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不完美媽媽 玩具 人生第一份工作 武器 動物 豆寶奶奶育兒經 2019-09-02
"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現在家中的孩子越來越少,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不管在什麼時候,做父母的最害怕孩子們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雖說一個家庭中的孩子不再像之前那麼多了,但是往往這一兩個孩子要比之前很多孩子還要讓家長們花費心思。而有些孩子們天生膽小,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都讓做家長的非常頭疼。

"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現在家中的孩子越來越少,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不管在什麼時候,做父母的最害怕孩子們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雖說一個家庭中的孩子不再像之前那麼多了,但是往往這一兩個孩子要比之前很多孩子還要讓家長們花費心思。而有些孩子們天生膽小,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都讓做家長的非常頭疼。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於父母的無所謂

之前在公園中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差不多三歲大的孩子,驚慌失措的跑到了他母親的面前說到:媽媽我好害怕,後面的那個哥哥要用刀砍我。說完,小男孩就大哭了起來。

雖然後面的那個小哥哥看上去要比他大一點,但他手中拿的很明顯是一個玩具罷了,無奈之下,他的母親說了很多安撫他的話,這才讓小男孩的情緒平靜了很多。

雖然經過了安撫之後,小男孩暫時不再去過多的想這件事了,但是,她的母親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小男孩的問題,這也同樣免不了讓他會在之後再一次面對相似的情況時,或許是換成了其他的玩具武器,比如說一把槍,這個小男孩同樣還會像之前這樣,出現非常害怕的表現,這就是因為這位母親沒有正確看待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沒有加以引導。

其實,這不僅僅是出現在這個小男孩身上出現的問題,可能很多做家長的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雖然有些情況我們確實也同樣感覺到很害怕,比如說有些孩子害怕水果刀、剪刀等一些利器,畢竟這些東西都是相當鋒利的,稍有不慎就會傷到人,對此我們做大人的也深有同感。但是有些事物就不同了,比如說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聲音等等,孩子們如果害怕這些,家長千萬不能再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了。

"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現在家中的孩子越來越少,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不管在什麼時候,做父母的最害怕孩子們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雖說一個家庭中的孩子不再像之前那麼多了,但是往往這一兩個孩子要比之前很多孩子還要讓家長們花費心思。而有些孩子們天生膽小,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都讓做家長的非常頭疼。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於父母的無所謂

之前在公園中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差不多三歲大的孩子,驚慌失措的跑到了他母親的面前說到:媽媽我好害怕,後面的那個哥哥要用刀砍我。說完,小男孩就大哭了起來。

雖然後面的那個小哥哥看上去要比他大一點,但他手中拿的很明顯是一個玩具罷了,無奈之下,他的母親說了很多安撫他的話,這才讓小男孩的情緒平靜了很多。

雖然經過了安撫之後,小男孩暫時不再去過多的想這件事了,但是,她的母親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小男孩的問題,這也同樣免不了讓他會在之後再一次面對相似的情況時,或許是換成了其他的玩具武器,比如說一把槍,這個小男孩同樣還會像之前這樣,出現非常害怕的表現,這就是因為這位母親沒有正確看待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沒有加以引導。

其實,這不僅僅是出現在這個小男孩身上出現的問題,可能很多做家長的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雖然有些情況我們確實也同樣感覺到很害怕,比如說有些孩子害怕水果刀、剪刀等一些利器,畢竟這些東西都是相當鋒利的,稍有不慎就會傷到人,對此我們做大人的也深有同感。但是有些事物就不同了,比如說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聲音等等,孩子們如果害怕這些,家長千萬不能再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了。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教育孩子的誤區要避開,對孩子的危害不可小視

無論是孩子們出現切合實際的恐懼還是不切合實際的恐懼,對他們的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阻礙,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深度恐懼的時候,這也往往是我們身為父母最擔心的問題了。

1、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出現深度恐懼的情況時,他們往往會坐視不管,同時還要否定孩子的行為,其實,這就是一種教育誤區,一句簡單的“一隻小狗有什麼好害怕的”,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消除恐懼心理,反而會讓他對這件東西更加排斥。

2、給孩子講道理。

除了對孩子提出否定,有些父母確實付出了很多實際行動,其中就不缺少和孩子講道理的父母,事實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那時的他們已經陷入了恐懼之中,道理是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的,不但解除不了他們的恐懼,而孩子也不會認同父母和他講的這些道理,還會引發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3、過度保護。

有些父母特別害怕孩子出現一丁點的問題,有的時候孩子出現一次恐懼情況,之後父母就開始把孩子關懷的“無微不至”,而且這種關懷非常特殊,就像是把孩子鎖在了一個封閉空間中。當然了這樣做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孩子出現極度恐懼的現。但事實上這是在挽救孩子嗎,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這種保護怎麼辦?想必接下來發生的我們也可以想象的到。

"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現在家中的孩子越來越少,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不管在什麼時候,做父母的最害怕孩子們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雖說一個家庭中的孩子不再像之前那麼多了,但是往往這一兩個孩子要比之前很多孩子還要讓家長們花費心思。而有些孩子們天生膽小,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都讓做家長的非常頭疼。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於父母的無所謂

之前在公園中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差不多三歲大的孩子,驚慌失措的跑到了他母親的面前說到:媽媽我好害怕,後面的那個哥哥要用刀砍我。說完,小男孩就大哭了起來。

雖然後面的那個小哥哥看上去要比他大一點,但他手中拿的很明顯是一個玩具罷了,無奈之下,他的母親說了很多安撫他的話,這才讓小男孩的情緒平靜了很多。

雖然經過了安撫之後,小男孩暫時不再去過多的想這件事了,但是,她的母親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小男孩的問題,這也同樣免不了讓他會在之後再一次面對相似的情況時,或許是換成了其他的玩具武器,比如說一把槍,這個小男孩同樣還會像之前這樣,出現非常害怕的表現,這就是因為這位母親沒有正確看待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沒有加以引導。

其實,這不僅僅是出現在這個小男孩身上出現的問題,可能很多做家長的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雖然有些情況我們確實也同樣感覺到很害怕,比如說有些孩子害怕水果刀、剪刀等一些利器,畢竟這些東西都是相當鋒利的,稍有不慎就會傷到人,對此我們做大人的也深有同感。但是有些事物就不同了,比如說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聲音等等,孩子們如果害怕這些,家長千萬不能再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了。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教育孩子的誤區要避開,對孩子的危害不可小視

無論是孩子們出現切合實際的恐懼還是不切合實際的恐懼,對他們的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阻礙,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深度恐懼的時候,這也往往是我們身為父母最擔心的問題了。

1、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出現深度恐懼的情況時,他們往往會坐視不管,同時還要否定孩子的行為,其實,這就是一種教育誤區,一句簡單的“一隻小狗有什麼好害怕的”,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消除恐懼心理,反而會讓他對這件東西更加排斥。

2、給孩子講道理。

除了對孩子提出否定,有些父母確實付出了很多實際行動,其中就不缺少和孩子講道理的父母,事實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那時的他們已經陷入了恐懼之中,道理是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的,不但解除不了他們的恐懼,而孩子也不會認同父母和他講的這些道理,還會引發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3、過度保護。

有些父母特別害怕孩子出現一丁點的問題,有的時候孩子出現一次恐懼情況,之後父母就開始把孩子關懷的“無微不至”,而且這種關懷非常特殊,就像是把孩子鎖在了一個封閉空間中。當然了這樣做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孩子出現極度恐懼的現。但事實上這是在挽救孩子嗎,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這種保護怎麼辦?想必接下來發生的我們也可以想象的到。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家長要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健康成長

相信上面的這些方法,很多身為父母的都在遇到孩子們出現極度恐懼的情況時使用過,不過這些方式都是我們平日裡教育孩子時出現的誤區。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首先我們應該懂得“共情”,共情”追求的是父母懂得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感同身受”,通俗一點就是,即便是孩子遇到了不合乎情理的恐懼,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也要理解孩子的恐懼,接受孩子的恐懼。

緊接著就是對孩子的安撫工作了,給孩子一個擁抱,在孩子的耳邊用充滿愛的語氣告訴孩子不要害怕,這樣做往往會起到平靜孩子心理的作用。因為只有我們足夠鎮靜,孩子才會感同身受,也會一點一點的冷靜下來。

解決了孩子短暫的恐懼是不夠的,如果我們真正想要徹底消滅孩子時不時發生“恐懼心理”,還需要我們追根溯源。

不敢一個人睡,究竟是害怕屋子裡的某些東西還是自己一個人在黑暗之時心中想象出來的某些東西,害怕小貓小狗,究竟是害怕那些動物的樣子還是害怕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其他生物?我們一定要通過和孩子溝通找到真正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的東西,從根本上消除它,這才是解決孩子恐懼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

"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現在家中的孩子越來越少,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不管在什麼時候,做父母的最害怕孩子們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雖說一個家庭中的孩子不再像之前那麼多了,但是往往這一兩個孩子要比之前很多孩子還要讓家長們花費心思。而有些孩子們天生膽小,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都讓做家長的非常頭疼。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於父母的無所謂

之前在公園中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差不多三歲大的孩子,驚慌失措的跑到了他母親的面前說到:媽媽我好害怕,後面的那個哥哥要用刀砍我。說完,小男孩就大哭了起來。

雖然後面的那個小哥哥看上去要比他大一點,但他手中拿的很明顯是一個玩具罷了,無奈之下,他的母親說了很多安撫他的話,這才讓小男孩的情緒平靜了很多。

雖然經過了安撫之後,小男孩暫時不再去過多的想這件事了,但是,她的母親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小男孩的問題,這也同樣免不了讓他會在之後再一次面對相似的情況時,或許是換成了其他的玩具武器,比如說一把槍,這個小男孩同樣還會像之前這樣,出現非常害怕的表現,這就是因為這位母親沒有正確看待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沒有加以引導。

其實,這不僅僅是出現在這個小男孩身上出現的問題,可能很多做家長的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雖然有些情況我們確實也同樣感覺到很害怕,比如說有些孩子害怕水果刀、剪刀等一些利器,畢竟這些東西都是相當鋒利的,稍有不慎就會傷到人,對此我們做大人的也深有同感。但是有些事物就不同了,比如說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聲音等等,孩子們如果害怕這些,家長千萬不能再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了。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教育孩子的誤區要避開,對孩子的危害不可小視

無論是孩子們出現切合實際的恐懼還是不切合實際的恐懼,對他們的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阻礙,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深度恐懼的時候,這也往往是我們身為父母最擔心的問題了。

1、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出現深度恐懼的情況時,他們往往會坐視不管,同時還要否定孩子的行為,其實,這就是一種教育誤區,一句簡單的“一隻小狗有什麼好害怕的”,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消除恐懼心理,反而會讓他對這件東西更加排斥。

2、給孩子講道理。

除了對孩子提出否定,有些父母確實付出了很多實際行動,其中就不缺少和孩子講道理的父母,事實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那時的他們已經陷入了恐懼之中,道理是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的,不但解除不了他們的恐懼,而孩子也不會認同父母和他講的這些道理,還會引發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3、過度保護。

有些父母特別害怕孩子出現一丁點的問題,有的時候孩子出現一次恐懼情況,之後父母就開始把孩子關懷的“無微不至”,而且這種關懷非常特殊,就像是把孩子鎖在了一個封閉空間中。當然了這樣做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孩子出現極度恐懼的現。但事實上這是在挽救孩子嗎,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這種保護怎麼辦?想必接下來發生的我們也可以想象的到。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家長要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健康成長

相信上面的這些方法,很多身為父母的都在遇到孩子們出現極度恐懼的情況時使用過,不過這些方式都是我們平日裡教育孩子時出現的誤區。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首先我們應該懂得“共情”,共情”追求的是父母懂得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感同身受”,通俗一點就是,即便是孩子遇到了不合乎情理的恐懼,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也要理解孩子的恐懼,接受孩子的恐懼。

緊接著就是對孩子的安撫工作了,給孩子一個擁抱,在孩子的耳邊用充滿愛的語氣告訴孩子不要害怕,這樣做往往會起到平靜孩子心理的作用。因為只有我們足夠鎮靜,孩子才會感同身受,也會一點一點的冷靜下來。

解決了孩子短暫的恐懼是不夠的,如果我們真正想要徹底消滅孩子時不時發生“恐懼心理”,還需要我們追根溯源。

不敢一個人睡,究竟是害怕屋子裡的某些東西還是自己一個人在黑暗之時心中想象出來的某些東西,害怕小貓小狗,究竟是害怕那些動物的樣子還是害怕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其他生物?我們一定要通過和孩子溝通找到真正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的東西,從根本上消除它,這才是解決孩子恐懼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給他提供迎接挑戰的機會

有的時候靠著孩子一個人能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身為父母就必須要發揮我們的作用,在給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之外,還要培養孩子能夠成功解決問題的信心,畢竟有了信心才有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動力。

在孩子處於成長時期,多培養孩子的信心對於他的成長是有著無比巨大的幫助的。有時,在幫孩子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之後,讓孩子獨自一人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雖然是一種不小的挑戰,但是一旦孩子挑戰成功,那麼,恐懼也會永遠離開他。

其實,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接受挑戰,畢竟他們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並不清楚,我們難免會遇到孩子極力逃避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沒必要對孩子發火,而應該選擇正確的處理方式。必要的時候我們選擇向前推孩子一步,往往會讓孩子更加接近迎接挑戰的起點。但我們也要注意,不要把孩子“推過頭”。

"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現在家中的孩子越來越少,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不管在什麼時候,做父母的最害怕孩子們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雖說一個家庭中的孩子不再像之前那麼多了,但是往往這一兩個孩子要比之前很多孩子還要讓家長們花費心思。而有些孩子們天生膽小,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都讓做家長的非常頭疼。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於父母的無所謂

之前在公園中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差不多三歲大的孩子,驚慌失措的跑到了他母親的面前說到:媽媽我好害怕,後面的那個哥哥要用刀砍我。說完,小男孩就大哭了起來。

雖然後面的那個小哥哥看上去要比他大一點,但他手中拿的很明顯是一個玩具罷了,無奈之下,他的母親說了很多安撫他的話,這才讓小男孩的情緒平靜了很多。

雖然經過了安撫之後,小男孩暫時不再去過多的想這件事了,但是,她的母親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小男孩的問題,這也同樣免不了讓他會在之後再一次面對相似的情況時,或許是換成了其他的玩具武器,比如說一把槍,這個小男孩同樣還會像之前這樣,出現非常害怕的表現,這就是因為這位母親沒有正確看待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沒有加以引導。

其實,這不僅僅是出現在這個小男孩身上出現的問題,可能很多做家長的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雖然有些情況我們確實也同樣感覺到很害怕,比如說有些孩子害怕水果刀、剪刀等一些利器,畢竟這些東西都是相當鋒利的,稍有不慎就會傷到人,對此我們做大人的也深有同感。但是有些事物就不同了,比如說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聲音等等,孩子們如果害怕這些,家長千萬不能再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了。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教育孩子的誤區要避開,對孩子的危害不可小視

無論是孩子們出現切合實際的恐懼還是不切合實際的恐懼,對他們的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阻礙,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深度恐懼的時候,這也往往是我們身為父母最擔心的問題了。

1、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出現深度恐懼的情況時,他們往往會坐視不管,同時還要否定孩子的行為,其實,這就是一種教育誤區,一句簡單的“一隻小狗有什麼好害怕的”,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消除恐懼心理,反而會讓他對這件東西更加排斥。

2、給孩子講道理。

除了對孩子提出否定,有些父母確實付出了很多實際行動,其中就不缺少和孩子講道理的父母,事實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那時的他們已經陷入了恐懼之中,道理是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的,不但解除不了他們的恐懼,而孩子也不會認同父母和他講的這些道理,還會引發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3、過度保護。

有些父母特別害怕孩子出現一丁點的問題,有的時候孩子出現一次恐懼情況,之後父母就開始把孩子關懷的“無微不至”,而且這種關懷非常特殊,就像是把孩子鎖在了一個封閉空間中。當然了這樣做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孩子出現極度恐懼的現。但事實上這是在挽救孩子嗎,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這種保護怎麼辦?想必接下來發生的我們也可以想象的到。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家長要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健康成長

相信上面的這些方法,很多身為父母的都在遇到孩子們出現極度恐懼的情況時使用過,不過這些方式都是我們平日裡教育孩子時出現的誤區。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首先我們應該懂得“共情”,共情”追求的是父母懂得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感同身受”,通俗一點就是,即便是孩子遇到了不合乎情理的恐懼,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也要理解孩子的恐懼,接受孩子的恐懼。

緊接著就是對孩子的安撫工作了,給孩子一個擁抱,在孩子的耳邊用充滿愛的語氣告訴孩子不要害怕,這樣做往往會起到平靜孩子心理的作用。因為只有我們足夠鎮靜,孩子才會感同身受,也會一點一點的冷靜下來。

解決了孩子短暫的恐懼是不夠的,如果我們真正想要徹底消滅孩子時不時發生“恐懼心理”,還需要我們追根溯源。

不敢一個人睡,究竟是害怕屋子裡的某些東西還是自己一個人在黑暗之時心中想象出來的某些東西,害怕小貓小狗,究竟是害怕那些動物的樣子還是害怕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其他生物?我們一定要通過和孩子溝通找到真正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的東西,從根本上消除它,這才是解決孩子恐懼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給他提供迎接挑戰的機會

有的時候靠著孩子一個人能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身為父母就必須要發揮我們的作用,在給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之外,還要培養孩子能夠成功解決問題的信心,畢竟有了信心才有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動力。

在孩子處於成長時期,多培養孩子的信心對於他的成長是有著無比巨大的幫助的。有時,在幫孩子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之後,讓孩子獨自一人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雖然是一種不小的挑戰,但是一旦孩子挑戰成功,那麼,恐懼也會永遠離開他。

其實,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接受挑戰,畢竟他們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並不清楚,我們難免會遇到孩子極力逃避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沒必要對孩子發火,而應該選擇正確的處理方式。必要的時候我們選擇向前推孩子一步,往往會讓孩子更加接近迎接挑戰的起點。但我們也要注意,不要把孩子“推過頭”。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可能很多孩子的固執、倔強會讓父母的耐心一點一點的消失,最後只剩下了急躁、甚至是憤怒,而後他們的行為往往顯得有些“過激”,不管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強硬把孩子推過界,強迫孩子接受挑戰。就好比父母讓孩子下水游泳,可孩子始終也不敢向前邁一步,最終忍不下去的父母,直接將孩子推入水中。

這種現象的發生,雖說是因為父母情緒失控所導致的,但是,被強迫的孩子也同樣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想必在看到了自己孩子情緒失控的那一瞬間,很多父母都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不過已經發生了我們雖然無法回到過去,但是我們依舊有補救的機會。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孩子拉回來,在給了孩子一些安撫和關心的同時,最好還是重新制定促使孩子主動接受挑戰的方案。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後,我們就不要再像之前那樣想象著能夠快一點成功了,有必要讓我們的孩子多在安全區停留一段時間,等到之前的情緒完全消失了之後,我們再引導孩子接受挑戰。

"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現在家中的孩子越來越少,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不管在什麼時候,做父母的最害怕孩子們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雖說一個家庭中的孩子不再像之前那麼多了,但是往往這一兩個孩子要比之前很多孩子還要讓家長們花費心思。而有些孩子們天生膽小,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都讓做家長的非常頭疼。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於父母的無所謂

之前在公園中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差不多三歲大的孩子,驚慌失措的跑到了他母親的面前說到:媽媽我好害怕,後面的那個哥哥要用刀砍我。說完,小男孩就大哭了起來。

雖然後面的那個小哥哥看上去要比他大一點,但他手中拿的很明顯是一個玩具罷了,無奈之下,他的母親說了很多安撫他的話,這才讓小男孩的情緒平靜了很多。

雖然經過了安撫之後,小男孩暫時不再去過多的想這件事了,但是,她的母親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小男孩的問題,這也同樣免不了讓他會在之後再一次面對相似的情況時,或許是換成了其他的玩具武器,比如說一把槍,這個小男孩同樣還會像之前這樣,出現非常害怕的表現,這就是因為這位母親沒有正確看待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沒有加以引導。

其實,這不僅僅是出現在這個小男孩身上出現的問題,可能很多做家長的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雖然有些情況我們確實也同樣感覺到很害怕,比如說有些孩子害怕水果刀、剪刀等一些利器,畢竟這些東西都是相當鋒利的,稍有不慎就會傷到人,對此我們做大人的也深有同感。但是有些事物就不同了,比如說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聲音等等,孩子們如果害怕這些,家長千萬不能再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了。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教育孩子的誤區要避開,對孩子的危害不可小視

無論是孩子們出現切合實際的恐懼還是不切合實際的恐懼,對他們的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阻礙,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深度恐懼的時候,這也往往是我們身為父母最擔心的問題了。

1、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出現深度恐懼的情況時,他們往往會坐視不管,同時還要否定孩子的行為,其實,這就是一種教育誤區,一句簡單的“一隻小狗有什麼好害怕的”,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消除恐懼心理,反而會讓他對這件東西更加排斥。

2、給孩子講道理。

除了對孩子提出否定,有些父母確實付出了很多實際行動,其中就不缺少和孩子講道理的父母,事實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那時的他們已經陷入了恐懼之中,道理是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的,不但解除不了他們的恐懼,而孩子也不會認同父母和他講的這些道理,還會引發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3、過度保護。

有些父母特別害怕孩子出現一丁點的問題,有的時候孩子出現一次恐懼情況,之後父母就開始把孩子關懷的“無微不至”,而且這種關懷非常特殊,就像是把孩子鎖在了一個封閉空間中。當然了這樣做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孩子出現極度恐懼的現。但事實上這是在挽救孩子嗎,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這種保護怎麼辦?想必接下來發生的我們也可以想象的到。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家長要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健康成長

相信上面的這些方法,很多身為父母的都在遇到孩子們出現極度恐懼的情況時使用過,不過這些方式都是我們平日裡教育孩子時出現的誤區。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首先我們應該懂得“共情”,共情”追求的是父母懂得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感同身受”,通俗一點就是,即便是孩子遇到了不合乎情理的恐懼,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也要理解孩子的恐懼,接受孩子的恐懼。

緊接著就是對孩子的安撫工作了,給孩子一個擁抱,在孩子的耳邊用充滿愛的語氣告訴孩子不要害怕,這樣做往往會起到平靜孩子心理的作用。因為只有我們足夠鎮靜,孩子才會感同身受,也會一點一點的冷靜下來。

解決了孩子短暫的恐懼是不夠的,如果我們真正想要徹底消滅孩子時不時發生“恐懼心理”,還需要我們追根溯源。

不敢一個人睡,究竟是害怕屋子裡的某些東西還是自己一個人在黑暗之時心中想象出來的某些東西,害怕小貓小狗,究竟是害怕那些動物的樣子還是害怕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其他生物?我們一定要通過和孩子溝通找到真正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的東西,從根本上消除它,這才是解決孩子恐懼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給他提供迎接挑戰的機會

有的時候靠著孩子一個人能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身為父母就必須要發揮我們的作用,在給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之外,還要培養孩子能夠成功解決問題的信心,畢竟有了信心才有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動力。

在孩子處於成長時期,多培養孩子的信心對於他的成長是有著無比巨大的幫助的。有時,在幫孩子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之後,讓孩子獨自一人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雖然是一種不小的挑戰,但是一旦孩子挑戰成功,那麼,恐懼也會永遠離開他。

其實,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接受挑戰,畢竟他們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並不清楚,我們難免會遇到孩子極力逃避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沒必要對孩子發火,而應該選擇正確的處理方式。必要的時候我們選擇向前推孩子一步,往往會讓孩子更加接近迎接挑戰的起點。但我們也要注意,不要把孩子“推過頭”。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可能很多孩子的固執、倔強會讓父母的耐心一點一點的消失,最後只剩下了急躁、甚至是憤怒,而後他們的行為往往顯得有些“過激”,不管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強硬把孩子推過界,強迫孩子接受挑戰。就好比父母讓孩子下水游泳,可孩子始終也不敢向前邁一步,最終忍不下去的父母,直接將孩子推入水中。

這種現象的發生,雖說是因為父母情緒失控所導致的,但是,被強迫的孩子也同樣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想必在看到了自己孩子情緒失控的那一瞬間,很多父母都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不過已經發生了我們雖然無法回到過去,但是我們依舊有補救的機會。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孩子拉回來,在給了孩子一些安撫和關心的同時,最好還是重新制定促使孩子主動接受挑戰的方案。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後,我們就不要再像之前那樣想象著能夠快一點成功了,有必要讓我們的孩子多在安全區停留一段時間,等到之前的情緒完全消失了之後,我們再引導孩子接受挑戰。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找到幫助孩子直面挑戰的方法,讓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

有的時候我們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勇敢的接受挑戰,就需要懂得使用一些“小竅門”。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導者,很多時候孩子都會受到父母的直接影響,在給孩子推出挑戰目標的時候,既然孩子本來便對這些挑戰心存畏懼,那麼我們為什麼不為孩子帶一個好頭呢?在讓孩子邁出挑戰的腳步之前,我們先於孩子一步,讓孩子能夠感同身受。

當看到自己的父母做出了榜樣之後,很多孩子是願意模仿的,畢竟很多孩子都是最信任自己的父母的,不管他們處於什麼年齡階段。

除了為孩子做出好榜樣之外,適當的陪孩子做一些特殊的遊戲,對於孩子解除恐懼心理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說你的孩子特別害怕打針,不妨試一下醫生病人的遊戲,由你扮演醫生,你的孩子扮演病,用你的手指比作針頭,扎你的孩子一下,這一下下去自然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隨後你要選擇兩個人互換位置,你的孩子當醫生為你扎針,不管孩子用什麼當做針頭,你都要表現出一副沒有事的樣子,這個過程熟悉了,之後你的孩子也就不會對類似的事情表現的特別恐懼了。

"

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現在家中的孩子越來越少,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不管在什麼時候,做父母的最害怕孩子們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雖說一個家庭中的孩子不再像之前那麼多了,但是往往這一兩個孩子要比之前很多孩子還要讓家長們花費心思。而有些孩子們天生膽小,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都讓做家長的非常頭疼。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孩子的恐懼心理,源於父母的無所謂

之前在公園中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個差不多三歲大的孩子,驚慌失措的跑到了他母親的面前說到:媽媽我好害怕,後面的那個哥哥要用刀砍我。說完,小男孩就大哭了起來。

雖然後面的那個小哥哥看上去要比他大一點,但他手中拿的很明顯是一個玩具罷了,無奈之下,他的母親說了很多安撫他的話,這才讓小男孩的情緒平靜了很多。

雖然經過了安撫之後,小男孩暫時不再去過多的想這件事了,但是,她的母親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小男孩的問題,這也同樣免不了讓他會在之後再一次面對相似的情況時,或許是換成了其他的玩具武器,比如說一把槍,這個小男孩同樣還會像之前這樣,出現非常害怕的表現,這就是因為這位母親沒有正確看待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沒有加以引導。

其實,這不僅僅是出現在這個小男孩身上出現的問題,可能很多做家長的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雖然有些情況我們確實也同樣感覺到很害怕,比如說有些孩子害怕水果刀、剪刀等一些利器,畢竟這些東西都是相當鋒利的,稍有不慎就會傷到人,對此我們做大人的也深有同感。但是有些事物就不同了,比如說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聲音等等,孩子們如果害怕這些,家長千萬不能再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了。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教育孩子的誤區要避開,對孩子的危害不可小視

無論是孩子們出現切合實際的恐懼還是不切合實際的恐懼,對他們的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阻礙,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深度恐懼的時候,這也往往是我們身為父母最擔心的問題了。

1、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出現深度恐懼的情況時,他們往往會坐視不管,同時還要否定孩子的行為,其實,這就是一種教育誤區,一句簡單的“一隻小狗有什麼好害怕的”,這樣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消除恐懼心理,反而會讓他對這件東西更加排斥。

2、給孩子講道理。

除了對孩子提出否定,有些父母確實付出了很多實際行動,其中就不缺少和孩子講道理的父母,事實上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那時的他們已經陷入了恐懼之中,道理是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的,不但解除不了他們的恐懼,而孩子也不會認同父母和他講的這些道理,還會引發你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3、過度保護。

有些父母特別害怕孩子出現一丁點的問題,有的時候孩子出現一次恐懼情況,之後父母就開始把孩子關懷的“無微不至”,而且這種關懷非常特殊,就像是把孩子鎖在了一個封閉空間中。當然了這樣做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孩子出現極度恐懼的現。但事實上這是在挽救孩子嗎,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這種保護怎麼辦?想必接下來發生的我們也可以想象的到。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家長要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健康成長

相信上面的這些方法,很多身為父母的都在遇到孩子們出現極度恐懼的情況時使用過,不過這些方式都是我們平日裡教育孩子時出現的誤區。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首先我們應該懂得“共情”,共情”追求的是父母懂得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感同身受”,通俗一點就是,即便是孩子遇到了不合乎情理的恐懼,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也要理解孩子的恐懼,接受孩子的恐懼。

緊接著就是對孩子的安撫工作了,給孩子一個擁抱,在孩子的耳邊用充滿愛的語氣告訴孩子不要害怕,這樣做往往會起到平靜孩子心理的作用。因為只有我們足夠鎮靜,孩子才會感同身受,也會一點一點的冷靜下來。

解決了孩子短暫的恐懼是不夠的,如果我們真正想要徹底消滅孩子時不時發生“恐懼心理”,還需要我們追根溯源。

不敢一個人睡,究竟是害怕屋子裡的某些東西還是自己一個人在黑暗之時心中想象出來的某些東西,害怕小貓小狗,究竟是害怕那些動物的樣子還是害怕除了人之外的所有其他生物?我們一定要通過和孩子溝通找到真正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的東西,從根本上消除它,這才是解決孩子恐懼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給他提供迎接挑戰的機會

有的時候靠著孩子一個人能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身為父母就必須要發揮我們的作用,在給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之外,還要培養孩子能夠成功解決問題的信心,畢竟有了信心才有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動力。

在孩子處於成長時期,多培養孩子的信心對於他的成長是有著無比巨大的幫助的。有時,在幫孩子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之後,讓孩子獨自一人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雖然是一種不小的挑戰,但是一旦孩子挑戰成功,那麼,恐懼也會永遠離開他。

其實,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接受挑戰,畢竟他們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並不清楚,我們難免會遇到孩子極力逃避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沒必要對孩子發火,而應該選擇正確的處理方式。必要的時候我們選擇向前推孩子一步,往往會讓孩子更加接近迎接挑戰的起點。但我們也要注意,不要把孩子“推過頭”。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可能很多孩子的固執、倔強會讓父母的耐心一點一點的消失,最後只剩下了急躁、甚至是憤怒,而後他們的行為往往顯得有些“過激”,不管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強硬把孩子推過界,強迫孩子接受挑戰。就好比父母讓孩子下水游泳,可孩子始終也不敢向前邁一步,最終忍不下去的父母,直接將孩子推入水中。

這種現象的發生,雖說是因為父母情緒失控所導致的,但是,被強迫的孩子也同樣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想必在看到了自己孩子情緒失控的那一瞬間,很多父母都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不過已經發生了我們雖然無法回到過去,但是我們依舊有補救的機會。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孩子拉回來,在給了孩子一些安撫和關心的同時,最好還是重新制定促使孩子主動接受挑戰的方案。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後,我們就不要再像之前那樣想象著能夠快一點成功了,有必要讓我們的孩子多在安全區停留一段時間,等到之前的情緒完全消失了之後,我們再引導孩子接受挑戰。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找到幫助孩子直面挑戰的方法,讓孩子勇敢邁出第一步

有的時候我們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勇敢的接受挑戰,就需要懂得使用一些“小竅門”。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導者,很多時候孩子都會受到父母的直接影響,在給孩子推出挑戰目標的時候,既然孩子本來便對這些挑戰心存畏懼,那麼我們為什麼不為孩子帶一個好頭呢?在讓孩子邁出挑戰的腳步之前,我們先於孩子一步,讓孩子能夠感同身受。

當看到自己的父母做出了榜樣之後,很多孩子是願意模仿的,畢竟很多孩子都是最信任自己的父母的,不管他們處於什麼年齡階段。

除了為孩子做出好榜樣之外,適當的陪孩子做一些特殊的遊戲,對於孩子解除恐懼心理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說你的孩子特別害怕打針,不妨試一下醫生病人的遊戲,由你扮演醫生,你的孩子扮演病,用你的手指比作針頭,扎你的孩子一下,這一下下去自然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隨後你要選擇兩個人互換位置,你的孩子當醫生為你扎針,不管孩子用什麼當做針頭,你都要表現出一副沒有事的樣子,這個過程熟悉了,之後你的孩子也就不會對類似的事情表現的特別恐懼了。

“媽媽,我害怕”,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害怕?父母不妨這樣做

總結:

我們身為父母的,在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各種各樣的誤區,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希望我們的孩子越變越好。

其實,我在上面說到的那些誤區,想必很多父母之前都有著類似的情況發生,不過大家也不用著急,我在後面提到的那些解決措施,總結一下其實最主要的就在於兩點:

一、找到引起孩子恐懼的根本原因;

二、促使孩子自己接受挑戰,只有自己挑戰成功了,才能夠徹底消滅恐懼。

我是豆寶奶奶,更多母嬰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