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上個週末,單位要加班,我便帶著6歲的孩子去了,想著工作完後,再和孩子一起出去玩。可是,還不到十分鐘,孩子就拉扯著要去動物園玩,可是,我手頭還有很多事情沒完成,根本就走不開。

孩子見我沒搭理他,不依不饒,繼續糾纏著我。我給孩子講了一堆道理後,發現沒有效果,於是,我再也沒有耐心了,急躁而帶點怨氣地對孩子說:”你這孩子,媽媽說了現在沒時間,你想去就自己去,我肯定不會陪你去,你再說,我就不要你了。”

說完後,我就沒再理孩子了。孩子似乎很委屈,一句話也沒說,跑到一邊玩玩具去了。

我心裡總感覺有點過頭,但為了儘快帶孩子去玩,我繼續埋頭工作,把孩子丟在了一邊,可等我把手頭上的事情忙完,卻發現孩子不在了,找遍了各個角落,都沒有發現孩子,我開始有點焦急,瘋了般給孩子爸爸及家人打電話,請求幫助。最後,我在公司樓下的空地上找到了孩子,所有人都送了一口氣。

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問孩子為何自己偷偷跑出來

當我問孩子為何自己偷偷跑出來時,孩子說,他想去動物園,但是又不敢來糾纏我,怕我真的會不要他。

我緊緊抱住了孩子,感覺特別後悔,一時的氣話,卻讓孩子當了真,幸虧孩子及時找到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也許很多家長和我一樣,在教育孩子的長征路上,不免要對孩子所做的一些事情進行批評和教育,希望他們能從批評中,吸取教訓,慢慢地改掉自己的毛病。

可我們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可能會使用諸如以下話來傷害孩子:

以後不管你了,你愛怎麼做就怎麼做!

沒看到我很忙?不要再來煩我了!

就你這樣,長大了也不會有出息!

……

有心理研究表明,對六歲左右的孩子,經常說這些所謂的”氣話”,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進而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情緒,害怕與人相處。

而這些”氣話”,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精神虐待,這種方式,心理學上把它稱之為”冷暴力”。

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什麼是冷暴力,如何引起的?

什麼是冷暴力?冷暴力是如何引起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叫”築牆逃避”,它是暴力的一種形式,是一種精神虐待。主要是採用冷淡、輕視,放任或漠不關心等方式,致使他人精神上或心理上受到傷害。

弗朗斯·伊裡戈揚在《冷暴力》中提到:

出現在家庭裡的精神虐待,會產生無法打破的相互聯繫,一代代傳下去。這種虐待,往往讓周圍人不易覺察,並會帶來日益嚴重的傷害。

瑞士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說:

冷暴力,躲在教育的幌子下,其主旨是破壞兒童的意志,以便將他們塑造為馴服、聽話的人。而孩子在面對成人壓倒性的力量和權威時,沒有開口的餘地,他們被剝奪了知覺,他們是無力抵抗的。

一般來說,家庭冷暴力主要有如下3點產生:

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父母平常工作壓力大,得不到緩解

1. 父母平常工作壓力大,一時半會得不到緩解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接踵而至,夫妻雙方可能由於一方工作沒有完成,回家只想著如何做完事情,而不想與配偶或孩子說話;而另一方以為自己有啥事沒做好,心理負擔增加,導致壓力更大,長此以往,便出現了惡性循環。上面提到的我對孩子冷言冷語,就是由於平時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而導致的

2. 與父母的性格及成長環境有關

夫妻雙方可能會由於性格、興趣愛好或文化程度上的差異,無法正常的溝通協調,甚至磨合,同時伴隨著完美主義的思想,對對方要求特別高,一旦沒達到自己的要求,則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另外原生家庭的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有雙方從小就生長在冷暴力的環境中,那麼,成年後,則會繼續延續父輩的生活模式來經營自己的家庭,這都是冷暴力帶來的隱形危害。

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不同

3. 教育孩子的理念不同

父母由於教育程度與生活理念的不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所以,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因為彼此間意見的不和,而引發分歧,為了避免爭吵打鬧,弱勢的一方會選擇進入暴力冷戰期。

既然冷暴力大部分來自父母,那麼它對孩子會造成哪些傷害呢?

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冷暴力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首先,冷暴力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有些家長,平常看似很好,對孩子特別有風度,從不辱罵或斥責孩子,但是,卻總是用尖酸刻薄的話來挖苦孩子,在孩子即使知道錯了,並承認了錯誤的情況下,總是以嘲諷的語氣相向。

比如,孩子說,”我下次一定不再犯錯了。”

父母回答說,”那好,就讓我們等著那天吧。”

曾經看到過一篇報道,一個上初中的女孩子,有一次考試沒考好,回家告訴母親後,母親奚落她說,”考這麼一點分,平常還有臉看電視?” 就這一句話,讓孩子瞬間失去了理智,直接衝出家門,投河自盡了。其實,真實情況是這個孩子成績很不錯,在學校還是同學的學習榜樣,不過一時的失利,卻引發了悲劇的發生。

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冷暴力可能會傷害孩子

其次,冷暴力給孩子造成難以彌合的傷口

很多時候,冷暴力對孩子不會造成現行的傷痕,但是卻能給孩子在心理上留下難以彌合的傷口。而傷害著,卻似乎毫無人和負罪感。

正如今年開春的熱播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就是一個典型的冷暴力受害者。而給他實施暴力的就是她的親生母親。

受傳統觀念影響,在蘇母眼中,一直覺得男孩才是自己的心頭肉,應該時刻寵著、護著,而女兒遲早要出嫁,是個累贅,不必花太多精力,她對蘇明玉是這樣說的:

你沒法和你兩個哥哥比,我只負責養你到18歲,以後全靠你自己了,你嫁人了,我們也不需要你養。

在明玉考上了清華後,為了節省學費,蘇母竟然強制她去讀免費的師範學校。

冷漠的態度,無休止的干預,一次次踏破孩子的底線,難道不是一種巨大的精神虐待嗎?

雖然蘇母很少打罵明玉,不過她的行為比起那些脾氣火爆的父母來說,要可怕得多。

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父母感情不和

再者,父母感情失和也是引發冷暴力的根源

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感情一直不好,平常總是由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鬧矛盾,和某些喜歡大吵大鬧的家庭不同,他們彼此間”冷戰”,誰也不說話,氣氛僵持,這種正面衝突,會讓孩子感覺在家庭中嚴重缺愛,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法國心理治療師納德·輪伯特曾說過:

在某些家庭,沒有愛是一種系統化的虐待,重擊著孩子,使他生不如死,那不僅是缺乏愛,更是有計劃的暴力,孩子不但要忍受,還會將其內化,最終會把這種暴力轉為自我傷害的行為。

生活中,我們很難一輩子不與他人發生矛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巨大壓力時,可能確實無法避免它給我們的心理帶來衝擊,但,千萬不要把這種情感傳給孩子。

那麼,父母該如何做,才能消除冷暴力對孩子的影響呢?

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與孩子充分溝通

1. 敞開心扉,不要打罵,與孩子充分溝通、交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首先,在家庭中,夫妻雙方一定要有相應的溝通,不要總是為了一些小事而出現”冷戰”。你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其次,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心理上的變化,及時與之溝通,解開孩子的心結。孩子做錯了,不要責怪他。

心理學上有個”南風效應”。說的是北風和南風相互比賽,看誰能率先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先脫掉。

於是,北風猛烈地吹,結果發現,因為嚴寒,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了;而南風吹出的柔和的威風,讓行人感覺非常暖和,紛紛脫掉了大衣。

南風看似柔弱無力,但卻能行人在風中起舞。

其實,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沒有完美個人,要善於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與孩子高質量陪伴

2. 高質量陪伴孩子,多與孩子說話,減少冷暴力

不少父母,在陪伴孩子時,總是看似在陪伴,其實是在看電視或玩手機。這種心不在焉的應付方式,對孩子來說,會讓他注意力下降,影響學習,未來會模仿你的處世方式,長此以往,會形成不良的社交習慣。

有個朋友,他孩子3歲,很奇怪的是孩子幾乎很少開口說話,遇到陌生人從來不會打招呼,連爸媽都很少叫。朋友急壞了,送孩子到有元檢查,也沒有發現問題。

醫生問他是不是在家很少陪孩子說話。朋友不好意思地說,平常夫妻倆帶孩子時,多半是低頭看手機,很少與孩子說話。

這就是孩子不說話的原因。平常只顧自己,看手機時間比看孩子時間多得多,孩子缺少語言刺激,自然說話也就少了。

所以,既然選擇陪孩子,就一定要全身心,高質量的陪伴,特別是多與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到開心、快樂,千萬不要讓孩子在未來與你無話可說。

你對孩子說”不要再煩我了”,其實是冷暴力,三招告訴你咋破解

控制好自己的行為

3. 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冷靜地考慮給孩子帶來的後果

父母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後,回到家,不要因為工作上的問題,而把個人情緒帶給自己的另一半或是孩子。要區分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如果混為一談,那於人於己都是有傷害的。

所以,如果你想對孩子或家人使用冷暴力時,要冷靜地想象,這樣做會給對方造成多大的傷害。

正如弗朗斯·伊裡戈揚在《冷暴力》中說:

“精神虐待,會對家庭造成可怕的傷害,它會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侵蝕感情和人格。施暴者施暴手法時常非常高明,他們甚至會被當成善良的人。而另一方,會不自覺地遭到控制。

雖然,冷暴力有點可怕,但是要戰勝冷暴力,也不是不可能,方法很多,關鍵在於理解和溝通。

記住,凡事都不要一個人死扛,多與真正關心的的人一起,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才是戰勝暴力的最佳方式,於你於孩子,都有幫助。

但願大家都能遠離冷暴力,如果不幸遇上,也要有戰勝它的勇氣和決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