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自然是疼愛有加。

現在很多家長覺得自己非常愛孩子,但很多父母也因為愛孩子的的方法不對,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來自家長的愛。甚至在和孩子的關係中處理不當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

"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自然是疼愛有加。

現在很多家長覺得自己非常愛孩子,但很多父母也因為愛孩子的的方法不對,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來自家長的愛。甚至在和孩子的關係中處理不當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明明是愛孩子,為什麼會適得其反呢

小蔣夫婦是遠近聞名的虎爸狼媽,兩夫妻的嚴厲可是出了名的。孩子圖圖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每天都繃緊了弦不敢鬆懈,生怕出了問題,被爸爸媽媽批評。

圖圖品學兼優,在學校也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每次有人誇起圖圖:“你可真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說:“好什麼好,跟別人家的孩子比根本不算什麼?”

可是小小的圖圖在心裡也有一個疑問:“這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是誰?他過得開心嗎?他寫完作業可以去樓下玩嗎?他也每天週末都必須上補習班嗎?

"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自然是疼愛有加。

現在很多家長覺得自己非常愛孩子,但很多父母也因為愛孩子的的方法不對,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來自家長的愛。甚至在和孩子的關係中處理不當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明明是愛孩子,為什麼會適得其反呢

小蔣夫婦是遠近聞名的虎爸狼媽,兩夫妻的嚴厲可是出了名的。孩子圖圖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每天都繃緊了弦不敢鬆懈,生怕出了問題,被爸爸媽媽批評。

圖圖品學兼優,在學校也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每次有人誇起圖圖:“你可真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說:“好什麼好,跟別人家的孩子比根本不算什麼?”

可是小小的圖圖在心裡也有一個疑問:“這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是誰?他過得開心嗎?他寫完作業可以去樓下玩嗎?他也每天週末都必須上補習班嗎?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而矛盾,終於有一天爆發了。孩子這次期中考試,因為身體不舒服的原因沒能發揮全部的實力。這一下圖圖和第一名失之交臂了。成績發表過後,圖圖不敢回家,怕面對爸爸媽媽。要知道,平時就算是第一名,有沒得滿分的,圖圖也要挨一頓數落。這次他更不敢回家了。圖圖拿著自己的成績單,就在家樓下附近轉悠,到了天色已暗的時候,圖圖的爸爸媽媽找到了圖圖。

爸爸媽媽見到圖圖第一句話卻並不是關心,而是指責:“死孩子,跑到哪兒去了!”在瞭解了孩子的成績之後,孩子的爸爸媽媽更是在大街上就開始了“男女混合雙打”。

圖圖這次再也忍不住了,在街上對爸爸媽媽大喊:“我恨你們!”

"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自然是疼愛有加。

現在很多家長覺得自己非常愛孩子,但很多父母也因為愛孩子的的方法不對,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來自家長的愛。甚至在和孩子的關係中處理不當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明明是愛孩子,為什麼會適得其反呢

小蔣夫婦是遠近聞名的虎爸狼媽,兩夫妻的嚴厲可是出了名的。孩子圖圖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每天都繃緊了弦不敢鬆懈,生怕出了問題,被爸爸媽媽批評。

圖圖品學兼優,在學校也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每次有人誇起圖圖:“你可真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說:“好什麼好,跟別人家的孩子比根本不算什麼?”

可是小小的圖圖在心裡也有一個疑問:“這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是誰?他過得開心嗎?他寫完作業可以去樓下玩嗎?他也每天週末都必須上補習班嗎?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而矛盾,終於有一天爆發了。孩子這次期中考試,因為身體不舒服的原因沒能發揮全部的實力。這一下圖圖和第一名失之交臂了。成績發表過後,圖圖不敢回家,怕面對爸爸媽媽。要知道,平時就算是第一名,有沒得滿分的,圖圖也要挨一頓數落。這次他更不敢回家了。圖圖拿著自己的成績單,就在家樓下附近轉悠,到了天色已暗的時候,圖圖的爸爸媽媽找到了圖圖。

爸爸媽媽見到圖圖第一句話卻並不是關心,而是指責:“死孩子,跑到哪兒去了!”在瞭解了孩子的成績之後,孩子的爸爸媽媽更是在大街上就開始了“男女混合雙打”。

圖圖這次再也忍不住了,在街上對爸爸媽媽大喊:“我恨你們!”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適得其反的事情呢?

1. 家長表達愛意的方式不適當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充足的愛,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能接收到我們的愛,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學習的事情。

陪伴是表達愛的最佳方式之一,無論爸爸還是媽媽,每天都要至少抽出半個小時來陪伴孩子。但既然我們決定陪伴孩子,就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這半個小時陪伴不是說你一邊玩手機一邊帶孩子,而是全身心投入的陪伴。比如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做遊戲等等。

要記住,高質量的短時間陪伴,要勝過長時間的低質量陪伴。擁抱和親吻是最容易做到的表達愛的方式,每天出門前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能讓他獲得安全感,開開心心的開始新的一天。

"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自然是疼愛有加。

現在很多家長覺得自己非常愛孩子,但很多父母也因為愛孩子的的方法不對,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來自家長的愛。甚至在和孩子的關係中處理不當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明明是愛孩子,為什麼會適得其反呢

小蔣夫婦是遠近聞名的虎爸狼媽,兩夫妻的嚴厲可是出了名的。孩子圖圖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每天都繃緊了弦不敢鬆懈,生怕出了問題,被爸爸媽媽批評。

圖圖品學兼優,在學校也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每次有人誇起圖圖:“你可真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說:“好什麼好,跟別人家的孩子比根本不算什麼?”

可是小小的圖圖在心裡也有一個疑問:“這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是誰?他過得開心嗎?他寫完作業可以去樓下玩嗎?他也每天週末都必須上補習班嗎?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而矛盾,終於有一天爆發了。孩子這次期中考試,因為身體不舒服的原因沒能發揮全部的實力。這一下圖圖和第一名失之交臂了。成績發表過後,圖圖不敢回家,怕面對爸爸媽媽。要知道,平時就算是第一名,有沒得滿分的,圖圖也要挨一頓數落。這次他更不敢回家了。圖圖拿著自己的成績單,就在家樓下附近轉悠,到了天色已暗的時候,圖圖的爸爸媽媽找到了圖圖。

爸爸媽媽見到圖圖第一句話卻並不是關心,而是指責:“死孩子,跑到哪兒去了!”在瞭解了孩子的成績之後,孩子的爸爸媽媽更是在大街上就開始了“男女混合雙打”。

圖圖這次再也忍不住了,在街上對爸爸媽媽大喊:“我恨你們!”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適得其反的事情呢?

1. 家長表達愛意的方式不適當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充足的愛,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能接收到我們的愛,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學習的事情。

陪伴是表達愛的最佳方式之一,無論爸爸還是媽媽,每天都要至少抽出半個小時來陪伴孩子。但既然我們決定陪伴孩子,就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這半個小時陪伴不是說你一邊玩手機一邊帶孩子,而是全身心投入的陪伴。比如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做遊戲等等。

要記住,高質量的短時間陪伴,要勝過長時間的低質量陪伴。擁抱和親吻是最容易做到的表達愛的方式,每天出門前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能讓他獲得安全感,開開心心的開始新的一天。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2. 孩子更加容易記住對自己不好的事情

這一點,通俗的來講就是記仇。為什麼孩子們對自己不好的事情的記憶非常深刻呢?兒童心理學教授曾提出:小嬰兒是不知道“我”這個概念的,他們從出生開始喜歡吃手玩自己的腳,這其實就是探索自我的開始。

他們會玩很久很久,慢慢才開始意識到,原來這些東西都是他們的。這之後就會出現自我意識的萌芽,也就是真正認識“我”這個概念,開始明白自己是獨立於任何人的存在。

當孩子認識”我“之後,他們就會無比熱愛這個“我”,與此同時,他開始更加自然地記住那些和自己有關的人和事情。

因為“我的”事情是和其他事意義不同的,是發生在“我”的身上,而“我”又是特別重要的。因此,這麼重要的“我”受到傷害的時候,自然對孩子來講事情就非常嚴重啦!

3. 家長的愛意孩子沒有感受到

我們常常會拿這樣一個例子來解釋父母的愛。孩子最喜歡吃的水果是蘋果,但父母總是覺得橙子對身體好,給孩子挑選了最貴、最優質的橙子來。但他們卻忘了,孩子最喜歡的是蘋果,並不是他們精心挑選的橙子

這樣的事情充滿了孩子和家長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難道會有家長不愛孩子嗎?當然不是了!但家長給的並不是孩子要的,這就導致了孩子們會感受不到家長對孩子們的愛意,甚至會埋怨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想法。

這種情況,父母也會覺得很困惑,明明已經把自己能給的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了,這孩子怎麼還不領情呢?其實家長們也會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愛孩子的方式不太對?

"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自然是疼愛有加。

現在很多家長覺得自己非常愛孩子,但很多父母也因為愛孩子的的方法不對,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來自家長的愛。甚至在和孩子的關係中處理不當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明明是愛孩子,為什麼會適得其反呢

小蔣夫婦是遠近聞名的虎爸狼媽,兩夫妻的嚴厲可是出了名的。孩子圖圖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每天都繃緊了弦不敢鬆懈,生怕出了問題,被爸爸媽媽批評。

圖圖品學兼優,在學校也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每次有人誇起圖圖:“你可真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說:“好什麼好,跟別人家的孩子比根本不算什麼?”

可是小小的圖圖在心裡也有一個疑問:“這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是誰?他過得開心嗎?他寫完作業可以去樓下玩嗎?他也每天週末都必須上補習班嗎?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而矛盾,終於有一天爆發了。孩子這次期中考試,因為身體不舒服的原因沒能發揮全部的實力。這一下圖圖和第一名失之交臂了。成績發表過後,圖圖不敢回家,怕面對爸爸媽媽。要知道,平時就算是第一名,有沒得滿分的,圖圖也要挨一頓數落。這次他更不敢回家了。圖圖拿著自己的成績單,就在家樓下附近轉悠,到了天色已暗的時候,圖圖的爸爸媽媽找到了圖圖。

爸爸媽媽見到圖圖第一句話卻並不是關心,而是指責:“死孩子,跑到哪兒去了!”在瞭解了孩子的成績之後,孩子的爸爸媽媽更是在大街上就開始了“男女混合雙打”。

圖圖這次再也忍不住了,在街上對爸爸媽媽大喊:“我恨你們!”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適得其反的事情呢?

1. 家長表達愛意的方式不適當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充足的愛,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能接收到我們的愛,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學習的事情。

陪伴是表達愛的最佳方式之一,無論爸爸還是媽媽,每天都要至少抽出半個小時來陪伴孩子。但既然我們決定陪伴孩子,就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這半個小時陪伴不是說你一邊玩手機一邊帶孩子,而是全身心投入的陪伴。比如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做遊戲等等。

要記住,高質量的短時間陪伴,要勝過長時間的低質量陪伴。擁抱和親吻是最容易做到的表達愛的方式,每天出門前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能讓他獲得安全感,開開心心的開始新的一天。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2. 孩子更加容易記住對自己不好的事情

這一點,通俗的來講就是記仇。為什麼孩子們對自己不好的事情的記憶非常深刻呢?兒童心理學教授曾提出:小嬰兒是不知道“我”這個概念的,他們從出生開始喜歡吃手玩自己的腳,這其實就是探索自我的開始。

他們會玩很久很久,慢慢才開始意識到,原來這些東西都是他們的。這之後就會出現自我意識的萌芽,也就是真正認識“我”這個概念,開始明白自己是獨立於任何人的存在。

當孩子認識”我“之後,他們就會無比熱愛這個“我”,與此同時,他開始更加自然地記住那些和自己有關的人和事情。

因為“我的”事情是和其他事意義不同的,是發生在“我”的身上,而“我”又是特別重要的。因此,這麼重要的“我”受到傷害的時候,自然對孩子來講事情就非常嚴重啦!

3. 家長的愛意孩子沒有感受到

我們常常會拿這樣一個例子來解釋父母的愛。孩子最喜歡吃的水果是蘋果,但父母總是覺得橙子對身體好,給孩子挑選了最貴、最優質的橙子來。但他們卻忘了,孩子最喜歡的是蘋果,並不是他們精心挑選的橙子

這樣的事情充滿了孩子和家長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難道會有家長不愛孩子嗎?當然不是了!但家長給的並不是孩子要的,這就導致了孩子們會感受不到家長對孩子們的愛意,甚至會埋怨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想法。

這種情況,父母也會覺得很困惑,明明已經把自己能給的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了,這孩子怎麼還不領情呢?其實家長們也會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愛孩子的方式不太對?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1. 批評孩子可以,但不要否定孩子全部

大多數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極大程度上依賴於“不接受”的語言,認為這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佳方法,大多數父母為孩子成長提供的土壤都因為充滿評價,判斷,批評,說教,教化,警告和命令而變得沉重——這些信息傳達了對孩子自身的不接受。

記得有一個13歲的小女孩在剛剛開始反抗父母的價值觀與標準時這樣說:“他們經常對我說,我有多壞,我的想法有多蠢,我是如何不能被信任,我只會做更多令他們不喜歡的事情。如果他們已經認為我又壞又蠢,或許我可以肆無忌憚的做這些事情了。

我們會說在你心靈深處,你的孩子是個什麼樣子,他終將成為那個樣子。除了這個影響以外,不接受語言會讓孩子感到厭煩。

他們不再與父母交談,他們開始意識到閉口不談他們的情緒,把問題留給自己會舒服得多。接受性語言能夠讓孩子敞開心扉,他可以讓孩子自由的分享他們的情感與問題。

2. 對孩子的愛要說出來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有些父母卻因為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從而和孩子之間越來越疏遠,導致親子關係不融洽,家庭失去溫馨和幸福。

情感專家表示,無論是父母、夫妻、情侶,愛都要大聲說出來。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因為孩子年幼難以理解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愛自己的表現。

那麼父母就要大聲地對孩子說:“寶貝!我愛你!”孩子必定他會擁抱父母說:“媽媽!我愛你!爸爸我也愛你!”

愛有時就是要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不僅限於行動。愛要說出來,因為愛要被聽到,才能滋養到家庭中的每一個人,尤其是孩子。孩子感覺最幸福的事情,不是父母給了她(他)多少愛,而是父母之間能夠相互恩愛。

主觀幸福感是孩子生命中的鈣質,可以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抗壓與抗挫能力及面對挑戰時的自信心。

"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寶貝,自然是疼愛有加。

現在很多家長覺得自己非常愛孩子,但很多父母也因為愛孩子的的方法不對,孩子根本感受不到來自家長的愛。甚至在和孩子的關係中處理不當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明明是愛孩子,為什麼會適得其反呢

小蔣夫婦是遠近聞名的虎爸狼媽,兩夫妻的嚴厲可是出了名的。孩子圖圖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每天都繃緊了弦不敢鬆懈,生怕出了問題,被爸爸媽媽批評。

圖圖品學兼優,在學校也深受老師同學的喜愛,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每次有人誇起圖圖:“你可真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說:“好什麼好,跟別人家的孩子比根本不算什麼?”

可是小小的圖圖在心裡也有一個疑問:“這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是誰?他過得開心嗎?他寫完作業可以去樓下玩嗎?他也每天週末都必須上補習班嗎?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而矛盾,終於有一天爆發了。孩子這次期中考試,因為身體不舒服的原因沒能發揮全部的實力。這一下圖圖和第一名失之交臂了。成績發表過後,圖圖不敢回家,怕面對爸爸媽媽。要知道,平時就算是第一名,有沒得滿分的,圖圖也要挨一頓數落。這次他更不敢回家了。圖圖拿著自己的成績單,就在家樓下附近轉悠,到了天色已暗的時候,圖圖的爸爸媽媽找到了圖圖。

爸爸媽媽見到圖圖第一句話卻並不是關心,而是指責:“死孩子,跑到哪兒去了!”在瞭解了孩子的成績之後,孩子的爸爸媽媽更是在大街上就開始了“男女混合雙打”。

圖圖這次再也忍不住了,在街上對爸爸媽媽大喊:“我恨你們!”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適得其反的事情呢?

1. 家長表達愛意的方式不適當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充足的愛,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能接收到我們的愛,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學習的事情。

陪伴是表達愛的最佳方式之一,無論爸爸還是媽媽,每天都要至少抽出半個小時來陪伴孩子。但既然我們決定陪伴孩子,就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這半個小時陪伴不是說你一邊玩手機一邊帶孩子,而是全身心投入的陪伴。比如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做遊戲等等。

要記住,高質量的短時間陪伴,要勝過長時間的低質量陪伴。擁抱和親吻是最容易做到的表達愛的方式,每天出門前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能讓他獲得安全感,開開心心的開始新的一天。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2. 孩子更加容易記住對自己不好的事情

這一點,通俗的來講就是記仇。為什麼孩子們對自己不好的事情的記憶非常深刻呢?兒童心理學教授曾提出:小嬰兒是不知道“我”這個概念的,他們從出生開始喜歡吃手玩自己的腳,這其實就是探索自我的開始。

他們會玩很久很久,慢慢才開始意識到,原來這些東西都是他們的。這之後就會出現自我意識的萌芽,也就是真正認識“我”這個概念,開始明白自己是獨立於任何人的存在。

當孩子認識”我“之後,他們就會無比熱愛這個“我”,與此同時,他開始更加自然地記住那些和自己有關的人和事情。

因為“我的”事情是和其他事意義不同的,是發生在“我”的身上,而“我”又是特別重要的。因此,這麼重要的“我”受到傷害的時候,自然對孩子來講事情就非常嚴重啦!

3. 家長的愛意孩子沒有感受到

我們常常會拿這樣一個例子來解釋父母的愛。孩子最喜歡吃的水果是蘋果,但父母總是覺得橙子對身體好,給孩子挑選了最貴、最優質的橙子來。但他們卻忘了,孩子最喜歡的是蘋果,並不是他們精心挑選的橙子

這樣的事情充滿了孩子和家長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難道會有家長不愛孩子嗎?當然不是了!但家長給的並不是孩子要的,這就導致了孩子們會感受不到家長對孩子們的愛意,甚至會埋怨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想法。

這種情況,父母也會覺得很困惑,明明已經把自己能給的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了,這孩子怎麼還不領情呢?其實家長們也會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愛孩子的方式不太對?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1. 批評孩子可以,但不要否定孩子全部

大多數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極大程度上依賴於“不接受”的語言,認為這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佳方法,大多數父母為孩子成長提供的土壤都因為充滿評價,判斷,批評,說教,教化,警告和命令而變得沉重——這些信息傳達了對孩子自身的不接受。

記得有一個13歲的小女孩在剛剛開始反抗父母的價值觀與標準時這樣說:“他們經常對我說,我有多壞,我的想法有多蠢,我是如何不能被信任,我只會做更多令他們不喜歡的事情。如果他們已經認為我又壞又蠢,或許我可以肆無忌憚的做這些事情了。

我們會說在你心靈深處,你的孩子是個什麼樣子,他終將成為那個樣子。除了這個影響以外,不接受語言會讓孩子感到厭煩。

他們不再與父母交談,他們開始意識到閉口不談他們的情緒,把問題留給自己會舒服得多。接受性語言能夠讓孩子敞開心扉,他可以讓孩子自由的分享他們的情感與問題。

2. 對孩子的愛要說出來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有些父母卻因為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從而和孩子之間越來越疏遠,導致親子關係不融洽,家庭失去溫馨和幸福。

情感專家表示,無論是父母、夫妻、情侶,愛都要大聲說出來。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因為孩子年幼難以理解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愛自己的表現。

那麼父母就要大聲地對孩子說:“寶貝!我愛你!”孩子必定他會擁抱父母說:“媽媽!我愛你!爸爸我也愛你!”

愛有時就是要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不僅限於行動。愛要說出來,因為愛要被聽到,才能滋養到家庭中的每一個人,尤其是孩子。孩子感覺最幸福的事情,不是父母給了她(他)多少愛,而是父母之間能夠相互恩愛。

主觀幸福感是孩子生命中的鈣質,可以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抗壓與抗挫能力及面對挑戰時的自信心。

父母用錯方式的愛,非但讓孩子感受不到,甚至還會讓孩子怨恨自己

3. 經常鼓勵孩子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先決條件,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但是,自信不是天生的,是在生活經歷中逐漸形成的,是在家長不斷的鼓勵中建立起來的,沒有鼓勵,孩子就無法建立充分的自信心。

父母經常批評他做得不好。比如,他考了第二名,父母就埋怨他粗心,要不然能拿第一!其實,他的父母如果能這樣說:這次已經不錯了,但是如果你繼續努力,媽媽相信你能考第一!這個孩子的表現肯定會更好。

因為,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的是鼓勵,自信心是在不斷的鼓勵中是培養出來的。

4. 教育的方式要適當

教育,是每個作為父母應盡的責任,家長對孩子教育方式的好壞,可以說決定著孩子未來人生的方向。而教育孩子是非常需要方法的。

儘管我們現在身邊有很多教育孩子的專家教我們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正如孔子所奉行的“因材施教”那樣。並不是所有孩子們都吃專家的那一套。

比方說,有的專家們奉行鼓勵式教育,那對於那些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已經有被寵壞的苗頭的熊孩子,還要用鼓勵教育嗎?再比如,有的專家奉行“虎媽狼爸”式多的教育,用批評來控制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

然而對於那些天生心裡自卑的孩子,再這樣對他們恐怕都要有抑鬱症的風險啦!

愛,有千萬種語言,每個人渴求的愛也是不同的,只有當我們說著屬於對方愛的語言時,他才能真正感受到被愛。對待孩子也是如此,用錯的方式來愛孩子,孩子不僅感受不到,還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怨恨自己;而找對了方式,你們家就會每天都是模範家庭哦!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