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別插手!》這樣孩子就能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幾年前,網上曾經流傳一份清華學霸的時間表。從早上6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細緻到每個小時,內容囊括了課內學習、興趣閱讀、鍛鍊身體、公益活動等,全面而又豐富多彩。

《忍住!別插手!》這樣孩子就能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這張表的主人叫馬冬晗,當時是清華大學的學生,有近一半的課程都得到了95分以上的高分,榮獲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除了成績優秀,她還是乒乓球隊、排球隊的隊長,擔任學生會主席的職位,稱得上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忍住!別插手!》這樣孩子就能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馬冬晗和其雙胞胎妹妹

馬冬晗如此出色,卓越的時間管理能力無疑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既提高了學習效率,還很好地平衡了學習、愛好和休息之間的關係。

一本名為《忍住!別插手!合理安排時間》的書,就詳細介紹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及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具體辦法。

為什麼孩子需要時間管理的能力

1、能管理好自己時間的孩子容易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今年年初,教育部特地發文,要求小學低年級不留課後作業,以保證每天10個小時的睡眠。

對於孩子來說,充足的睡眠很重要,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孩子睡眠時間充足的話,第二天起床精神百倍,學習效果才會更好。

不過,即便沒有課後作業,有些孩子還是做不到睡夠10個小時。因為他們總是磨蹭,吃飯、遊戲,甚至睡覺前的刷牙、洗漱都佔用了較長的時間。這其實就是沒有時間概念的表現。相反,如果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孩子自然就能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2、能管理好自己時間的孩子給人靠譜的感覺,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

《世說新語》中有一個故事,講陳太丘和朋友約好中午一起出門。時間到了,朋友沒有來,陳太丘就自己先走了。一會兒,朋友到了,看到陳太丘的兒子元方在玩,便問他父親在哪兒。陳元方說已經走了。這個朋友很生氣,抱怨陳太丘沒有等自己。陳元方大聲地說:“您與我父親約好中午相見,您沒到,這屬於不講信用的表現;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這屬於沒禮貌的表現。”

陳元方當時才7歲,都很清楚守時的重要性。一個不守時的人,也一定會給人留下不靠譜的印象,無法託付重要的事情。

3、能管理好自己時間的孩子比較自律。

儘管知道遵守時間很重要,但作為家長,我們也都清楚,如果每天都得催著孩子“該起床了”“該吃飯了”“該寫作業了”“該睡覺了”……那麼日子還是會一團糟,孩子做事的效率不會高,情緒還容易受影響,年齡大一些的還往往不愛聽,抱怨家長“嘮叨”。

從前面馬冬晗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能夠做到管理好自己時間的人,也就能管好自己。認真做每件事,無論她做什麼事情,致力於哪個方向,都能有所成就。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有必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忍住!別插手!》這樣孩子就能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這樣做來幫助孩子掌握時間管理能力

明白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那具體該如何做,來幫助孩子擁有時間管理能力呢?

1、建立時間概念

想要管理時間,首先需要有時間概念。

先從認鐘錶開始,知道現在是幾點幾分。早上出門前跟孩子說:“7點10了,該上學了。”晚上說:“最短的那根針指向9,比它長一點兒的針指向12時,我們就要刷牙睡覺了。”經常和孩子唸叨這些,他就會知道如何認鐘點了,瞭解時針走一格是多長時間,分針走一格又是多長時間。而且清楚,我們的生活和時間是有關聯的。這就具有了初步的時間概念。

通過看日曆可以知道是几几年幾月幾號,瞭解二十四節氣能夠分清一年四季。這樣就可以幫孩子建立起更加全面的時間概念。

2、感受時間

時間是永不停歇的。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場景裡對於時間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很多人都會覺得小時候時間過得很慢,但是長大後時間就過得很快。這並不是錯覺,而是和人大腦裡的海馬體有關。

海馬體負責將短時記憶轉為長時記憶,它會影響人對於時間的感覺。小孩子對於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會覺得很新鮮,海馬體就會頻繁發出記憶信號,發的次數越多,事後回憶時就感覺這個過程越長,因此小孩子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忍住!別插手!》這樣孩子就能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即便年齡沒變,做不同的事情時,人們對於時間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孩子看動畫片時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半個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而如果讓孩子讀半個小時的課文,或許就覺得時間過得很漫長了。

在孩子做事情時,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他感受具體的時間。做之前,讓孩子估計一下會用多長時間,同時用鐘錶標記開始的時間,或者是藉助沙漏這樣的工具開始計時。完成後,看看實際用了多長時間。

這樣做,孩子就對於時間長短,以及自己做事的速度有了比較直觀的感受,有助於下一步對時間進行規劃。

3、規劃時間

孩子對時間有了基本的概念,明白10分鐘和一個小時的區別,也大致瞭解自己做什麼事情需要多長時間,接下來就可以開始進行時間規劃了。

先要學會給時間分段。比如下午4點鐘放學回到家中,到晚上9點睡覺,一共是5個小時。將這5個小時分成幾段,有的用來做作業,有的用來玩遊戲,有的用來看電視,有的用來吃飯,有的用來做睡前準備……

接下來是列清單,讓孩子把要做的事情分為“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像上面列的做作業、吃飯和睡前準備就是“該做的事”,而玩遊戲、看電視屬於“想做的事”。明確了這一點後,讓孩子把這些事情進行排序,計劃先做哪項,再做哪項。然後在執行過程中,可能這個順序還需要調整。這個過程能夠培養孩子的判斷力,學會合理分配時間,清楚事情的重要性和緊急性與排序的關係。

觀察馬冬晗的那張表,也可以發現,其實她是將一天的時間大致分成幾個部分:起床後鍛鍊、早飯、預習;上午上課;午飯;下午上課和練習;晚飯;晚自習。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針對每天的課程表及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調整。如此周密又嚴謹的時間表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從小進行鍛鍊,並不斷修正才能達成。

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時,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不要忘了,這本書叫《忍住!別插手》。因此,儘管我們介紹了家長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辦法,但並不是要家長橫加干涉,強求孩子一步步按照家長規劃的來做。而是應該有耐心地指導孩子進行,一開始可以多提建議,但要逐漸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碰壁、修正,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首先,家長要有耐心。

即便做好了計劃,孩子執行時往往也不能做到位。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催。催多了,造成逆反心理,反倒沒法進行下去了。應該是讓孩子面對自然後果。

比如本來說好晚上9點睡覺,早上7點起床。但是晚上孩子貪玩,遲遲不睡,早上起不來,遲到了。這樣的事情有幾次,孩子自己就會調整上床睡覺的時間了。

其次,要寬容,允許孩子犯錯。

一開始孩子很容易分不清“該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對於孩子來說,可能玩遊戲屬於“該做的事”。家長不要急於去糾正,讓孩子先執行一段時間。當他把玩遊戲放在優先位,擠佔了些寫作業的時間,第二天交不上作業,挨老師批評了,就會發現在時間安排上的問題了。

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比家長直接指出來要求修改,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溝通時注意態度。

如果家長真的發現孩子的計劃有比較大的缺陷,根本無法執行。溝通時不要指責他,類似“我早就告訴你”“都說了多少遍了”“我就知道會這樣”這樣的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交流無法進行。

這時,家長應該語氣和緩地提醒孩子,計劃是不是行不通,是否可以考慮其他方案。如果因為前一項任務用時太長,不要責備他。家長儘量不要去幹涉孩子的安排,但是可以提醒時間快到了,如果孩子預估所需的時間與實際出入太大,可以調整時間規劃。

趕快行動起來吧,從現在開始,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擁有時間管理這個受益終生的能力!

搬書回巢,有書智庫領讀達人,新浪微博認證書評人。圖書編輯、網絡編輯、運營編輯……這麼多年,兜兜轉轉還是和文字打交道。我願搬書回巢,助你師逸功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