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熊孩子'難管教?不是父母沒'用心',而是沒有學會改變自己

為什麼'熊孩子'難管教?不是父母沒'用心',而是沒有學會改變自己

"大哭大鬧"、"蠻不講理"、"摔東西"、"總和父母唱反調"、"愛打人、愛咬人"、"桀驁不馴"、"執拗"……,這些都還不足以來形容我們眼中的"熊孩子"。"熊孩子"總是讓父母"黯然神傷","心力憔悴","熊孩子"的教育引導更是讓父母"心急如焚"、"焦頭爛額"。家裡有"熊孩子",每天都會有一場沒有輸贏的"戰鬥",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備受煎熬,最終只能"兩敗俱傷"。但是"熊孩子"也不是說不能"醫治"的,關鍵是父母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為什麼'熊孩子'難管教?不是父母沒'用心',而是沒有學會改變自己

由央視主持人阿丘主持的《生活早參考》中就有一期名叫"育兒師大戰熊孩子"的節目,從中我們就可以"窺探"出一些關於教育引導"熊孩子"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節目中的"熊孩子"叫小辰,6歲的小男孩。小辰和大多數的"熊孩子"一樣,不說實話、厭惡學習、打人罵人、痴迷遊戲、爬高上低……,可以這樣說,"熊孩子"身上的特徵小辰一樣也不少,用主持人阿丘的話來講就是"滿口髒話,狂躁的很"

為什麼'熊孩子'難管教?不是父母沒'用心',而是沒有學會改變自己

小辰變成"熊孩子"和其家庭有一定的關係。小辰的媽媽是一位46歲的大齡媽媽,所以在很多時候對小辰是寵愛有加,對小辰的"熊性"總是容忍和縱容,到最後小辰頻頻挑釁,媽媽素手無策。而就在這時,育兒師蘭海來到了小辰家中,幫助媽媽一起來治治小辰這個"熊孩子"。然而,小辰對育兒師蘭海的到來一臉不屑,淡定地說:"我不怕超級育兒師。"並指手畫腳來挑釁育兒師蘭海。面對這位家中的"小霸王",對於育兒師蘭海的挑戰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為什麼'熊孩子'難管教?不是父母沒'用心',而是沒有學會改變自己

育兒師蘭海觀察到,不管小辰和其他小朋友爭鬥還是罵粗話,媽媽基本上都沒反應,特別是在媽媽阻止小辰玩遊戲時,小辰竟然打媽媽這一舉動讓蘭海很吃驚。接下來的一幕幕不禁讓人覺得小辰是"熊孩子"中的"熊孩子":打小朋友打到求饒為止、不顧安全直接翻到了廚房的灶臺上面去拿東西、在沙發上翻跟斗差點受傷……,小辰的這些行為讓蘭海汗毛都立起來了。

在"家庭會議"這個環節中,蘭海和小辰的家人們做了一些溝通和交流。通過蘭海對小辰的觀察,她指出:小辰才6歲,但已經有了很多暴躁的行為:打、罵,甚至尿尿到媽媽身上。但是媽媽面對小辰的這些暴躁行為,除了"很生氣"之外就沒有別的反應,並且都是以和藹、容忍的態度來對待;小辰是一個矛盾的孩子,看上去非常地暴力,實際上他的情感缺失很嚴重,很孤獨。而小辰抗拒孤獨的方式就是去打人,然後又被孤立;愛並不是一味地妥協和謙讓,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需要作出一些改變。

為什麼'熊孩子'難管教?不是父母沒'用心',而是沒有學會改變自己

在蘭海的幫助下,媽媽終於走出了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她不再縱容小辰的無理取鬧,並始終堅持原則,引導小辰認識錯誤,並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相應的懲罰。當小辰做到這些之後,媽媽再給小辰一個擁抱和解釋。如此反覆,最終小辰做出了一些改變,他不再攻擊別人,渴望和媽媽一起玩遊戲、看書,能夠合理表達自己的需求,身上的那份"熊性"慢慢褪去。


為什麼'熊孩子'難管教?不是父母沒'用心',而是沒有學會改變自己

01

"熊孩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一如既往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美麗的天使變成了可怕的魔鬼呢?究其原因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態度。有的父母對孩子的錯誤一味地縱容,對孩子的需求一味地滿足,對孩子的要求一味地降低標準。父母的這些行為和態度雖然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是卻不知道是在傷害孩子,這樣只能讓讓孩子的慾望越來越大,讓孩子不懂得滿足,只知道向父母一味索取,長時間下去,原來美好的孩子就會一步一步變成可怕的"熊孩子"。

"熊孩子"並不可怕,只要父母能夠正確教育引導,"熊孩子"也是能夠糾正過來的,關鍵就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熊孩子"往往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當著是家裡的"老大"、"小霸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對此,父母應該及時地扼殺孩子"稱霸"的這種苗頭,不應該事事都以孩子為中心。孩子犯錯誤了,該批評的還得批評,不能因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就"大題小做",任由孩子的錯誤而不管不顧。

所以導致孩子變成"熊孩子"或者向更“熊”的方向發展,父母不正確的教育引導態度是重要原因之一。換句話說,只有父母改變對孩子在教育引導問題上的態度,才算是邁出了改變“熊孩子”的第一步。


為什麼'熊孩子'難管教?不是父母沒'用心',而是沒有學會改變自己

02

醫治"熊孩子"的方法要注重剛柔並濟

"熊孩子"就像一根彈簧,不管是拉伸還是擠壓,只要過了度,都會失去彈性,成為廢材。所以父母在教育引導"熊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軟硬皆施,剛柔並進。

對"熊孩子",父母要學會運用柔性措施。所謂柔性措施,通俗講就是要給孩子講道理以及心理安撫。父母要注重給孩子講明白為什麼錯了,錯在哪裡以及下一步應該怎麼辦等。同時,父母還需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並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給孩子訴說和選擇的權利,這也就是"以柔克剛",在一定情況下還是管用的。

同時,教育引導"熊孩子"的剛性措施也不能少。剛性措施比如父母對孩子的堅決態度和立場,以及對孩子的錯誤加以適當的懲罰,讓孩子可以對原則、規則以及父母的管教有一種敬畏之心。所以,教育引導"熊孩子",父母不能光靠"甜言蜜語",也不能只用嚴厲苛刻的方式,只有"剛柔並濟"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讓孩子深刻意識到錯誤,"內服外敷"才能取得"治病救人"的效果。


為什麼'熊孩子'難管教?不是父母沒'用心',而是沒有學會改變自己

03

堅持原則和底線,永遠比給"熊孩子"講道理更管用

既然能稱為"熊孩子",那麼在這類孩子的心中就沒有原則和規則的意識,或者說這樣的意識非常淺薄。然而,在孩子的教育引導中,父母能堅持原則和底線思維尤為重要,這就像給孩子的行為劃了一個"圈",逃出這個"圈"是不被允許的。若是孩子一旦破壞了原則,不守規矩,觸碰了底線,那麼孩子以後的教育引導將會變得更加棘手。

給"熊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讓孩子能夠看清自己,認識錯誤。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父母堅持原則和底線的基礎之上的。原則和底線就是孩子所允許言行的"最低限度",但沒了這個限度,孩子就失去了做事、說話的準繩,長時間下去就會走偏。

對於原則和底線,這是很嚴肅的事物,父母要讓"熊孩子"對其有一顆敬畏之心,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所以,不管是預防孩子變成"熊孩子",還是教育引導"熊孩子",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要有底線思維,並要竭力維持其嚴肅性


為什麼'熊孩子'難管教?不是父母沒'用心',而是沒有學會改變自己

結束語:"熊孩子"的"熊性"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父母從改變自己出發,並堅持正確的教育引導態度,堅持原則和底線,剛柔並濟,才能真正地改變"熊孩子"。


※我是育兒小當家KING,既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在教育我的學生。在育兒的道路上,有很多感受,希望可以與您一起分享,在育兒能力上的"本領恐慌",也讓我迫切向您學習,希望您關注和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和學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