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走後,母親不得不背離故鄉,隨我們一起到城裡生活'

不完美媽媽 農村 廣西旅遊 燕子 田野 中國鄉村美文 2019-08-29
"
"
父親走後,母親不得不背離故鄉,隨我們一起到城裡生活

燕來,不過三月三……(散文)

父親走後,母親不得不背離故鄉,隨我們一起到城裡生活。

也許,能到城裡生活,是不少農村人的夢想。母親也不例外。在她稍顯年輕的時候,倘若與鄉鄰拉家常拉到有關城裡的事情,她總會饒有興致,談吐中難免流露出對城市的嚮往。

這期待與嚮往,一晃就是幾十年。母親卻在她,甘願獨守老宅,不願走動的年齡,不得不告別廝守了一輩子的故鄉。

要去城裡,這如同,去兌現一個遲到了太久的夢。母親感到意外而迷茫。她感嘆這世事的荒唐。有些東西兒,你需要的時候,求它不來。你不想要的時候,它卻來了。她明白,現在去城裡,已不是她想要的結果,但,還得無可奈何地接受。

母親被動地來到城市,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欣喜。但畢竟城市自有城市模樣,有很多與農村不同的地方。比如,高樓要比村裡的樹多,也比樹高了許多;大街比去縣裡的官道寬敝的多,又溜光筆直。尤其到了天黑,千萬盞燈,燈火齊明,花花綠綠的變幻無常,那望不到頭街燈,也著實讓人開眼。不像農村,天一擦黑,整個村莊都睡著似的,黑黢黢,不見一點光亮。……這些異樣,多少給了初到城裡的母親幾分新鮮,幾分好奇。

只是,這一時的新鮮,又顯得那麼急促,那麼短。

沒過幾天,她就落漠起來。因為我們白天上班後,家中只剩下她一個人。面對一屋子不會說話的傢什,無人應話,也聽不到雞鳴狗叫,更會有人來串串門,拉拉家常。每個房間都死沉沉的如鄉下的黑夜寂靜。只有,掛在牆上的表,噠、噠、噠地不停,響得讓她心生莫名的恓惶。按她的原話說,“這城裡人,都是籠子裡的鳥,忒不自在!?”

"
父親走後,母親不得不背離故鄉,隨我們一起到城裡生活

燕來,不過三月三……(散文)

父親走後,母親不得不背離故鄉,隨我們一起到城裡生活。

也許,能到城裡生活,是不少農村人的夢想。母親也不例外。在她稍顯年輕的時候,倘若與鄉鄰拉家常拉到有關城裡的事情,她總會饒有興致,談吐中難免流露出對城市的嚮往。

這期待與嚮往,一晃就是幾十年。母親卻在她,甘願獨守老宅,不願走動的年齡,不得不告別廝守了一輩子的故鄉。

要去城裡,這如同,去兌現一個遲到了太久的夢。母親感到意外而迷茫。她感嘆這世事的荒唐。有些東西兒,你需要的時候,求它不來。你不想要的時候,它卻來了。她明白,現在去城裡,已不是她想要的結果,但,還得無可奈何地接受。

母親被動地來到城市,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欣喜。但畢竟城市自有城市模樣,有很多與農村不同的地方。比如,高樓要比村裡的樹多,也比樹高了許多;大街比去縣裡的官道寬敝的多,又溜光筆直。尤其到了天黑,千萬盞燈,燈火齊明,花花綠綠的變幻無常,那望不到頭街燈,也著實讓人開眼。不像農村,天一擦黑,整個村莊都睡著似的,黑黢黢,不見一點光亮。……這些異樣,多少給了初到城裡的母親幾分新鮮,幾分好奇。

只是,這一時的新鮮,又顯得那麼急促,那麼短。

沒過幾天,她就落漠起來。因為我們白天上班後,家中只剩下她一個人。面對一屋子不會說話的傢什,無人應話,也聽不到雞鳴狗叫,更會有人來串串門,拉拉家常。每個房間都死沉沉的如鄉下的黑夜寂靜。只有,掛在牆上的表,噠、噠、噠地不停,響得讓她心生莫名的恓惶。按她的原話說,“這城裡人,都是籠子裡的鳥,忒不自在!?”

父親走後,母親不得不背離故鄉,隨我們一起到城裡生活

我恐怕她憋出毛病,就鼓勵她,下樓到小區裡轉轉。先教她怎樣使用電梯,再教她進出樓時,怎麼按門禁。剛開始時候,她倒挺興奮,像小孩終於掙脫家長看護,獨立完成了一件事情,有點自得。還會饒有興致向我們描述一番她的行跡,和自己的路上的所聞所見。後來,她腦子短路似的,老忘門禁的密碼,每次進樓道時,總是隻須在樓道門外候人開門。再者,有時在小區轉了幾圏,遇不到一個同齡人說話,也很讓她失意。就像小孩轉了幾圈,找不到玩伴一樣。而接連的失望,慢慢也讓她失去了下樓的勇氣和興趣。

一個人在樓裡呆久了,孤獨氣氛,自然會把人包裹的透不出氣來。總覺得一屋子的冷漠長了眼似的盯著她,讓人無所適從。母親就是在這冷漠中,再次總結出,城裡,確實沒有在鄉下時,想得那麼好。城裡到處是嘈雜與不安。絕沒有老家的自在與舒坦。

就說在小區裡遛彎散步吧,明明大家夥兒住在同一個院裡,見了面誰也不理呼誰。更別指望會有人拉住你的手,張家長李家短的嘮叨半天。一句話,別看這城裡人穿的光鮮,卻人情味寡淡。寡淡的讓人心涼……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慢慢熬著。久了,母親狀態明顯大不如從前。不僅身體沒有之前的硬朗,精神上已沒有初來時矍鑠了。風雨一生的母親,離開了她熟稔的故鄉,忽然從堅強變得萎糜、膽怯起來。每當我準備外出開門時,她多會怯怯的說一聲,又要出去啦?啥時候回來?儼然像我們兒時,害怕被家長獨自丟在家裡。假如那一天,我沒按告訴她時間回來,她一定會呆坐著自己的房間裡,不願入睡,時刻惦念著門外鑰匙的響動……

母親已不是,我心中一生要強的母親了。她從一個,張開她的翅膀,讓我們遮風避雨的母親,無奈轉換成那翅膀下,曾經的我們。她從一顆能讓我們背靠的大樹,一下變成了,一株讓我輩心生憐愛的幼苗。

母親為了逃避城市的喧囂,卻在獨守空房的無聲無息中,陡然蒼老。她已輪迴到被我們呵護的時代。她不願讓我們離開她的視野,總想在你出門時,聽到一句:走吧!我帶你一起外出……

捱過冬季的寒冷與慢長,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帶著母親回到故鄉。

故鄉,還是那麼親切。瓦藍的天空比城市,乾淨、清澈了許多。平坦的麥田,油汪汪如一湖碧水,讓清風吹拂得逐浪起伏。三三兩兩的燕子,輕捷地雲翔在麥田的上空。一排排綠樹,蔥蔥郁郁,肩並肩簇擁在一起,如一堵綠色的城牆,把村莊嚴嚴地包裹在它們的合抱裡。一棵棵泡桐,正時當令地盛開出一簇簇紫色的花朵,如一團團紫色的祥雲,氤氳升騰在田野的天空……

好一派田園風光。怎不令人陶醉。

進了村莊,街上就不斷有人,向母親打招呼,噓寒問暖。母親一一應和著,重現出她在老家曾有的笑顏。祥和而恬淡!

"
父親走後,母親不得不背離故鄉,隨我們一起到城裡生活

燕來,不過三月三……(散文)

父親走後,母親不得不背離故鄉,隨我們一起到城裡生活。

也許,能到城裡生活,是不少農村人的夢想。母親也不例外。在她稍顯年輕的時候,倘若與鄉鄰拉家常拉到有關城裡的事情,她總會饒有興致,談吐中難免流露出對城市的嚮往。

這期待與嚮往,一晃就是幾十年。母親卻在她,甘願獨守老宅,不願走動的年齡,不得不告別廝守了一輩子的故鄉。

要去城裡,這如同,去兌現一個遲到了太久的夢。母親感到意外而迷茫。她感嘆這世事的荒唐。有些東西兒,你需要的時候,求它不來。你不想要的時候,它卻來了。她明白,現在去城裡,已不是她想要的結果,但,還得無可奈何地接受。

母親被動地來到城市,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欣喜。但畢竟城市自有城市模樣,有很多與農村不同的地方。比如,高樓要比村裡的樹多,也比樹高了許多;大街比去縣裡的官道寬敝的多,又溜光筆直。尤其到了天黑,千萬盞燈,燈火齊明,花花綠綠的變幻無常,那望不到頭街燈,也著實讓人開眼。不像農村,天一擦黑,整個村莊都睡著似的,黑黢黢,不見一點光亮。……這些異樣,多少給了初到城裡的母親幾分新鮮,幾分好奇。

只是,這一時的新鮮,又顯得那麼急促,那麼短。

沒過幾天,她就落漠起來。因為我們白天上班後,家中只剩下她一個人。面對一屋子不會說話的傢什,無人應話,也聽不到雞鳴狗叫,更會有人來串串門,拉拉家常。每個房間都死沉沉的如鄉下的黑夜寂靜。只有,掛在牆上的表,噠、噠、噠地不停,響得讓她心生莫名的恓惶。按她的原話說,“這城裡人,都是籠子裡的鳥,忒不自在!?”

父親走後,母親不得不背離故鄉,隨我們一起到城裡生活

我恐怕她憋出毛病,就鼓勵她,下樓到小區裡轉轉。先教她怎樣使用電梯,再教她進出樓時,怎麼按門禁。剛開始時候,她倒挺興奮,像小孩終於掙脫家長看護,獨立完成了一件事情,有點自得。還會饒有興致向我們描述一番她的行跡,和自己的路上的所聞所見。後來,她腦子短路似的,老忘門禁的密碼,每次進樓道時,總是隻須在樓道門外候人開門。再者,有時在小區轉了幾圏,遇不到一個同齡人說話,也很讓她失意。就像小孩轉了幾圈,找不到玩伴一樣。而接連的失望,慢慢也讓她失去了下樓的勇氣和興趣。

一個人在樓裡呆久了,孤獨氣氛,自然會把人包裹的透不出氣來。總覺得一屋子的冷漠長了眼似的盯著她,讓人無所適從。母親就是在這冷漠中,再次總結出,城裡,確實沒有在鄉下時,想得那麼好。城裡到處是嘈雜與不安。絕沒有老家的自在與舒坦。

就說在小區裡遛彎散步吧,明明大家夥兒住在同一個院裡,見了面誰也不理呼誰。更別指望會有人拉住你的手,張家長李家短的嘮叨半天。一句話,別看這城裡人穿的光鮮,卻人情味寡淡。寡淡的讓人心涼……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慢慢熬著。久了,母親狀態明顯大不如從前。不僅身體沒有之前的硬朗,精神上已沒有初來時矍鑠了。風雨一生的母親,離開了她熟稔的故鄉,忽然從堅強變得萎糜、膽怯起來。每當我準備外出開門時,她多會怯怯的說一聲,又要出去啦?啥時候回來?儼然像我們兒時,害怕被家長獨自丟在家裡。假如那一天,我沒按告訴她時間回來,她一定會呆坐著自己的房間裡,不願入睡,時刻惦念著門外鑰匙的響動……

母親已不是,我心中一生要強的母親了。她從一個,張開她的翅膀,讓我們遮風避雨的母親,無奈轉換成那翅膀下,曾經的我們。她從一顆能讓我們背靠的大樹,一下變成了,一株讓我輩心生憐愛的幼苗。

母親為了逃避城市的喧囂,卻在獨守空房的無聲無息中,陡然蒼老。她已輪迴到被我們呵護的時代。她不願讓我們離開她的視野,總想在你出門時,聽到一句:走吧!我帶你一起外出……

捱過冬季的寒冷與慢長,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帶著母親回到故鄉。

故鄉,還是那麼親切。瓦藍的天空比城市,乾淨、清澈了許多。平坦的麥田,油汪汪如一湖碧水,讓清風吹拂得逐浪起伏。三三兩兩的燕子,輕捷地雲翔在麥田的上空。一排排綠樹,蔥蔥郁郁,肩並肩簇擁在一起,如一堵綠色的城牆,把村莊嚴嚴地包裹在它們的合抱裡。一棵棵泡桐,正時當令地盛開出一簇簇紫色的花朵,如一團團紫色的祥雲,氤氳升騰在田野的天空……

好一派田園風光。怎不令人陶醉。

進了村莊,街上就不斷有人,向母親打招呼,噓寒問暖。母親一一應和著,重現出她在老家曾有的笑顏。祥和而恬淡!

父親走後,母親不得不背離故鄉,隨我們一起到城裡生活

回到家,放下行李,母親就開始,開箱晒被,打掃房間、庭院。然後再用小鏟,把院子裡的雜草一棵棵除掉……

在家連住了幾天,母親在不斷迎來送往,東家來西家串中,把日子梳理得又如從前。無人造訪時,母親總是坐在庭院的春光裡,側著頭,凝望房廊上一窩窩小燕,目送它們不停地飛進飛出。在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聲中,母親一臉平靜泛著安祥的光澤……

燕子們在家中築窩,已近十年。秋去春來,連年不斷。按村裡流行的老話說:“燕去不過九月九,燕來不過三月三。”每年,燕子們,應季而去,按時而來。如一個個謙謙君子,如約而去,又如約而回。

儼然,它們已是我們家的成員。它們習慣了這個家,家人也習慣了它們。大家彼此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應和著“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美好語境。

它們入住的當年,也只有一對小燕子,築了一個窩。兩三年的光景,就發展到十多隻成員,在廊下築了四個窩。它們每天在院子裡飛來飛去,不是銜泥築巢,就是叼蟲育仔,從天亮到天黑,如經線織布般穿梭不停。窩裡的小燕子嘰嘰喳喳,熱鬧非凡,就是到了夜晚,也能聽到它們啾啾如夢的囈語……

其實,莊稼人向來喜歡燕子的。只是,那年住在老家的三姐,嫌它們進出窩時,拉在牆上的糞便太髒,一氣之下,就把它們的窩一股腦地窩捅爛了。母親有點懊惱,責怪三姐說,“你不明事理。燕子是益鳥,吃害蟲的。它們溫溫和和的,住誰家誰家平安!”只可惜它們的窩不太經力,被三姐用木棍三兩下給捅的粉碎……

還好,燕子比較戀舊,毅然在它們老巢的殘基上,一根草一嘴泥的把它們一一修築。也許它們太勤勞了,不幾日就讓破碎的窩,完好如初了。

如今,房廊下依然住著四窩小燕子。偌大一個燕子家族,井然有序地在一起生活。從來,不掙不搶,不吵不鬧。長幼有序。又,個個天生勤奮。且能在危難時刻,不嗔不怨,齊心協力共同修復自己的家園。

這是多麼令人羨慕的大家庭啊!一群小巧的黑色生靈,能如此長久和諧相處,著實令人仰慕、肅然其敬!

每年,燕子都會在農曆三月初三前飛回。

就在燕子歸來的時節,母親總會在灑滿陽光院子裡默然等待。而每當它們看到它們的身影重現時,母親就如同見到離別多日的親人平安歸來,按捺不住由衷的歡喜,嘴裡細語喃喃:“燕來不過三月三,燕來不過三月三……”

那是母親對遊子們歸來的特有問候。也是在向它們述說,自己心中久違的一份掛念!

每當看到母親獨坐在庭院,深情看著燕子呢喃的光景,我心中就會升騰起一股暖流,有種闔家融融的溫馨。我想,自己也該從燕子們身上得以啟發。至少,在每年的這個季節,帶著母親回老家,住上一段時間。陪她看看故鄉的老景,聽聽熟稔的鄉音。在燕子的啾啾呢喃聲中,沭浴庭院裡的風和日麗……

作者:吳為

編輯:趙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原創首發)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