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今有把三個兒子先後送入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母親是如何教育孩子、影響孩子性格和價值觀的。

拿破崙也有一句名言:“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

這句寓意深遠的話,正是告訴人們一個母親對孩子乃至對整個世界的重要影響力。

毫無疑問,每一個家庭中,媽媽幾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她們活躍在各大育兒群、不斷學習著最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希望成為更好的媽媽。

然而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努力的媽媽,也常常會有焦慮、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

想當一個好媽媽,下面這4件事最好不要做。


"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今有把三個兒子先後送入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母親是如何教育孩子、影響孩子性格和價值觀的。

拿破崙也有一句名言:“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

這句寓意深遠的話,正是告訴人們一個母親對孩子乃至對整個世界的重要影響力。

毫無疑問,每一個家庭中,媽媽幾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她們活躍在各大育兒群、不斷學習著最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希望成為更好的媽媽。

然而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努力的媽媽,也常常會有焦慮、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

想當一個好媽媽,下面這4件事最好不要做。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嘮叨

我曾經在一次親戚朋友的聚會上,見識過一位媽媽的嘮叨,從開始吃飯就一直嘮叨孩子:

“好好坐,別亂動”

“看著點杯子,別打翻了”

“吃沒吃相,看你吃的到處都是”

“又跑哪裡去啊,快過來吃飯”······


"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今有把三個兒子先後送入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母親是如何教育孩子、影響孩子性格和價值觀的。

拿破崙也有一句名言:“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

這句寓意深遠的話,正是告訴人們一個母親對孩子乃至對整個世界的重要影響力。

毫無疑問,每一個家庭中,媽媽幾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她們活躍在各大育兒群、不斷學習著最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希望成為更好的媽媽。

然而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努力的媽媽,也常常會有焦慮、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

想當一個好媽媽,下面這4件事最好不要做。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嘮叨

我曾經在一次親戚朋友的聚會上,見識過一位媽媽的嘮叨,從開始吃飯就一直嘮叨孩子:

“好好坐,別亂動”

“看著點杯子,別打翻了”

“吃沒吃相,看你吃的到處都是”

“又跑哪裡去啊,快過來吃飯”······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可這些話對那孩子來說根本沒有效果,還是滿屋跑,根本靜不下來坐在凳子上吃飯,耳邊充斥著媽媽絮絮叨叨的叫喊聲。

直到爸爸看不下去了,嚴肅地說了一聲簡短的指令:“坐下吃飯。”孩子反而乖乖過來吃飯了。

“杯滿則溢,月滿則虧”,媽媽話說的太多,嘮叨的太多,教育的效果同樣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給孩子定下規則,不守規則就承擔相應的後果,用規矩代替嘮叨的話語,對孩子更有約束力,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再一個,如果需要提醒孩子注意時,儘量用溫和堅定的語言、簡短清晰的指令。

比如孩子房間髒亂還不收拾,嘮叨的媽媽可能會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看看你的房間,多亂?這麼大人了不知道收拾一下嗎?非要我收拾,你知道我每天多累嗎?”

直接描述客觀事實和你的期望會更好,比如:“你的屋子有點亂,如果你可以收拾乾淨就太好了!”


"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今有把三個兒子先後送入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母親是如何教育孩子、影響孩子性格和價值觀的。

拿破崙也有一句名言:“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

這句寓意深遠的話,正是告訴人們一個母親對孩子乃至對整個世界的重要影響力。

毫無疑問,每一個家庭中,媽媽幾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她們活躍在各大育兒群、不斷學習著最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希望成為更好的媽媽。

然而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努力的媽媽,也常常會有焦慮、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

想當一個好媽媽,下面這4件事最好不要做。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嘮叨

我曾經在一次親戚朋友的聚會上,見識過一位媽媽的嘮叨,從開始吃飯就一直嘮叨孩子:

“好好坐,別亂動”

“看著點杯子,別打翻了”

“吃沒吃相,看你吃的到處都是”

“又跑哪裡去啊,快過來吃飯”······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可這些話對那孩子來說根本沒有效果,還是滿屋跑,根本靜不下來坐在凳子上吃飯,耳邊充斥著媽媽絮絮叨叨的叫喊聲。

直到爸爸看不下去了,嚴肅地說了一聲簡短的指令:“坐下吃飯。”孩子反而乖乖過來吃飯了。

“杯滿則溢,月滿則虧”,媽媽話說的太多,嘮叨的太多,教育的效果同樣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給孩子定下規則,不守規則就承擔相應的後果,用規矩代替嘮叨的話語,對孩子更有約束力,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再一個,如果需要提醒孩子注意時,儘量用溫和堅定的語言、簡短清晰的指令。

比如孩子房間髒亂還不收拾,嘮叨的媽媽可能會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看看你的房間,多亂?這麼大人了不知道收拾一下嗎?非要我收拾,你知道我每天多累嗎?”

直接描述客觀事實和你的期望會更好,比如:“你的屋子有點亂,如果你可以收拾乾淨就太好了!”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溺愛孩子,沒有原則

很多媽媽在面對可愛的孩子時,有點“感情用事”。

在他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愛,對孩子有求必應,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保護他不受任何傷害,希望他無憂無慮地長大。

說好的不能吃太多零食,孩子一撒嬌一哭鬧,媽媽就敗下陣來,向他妥協了。

這樣無原則的妥協、什麼都滿足的溺愛,只會養出自私、軟弱、自理能力、行為習慣差的孩子。

真實的生活是殘酷的,總有一天孩子要獨自面對一切,沒法一直依靠別人。

做一個智慧的媽媽,就應該懂得早早培養孩子自理、獨立的能力。

行為習慣問題上,該建立的規矩給孩子建立好,並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不輕易妥協;

除了給孩子愛,也要教會他愛別人,比如幫媽媽捶捶背、幫爸爸倒杯水,這樣他會懂得珍惜別人的付出,學會感恩。


"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今有把三個兒子先後送入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母親是如何教育孩子、影響孩子性格和價值觀的。

拿破崙也有一句名言:“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

這句寓意深遠的話,正是告訴人們一個母親對孩子乃至對整個世界的重要影響力。

毫無疑問,每一個家庭中,媽媽幾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她們活躍在各大育兒群、不斷學習著最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希望成為更好的媽媽。

然而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努力的媽媽,也常常會有焦慮、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

想當一個好媽媽,下面這4件事最好不要做。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嘮叨

我曾經在一次親戚朋友的聚會上,見識過一位媽媽的嘮叨,從開始吃飯就一直嘮叨孩子:

“好好坐,別亂動”

“看著點杯子,別打翻了”

“吃沒吃相,看你吃的到處都是”

“又跑哪裡去啊,快過來吃飯”······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可這些話對那孩子來說根本沒有效果,還是滿屋跑,根本靜不下來坐在凳子上吃飯,耳邊充斥著媽媽絮絮叨叨的叫喊聲。

直到爸爸看不下去了,嚴肅地說了一聲簡短的指令:“坐下吃飯。”孩子反而乖乖過來吃飯了。

“杯滿則溢,月滿則虧”,媽媽話說的太多,嘮叨的太多,教育的效果同樣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給孩子定下規則,不守規則就承擔相應的後果,用規矩代替嘮叨的話語,對孩子更有約束力,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再一個,如果需要提醒孩子注意時,儘量用溫和堅定的語言、簡短清晰的指令。

比如孩子房間髒亂還不收拾,嘮叨的媽媽可能會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看看你的房間,多亂?這麼大人了不知道收拾一下嗎?非要我收拾,你知道我每天多累嗎?”

直接描述客觀事實和你的期望會更好,比如:“你的屋子有點亂,如果你可以收拾乾淨就太好了!”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溺愛孩子,沒有原則

很多媽媽在面對可愛的孩子時,有點“感情用事”。

在他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愛,對孩子有求必應,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保護他不受任何傷害,希望他無憂無慮地長大。

說好的不能吃太多零食,孩子一撒嬌一哭鬧,媽媽就敗下陣來,向他妥協了。

這樣無原則的妥協、什麼都滿足的溺愛,只會養出自私、軟弱、自理能力、行為習慣差的孩子。

真實的生活是殘酷的,總有一天孩子要獨自面對一切,沒法一直依靠別人。

做一個智慧的媽媽,就應該懂得早早培養孩子自理、獨立的能力。

行為習慣問題上,該建立的規矩給孩子建立好,並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不輕易妥協;

除了給孩子愛,也要教會他愛別人,比如幫媽媽捶捶背、幫爸爸倒杯水,這樣他會懂得珍惜別人的付出,學會感恩。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強勢,為孩子包辦一切

通常談起媽媽,都是溫柔、善解人意的樣子,然而現實生活中仍然不乏一類強勢的媽媽,她們脾氣大,要求嚴苛,在家裡說一不二。

這類強勢的媽媽背後,是對孩子密不透風的控制,喜歡為孩子規劃好一切。

小到每天吃什麼,穿什麼,大到選什麼興趣班、學文科還是理科、報什麼專業,都只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來,孩子沒有話語權、選擇權。

結果只會養出懦弱的兒子,霸道的女兒,而且孩子缺乏主見和自信心,難成大事。


"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今有把三個兒子先後送入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母親是如何教育孩子、影響孩子性格和價值觀的。

拿破崙也有一句名言:“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

這句寓意深遠的話,正是告訴人們一個母親對孩子乃至對整個世界的重要影響力。

毫無疑問,每一個家庭中,媽媽幾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她們活躍在各大育兒群、不斷學習著最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希望成為更好的媽媽。

然而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努力的媽媽,也常常會有焦慮、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

想當一個好媽媽,下面這4件事最好不要做。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嘮叨

我曾經在一次親戚朋友的聚會上,見識過一位媽媽的嘮叨,從開始吃飯就一直嘮叨孩子:

“好好坐,別亂動”

“看著點杯子,別打翻了”

“吃沒吃相,看你吃的到處都是”

“又跑哪裡去啊,快過來吃飯”······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可這些話對那孩子來說根本沒有效果,還是滿屋跑,根本靜不下來坐在凳子上吃飯,耳邊充斥著媽媽絮絮叨叨的叫喊聲。

直到爸爸看不下去了,嚴肅地說了一聲簡短的指令:“坐下吃飯。”孩子反而乖乖過來吃飯了。

“杯滿則溢,月滿則虧”,媽媽話說的太多,嘮叨的太多,教育的效果同樣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給孩子定下規則,不守規則就承擔相應的後果,用規矩代替嘮叨的話語,對孩子更有約束力,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再一個,如果需要提醒孩子注意時,儘量用溫和堅定的語言、簡短清晰的指令。

比如孩子房間髒亂還不收拾,嘮叨的媽媽可能會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看看你的房間,多亂?這麼大人了不知道收拾一下嗎?非要我收拾,你知道我每天多累嗎?”

直接描述客觀事實和你的期望會更好,比如:“你的屋子有點亂,如果你可以收拾乾淨就太好了!”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溺愛孩子,沒有原則

很多媽媽在面對可愛的孩子時,有點“感情用事”。

在他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愛,對孩子有求必應,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保護他不受任何傷害,希望他無憂無慮地長大。

說好的不能吃太多零食,孩子一撒嬌一哭鬧,媽媽就敗下陣來,向他妥協了。

這樣無原則的妥協、什麼都滿足的溺愛,只會養出自私、軟弱、自理能力、行為習慣差的孩子。

真實的生活是殘酷的,總有一天孩子要獨自面對一切,沒法一直依靠別人。

做一個智慧的媽媽,就應該懂得早早培養孩子自理、獨立的能力。

行為習慣問題上,該建立的規矩給孩子建立好,並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不輕易妥協;

除了給孩子愛,也要教會他愛別人,比如幫媽媽捶捶背、幫爸爸倒杯水,這樣他會懂得珍惜別人的付出,學會感恩。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強勢,為孩子包辦一切

通常談起媽媽,都是溫柔、善解人意的樣子,然而現實生活中仍然不乏一類強勢的媽媽,她們脾氣大,要求嚴苛,在家裡說一不二。

這類強勢的媽媽背後,是對孩子密不透風的控制,喜歡為孩子規劃好一切。

小到每天吃什麼,穿什麼,大到選什麼興趣班、學文科還是理科、報什麼專業,都只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來,孩子沒有話語權、選擇權。

結果只會養出懦弱的兒子,霸道的女兒,而且孩子缺乏主見和自信心,難成大事。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先後把三個兒子先後送進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她的教育觀點裡,就反對強勢、包辦一切的媽媽。

比如: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選擇,最重要的是千萬別拿孩子做比較……

不要做一個全能的媽媽,為孩子打理好一切。適當放手、放心、信任孩子,允許他勇敢探索、試錯、做選擇、表達自己的觀點。

偶爾示弱,讓孩子為自己、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會更有責任感和自信心。

健康的親子關係,不應該是掌控與佔有,而是珍惜這母子一場的緣分,給他足夠的愛、陪伴、欣賞和支持。


"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今有把三個兒子先後送入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母親是如何教育孩子、影響孩子性格和價值觀的。

拿破崙也有一句名言:“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

這句寓意深遠的話,正是告訴人們一個母親對孩子乃至對整個世界的重要影響力。

毫無疑問,每一個家庭中,媽媽幾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她們活躍在各大育兒群、不斷學習著最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希望成為更好的媽媽。

然而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努力的媽媽,也常常會有焦慮、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

想當一個好媽媽,下面這4件事最好不要做。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嘮叨

我曾經在一次親戚朋友的聚會上,見識過一位媽媽的嘮叨,從開始吃飯就一直嘮叨孩子:

“好好坐,別亂動”

“看著點杯子,別打翻了”

“吃沒吃相,看你吃的到處都是”

“又跑哪裡去啊,快過來吃飯”······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可這些話對那孩子來說根本沒有效果,還是滿屋跑,根本靜不下來坐在凳子上吃飯,耳邊充斥著媽媽絮絮叨叨的叫喊聲。

直到爸爸看不下去了,嚴肅地說了一聲簡短的指令:“坐下吃飯。”孩子反而乖乖過來吃飯了。

“杯滿則溢,月滿則虧”,媽媽話說的太多,嘮叨的太多,教育的效果同樣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給孩子定下規則,不守規則就承擔相應的後果,用規矩代替嘮叨的話語,對孩子更有約束力,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再一個,如果需要提醒孩子注意時,儘量用溫和堅定的語言、簡短清晰的指令。

比如孩子房間髒亂還不收拾,嘮叨的媽媽可能會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看看你的房間,多亂?這麼大人了不知道收拾一下嗎?非要我收拾,你知道我每天多累嗎?”

直接描述客觀事實和你的期望會更好,比如:“你的屋子有點亂,如果你可以收拾乾淨就太好了!”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溺愛孩子,沒有原則

很多媽媽在面對可愛的孩子時,有點“感情用事”。

在他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愛,對孩子有求必應,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保護他不受任何傷害,希望他無憂無慮地長大。

說好的不能吃太多零食,孩子一撒嬌一哭鬧,媽媽就敗下陣來,向他妥協了。

這樣無原則的妥協、什麼都滿足的溺愛,只會養出自私、軟弱、自理能力、行為習慣差的孩子。

真實的生活是殘酷的,總有一天孩子要獨自面對一切,沒法一直依靠別人。

做一個智慧的媽媽,就應該懂得早早培養孩子自理、獨立的能力。

行為習慣問題上,該建立的規矩給孩子建立好,並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不輕易妥協;

除了給孩子愛,也要教會他愛別人,比如幫媽媽捶捶背、幫爸爸倒杯水,這樣他會懂得珍惜別人的付出,學會感恩。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強勢,為孩子包辦一切

通常談起媽媽,都是溫柔、善解人意的樣子,然而現實生活中仍然不乏一類強勢的媽媽,她們脾氣大,要求嚴苛,在家裡說一不二。

這類強勢的媽媽背後,是對孩子密不透風的控制,喜歡為孩子規劃好一切。

小到每天吃什麼,穿什麼,大到選什麼興趣班、學文科還是理科、報什麼專業,都只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來,孩子沒有話語權、選擇權。

結果只會養出懦弱的兒子,霸道的女兒,而且孩子缺乏主見和自信心,難成大事。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先後把三個兒子先後送進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她的教育觀點裡,就反對強勢、包辦一切的媽媽。

比如: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選擇,最重要的是千萬別拿孩子做比較……

不要做一個全能的媽媽,為孩子打理好一切。適當放手、放心、信任孩子,允許他勇敢探索、試錯、做選擇、表達自己的觀點。

偶爾示弱,讓孩子為自己、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會更有責任感和自信心。

健康的親子關係,不應該是掌控與佔有,而是珍惜這母子一場的緣分,給他足夠的愛、陪伴、欣賞和支持。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說爸爸壞話

在孩子眼裡,爸爸媽媽都是一樣親,一樣愛。

可是在爸爸表現不是很好、或者和爸爸吵架的時候,有些媽媽就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吐槽起來。

“你爸爸是真不負責任,你以後可別跟他一樣”

“沒見過你爸這麼懶的人,沒本事脾氣還差”

······

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他一定是痛苦茫然的。

一方面害怕父母不再相愛,充滿了不安;

另一方面,爸爸也是孩子愛的人,聽這些話他心裡會很難受;

此外,還會影響孩子對爸爸的看法,讓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爸爸,爸爸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會大打折扣。

"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故事深入人心,今有把三個兒子先後送入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母親是如何教育孩子、影響孩子性格和價值觀的。

拿破崙也有一句名言:“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

這句寓意深遠的話,正是告訴人們一個母親對孩子乃至對整個世界的重要影響力。

毫無疑問,每一個家庭中,媽媽幾乎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軍,她們活躍在各大育兒群、不斷學習著最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希望成為更好的媽媽。

然而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努力的媽媽,也常常會有焦慮、困惑、不知所措的時候。

想當一個好媽媽,下面這4件事最好不要做。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嘮叨

我曾經在一次親戚朋友的聚會上,見識過一位媽媽的嘮叨,從開始吃飯就一直嘮叨孩子:

“好好坐,別亂動”

“看著點杯子,別打翻了”

“吃沒吃相,看你吃的到處都是”

“又跑哪裡去啊,快過來吃飯”······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可這些話對那孩子來說根本沒有效果,還是滿屋跑,根本靜不下來坐在凳子上吃飯,耳邊充斥著媽媽絮絮叨叨的叫喊聲。

直到爸爸看不下去了,嚴肅地說了一聲簡短的指令:“坐下吃飯。”孩子反而乖乖過來吃飯了。

“杯滿則溢,月滿則虧”,媽媽話說的太多,嘮叨的太多,教育的效果同樣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給孩子定下規則,不守規則就承擔相應的後果,用規矩代替嘮叨的話語,對孩子更有約束力,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再一個,如果需要提醒孩子注意時,儘量用溫和堅定的語言、簡短清晰的指令。

比如孩子房間髒亂還不收拾,嘮叨的媽媽可能會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看看你的房間,多亂?這麼大人了不知道收拾一下嗎?非要我收拾,你知道我每天多累嗎?”

直接描述客觀事實和你的期望會更好,比如:“你的屋子有點亂,如果你可以收拾乾淨就太好了!”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溺愛孩子,沒有原則

很多媽媽在面對可愛的孩子時,有點“感情用事”。

在他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愛,對孩子有求必應,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保護他不受任何傷害,希望他無憂無慮地長大。

說好的不能吃太多零食,孩子一撒嬌一哭鬧,媽媽就敗下陣來,向他妥協了。

這樣無原則的妥協、什麼都滿足的溺愛,只會養出自私、軟弱、自理能力、行為習慣差的孩子。

真實的生活是殘酷的,總有一天孩子要獨自面對一切,沒法一直依靠別人。

做一個智慧的媽媽,就應該懂得早早培養孩子自理、獨立的能力。

行為習慣問題上,該建立的規矩給孩子建立好,並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不輕易妥協;

除了給孩子愛,也要教會他愛別人,比如幫媽媽捶捶背、幫爸爸倒杯水,這樣他會懂得珍惜別人的付出,學會感恩。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太強勢,為孩子包辦一切

通常談起媽媽,都是溫柔、善解人意的樣子,然而現實生活中仍然不乏一類強勢的媽媽,她們脾氣大,要求嚴苛,在家裡說一不二。

這類強勢的媽媽背後,是對孩子密不透風的控制,喜歡為孩子規劃好一切。

小到每天吃什麼,穿什麼,大到選什麼興趣班、學文科還是理科、報什麼專業,都只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來,孩子沒有話語權、選擇權。

結果只會養出懦弱的兒子,霸道的女兒,而且孩子缺乏主見和自信心,難成大事。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先後把三個兒子先後送進斯坦福大學的陳美玲,她的教育觀點裡,就反對強勢、包辦一切的媽媽。

比如: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選擇,最重要的是千萬別拿孩子做比較……

不要做一個全能的媽媽,為孩子打理好一切。適當放手、放心、信任孩子,允許他勇敢探索、試錯、做選擇、表達自己的觀點。

偶爾示弱,讓孩子為自己、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會更有責任感和自信心。

健康的親子關係,不應該是掌控與佔有,而是珍惜這母子一場的緣分,給他足夠的愛、陪伴、欣賞和支持。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說爸爸壞話

在孩子眼裡,爸爸媽媽都是一樣親,一樣愛。

可是在爸爸表現不是很好、或者和爸爸吵架的時候,有些媽媽就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吐槽起來。

“你爸爸是真不負責任,你以後可別跟他一樣”

“沒見過你爸這麼懶的人,沒本事脾氣還差”

······

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他一定是痛苦茫然的。

一方面害怕父母不再相愛,充滿了不安;

另一方面,爸爸也是孩子愛的人,聽這些話他心裡會很難受;

此外,還會影響孩子對爸爸的看法,讓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爸爸,爸爸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會大打折扣。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這些負擔、迷茫和壓力對孩子身心發展都是不利的。而且,在這樣環境中成長,孩子也容易沾染上這些負面情緒,學會抱怨、說別人壞話。

對孩子來說,他內心最大的渴望就是爸爸媽媽能彼此相愛,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樣他會充滿了安全感和歸屬感,積極而自信。

媽媽再生氣,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否定、說爸爸壞話,而且還要努力維護爸爸在孩子心中正面的形象,用他身上優質的一面去影響孩子。

想讓爸爸改變的地方,私下裡和他好好溝通即可,不要把孩子也拉進這場“戰爭”。

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一書中寫道:

“我發自肺腑地感謝直到我到了耄耋之年也一直守護我的母親。”

對稻盛和夫來說,一路走來,深受幼時母親教誨的感化,因此奠定的人生哲學,讓他在人生轉折點總能選擇正確的道路,而不至於迷失方向。

希望你也能成為不斷學習、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能給孩子帶來正面、積極影響的媽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