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孩子的逆反情緒,只需做好這3件事!

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呵護由於缺乏恰當的表達方式,反而會讓孩子倍感壓力。

家長要想溝通順暢,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是什麼,讀懂孩子的心。只有家長順應孩子發展的需求,改變思維模式,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被信賴,用對的方法愛孩子,在育兒路上,才可以走得更加氣定神閒,少了諸多焦慮與煩惱。

處理孩子的逆反情緒,只需做好這3件事!

1

-擁抱是最好的安撫劑-

許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或小學之後,生病特別頻繁,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孩子離開父母感受到壓力,缺乏安全感,心中有很多不愉悅的情緒,而家長又沒有及時幫助孩子去釋放這些情緒,孩子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最終導致生病。

日常生活中也會有一些孩子故意做一些讓家長難以忍受的事情,究其原因,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吸引家長的關注,讓家長看到他。

對於孩子來說,愛與安全感是他們的第一需要,也是最基礎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覺不到家長的愛,或者是家庭關係出現問題導致這個孩子沒有安全感,那麼這個孩子就沒有心思去關注其他的事情,這樣的孩子上學之後,通常也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賞識與認可,當家長表達出對孩子的關注並肯定時,他就會很開心;若此時父母缺位,對孩子的優異表現置若罔聞,他情緒上就會感到挫敗、失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有一個很大的心理需求就是要爸爸媽媽看到我,關注我,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很愛自己的時候,孩子內心才會滿足,那麼他會朝著一個更好的方向去轉變。

對於“孩子小的時候摔倒了,我們不要去扶他”這種育兒模式,其實不少教育專家並不完全認可。當孩子摔疼了,就需要有人安撫,如果家長無視孩子的需求,孩子會覺得父母不在意他,他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產生不良情緒。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一個緊緊的擁抱,就可以成為最好的安撫孩子的方式。此外,孩子遇到這種困境的時候,父母不給孩子支持,孩子也不可能學會去主動幫助其他遇到困難的人,所以父母的言行都是在給孩子提供模仿的典範。

處理孩子的逆反情緒,只需做好這3件事!

2

-與孩子站在同一立場上交流-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讓孩子覺得我們跟他是一起的,他會更願意敞開心扉交流。很多教育專家都通過講述自己與孩子的經歷,告訴家長與孩子溝通,需要給予理解,讓孩子感到被信任。

某一教育專家的兒子自學能力很強,兩三歲的時候就可以認識很多字,並能夠自主閱讀。所以在他剛上小學的時候,他自覺老師教的知識自己都會了,上課就不愛聽講。面對老師反映的這種問題,這位媽媽並沒有直接把孩子批評教訓一頓,而是首先肯定了兒子的優點,然後再告訴他,自己能夠理解兒子為什麼上課不聽講,因為知道孩子都聽懂了。當孩子被理解的時候,他的心情就會不一樣。這樣的交流不會讓孩子產生罪惡感,當孩子沒有罪惡感的時候,他會更願意敞開心扉交流。在此基礎上,再將心比心地與孩子交流,才會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

這種和孩子站在同一個立場上進行交流的方式就是共情,共情是一個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也是很多家長常常忽略的環節。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指責他,結果導致孩子與家長情緒激烈、衝突升級,產生惡性循環。然而,這個時候不管孩子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家長首先要跟他共情。怎麼共情呢?就是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理解他的感受,並且把他的感受表達出來。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去引導他,他才能聽得進去,但是如果缺了共情的環節,孩子是很難以接受的。

在處理孩子情緒的過程當中,家長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也不需要花太多的語言,只要家長理解孩子的感受,在旁邊等待,他就會發生轉變。

處理孩子的逆反情緒,只需做好這3件事!

3

-用積極的暗示悄悄改變孩子-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引導他以一個更正面的、更積極的方式去看問題,那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抗挫折能力方面發展得更好,抗挫折能力更強。家長給孩子的暗示是什麼,孩子就會朝著那個方向發展。

一次朋友聚會,一位媽媽帶著她八九歲的女兒前來,席間這位媽媽當著大家的面說:“我們家孩子從來不吃蘿蔔。”由於之前陪這個小姑娘玩遊戲、聊她感興趣的事,我已經跟她混熟了,就對坐在旁邊的小姑娘說,“不可能,我一看你長得這麼聰明、健康,肯定愛吃蘿蔔,阿姨給你夾一塊好不好?”對於我夾的蘿蔔,小姑娘欣然接受。“不吃蘿蔔”的孩子那天吃了好多蘿蔔。

所以只要懂孩子的心思,以積極的方式去暗示他,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會逐漸地改變,也許當時不一定起作用,但是長期地以這樣的方式去暗示他,潛移默化中,孩子就會發生改變。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弱,為讓其在“逆境中成長”,刻意給孩子多製造一些挫折,但是這個方式對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沒有幫助的。因為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不乏挫折,真正需要的是正面的引導,使孩子能夠正確地面對這些挫折,從每一個挫折事件裡面看到積極的意義。

如何做到這一點,也給家長提一些建議:家長自己要有一個更積極的態度,家長的行為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使孩子慢慢地養成一個習慣,遇到事情都可以看到積極的一面,千萬不要當面埋怨孩子,“我們家孩子寫作業很困難,每天都要人陪著”,“我的孩子很磨蹭”等都是非常不好的消極影響。

處理孩子的逆反情緒,只需做好這3件事!

4

-如何處理孩子的逆反情緒?-

家長常常會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孩子施壓,很多家庭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回到家督促孩子寫作業、給他安排更多的課外的輔導材料、希望孩子聽話一點再聽話一點。一旦孩子不聽話,沒有按照安排執行,家長們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跟孩子對抗,想著如何“修理”不聽話的孩子。此時,孩子往往有兩種反應:依然我行我素或者屈服。

不服從的孩子與家長可能就形成了對立的關係,形成更惡劣的親子關係;而表面上的屈服,也不見得是完美的。當孩子在家長的教育之下,變得很乖巧、很聽話的時候,家長可能會得意與終於把孩子轉換到他一直期待的方向了,但是這樣的狀態未必真正對孩子的成長有益。因為這樣的孩子的內心深處就好似一個活火山,隨時可能噴發。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變得特別的逆反。

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總會糾結孩子細微“壞”的地方,而忽視了整體的“好”,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改變思維模式。打壓是沒有用的,當父母打壓孩子的時候,孩子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去跟你對抗上。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遵循自然法則,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他必然的走向,家長無法替孩子選擇,那就順應他發展的需求,為他吶喊,給他支持。

家長還應該懂得放手,並給予孩子適度的約束。很多人放不了手,是因為不相信孩子,只要相信孩子,我們會發現,他會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