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
"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開學季,孩子們陸續回到學校,開始了新進年級的學習,放鬆了一個假期的心,又要開始收緊了。家長們最關心的還是孩子能不能儘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是不是能夠自主的去學習。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在學校裡學習內容都是一樣的,上課老師教授的知識是一樣的,作業是一樣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起來很“輕鬆”又能成績好,有的孩子很“努力”卻看不到學習效果?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複雜和多方面的,但從孩子學習的角度來劃分,可以將其形成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二者共同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效果,決定著孩子是否“想學’’、“愛學"、“會學”和“學會” 的問題。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他“想學"、“會學"學習才能繼續下去。

(一)孩子學習困難的內部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學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不能堅持學習,作業照抄,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於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學科缺乏自信心。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後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科學習的希望寄託在老師和同學的身上。

(二)孩子學習困難的外部原因 

1.小學階段的基礎差。由於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從小學畢業直接到初中學習,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成績不合格者,未處理好小學與初中的知識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學科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學科課的學習。

3.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由於遊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淨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4.突發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通過內部與外部原因的分析,我們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問題還是內部原因出現的比較多。其中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策略也是比較突出的三個方面。

"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開學季,孩子們陸續回到學校,開始了新進年級的學習,放鬆了一個假期的心,又要開始收緊了。家長們最關心的還是孩子能不能儘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是不是能夠自主的去學習。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在學校裡學習內容都是一樣的,上課老師教授的知識是一樣的,作業是一樣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起來很“輕鬆”又能成績好,有的孩子很“努力”卻看不到學習效果?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複雜和多方面的,但從孩子學習的角度來劃分,可以將其形成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二者共同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效果,決定著孩子是否“想學’’、“愛學"、“會學”和“學會” 的問題。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他“想學"、“會學"學習才能繼續下去。

(一)孩子學習困難的內部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學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不能堅持學習,作業照抄,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於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學科缺乏自信心。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後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科學習的希望寄託在老師和同學的身上。

(二)孩子學習困難的外部原因 

1.小學階段的基礎差。由於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從小學畢業直接到初中學習,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成績不合格者,未處理好小學與初中的知識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學科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學科課的學習。

3.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由於遊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淨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4.突發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通過內部與外部原因的分析,我們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問題還是內部原因出現的比較多。其中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策略也是比較突出的三個方面。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說到學習習慣,這一點我經常在家長課堂上反覆強調它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一天中的行為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習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外顯行為,因為它的細微而普通,時常處於人們深層理論關注的邊緣。但是,我們無法否認,某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是一股強大而頑固的勢力如影隨形地依附於我們,並不自覺地會通過人們的 行為方式顯示出來。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研究認為,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興趣、信心、習慣、意志、性格等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習習慣都包括哪些方面?

學習習慣包括三個部分:基本學習習慣、拓展性學習習慣、個性學習習 慣。基本學習習慣是指為了適應學生生活而必須具備的基本性學習習慣。它包括課前準備 工作、課堂學習習慣、和課後複習習慣。基本學習習慣更偏重一種行為規範。拓展性學習習慣是在基本學習習慣形成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拓展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而確立的學習習慣,它按照學習的信息加工機制把習慣分為思考探究、獲取與處理信息、實踐檢驗三類。個性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受認知方式、元認知水平等個性因素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表現為在基本學習習慣或拓展性學習習慣的某些方面帶有顯著個性色彩的學習自動化行為傾向。

我們簡單的來概括一下這些學習習慣就是:傳統學習習慣(如預習的習慣,聽課的習慣,作業的習慣);創造性學習習慣(如善於質疑習慣,良好思維習慣,動手實踐習慣);合作學習習慣(小組 討論習慣,交流互動習慣)等。

我們還可以把習慣更加細化為:姿勢正確的習慣, 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有步驟地學習的習慣,認真自覺地學習的習 慣,積極思考的習慣,勤於積累的習慣,善於自學的習慣,動手實踐的習慣等。

在習慣養成時家長可以利用三個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的步驟:

1、明白道理。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提高認識,樹立信念,讓信念變為行為,變成習慣。明白道理,就是要向他們講明道理,讓他們明白學習的意義,明白良好的習慣是學習的保 證,使學生產生自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願望和信念。

2、反覆訓練。習慣是人們在後天經過重複練習養成的一種自動地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長期性,只有通過反覆訓練,反覆實踐,才能逐步形成。

3、強化反饋。小學生可塑性很大,積極性較高,易受感染,好聽表揚。因此,在引導他們有目的地進行良好習慣訓練時,必須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啟發自覺,多給各種學習習慣加以強化。這可以通過榜樣、表揚等方式對小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開學季,孩子們陸續回到學校,開始了新進年級的學習,放鬆了一個假期的心,又要開始收緊了。家長們最關心的還是孩子能不能儘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是不是能夠自主的去學習。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在學校裡學習內容都是一樣的,上課老師教授的知識是一樣的,作業是一樣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起來很“輕鬆”又能成績好,有的孩子很“努力”卻看不到學習效果?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複雜和多方面的,但從孩子學習的角度來劃分,可以將其形成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二者共同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效果,決定著孩子是否“想學’’、“愛學"、“會學”和“學會” 的問題。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他“想學"、“會學"學習才能繼續下去。

(一)孩子學習困難的內部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學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不能堅持學習,作業照抄,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於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學科缺乏自信心。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後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科學習的希望寄託在老師和同學的身上。

(二)孩子學習困難的外部原因 

1.小學階段的基礎差。由於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從小學畢業直接到初中學習,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成績不合格者,未處理好小學與初中的知識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學科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學科課的學習。

3.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由於遊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淨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4.突發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通過內部與外部原因的分析,我們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問題還是內部原因出現的比較多。其中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策略也是比較突出的三個方面。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說到學習習慣,這一點我經常在家長課堂上反覆強調它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一天中的行為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習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外顯行為,因為它的細微而普通,時常處於人們深層理論關注的邊緣。但是,我們無法否認,某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是一股強大而頑固的勢力如影隨形地依附於我們,並不自覺地會通過人們的 行為方式顯示出來。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研究認為,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興趣、信心、習慣、意志、性格等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習習慣都包括哪些方面?

學習習慣包括三個部分:基本學習習慣、拓展性學習習慣、個性學習習 慣。基本學習習慣是指為了適應學生生活而必須具備的基本性學習習慣。它包括課前準備 工作、課堂學習習慣、和課後複習習慣。基本學習習慣更偏重一種行為規範。拓展性學習習慣是在基本學習習慣形成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拓展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而確立的學習習慣,它按照學習的信息加工機制把習慣分為思考探究、獲取與處理信息、實踐檢驗三類。個性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受認知方式、元認知水平等個性因素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表現為在基本學習習慣或拓展性學習習慣的某些方面帶有顯著個性色彩的學習自動化行為傾向。

我們簡單的來概括一下這些學習習慣就是:傳統學習習慣(如預習的習慣,聽課的習慣,作業的習慣);創造性學習習慣(如善於質疑習慣,良好思維習慣,動手實踐習慣);合作學習習慣(小組 討論習慣,交流互動習慣)等。

我們還可以把習慣更加細化為:姿勢正確的習慣, 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有步驟地學習的習慣,認真自覺地學習的習 慣,積極思考的習慣,勤於積累的習慣,善於自學的習慣,動手實踐的習慣等。

在習慣養成時家長可以利用三個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的步驟:

1、明白道理。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提高認識,樹立信念,讓信念變為行為,變成習慣。明白道理,就是要向他們講明道理,讓他們明白學習的意義,明白良好的習慣是學習的保 證,使學生產生自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願望和信念。

2、反覆訓練。習慣是人們在後天經過重複練習養成的一種自動地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長期性,只有通過反覆訓練,反覆實踐,才能逐步形成。

3、強化反饋。小學生可塑性很大,積極性較高,易受感染,好聽表揚。因此,在引導他們有目的地進行良好習慣訓練時,必須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啟發自覺,多給各種學習習慣加以強化。這可以通過榜樣、表揚等方式對小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目標的方法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希望孩子們最終成為怎樣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涉及到了家長教育孩子的價值取向。研究表明,應培養孩子的學習、思維能力和社會情感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貴在堅持、勇於面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應對將來複雜多變的社會。我給家長們總結了一份四要原則,幫助孩子來培養自主學習的目標。

“四要”原則

1、要讓孩子想學:應通過外部動機的介入和內化,逐步培養、提升內部動機;增加交互式學習以提高趣味性,可以與人(家長或同伴)交互,也可以是與科技的交互。

2、要讓孩子會學:很多孩子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一味地被迫用功,效率低下。通過家長或同伴的示範,讓孩子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要讓孩子學得會: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學或深入觀察,找到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帶有適當挑戰並適合孩子的內容,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

4、要讓孩子堅持學: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讓孩子勇於挑戰困難、克服困難,能夠長期堅持學習。

我通過實驗總結與印證後,找到了一些可供操作的具體措施,並按照學習的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如下。由於孩子的個性化差異較大,請家長們靈活選擇運用。

學習前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開展各種親子活動的基礎,學習活動更是如此。學習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孩子需要家長的支持,尤其是心理層面的減負和鼓勵。根據認知負荷理論,人的工作記憶是有限的。孩子心裡所擔憂的事情越多,就會佔用越多的工作記憶,能用於學習的部分就會越少。這意味著,良好的親子關係,將會顯著減少孩子在學習時的負面情緒,減少孩子心理能量的消耗,提高學習效率。

2、建立學習與美好體驗的聯結:

正面情緒:學習前應激活孩子的正面情緒,這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效率有較大影響。帶著怎樣的情緒學習,可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適當調控。

儀式感:通過對學習環境的佈置,或在學習前增加相應的程序,為孩子增加一些美好的體驗,促使這些美好體驗與學習活動建立聯結。

3、使用小道具:可以準備一些諸如沙漏、計時器等時間管理類的小道具,幫助樹立孩子們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堅持學習的毅力。

學習中

1、從以下幾方面給孩子示範性的指導:

時間管理:與孩子共同制定計劃表,通過示範讓孩子認識並接受時間管理理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方法:展示家長認為高效的學習方法,減少孩子試誤。通過孩子對學習方法的模仿和吸收,使孩子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減少對學習的牴觸情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同伴學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同伴的影響力逐漸超過家長。讓孩子與同伴一起學習,通過觀察學習程度和學習態度相適宜的同伴的行為,帶動孩子進行模仿和互動,增強孩子學習的內部動機。

"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開學季,孩子們陸續回到學校,開始了新進年級的學習,放鬆了一個假期的心,又要開始收緊了。家長們最關心的還是孩子能不能儘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是不是能夠自主的去學習。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在學校裡學習內容都是一樣的,上課老師教授的知識是一樣的,作業是一樣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起來很“輕鬆”又能成績好,有的孩子很“努力”卻看不到學習效果?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複雜和多方面的,但從孩子學習的角度來劃分,可以將其形成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二者共同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效果,決定著孩子是否“想學’’、“愛學"、“會學”和“學會” 的問題。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他“想學"、“會學"學習才能繼續下去。

(一)孩子學習困難的內部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學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不能堅持學習,作業照抄,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於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學科缺乏自信心。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後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科學習的希望寄託在老師和同學的身上。

(二)孩子學習困難的外部原因 

1.小學階段的基礎差。由於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從小學畢業直接到初中學習,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成績不合格者,未處理好小學與初中的知識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學科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學科課的學習。

3.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由於遊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淨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4.突發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通過內部與外部原因的分析,我們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問題還是內部原因出現的比較多。其中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策略也是比較突出的三個方面。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說到學習習慣,這一點我經常在家長課堂上反覆強調它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一天中的行為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習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外顯行為,因為它的細微而普通,時常處於人們深層理論關注的邊緣。但是,我們無法否認,某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是一股強大而頑固的勢力如影隨形地依附於我們,並不自覺地會通過人們的 行為方式顯示出來。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研究認為,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興趣、信心、習慣、意志、性格等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習習慣都包括哪些方面?

學習習慣包括三個部分:基本學習習慣、拓展性學習習慣、個性學習習 慣。基本學習習慣是指為了適應學生生活而必須具備的基本性學習習慣。它包括課前準備 工作、課堂學習習慣、和課後複習習慣。基本學習習慣更偏重一種行為規範。拓展性學習習慣是在基本學習習慣形成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拓展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而確立的學習習慣,它按照學習的信息加工機制把習慣分為思考探究、獲取與處理信息、實踐檢驗三類。個性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受認知方式、元認知水平等個性因素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表現為在基本學習習慣或拓展性學習習慣的某些方面帶有顯著個性色彩的學習自動化行為傾向。

我們簡單的來概括一下這些學習習慣就是:傳統學習習慣(如預習的習慣,聽課的習慣,作業的習慣);創造性學習習慣(如善於質疑習慣,良好思維習慣,動手實踐習慣);合作學習習慣(小組 討論習慣,交流互動習慣)等。

我們還可以把習慣更加細化為:姿勢正確的習慣, 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有步驟地學習的習慣,認真自覺地學習的習 慣,積極思考的習慣,勤於積累的習慣,善於自學的習慣,動手實踐的習慣等。

在習慣養成時家長可以利用三個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的步驟:

1、明白道理。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提高認識,樹立信念,讓信念變為行為,變成習慣。明白道理,就是要向他們講明道理,讓他們明白學習的意義,明白良好的習慣是學習的保 證,使學生產生自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願望和信念。

2、反覆訓練。習慣是人們在後天經過重複練習養成的一種自動地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長期性,只有通過反覆訓練,反覆實踐,才能逐步形成。

3、強化反饋。小學生可塑性很大,積極性較高,易受感染,好聽表揚。因此,在引導他們有目的地進行良好習慣訓練時,必須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啟發自覺,多給各種學習習慣加以強化。這可以通過榜樣、表揚等方式對小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目標的方法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希望孩子們最終成為怎樣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涉及到了家長教育孩子的價值取向。研究表明,應培養孩子的學習、思維能力和社會情感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貴在堅持、勇於面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應對將來複雜多變的社會。我給家長們總結了一份四要原則,幫助孩子來培養自主學習的目標。

“四要”原則

1、要讓孩子想學:應通過外部動機的介入和內化,逐步培養、提升內部動機;增加交互式學習以提高趣味性,可以與人(家長或同伴)交互,也可以是與科技的交互。

2、要讓孩子會學:很多孩子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一味地被迫用功,效率低下。通過家長或同伴的示範,讓孩子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要讓孩子學得會: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學或深入觀察,找到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帶有適當挑戰並適合孩子的內容,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

4、要讓孩子堅持學: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讓孩子勇於挑戰困難、克服困難,能夠長期堅持學習。

我通過實驗總結與印證後,找到了一些可供操作的具體措施,並按照學習的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如下。由於孩子的個性化差異較大,請家長們靈活選擇運用。

學習前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開展各種親子活動的基礎,學習活動更是如此。學習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孩子需要家長的支持,尤其是心理層面的減負和鼓勵。根據認知負荷理論,人的工作記憶是有限的。孩子心裡所擔憂的事情越多,就會佔用越多的工作記憶,能用於學習的部分就會越少。這意味著,良好的親子關係,將會顯著減少孩子在學習時的負面情緒,減少孩子心理能量的消耗,提高學習效率。

2、建立學習與美好體驗的聯結:

正面情緒:學習前應激活孩子的正面情緒,這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效率有較大影響。帶著怎樣的情緒學習,可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適當調控。

儀式感:通過對學習環境的佈置,或在學習前增加相應的程序,為孩子增加一些美好的體驗,促使這些美好體驗與學習活動建立聯結。

3、使用小道具:可以準備一些諸如沙漏、計時器等時間管理類的小道具,幫助樹立孩子們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堅持學習的毅力。

學習中

1、從以下幾方面給孩子示範性的指導:

時間管理:與孩子共同制定計劃表,通過示範讓孩子認識並接受時間管理理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方法:展示家長認為高效的學習方法,減少孩子試誤。通過孩子對學習方法的模仿和吸收,使孩子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減少對學習的牴觸情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同伴學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同伴的影響力逐漸超過家長。讓孩子與同伴一起學習,通過觀察學習程度和學習態度相適宜的同伴的行為,帶動孩子進行模仿和互動,增強孩子學習的內部動機。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陪伴學習

關於陪伴學習,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點。通過實驗,我得出的結論是:

小學1年級:在陪伴學習時應避免連續學習時間過長。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採取多利用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

小學3年級:同伴學習比家長陪伴學習效果更好,但同伴選擇較為重要,應側重同伴學習水平和學習態度兩個方面的考量。

小學5年級:孩子較多認為家長的陪伴學習是一種干涉,容易產生牴觸情緒。在這個階段,孩子自己利用新科技學習的效果更好,家長應以提供可靠的學習途徑(選擇軟件或渠道)為主。

2、探討總結:與孩子探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孩子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觀察孩子:在陪伴學習和探討總結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尋找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以調整學習計劃,保持孩子學習熱情。儘可能地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認可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提高。

4、激發動機:提高內部動機是我們的目的之一,較強的內部動機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自主性。家長要善於捕捉、利用孩子的“動機閃光點”。

學習後

1、正強化,適當獎勵:在孩子缺乏內部動機時,可從外部著手,通過學習後的獎勵措施,引導孩子將外部動機內化為內部動機。獎勵應注意多樣性、精神性,增加孩子自我強化意識。

2、培養習慣:通過與孩子的共同學習,逐步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體會到良好習慣帶來的規律性和輕鬆感,讓孩子認識到自律的重要性。

3、家長總結經驗:孩子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家長也應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摸索。適合自己家庭、孩子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4、適時調整方案: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主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隨孩子的變化適時調整教養方案,不拘泥於計劃、不教條於理論。

"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開學季,孩子們陸續回到學校,開始了新進年級的學習,放鬆了一個假期的心,又要開始收緊了。家長們最關心的還是孩子能不能儘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是不是能夠自主的去學習。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在學校裡學習內容都是一樣的,上課老師教授的知識是一樣的,作業是一樣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起來很“輕鬆”又能成績好,有的孩子很“努力”卻看不到學習效果?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複雜和多方面的,但從孩子學習的角度來劃分,可以將其形成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二者共同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效果,決定著孩子是否“想學’’、“愛學"、“會學”和“學會” 的問題。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他“想學"、“會學"學習才能繼續下去。

(一)孩子學習困難的內部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學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不能堅持學習,作業照抄,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於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學科缺乏自信心。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後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科學習的希望寄託在老師和同學的身上。

(二)孩子學習困難的外部原因 

1.小學階段的基礎差。由於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從小學畢業直接到初中學習,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成績不合格者,未處理好小學與初中的知識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學科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學科課的學習。

3.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由於遊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淨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4.突發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通過內部與外部原因的分析,我們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問題還是內部原因出現的比較多。其中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策略也是比較突出的三個方面。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說到學習習慣,這一點我經常在家長課堂上反覆強調它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一天中的行為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習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外顯行為,因為它的細微而普通,時常處於人們深層理論關注的邊緣。但是,我們無法否認,某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是一股強大而頑固的勢力如影隨形地依附於我們,並不自覺地會通過人們的 行為方式顯示出來。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研究認為,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興趣、信心、習慣、意志、性格等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習習慣都包括哪些方面?

學習習慣包括三個部分:基本學習習慣、拓展性學習習慣、個性學習習 慣。基本學習習慣是指為了適應學生生活而必須具備的基本性學習習慣。它包括課前準備 工作、課堂學習習慣、和課後複習習慣。基本學習習慣更偏重一種行為規範。拓展性學習習慣是在基本學習習慣形成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拓展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而確立的學習習慣,它按照學習的信息加工機制把習慣分為思考探究、獲取與處理信息、實踐檢驗三類。個性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受認知方式、元認知水平等個性因素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表現為在基本學習習慣或拓展性學習習慣的某些方面帶有顯著個性色彩的學習自動化行為傾向。

我們簡單的來概括一下這些學習習慣就是:傳統學習習慣(如預習的習慣,聽課的習慣,作業的習慣);創造性學習習慣(如善於質疑習慣,良好思維習慣,動手實踐習慣);合作學習習慣(小組 討論習慣,交流互動習慣)等。

我們還可以把習慣更加細化為:姿勢正確的習慣, 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有步驟地學習的習慣,認真自覺地學習的習 慣,積極思考的習慣,勤於積累的習慣,善於自學的習慣,動手實踐的習慣等。

在習慣養成時家長可以利用三個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的步驟:

1、明白道理。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提高認識,樹立信念,讓信念變為行為,變成習慣。明白道理,就是要向他們講明道理,讓他們明白學習的意義,明白良好的習慣是學習的保 證,使學生產生自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願望和信念。

2、反覆訓練。習慣是人們在後天經過重複練習養成的一種自動地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長期性,只有通過反覆訓練,反覆實踐,才能逐步形成。

3、強化反饋。小學生可塑性很大,積極性較高,易受感染,好聽表揚。因此,在引導他們有目的地進行良好習慣訓練時,必須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啟發自覺,多給各種學習習慣加以強化。這可以通過榜樣、表揚等方式對小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目標的方法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希望孩子們最終成為怎樣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涉及到了家長教育孩子的價值取向。研究表明,應培養孩子的學習、思維能力和社會情感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貴在堅持、勇於面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應對將來複雜多變的社會。我給家長們總結了一份四要原則,幫助孩子來培養自主學習的目標。

“四要”原則

1、要讓孩子想學:應通過外部動機的介入和內化,逐步培養、提升內部動機;增加交互式學習以提高趣味性,可以與人(家長或同伴)交互,也可以是與科技的交互。

2、要讓孩子會學:很多孩子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一味地被迫用功,效率低下。通過家長或同伴的示範,讓孩子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要讓孩子學得會: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學或深入觀察,找到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帶有適當挑戰並適合孩子的內容,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

4、要讓孩子堅持學: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讓孩子勇於挑戰困難、克服困難,能夠長期堅持學習。

我通過實驗總結與印證後,找到了一些可供操作的具體措施,並按照學習的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如下。由於孩子的個性化差異較大,請家長們靈活選擇運用。

學習前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開展各種親子活動的基礎,學習活動更是如此。學習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孩子需要家長的支持,尤其是心理層面的減負和鼓勵。根據認知負荷理論,人的工作記憶是有限的。孩子心裡所擔憂的事情越多,就會佔用越多的工作記憶,能用於學習的部分就會越少。這意味著,良好的親子關係,將會顯著減少孩子在學習時的負面情緒,減少孩子心理能量的消耗,提高學習效率。

2、建立學習與美好體驗的聯結:

正面情緒:學習前應激活孩子的正面情緒,這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效率有較大影響。帶著怎樣的情緒學習,可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適當調控。

儀式感:通過對學習環境的佈置,或在學習前增加相應的程序,為孩子增加一些美好的體驗,促使這些美好體驗與學習活動建立聯結。

3、使用小道具:可以準備一些諸如沙漏、計時器等時間管理類的小道具,幫助樹立孩子們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堅持學習的毅力。

學習中

1、從以下幾方面給孩子示範性的指導:

時間管理:與孩子共同制定計劃表,通過示範讓孩子認識並接受時間管理理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方法:展示家長認為高效的學習方法,減少孩子試誤。通過孩子對學習方法的模仿和吸收,使孩子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減少對學習的牴觸情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同伴學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同伴的影響力逐漸超過家長。讓孩子與同伴一起學習,通過觀察學習程度和學習態度相適宜的同伴的行為,帶動孩子進行模仿和互動,增強孩子學習的內部動機。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陪伴學習

關於陪伴學習,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點。通過實驗,我得出的結論是:

小學1年級:在陪伴學習時應避免連續學習時間過長。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採取多利用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

小學3年級:同伴學習比家長陪伴學習效果更好,但同伴選擇較為重要,應側重同伴學習水平和學習態度兩個方面的考量。

小學5年級:孩子較多認為家長的陪伴學習是一種干涉,容易產生牴觸情緒。在這個階段,孩子自己利用新科技學習的效果更好,家長應以提供可靠的學習途徑(選擇軟件或渠道)為主。

2、探討總結:與孩子探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孩子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觀察孩子:在陪伴學習和探討總結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尋找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以調整學習計劃,保持孩子學習熱情。儘可能地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認可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提高。

4、激發動機:提高內部動機是我們的目的之一,較強的內部動機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自主性。家長要善於捕捉、利用孩子的“動機閃光點”。

學習後

1、正強化,適當獎勵:在孩子缺乏內部動機時,可從外部著手,通過學習後的獎勵措施,引導孩子將外部動機內化為內部動機。獎勵應注意多樣性、精神性,增加孩子自我強化意識。

2、培養習慣:通過與孩子的共同學習,逐步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體會到良好習慣帶來的規律性和輕鬆感,讓孩子認識到自律的重要性。

3、家長總結經驗:孩子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家長也應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摸索。適合自己家庭、孩子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4、適時調整方案: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主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隨孩子的變化適時調整教養方案,不拘泥於計劃、不教條於理論。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三、為孩子提供有效的學習策略

語文學習方法

語文是一門大科,佔分比重大。同時,語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不過,再困難的事情也是有方法的,學好語文都有哪些方法呢?

1、要培養勤用工具書的習慣

語文學習中,工具書是學習的柺杖,是無聲的老師。孩子如能主動藉助工具書就能自行解決許多學習上的疑難,提高語文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小學生最重要的工具書是字典。即使是對於五年紀的學生而言,查字典的練習也是學生認識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孩子們的書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問題時,也不願拿出來查找,以便解決問題。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於老師、同學,在家求助於家長,他們一般情況下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實際上求助別人遠不如求助字典更印象深刻。所以,我的建議是:孩子在課文預習時至少查五個生字詞;在課堂上儘量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重在義項選擇;在課外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字詞務必翻閱字典,逐漸培養孩子們勤查字典的好習慣。這部分需要家長配合,請你“懶”一點,讓孩子“勤”一點。

2、要培養勤於背誦的習慣背誦是大量積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顯。古人很重視背誦,所

以古人對於文字的錘鍊和掌握遠遠高於我們現代人,古代優美絕倫的詩詞歌賦正體現了這一點。現代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小學階段是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不可錯過,背誦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範學生的語言,對學生今後的人生道路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家長要求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孩子要主動背誦在課外閱讀中遇到的佳句名篇,家長對此也應當支持和鼓勵,強化孩子的背誦水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培養勤於實踐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使用才能練習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因此,學好語文必須多聽、多讀、多說、多寫,養成勤於實踐的習慣。就以日常的習作為例,每一個孩子都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實踐證明:寫日記是積累作文素材,促使孩子留心觀察的有效方法;是練習作文基本功的最佳方式。在實際操作中,家長們要認真檢查孩子的日記,給予提示和鼓勵,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

"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開學季,孩子們陸續回到學校,開始了新進年級的學習,放鬆了一個假期的心,又要開始收緊了。家長們最關心的還是孩子能不能儘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是不是能夠自主的去學習。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在學校裡學習內容都是一樣的,上課老師教授的知識是一樣的,作業是一樣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起來很“輕鬆”又能成績好,有的孩子很“努力”卻看不到學習效果?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複雜和多方面的,但從孩子學習的角度來劃分,可以將其形成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二者共同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效果,決定著孩子是否“想學’’、“愛學"、“會學”和“學會” 的問題。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他“想學"、“會學"學習才能繼續下去。

(一)孩子學習困難的內部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學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不能堅持學習,作業照抄,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於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學科缺乏自信心。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後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科學習的希望寄託在老師和同學的身上。

(二)孩子學習困難的外部原因 

1.小學階段的基礎差。由於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從小學畢業直接到初中學習,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成績不合格者,未處理好小學與初中的知識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學科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學科課的學習。

3.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由於遊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淨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4.突發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通過內部與外部原因的分析,我們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問題還是內部原因出現的比較多。其中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策略也是比較突出的三個方面。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說到學習習慣,這一點我經常在家長課堂上反覆強調它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一天中的行為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習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外顯行為,因為它的細微而普通,時常處於人們深層理論關注的邊緣。但是,我們無法否認,某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是一股強大而頑固的勢力如影隨形地依附於我們,並不自覺地會通過人們的 行為方式顯示出來。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研究認為,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興趣、信心、習慣、意志、性格等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習習慣都包括哪些方面?

學習習慣包括三個部分:基本學習習慣、拓展性學習習慣、個性學習習 慣。基本學習習慣是指為了適應學生生活而必須具備的基本性學習習慣。它包括課前準備 工作、課堂學習習慣、和課後複習習慣。基本學習習慣更偏重一種行為規範。拓展性學習習慣是在基本學習習慣形成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拓展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而確立的學習習慣,它按照學習的信息加工機制把習慣分為思考探究、獲取與處理信息、實踐檢驗三類。個性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受認知方式、元認知水平等個性因素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表現為在基本學習習慣或拓展性學習習慣的某些方面帶有顯著個性色彩的學習自動化行為傾向。

我們簡單的來概括一下這些學習習慣就是:傳統學習習慣(如預習的習慣,聽課的習慣,作業的習慣);創造性學習習慣(如善於質疑習慣,良好思維習慣,動手實踐習慣);合作學習習慣(小組 討論習慣,交流互動習慣)等。

我們還可以把習慣更加細化為:姿勢正確的習慣, 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有步驟地學習的習慣,認真自覺地學習的習 慣,積極思考的習慣,勤於積累的習慣,善於自學的習慣,動手實踐的習慣等。

在習慣養成時家長可以利用三個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的步驟:

1、明白道理。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提高認識,樹立信念,讓信念變為行為,變成習慣。明白道理,就是要向他們講明道理,讓他們明白學習的意義,明白良好的習慣是學習的保 證,使學生產生自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願望和信念。

2、反覆訓練。習慣是人們在後天經過重複練習養成的一種自動地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長期性,只有通過反覆訓練,反覆實踐,才能逐步形成。

3、強化反饋。小學生可塑性很大,積極性較高,易受感染,好聽表揚。因此,在引導他們有目的地進行良好習慣訓練時,必須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啟發自覺,多給各種學習習慣加以強化。這可以通過榜樣、表揚等方式對小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目標的方法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希望孩子們最終成為怎樣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涉及到了家長教育孩子的價值取向。研究表明,應培養孩子的學習、思維能力和社會情感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貴在堅持、勇於面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應對將來複雜多變的社會。我給家長們總結了一份四要原則,幫助孩子來培養自主學習的目標。

“四要”原則

1、要讓孩子想學:應通過外部動機的介入和內化,逐步培養、提升內部動機;增加交互式學習以提高趣味性,可以與人(家長或同伴)交互,也可以是與科技的交互。

2、要讓孩子會學:很多孩子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一味地被迫用功,效率低下。通過家長或同伴的示範,讓孩子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要讓孩子學得會: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學或深入觀察,找到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帶有適當挑戰並適合孩子的內容,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

4、要讓孩子堅持學: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讓孩子勇於挑戰困難、克服困難,能夠長期堅持學習。

我通過實驗總結與印證後,找到了一些可供操作的具體措施,並按照學習的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如下。由於孩子的個性化差異較大,請家長們靈活選擇運用。

學習前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開展各種親子活動的基礎,學習活動更是如此。學習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孩子需要家長的支持,尤其是心理層面的減負和鼓勵。根據認知負荷理論,人的工作記憶是有限的。孩子心裡所擔憂的事情越多,就會佔用越多的工作記憶,能用於學習的部分就會越少。這意味著,良好的親子關係,將會顯著減少孩子在學習時的負面情緒,減少孩子心理能量的消耗,提高學習效率。

2、建立學習與美好體驗的聯結:

正面情緒:學習前應激活孩子的正面情緒,這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效率有較大影響。帶著怎樣的情緒學習,可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適當調控。

儀式感:通過對學習環境的佈置,或在學習前增加相應的程序,為孩子增加一些美好的體驗,促使這些美好體驗與學習活動建立聯結。

3、使用小道具:可以準備一些諸如沙漏、計時器等時間管理類的小道具,幫助樹立孩子們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堅持學習的毅力。

學習中

1、從以下幾方面給孩子示範性的指導:

時間管理:與孩子共同制定計劃表,通過示範讓孩子認識並接受時間管理理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方法:展示家長認為高效的學習方法,減少孩子試誤。通過孩子對學習方法的模仿和吸收,使孩子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減少對學習的牴觸情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同伴學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同伴的影響力逐漸超過家長。讓孩子與同伴一起學習,通過觀察學習程度和學習態度相適宜的同伴的行為,帶動孩子進行模仿和互動,增強孩子學習的內部動機。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陪伴學習

關於陪伴學習,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點。通過實驗,我得出的結論是:

小學1年級:在陪伴學習時應避免連續學習時間過長。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採取多利用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

小學3年級:同伴學習比家長陪伴學習效果更好,但同伴選擇較為重要,應側重同伴學習水平和學習態度兩個方面的考量。

小學5年級:孩子較多認為家長的陪伴學習是一種干涉,容易產生牴觸情緒。在這個階段,孩子自己利用新科技學習的效果更好,家長應以提供可靠的學習途徑(選擇軟件或渠道)為主。

2、探討總結:與孩子探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孩子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觀察孩子:在陪伴學習和探討總結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尋找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以調整學習計劃,保持孩子學習熱情。儘可能地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認可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提高。

4、激發動機:提高內部動機是我們的目的之一,較強的內部動機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自主性。家長要善於捕捉、利用孩子的“動機閃光點”。

學習後

1、正強化,適當獎勵:在孩子缺乏內部動機時,可從外部著手,通過學習後的獎勵措施,引導孩子將外部動機內化為內部動機。獎勵應注意多樣性、精神性,增加孩子自我強化意識。

2、培養習慣:通過與孩子的共同學習,逐步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體會到良好習慣帶來的規律性和輕鬆感,讓孩子認識到自律的重要性。

3、家長總結經驗:孩子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家長也應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摸索。適合自己家庭、孩子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4、適時調整方案: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主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隨孩子的變化適時調整教養方案,不拘泥於計劃、不教條於理論。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三、為孩子提供有效的學習策略

語文學習方法

語文是一門大科,佔分比重大。同時,語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不過,再困難的事情也是有方法的,學好語文都有哪些方法呢?

1、要培養勤用工具書的習慣

語文學習中,工具書是學習的柺杖,是無聲的老師。孩子如能主動藉助工具書就能自行解決許多學習上的疑難,提高語文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小學生最重要的工具書是字典。即使是對於五年紀的學生而言,查字典的練習也是學生認識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孩子們的書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問題時,也不願拿出來查找,以便解決問題。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於老師、同學,在家求助於家長,他們一般情況下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實際上求助別人遠不如求助字典更印象深刻。所以,我的建議是:孩子在課文預習時至少查五個生字詞;在課堂上儘量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重在義項選擇;在課外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字詞務必翻閱字典,逐漸培養孩子們勤查字典的好習慣。這部分需要家長配合,請你“懶”一點,讓孩子“勤”一點。

2、要培養勤於背誦的習慣背誦是大量積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顯。古人很重視背誦,所

以古人對於文字的錘鍊和掌握遠遠高於我們現代人,古代優美絕倫的詩詞歌賦正體現了這一點。現代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小學階段是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不可錯過,背誦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範學生的語言,對學生今後的人生道路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家長要求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孩子要主動背誦在課外閱讀中遇到的佳句名篇,家長對此也應當支持和鼓勵,強化孩子的背誦水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培養勤於實踐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使用才能練習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因此,學好語文必須多聽、多讀、多說、多寫,養成勤於實踐的習慣。就以日常的習作為例,每一個孩子都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實踐證明:寫日記是積累作文素材,促使孩子留心觀察的有效方法;是練習作文基本功的最佳方式。在實際操作中,家長們要認真檢查孩子的日記,給予提示和鼓勵,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數學學習的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說與其給別人新鮮的魚,倒不如教給他一套捕魚的方法。數學的學習也是如此,我們不要告訴孩子答案和結果,而是讓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去學會思考。

1、重視計算

數學的計算學習就像語文的識字學習,是最基本的。不識字,語文讀不好;計算差,數學同樣學不好。而且計算好,會給孩子數學學習提供很大的幫助。

家長可以每天讓孩子做2分鐘口算。一開始,2分鐘內能只能做完 20道口算,但之後,你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快,正確率越來越高。

2、重視生活中的數學

其實數學的學習對生活的影響很大,它能提供很多的幫助。例如:買東西、計算利率、盈利等等,這些都用到數學。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的跟孩子提數學問題,讓他解答。很簡單,你帶孩子去買菜,一斤蘋果 5元,買3斤多少錢,給阿姨20元,找回多少錢。

別小看這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佔的分數是最多的,而解決問題無非就是判斷用加減乘除中的哪種來列式解答,這些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多,自然就會解答。

3、主動預習

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教材,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培養自學能力,要讓孩子按照老師佈置的預習內容去學會看書。孩子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麼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麼,書上怎麼解答的,為什麼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有些家長頭疼孩子上課效率很差;這其中很關鍵的原因是沒有做好預習;自然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4、重視閱讀對數學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總覺得閱讀所帶來的改變很緩慢,而考試就在眼前,所以還是覺得不如補課來得直接,效果更顯著。其實閱讀的功效絕不僅僅是豐富文化積澱,提高語文素養,而是幫助孩子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視野,深化思維,提高學習力。所以,閱讀不僅僅是語文的事情,它對於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首要的。有研究發現,一年級或更早開始大量閱讀的孩子比三年級開始閱讀的孩子在其後的中小學學習,尤其是數理化學習方面潛力更大。

因為前者在其後的學習生涯中具備了深閱讀能力和習慣,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強,而後者閱讀時思維很膚淺,理解能力自然很弱。這個現象在初二這個分水嶺年級就表現得很明顯了。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學遇到困難才沒完沒了地補課“拉一把”,而是要讓孩子愛上閱讀,大量閱讀。

"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開學季,孩子們陸續回到學校,開始了新進年級的學習,放鬆了一個假期的心,又要開始收緊了。家長們最關心的還是孩子能不能儘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是不是能夠自主的去學習。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在學校裡學習內容都是一樣的,上課老師教授的知識是一樣的,作業是一樣的,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起來很“輕鬆”又能成績好,有的孩子很“努力”卻看不到學習效果?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極其複雜和多方面的,但從孩子學習的角度來劃分,可以將其形成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二者共同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效果,決定著孩子是否“想學’’、“愛學"、“會學”和“學會” 的問題。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他“想學"、“會學"學習才能繼續下去。

(一)孩子學習困難的內部原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學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不能堅持學習,作業照抄,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於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學科缺乏自信心。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後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科學習的希望寄託在老師和同學的身上。

(二)孩子學習困難的外部原因 

1.小學階段的基礎差。由於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從小學畢業直接到初中學習,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成績不合格者,未處理好小學與初中的知識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

2.教材的原因。初中學科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學科課的學習。

3.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由於遊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淨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4.突發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通過內部與外部原因的分析,我們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問題還是內部原因出現的比較多。其中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策略也是比較突出的三個方面。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說到學習習慣,這一點我經常在家長課堂上反覆強調它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一天中的行為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習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外顯行為,因為它的細微而普通,時常處於人們深層理論關注的邊緣。但是,我們無法否認,某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是一股強大而頑固的勢力如影隨形地依附於我們,並不自覺地會通過人們的 行為方式顯示出來。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研究認為,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興趣、信心、習慣、意志、性格等主要的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習習慣都包括哪些方面?

學習習慣包括三個部分:基本學習習慣、拓展性學習習慣、個性學習習 慣。基本學習習慣是指為了適應學生生活而必須具備的基本性學習習慣。它包括課前準備 工作、課堂學習習慣、和課後複習習慣。基本學習習慣更偏重一種行為規範。拓展性學習習慣是在基本學習習慣形成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拓展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而確立的學習習慣,它按照學習的信息加工機制把習慣分為思考探究、獲取與處理信息、實踐檢驗三類。個性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受認知方式、元認知水平等個性因素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表現為在基本學習習慣或拓展性學習習慣的某些方面帶有顯著個性色彩的學習自動化行為傾向。

我們簡單的來概括一下這些學習習慣就是:傳統學習習慣(如預習的習慣,聽課的習慣,作業的習慣);創造性學習習慣(如善於質疑習慣,良好思維習慣,動手實踐習慣);合作學習習慣(小組 討論習慣,交流互動習慣)等。

我們還可以把習慣更加細化為:姿勢正確的習慣, 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講究學習衛生的習慣,有步驟地學習的習慣,認真自覺地學習的習 慣,積極思考的習慣,勤於積累的習慣,善於自學的習慣,動手實踐的習慣等。

在習慣養成時家長可以利用三個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的步驟:

1、明白道理。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提高認識,樹立信念,讓信念變為行為,變成習慣。明白道理,就是要向他們講明道理,讓他們明白學習的意義,明白良好的習慣是學習的保 證,使學生產生自覺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願望和信念。

2、反覆訓練。習慣是人們在後天經過重複練習養成的一種自動地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長期性,只有通過反覆訓練,反覆實踐,才能逐步形成。

3、強化反饋。小學生可塑性很大,積極性較高,易受感染,好聽表揚。因此,在引導他們有目的地進行良好習慣訓練時,必須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啟發自覺,多給各種學習習慣加以強化。這可以通過榜樣、表揚等方式對小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目標的方法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希望孩子們最終成為怎樣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涉及到了家長教育孩子的價值取向。研究表明,應培養孩子的學習、思維能力和社會情感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貴在堅持、勇於面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應對將來複雜多變的社會。我給家長們總結了一份四要原則,幫助孩子來培養自主學習的目標。

“四要”原則

1、要讓孩子想學:應通過外部動機的介入和內化,逐步培養、提升內部動機;增加交互式學習以提高趣味性,可以與人(家長或同伴)交互,也可以是與科技的交互。

2、要讓孩子會學:很多孩子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一味地被迫用功,效率低下。通過家長或同伴的示範,讓孩子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要讓孩子學得會: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學或深入觀察,找到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帶有適當挑戰並適合孩子的內容,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

4、要讓孩子堅持學: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讓孩子勇於挑戰困難、克服困難,能夠長期堅持學習。

我通過實驗總結與印證後,找到了一些可供操作的具體措施,並按照學習的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如下。由於孩子的個性化差異較大,請家長們靈活選擇運用。

學習前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開展各種親子活動的基礎,學習活動更是如此。學習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孩子需要家長的支持,尤其是心理層面的減負和鼓勵。根據認知負荷理論,人的工作記憶是有限的。孩子心裡所擔憂的事情越多,就會佔用越多的工作記憶,能用於學習的部分就會越少。這意味著,良好的親子關係,將會顯著減少孩子在學習時的負面情緒,減少孩子心理能量的消耗,提高學習效率。

2、建立學習與美好體驗的聯結:

正面情緒:學習前應激活孩子的正面情緒,這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效率有較大影響。帶著怎樣的情緒學習,可根據不同孩子的特點適當調控。

儀式感:通過對學習環境的佈置,或在學習前增加相應的程序,為孩子增加一些美好的體驗,促使這些美好體驗與學習活動建立聯結。

3、使用小道具:可以準備一些諸如沙漏、計時器等時間管理類的小道具,幫助樹立孩子們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堅持學習的毅力。

學習中

1、從以下幾方面給孩子示範性的指導:

時間管理:與孩子共同制定計劃表,通過示範讓孩子認識並接受時間管理理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方法:展示家長認為高效的學習方法,減少孩子試誤。通過孩子對學習方法的模仿和吸收,使孩子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減少對學習的牴觸情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同伴學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同伴的影響力逐漸超過家長。讓孩子與同伴一起學習,通過觀察學習程度和學習態度相適宜的同伴的行為,帶動孩子進行模仿和互動,增強孩子學習的內部動機。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陪伴學習

關於陪伴學習,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點。通過實驗,我得出的結論是:

小學1年級:在陪伴學習時應避免連續學習時間過長。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採取多利用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

小學3年級:同伴學習比家長陪伴學習效果更好,但同伴選擇較為重要,應側重同伴學習水平和學習態度兩個方面的考量。

小學5年級:孩子較多認為家長的陪伴學習是一種干涉,容易產生牴觸情緒。在這個階段,孩子自己利用新科技學習的效果更好,家長應以提供可靠的學習途徑(選擇軟件或渠道)為主。

2、探討總結:與孩子探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孩子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觀察孩子:在陪伴學習和探討總結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尋找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以調整學習計劃,保持孩子學習熱情。儘可能地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認可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提高。

4、激發動機:提高內部動機是我們的目的之一,較強的內部動機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自主性。家長要善於捕捉、利用孩子的“動機閃光點”。

學習後

1、正強化,適當獎勵:在孩子缺乏內部動機時,可從外部著手,通過學習後的獎勵措施,引導孩子將外部動機內化為內部動機。獎勵應注意多樣性、精神性,增加孩子自我強化意識。

2、培養習慣:通過與孩子的共同學習,逐步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體會到良好習慣帶來的規律性和輕鬆感,讓孩子認識到自律的重要性。

3、家長總結經驗:孩子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家長也應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摸索。適合自己家庭、孩子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4、適時調整方案: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主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隨孩子的變化適時調整教養方案,不拘泥於計劃、不教條於理論。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三、為孩子提供有效的學習策略

語文學習方法

語文是一門大科,佔分比重大。同時,語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不過,再困難的事情也是有方法的,學好語文都有哪些方法呢?

1、要培養勤用工具書的習慣

語文學習中,工具書是學習的柺杖,是無聲的老師。孩子如能主動藉助工具書就能自行解決許多學習上的疑難,提高語文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小學生最重要的工具書是字典。即使是對於五年紀的學生而言,查字典的練習也是學生認識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孩子們的書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問題時,也不願拿出來查找,以便解決問題。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於老師、同學,在家求助於家長,他們一般情況下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實際上求助別人遠不如求助字典更印象深刻。所以,我的建議是:孩子在課文預習時至少查五個生字詞;在課堂上儘量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重在義項選擇;在課外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字詞務必翻閱字典,逐漸培養孩子們勤查字典的好習慣。這部分需要家長配合,請你“懶”一點,讓孩子“勤”一點。

2、要培養勤於背誦的習慣背誦是大量積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顯。古人很重視背誦,所

以古人對於文字的錘鍊和掌握遠遠高於我們現代人,古代優美絕倫的詩詞歌賦正體現了這一點。現代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小學階段是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不可錯過,背誦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範學生的語言,對學生今後的人生道路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家長要求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孩子要主動背誦在課外閱讀中遇到的佳句名篇,家長對此也應當支持和鼓勵,強化孩子的背誦水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培養勤於實踐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使用才能練習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因此,學好語文必須多聽、多讀、多說、多寫,養成勤於實踐的習慣。就以日常的習作為例,每一個孩子都要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實踐證明:寫日記是積累作文素材,促使孩子留心觀察的有效方法;是練習作文基本功的最佳方式。在實際操作中,家長們要認真檢查孩子的日記,給予提示和鼓勵,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數學學習的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說與其給別人新鮮的魚,倒不如教給他一套捕魚的方法。數學的學習也是如此,我們不要告訴孩子答案和結果,而是讓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去學會思考。

1、重視計算

數學的計算學習就像語文的識字學習,是最基本的。不識字,語文讀不好;計算差,數學同樣學不好。而且計算好,會給孩子數學學習提供很大的幫助。

家長可以每天讓孩子做2分鐘口算。一開始,2分鐘內能只能做完 20道口算,但之後,你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快,正確率越來越高。

2、重視生活中的數學

其實數學的學習對生活的影響很大,它能提供很多的幫助。例如:買東西、計算利率、盈利等等,這些都用到數學。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的跟孩子提數學問題,讓他解答。很簡單,你帶孩子去買菜,一斤蘋果 5元,買3斤多少錢,給阿姨20元,找回多少錢。

別小看這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佔的分數是最多的,而解決問題無非就是判斷用加減乘除中的哪種來列式解答,這些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多,自然就會解答。

3、主動預習

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教材,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培養自學能力,要讓孩子按照老師佈置的預習內容去學會看書。孩子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麼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麼,書上怎麼解答的,為什麼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有些家長頭疼孩子上課效率很差;這其中很關鍵的原因是沒有做好預習;自然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4、重視閱讀對數學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總覺得閱讀所帶來的改變很緩慢,而考試就在眼前,所以還是覺得不如補課來得直接,效果更顯著。其實閱讀的功效絕不僅僅是豐富文化積澱,提高語文素養,而是幫助孩子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視野,深化思維,提高學習力。所以,閱讀不僅僅是語文的事情,它對於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首要的。有研究發現,一年級或更早開始大量閱讀的孩子比三年級開始閱讀的孩子在其後的中小學學習,尤其是數理化學習方面潛力更大。

因為前者在其後的學習生涯中具備了深閱讀能力和習慣,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強,而後者閱讀時思維很膚淺,理解能力自然很弱。這個現象在初二這個分水嶺年級就表現得很明顯了。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學遇到困難才沒完沒了地補課“拉一把”,而是要讓孩子愛上閱讀,大量閱讀。

孩子學習不自主,父母操心又煩惱,這套自主學習方案一定要藏好

英語學習的方法

為了使孩子更好地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小造就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致和熱心,為孩子的畢生學習打下好的基本,家長的作用不容忽視,這裡向大家提供幾個學習英語的小方法,幫助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習慣。

1、輔助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提升孩子學習和積累英文單詞的主動性。比如把單詞按照水果類、運動類、食物類等行分類;在書寫和查找英語單詞時配上手繪圖片或者貼圖。

2、尋找生活中的英語: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的英語。比如生活用品包裝上的英文;去麥當勞等餐廳各種食物的英文;讓孩子收集帶有英文的包裝、菜單等;還可以把帶有英文的廣告、菜單等資料製作成英語牆。

3、製作自己的英語小電臺:讓孩子模仿喜愛的英文繪本的音頻,利用手機等設備把他的朗讀錄音。找一些適合的背景音樂,為孩子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英語小電臺節目。

4、尋找外國友人,當英文小記者:帶孩子到外國人比較多的地方,鼓勵孩子嘗試主動和外國朋友問好,向他們提問準備好的問題。完成採訪任務後,馬上記錄答案,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分析總結。

對於孩子的自主學習,我從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分析,希望這些技巧和方法能夠在實際應用中幫助到大家。

自主學習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家庭教育所佔比重日趨增多的今天,家長們對培養孩子學習自主性所能夠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我認為,家長應該多采用“觀察學習”的方式,以示範代替說教,參與並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促進孩子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從實際操作來看,這對家長提出了更高也更為嚴苛的要求。請不要焦慮,如果大家覺得很難做到,那就抓住重點,營造出良好的親子關係,採用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儘量多采取親身示範、少去說教,相信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出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