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孩子上一二年級了,如果陪伴不足或方法不當,很可能造成孩子專注力和成績都不甚理想。

今天我們分享的這位媽媽,通過學習媽心理的課程,看她在陪伴女兒寫作業的過程中,是如何做到幫助孩子掌握方法,根據不同的作業量、任務難度以及學習狀態分配時間和精力,逐步強化自我管理,獨立掌控自己的學習節奏的。

同時,她在檢查孩子作業時善於分析孩子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項練習,引導孩子養成了受益終身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正文]

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呢。她11歲半,六年級。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和孩子班上家長聊過做作業的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講究。我只說說自己家的孩子。

孩子幼兒園階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留下一些隱患。待孩子上小學的最初兩年,也沒有及時抓孩子的日常習慣,導致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分心問題比較明顯,如今學過媽心理的課程後,在一點點的和這個頑疾作鬥爭,但是日漸轉好,效果明顯。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以前我們讓她在自己的房間裡做作業,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自己也這麼講,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邊。

後來我們就讓她坐在餐桌上做作業,一旦發現小手上拿著玩具或零食,立刻就給她收走,課外書也收到一邊,讓她的四周清清爽爽。

我們家的廚房是開放式的,和客廳連在一起,餐桌比較大,她坐在我對面,我工作用的電腦也放在餐桌上。她做作業,我工作或做家務,燈下一片寧靜(美麗的畫面)。這是默薇老師說的,如果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卻在一邊打遊戲或者刷劇,會給孩子樹立一個負面的榜樣,很難幫孩子養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我們吃過飯後也立刻把廚房收拾得乾乾淨淨,餐桌上沒有飯菜的蹤影,變成了辦公桌和書桌。這就避免了孩子依然停留在就餐時的鬆弛狀態,而開始緊張起來,知道要用心對付作業了。

每個孩子先天氣質不同。

我的女兒有很多可愛之處,比如她畫畫很有天賦,寫作文也很有想象力,但是由於先天的氣質,加上我們在幼兒園階段及小學一二年級的陪伴很不夠,孩子內在的安全感不足,因此有時就不夠專注。

加上上學後,學校的環境也會傳達給孩子各種亂七八糟的信息,孩子有時也會受到困擾而不專注。(學習完課程後知道了孩子專注力不夠可能是安全感的缺失)

但是我們不願意給孩子貼上“不專注”、“自控力不強”的標籤,我們想,我們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訓練。

事實上,只要耐心堅持訓練,她就能慢慢變得專注。家長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只問“今天作業多嗎?”是不夠的,做作業前要有“三問”

陪伴孩子的過程,是教會孩子方法,授人以漁的過程。家長必須認識到這麼做是有長遠好處的,不要怕煩。我們的教育方式是:當孩子放學時,和她聊幾分鐘,瞭解:

1.今天各科作業的量有多少?

2.各科作業的難點是什麼,為什麼覺得難?你打算怎麼下手搞定這個難點?

(後來這個問題也演變成:這科的作業是體力活兒還是腦力活兒——所謂體力活兒就是指類似抄寫生詞之類的,這種作業我們都讓她放到精力不濟的時候去做)

3.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開始做,為什麼?比如精神好就從難點開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幹“體力活兒”。

以上這些問題,主要是4—5年級的時候問的較多,目的是幫助她自己學會這樣去思考。但也未必每天都問,尤其到了六年級,她掌控作業的能力已經高於5年級,這時我們就不會問那麼仔細了。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有的朋友以為我是個愛好管控的媽媽,其實非也,我本質上是個懶人,必要的管都是為了今後慢慢可以不管。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會幫助孩子分解任務,將自己寫作業的效率和學習的效果都最大化。

孩子5年級的時候,我們還學會了觀察孩子就餐時的表現。

比如若看到孩子晚餐吃得特別多,別以為那是孩子胃口特別好,很可能是當天的作業她感到壓力大,在拖延時間。所以,我們給孩子規定了晚餐最多花多長時間吃完。

另外,若放學回來的時間還早,聽她講當天的作業還比較多,那就讓她邊等吃飯邊開始做點容易做的作業,這樣,作業這件事就“開始”了,而且給孩子一種積極的信號:搞定一點就少一點壓力。吃飯更香,而且更不容易拖延時間,因為她已經“開始”了。(吃飯時間做作業對孩子的身體不太好喲)

到了6年級,這種現象只是開學的頭兩週出現過,很快孩子就適應了上學的節奏。5年級訓練過她見縫插針完成作業的能力又凸顯了,她往往能在學校裡就做完不少作業,回到家裡就會相對輕鬆一些。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根據不同的作業量、任務難度以及學習狀態分配時間和精力

以前只是問一句“今天作業多嗎?” 是很不夠的,不夠專注的孩子往往會避重就輕,把麻煩的作業放在後面,而孩子覺得作業麻煩,是因為孩子沒學會分解麻煩(好多大人都還不會呢,何況大腦處在發育中的孩子)。

比如5年級時,學校發了一本《國學》,要求孩子們每週背誦幾首古詩,她當時最怕背誦,那好,怕什麼我們就提前搞什麼。

我就專門指導她如何學會高效背誦古詩,比如教會她發現這首詩壓什麼韻,找出寫景的關鍵字詞,有時會找出配有畫面的朗誦視頻給她看,幫她理解這首詩在講什麼。

再看字詞是如何對仗的,第一句的第一個字是什麼,最後一句的最後一個字是什麼,等等。

總之,幫她學會花幾分鐘掌握一首詩的幾個特徵,這樣背誦起來就快多了,我經常會和她比賽誰背得快,當然我總會讓著她。

當時,週末首先安排時間背誦三首古詩,這樣到了佈置有背誦古詩作業的那天,她就一點都不害怕了,心情輕鬆,做作業就快。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針對她害怕背誦課文,我們也做了一些專項訓練,也是從分析結構入手,記住關鍵詞,指導她快速背誦課文,要求在這種結構分析的前提下,30——40分鐘內背誦會一篇小學6年級的課文(一頁10-15分鐘的背誦速度)。訓練之後,她面對有背誦要求的課文就不怎麼害怕了。如此,對她的作文寫作也有幫助,因為寫作文的關鍵也是要首先建立結構,然後是語言。

我們的陪伴,因為重點在幫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所以並不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

孩子嚐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頭後,慢慢就會主動和我們交流今天作業的難點,以及她自己是怎麼思考這個難點的,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協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她都能慢慢學著進行分析了。

她已經知道提前思考的好處,也知道多複習幾次的好處。

所以,如果老師佈置了作文,她一般都會先思考要寫什麼,大致會寫哪幾點,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等打開作業本的時候才去思考要寫啥。

到了6年級,她已經開始主動估算各項作業需要的時間,雖然還是會有偏差,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我們很是鼓勵,然後幫她分析為什麼有時候她估算的時間和實際的時間有較大差距。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檢查作業時善於分析孩子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項練習

需要在作業本上簽字時,我們都不馬虎。

爸爸檢查數學作業,如果發現有錯,不會直接告訴她哪一題有錯,而是告訴她,這裡面錯了兩道題,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檢查一遍自己的作業,強化檢查的習慣。

到發現了錯題後,接著和她討論為什麼會出錯,是概念沒理解,還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驟,等等。

爸爸特別重視要求她具備一遍就做對的能力。每週會回顧本週作業的質量,比如為什麼這一週數學作業甲+這麼少,而甲-這麼多?是粗心大意,寫得不工整,還是其他原因?要求她下週必須扭轉局面,要多爭取作業的高質量,多得甲+。

最近數學測驗,她得了99分,沮喪自己沒得100分,錯了一道很簡單的題,我們就告訴她,如果平時作業甲+較多,得100分的概率就高多了。

這樣她就會把作業質量和考試成績聯繫在一起,會主動提升做作業的質量。(對100分的過分追求妞爸不是太同意,但是如果是站在培養孩子認真態度和細心的習慣的立場上來說就另當別論了)

由於我們牢記所做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所以陪伴的內容和方式也都在悄悄變化。

到了6年級,我更少過問語文的具體學習,依然只是提供閱讀條件(給她買書那是如山倒啊,這些方面我是隨時觀察她的興趣所在,及時挑選合適的讀物來讓她保持住自己的興趣,同時拓展和加深這方面的知識和認識。

比如暑假裡她閱讀了金庸全套作品後,對毒藥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問這問那,於是就給她買了20多本化學科普方面的圖書,包括一些有趣的小實驗用品,讓爸爸陪她一起做實驗。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讓孩子學會整理歸類物品,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和學習習慣

平時我們從不幫孩子整理書包,她的書包也不希望我們碰,裡面有些她自己的小祕密。

但是我會要求她用我給她買的兩個帶拉鍊的文件袋分門別類裝好課本和作業本,以及卷子和草稿本等。每週都會和她商量她的哪些東西放在書包的什麼地方,幫她養成固定放置東西的習慣。

在家也是給她準備好各種文件袋,儘可能分門別類放好各種參考書和卷子,這樣找起來就很方便。文具也都有合適的收納箱袋放置。睡前要求必須準備好第二天的課本等物品,必須檢查手機是否有電,沒電就要充電。

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已經熟悉了這一套,睡前就手腳麻利地收拾她的書包,給手機充電,檢查自行車的鑰匙是否放在固定的位置(第二天上學好用)。

再就是,要想讓孩子變得專注,一些固定的時間點是必須設定的。

比如早飯和晚飯的就餐時間、晚上開始鍛鍊的時間、晚上入睡的時間和早上起床的時間(同時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安排,比如晚飯需要多長時間消化而不影響晚上睡眠,鍛鍊怎樣不至於睡前太興奮而睡不著,這麼大的孩子每天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怎樣的危害,等等,這些知識光說她是記不住的,索性打印出來貼在牆上,她忘記了就帶著她去再看一遍)。

漸漸地,孩子的生活就變得有了重心。如此,才能專注。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週末會比平時自由,但也不能太亂,比如我們規定她所有的週末作業必須在週六全部完成,並會幫她注意看看週六是幾點前完成的。有重心的生活,會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清晰,盲目抓瞎的生活會導致不安全感。

要想讓她週六收心,只需在週五放學時,讓她三五分鐘寫下週六起床後兩小時內的計劃即可,在她週五入睡前再給她回顧一遍這個計劃,商量好幾點必須起床,她起床後就不會因為缺乏計劃而漫不經心地亂晃。

而這兩個小時的計劃裡一定有家務勞動,往往會有15分鐘的家務勞動,這些勞動能讓孩子完全清醒,而且身體活動開。快速吃完早餐後就進入做作業的狀態。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我們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大家神情都很專注,互不打擾。

漸漸地,客廳的餐桌成了一家人晚上活動和週末活動的中心,孩子也跟著我們一起圍坐在餐桌旁,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孩子自己的房間,也許得等到上中學後才用得上了。而我們現在陪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朝著中學後她能更加獨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的方向去努力。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孩子的確越來越獨立。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理念要清晰,現在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在陪伴孩子,訓練孩子高效做作業方面,給予了這樣一些輔導:

1.怎樣的握筆姿勢能把字寫得又快又好——這對孩子能快速完成作業和考卷十分重要。

2.怎樣用不同顏色的筆在課本上做標註和筆記,而又不至於把課文都弄得看不見了。筆記需要記錄哪些內容?怎樣用字母和符號進行速記?等等。

3.怎樣寫數字和公式,既清晰美觀,又很快。——她的數學作業有段時間寫得很不工整,我們就專項訓練她,後來老師都誇她考卷寫得清潔美觀。其實寫得不工整,很大的原因是還沒思考就開始做題。所以要求她必須打草稿,必須下筆前估算紙上空間的安排。

4.怎樣聽懂英語老師的課堂用語。——有段時間我們發現孩子的英語書上畫滿了小人兒,根據經驗,我們知道這是孩子上課在分心,而分心往往是因為聽不懂。一問,果然,6年級的英語老師基本上全程都用英語講課,和5年級的英語老師很不一樣。雖然說的都是最常用的句子,但我們孩子還是聽不懂。於是就對此作針對性訓練,而且強化預習環節。這樣一來,課本上的小人兒就減少了。

一位小學媽媽的自述:我是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5.重視預習和複習。而預習的重點在於能提出問題,從而帶著問題上課;複習則需要找到薄弱環節,越薄弱越多投入時間複習,而且讓孩子學著把薄弱環節想得比較具體,這樣她就能夠看到問題而有解決的思路,且能估算到需要多少時間能搞定這薄弱環節,從而學會見縫插針複習。

比如我經常在給她梳頭的時候考她一兩個單詞,有時忘記考她了,她還會問怎麼不考了。提前準備、見縫插針、水滴石穿....通過長期訓練讓她牢牢把這些觀念記在心裡並去指導行動。

總之,我們認為,家長對孩子做作業的陪伴,關鍵還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現在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具體來講,我們的目標是小學6年級做作業的陪伴,為的是初中做作業的較少陪伴,以及高中做作業的無需陪伴。

這些教育方式離不開對媽心理課程的學習。

如此,我們認識到在陪伴時需要抓的就是各項基本習慣的養成,常抓不懈,讓孩子品嚐到好習慣帶來的甜頭,從而樂意去堅持。

這麼做也果真帶來了好的成效,比如上學期期末考試,孩子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數學還是班上唯一的一百分。語文也前所未有地考了96分(平時作業就做得紮實)。這下免除了所有的暑假作業,她的暑假因此過得相當寬鬆(班上只有少數同學有這待遇),天天睡到日上三竿,讀了上百本課外書(全套金庸都讀完了),預習了不少六年級的功課,天天鍛鍊和練琴,也跟著爸爸媽媽去了一趟青海湖。

她更明白了這個道理:必要的約束才能帶來想要的自由,這自由的滋味特別甘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