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這讓我想到電影《狗十三》裡面的一句臺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這讓我想到電影《狗十三》裡面的一句臺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2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家長生氣就不告訴孩子的自己忍著

之前有為網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講述了自己和女兒的日常小事:

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女兒在看電視,心理的一股火蹭蹭往上冒,忍不住吼了女兒“不寫作業就看電視,你怎麼就不知道多看一會書呢?”

女兒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進去屋子裡面拿出去之前和她的約定,原來今天是星期五,她寫完作業可以比平時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我看了看時間她沒有超時,這件事明顯是我錯了。

我冷靜下來擁抱了女兒告訴她媽媽錯了,並向她保證以後會改正,並向她表達了愛意。

女兒也說自己以後會多多注意看電視和學習的時間,不會違犯約定,我們互相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之前有朋友總是在質疑我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哪有家長髮完脾氣向孩子道歉的。

但是時間和孩子證明我是對的,孩子現在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尊重我和她爸爸,也不是討好型的孩子。知道媽媽要化妝要上班,也知道媽媽有心情不好的事情沒耐心的時候,自己學習很有主見,我們一起成長。

我很贊同這位網友的做法,不管是大人也好還是小孩,表達情緒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清晰描述自己的感覺,才能夠和家人及時、有效地溝通,避免未知的誤會和危險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這讓我想到電影《狗十三》裡面的一句臺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2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家長生氣就不告訴孩子的自己忍著

之前有為網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講述了自己和女兒的日常小事:

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女兒在看電視,心理的一股火蹭蹭往上冒,忍不住吼了女兒“不寫作業就看電視,你怎麼就不知道多看一會書呢?”

女兒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進去屋子裡面拿出去之前和她的約定,原來今天是星期五,她寫完作業可以比平時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我看了看時間她沒有超時,這件事明顯是我錯了。

我冷靜下來擁抱了女兒告訴她媽媽錯了,並向她保證以後會改正,並向她表達了愛意。

女兒也說自己以後會多多注意看電視和學習的時間,不會違犯約定,我們互相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之前有朋友總是在質疑我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哪有家長髮完脾氣向孩子道歉的。

但是時間和孩子證明我是對的,孩子現在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尊重我和她爸爸,也不是討好型的孩子。知道媽媽要化妝要上班,也知道媽媽有心情不好的事情沒耐心的時候,自己學習很有主見,我們一起成長。

我很贊同這位網友的做法,不管是大人也好還是小孩,表達情緒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清晰描述自己的感覺,才能夠和家人及時、有效地溝通,避免未知的誤會和危險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3

家長應該怎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1.關於焦慮:家長可以將孩子的行為進行表述,然後加上自己的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家長最容易焦慮的就是孩子的學習了。比起心中默數獨自冷靜這樣做更有效

第一,描述事實:XX最近你的成績退步了。

第二,表達你的情緒:你這樣讓媽媽有點擔心

第三,表達你對孩子的期望或者是改變:我希望你能找出原因,或者是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和媽媽說說,把成績提上來 可以嗎?

這樣子比起在心中默數的教育要來的有效,你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也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也提出了自己的具體要求,在這樣的表達方式之下不僅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還能收穫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這讓我想到電影《狗十三》裡面的一句臺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2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家長生氣就不告訴孩子的自己忍著

之前有為網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講述了自己和女兒的日常小事:

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女兒在看電視,心理的一股火蹭蹭往上冒,忍不住吼了女兒“不寫作業就看電視,你怎麼就不知道多看一會書呢?”

女兒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進去屋子裡面拿出去之前和她的約定,原來今天是星期五,她寫完作業可以比平時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我看了看時間她沒有超時,這件事明顯是我錯了。

我冷靜下來擁抱了女兒告訴她媽媽錯了,並向她保證以後會改正,並向她表達了愛意。

女兒也說自己以後會多多注意看電視和學習的時間,不會違犯約定,我們互相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之前有朋友總是在質疑我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哪有家長髮完脾氣向孩子道歉的。

但是時間和孩子證明我是對的,孩子現在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尊重我和她爸爸,也不是討好型的孩子。知道媽媽要化妝要上班,也知道媽媽有心情不好的事情沒耐心的時候,自己學習很有主見,我們一起成長。

我很贊同這位網友的做法,不管是大人也好還是小孩,表達情緒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清晰描述自己的感覺,才能夠和家人及時、有效地溝通,避免未知的誤會和危險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3

家長應該怎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1.關於焦慮:家長可以將孩子的行為進行表述,然後加上自己的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家長最容易焦慮的就是孩子的學習了。比起心中默數獨自冷靜這樣做更有效

第一,描述事實:XX最近你的成績退步了。

第二,表達你的情緒:你這樣讓媽媽有點擔心

第三,表達你對孩子的期望或者是改變:我希望你能找出原因,或者是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和媽媽說說,把成績提上來 可以嗎?

這樣子比起在心中默數的教育要來的有效,你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也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也提出了自己的具體要求,在這樣的表達方式之下不僅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還能收穫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2.關於憤怒:

家長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給自己多種表達情緒方式的選擇

舉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下孩子當孩子表現出一些不良習慣的時候,比如偷竊、撒謊

家長這個時候表達情緒無非是打和罵著兩種,我小時候也被父母打過,一頓”竹筍炒肉“之後,我媽還會把”竹筍“掛在牆上,每天抬眼就能看見,大概因為畏懼的心理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在犯同樣的錯了

我並不是不贊成家長打孩子,只是要注意這兩點:

第一,為什麼捱打。孩子捱打一定要讓她明白原因,不然這頓打就是在白費力氣

第二,不能依賴於體罰來教育孩子,體罰只能是去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但是沒有辦法幫助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

家長產生憤怒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問自己:

這個情境之下除了打罵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打罵孩子真的有用嗎?

我相信如果你問完自己你的憤怒情緒就會得到一定的控制。

當然有的家長就是急性子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打了孩子之後又很後悔,你可以在那一刻選擇離開事發的情景一會兒,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你可能就會失去控制。

家長應該明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的情緒管理和控制,很多時候就取決於我們對當時的情境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思考。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這讓我想到電影《狗十三》裡面的一句臺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2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家長生氣就不告訴孩子的自己忍著

之前有為網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講述了自己和女兒的日常小事:

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女兒在看電視,心理的一股火蹭蹭往上冒,忍不住吼了女兒“不寫作業就看電視,你怎麼就不知道多看一會書呢?”

女兒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進去屋子裡面拿出去之前和她的約定,原來今天是星期五,她寫完作業可以比平時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我看了看時間她沒有超時,這件事明顯是我錯了。

我冷靜下來擁抱了女兒告訴她媽媽錯了,並向她保證以後會改正,並向她表達了愛意。

女兒也說自己以後會多多注意看電視和學習的時間,不會違犯約定,我們互相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之前有朋友總是在質疑我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哪有家長髮完脾氣向孩子道歉的。

但是時間和孩子證明我是對的,孩子現在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尊重我和她爸爸,也不是討好型的孩子。知道媽媽要化妝要上班,也知道媽媽有心情不好的事情沒耐心的時候,自己學習很有主見,我們一起成長。

我很贊同這位網友的做法,不管是大人也好還是小孩,表達情緒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清晰描述自己的感覺,才能夠和家人及時、有效地溝通,避免未知的誤會和危險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3

家長應該怎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1.關於焦慮:家長可以將孩子的行為進行表述,然後加上自己的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家長最容易焦慮的就是孩子的學習了。比起心中默數獨自冷靜這樣做更有效

第一,描述事實:XX最近你的成績退步了。

第二,表達你的情緒:你這樣讓媽媽有點擔心

第三,表達你對孩子的期望或者是改變:我希望你能找出原因,或者是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和媽媽說說,把成績提上來 可以嗎?

這樣子比起在心中默數的教育要來的有效,你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也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也提出了自己的具體要求,在這樣的表達方式之下不僅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還能收穫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2.關於憤怒:

家長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給自己多種表達情緒方式的選擇

舉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下孩子當孩子表現出一些不良習慣的時候,比如偷竊、撒謊

家長這個時候表達情緒無非是打和罵著兩種,我小時候也被父母打過,一頓”竹筍炒肉“之後,我媽還會把”竹筍“掛在牆上,每天抬眼就能看見,大概因為畏懼的心理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在犯同樣的錯了

我並不是不贊成家長打孩子,只是要注意這兩點:

第一,為什麼捱打。孩子捱打一定要讓她明白原因,不然這頓打就是在白費力氣

第二,不能依賴於體罰來教育孩子,體罰只能是去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但是沒有辦法幫助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

家長產生憤怒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問自己:

這個情境之下除了打罵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打罵孩子真的有用嗎?

我相信如果你問完自己你的憤怒情緒就會得到一定的控制。

當然有的家長就是急性子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打了孩子之後又很後悔,你可以在那一刻選擇離開事發的情景一會兒,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你可能就會失去控制。

家長應該明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的情緒管理和控制,很多時候就取決於我們對當時的情境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思考。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3.關於煩躁、冷漠:

家長情感上的冷漠相對較少,更多的是言語上的冷漠

幾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之下家長最常見的語言冷漠就是“你看看XX成績多好,你再看看你自己,怎麼就不知道和人家學學呢?”

曾經有育兒專家認為“母親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孩子們是敏感的,他們能從你的語氣中讀出不同的情感。如果家長經常使用語言冷漠孩子會覺得你不愛他,這樣字家長和孩子之間很難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陰影會伴隨孩子一生。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這讓我想到電影《狗十三》裡面的一句臺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2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家長生氣就不告訴孩子的自己忍著

之前有為網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講述了自己和女兒的日常小事:

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女兒在看電視,心理的一股火蹭蹭往上冒,忍不住吼了女兒“不寫作業就看電視,你怎麼就不知道多看一會書呢?”

女兒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進去屋子裡面拿出去之前和她的約定,原來今天是星期五,她寫完作業可以比平時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我看了看時間她沒有超時,這件事明顯是我錯了。

我冷靜下來擁抱了女兒告訴她媽媽錯了,並向她保證以後會改正,並向她表達了愛意。

女兒也說自己以後會多多注意看電視和學習的時間,不會違犯約定,我們互相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之前有朋友總是在質疑我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哪有家長髮完脾氣向孩子道歉的。

但是時間和孩子證明我是對的,孩子現在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尊重我和她爸爸,也不是討好型的孩子。知道媽媽要化妝要上班,也知道媽媽有心情不好的事情沒耐心的時候,自己學習很有主見,我們一起成長。

我很贊同這位網友的做法,不管是大人也好還是小孩,表達情緒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清晰描述自己的感覺,才能夠和家人及時、有效地溝通,避免未知的誤會和危險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3

家長應該怎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1.關於焦慮:家長可以將孩子的行為進行表述,然後加上自己的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家長最容易焦慮的就是孩子的學習了。比起心中默數獨自冷靜這樣做更有效

第一,描述事實:XX最近你的成績退步了。

第二,表達你的情緒:你這樣讓媽媽有點擔心

第三,表達你對孩子的期望或者是改變:我希望你能找出原因,或者是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和媽媽說說,把成績提上來 可以嗎?

這樣子比起在心中默數的教育要來的有效,你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也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也提出了自己的具體要求,在這樣的表達方式之下不僅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還能收穫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2.關於憤怒:

家長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給自己多種表達情緒方式的選擇

舉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下孩子當孩子表現出一些不良習慣的時候,比如偷竊、撒謊

家長這個時候表達情緒無非是打和罵著兩種,我小時候也被父母打過,一頓”竹筍炒肉“之後,我媽還會把”竹筍“掛在牆上,每天抬眼就能看見,大概因為畏懼的心理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在犯同樣的錯了

我並不是不贊成家長打孩子,只是要注意這兩點:

第一,為什麼捱打。孩子捱打一定要讓她明白原因,不然這頓打就是在白費力氣

第二,不能依賴於體罰來教育孩子,體罰只能是去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但是沒有辦法幫助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

家長產生憤怒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問自己:

這個情境之下除了打罵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打罵孩子真的有用嗎?

我相信如果你問完自己你的憤怒情緒就會得到一定的控制。

當然有的家長就是急性子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打了孩子之後又很後悔,你可以在那一刻選擇離開事發的情景一會兒,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你可能就會失去控制。

家長應該明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的情緒管理和控制,很多時候就取決於我們對當時的情境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思考。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3.關於煩躁、冷漠:

家長情感上的冷漠相對較少,更多的是言語上的冷漠

幾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之下家長最常見的語言冷漠就是“你看看XX成績多好,你再看看你自己,怎麼就不知道和人家學學呢?”

曾經有育兒專家認為“母親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孩子們是敏感的,他們能從你的語氣中讀出不同的情感。如果家長經常使用語言冷漠孩子會覺得你不愛他,這樣字家長和孩子之間很難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陰影會伴隨孩子一生。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4關於傷心、害怕:

在中國的家庭中,很少會有父母在孩子面前表達傷心弱小的一面

事實上在恰當的情況之下家長可以嘗試著向孩子示弱,人在不斷被需要的過程中成長速度是最快的,在這一點上面做的比較好的就是霍思燕了。

《媽媽是超人3》裡面有一個任務是要媽媽打扮成超人,其他的孩子都乖乖聽話,但是嗯哼卻不願意了,他說不想讓媽媽當超人,因為那樣很辛苦,希望媽媽打扮成公主。

“希望給媽媽,漂亮的裙子,還有項鍊、耳環、皇冠,就像公主那樣的皇冠啊。”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這讓我想到電影《狗十三》裡面的一句臺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2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家長生氣就不告訴孩子的自己忍著

之前有為網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講述了自己和女兒的日常小事:

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女兒在看電視,心理的一股火蹭蹭往上冒,忍不住吼了女兒“不寫作業就看電視,你怎麼就不知道多看一會書呢?”

女兒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進去屋子裡面拿出去之前和她的約定,原來今天是星期五,她寫完作業可以比平時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我看了看時間她沒有超時,這件事明顯是我錯了。

我冷靜下來擁抱了女兒告訴她媽媽錯了,並向她保證以後會改正,並向她表達了愛意。

女兒也說自己以後會多多注意看電視和學習的時間,不會違犯約定,我們互相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之前有朋友總是在質疑我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哪有家長髮完脾氣向孩子道歉的。

但是時間和孩子證明我是對的,孩子現在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尊重我和她爸爸,也不是討好型的孩子。知道媽媽要化妝要上班,也知道媽媽有心情不好的事情沒耐心的時候,自己學習很有主見,我們一起成長。

我很贊同這位網友的做法,不管是大人也好還是小孩,表達情緒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清晰描述自己的感覺,才能夠和家人及時、有效地溝通,避免未知的誤會和危險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3

家長應該怎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1.關於焦慮:家長可以將孩子的行為進行表述,然後加上自己的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家長最容易焦慮的就是孩子的學習了。比起心中默數獨自冷靜這樣做更有效

第一,描述事實:XX最近你的成績退步了。

第二,表達你的情緒:你這樣讓媽媽有點擔心

第三,表達你對孩子的期望或者是改變:我希望你能找出原因,或者是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和媽媽說說,把成績提上來 可以嗎?

這樣子比起在心中默數的教育要來的有效,你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也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也提出了自己的具體要求,在這樣的表達方式之下不僅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還能收穫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2.關於憤怒:

家長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給自己多種表達情緒方式的選擇

舉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下孩子當孩子表現出一些不良習慣的時候,比如偷竊、撒謊

家長這個時候表達情緒無非是打和罵著兩種,我小時候也被父母打過,一頓”竹筍炒肉“之後,我媽還會把”竹筍“掛在牆上,每天抬眼就能看見,大概因為畏懼的心理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在犯同樣的錯了

我並不是不贊成家長打孩子,只是要注意這兩點:

第一,為什麼捱打。孩子捱打一定要讓她明白原因,不然這頓打就是在白費力氣

第二,不能依賴於體罰來教育孩子,體罰只能是去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但是沒有辦法幫助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

家長產生憤怒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問自己:

這個情境之下除了打罵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打罵孩子真的有用嗎?

我相信如果你問完自己你的憤怒情緒就會得到一定的控制。

當然有的家長就是急性子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打了孩子之後又很後悔,你可以在那一刻選擇離開事發的情景一會兒,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你可能就會失去控制。

家長應該明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的情緒管理和控制,很多時候就取決於我們對當時的情境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思考。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3.關於煩躁、冷漠:

家長情感上的冷漠相對較少,更多的是言語上的冷漠

幾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之下家長最常見的語言冷漠就是“你看看XX成績多好,你再看看你自己,怎麼就不知道和人家學學呢?”

曾經有育兒專家認為“母親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孩子們是敏感的,他們能從你的語氣中讀出不同的情感。如果家長經常使用語言冷漠孩子會覺得你不愛他,這樣字家長和孩子之間很難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陰影會伴隨孩子一生。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4關於傷心、害怕:

在中國的家庭中,很少會有父母在孩子面前表達傷心弱小的一面

事實上在恰當的情況之下家長可以嘗試著向孩子示弱,人在不斷被需要的過程中成長速度是最快的,在這一點上面做的比較好的就是霍思燕了。

《媽媽是超人3》裡面有一個任務是要媽媽打扮成超人,其他的孩子都乖乖聽話,但是嗯哼卻不願意了,他說不想讓媽媽當超人,因為那樣很辛苦,希望媽媽打扮成公主。

“希望給媽媽,漂亮的裙子,還有項鍊、耳環、皇冠,就像公主那樣的皇冠啊。”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到了測試默契的環節裡面,嗯哼快速流利的說出來霍思燕的喜好,主持人問嗯哼"媽媽最常對你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嗯哼脫口而出”我愛你“節目組問:“媽媽漂亮嗎?”

嗯哼:“好看,哪兒都好看,化妝好看,不化妝也好看。”霍思燕聽了,眼眶都紅了。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這讓我想到電影《狗十三》裡面的一句臺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2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家長生氣就不告訴孩子的自己忍著

之前有為網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講述了自己和女兒的日常小事:

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女兒在看電視,心理的一股火蹭蹭往上冒,忍不住吼了女兒“不寫作業就看電視,你怎麼就不知道多看一會書呢?”

女兒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進去屋子裡面拿出去之前和她的約定,原來今天是星期五,她寫完作業可以比平時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我看了看時間她沒有超時,這件事明顯是我錯了。

我冷靜下來擁抱了女兒告訴她媽媽錯了,並向她保證以後會改正,並向她表達了愛意。

女兒也說自己以後會多多注意看電視和學習的時間,不會違犯約定,我們互相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之前有朋友總是在質疑我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哪有家長髮完脾氣向孩子道歉的。

但是時間和孩子證明我是對的,孩子現在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尊重我和她爸爸,也不是討好型的孩子。知道媽媽要化妝要上班,也知道媽媽有心情不好的事情沒耐心的時候,自己學習很有主見,我們一起成長。

我很贊同這位網友的做法,不管是大人也好還是小孩,表達情緒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清晰描述自己的感覺,才能夠和家人及時、有效地溝通,避免未知的誤會和危險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3

家長應該怎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1.關於焦慮:家長可以將孩子的行為進行表述,然後加上自己的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家長最容易焦慮的就是孩子的學習了。比起心中默數獨自冷靜這樣做更有效

第一,描述事實:XX最近你的成績退步了。

第二,表達你的情緒:你這樣讓媽媽有點擔心

第三,表達你對孩子的期望或者是改變:我希望你能找出原因,或者是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和媽媽說說,把成績提上來 可以嗎?

這樣子比起在心中默數的教育要來的有效,你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也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也提出了自己的具體要求,在這樣的表達方式之下不僅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還能收穫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2.關於憤怒:

家長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給自己多種表達情緒方式的選擇

舉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下孩子當孩子表現出一些不良習慣的時候,比如偷竊、撒謊

家長這個時候表達情緒無非是打和罵著兩種,我小時候也被父母打過,一頓”竹筍炒肉“之後,我媽還會把”竹筍“掛在牆上,每天抬眼就能看見,大概因為畏懼的心理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在犯同樣的錯了

我並不是不贊成家長打孩子,只是要注意這兩點:

第一,為什麼捱打。孩子捱打一定要讓她明白原因,不然這頓打就是在白費力氣

第二,不能依賴於體罰來教育孩子,體罰只能是去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但是沒有辦法幫助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

家長產生憤怒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問自己:

這個情境之下除了打罵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打罵孩子真的有用嗎?

我相信如果你問完自己你的憤怒情緒就會得到一定的控制。

當然有的家長就是急性子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打了孩子之後又很後悔,你可以在那一刻選擇離開事發的情景一會兒,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你可能就會失去控制。

家長應該明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的情緒管理和控制,很多時候就取決於我們對當時的情境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思考。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3.關於煩躁、冷漠:

家長情感上的冷漠相對較少,更多的是言語上的冷漠

幾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之下家長最常見的語言冷漠就是“你看看XX成績多好,你再看看你自己,怎麼就不知道和人家學學呢?”

曾經有育兒專家認為“母親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孩子們是敏感的,他們能從你的語氣中讀出不同的情感。如果家長經常使用語言冷漠孩子會覺得你不愛他,這樣字家長和孩子之間很難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陰影會伴隨孩子一生。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4關於傷心、害怕:

在中國的家庭中,很少會有父母在孩子面前表達傷心弱小的一面

事實上在恰當的情況之下家長可以嘗試著向孩子示弱,人在不斷被需要的過程中成長速度是最快的,在這一點上面做的比較好的就是霍思燕了。

《媽媽是超人3》裡面有一個任務是要媽媽打扮成超人,其他的孩子都乖乖聽話,但是嗯哼卻不願意了,他說不想讓媽媽當超人,因為那樣很辛苦,希望媽媽打扮成公主。

“希望給媽媽,漂亮的裙子,還有項鍊、耳環、皇冠,就像公主那樣的皇冠啊。”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到了測試默契的環節裡面,嗯哼快速流利的說出來霍思燕的喜好,主持人問嗯哼"媽媽最常對你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嗯哼脫口而出”我愛你“節目組問:“媽媽漂亮嗎?”

嗯哼:“好看,哪兒都好看,化妝好看,不化妝也好看。”霍思燕聽了,眼眶都紅了。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霍思燕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的時候說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撒撒嬌、服軟、示弱,兒子就會把事情都幹了。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這讓我想到電影《狗十三》裡面的一句臺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2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家長生氣就不告訴孩子的自己忍著

之前有為網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講述了自己和女兒的日常小事:

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女兒在看電視,心理的一股火蹭蹭往上冒,忍不住吼了女兒“不寫作業就看電視,你怎麼就不知道多看一會書呢?”

女兒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進去屋子裡面拿出去之前和她的約定,原來今天是星期五,她寫完作業可以比平時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我看了看時間她沒有超時,這件事明顯是我錯了。

我冷靜下來擁抱了女兒告訴她媽媽錯了,並向她保證以後會改正,並向她表達了愛意。

女兒也說自己以後會多多注意看電視和學習的時間,不會違犯約定,我們互相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之前有朋友總是在質疑我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哪有家長髮完脾氣向孩子道歉的。

但是時間和孩子證明我是對的,孩子現在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尊重我和她爸爸,也不是討好型的孩子。知道媽媽要化妝要上班,也知道媽媽有心情不好的事情沒耐心的時候,自己學習很有主見,我們一起成長。

我很贊同這位網友的做法,不管是大人也好還是小孩,表達情緒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清晰描述自己的感覺,才能夠和家人及時、有效地溝通,避免未知的誤會和危險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3

家長應該怎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1.關於焦慮:家長可以將孩子的行為進行表述,然後加上自己的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家長最容易焦慮的就是孩子的學習了。比起心中默數獨自冷靜這樣做更有效

第一,描述事實:XX最近你的成績退步了。

第二,表達你的情緒:你這樣讓媽媽有點擔心

第三,表達你對孩子的期望或者是改變:我希望你能找出原因,或者是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和媽媽說說,把成績提上來 可以嗎?

這樣子比起在心中默數的教育要來的有效,你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也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也提出了自己的具體要求,在這樣的表達方式之下不僅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還能收穫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2.關於憤怒:

家長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給自己多種表達情緒方式的選擇

舉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下孩子當孩子表現出一些不良習慣的時候,比如偷竊、撒謊

家長這個時候表達情緒無非是打和罵著兩種,我小時候也被父母打過,一頓”竹筍炒肉“之後,我媽還會把”竹筍“掛在牆上,每天抬眼就能看見,大概因為畏懼的心理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在犯同樣的錯了

我並不是不贊成家長打孩子,只是要注意這兩點:

第一,為什麼捱打。孩子捱打一定要讓她明白原因,不然這頓打就是在白費力氣

第二,不能依賴於體罰來教育孩子,體罰只能是去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但是沒有辦法幫助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

家長產生憤怒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問自己:

這個情境之下除了打罵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打罵孩子真的有用嗎?

我相信如果你問完自己你的憤怒情緒就會得到一定的控制。

當然有的家長就是急性子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打了孩子之後又很後悔,你可以在那一刻選擇離開事發的情景一會兒,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你可能就會失去控制。

家長應該明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的情緒管理和控制,很多時候就取決於我們對當時的情境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思考。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3.關於煩躁、冷漠:

家長情感上的冷漠相對較少,更多的是言語上的冷漠

幾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之下家長最常見的語言冷漠就是“你看看XX成績多好,你再看看你自己,怎麼就不知道和人家學學呢?”

曾經有育兒專家認為“母親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孩子們是敏感的,他們能從你的語氣中讀出不同的情感。如果家長經常使用語言冷漠孩子會覺得你不愛他,這樣字家長和孩子之間很難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陰影會伴隨孩子一生。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4關於傷心、害怕:

在中國的家庭中,很少會有父母在孩子面前表達傷心弱小的一面

事實上在恰當的情況之下家長可以嘗試著向孩子示弱,人在不斷被需要的過程中成長速度是最快的,在這一點上面做的比較好的就是霍思燕了。

《媽媽是超人3》裡面有一個任務是要媽媽打扮成超人,其他的孩子都乖乖聽話,但是嗯哼卻不願意了,他說不想讓媽媽當超人,因為那樣很辛苦,希望媽媽打扮成公主。

“希望給媽媽,漂亮的裙子,還有項鍊、耳環、皇冠,就像公主那樣的皇冠啊。”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到了測試默契的環節裡面,嗯哼快速流利的說出來霍思燕的喜好,主持人問嗯哼"媽媽最常對你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嗯哼脫口而出”我愛你“節目組問:“媽媽漂亮嗎?”

嗯哼:“好看,哪兒都好看,化妝好看,不化妝也好看。”霍思燕聽了,眼眶都紅了。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霍思燕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的時候說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撒撒嬌、服軟、示弱,兒子就會把事情都幹了。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當然這不是家長偷懶吧所有家務都扔給孩子的藉口,只是說適當的放手和示弱,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內,因為孩子需要正向反饋才會有動力繼續堅持下去。

03

有句話說的好:家長的壞情緒孩子來買單,這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孩子的成長是家長的一場修行,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成為家長的出氣筒,但是也不能不讓孩子不知曉家長的情緒

家長要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這樣做不僅僅能夠有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還能教會孩子換位思考避免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

就像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位網友,明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對孩子的愛意,孩子知曉家長的情緒會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改正但不是一味地討好家長,家長有錯也應該及時想孩子道歉。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在《積極心理學期刊》論文中寫道:兒時能得到父母溫情、情緒迴應的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高,心理更健康。與之相反的是,父母控制慾強和情緒表達弱與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低及心理健康較差存在顯著關聯。

在親子關係的情緒惡性循環之下,總會迎來觸底反彈的一天。

於是父母往往會得到一個事與願違的結果:握緊的沙,卻流逝得越快。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都是在不斷地磨合中成長,沒有萬金油般的育兒經,有的孩子隨便養養就成才有的孩子就需要家長費盡心血,所以家長這就是家長學習科學育兒的原因,只有找到這些方法後面孩子發展規律的個性,才能對症下藥。

"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1

三分脾氣七分傷害

今天我在後臺受到這樣一條信息:

一個13的女孩以前讀書的時候成績都是班級第一,但是媽媽對她的成績並不滿意,初一的家長會孩子的目前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被邀請到臺上發言分享教育心得。

當時在臺下的孩子偷偷錄音,因為媽媽講的教育方式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望的,直到後面的一次每週測試她考了兩個滿分,母親又找了個理由來說她。

她忍不住直接將錄音放出來“身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溫和包容,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到問題一定要加強溝通,不要單方面就向孩子發火......”媽媽的聲音從手機裡面傳出來

女孩試圖讓母親意識到自己發火時有多可怕,懇求母親平時生活中能遵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不要再那麼嚴苛地責罵她,遇事能與自己心平氣和地談一談。,但事實證明她錯了,媽媽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反而有一種“謊言被揭發惱羞成怒的感覺,甚至動手打了她讓她把錄音刪掉。

從這件事以後她不在對母親訴說心裡話,也讓她不再相信周圍人的話也沒辦法獲得真摯而親密的友誼,她對此很苦惱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很多的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也沒有想到過孩子的心理承受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這讓我想到電影《狗十三》裡面的一句臺詞: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2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家長生氣就不告訴孩子的自己忍著

之前有為網友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講述了自己和女兒的日常小事:

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女兒在看電視,心理的一股火蹭蹭往上冒,忍不住吼了女兒“不寫作業就看電視,你怎麼就不知道多看一會書呢?”

女兒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進去屋子裡面拿出去之前和她的約定,原來今天是星期五,她寫完作業可以比平時多看半個小時的電視,我看了看時間她沒有超時,這件事明顯是我錯了。

我冷靜下來擁抱了女兒告訴她媽媽錯了,並向她保證以後會改正,並向她表達了愛意。

女兒也說自己以後會多多注意看電視和學習的時間,不會違犯約定,我們互相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之前有朋友總是在質疑我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哪有家長髮完脾氣向孩子道歉的。

但是時間和孩子證明我是對的,孩子現在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尊重我和她爸爸,也不是討好型的孩子。知道媽媽要化妝要上班,也知道媽媽有心情不好的事情沒耐心的時候,自己學習很有主見,我們一起成長。

我很贊同這位網友的做法,不管是大人也好還是小孩,表達情緒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清晰描述自己的感覺,才能夠和家人及時、有效地溝通,避免未知的誤會和危險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03

家長應該怎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1.關於焦慮:家長可以將孩子的行為進行表述,然後加上自己的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家長最容易焦慮的就是孩子的學習了。比起心中默數獨自冷靜這樣做更有效

第一,描述事實:XX最近你的成績退步了。

第二,表達你的情緒:你這樣讓媽媽有點擔心

第三,表達你對孩子的期望或者是改變:我希望你能找出原因,或者是你有什麼問題可以和媽媽說說,把成績提上來 可以嗎?

這樣子比起在心中默數的教育要來的有效,你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也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也提出了自己的具體要求,在這樣的表達方式之下不僅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還能收穫無話不說的親子關係。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2.關於憤怒:

家長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給自己多種表達情緒方式的選擇

舉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下孩子當孩子表現出一些不良習慣的時候,比如偷竊、撒謊

家長這個時候表達情緒無非是打和罵著兩種,我小時候也被父母打過,一頓”竹筍炒肉“之後,我媽還會把”竹筍“掛在牆上,每天抬眼就能看見,大概因為畏懼的心理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在犯同樣的錯了

我並不是不贊成家長打孩子,只是要注意這兩點:

第一,為什麼捱打。孩子捱打一定要讓她明白原因,不然這頓打就是在白費力氣

第二,不能依賴於體罰來教育孩子,體罰只能是去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但是沒有辦法幫助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

家長產生憤怒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在心裡問自己:

這個情境之下除了打罵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打罵孩子真的有用嗎?

我相信如果你問完自己你的憤怒情緒就會得到一定的控制。

當然有的家長就是急性子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打了孩子之後又很後悔,你可以在那一刻選擇離開事發的情景一會兒,因為在那種情況下,你可能就會失去控制。

家長應該明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的情緒管理和控制,很多時候就取決於我們對當時的情境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思考。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3.關於煩躁、冷漠:

家長情感上的冷漠相對較少,更多的是言語上的冷漠

幾個簡單的例子,通常情況之下家長最常見的語言冷漠就是“你看看XX成績多好,你再看看你自己,怎麼就不知道和人家學學呢?”

曾經有育兒專家認為“母親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孩子們是敏感的,他們能從你的語氣中讀出不同的情感。如果家長經常使用語言冷漠孩子會覺得你不愛他,這樣字家長和孩子之間很難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陰影會伴隨孩子一生。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4關於傷心、害怕:

在中國的家庭中,很少會有父母在孩子面前表達傷心弱小的一面

事實上在恰當的情況之下家長可以嘗試著向孩子示弱,人在不斷被需要的過程中成長速度是最快的,在這一點上面做的比較好的就是霍思燕了。

《媽媽是超人3》裡面有一個任務是要媽媽打扮成超人,其他的孩子都乖乖聽話,但是嗯哼卻不願意了,他說不想讓媽媽當超人,因為那樣很辛苦,希望媽媽打扮成公主。

“希望給媽媽,漂亮的裙子,還有項鍊、耳環、皇冠,就像公主那樣的皇冠啊。”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到了測試默契的環節裡面,嗯哼快速流利的說出來霍思燕的喜好,主持人問嗯哼"媽媽最常對你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嗯哼脫口而出”我愛你“節目組問:“媽媽漂亮嗎?”

嗯哼:“好看,哪兒都好看,化妝好看,不化妝也好看。”霍思燕聽了,眼眶都紅了。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霍思燕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的時候說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撒撒嬌、服軟、示弱,兒子就會把事情都幹了。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當然這不是家長偷懶吧所有家務都扔給孩子的藉口,只是說適當的放手和示弱,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內,因為孩子需要正向反饋才會有動力繼續堅持下去。

03

有句話說的好:家長的壞情緒孩子來買單,這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孩子的成長是家長的一場修行,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成為家長的出氣筒,但是也不能不讓孩子不知曉家長的情緒

家長要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這樣做不僅僅能夠有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還能教會孩子換位思考避免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

就像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位網友,明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對孩子的愛意,孩子知曉家長的情緒會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改正但不是一味地討好家長,家長有錯也應該及時想孩子道歉。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在《積極心理學期刊》論文中寫道:兒時能得到父母溫情、情緒迴應的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高,心理更健康。與之相反的是,父母控制慾強和情緒表達弱與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低及心理健康較差存在顯著關聯。

在親子關係的情緒惡性循環之下,總會迎來觸底反彈的一天。

於是父母往往會得到一個事與願違的結果:握緊的沙,卻流逝得越快。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都是在不斷地磨合中成長,沒有萬金油般的育兒經,有的孩子隨便養養就成才有的孩子就需要家長費盡心血,所以家長這就是家長學習科學育兒的原因,只有找到這些方法後面孩子發展規律的個性,才能對症下藥。

家長到底要不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心理學:3分脾氣7分傷害

我是育媽記的作者,2個孩子的媽咪,喜歡讀書,樂於分享科學的育兒知識,堅持每日更新,如果你有育兒方面的困惑和煩惱都可以來問我,我很樂意幫助你,衷心祝願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