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為什麼?小朋友早期的成長,就是一個大腦“裁剪”的過程,經常被刺激的大腦會更發達,缺乏刺激的大腦會停滯。很多研究者把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幾年,視為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從事的遊戲和活動,將決定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以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的學習。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從出生後,爸爸媽媽開始陪寶寶做十件事,寶寶未來會更聰明:

1、與寶寶肌膚接觸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為什麼?小朋友早期的成長,就是一個大腦“裁剪”的過程,經常被刺激的大腦會更發達,缺乏刺激的大腦會停滯。很多研究者把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幾年,視為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從事的遊戲和活動,將決定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以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的學習。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從出生後,爸爸媽媽開始陪寶寶做十件事,寶寶未來會更聰明:

1、與寶寶肌膚接觸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除了摸摸寶寶的小臉蛋,爸爸和媽媽還可以經常抱著寶寶蹭蹭小臉,親吻寶寶的小臉頰。另外,撫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與寶寶肌膚接觸的方式。撫觸的操作手法也簡單,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父母們很容易就學會。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手上塗抹一些潤膚油就可以給寶寶進行撫觸。撫觸不僅能刺激寶寶的淋巴系統,增加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交流,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和關懷。

2、給寶寶閱讀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為什麼?小朋友早期的成長,就是一個大腦“裁剪”的過程,經常被刺激的大腦會更發達,缺乏刺激的大腦會停滯。很多研究者把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幾年,視為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從事的遊戲和活動,將決定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以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的學習。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從出生後,爸爸媽媽開始陪寶寶做十件事,寶寶未來會更聰明:

1、與寶寶肌膚接觸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除了摸摸寶寶的小臉蛋,爸爸和媽媽還可以經常抱著寶寶蹭蹭小臉,親吻寶寶的小臉頰。另外,撫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與寶寶肌膚接觸的方式。撫觸的操作手法也簡單,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父母們很容易就學會。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手上塗抹一些潤膚油就可以給寶寶進行撫觸。撫觸不僅能刺激寶寶的淋巴系統,增加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交流,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和關懷。

2、給寶寶閱讀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有些父母曾經問我幾歲才可以給寶寶閱讀,其實給寶寶閱讀刺激是越早越好的。從胎兒在媽媽子宮中獲得聽的能力後,他們就已經接受外界的聲音刺激了。如果產後媽媽身體康復不錯,空閒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輕聲朗讀一些書籍,優美的散文和詩歌都是不錯的選擇。一位名叫Dana Suskind的兒童發展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早期的閱讀刺激,不僅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詞彙豐富程度,還將影響孩子的數學、空間能力和創造力等。

3、給寶寶唱歌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為什麼?小朋友早期的成長,就是一個大腦“裁剪”的過程,經常被刺激的大腦會更發達,缺乏刺激的大腦會停滯。很多研究者把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幾年,視為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從事的遊戲和活動,將決定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以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的學習。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從出生後,爸爸媽媽開始陪寶寶做十件事,寶寶未來會更聰明:

1、與寶寶肌膚接觸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除了摸摸寶寶的小臉蛋,爸爸和媽媽還可以經常抱著寶寶蹭蹭小臉,親吻寶寶的小臉頰。另外,撫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與寶寶肌膚接觸的方式。撫觸的操作手法也簡單,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父母們很容易就學會。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手上塗抹一些潤膚油就可以給寶寶進行撫觸。撫觸不僅能刺激寶寶的淋巴系統,增加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交流,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和關懷。

2、給寶寶閱讀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有些父母曾經問我幾歲才可以給寶寶閱讀,其實給寶寶閱讀刺激是越早越好的。從胎兒在媽媽子宮中獲得聽的能力後,他們就已經接受外界的聲音刺激了。如果產後媽媽身體康復不錯,空閒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輕聲朗讀一些書籍,優美的散文和詩歌都是不錯的選擇。一位名叫Dana Suskind的兒童發展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早期的閱讀刺激,不僅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詞彙豐富程度,還將影響孩子的數學、空間能力和創造力等。

3、給寶寶唱歌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給寶寶換紙尿片時、陪寶寶躺床上無聊時、給寶寶餵食時……媽媽都可以給寶寶唱歌。美國科學院PNAS雜誌有研究發現,媽媽的聲音能更強烈、更廣泛地刺激寶寶大腦多個腦區的發育。除此之外,歌曲的韻律還能給寶寶帶來美感,影響寶寶的氣質。童謠、兒歌、經典歌曲、現代歌曲,抑或只是隨意哼唱的小旋律,都是寶寶很好的磨耳聲音。

4、與寶寶親子運動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為什麼?小朋友早期的成長,就是一個大腦“裁剪”的過程,經常被刺激的大腦會更發達,缺乏刺激的大腦會停滯。很多研究者把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幾年,視為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從事的遊戲和活動,將決定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以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的學習。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從出生後,爸爸媽媽開始陪寶寶做十件事,寶寶未來會更聰明:

1、與寶寶肌膚接觸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除了摸摸寶寶的小臉蛋,爸爸和媽媽還可以經常抱著寶寶蹭蹭小臉,親吻寶寶的小臉頰。另外,撫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與寶寶肌膚接觸的方式。撫觸的操作手法也簡單,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父母們很容易就學會。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手上塗抹一些潤膚油就可以給寶寶進行撫觸。撫觸不僅能刺激寶寶的淋巴系統,增加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交流,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和關懷。

2、給寶寶閱讀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有些父母曾經問我幾歲才可以給寶寶閱讀,其實給寶寶閱讀刺激是越早越好的。從胎兒在媽媽子宮中獲得聽的能力後,他們就已經接受外界的聲音刺激了。如果產後媽媽身體康復不錯,空閒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輕聲朗讀一些書籍,優美的散文和詩歌都是不錯的選擇。一位名叫Dana Suskind的兒童發展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早期的閱讀刺激,不僅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詞彙豐富程度,還將影響孩子的數學、空間能力和創造力等。

3、給寶寶唱歌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給寶寶換紙尿片時、陪寶寶躺床上無聊時、給寶寶餵食時……媽媽都可以給寶寶唱歌。美國科學院PNAS雜誌有研究發現,媽媽的聲音能更強烈、更廣泛地刺激寶寶大腦多個腦區的發育。除此之外,歌曲的韻律還能給寶寶帶來美感,影響寶寶的氣質。童謠、兒歌、經典歌曲、現代歌曲,抑或只是隨意哼唱的小旋律,都是寶寶很好的磨耳聲音。

4、與寶寶親子運動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媽媽抱寶寶舞蹈、做體操、做瑜伽……都是不錯的親子運動方式。寶寶看著媽媽在動,自然也會手舞足蹈,增加肢體的活動;當寶寶們會爬行後,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寶寶旁邊匍匐或爬行;寶寶稍大後,爸媽還可以帶他們到公園奔跑;也可以陪寶寶進行親子游泳。親子運動,除了讓寶寶感覺有爸媽的陪伴外,寶寶還能以運動的方式活絡大腦,刺激大腦多方面的感覺和協調能力的發展。

5、帶寶寶接觸大自然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為什麼?小朋友早期的成長,就是一個大腦“裁剪”的過程,經常被刺激的大腦會更發達,缺乏刺激的大腦會停滯。很多研究者把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幾年,視為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從事的遊戲和活動,將決定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以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的學習。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從出生後,爸爸媽媽開始陪寶寶做十件事,寶寶未來會更聰明:

1、與寶寶肌膚接觸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除了摸摸寶寶的小臉蛋,爸爸和媽媽還可以經常抱著寶寶蹭蹭小臉,親吻寶寶的小臉頰。另外,撫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與寶寶肌膚接觸的方式。撫觸的操作手法也簡單,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父母們很容易就學會。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手上塗抹一些潤膚油就可以給寶寶進行撫觸。撫觸不僅能刺激寶寶的淋巴系統,增加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交流,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和關懷。

2、給寶寶閱讀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有些父母曾經問我幾歲才可以給寶寶閱讀,其實給寶寶閱讀刺激是越早越好的。從胎兒在媽媽子宮中獲得聽的能力後,他們就已經接受外界的聲音刺激了。如果產後媽媽身體康復不錯,空閒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輕聲朗讀一些書籍,優美的散文和詩歌都是不錯的選擇。一位名叫Dana Suskind的兒童發展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早期的閱讀刺激,不僅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詞彙豐富程度,還將影響孩子的數學、空間能力和創造力等。

3、給寶寶唱歌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給寶寶換紙尿片時、陪寶寶躺床上無聊時、給寶寶餵食時……媽媽都可以給寶寶唱歌。美國科學院PNAS雜誌有研究發現,媽媽的聲音能更強烈、更廣泛地刺激寶寶大腦多個腦區的發育。除此之外,歌曲的韻律還能給寶寶帶來美感,影響寶寶的氣質。童謠、兒歌、經典歌曲、現代歌曲,抑或只是隨意哼唱的小旋律,都是寶寶很好的磨耳聲音。

4、與寶寶親子運動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媽媽抱寶寶舞蹈、做體操、做瑜伽……都是不錯的親子運動方式。寶寶看著媽媽在動,自然也會手舞足蹈,增加肢體的活動;當寶寶們會爬行後,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寶寶旁邊匍匐或爬行;寶寶稍大後,爸媽還可以帶他們到公園奔跑;也可以陪寶寶進行親子游泳。親子運動,除了讓寶寶感覺有爸媽的陪伴外,寶寶還能以運動的方式活絡大腦,刺激大腦多方面的感覺和協調能力的發展。

5、帶寶寶接觸大自然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翠綠的樹木、鮮豔綻放的花朵、透亮而流動的河水、啾啾的鳥鳴、細膩的沙子,吸引寶寶注意力的同時,也能給他們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等各方面感官的刺激。大自然的吸引,被心理學者們稱為“非自主性注意力”,既能給孩子大腦補充活力,又能改善大腦功能,孩子未來也更容易獲得專注力。

6、讓寶寶開心玩水

沒有寶寶不愛玩水的。當一個寶寶會爬行或會走路時,你很難避免他/她不會溜進廚房、洗手間玩水,他們或許把小手伸進水桶裡倒騰,或許模仿大人打開水龍頭,任憑水流進衣袖,或直接灑水淋頭……在與水的親密接觸中,寶寶們很享受,這也是寶寶身體觸覺的發展過程,很多寶寶能從中感覺到,水是涼涼的、清爽的。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為什麼?小朋友早期的成長,就是一個大腦“裁剪”的過程,經常被刺激的大腦會更發達,缺乏刺激的大腦會停滯。很多研究者把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幾年,視為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從事的遊戲和活動,將決定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以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的學習。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從出生後,爸爸媽媽開始陪寶寶做十件事,寶寶未來會更聰明:

1、與寶寶肌膚接觸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除了摸摸寶寶的小臉蛋,爸爸和媽媽還可以經常抱著寶寶蹭蹭小臉,親吻寶寶的小臉頰。另外,撫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與寶寶肌膚接觸的方式。撫觸的操作手法也簡單,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父母們很容易就學會。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手上塗抹一些潤膚油就可以給寶寶進行撫觸。撫觸不僅能刺激寶寶的淋巴系統,增加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交流,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和關懷。

2、給寶寶閱讀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有些父母曾經問我幾歲才可以給寶寶閱讀,其實給寶寶閱讀刺激是越早越好的。從胎兒在媽媽子宮中獲得聽的能力後,他們就已經接受外界的聲音刺激了。如果產後媽媽身體康復不錯,空閒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輕聲朗讀一些書籍,優美的散文和詩歌都是不錯的選擇。一位名叫Dana Suskind的兒童發展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早期的閱讀刺激,不僅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詞彙豐富程度,還將影響孩子的數學、空間能力和創造力等。

3、給寶寶唱歌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給寶寶換紙尿片時、陪寶寶躺床上無聊時、給寶寶餵食時……媽媽都可以給寶寶唱歌。美國科學院PNAS雜誌有研究發現,媽媽的聲音能更強烈、更廣泛地刺激寶寶大腦多個腦區的發育。除此之外,歌曲的韻律還能給寶寶帶來美感,影響寶寶的氣質。童謠、兒歌、經典歌曲、現代歌曲,抑或只是隨意哼唱的小旋律,都是寶寶很好的磨耳聲音。

4、與寶寶親子運動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媽媽抱寶寶舞蹈、做體操、做瑜伽……都是不錯的親子運動方式。寶寶看著媽媽在動,自然也會手舞足蹈,增加肢體的活動;當寶寶們會爬行後,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寶寶旁邊匍匐或爬行;寶寶稍大後,爸媽還可以帶他們到公園奔跑;也可以陪寶寶進行親子游泳。親子運動,除了讓寶寶感覺有爸媽的陪伴外,寶寶還能以運動的方式活絡大腦,刺激大腦多方面的感覺和協調能力的發展。

5、帶寶寶接觸大自然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翠綠的樹木、鮮豔綻放的花朵、透亮而流動的河水、啾啾的鳥鳴、細膩的沙子,吸引寶寶注意力的同時,也能給他們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等各方面感官的刺激。大自然的吸引,被心理學者們稱為“非自主性注意力”,既能給孩子大腦補充活力,又能改善大腦功能,孩子未來也更容易獲得專注力。

6、讓寶寶開心玩水

沒有寶寶不愛玩水的。當一個寶寶會爬行或會走路時,你很難避免他/她不會溜進廚房、洗手間玩水,他們或許把小手伸進水桶裡倒騰,或許模仿大人打開水龍頭,任憑水流進衣袖,或直接灑水淋頭……在與水的親密接觸中,寶寶們很享受,這也是寶寶身體觸覺的發展過程,很多寶寶能從中感覺到,水是涼涼的、清爽的。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7、允許寶寶搗蛋

當寶寶8,9個月大,父母們就會發現,寶寶開始搗蛋了,他們或許會手抓蠟筆在地板、沙發肆意塗抹,或許會把媽媽的書撕成垃圾堆,又或許會把爸爸在茶几上留下的菸灰塞進嘴巴里咀嚼……在這階段,爸媽們可以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基礎上,允許他們“搗蛋”,因為這不僅是寶寶對外部世界的探索過程,也是寶寶精細動作發展的表現。如果大人隨意阻撓,會妨礙了寶寶在這方面的發展。

8、允許寶寶抓食

養育過寶寶的爸媽們都知道,當我們讓寶寶坐在飯桌前,或把一碗誘人的食物放到寶寶面前,他們常常會一伸手就抓捏,當食物的氣味吸引他們時,他們還會把食物往嘴裡放,甚至也會往身上、頭上塗抹。很多大人常常在這樣的場景面前很抓狂,覺得寶寶不僅浪費食物,還不衛生,增加了家務的負擔。其實抓食是寶寶獨立能力發展的初步表現,當寶寶們通過多次試錯,再加上爸媽的正確指導,慢慢地寶寶們就學會了自己吃飯。所以,父母們可以適當允許寶寶在嘗試獨立吃飯時出現的抓食行為,不過要避免寶寶被燙傷。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為什麼?小朋友早期的成長,就是一個大腦“裁剪”的過程,經常被刺激的大腦會更發達,缺乏刺激的大腦會停滯。很多研究者把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幾年,視為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從事的遊戲和活動,將決定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以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的學習。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從出生後,爸爸媽媽開始陪寶寶做十件事,寶寶未來會更聰明:

1、與寶寶肌膚接觸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除了摸摸寶寶的小臉蛋,爸爸和媽媽還可以經常抱著寶寶蹭蹭小臉,親吻寶寶的小臉頰。另外,撫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與寶寶肌膚接觸的方式。撫觸的操作手法也簡單,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父母們很容易就學會。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手上塗抹一些潤膚油就可以給寶寶進行撫觸。撫觸不僅能刺激寶寶的淋巴系統,增加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交流,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和關懷。

2、給寶寶閱讀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有些父母曾經問我幾歲才可以給寶寶閱讀,其實給寶寶閱讀刺激是越早越好的。從胎兒在媽媽子宮中獲得聽的能力後,他們就已經接受外界的聲音刺激了。如果產後媽媽身體康復不錯,空閒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輕聲朗讀一些書籍,優美的散文和詩歌都是不錯的選擇。一位名叫Dana Suskind的兒童發展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早期的閱讀刺激,不僅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詞彙豐富程度,還將影響孩子的數學、空間能力和創造力等。

3、給寶寶唱歌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給寶寶換紙尿片時、陪寶寶躺床上無聊時、給寶寶餵食時……媽媽都可以給寶寶唱歌。美國科學院PNAS雜誌有研究發現,媽媽的聲音能更強烈、更廣泛地刺激寶寶大腦多個腦區的發育。除此之外,歌曲的韻律還能給寶寶帶來美感,影響寶寶的氣質。童謠、兒歌、經典歌曲、現代歌曲,抑或只是隨意哼唱的小旋律,都是寶寶很好的磨耳聲音。

4、與寶寶親子運動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媽媽抱寶寶舞蹈、做體操、做瑜伽……都是不錯的親子運動方式。寶寶看著媽媽在動,自然也會手舞足蹈,增加肢體的活動;當寶寶們會爬行後,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寶寶旁邊匍匐或爬行;寶寶稍大後,爸媽還可以帶他們到公園奔跑;也可以陪寶寶進行親子游泳。親子運動,除了讓寶寶感覺有爸媽的陪伴外,寶寶還能以運動的方式活絡大腦,刺激大腦多方面的感覺和協調能力的發展。

5、帶寶寶接觸大自然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翠綠的樹木、鮮豔綻放的花朵、透亮而流動的河水、啾啾的鳥鳴、細膩的沙子,吸引寶寶注意力的同時,也能給他們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等各方面感官的刺激。大自然的吸引,被心理學者們稱為“非自主性注意力”,既能給孩子大腦補充活力,又能改善大腦功能,孩子未來也更容易獲得專注力。

6、讓寶寶開心玩水

沒有寶寶不愛玩水的。當一個寶寶會爬行或會走路時,你很難避免他/她不會溜進廚房、洗手間玩水,他們或許把小手伸進水桶裡倒騰,或許模仿大人打開水龍頭,任憑水流進衣袖,或直接灑水淋頭……在與水的親密接觸中,寶寶們很享受,這也是寶寶身體觸覺的發展過程,很多寶寶能從中感覺到,水是涼涼的、清爽的。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7、允許寶寶搗蛋

當寶寶8,9個月大,父母們就會發現,寶寶開始搗蛋了,他們或許會手抓蠟筆在地板、沙發肆意塗抹,或許會把媽媽的書撕成垃圾堆,又或許會把爸爸在茶几上留下的菸灰塞進嘴巴里咀嚼……在這階段,爸媽們可以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基礎上,允許他們“搗蛋”,因為這不僅是寶寶對外部世界的探索過程,也是寶寶精細動作發展的表現。如果大人隨意阻撓,會妨礙了寶寶在這方面的發展。

8、允許寶寶抓食

養育過寶寶的爸媽們都知道,當我們讓寶寶坐在飯桌前,或把一碗誘人的食物放到寶寶面前,他們常常會一伸手就抓捏,當食物的氣味吸引他們時,他們還會把食物往嘴裡放,甚至也會往身上、頭上塗抹。很多大人常常在這樣的場景面前很抓狂,覺得寶寶不僅浪費食物,還不衛生,增加了家務的負擔。其實抓食是寶寶獨立能力發展的初步表現,當寶寶們通過多次試錯,再加上爸媽的正確指導,慢慢地寶寶們就學會了自己吃飯。所以,父母們可以適當允許寶寶在嘗試獨立吃飯時出現的抓食行為,不過要避免寶寶被燙傷。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9、允許寶寶光腳走路

我們常見很多寶寶在大冬天不愛穿鞋,也不愛穿襪子,而是光腳在冰涼的地板上蹦躂和奔跑。很多媽媽說,夏天還好,可寶寶冬天光腳走路實在讓人擔憂。可是,媽媽們或許不知道,寶寶光腳走路有很多好處。當寶寶的腳板接觸地面,有助於刺激寶寶的腳底,提高寶寶的觸覺靈敏度,還有助於寶寶肢體活動與大腦運作的協調,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免疫力。所以,在乾燥平整的地板上,大人可以允許寶寶經常光腳走路。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為什麼?小朋友早期的成長,就是一個大腦“裁剪”的過程,經常被刺激的大腦會更發達,缺乏刺激的大腦會停滯。很多研究者把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幾年,視為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從事的遊戲和活動,將決定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以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的學習。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從出生後,爸爸媽媽開始陪寶寶做十件事,寶寶未來會更聰明:

1、與寶寶肌膚接觸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除了摸摸寶寶的小臉蛋,爸爸和媽媽還可以經常抱著寶寶蹭蹭小臉,親吻寶寶的小臉頰。另外,撫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與寶寶肌膚接觸的方式。撫觸的操作手法也簡單,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父母們很容易就學會。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手上塗抹一些潤膚油就可以給寶寶進行撫觸。撫觸不僅能刺激寶寶的淋巴系統,增加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交流,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和關懷。

2、給寶寶閱讀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有些父母曾經問我幾歲才可以給寶寶閱讀,其實給寶寶閱讀刺激是越早越好的。從胎兒在媽媽子宮中獲得聽的能力後,他們就已經接受外界的聲音刺激了。如果產後媽媽身體康復不錯,空閒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輕聲朗讀一些書籍,優美的散文和詩歌都是不錯的選擇。一位名叫Dana Suskind的兒童發展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早期的閱讀刺激,不僅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詞彙豐富程度,還將影響孩子的數學、空間能力和創造力等。

3、給寶寶唱歌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給寶寶換紙尿片時、陪寶寶躺床上無聊時、給寶寶餵食時……媽媽都可以給寶寶唱歌。美國科學院PNAS雜誌有研究發現,媽媽的聲音能更強烈、更廣泛地刺激寶寶大腦多個腦區的發育。除此之外,歌曲的韻律還能給寶寶帶來美感,影響寶寶的氣質。童謠、兒歌、經典歌曲、現代歌曲,抑或只是隨意哼唱的小旋律,都是寶寶很好的磨耳聲音。

4、與寶寶親子運動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媽媽抱寶寶舞蹈、做體操、做瑜伽……都是不錯的親子運動方式。寶寶看著媽媽在動,自然也會手舞足蹈,增加肢體的活動;當寶寶們會爬行後,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寶寶旁邊匍匐或爬行;寶寶稍大後,爸媽還可以帶他們到公園奔跑;也可以陪寶寶進行親子游泳。親子運動,除了讓寶寶感覺有爸媽的陪伴外,寶寶還能以運動的方式活絡大腦,刺激大腦多方面的感覺和協調能力的發展。

5、帶寶寶接觸大自然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翠綠的樹木、鮮豔綻放的花朵、透亮而流動的河水、啾啾的鳥鳴、細膩的沙子,吸引寶寶注意力的同時,也能給他們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等各方面感官的刺激。大自然的吸引,被心理學者們稱為“非自主性注意力”,既能給孩子大腦補充活力,又能改善大腦功能,孩子未來也更容易獲得專注力。

6、讓寶寶開心玩水

沒有寶寶不愛玩水的。當一個寶寶會爬行或會走路時,你很難避免他/她不會溜進廚房、洗手間玩水,他們或許把小手伸進水桶裡倒騰,或許模仿大人打開水龍頭,任憑水流進衣袖,或直接灑水淋頭……在與水的親密接觸中,寶寶們很享受,這也是寶寶身體觸覺的發展過程,很多寶寶能從中感覺到,水是涼涼的、清爽的。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7、允許寶寶搗蛋

當寶寶8,9個月大,父母們就會發現,寶寶開始搗蛋了,他們或許會手抓蠟筆在地板、沙發肆意塗抹,或許會把媽媽的書撕成垃圾堆,又或許會把爸爸在茶几上留下的菸灰塞進嘴巴里咀嚼……在這階段,爸媽們可以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基礎上,允許他們“搗蛋”,因為這不僅是寶寶對外部世界的探索過程,也是寶寶精細動作發展的表現。如果大人隨意阻撓,會妨礙了寶寶在這方面的發展。

8、允許寶寶抓食

養育過寶寶的爸媽們都知道,當我們讓寶寶坐在飯桌前,或把一碗誘人的食物放到寶寶面前,他們常常會一伸手就抓捏,當食物的氣味吸引他們時,他們還會把食物往嘴裡放,甚至也會往身上、頭上塗抹。很多大人常常在這樣的場景面前很抓狂,覺得寶寶不僅浪費食物,還不衛生,增加了家務的負擔。其實抓食是寶寶獨立能力發展的初步表現,當寶寶們通過多次試錯,再加上爸媽的正確指導,慢慢地寶寶們就學會了自己吃飯。所以,父母們可以適當允許寶寶在嘗試獨立吃飯時出現的抓食行為,不過要避免寶寶被燙傷。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9、允許寶寶光腳走路

我們常見很多寶寶在大冬天不愛穿鞋,也不愛穿襪子,而是光腳在冰涼的地板上蹦躂和奔跑。很多媽媽說,夏天還好,可寶寶冬天光腳走路實在讓人擔憂。可是,媽媽們或許不知道,寶寶光腳走路有很多好處。當寶寶的腳板接觸地面,有助於刺激寶寶的腳底,提高寶寶的觸覺靈敏度,還有助於寶寶肢體活動與大腦運作的協調,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免疫力。所以,在乾燥平整的地板上,大人可以允許寶寶經常光腳走路。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10、和寶寶對話

很多由寡言老人照顧的小朋友,或爸媽長期不在身邊的留守孩子,他們的語言能力常常會比同齡孩子差一些,這歸咎於寶寶從小缺乏與大人的語言互動。所以,寶寶出生後,爸媽們就要養成與孩子“對話”的習慣,一開始,大人可能只是單方面地對寶寶輸入語言,但寶寶們有在聽,他們也常常以表情、肢體動作迴應。這樣與大人有“對話”習慣的寶寶往往說話也會比較早。


"

最近有一位媽媽很沮喪地對我說,她帶8個月大的寶寶上早教中心,在短暫地上廁所並快速返回的瞬間,她聽見一位年輕的老師逗寶寶:“你媽媽走了!”後來,聽說那老師只有普通中專水平,沒有教育背景,負責色彩刺激方面的早教課程……

經常也有一些媽媽問,讓寶寶上早教是否有必要,也有一些爸媽對早教存在很多困惑,例如“早教必須大人陪同參與,在家不是一樣嗎”;例如也有一些爸媽說“老師讓寶寶進行的活動,不就是平時爸媽與孩子互動的事項嗎”……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記得有這麼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有人問達爾文,他問,“我的寶寶才3個月大,這麼小進行早教是否太早了?”達爾文說:“你已經晚了三個月了”。當然,“早教”,其實不等於“早教班”,一切親子互動和引導都是早教!

有一項來自密歇根的研究,研究者把一群幼兒任意分成A,B兩組,並且進行智商、語言等方面的測試,兩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接著,A組孩子接受了早期教育相關的項目培訓,B組沒有。一段時間後,兩組孩子再次進行智商和語言方面的測試,結果發現,A組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優異於B組孩子,讀寫能力也表現得更好。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為什麼?小朋友早期的成長,就是一個大腦“裁剪”的過程,經常被刺激的大腦會更發達,缺乏刺激的大腦會停滯。很多研究者把孩子們生命初期的幾年,視為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從事的遊戲和活動,將決定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從而影響他們的身體發育、智力和語言能力的開展,以及社會情緒等方面的學習。

但早教不一定要找老師,父母其實是孩子最佳的早教老師

很多早教班都需要父母陪同,或參與到寶寶的早教活動中,因為在很多早教活動中,陌生人幾乎不能取代。這也說明了,父母才是寶寶早教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如果你“有米又有閒”(有錢又有時間),可以尋找專業的早教老師,如果經濟不允許卻又重視寶寶的成長,完全可以自己來。

從出生後,爸爸媽媽開始陪寶寶做十件事,寶寶未來會更聰明:

1、與寶寶肌膚接觸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除了摸摸寶寶的小臉蛋,爸爸和媽媽還可以經常抱著寶寶蹭蹭小臉,親吻寶寶的小臉頰。另外,撫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與寶寶肌膚接觸的方式。撫觸的操作手法也簡單,網上有很多視頻教程,父母們很容易就學會。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手上塗抹一些潤膚油就可以給寶寶進行撫觸。撫觸不僅能刺激寶寶的淋巴系統,增加寶寶抵抗疾病的能力,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交流,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護和關懷。

2、給寶寶閱讀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有些父母曾經問我幾歲才可以給寶寶閱讀,其實給寶寶閱讀刺激是越早越好的。從胎兒在媽媽子宮中獲得聽的能力後,他們就已經接受外界的聲音刺激了。如果產後媽媽身體康復不錯,空閒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輕聲朗讀一些書籍,優美的散文和詩歌都是不錯的選擇。一位名叫Dana Suskind的兒童發展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早期的閱讀刺激,不僅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詞彙豐富程度,還將影響孩子的數學、空間能力和創造力等。

3、給寶寶唱歌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給寶寶換紙尿片時、陪寶寶躺床上無聊時、給寶寶餵食時……媽媽都可以給寶寶唱歌。美國科學院PNAS雜誌有研究發現,媽媽的聲音能更強烈、更廣泛地刺激寶寶大腦多個腦區的發育。除此之外,歌曲的韻律還能給寶寶帶來美感,影響寶寶的氣質。童謠、兒歌、經典歌曲、現代歌曲,抑或只是隨意哼唱的小旋律,都是寶寶很好的磨耳聲音。

4、與寶寶親子運動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媽媽抱寶寶舞蹈、做體操、做瑜伽……都是不錯的親子運動方式。寶寶看著媽媽在動,自然也會手舞足蹈,增加肢體的活動;當寶寶們會爬行後,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寶寶旁邊匍匐或爬行;寶寶稍大後,爸媽還可以帶他們到公園奔跑;也可以陪寶寶進行親子游泳。親子運動,除了讓寶寶感覺有爸媽的陪伴外,寶寶還能以運動的方式活絡大腦,刺激大腦多方面的感覺和協調能力的發展。

5、帶寶寶接觸大自然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翠綠的樹木、鮮豔綻放的花朵、透亮而流動的河水、啾啾的鳥鳴、細膩的沙子,吸引寶寶注意力的同時,也能給他們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等各方面感官的刺激。大自然的吸引,被心理學者們稱為“非自主性注意力”,既能給孩子大腦補充活力,又能改善大腦功能,孩子未來也更容易獲得專注力。

6、讓寶寶開心玩水

沒有寶寶不愛玩水的。當一個寶寶會爬行或會走路時,你很難避免他/她不會溜進廚房、洗手間玩水,他們或許把小手伸進水桶裡倒騰,或許模仿大人打開水龍頭,任憑水流進衣袖,或直接灑水淋頭……在與水的親密接觸中,寶寶們很享受,這也是寶寶身體觸覺的發展過程,很多寶寶能從中感覺到,水是涼涼的、清爽的。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7、允許寶寶搗蛋

當寶寶8,9個月大,父母們就會發現,寶寶開始搗蛋了,他們或許會手抓蠟筆在地板、沙發肆意塗抹,或許會把媽媽的書撕成垃圾堆,又或許會把爸爸在茶几上留下的菸灰塞進嘴巴里咀嚼……在這階段,爸媽們可以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基礎上,允許他們“搗蛋”,因為這不僅是寶寶對外部世界的探索過程,也是寶寶精細動作發展的表現。如果大人隨意阻撓,會妨礙了寶寶在這方面的發展。

8、允許寶寶抓食

養育過寶寶的爸媽們都知道,當我們讓寶寶坐在飯桌前,或把一碗誘人的食物放到寶寶面前,他們常常會一伸手就抓捏,當食物的氣味吸引他們時,他們還會把食物往嘴裡放,甚至也會往身上、頭上塗抹。很多大人常常在這樣的場景面前很抓狂,覺得寶寶不僅浪費食物,還不衛生,增加了家務的負擔。其實抓食是寶寶獨立能力發展的初步表現,當寶寶們通過多次試錯,再加上爸媽的正確指導,慢慢地寶寶們就學會了自己吃飯。所以,父母們可以適當允許寶寶在嘗試獨立吃飯時出現的抓食行為,不過要避免寶寶被燙傷。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9、允許寶寶光腳走路

我們常見很多寶寶在大冬天不愛穿鞋,也不愛穿襪子,而是光腳在冰涼的地板上蹦躂和奔跑。很多媽媽說,夏天還好,可寶寶冬天光腳走路實在讓人擔憂。可是,媽媽們或許不知道,寶寶光腳走路有很多好處。當寶寶的腳板接觸地面,有助於刺激寶寶的腳底,提高寶寶的觸覺靈敏度,還有助於寶寶肢體活動與大腦運作的協調,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免疫力。所以,在乾燥平整的地板上,大人可以允許寶寶經常光腳走路。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10、和寶寶對話

很多由寡言老人照顧的小朋友,或爸媽長期不在身邊的留守孩子,他們的語言能力常常會比同齡孩子差一些,這歸咎於寶寶從小缺乏與大人的語言互動。所以,寶寶出生後,爸媽們就要養成與孩子“對話”的習慣,一開始,大人可能只是單方面地對寶寶輸入語言,但寶寶們有在聽,他們也常常以表情、肢體動作迴應。這樣與大人有“對話”習慣的寶寶往往說話也會比較早。


爸媽從小陪寶寶做十件事,勝過上早教


心理學家們常常發現,即使5個月大的嬰兒在聽大人對他們說話時,大腦已經有迴應。0歲至3歲間,如果大人與寶寶“對話”頻繁,會直接促進寶寶語言單詞量的發展,最終積極影響他們未來的學習能力。

所以,寶寶們最好的早教來自父母。沒有哪個陌生人,能像爸爸媽媽那樣,對孩子影響深遠,無論是白天黑夜,還是吃飯睡覺,甚至是性格和智力……

關鍵字:早教方法、大腦成長、育兒方法、親子互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