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

作者:劉娜


"

作者:劉娜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不管是仙界還是人間,

我們都要做好三件事。


●●●


今年4月,我決定辭職。

只是,當我辭職的消息,在家族內傳開時,幾乎沒有人支持我。

我們家,3個孩子,只有我一個人讀書出來,有份體制內的工作。何況,我已38歲,不再年輕,也不適合任性。

“五一”放假回家,吃罷午飯,我坐在院門口,看院牆上爬來爬去的貓和狗。父親在我旁邊坐下,冷不丁地來了句:“不試試,咋知道中不中,不管別人咋說,你心裡有數就行。”

那一刻,風搖動門口楊樹林蒼翠的枝葉,就像在天空中鼓起一頂頂綠色的帆。

我雙眼一熱,忽然想起小時候。

小時候,我是個特別膽小的孩子,長得又黑又醜,內心脆弱敏感,因怕別人嘲笑,就自動拒絕嘗試很多事情。

父親沒有什麼文化,也不怎麼善於表達。他的全部認知,都來自於土地上耕出來的體悟,莊稼裡結出來的教訓,還有和牲畜朝夕相伴中建立的沉默而深厚的情感。

所以,面對膽小怕事的女兒,他實在想不出什麼高深理論或大氣詞彙。他只是在蛙蟲齊鳴的夏夜,或者雪覆四野的冬日,漫不經心地一遍遍地和我講:

“你看,今年,別人都不敢種這個新麥種,咱家種了,一畝地多收了200多斤哩。不試試,咋知道這麥種好不好。”

“你看,去年大豆貴,賣了好價錢,今年大部分人都種了大豆,結果賤賣了。大盛之後必有大衰啊,早知道應該試試種點別的。”

“你看,那個小牛犢,剛開始套上韁繩幹活時,上躥下跳的,渾身是勁使不上。下地次數多了,比老牛還順手。幹啥都一樣,試多了才能生巧。”

……

一顆種子,從深秋被播種於泥土中,到來年夏天抽出金黃的麥穗,需要熬過春夏秋冬。

有些叮囑,從父母口中輕描淡寫地說出,到在孩子心中開出一樹樹花朵,需要歷經山河歲月。

父親口中的“試一試”,讓我像烏龜一樣,從自卑膽小的厚殼裡鑽出,伸出四肢緩慢而堅定地向前爬去。

小學三年級時,我試著參加作文比賽,並取得全年級第一名;初中二年級時,我試著登上演講臺,並拿到全校第一名;高中時,我試著競選班長,並最終成功當選;大學時,我試著給報社投稿,並收到第一筆稿費;工作後,我試著在業餘時間學習其他,並考了一個個證件;38歲時,我又試著辭職,嘗試實現自我僱傭……

當我嘗試得越來越多,爬行的越來越快,不再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命運,我終於明白了,在粗糲而艱辛的幼年時光裡,父親對我說出那些和土地、莊稼與牲畜有關的“試一試”,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和力量。

我甚至理解了,不怎麼會講故事的父親,緣何總在閒暇時揮舞著那雙鐵耙樣的大手,不厭其煩地給我講《鯉魚跳龍門》,並每講到被燒掉尾巴的紅鯉魚,終於越過龍門時,都要無比驚歎地重複這麼一句:

“它要不試試,怎麼能變成龍呢?”

"

作者:劉娜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不管是仙界還是人間,

我們都要做好三件事。


●●●


今年4月,我決定辭職。

只是,當我辭職的消息,在家族內傳開時,幾乎沒有人支持我。

我們家,3個孩子,只有我一個人讀書出來,有份體制內的工作。何況,我已38歲,不再年輕,也不適合任性。

“五一”放假回家,吃罷午飯,我坐在院門口,看院牆上爬來爬去的貓和狗。父親在我旁邊坐下,冷不丁地來了句:“不試試,咋知道中不中,不管別人咋說,你心裡有數就行。”

那一刻,風搖動門口楊樹林蒼翠的枝葉,就像在天空中鼓起一頂頂綠色的帆。

我雙眼一熱,忽然想起小時候。

小時候,我是個特別膽小的孩子,長得又黑又醜,內心脆弱敏感,因怕別人嘲笑,就自動拒絕嘗試很多事情。

父親沒有什麼文化,也不怎麼善於表達。他的全部認知,都來自於土地上耕出來的體悟,莊稼裡結出來的教訓,還有和牲畜朝夕相伴中建立的沉默而深厚的情感。

所以,面對膽小怕事的女兒,他實在想不出什麼高深理論或大氣詞彙。他只是在蛙蟲齊鳴的夏夜,或者雪覆四野的冬日,漫不經心地一遍遍地和我講:

“你看,今年,別人都不敢種這個新麥種,咱家種了,一畝地多收了200多斤哩。不試試,咋知道這麥種好不好。”

“你看,去年大豆貴,賣了好價錢,今年大部分人都種了大豆,結果賤賣了。大盛之後必有大衰啊,早知道應該試試種點別的。”

“你看,那個小牛犢,剛開始套上韁繩幹活時,上躥下跳的,渾身是勁使不上。下地次數多了,比老牛還順手。幹啥都一樣,試多了才能生巧。”

……

一顆種子,從深秋被播種於泥土中,到來年夏天抽出金黃的麥穗,需要熬過春夏秋冬。

有些叮囑,從父母口中輕描淡寫地說出,到在孩子心中開出一樹樹花朵,需要歷經山河歲月。

父親口中的“試一試”,讓我像烏龜一樣,從自卑膽小的厚殼裡鑽出,伸出四肢緩慢而堅定地向前爬去。

小學三年級時,我試著參加作文比賽,並取得全年級第一名;初中二年級時,我試著登上演講臺,並拿到全校第一名;高中時,我試著競選班長,並最終成功當選;大學時,我試著給報社投稿,並收到第一筆稿費;工作後,我試著在業餘時間學習其他,並考了一個個證件;38歲時,我又試著辭職,嘗試實現自我僱傭……

當我嘗試得越來越多,爬行的越來越快,不再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命運,我終於明白了,在粗糲而艱辛的幼年時光裡,父親對我說出那些和土地、莊稼與牲畜有關的“試一試”,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和力量。

我甚至理解了,不怎麼會講故事的父親,緣何總在閒暇時揮舞著那雙鐵耙樣的大手,不厭其煩地給我講《鯉魚跳龍門》,並每講到被燒掉尾巴的紅鯉魚,終於越過龍門時,都要無比驚歎地重複這麼一句:

“它要不試試,怎麼能變成龍呢?”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每個底層的孩子,都是一條鯉魚




試一試,未必就一定能變成龍,但不試試,一定變不成龍。

因為,每個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是一條龍門下游的鯉魚。

區別就在於,它敢不敢超越偏見嘗試去跳,哪怕尾斷鰭傷;它能不能突破恐懼跳過去,不管成敗得失;它會不會在跳過龍門後,真的變成龍,不管順境逆境……

前提是,它心頭有試一試的念想,鱗下有跳過去的熱望。

●●●

在父親“試一試”的鼓勵中,我走出了老屋和故鄉,來到了城市和人群,並在自己選擇的婚姻,書寫自己的命運。

歲月更迭,血脈傳承,我成了一位母親。

父親雖然用他的腳板和目光,鼓勵我試著走出鄉野和泥土,卻無法指導我,怎樣才能回到自身和自省,找到自處和自愛。

所以,當了母親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是不合格的。

我會在工作和養育無法調和時,不由自主地遷怒我的孩子,認為他頑劣調皮,給他以否定和打擊;

也會在他的成績和成長髮生衝突時,潛意識裡把前者看得更重要,認為他不夠爭氣,讓我臉面掃地;

甚至,心裡暗暗地將他和別的孩子比較,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往他身上套,期待他能像個優秀者那樣,體面、高效、自律、有趣。

直到有一天,我從繁忙的工作和得失的計較中,抬起頭來,看見我身邊的那個小人兒,在否定、比較、控制和羞辱中,渾身都流淌著反抗和壓抑、苦澀和委屈,我才知道:

我雖然逃離了父輩和鄉野,卻從來沒有走出愚昧和偏見。

我需要直面的,不是別人,始終是內心裡那個“壞的自己”。

所以,後來,我把心打開,如實地告訴我的孩子,他的媽媽心裡,住著兩個自己:

一個,謙遜,平和,溫暖,善良,自律;一個,自大,暴躁,勢利,邪惡,懶惰。

每當被“好的自己”主導時,我就會變成好媽媽。每當被“壞的自己”控制時,我就會變成壞媽媽。

所以,在過去的時光裡,我對他指責、大吼、發火、打擊時,不是他做錯了什麼,而是我被“壞的自己”附體。

我不想變成壞媽媽,我需要他的陪伴和提醒,也需要他的接納和監督。

我不清楚,孩子是否明白我話中的含義。

我只知道,當我抽出更多時間陪他說話,分出更多耐心和他玩樂,留下更多空白任他塗抹時,原本像魔獸一樣倔強的他,越來越多的時候像個天使那般懂事。

在一篇日記裡,他如法炮製地寫道:

“我也發現,我體內有兩個自己,一個總想偷懶,光想瘋玩,特別愛搞破壞,總想和大人對著幹。另一個,愛學習,有理想,想把一切事做得漂漂亮亮,儘管有時做得不夠好。

我想,我可能永遠無法消滅那個‘壞的自己’。我能做的,只是像媽媽那樣,讓自己成為‘好的自己’的時候,多一點,再多一點。”

"

作者:劉娜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不管是仙界還是人間,

我們都要做好三件事。


●●●


今年4月,我決定辭職。

只是,當我辭職的消息,在家族內傳開時,幾乎沒有人支持我。

我們家,3個孩子,只有我一個人讀書出來,有份體制內的工作。何況,我已38歲,不再年輕,也不適合任性。

“五一”放假回家,吃罷午飯,我坐在院門口,看院牆上爬來爬去的貓和狗。父親在我旁邊坐下,冷不丁地來了句:“不試試,咋知道中不中,不管別人咋說,你心裡有數就行。”

那一刻,風搖動門口楊樹林蒼翠的枝葉,就像在天空中鼓起一頂頂綠色的帆。

我雙眼一熱,忽然想起小時候。

小時候,我是個特別膽小的孩子,長得又黑又醜,內心脆弱敏感,因怕別人嘲笑,就自動拒絕嘗試很多事情。

父親沒有什麼文化,也不怎麼善於表達。他的全部認知,都來自於土地上耕出來的體悟,莊稼裡結出來的教訓,還有和牲畜朝夕相伴中建立的沉默而深厚的情感。

所以,面對膽小怕事的女兒,他實在想不出什麼高深理論或大氣詞彙。他只是在蛙蟲齊鳴的夏夜,或者雪覆四野的冬日,漫不經心地一遍遍地和我講:

“你看,今年,別人都不敢種這個新麥種,咱家種了,一畝地多收了200多斤哩。不試試,咋知道這麥種好不好。”

“你看,去年大豆貴,賣了好價錢,今年大部分人都種了大豆,結果賤賣了。大盛之後必有大衰啊,早知道應該試試種點別的。”

“你看,那個小牛犢,剛開始套上韁繩幹活時,上躥下跳的,渾身是勁使不上。下地次數多了,比老牛還順手。幹啥都一樣,試多了才能生巧。”

……

一顆種子,從深秋被播種於泥土中,到來年夏天抽出金黃的麥穗,需要熬過春夏秋冬。

有些叮囑,從父母口中輕描淡寫地說出,到在孩子心中開出一樹樹花朵,需要歷經山河歲月。

父親口中的“試一試”,讓我像烏龜一樣,從自卑膽小的厚殼裡鑽出,伸出四肢緩慢而堅定地向前爬去。

小學三年級時,我試著參加作文比賽,並取得全年級第一名;初中二年級時,我試著登上演講臺,並拿到全校第一名;高中時,我試著競選班長,並最終成功當選;大學時,我試著給報社投稿,並收到第一筆稿費;工作後,我試著在業餘時間學習其他,並考了一個個證件;38歲時,我又試著辭職,嘗試實現自我僱傭……

當我嘗試得越來越多,爬行的越來越快,不再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命運,我終於明白了,在粗糲而艱辛的幼年時光裡,父親對我說出那些和土地、莊稼與牲畜有關的“試一試”,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和力量。

我甚至理解了,不怎麼會講故事的父親,緣何總在閒暇時揮舞著那雙鐵耙樣的大手,不厭其煩地給我講《鯉魚跳龍門》,並每講到被燒掉尾巴的紅鯉魚,終於越過龍門時,都要無比驚歎地重複這麼一句:

“它要不試試,怎麼能變成龍呢?”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每個底層的孩子,都是一條鯉魚




試一試,未必就一定能變成龍,但不試試,一定變不成龍。

因為,每個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是一條龍門下游的鯉魚。

區別就在於,它敢不敢超越偏見嘗試去跳,哪怕尾斷鰭傷;它能不能突破恐懼跳過去,不管成敗得失;它會不會在跳過龍門後,真的變成龍,不管順境逆境……

前提是,它心頭有試一試的念想,鱗下有跳過去的熱望。

●●●

在父親“試一試”的鼓勵中,我走出了老屋和故鄉,來到了城市和人群,並在自己選擇的婚姻,書寫自己的命運。

歲月更迭,血脈傳承,我成了一位母親。

父親雖然用他的腳板和目光,鼓勵我試著走出鄉野和泥土,卻無法指導我,怎樣才能回到自身和自省,找到自處和自愛。

所以,當了母親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是不合格的。

我會在工作和養育無法調和時,不由自主地遷怒我的孩子,認為他頑劣調皮,給他以否定和打擊;

也會在他的成績和成長髮生衝突時,潛意識裡把前者看得更重要,認為他不夠爭氣,讓我臉面掃地;

甚至,心裡暗暗地將他和別的孩子比較,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往他身上套,期待他能像個優秀者那樣,體面、高效、自律、有趣。

直到有一天,我從繁忙的工作和得失的計較中,抬起頭來,看見我身邊的那個小人兒,在否定、比較、控制和羞辱中,渾身都流淌著反抗和壓抑、苦澀和委屈,我才知道:

我雖然逃離了父輩和鄉野,卻從來沒有走出愚昧和偏見。

我需要直面的,不是別人,始終是內心裡那個“壞的自己”。

所以,後來,我把心打開,如實地告訴我的孩子,他的媽媽心裡,住著兩個自己:

一個,謙遜,平和,溫暖,善良,自律;一個,自大,暴躁,勢利,邪惡,懶惰。

每當被“好的自己”主導時,我就會變成好媽媽。每當被“壞的自己”控制時,我就會變成壞媽媽。

所以,在過去的時光裡,我對他指責、大吼、發火、打擊時,不是他做錯了什麼,而是我被“壞的自己”附體。

我不想變成壞媽媽,我需要他的陪伴和提醒,也需要他的接納和監督。

我不清楚,孩子是否明白我話中的含義。

我只知道,當我抽出更多時間陪他說話,分出更多耐心和他玩樂,留下更多空白任他塗抹時,原本像魔獸一樣倔強的他,越來越多的時候像個天使那般懂事。

在一篇日記裡,他如法炮製地寫道:

“我也發現,我體內有兩個自己,一個總想偷懶,光想瘋玩,特別愛搞破壞,總想和大人對著幹。另一個,愛學習,有理想,想把一切事做得漂漂亮亮,儘管有時做得不夠好。

我想,我可能永遠無法消滅那個‘壞的自己’。我能做的,只是像媽媽那樣,讓自己成為‘好的自己’的時候,多一點,再多一點。”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每個人身體內,都有兩個自己

孩子短短的幾句話,讓我讀笑了,又讀哭了。

但願有一天,他逃離家鄉和父母,成為大人和自己,能接納身體裡的兩個自己,並離那個“好的自己”近一點,再近一點。

相比,媽媽這代人的命,是要跳出有形的龍門,他這代人的命,是跳出無形的自我。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後,短短几天,票房已超過15億。

需要坦白的是,影片中,最打動我的,不是哪吒那句“去他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也不是哪吒對敖丙說的那句“枉你一個靈珠,活得還不如我一個魔丸”。

而是這麼兩個細節:

一個是,整日忙於伏妖降魔的哪吒的母親殷十娘,見被囚禁於府邸之中的哪吒,悶悶不樂,孤獨叛逆,仍願意俯下身子,陪哪吒一起踢毽子。

而有娘陪踢毽子的哪吒,也露出了孩童才有的歡樂和無慮。

"

作者:劉娜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不管是仙界還是人間,

我們都要做好三件事。


●●●


今年4月,我決定辭職。

只是,當我辭職的消息,在家族內傳開時,幾乎沒有人支持我。

我們家,3個孩子,只有我一個人讀書出來,有份體制內的工作。何況,我已38歲,不再年輕,也不適合任性。

“五一”放假回家,吃罷午飯,我坐在院門口,看院牆上爬來爬去的貓和狗。父親在我旁邊坐下,冷不丁地來了句:“不試試,咋知道中不中,不管別人咋說,你心裡有數就行。”

那一刻,風搖動門口楊樹林蒼翠的枝葉,就像在天空中鼓起一頂頂綠色的帆。

我雙眼一熱,忽然想起小時候。

小時候,我是個特別膽小的孩子,長得又黑又醜,內心脆弱敏感,因怕別人嘲笑,就自動拒絕嘗試很多事情。

父親沒有什麼文化,也不怎麼善於表達。他的全部認知,都來自於土地上耕出來的體悟,莊稼裡結出來的教訓,還有和牲畜朝夕相伴中建立的沉默而深厚的情感。

所以,面對膽小怕事的女兒,他實在想不出什麼高深理論或大氣詞彙。他只是在蛙蟲齊鳴的夏夜,或者雪覆四野的冬日,漫不經心地一遍遍地和我講:

“你看,今年,別人都不敢種這個新麥種,咱家種了,一畝地多收了200多斤哩。不試試,咋知道這麥種好不好。”

“你看,去年大豆貴,賣了好價錢,今年大部分人都種了大豆,結果賤賣了。大盛之後必有大衰啊,早知道應該試試種點別的。”

“你看,那個小牛犢,剛開始套上韁繩幹活時,上躥下跳的,渾身是勁使不上。下地次數多了,比老牛還順手。幹啥都一樣,試多了才能生巧。”

……

一顆種子,從深秋被播種於泥土中,到來年夏天抽出金黃的麥穗,需要熬過春夏秋冬。

有些叮囑,從父母口中輕描淡寫地說出,到在孩子心中開出一樹樹花朵,需要歷經山河歲月。

父親口中的“試一試”,讓我像烏龜一樣,從自卑膽小的厚殼裡鑽出,伸出四肢緩慢而堅定地向前爬去。

小學三年級時,我試著參加作文比賽,並取得全年級第一名;初中二年級時,我試著登上演講臺,並拿到全校第一名;高中時,我試著競選班長,並最終成功當選;大學時,我試著給報社投稿,並收到第一筆稿費;工作後,我試著在業餘時間學習其他,並考了一個個證件;38歲時,我又試著辭職,嘗試實現自我僱傭……

當我嘗試得越來越多,爬行的越來越快,不再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命運,我終於明白了,在粗糲而艱辛的幼年時光裡,父親對我說出那些和土地、莊稼與牲畜有關的“試一試”,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和力量。

我甚至理解了,不怎麼會講故事的父親,緣何總在閒暇時揮舞著那雙鐵耙樣的大手,不厭其煩地給我講《鯉魚跳龍門》,並每講到被燒掉尾巴的紅鯉魚,終於越過龍門時,都要無比驚歎地重複這麼一句:

“它要不試試,怎麼能變成龍呢?”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每個底層的孩子,都是一條鯉魚




試一試,未必就一定能變成龍,但不試試,一定變不成龍。

因為,每個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是一條龍門下游的鯉魚。

區別就在於,它敢不敢超越偏見嘗試去跳,哪怕尾斷鰭傷;它能不能突破恐懼跳過去,不管成敗得失;它會不會在跳過龍門後,真的變成龍,不管順境逆境……

前提是,它心頭有試一試的念想,鱗下有跳過去的熱望。

●●●

在父親“試一試”的鼓勵中,我走出了老屋和故鄉,來到了城市和人群,並在自己選擇的婚姻,書寫自己的命運。

歲月更迭,血脈傳承,我成了一位母親。

父親雖然用他的腳板和目光,鼓勵我試著走出鄉野和泥土,卻無法指導我,怎樣才能回到自身和自省,找到自處和自愛。

所以,當了母親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是不合格的。

我會在工作和養育無法調和時,不由自主地遷怒我的孩子,認為他頑劣調皮,給他以否定和打擊;

也會在他的成績和成長髮生衝突時,潛意識裡把前者看得更重要,認為他不夠爭氣,讓我臉面掃地;

甚至,心裡暗暗地將他和別的孩子比較,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往他身上套,期待他能像個優秀者那樣,體面、高效、自律、有趣。

直到有一天,我從繁忙的工作和得失的計較中,抬起頭來,看見我身邊的那個小人兒,在否定、比較、控制和羞辱中,渾身都流淌著反抗和壓抑、苦澀和委屈,我才知道:

我雖然逃離了父輩和鄉野,卻從來沒有走出愚昧和偏見。

我需要直面的,不是別人,始終是內心裡那個“壞的自己”。

所以,後來,我把心打開,如實地告訴我的孩子,他的媽媽心裡,住著兩個自己:

一個,謙遜,平和,溫暖,善良,自律;一個,自大,暴躁,勢利,邪惡,懶惰。

每當被“好的自己”主導時,我就會變成好媽媽。每當被“壞的自己”控制時,我就會變成壞媽媽。

所以,在過去的時光裡,我對他指責、大吼、發火、打擊時,不是他做錯了什麼,而是我被“壞的自己”附體。

我不想變成壞媽媽,我需要他的陪伴和提醒,也需要他的接納和監督。

我不清楚,孩子是否明白我話中的含義。

我只知道,當我抽出更多時間陪他說話,分出更多耐心和他玩樂,留下更多空白任他塗抹時,原本像魔獸一樣倔強的他,越來越多的時候像個天使那般懂事。

在一篇日記裡,他如法炮製地寫道:

“我也發現,我體內有兩個自己,一個總想偷懶,光想瘋玩,特別愛搞破壞,總想和大人對著幹。另一個,愛學習,有理想,想把一切事做得漂漂亮亮,儘管有時做得不夠好。

我想,我可能永遠無法消滅那個‘壞的自己’。我能做的,只是像媽媽那樣,讓自己成為‘好的自己’的時候,多一點,再多一點。”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每個人身體內,都有兩個自己

孩子短短的幾句話,讓我讀笑了,又讀哭了。

但願有一天,他逃離家鄉和父母,成為大人和自己,能接納身體裡的兩個自己,並離那個“好的自己”近一點,再近一點。

相比,媽媽這代人的命,是要跳出有形的龍門,他這代人的命,是跳出無形的自我。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後,短短几天,票房已超過15億。

需要坦白的是,影片中,最打動我的,不是哪吒那句“去他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也不是哪吒對敖丙說的那句“枉你一個靈珠,活得還不如我一個魔丸”。

而是這麼兩個細節:

一個是,整日忙於伏妖降魔的哪吒的母親殷十娘,見被囚禁於府邸之中的哪吒,悶悶不樂,孤獨叛逆,仍願意俯下身子,陪哪吒一起踢毽子。

而有娘陪踢毽子的哪吒,也露出了孩童才有的歡樂和無慮。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另一個是,即將被天雷奪取性命的哪吒,在知道父親李靖偷換命符,決定替自己死時,在愛和醒悟中自擔命運,最後一搏,對父親說:

“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和您一起踢毽子。”

毽子,就像一個隱喻,貫穿起這部片子,反襯出偏見和傲慢,也透露出孤獨和呼喚。

當一個魔童,在生死攸關的最後時刻,最驕傲的是曾被父母毫無保留地愛過;最悲傷的,是沒有和父親踢場毽子,多少從孩子到父母的大人,終將明白:

哪吒之所以不信命,是因為他相信了父母的愛。哪吒之所以敢和天鬥,是因為他靠住了父母這山。

哪吒之所以勇於試,是因為父母對他從無偏見。哪吒之所以魔性越來越小,靈性越來越強,是他在父母的接納和陪伴裡,向心中那個“好的自己”,靠得近一點,又近一點。

"

作者:劉娜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不管是仙界還是人間,

我們都要做好三件事。


●●●


今年4月,我決定辭職。

只是,當我辭職的消息,在家族內傳開時,幾乎沒有人支持我。

我們家,3個孩子,只有我一個人讀書出來,有份體制內的工作。何況,我已38歲,不再年輕,也不適合任性。

“五一”放假回家,吃罷午飯,我坐在院門口,看院牆上爬來爬去的貓和狗。父親在我旁邊坐下,冷不丁地來了句:“不試試,咋知道中不中,不管別人咋說,你心裡有數就行。”

那一刻,風搖動門口楊樹林蒼翠的枝葉,就像在天空中鼓起一頂頂綠色的帆。

我雙眼一熱,忽然想起小時候。

小時候,我是個特別膽小的孩子,長得又黑又醜,內心脆弱敏感,因怕別人嘲笑,就自動拒絕嘗試很多事情。

父親沒有什麼文化,也不怎麼善於表達。他的全部認知,都來自於土地上耕出來的體悟,莊稼裡結出來的教訓,還有和牲畜朝夕相伴中建立的沉默而深厚的情感。

所以,面對膽小怕事的女兒,他實在想不出什麼高深理論或大氣詞彙。他只是在蛙蟲齊鳴的夏夜,或者雪覆四野的冬日,漫不經心地一遍遍地和我講:

“你看,今年,別人都不敢種這個新麥種,咱家種了,一畝地多收了200多斤哩。不試試,咋知道這麥種好不好。”

“你看,去年大豆貴,賣了好價錢,今年大部分人都種了大豆,結果賤賣了。大盛之後必有大衰啊,早知道應該試試種點別的。”

“你看,那個小牛犢,剛開始套上韁繩幹活時,上躥下跳的,渾身是勁使不上。下地次數多了,比老牛還順手。幹啥都一樣,試多了才能生巧。”

……

一顆種子,從深秋被播種於泥土中,到來年夏天抽出金黃的麥穗,需要熬過春夏秋冬。

有些叮囑,從父母口中輕描淡寫地說出,到在孩子心中開出一樹樹花朵,需要歷經山河歲月。

父親口中的“試一試”,讓我像烏龜一樣,從自卑膽小的厚殼裡鑽出,伸出四肢緩慢而堅定地向前爬去。

小學三年級時,我試著參加作文比賽,並取得全年級第一名;初中二年級時,我試著登上演講臺,並拿到全校第一名;高中時,我試著競選班長,並最終成功當選;大學時,我試著給報社投稿,並收到第一筆稿費;工作後,我試著在業餘時間學習其他,並考了一個個證件;38歲時,我又試著辭職,嘗試實現自我僱傭……

當我嘗試得越來越多,爬行的越來越快,不再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命運,我終於明白了,在粗糲而艱辛的幼年時光裡,父親對我說出那些和土地、莊稼與牲畜有關的“試一試”,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和力量。

我甚至理解了,不怎麼會講故事的父親,緣何總在閒暇時揮舞著那雙鐵耙樣的大手,不厭其煩地給我講《鯉魚跳龍門》,並每講到被燒掉尾巴的紅鯉魚,終於越過龍門時,都要無比驚歎地重複這麼一句:

“它要不試試,怎麼能變成龍呢?”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每個底層的孩子,都是一條鯉魚




試一試,未必就一定能變成龍,但不試試,一定變不成龍。

因為,每個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是一條龍門下游的鯉魚。

區別就在於,它敢不敢超越偏見嘗試去跳,哪怕尾斷鰭傷;它能不能突破恐懼跳過去,不管成敗得失;它會不會在跳過龍門後,真的變成龍,不管順境逆境……

前提是,它心頭有試一試的念想,鱗下有跳過去的熱望。

●●●

在父親“試一試”的鼓勵中,我走出了老屋和故鄉,來到了城市和人群,並在自己選擇的婚姻,書寫自己的命運。

歲月更迭,血脈傳承,我成了一位母親。

父親雖然用他的腳板和目光,鼓勵我試著走出鄉野和泥土,卻無法指導我,怎樣才能回到自身和自省,找到自處和自愛。

所以,當了母親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是不合格的。

我會在工作和養育無法調和時,不由自主地遷怒我的孩子,認為他頑劣調皮,給他以否定和打擊;

也會在他的成績和成長髮生衝突時,潛意識裡把前者看得更重要,認為他不夠爭氣,讓我臉面掃地;

甚至,心裡暗暗地將他和別的孩子比較,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往他身上套,期待他能像個優秀者那樣,體面、高效、自律、有趣。

直到有一天,我從繁忙的工作和得失的計較中,抬起頭來,看見我身邊的那個小人兒,在否定、比較、控制和羞辱中,渾身都流淌著反抗和壓抑、苦澀和委屈,我才知道:

我雖然逃離了父輩和鄉野,卻從來沒有走出愚昧和偏見。

我需要直面的,不是別人,始終是內心裡那個“壞的自己”。

所以,後來,我把心打開,如實地告訴我的孩子,他的媽媽心裡,住著兩個自己:

一個,謙遜,平和,溫暖,善良,自律;一個,自大,暴躁,勢利,邪惡,懶惰。

每當被“好的自己”主導時,我就會變成好媽媽。每當被“壞的自己”控制時,我就會變成壞媽媽。

所以,在過去的時光裡,我對他指責、大吼、發火、打擊時,不是他做錯了什麼,而是我被“壞的自己”附體。

我不想變成壞媽媽,我需要他的陪伴和提醒,也需要他的接納和監督。

我不清楚,孩子是否明白我話中的含義。

我只知道,當我抽出更多時間陪他說話,分出更多耐心和他玩樂,留下更多空白任他塗抹時,原本像魔獸一樣倔強的他,越來越多的時候像個天使那般懂事。

在一篇日記裡,他如法炮製地寫道:

“我也發現,我體內有兩個自己,一個總想偷懶,光想瘋玩,特別愛搞破壞,總想和大人對著幹。另一個,愛學習,有理想,想把一切事做得漂漂亮亮,儘管有時做得不夠好。

我想,我可能永遠無法消滅那個‘壞的自己’。我能做的,只是像媽媽那樣,讓自己成為‘好的自己’的時候,多一點,再多一點。”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每個人身體內,都有兩個自己

孩子短短的幾句話,讓我讀笑了,又讀哭了。

但願有一天,他逃離家鄉和父母,成為大人和自己,能接納身體裡的兩個自己,並離那個“好的自己”近一點,再近一點。

相比,媽媽這代人的命,是要跳出有形的龍門,他這代人的命,是跳出無形的自我。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後,短短几天,票房已超過15億。

需要坦白的是,影片中,最打動我的,不是哪吒那句“去他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也不是哪吒對敖丙說的那句“枉你一個靈珠,活得還不如我一個魔丸”。

而是這麼兩個細節:

一個是,整日忙於伏妖降魔的哪吒的母親殷十娘,見被囚禁於府邸之中的哪吒,悶悶不樂,孤獨叛逆,仍願意俯下身子,陪哪吒一起踢毽子。

而有娘陪踢毽子的哪吒,也露出了孩童才有的歡樂和無慮。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另一個是,即將被天雷奪取性命的哪吒,在知道父親李靖偷換命符,決定替自己死時,在愛和醒悟中自擔命運,最後一搏,對父親說:

“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和您一起踢毽子。”

毽子,就像一個隱喻,貫穿起這部片子,反襯出偏見和傲慢,也透露出孤獨和呼喚。

當一個魔童,在生死攸關的最後時刻,最驕傲的是曾被父母毫無保留地愛過;最悲傷的,是沒有和父親踢場毽子,多少從孩子到父母的大人,終將明白:

哪吒之所以不信命,是因為他相信了父母的愛。哪吒之所以敢和天鬥,是因為他靠住了父母這山。

哪吒之所以勇於試,是因為父母對他從無偏見。哪吒之所以魔性越來越小,靈性越來越強,是他在父母的接納和陪伴裡,向心中那個“好的自己”,靠得近一點,又近一點。

《哪吒》票房突破15億:不信命的孩子,都信了愛


所以,看完《哪吒之魔童轉世》後,我想起了總是鼓勵我“去試一試”的父親,還有接納我有一個“壞的自己”的孩子。

是父親不厭其煩的鼓勵,讓我從低窪的井底,來到人生的高地;是孩子反抗逆反的委屈,讓我從“壞的自己”,一步步擁抱“好的自己”;是我們對彼此越來越深的愛,讓我們都戰勝各自身上的魔性,呈現出越來越多自身的靈性。

如此想來,不管是仙界,魔界,還是人間,最為重要的,都不過是,我們在一起踢毽子中,代代相傳地做好了這3件事:

別管別人,勇敢試一試。

戰勝壞的自己,找到好的自己。

不管怎樣,我都愛你。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閒時花開: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