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兒,為何你辛苦培養的卻是“小白眼狼”?

心理學從不高深,它就隱藏在你生活中的雞毛蒜皮裡,不管你發現沒有,它時時處處在你身邊。就像榮格所言: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將其稱為“命運”。

喪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兒,為何你辛苦培養的卻是“小白眼狼”?

一個朋友問我,該如何將離婚會孩子的傷害減少到最低?事實上,傷害是一種感受,而這種感受是建立在心理的基礎上的。換句話說,孩子心理覺得難受,它就在這件事中被傷害,否則,就沒有被傷害。所以,離婚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讓孩子感受到的傷害降到最小。而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洞悉其背後的心理。

A,女,喪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兒。結婚後除了上班,剩下的時間全部用於家裡,照顧孩子的事,基本上由自己一人承擔。老公流連在外,工作、應酬、出軌。A心力交瘁。A自述老公對女兒的苛刻嚴厲,女兒的性格"很不自信,很內向,膽小",她說,"老公出軌時,女兒四歲,那晚我半夜離家出走了,她也知道了,就打電話叫我回來,如果不回來,她就拿刀砍死自己,聽到這句話,我被嚇到了,又轉回來。這幾年,她大些了,但還記得那次的事,她就會說不要爸爸媽媽離婚。離婚了,就沒有父母,我說爸爸媽媽只是不在一起生活,但仍然愛她,但說不通","在家裡,她爸爸比較凶,她最怕爸爸,而我對她比較有耐心,更多的是講道理,有時候也放縱了她,比如亂買玩具這些。但我發現即使是我和她爸爸打著玩,但她首先會護著她爸爸,很多時候我不敢離婚,真怕她拿刀砍自己,或做傻事"。

A對自己原生家庭的自述如下:"我的父母都是農民,小時候我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帶著我們,如果不聽話,母親就打,上初中了,記得母親對我又很好,會買水果收著給我吃,一天一個,而我也比較聽她的話,學習從不讓她操心,回家忙著做家務,即使我生母親的氣,生完後,我也會去做家務活。現在父母雖老了,但我明顯感覺到,母親不愛父親,我父親愛講大話,也會與別的女人來往過於頻繁,而我母親也是為了我們姊妹三個,一味的忍讓,父親的很多所作所為,母親都不欣賞,到現在都會吵架伴嘴,我感覺自己挺像母親的。"說到這,她好像有點醒悟,繼續說"我們家裡,我哥和我姐對父母都不太好,我也怕自己走母親的路,到頭來孩子又不孝順。"

"小白眼狼"是我在聽了A的講述之後的感覺,但在這之前,她自己感覺並不明顯,我提到這一點之後,她自己似乎有一些感覺,說:"有些時候也感覺她會欺負我一樣,比如她爸的話,她就很聽,而我的話,她就不當回事。其實平時我看她膽小,不自信,給她更多的是鼓勵多些,很少凶她。"

為什麼女兒會在從小陪伴和養育自己的媽媽和對自己苛責嚴厲的爸爸之間,明顯表現出對爸爸的偏袒,好像一個"小白眼狼"呢?這背後有令人深思的心理原因。

其實仔細看看A和母親的模式,正如她自己所說,她好像是自己母親的翻版。事實上,很多人成年後的婚姻生活,都幾乎是原生家庭的翻版。

從小耳濡目染習得的行為模式,在成年後沒有得到矯正和成長之前,翻版原生家庭父母的相處模式,幾乎是一種必然。在家庭中,女兒和父親的關係,兒子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成人後他們和各自配偶的模式。

A幾乎是母親的翻版,而A的丈夫也差不多是A父親的翻版。幾乎可以預見,A的女兒長大之後,也很有可能是A的翻版。家族之間命運的代際傳承,就是這樣頑固的順延下去,深刻程度堪比基因表達。

為什麼A的女兒會是這樣的表現呢?可以嘗試拆分一下女兒的心理機制。

喪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兒,為何你辛苦培養的卻是“小白眼狼”?

1.向強勢者認同

人類起源於動物,叢林法則說白了就是弱肉強食,所以,向強勢者認同幾乎是人類血液裡的基因。在A的家庭關係裡,A隱忍壓抑,明顯處於弱勢,A的老公性格則非常強勢,對待親人也多苛刻嚴厲。作為家庭中的孩子,上天生就有"察言觀色"的本事,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因為自身力量較弱,所以她的這個特徵就更加明顯。她會不自覺的向強勢者表示認同,這個強勢者,其實就是一種力量的象徵,所以,向強勢者認同的心理,實質上是弱小者向力量的認同。

越是弱小的,越渴望力量,在孩子心中,爸爸的力量是她渴望並恐懼的,所以,孩子會不自覺的"討好"父親。

2.害怕受到懲罰

從A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來,A對待女兒的態度比較溫和,而丈夫則非常嚴厲。換句話說,女兒"得罪"了媽媽,付出的"成本"並不會很高,但是得罪了爸爸,就可能遭受嚴厲的懲罰。

趨利避害同樣是人類的本能,正因為如此,孩子才會表現出"欺負"媽媽,"討好"爸爸的行為。

3.對軟弱的痛恨

這一點是很難覺察的。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雖然常說要懂得感恩,但實際上,真實的人性往往是會"欺軟怕硬",只有加以道德的約束和自我管理,才能將這一本能剔除。

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媽媽是一個溫柔、善良、有力量、能保護自己、對自己的要求瞭如指掌、全部滿足自己….的"全能媽媽"。

嬰兒時期的嬰兒,是全能自戀的,這個時候的孩子分不清"我"和"媽媽"的邊界,當他一哭鬧,就會馬上獲得滿足,不是喝奶就是換尿布,所以在ta的心裡,自己是全能的,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而媽媽是為自己服務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逐漸區分了媽媽和自己原來是不同的人,知道了自己不是"全能的"的真相,但是對理想媽媽的渴望,還會停留在潛意識裡。

A並不符合女兒心目中理想媽媽的形象,A太軟弱,缺少力量,這意味著A不能很好的"保護"她自己和女兒,於是女兒在潛意識裡會有憤怒。這個憤怒,一是出於媽媽不能保護她自己的心疼,二是出於媽媽不能保護我的恐懼。

所以女兒會對媽媽產生一種複雜而矛盾的心理:需要媽媽時依賴媽媽,不需要媽媽時攻擊媽媽。換句話說,A平時對女兒的沒有邊界的溺愛和包辦,實際上培養了一個和她共生,同時又嫌棄她的孩子。

A因為婚姻不順,對工作也無心戀戰,甚至看到孩子成績下降,還想換一個輕鬆的閒職,以更好的照顧女兒。A的這個想法說明在A的世界裡,她只有女兒,沒有自己。一個沒有自己的人,會獲得女兒的欣賞和臣服嗎?

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孩子需要的是一個能給到自己高質量陪伴的"理想母親",而不是一個像老媽子一樣圍在自己身邊的保姆。

喪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兒,為何你辛苦培養的卻是“小白眼狼”?

4.心理力量缺失的恐懼

A的女兒在A面前展現了兩種狀態,一種是綁架和威脅母親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比如恐嚇離家出走的A如果不趕緊回來,就要自殘),另一種是擔心父母離異,自己成為"孤兒"的小女孩心態。

一般而言,越是心理力量弱的人,在家裡,越呈現"窩裡橫"的狀態,在外面,則秒慫。A的孩子現在的狀態已經明顯顯示出了這種傾向。

她為什麼能威脅媽媽?是因為她對媽媽,尤其是媽媽的弱點了如指掌,所以,她會採用以"毀掉你最在乎的東西"來威脅恐嚇你,達到控制媽媽的目的。不要小看孩子,實際上孩子天生就有"控制父母"的潛意識。而控制的本事,幾乎是與生俱來的,也可以說是一種本能。

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人格信號,如果孩子不加以矯正,那麼長大後ta就會習慣使用這種"無賴"模式控制他人,但是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這種模式能對誰起作用呢?顯然,只有在乎ta的人身上,這種無賴和控制才會發揮作用。

但是,社會上有幾個人會在乎ta呢?即使是ta長大後的親密關係裡,ta還會延用這種模式去掌控他人,而事實上,沒有任何人心甘情願的被人控制,所以可想而知,這樣的方法最終一定會失效,而ta自己,會因為方法的失效,而產生巨大的無力感和憤怒。

所以,如果人格上不能得到完善和成長,那麼其破壞性——不僅是對他人,更是對自己,是非常巨大的。這一點,A必須要提高警惕。

女兒之所以能控制A ,出於對A的瞭解,而A也確實如孩子所願,成功的"被控制"了。可以說,正是因為A的邊界不清才導致了任何人,包括孩子,都可以自如的實施對A的掌控。

A說跟孩子說不通道理,孩子不接受"父母離婚但仍然愛她"的道理。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孩子並沒有在父母身上得到真正的愛和由愛帶來的安全感。

愛,是一個人的底氣,如果一個人在豐盈、健康,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ta的人格也一定相對健全,ta懂得何為愛,以及如何愛。相反,生活在一個愛的匱乏環境下的孩子,ta的安全感是缺失的,A的孩子之所以表現出對"正確的道理"的充耳不聞,實際上正是由於ta的恐懼——本來給到的愛就很稀薄,安全感就很缺失,如果連這麼點東西都拿走,那我還有什麼呢?所以,我不聽不聽,雖然我現在擁有的愛很"破",但,這是我唯一的東西,我要誓死捍衛。

所有的張牙舞爪背後,其實是由於"防禦"帶來的深深的恐懼。

喪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兒,為何你辛苦培養的卻是“小白眼狼”?

A說,因為覺察出孩子"膽小,不自信",所以平時對孩子以鼓勵居多,很少凶她。我想A也不清楚,為什麼即使這樣,還是沒能給到孩子安全感和內心豐盈的愛呢?

我想,A需要了解一些東西。

1. 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

家長的身教,對孩子的影響遠大於言傳。換句話說,講大道理,對孩子來說,影響甚微。相反,家長不自覺的言行則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A如果不軟弱,就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對老公的出軌選擇壓抑和糾結、忍耐。表面上,A不離婚是因為父母和孩子,其實是因為自己內心力量的缺失。

A對丈夫的"善良",成為了丈夫一再越界、變本加厲的籌碼。

一個人真正的善良,絕不是毫無原則的軟弱,而是有底線的善意。毫無原則的自我付出,感動的只有自己。

對待"惡"的寬容,是對"善"最大的諷刺。

善良≠軟弱。事實上,一個人的性格特質,絕不會只反應在單一事件中,一定是在每件事上都有相應的反應。

A對孩子,同樣沒有原則。她經常溺愛孩子,在不該滿足孩子的時候滿足孩子,這種對孩子的"善良",其實恰恰是給了孩子"鑽空子"的機會。孩子有時候"欺負"她,她也沒有反應。這種遲鈍會讓孩子在越過邊界的同時,感到一種空虛感——媽媽是沒有力量的,連媽媽都是沒有力量的,那我肯定也是不安全的,因為她不能保護我。

再加上爸爸的苛刻和嚴厲,於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誕生了。

喪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兒,為何你辛苦培養的卻是“小白眼狼”?

2.對孩子,需要的是接納、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保姆

A說她經常讚賞孩子,事實上,很多家長的讚賞都用錯了地方。讚賞的初衷,是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向強化,建立一種積極的條件反射關係,從而讓孩子在正確的方向繼續前進。

但是很多時候,家長都把讚賞用錯了地方,在不該誇的時候誇。關於該如何給到孩子讚賞,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有過介紹(雞毛蒜皮與蒜皮雞毛(48)——隨手可見的錯誤的養育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需要的往往不是誇讚,而是被看到,被理解,被懂得。

例如一個孩子的現象是不聽話,但是背後是什麼?就像剛才提到的A的女兒表面上的"油鹽不進",背後的恐懼,作為媽媽的A能看懂麼?

誇讚孩子,在於誇ta的探索精神,為了實現目標付出的努力,以及排除干擾實現目標的品格,而不是其他的什麼東西。而孩子需要被看到、懂得、深入的理解,"如何讀懂孩子真正的需要"是需要家長成長和學習的。

你只有看懂了ta,聽懂ta話語背後真實的渴望,才能和ta達成高質量的交流,給到ta心理上的支撐。

孩子不需要你講那些大道理,需要的也不是一個事無鉅細、包辦替代的保姆,而是讓ta感覺到真正被理解、接納和尊重的感覺。

只有這樣的孩子,ta才能體會到被愛,內心才有豐盈的安全感。當一個孩子內心有了這些心理力量,ta才能接受"即使父母離婚也依然愛你"這樣的觀點。

喪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兒,為何你辛苦培養的卻是“小白眼狼”?

3. 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就先把自己活成什麼樣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他們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或體貼照顧,或吹毛求疵。但是唯獨忘了一點:你是孩子的媽媽,更首先是你自己。

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一個積極、陽光、自律、向上的孩子,那麼你需要自己先成為一個這樣的人。然後,你的孩子自然也就會成為這個樣子。

言傳身教的影響,也包括榜樣的力量。

很多家長都使錯了力,把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卻唯獨忽視了自身的成長和建設。這種心態,同樣是家長自身的人格不完善導致的:在孩子身上投射了自己太多的情感和期待,卻忘了最根本的一點——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你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只有你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的人,把孩子也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你們才能成為"親密有間"的母子/父子。你們才能各自做人格獨立的人。

沒有一個人可以靠放棄自我來成全別人,無論這個"別人"是老公還是孩子,你的自我放棄,除了讓你在爛泥塘裡一輩子打滾以外,還會影響你的孩子,和你的期待南轅北轍。

你要知道,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是根本沒有能力愛別人的。

喪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兒,為何你辛苦培養的卻是“小白眼狼”?

如果喜歡,請點贊並關注我:“有夢想的唐糖”。持續輸出原創好文,從心理學角度幫你拆分生活裡“雞毛蒜皮”背後的深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