想。

當問及她的夢想時,藍繼紅這樣回答:

我理想的學生,將深植中華文明底蘊,擁有中國人的價值觀,又能夠工作與生活在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能承受任何膚色任何領域人才的競爭與合作,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獲得幸福的生活,能在任何時空情境下找到人生的意義……這就是我想給予孩子的一個值得嚮往的朝向,如同生命中的光亮,引導孩子們在生命的河流中漫溯,向著世界出發。

當問及如何能夠實現這樣的理想時,她說:

我有幾個基本原則。我們不去詬病中國教育,但是要通過重構來完善。教育不是拿來罵的,教育是一種科學。我們會因生活重塑教育,因未來重構教育,因兒童重立教育。其實,小孩是有獨立文化的人群,但是當孩子進入學校,那成人一定會把自己塑造為教育者,孩子就一定是受教育者,其實這是成人的設想,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在我未來的學校得到改變。

這一句“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在我未來的學校得到改變”,變成了她華麗轉身的誓言。

葉翠微:我只想淋漓盡致“玩教育”

基礎教育大事件:那些“出走”民辦教育的名校長,現在都怎麼樣了?
葉翠微 海亮教育集團總校長,原杭州二中校長

葉翠微的想象中一直有這樣一所學校:它依山傍水,富含中國美學的山水和人文意蘊,一磚一瓦都可以講話,一樓一閣都充滿生命力。它暖洋洋地迎接著每一個孩子的到來,不唯分數,只唯英才,關注生而為人的完整、幸福和未來。

在體制內的三十五年,他沒能完全實現這個理想。

在杭二中的17年,他創造了浙江省教育屆幾個最核心的記錄——考入清華北大人數最多;考入到985、211名校人數最多;在國際奧林匹克賽場上拿到金牌最多——杭州二中11塊國際金牌,他主政下的同學拿了9塊。

當然他還有自己更引以為傲的記錄——年級裡最後一名走出學校之後,他不會罵我杭二中,也不會罵我葉翠微,他只會反思是自己做的不夠。而且,當了17年校長,競爭空前激烈,近萬名學生,我沒有一個學生走極端。

最後,他離開耕耘了十七年的杭州第二中學,選擇了海亮教育集團作為新徵程的起點。

葉翠微表示,離開杭州二中的時候,是有一份滿意和心安,但也有一份深深的遺憾。

在西湖的姊妹湖——湘湖這塊神仙之地,他正在辦一所他理想中的學校。他說,湘湖公學將是我這一生中最好玩的一幅作品。

如今,海亮教育集團給了葉翠微一個自主發揮的平臺,他得以彌補在體制內留下的這些遺憾,重新出發。

任職海亮教育集團總校長之後,他的工作量幾乎變成以前的兩倍。兩場面談結束之後,坐在辦公室的黑色沙發上,他拜託助理找來那件他常常穿的藍色西裝,理由是拍照的時候套在襯衫外,可以遮一遮微微隆起的肚子。他看起來有點疲憊。

但他說,現在,身體很累,但心不累。對於這份“自找自討”的工作,他感受到發乎於心的快樂。

程紅兵:為一所理想的學校而來,併為之努力

基礎教育大事件:那些“出走”民辦教育的名校長,現在都怎麼樣了?
程紅兵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總校長,原上海建平中學校長

如今,“程紅兵”這個名字,業已成為基礎教育界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品牌。

南下深圳以前,程紅兵的個人品牌定位還停留在“書生校長”這一稱呼上。這一“標籤”似乎也是他本人最喜歡的,正如他的書名所寫,“做一個書生校長”,他將個人微信公眾號認證為“書生校長”,個人微信暱稱則為“一介書生”。

2013年,他卸任上海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出任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校長,肩挑教育改革重擔。

因為媒體的報道,程紅兵出任明德校長的消息廣為傳播,無形中,他的身上又多出一個品牌標籤——百萬年薪校長。雖然這並非深圳福田區第一次用百萬年薪“招”校長,但這位原本就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書生校長”還是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百萬年薪”也一度招致異樣眼光,不過他並不在乎。毋庸置疑,他是一個思想者,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正在做什麼。

他說,為一所理想學校而來。於是,為一所理想學校而努力。

明德實驗是福田區教育局委託騰訊教育基金會管理的一所學校,騰訊是把它作為一種慈善項目,而不是營利項目。這所學校一開始就打上了“先鋒”、“素質教育”等標籤。

在程紅兵的帶領下,明德實驗學校以跨界老師、跨界課程還有走班制等特色為眾家長所熟知。

明德實驗的原有教師年齡,從50後到90後,大叔、鮮肉都有,年輕教師佔了相當比例。和許多學校不一樣,教師不是來自於單一的,而是多種院校、國內國外畢業生都有,甚至還可以聘任社會各種專業人士走進校園成為兼職老師。

學校內部的設置也呈現扁平化特徵。一般公立學校都會七八個中層部門,而明德實驗只設置了校務辦和課程處兩個部門,管理層次的減少,打通了校長、教師的溝通距離。

數年來,從無到有,從1.0模式到2.0模式,由程紅兵主政的明德實驗學校正在進行一場“聚光燈”下的深度變革,是我國基礎教育界的一股清流,給我國教育帶來了希望。

去年9月,一則“程紅兵不再擔任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校長一職”的消息在網上鋪天蓋地,在教育界激起千層浪。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則在其官微上發佈的消息,程紅兵擔任明德實驗學校總校長一職。

對此,程紅兵迴應:“我本是一介書生,這是迴歸本我。”

他的這個迴應,彷彿讓時光倒流回到了2013年以前,依稀是那個有著文藝氣質的“書生校長”,只是看起來有些憔悴和乾癟。

柳袁照:將“詩性教育”從西花園帶回未名湖畔

基礎教育大事件:那些“出走”民辦教育的名校長,現在都怎麼樣了?
柳袁照 北大培文集團總校校長,原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長

2017年8月14日,因年齡到屆,柳袁照被免去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長、黨委書記職務,後加入了北大培文教育集團並擔任集團總校校長。

2018年4月13日,在北京大學斯坦福會議中心,柳袁照從北大原校長周其鳳手中接過北大培文教育集團總校長的聘書,從此,這個在“最中國的學校”裡踐行“詩性教育”的“詩人”將陣地轉移到近代新詩的象徵之地——未名湖。

在過去的一年裡,柳袁照開啟了新故事,與教育有關的故事,與詩有關的故事,與詩性教育在一個新的經緯度的故事。

柳袁照坦言,這一年裡,這第一個輪迴,是措不及防、無所適從的,面對與以前不一樣的事物,有所準備又無所準備。同樣是教育,過去是體制內教育,現在是體制外教育。面向市場、面對各地各級政府,與企業投資人打交道。投資、土地、運作平臺、運作模式、效益、受益、回報率等等新的概念,成了日常用語。教育服從於需求,學校滿足於需求,做到與做不到,即是集團公司生存與否的理由,別無選擇。

在過去的一年,內部管理部門經過重新調整、整合,以專業為依託,分成“市場、發展、建設”、“管理、評價、督導”、“培訓、科研、教研、推廣”、“品牌、公關、宣傳”等版塊,激活了內部的活力,即專業管理的活力,成效是明顯的。我們管理學校,不只是派出校長一個人,在校長身後站著一個專業而敬業的團隊。

在如何激活學校、提升學校上,柳袁照直白地說自己不是救世主,也沒有三頭六臂。他坦言自己更像是火種,可以去點燃,而真正的燃燒都得靠自身。

在語文老師、校長、詩人上,這一年,柳袁照更多了個“商人”的頭銜。多重角色,不斷地轉換,但柳袁照承諾,他仍然會是我自己,不會丟失自我。

陳錢林:構建屬於中國的先進課程體系

基礎教育大事件:那些“出走”民辦教育的名校長,現在都怎麼樣了?
陳錢林 廣東碧桂園實驗學校校長、原杭州師範大學附屬學校校長

新學期開學,在佛山順德,博實樂旗下的雙語學校碧桂園實驗學校即將迎來少年明星受勳儀式,一批學生將上臺領取見證自己成長的“星卡”。評判的標準不是單純的成績好壞,而是拓展到自律習慣、自學能力、自立人格。按該校總校長陳錢林的話來說,“讓每一個孩子輪流做英雄”。

2016年加盟碧桂園實驗學校的陳錢林,在中國教育界有著響亮的名聲:全國知名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

10多年前,在教育局任職的陳錢林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選擇,到小學任校長,幾年時間把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辦得有聲有色,相關經驗被權威教育媒體《人民教育》予以報道。

隨後,陳錢林先後到溫州市建設小學、杭州師範大學附屬學校任校長,他的發展平臺和教育視野日益開闊,他的人生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選擇碧桂園,陳錢林看重的是他們在打造“教育版圖”上的深謀遠慮。到任以來,陳錢林和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有過多次深談。

“楊先生在談話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有自己的課程,我們不能只學別人。”陳錢林回憶。這份對中國教育的強烈責任感和深厚的家國情懷,讓陳錢林“心有慼慼焉”,也深深地打動了他。

“中國有幾億學生,國外教育理念固然先進,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堅守傳統,構建屬於中國的先進課程體系。”隨著教育理念和實踐的逐漸成熟,陳錢林對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追求精神成長與個性化學習,通過課程改革的探索為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探路。”

正因此,碧桂園實驗學校在國內課本課程基礎上,提出了多種素質教育的新路徑:進行個性化培養的自主作業,讓每一個孩子得到充分展現的音樂節及閱讀課,鼓勵學生進行各類探究超前學習……

李建華:辦有溫度有故事的學校

基礎教育大事件:那些“出走”民辦教育的名校長,現在都怎麼樣了?
李建華 河南鄭州艾瑞德國際學校校長,原江蘇南京蓮花實驗學校校長

2017年8月,南京蓮花實驗學校校長李建華校長辭去公職,加盟河南鄭州艾瑞德國際學校,在這裡開啟了“走自然生長教育之路,辦有溫度有故事學校”的新探索。

10多年前,他曾辭去工作,在中國民辦教育的第一航母南洋教育集團工作,後來再次回到公辦學校,曾把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小學部和南京蓮花實驗學校兩所學校發生的每一個溫暖、細膩、美好的小故事記錄成書,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其中,蓮花小學曾受到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報道。他辦學的DNA:溫度和故事。而蓮花小學是他“做有故事的教育,辦有溫度的學校”教育哲學的發源地。

在艾瑞德國際學校,他主張“教育=聯繫+關係。”他通過智慧父母課堂,拉近了與家長的聯繫,藉助“八月會議”拉近了與老師的聯繫。他倡導,“用花的念想來培土,用孩子的念想來教書”。

今天的艾瑞德是一所教學樓沒有保潔工的學校、校園沒有垃圾桶的學校、作業本上沒有×的學校、班級沒有‘插秧式’座位的學校,也是一所大手拉小手的學校、開設家長課堂的學校、校長8:30打電話的學校、擁有300畝教育農場的學校。

李建華常說:堅持很貴,貴在堅持。他應該是整個學校最懂堅持、最會堅持的那一個。就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平凡的工作中,李建華取得了非凡的效果,更加靠近他想要的理想教育。

編後:

無論如何,敢於重拾自己,重新再出發,都需要十分巨大的勇氣和魄力。

這樣6位大膽出走體制的校長,既讓我們看到了光環背後的堅持與改變,也詮釋了,真正有教育信仰的人,到哪兒都能熠熠生輝。

應該說,對於整個基礎教育來說,從公辦投身民辦的校長僅僅是“個別現象”,但這樣的現象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深入思考。

怎樣為校長創設更適宜的發展環境?怎樣通過為校長賦權,讓“校長負責制”名副其實?怎樣構建起權責適配的現代學校制度?

這些都是公辦、民辦學校共同面對的話題,也是教育行政部門需要著力解決的機制體制改革重點。

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一個健康的、有活力的中國基礎教育發展格局才能真正呈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校長會“,編輯藍海黎。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