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摩托車 英國 體育 小皮育兒經 2019-06-16

夏天一到,路上的摩托車就蠢蠢欲動,女兒最近真的是被摩托車的呼嘯聲嚇得魂飛魄散。當她第一次被嚇到驚叫著向我狂奔時我還一臉懵,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讓她怕成這樣,直到又一輛摩托車從遠而近伴隨著“轟轟轟……”呼嘯而過,她差一點就把我勒的斷氣了,我才明白,罪魁禍首是摩托車。

然而平時的女兒對停車場的摩托車甚感興趣,總是拉著我去看摩托車,還說要去騎,如今對摩托車的聲音如此害怕,還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除了女兒怕摩托聲外,我發現很多小朋友總會怕一些看起來很常見的事物,比如怕自己的影子,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怕玩具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怕狗、怕黑、怕打雷閃電、怕馬桶、怕黑夜裡的一束光甚至害怕樓梯電梯等。

心理學家表示,害怕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尤其在聽覺和觸覺方面這兩大嬰兒最早發展出來的感官部分。

因此他們最先感到害怕的就是巨大的聲響和接觸陌生人,因為失去熟悉的肌膚接觸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在7-12個月的孩子,他們都會特別害怕陌生人,而隨著孩子認知的發展,讓孩子感到害怕的事物也會出現改變。

看過一篇美國臨床心理諮詢師的科普文,裡面概括出了一個孩子不同階段最常見的害怕事物類型,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然而,雖然害怕是一種正常現象,很多家長卻總是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認為一點點小事就嚇到屁滾尿流太慫了,多數的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勇敢,凡事都能勇往直前,可惜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害怕是一種保護機制

害怕給孩子帶來的除了哭外,還會讓孩子想辦法去逃離,迴避,甚至刨根究底去了解那個可怕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玩意。

想想我們的老祖先,如果看到任何危險猛獸,懸崖峭壁一點畏懼都沒有就傻乎乎的衝上去,如今還能有我們人類的延續嗎?

人類就是因為有著害怕恐懼情緒,才會有逃避後退進而去想辦法克服危險的意識,對於不明事物保持恐懼心態,是人類自帶的保護機制,讓人們首先要保證活下來,挑戰什麼的都再說吧。

而孩子的害怕情緒,同樣是為了成長需求,他們的大腦開始有了思考的行為,害怕是他們結合週遭事物和環境給出的反應,逃避危險則是本能,是思維進步的表現。

曾看到一則報道,愛荷華州一個5歲的小男孩Isaac Rrown患有一種罕見的遺傳病,他沒有痛覺,一點都不怕痛,相比其他孩子受一點傷就哇哇大哭,他的父母反而為自己的孩子不怕痛而感到難過,因為不怕痛,他就無所畏懼,他認為摔倒是件很有趣的事情,還曾把手放到燃燒的火爐上面,用玻璃碎片去劃自己的身體,甚至在一次運動機械上摔下來摔壞了骨盆,他也絲毫不感覺疼痛,因為不怕疼,他不知道保護身體,對生命也難以敬畏。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電影《無知無覺》沒有痛覺的孩子

因此,當孩子對危險和不明事物表示害怕時,家長不要再呵責孩子膽小了,而是應該慶幸孩子思維是正常的,對身體是愛惜的,對生命是敬畏的。

那麼孩子的害怕情緒都是有何而來呢?

一、自身對事實不瞭解、他人渲染誇大

有段時間,下班回家路上,女兒走路總是磨磨蹭蹭,老公就故意對她說:你走的這麼慢,小心被狗狗咬到,走的快就不會被咬,還做出一副害怕的表情,把女兒嚇得撒腿就跑。

就因為這樣,從來只在遠處看過小狗的女兒突然對狗產生了莫大的恐懼,在路上只要看到狗,就怕到哭,要抱。因為從未真正近距離接觸過狗,女兒對狗的第一印象就停留在了老公教給她的咬人上。

同樣對於黑暗、陌生環境,因為缺乏生活經驗,加上無窮的想象力,將生活中、電視中看到的、別人口中講述的都會幻化出來,以此產生恐懼。

二、長輩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當孩子小的時候,很多家長害怕孩子受傷,總會給孩子傳輸一種危險信號:別跑那麼快,不要靠桌角那麼近,不要爬那麼高,不要離那隻狗那麼近……

時間久了,於是潛意識中,孩子就會認為那些東西是很危險的,靠那麼近會對自己產生威脅,久而久之,就會習慣性畏手畏腳,不敢面對。

三、曾經的創傷經歷,讓害怕加倍

小的時候,我就因為被好朋友家的一隻狗咬到了,如今對狗依舊會產生條件反射性逃避,因為負面經驗,其身體自我保護機制會一直不斷提醒我,狗是危險動物,會對我產生威脅,最好遠離它,於是對狗我一直都會有敬畏感。

四、性格由基因決定,受後天影響

很多人總認為,一個人的性格養成是由成長環境和經歷決定的,每個孩子的先天都是差不多的,然而英國BBC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裡,心理學家艾米莉·瓊斯博士卻用一組實驗否定了這一說法,她對6個6個月大的嬰兒進行了3組實驗,用不同的玩具來測試他們的反應。

第一組測試是用跳出玩偶的音樂盒玩具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哇塞,好喜歡!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我是見過世面的人……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媽呀,媽媽救命……

第二組測試是跳跳狗,第三組是一副怪誕的面具。

雖然3個孩子都是面對相同的玩具,但其反應卻並非一致,有的平靜,有的謹慎,有的害怕,由此可知,每個人的性格其實在先天已經生成。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由此可見,除了先天性導致的害怕外,他人的行為方式和環境影響都會加深孩子的恐懼感。

想要讓孩子戰勝恐懼,家長需尊重孩子的天性,根據不同孩子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去改善,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進行性格塑造。

一、對恐懼給予恰當迴應,不強調“有什麼好怕的”

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中講到,有關因情緒而產生的恐懼的情緒不被理解和不被共情的做法,叫做“負強化”。

孩子因為認知的有限和想象力的無限,對於很多看似很簡單的事物會產生聯想,比如聽到摩托車的“轟轟轟……”聲就像那會吃人的獅子吼聲,於是就會覺得有威脅,不自覺的產生害怕的情緒。

而孩子就是因為足夠信任我們,才會將害怕的情緒毫無例外的向我們傳達,想要我們去認可他的感受,而“不怕不怕,有什麼好怕的”,甚至嘲笑孩子,卻是在否認他的情緒,不僅安慰不了孩子,反而還會讓孩子感覺更加焦慮和害怕。

我更是見過一個熊家長,以鍛鍊孩子勇氣的緣由,將孩子害怕的小狗強推到孩子面前,還跟孩子強調:你看你看,小狗又不咬你,有什麼好怕的。結果那孩子本來只是有那麼一點怕狗的,因為這次經歷,做了好久的噩夢,更是見一次狗就奔潰一次。

另一方面,面對恐懼,一味的跟孩子強調勇敢未必就是好事,比如摩托車開的那麼快,如果我們總強調沒什麼好怕的,也許哪天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會跑到大馬路上去近距離研究,那麼不如直接告訴孩子,“摩托車開的太快了,這聲音媽媽也好怕啊,不過只要我們遠離一點就沒關係。”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二、正視孩子的情緒,尋找恐懼的根源

既然恐懼和害怕都是為了躲避傷害而表現出的自我防禦反應,那麼家長就不應該把它當作一種不良行為,也不應該隨意給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籤。

  •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內心是混亂無序的,不如給孩子一個緊緊的擁抱,給他一個認同和理解的暗示,足夠的安全感才是幫孩子找回自己的捷徑。
  • 然後再引導孩子說出來,當他能正常表達時,恐懼就已經去了一半,因為說話是需要邏輯思維的,至少說明內心已不如之前慌亂。

女兒喜歡狗,因為可愛,但同樣怕狗,因為爸爸總是嚇她狗會咬人,於是我批評了她爸的同時,還帶著女兒經常去鄰居家看小狗狗,開始時她只會緊緊勒住我的脖子偶爾瞄一眼,後來我抱著她自己去摸小狗,告訴她:不是所有的狗都會咬人的,只有你打它的時候他才會咬你,你對它好小狗狗自然也就對你好。

於是伴隨著我的正面鼓勵引導,女兒從害怕到放鬆,慢慢接觸,到愉快玩耍。

同樣,如果孩子怕狗因為它毛茸茸,那麼家長也可以從毛線球,甚至毛絨布偶玩具開始,還可以配合繪本,影視讓孩子慢慢接觸直到接受,因此,引導孩子表達出來,找到孩子害怕的關鍵,循序漸進的引導,才能減輕孩子害怕的情緒。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三、多給孩子探索空間,帶孩子一起了解真相

讓孩子知道事情的真相是幫助他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

很多時候,孩子的恐懼會隨著年齡認知增長,社會經驗豐富逐漸自我改善消失,想要培養孩子勇敢,家長首先要管住自己批評指責孩子的嘴,多給孩子正面誇獎,讓他有足夠的內在力量和安全感去探索這個世界,而不會因為害怕家長厭煩憂傷的臉而不敢去嘗試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11歲的盲女每天要“獨自”走96級臺階,368米,15分鐘的路程去學校,這是她最驕傲的事,因為她戰勝了自己的恐懼,並順利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然而她不知道是她的媽媽每天都在後面默默的跟隨者她,不遠不近,一直不曾離去。盲女高雅的媽媽說:“總有一天,我和她爸爸會離開這個世界,希望那時她可以獨自面對。”

孩子膽小,家長越說不怕越害怕,做到這3點,才是戰勝恐懼關鍵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夠勇敢太膽小,而是做家長的親手摺了孩子那想飛翔的翅膀。

所以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多嘗試,多觀察,多瞭解吧,哪怕會受傷流血,只有經歷過,看過,懂得,就不會有什麼奇怪的想法,有見識的孩子,自然會有怡然自得地氣質。

我是小皮育兒經,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學習,愛生活,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孕產育兒知識,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