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經常生病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焦慮自責的媽媽

不完美媽媽 肺炎 幼兒園 溼疹 60分媽媽月華 2019-04-06
每一個經常生病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焦慮自責的媽媽

童童是一個很可愛的寶寶,能說會道,又愛笑,只是身體不太好,經常生病,尤其上幼兒園之後,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

媽媽說,每一天自己都提心吊膽,生怕孩子出狀況。但就是這樣小心翼翼,孩子還是狀況不斷。

最近一段時間,童童又生病了。先是突然發燒,高燒不退,好不容易燒退了,才發現居然是肺炎。又是打針又是吃藥,折騰了兩週,媽媽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半夜又突然大哭大鬧,說耳朵疼,去檢查後才知道是中耳炎。她還經常發溼疹,這裡一塊那裡一塊,抹了各種藥膏都不好。

媽媽說聽到童童又發燒生病的消息時,她就感到特別胸口像壓了一塊大石一樣,悶得慌。她耐心地照顧童童。但童童並不太配合,尤其每次吃藥的時候,都要大哭大鬧一通,剛開始媽媽都是耐著性子哄她,那天實在太累了,當童童又開始哭鬧時,媽媽實在沒忍住,對著童童大吼大叫起來,還把藥扔了。等情緒平靜後,她又特別後悔,越想越心酸,抱著童童大哭起來。

這已經不是媽媽第一次因為童童不肯吃藥而生氣了,每一次童童生病的時候,她都會因為一些小狀況而發火,發完脾氣看著瘦弱的寶寶又特別懊惱後悔。她無數次告訴自己寶寶在生病,已經很難受了,自己不能再發火,但每一次都忍不住,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我告訴童童媽媽,這並不是她有心理問題,而是她內心的痛苦與自責沒有地方可以發洩。

當孩子生病時,媽媽會感到內疚與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沒有把孩子照顧好。

這份內疚感讓媽媽留下來陪在孩子身邊,並放下手上其他的事情去照顧孩子。這樣的情況下,媽媽就完全沒有辦法顧及其他的事情,即使是那些自己很在意、很重要的事情也不得不先暫停。

當媽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順順利利好起來,那媽媽會感受到自己被肯定,會覺得這樣犧牲自己是值得的。

但如果孩子不肯配合,不好好吃藥,身體沒有起色的時候,媽媽內心的愧疚與自責就會被喚醒,在愧疚的背後,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她會覺得自己很糟糕,連心愛的孩子都照顧不好。孩子一塌糊塗,再看看自己,也是一塌糊塗,事業不成功、生活不順利、什麼都做不好。

因為這份被喚起的無力感太可怕,尤其很多時候,媽媽的這種感覺從來沒有被接納和處理過,她會感到無所適從。這時,我們內在為了不讓自己看到這份無力感,就會用生氣、憤怒這些強有力的表現來進行防禦和攻擊。

如果媽媽從小到大的成長中,每當事情做得不好,沒有達到父母要求時,父母也是經常用批評與指責的態度來對待,媽媽內在的批評聲音就會更大聲,憤怒感就會更強,更容易莫名其妙被點燃。

憤怒表面上是對孩子的,實際上卻是針對媽媽內在那個弱小的、糟糕的、連孩子都保護不了的自己。這時,如果家人不理解媽媽的焦慮和緊張,對媽媽進行指責和批評,媽媽的自責和內疚就會更強,情緒就會更糟糕。

所以,這個時候,最需要處理的是媽媽的情緒。

媽媽需要先感受自己內在的憤怒,因為憤怒感會引發孩子和自己的內疚,既傷孩子又傷害自己。

當然,要感受到自己憤怒不是這麼容易的。通常都要情緒發洩過以後才會有警覺。

為了防禦情緒爆發對孩子的傷害,可以在情緒穩定後,告訴孩子:“媽媽剛剛發火了,你是不是很害怕,對不起,這是媽媽內在的憤怒。這個憤怒是對媽媽自己的,這是媽媽自己需要處理的功課,不是對你的,不是你的錯,你不要因為媽媽的情緒而內疚自責。”這樣可以把孩子從內疚感中解放出來。否則,孩子的內在會痛苦而自責。

然後可以在憤怒的情緒來臨時,去感受那股憤怒,用適合的方式進行表達。

分享一個最簡單的方法,當你快抓狂的時候,深呼吸,然後通過鼻腔用力“哼”出來。努力多做幾次,“哼”完你焦慮抓狂的心情會平靜點。

如果還是控制不住,可以用打沙包、撕紙、尖叫等方式來發洩,把憤怒像輪胎洩氣一樣放掉。

憤怒釋放後,就是該面對並接受它的時候了。及時提醒自己:是我需要轉身面對的時候了!不管你內心是什麼樣的情緒,你都可以做幾個深呼吸,靜靜的與你的思想在一起,像一個無辜的旁觀者似的,聽聽大腦裡的各種聲音,同時,感受一下身體哪個部位不舒服。然後,把你的呼吸導向那個不舒服的部位,觀察它、觀照它,全然的去經歷它,不要抗拒。

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的內心可能會害怕,甚至會找各種理由逃避,勇敢面對,只要一分鐘,你就會發現感覺已經開始改變了。慢慢的,你會感覺到他們的離開。因為情緒就是這樣,它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你的接納,當你面對並接納他們的時候,也是它們離開的時候。

憤怒的背後是內在的無力感,但看到自己的無力感遠比看到憤怒更讓人害怕的,因為無力感是讓人直擊內心深處的彷徨無助,是看到自己的弱小和無助,這種無能為力的感受遠比憤怒來得糟糕。

所以,真正需要處理的,是這份無力感。可以在情緒上來時,對自己說:“我感到自己有些憤怒,這些憤怒是針對我的無力感的。面對孩子健康的問題,我很無力,我很自責,因為我感到是自己沒有把她照顧好,我不知道自己還能為他做什麼,我不允許自己無力,我也不允許孩子不夠好。”

當這份情緒被看到以後,就可以去處理了。可以對自己說,我接納我的無力感,我接納我的力量有限,我允許這份無力感存在。這時,慢慢的,會看到這份無力感好像並不是那麼可怕,反而是可以被探討和調整的。

慢慢地,再做幾個深呼吸,情緒就能逐漸穩定下來。無助感處理過了,對自己的要求也放鬆了,再看到生病的孩子時,就不會有那麼多自責和愧疚,反而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照顧。

孩子小的時候體質相對弱,生病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每一次孩子生病都會憤怒和自責,那麼就可以自己先做好預案,先了解孩子的各種常見病,對孩子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孩子生病時,就不會手足無措了,這樣,內在的無力感也會減少。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都會生病。接納孩子,告訴自己孩子生病是正常的,不因為孩子生病而自責愧疚,孩子的疾病也會更快恢復哦!

做內心強大媽媽,要從接納自己的無助開始!

——END——

特別聲明:本文為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60分媽媽月華】暢銷育兒書作者,國家級兒童心理諮詢師,著有《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專注寶寶的吃喝拉撒,生長髮育,學習力培養及身心成長,也關注媽媽的心靈成長,健康的母嬰關係才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寶寶。如果你想孩子身心靈都能更健康,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