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喪偶式育兒”:這5件小事可以叫爸爸做,讓孩子也愛粘爸爸

導讀: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情商智商更高,社交能力更強,開朗樂觀、生活更有安全感。父愛不應該只是“遠山”,也應該成為“近水”。本文將提供2個陪伴技巧、3個具體方式,讓爸爸不尷尬、不勉強,與孩子順利增進親密關係,幫助讓孩子成為更堅強的人。

預計閱讀:3分鐘


小飛老師說:

幾乎每一個女強人。都會被問一個問題:

“家庭與事業,你是怎麼兼顧的?”

擺脫“喪偶式育兒”:這5件小事可以叫爸爸做,讓孩子也愛粘爸爸

但撫育孩子,從來不單是媽媽一方的責任。

“家庭與事業,你是怎麼兼顧的?”,也是爸爸的必答題。


你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

《奇葩說》曾經有個議題,挺有趣的。

“一週陪孩子時間不超過12個小時,取消爸爸稱號”

圍繞這個奇怪的假設,節目組採訪了一些爸爸和孩子,所有孩子都表示很渴望爸爸陪自己玩,但就算一週沒能陪自己12個小時,也不同意給自己老爸取消爸爸資格!

他們說:爸爸就是爸爸,不可以取消!

很多爸爸聽完孩子說的話,既暖心,也挺不是滋味的。

孩子需要爸爸,就像植物需要陽光。

我們是孩子人生的唯一觀眾,但我們卻連一天一個半小時,都拒絕觀看孩子的人生,這確實挺令人傷感。

但是這件事,其實沒有可以指責的人。

由於工作原因,不是所有爸爸,都能每週陪孩子12個小時,所以時間的要求毫無意義。

小飛老師覺得,不一定非得用多少時間,能陪孩子做這幾件事,就夠了。

快看看你做過幾件吧?

擺脫“喪偶式育兒”:這5件小事可以叫爸爸做,讓孩子也愛粘爸爸

只和爸爸玩的遊戲

什麼是隻有和爸爸才可以玩的遊戲呢?

做個類比吧,媽媽帶孩子的時候,一般會喜歡一些細膩的陪伴方式,擅長情緒共鳴,偏向語言教育。比如講故事、聊天。

而爸爸比起語言,更善於用行動演示給孩子看,比起細膩的情感,他們更加粗獷,更喜歡熱血、競技、運動。

爸爸們可以每週帶孩子打打球、瘋玩一下。

場地不需要正式,也不需要很遠,哪怕只是在小區樓下都可以。

其實爸爸只需要跟孩子在一起,就是在陪孩子做男性化的事,哪怕跟媽媽做同樣的事,效果也絕對不一樣。

比如這種。


擺脫“喪偶式育兒”:這5件小事可以叫爸爸做,讓孩子也愛粘爸爸

爸爸的“託舉”

長期只有媽媽陪玩的孩子,會覺得爸爸的玩法更新奇、更有創意。

所以,不需要特意糾結要做什麼,純粹陪伴娛樂,男孩就會長得更加男子漢,女孩也會更加有力量。

父親就是這樣的存在,只需要在身邊,就能有神奇的效果。


像戀愛一樣給你刷存在感

和同事閒暇聊天的時候,有個男同事,說出了所有爸爸面臨的難題:

出門時孩子還沒睡醒,回家時孩子早就睡了

拿起工作就陪不了孩子,想陪孩子就要放棄工作

這種無奈,大概身在職場的爸爸媽媽們都能體會到。

但令我驚訝的是,即使經常在公司加班到十一點多,他跟女兒的關係還是非常好,而且他的女兒還特別勇敢、特別有毅力。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仔細研究了他們的相處模式,發現祕訣是:

經常在孩子面前刷存在感。

比如,他在加班比較晚的時候,經常打視頻電話回去,跟妻子聊聊天,逗逗女兒。

不加班就趕緊回家陪孩子,不錯過孩子的每一天。

而且定期帶孩子玩一些需要一定挑戰的活動。

他最近又發朋友圈,說帶孩子去徒步了,小小的孩子非常有韌性,跟著走到底,都沒有說要抱。

這不過是一年半載才會帶孩子去一次,但去一次孩子就能記得一年半載!


擺脫“喪偶式育兒”:這5件小事可以叫爸爸做,讓孩子也愛粘爸爸


徒步對爸爸們來說,是特別好的陪伴方式,尤其是加上露營的那種。一般孩子都特別喜歡在野外露營,對爸爸來說,跟孩子的獨處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

哪怕半年只有一次,也完全能起到鍛鍊孩子毅力和滿足孩子冒險需求的目的,同時還能迅速增強親子關係。

最重要的是,製造這種半年一次的相處,幾乎每個爸爸都能做到!


我們之間祕密的“爸爸儀式”

中國人對擁抱這件事,真的很害羞呢,尤其是爸爸,總不好意思抱。

除了“肉麻”的抱抱,還有什麼日常互動可以跟孩子增進感情呢?

小飛老師舉個例子給大家參考一下。

自從小外甥3歲後,我姐夫就開始為他培養男人氣概,不抱了。作為替代,他設計了一個爸爸儀式。

就是每天上班走和下班回來,都跟孩子像兄弟一樣握拳打招呼。

上午握拳說我去上班了,晚上握拳說我回來了。

就是這麼一個小儀式,讓孩子覺得,爸爸出去歸來,都需要自己去幫助完成,自己很重要。

於是每天早上,姐夫還在準備,他就已經跑到門口等著送別。

每天晚上姐夫的車剛開到路口,他就已經跑到門口迎接,完成爸爸歸來儀式。

這小小的一個儀式,連一分鐘都用不到,卻讓孩子每天都想爸爸幾次,每天都能跟爸爸做些事,這都是以後的美好回憶。

擺脫“喪偶式育兒”:這5件小事可以叫爸爸做,讓孩子也愛粘爸爸

當然,這種方式僅供參考。

爸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天給孩子一個屬於孩子和爸爸的互動小儀式。


爸爸去哪兒?去探險!

兒童心理學教授 Ellen Sandseter說:“孩子有嘗試危險和刺激的天然心理需要。在非常的冒險性刺激中,孩子們起初是被嚇壞了,但隨後就能夠克服這樣的恐懼。”

所以,有條件的話,爸爸們可以偶爾帶孩子去野外,學習一些野外生存技能。

帶孩子體驗野生自然的“刺激”,不是要孩子長大做“貝爺”。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幫孩子鍛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甚至,我們不必要求孩子學會什麼技能,只是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順便讓孩子學到一點東西。

釣魚的時候,順便讓孩子瞭解,在沒有釣具的情況下如何捕魚,如何搭建帳篷,野外生存需要準備什麼等等。

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大大提高。

擺脫“喪偶式育兒”:這5件小事可以叫爸爸做,讓孩子也愛粘爸爸

《爸爸去哪兒》裡,就經常讓孩子自己去探險(有攝製組跟著,但一般情況下攝製組不幫忙),包括挑戰黑暗,和挑戰陌生。

孩子在冒險時很多都哭了,但完成任務後,他們都覺得自己還蠻厲害的。

現在的孩子,都被保護得太好了,活動範圍也很窄,別說探險,他們可能根本沒有自己的決定權,遇到事情就總覺得有大人一直守著自己,幫自己搞定。

爸爸們需要通過一些冒險類的活動,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潛力,讓孩子記住,自己完成挑戰的感覺,這對孩子會是非常有利的體驗。

家務,從家務開始

父親帶孩子做家務,到底有多重要呢?

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婚姻的幸福程度!!

因為你的樣子,就是你女兒未來丈夫的樣子!

當你每天回家翹著二郎腿等伺候時,你的孩子也學到你的樣子,並且複製到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去。

其實我爸也是“大爺”式的老爸,回家把襪子一脫,就癱在沙發上不起來了,飯要端過去。

而現在,他自己的衣服都是自己洗。

因為他也目睹了我姐姐的生活。

我姐夫從來不做家務,我姐每天工作回到家,還要給全家人做飯,洗衣服、拖地、洗碗、看孩子,孩子還小的時候,她每晚都睡不好覺,而姐夫呼嚕打得震天響,從來不醒。

做這些,我姐姐覺得理所當然,因為我媽一直就是這麼過得。反倒是我爸,現在只能為女兒心疼地掉眼淚。

擺脫“喪偶式育兒”:這5件小事可以叫爸爸做,讓孩子也愛粘爸爸

另外,別以為孩子是男娃,老爸就可以“放飛自我”了。

再多關於男女平等的語言說教,都不如實際行動來得更有價值。

而且在丈夫分擔家務的家庭,夫妻關係明顯都會緩和很多。

這不是說讓爸爸們都變成家庭婦男,而是說爸爸有分攤家務的意識和行動,也能為以後的娃娃做做榜樣。

所以,不管你的孩子是兒子還是女兒,為了他們未來生活的輕鬆一點,爸爸就帶著孩子做些家務吧。

就算老婆是全職主婦,爸爸也可以承擔一些家務。

一個男人最牛逼的地方,不是事業多成功,社交多厲害,而是能讓自己愛的人,不受到傷害,尤其是不受到自己的傷害!


今日話題

你覺得掙錢多的不做家務,合理嗎?

你陪孩子做過以上哪件事呢?

在留言區告訴小飛老師吧


猜你還想看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寶寶第一次吃輔食,該如何選擇?

孩子為什麼老是生病感冒?原來是我們做錯了這幾件事

二胎這樣養,孩子會感激你一輩子!

陪孩子做這件小事,勝於所有育兒技巧!

“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智慧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老闆說

每一條評論

都給小飛老師一塊錢獎金呢!

一個分享轉發兩塊!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託拜託

擺脫“喪偶式育兒”:這5件小事可以叫爸爸做,讓孩子也愛粘爸爸


本文編輯:小飛老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