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高度和密度,取決於如何建立自己的耗散結構'

"

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旁邊有個小造紙廠,每次經過的時候都會捏著鼻子快速跑過去,周邊的小河裡惡臭熏天,漂著一層黑色或者白色的漂浮物,當然原來河裡的魚蝦都是死光了的。

好像是到了1997年,全國開始全面關停這種小造紙廠,當時記得最清楚的兩個詞,一個就是二噁英,屬於一級致癌物質;另外一個詞就是富營養

其實,這裡所說的富營養,是富營養化。就是因為我們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放的增加,導致了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導致其中的部分水生物開始大量繁殖,破壞了整個生態平衡,剛才說到的造紙廠的汙染,就是典型的水體的富營養化導致的。


"

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旁邊有個小造紙廠,每次經過的時候都會捏著鼻子快速跑過去,周邊的小河裡惡臭熏天,漂著一層黑色或者白色的漂浮物,當然原來河裡的魚蝦都是死光了的。

好像是到了1997年,全國開始全面關停這種小造紙廠,當時記得最清楚的兩個詞,一個就是二噁英,屬於一級致癌物質;另外一個詞就是富營養

其實,這裡所說的富營養,是富營養化。就是因為我們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放的增加,導致了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導致其中的部分水生物開始大量繁殖,破壞了整個生態平衡,剛才說到的造紙廠的汙染,就是典型的水體的富營養化導致的。


人生的高度和密度,取決於如何建立自己的耗散結構


為什麼這個詞對我會產生那麼大的衝擊呢?

不用說五六十年代的人,就是從七八十年代過來的人,應該對於物質短缺都還會有著深刻的記憶。因為,在我們的印象裡,物質的極大豐富才是好的,而怎麼突然就”富營養“了呢?

再就是接下來的幾年開始,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這些慢性病的發病率開始快速的提高,以及我們原來被稱為皇帝病的痛風,也開始大規模的出現,這其實就是我們社會的”富營養病“,而且這些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這就是我們從物質匱乏年代中走過來的印記,以及對我們生活的改變。吃過苦的人,很容易有一種補償心理,日子好過了,多吃點好的,不能讓孩子吃苦,把最好的都要給孩子。

對於新世紀出生的孩子,他們可能很難體會到他們的上一代和上上一代的人,是如何真正的艱苦奮鬥的。他們可能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還會勒緊褲腰帶,幹勁十足,幹出了那麼多驚天動地的事。

相對於我們身體的”富營養病“,後果更嚴重的可能是我們精神上的富營養病

其實,精神上的富營養病最重要的體現,很多時候就是惰性。怠惰心理,其實是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的重要原因。和我們父輩們不同,他們的條件更艱苦,而我們如今,不管從物質條件,還是各種資源,其實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很多人總是說缺資源,如果和我們的父輩們相比,我們今天簡直都可以稱作資源過剩了,缺的不是資源,而是我們如何利用資源的頭腦而已。

馬克斯·韋伯曾多次考察美國,最後一次考察時,他有一個很深的憂思是:財富對清教徒來說,本應是輕飄飄的斗篷,隨時可以把它扔掉,最後卻變成束縛人的鐵籠,人們不再奮鬥了,不再努力了。

我想,這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同樣有著很深的警示意義。

我們先來看一段《管子》中的內容:

眾人之用其心也,愛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生其事親也,妻子具,則孝衰矣。其事君也,有好業,家室富足,則行衰矣。爵祿滿,則忠衰矣,唯賢者不然,故先王不滿也。

我們簡單翻譯一下:

普通人的心理活動,愛往往是憎的開始,恩德往往成為怨恨的出發點。他們事奉雙親,有了妻子孝行就衰退了;他們事奉國君,有了產業,家室富足,德行就衰退了;爵祿滿足忠心就衰退了。只有少數賢人不這樣而已。

我們現在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就是企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比如上市了,而擁有期權的高管們,很容易喪失了上進心。什麼都有了,就開始考慮人生的享樂。古代的辦法是,先王不滿也,也就是給予賞賜,不能太多,標準是什麼呢,就是讓他還要有追求,而不至於讓他失去了上進心。所以,給予太多,有時候反而不是好事。需要有所節制。但是,利益本身,又是最大的推動力。管子也說,得人之道,莫若利之。其實難點就在於掌握好這個度。同時,要提前預防這類問題的出現,加強溝通和教育,同時做好預案,什麼樣的預案呢?調整機制,加塊新陳代謝,新舊更替。要不然,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企業的戰鬥力、凝聚力都會大大下降。

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創業時期,戰鬥力十足,但是一旦有了一些成績,特別是高管們解決了財富自由的問題以後,鬥志銳減。很多企業,上市以後,總是喜歡重提狼性文化,其實,說到底,相對於我們上邊說的到人的富營養化,這是組織的”富營養化“。

組織的富營養化的特徵就是資本越來越充足、人才也越來越多、管理也越來越正規化、科學化。但是,組織的富營養化帶來的最致命的問題是,企業逐步開始喪失了活力,沒有了進取精神。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初創型的小企業,能夠把行業巨頭們打的落花流水,最後只能動用資本的大棒,要麼把他們收入囊中,要麼用資本的力量遏制甚至是扼殺他們的發展。而用資本將這些創業公司收入囊中之後,那些嚐到了資本甜頭的原來的創業者們,不再是抨擊資本貪婪的人,而是把自己變成了資本的同夥。

其實,除了上邊的普遍性的問題,組織的”富營養化“,還會導致兩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個,山頭現象。

很多企業,慢慢做大之後,有些人就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逐步開始抱團,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和小山頭,他們以小團體和小山頭的利益為重,而不是整個企業的利益為重,他們利用手裡的權力打壓異己,這些不光是讓企業喪失了活力,而是讓企業真正走向沒落的開始。

第二個,管理過度。

很多初創企業,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存在著很多的漏洞。但是企業發展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正規,也就是管理的高度規範化、理性化,雖然防範了很多的風險,流程越來越複雜,但是,再也沒有人願意承擔責任,寧願完美的走完長長的流程,就是沒有人願意解決問題。


"

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旁邊有個小造紙廠,每次經過的時候都會捏著鼻子快速跑過去,周邊的小河裡惡臭熏天,漂著一層黑色或者白色的漂浮物,當然原來河裡的魚蝦都是死光了的。

好像是到了1997年,全國開始全面關停這種小造紙廠,當時記得最清楚的兩個詞,一個就是二噁英,屬於一級致癌物質;另外一個詞就是富營養

其實,這裡所說的富營養,是富營養化。就是因為我們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放的增加,導致了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導致其中的部分水生物開始大量繁殖,破壞了整個生態平衡,剛才說到的造紙廠的汙染,就是典型的水體的富營養化導致的。


人生的高度和密度,取決於如何建立自己的耗散結構


為什麼這個詞對我會產生那麼大的衝擊呢?

不用說五六十年代的人,就是從七八十年代過來的人,應該對於物質短缺都還會有著深刻的記憶。因為,在我們的印象裡,物質的極大豐富才是好的,而怎麼突然就”富營養“了呢?

再就是接下來的幾年開始,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這些慢性病的發病率開始快速的提高,以及我們原來被稱為皇帝病的痛風,也開始大規模的出現,這其實就是我們社會的”富營養病“,而且這些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這就是我們從物質匱乏年代中走過來的印記,以及對我們生活的改變。吃過苦的人,很容易有一種補償心理,日子好過了,多吃點好的,不能讓孩子吃苦,把最好的都要給孩子。

對於新世紀出生的孩子,他們可能很難體會到他們的上一代和上上一代的人,是如何真正的艱苦奮鬥的。他們可能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還會勒緊褲腰帶,幹勁十足,幹出了那麼多驚天動地的事。

相對於我們身體的”富營養病“,後果更嚴重的可能是我們精神上的富營養病

其實,精神上的富營養病最重要的體現,很多時候就是惰性。怠惰心理,其實是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的重要原因。和我們父輩們不同,他們的條件更艱苦,而我們如今,不管從物質條件,還是各種資源,其實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很多人總是說缺資源,如果和我們的父輩們相比,我們今天簡直都可以稱作資源過剩了,缺的不是資源,而是我們如何利用資源的頭腦而已。

馬克斯·韋伯曾多次考察美國,最後一次考察時,他有一個很深的憂思是:財富對清教徒來說,本應是輕飄飄的斗篷,隨時可以把它扔掉,最後卻變成束縛人的鐵籠,人們不再奮鬥了,不再努力了。

我想,這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同樣有著很深的警示意義。

我們先來看一段《管子》中的內容:

眾人之用其心也,愛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生其事親也,妻子具,則孝衰矣。其事君也,有好業,家室富足,則行衰矣。爵祿滿,則忠衰矣,唯賢者不然,故先王不滿也。

我們簡單翻譯一下:

普通人的心理活動,愛往往是憎的開始,恩德往往成為怨恨的出發點。他們事奉雙親,有了妻子孝行就衰退了;他們事奉國君,有了產業,家室富足,德行就衰退了;爵祿滿足忠心就衰退了。只有少數賢人不這樣而已。

我們現在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就是企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比如上市了,而擁有期權的高管們,很容易喪失了上進心。什麼都有了,就開始考慮人生的享樂。古代的辦法是,先王不滿也,也就是給予賞賜,不能太多,標準是什麼呢,就是讓他還要有追求,而不至於讓他失去了上進心。所以,給予太多,有時候反而不是好事。需要有所節制。但是,利益本身,又是最大的推動力。管子也說,得人之道,莫若利之。其實難點就在於掌握好這個度。同時,要提前預防這類問題的出現,加強溝通和教育,同時做好預案,什麼樣的預案呢?調整機制,加塊新陳代謝,新舊更替。要不然,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企業的戰鬥力、凝聚力都會大大下降。

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創業時期,戰鬥力十足,但是一旦有了一些成績,特別是高管們解決了財富自由的問題以後,鬥志銳減。很多企業,上市以後,總是喜歡重提狼性文化,其實,說到底,相對於我們上邊說的到人的富營養化,這是組織的”富營養化“。

組織的富營養化的特徵就是資本越來越充足、人才也越來越多、管理也越來越正規化、科學化。但是,組織的富營養化帶來的最致命的問題是,企業逐步開始喪失了活力,沒有了進取精神。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初創型的小企業,能夠把行業巨頭們打的落花流水,最後只能動用資本的大棒,要麼把他們收入囊中,要麼用資本的力量遏制甚至是扼殺他們的發展。而用資本將這些創業公司收入囊中之後,那些嚐到了資本甜頭的原來的創業者們,不再是抨擊資本貪婪的人,而是把自己變成了資本的同夥。

其實,除了上邊的普遍性的問題,組織的”富營養化“,還會導致兩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個,山頭現象。

很多企業,慢慢做大之後,有些人就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逐步開始抱團,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和小山頭,他們以小團體和小山頭的利益為重,而不是整個企業的利益為重,他們利用手裡的權力打壓異己,這些不光是讓企業喪失了活力,而是讓企業真正走向沒落的開始。

第二個,管理過度。

很多初創企業,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存在著很多的漏洞。但是企業發展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正規,也就是管理的高度規範化、理性化,雖然防範了很多的風險,流程越來越複雜,但是,再也沒有人願意承擔責任,寧願完美的走完長長的流程,就是沒有人願意解決問題。


人生的高度和密度,取決於如何建立自己的耗散結構


前邊講過過勞肥的例子,其實,不管是人的富營養化,還是組織的富營養化,以及由此導致的種種問題,都是人性本身的缺陷造成的

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大部分都來自於人的不安全感。人性的貪婪和恐懼,讓我們在面臨已有的利益可能被剝奪的時候,天然的會表現出極大的不安全感,並以此作出很多極端的動作。

過勞肥也好,對利益的貪婪也好,對於利益可能對剝奪的恐懼也罷,這些都是我們的先祖們在洪水猛獸時期,面臨生存的困境的時候,不停的自我強化,用DNA的方式存在了我們的基因裡,讓我們很難擺脫,也很難改變。

而讓我們的先祖們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飢餓感、恐懼感、求生欲。

我們現在很多企業一直號召員工保持飢餓感,也就是所謂的狼性文化。但是,如果只是喊喊口號,沒有機制做保障,沒有新陳代謝,沒有自我更新,這種目標是很難實現的。

我們剛才提到的很多人性中的根本特徵,如果利用的好,控制得當,就會轉化成巨大的能量,而控制不當,就會成為拖垮甚至是吞噬企業的巨大能量。

那應該如何讓我們保持飢餓感,不陷入懈怠呢?

我一直很喜歡一個詞,就是人生的密度,其實就是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中,我們能做多少事,能成就多少事,我們很多人是蜷縮在沙發上,看著泡沫劇浪費自己的生命,也有些是因為慾望的牽引,讓我們把我們最為重要的資源,也就是我們的精力,浪費在了一些不必要的地方。

人生的密度,人生的成就,很重要的就是來自於精力的管理

而精力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是精力的存量,二是精力的增量

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只有在不斷的消耗過程中,我們才能夠把攝入的能量最大限度的轉化成我們做事的精力,而我們的怠惰,就會讓攝入的,多餘的能量轉化成脂肪,有些甚至會轉化成腫瘤,在這種能量的攝入、轉化和使用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才在一種運轉良好的健康狀態,同時,我們的身體也在保持著快速的新陳代謝和自我更新,只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是健康的、有力量的。

而反觀怠惰的我們,身體越來越多的贅肉,攝入的過多的能量,反而讓我們天天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沒有合理的消耗,過度攝入的能量只會是我們的負擔,甚至是吞噬我們精力的黑洞。

其實,企業和我們的身體一樣,富營養的狀態,只有靠不停的付出、打破這種高度可怕的平衡,才能夠永遠充滿活力。

生命都需要新陳代謝,都是開放系統,也都是典型的耗散結構。一個高穩定的封閉系統,最終的結果是走向平衡,但是這種平衡是意味著死亡。

對於人體、生命、企業,讓自己永遠保持活力的,不是飢餓感,而是要把那些不需要的東西儘快的合理的使用掉,耗散掉。

不過,可能這裡很多人會產生誤解。

人的本性,有過度積累的傾向,包括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財富、更多的食物,讓我們能夠對抗不安全感。但是,我們通常做的,或者說我們希望得到的,其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需求,而且,我們在這樣的貪婪和恐懼中,把所有的精力基本都用在瞭如何攫取,以及獲得之後如何保護這些利益,而不是把我們的精力、財富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其實,如果我們認真觀察,認真的去研究,反而會發現,那些願意付出,願意與別人分享利益的人、企業,反而會得到更多的利益和財富,因為從你這兒能夠得到利益和財富,會有更多的人願意與你合作,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對於一家企業而言,過度的積累資本,最終的結果就是這家企業逐步走向平庸、走向衰亡,因為他已經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再創造價值,不再創造財富,而是用資本築起了更高的城牆來保護自己已有的利益。


"

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旁邊有個小造紙廠,每次經過的時候都會捏著鼻子快速跑過去,周邊的小河裡惡臭熏天,漂著一層黑色或者白色的漂浮物,當然原來河裡的魚蝦都是死光了的。

好像是到了1997年,全國開始全面關停這種小造紙廠,當時記得最清楚的兩個詞,一個就是二噁英,屬於一級致癌物質;另外一個詞就是富營養

其實,這裡所說的富營養,是富營養化。就是因為我們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放的增加,導致了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導致其中的部分水生物開始大量繁殖,破壞了整個生態平衡,剛才說到的造紙廠的汙染,就是典型的水體的富營養化導致的。


人生的高度和密度,取決於如何建立自己的耗散結構


為什麼這個詞對我會產生那麼大的衝擊呢?

不用說五六十年代的人,就是從七八十年代過來的人,應該對於物質短缺都還會有著深刻的記憶。因為,在我們的印象裡,物質的極大豐富才是好的,而怎麼突然就”富營養“了呢?

再就是接下來的幾年開始,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這些慢性病的發病率開始快速的提高,以及我們原來被稱為皇帝病的痛風,也開始大規模的出現,這其實就是我們社會的”富營養病“,而且這些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這就是我們從物質匱乏年代中走過來的印記,以及對我們生活的改變。吃過苦的人,很容易有一種補償心理,日子好過了,多吃點好的,不能讓孩子吃苦,把最好的都要給孩子。

對於新世紀出生的孩子,他們可能很難體會到他們的上一代和上上一代的人,是如何真正的艱苦奮鬥的。他們可能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還會勒緊褲腰帶,幹勁十足,幹出了那麼多驚天動地的事。

相對於我們身體的”富營養病“,後果更嚴重的可能是我們精神上的富營養病

其實,精神上的富營養病最重要的體現,很多時候就是惰性。怠惰心理,其實是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的重要原因。和我們父輩們不同,他們的條件更艱苦,而我們如今,不管從物質條件,還是各種資源,其實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很多人總是說缺資源,如果和我們的父輩們相比,我們今天簡直都可以稱作資源過剩了,缺的不是資源,而是我們如何利用資源的頭腦而已。

馬克斯·韋伯曾多次考察美國,最後一次考察時,他有一個很深的憂思是:財富對清教徒來說,本應是輕飄飄的斗篷,隨時可以把它扔掉,最後卻變成束縛人的鐵籠,人們不再奮鬥了,不再努力了。

我想,這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同樣有著很深的警示意義。

我們先來看一段《管子》中的內容:

眾人之用其心也,愛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生其事親也,妻子具,則孝衰矣。其事君也,有好業,家室富足,則行衰矣。爵祿滿,則忠衰矣,唯賢者不然,故先王不滿也。

我們簡單翻譯一下:

普通人的心理活動,愛往往是憎的開始,恩德往往成為怨恨的出發點。他們事奉雙親,有了妻子孝行就衰退了;他們事奉國君,有了產業,家室富足,德行就衰退了;爵祿滿足忠心就衰退了。只有少數賢人不這樣而已。

我們現在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就是企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比如上市了,而擁有期權的高管們,很容易喪失了上進心。什麼都有了,就開始考慮人生的享樂。古代的辦法是,先王不滿也,也就是給予賞賜,不能太多,標準是什麼呢,就是讓他還要有追求,而不至於讓他失去了上進心。所以,給予太多,有時候反而不是好事。需要有所節制。但是,利益本身,又是最大的推動力。管子也說,得人之道,莫若利之。其實難點就在於掌握好這個度。同時,要提前預防這類問題的出現,加強溝通和教育,同時做好預案,什麼樣的預案呢?調整機制,加塊新陳代謝,新舊更替。要不然,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企業的戰鬥力、凝聚力都會大大下降。

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創業時期,戰鬥力十足,但是一旦有了一些成績,特別是高管們解決了財富自由的問題以後,鬥志銳減。很多企業,上市以後,總是喜歡重提狼性文化,其實,說到底,相對於我們上邊說的到人的富營養化,這是組織的”富營養化“。

組織的富營養化的特徵就是資本越來越充足、人才也越來越多、管理也越來越正規化、科學化。但是,組織的富營養化帶來的最致命的問題是,企業逐步開始喪失了活力,沒有了進取精神。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初創型的小企業,能夠把行業巨頭們打的落花流水,最後只能動用資本的大棒,要麼把他們收入囊中,要麼用資本的力量遏制甚至是扼殺他們的發展。而用資本將這些創業公司收入囊中之後,那些嚐到了資本甜頭的原來的創業者們,不再是抨擊資本貪婪的人,而是把自己變成了資本的同夥。

其實,除了上邊的普遍性的問題,組織的”富營養化“,還會導致兩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個,山頭現象。

很多企業,慢慢做大之後,有些人就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逐步開始抱團,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和小山頭,他們以小團體和小山頭的利益為重,而不是整個企業的利益為重,他們利用手裡的權力打壓異己,這些不光是讓企業喪失了活力,而是讓企業真正走向沒落的開始。

第二個,管理過度。

很多初創企業,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存在著很多的漏洞。但是企業發展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正規,也就是管理的高度規範化、理性化,雖然防範了很多的風險,流程越來越複雜,但是,再也沒有人願意承擔責任,寧願完美的走完長長的流程,就是沒有人願意解決問題。


人生的高度和密度,取決於如何建立自己的耗散結構


前邊講過過勞肥的例子,其實,不管是人的富營養化,還是組織的富營養化,以及由此導致的種種問題,都是人性本身的缺陷造成的

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大部分都來自於人的不安全感。人性的貪婪和恐懼,讓我們在面臨已有的利益可能被剝奪的時候,天然的會表現出極大的不安全感,並以此作出很多極端的動作。

過勞肥也好,對利益的貪婪也好,對於利益可能對剝奪的恐懼也罷,這些都是我們的先祖們在洪水猛獸時期,面臨生存的困境的時候,不停的自我強化,用DNA的方式存在了我們的基因裡,讓我們很難擺脫,也很難改變。

而讓我們的先祖們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飢餓感、恐懼感、求生欲。

我們現在很多企業一直號召員工保持飢餓感,也就是所謂的狼性文化。但是,如果只是喊喊口號,沒有機制做保障,沒有新陳代謝,沒有自我更新,這種目標是很難實現的。

我們剛才提到的很多人性中的根本特徵,如果利用的好,控制得當,就會轉化成巨大的能量,而控制不當,就會成為拖垮甚至是吞噬企業的巨大能量。

那應該如何讓我們保持飢餓感,不陷入懈怠呢?

我一直很喜歡一個詞,就是人生的密度,其實就是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中,我們能做多少事,能成就多少事,我們很多人是蜷縮在沙發上,看著泡沫劇浪費自己的生命,也有些是因為慾望的牽引,讓我們把我們最為重要的資源,也就是我們的精力,浪費在了一些不必要的地方。

人生的密度,人生的成就,很重要的就是來自於精力的管理

而精力管理中,最為重要的,一是精力的存量,二是精力的增量

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只有在不斷的消耗過程中,我們才能夠把攝入的能量最大限度的轉化成我們做事的精力,而我們的怠惰,就會讓攝入的,多餘的能量轉化成脂肪,有些甚至會轉化成腫瘤,在這種能量的攝入、轉化和使用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才在一種運轉良好的健康狀態,同時,我們的身體也在保持著快速的新陳代謝和自我更新,只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是健康的、有力量的。

而反觀怠惰的我們,身體越來越多的贅肉,攝入的過多的能量,反而讓我們天天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沒有合理的消耗,過度攝入的能量只會是我們的負擔,甚至是吞噬我們精力的黑洞。

其實,企業和我們的身體一樣,富營養的狀態,只有靠不停的付出、打破這種高度可怕的平衡,才能夠永遠充滿活力。

生命都需要新陳代謝,都是開放系統,也都是典型的耗散結構。一個高穩定的封閉系統,最終的結果是走向平衡,但是這種平衡是意味著死亡。

對於人體、生命、企業,讓自己永遠保持活力的,不是飢餓感,而是要把那些不需要的東西儘快的合理的使用掉,耗散掉。

不過,可能這裡很多人會產生誤解。

人的本性,有過度積累的傾向,包括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財富、更多的食物,讓我們能夠對抗不安全感。但是,我們通常做的,或者說我們希望得到的,其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需求,而且,我們在這樣的貪婪和恐懼中,把所有的精力基本都用在瞭如何攫取,以及獲得之後如何保護這些利益,而不是把我們的精力、財富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其實,如果我們認真觀察,認真的去研究,反而會發現,那些願意付出,願意與別人分享利益的人、企業,反而會得到更多的利益和財富,因為從你這兒能夠得到利益和財富,會有更多的人願意與你合作,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對於一家企業而言,過度的積累資本,最終的結果就是這家企業逐步走向平庸、走向衰亡,因為他已經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再創造價值,不再創造財富,而是用資本築起了更高的城牆來保護自己已有的利益。


人生的高度和密度,取決於如何建立自己的耗散結構


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財富的獲取和積累都是必須的,但是,在財富和利益積累的一定程度,你的財富觀、義利觀將決定你的走向。

用不斷的有效付出,實現自身的有益積累,促進自己的新陳代謝,在創造、付出、獲取、再付出的循環中,我們不斷增加的就是我們人生的密度和我們的信譽

其實,中國傳統的義利觀早就給出了我們這個度的答案。

義利之辨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命題之一,幾千年來一直持續不斷。《易經》上說,利者,義之和也;又有:義者,宜也。連起來說就是,把事情做到恰到好處就是義,二把相關的事情都做到恰到好處,就是利益的總和。再說明白點就是,你能處理好多少事,能平衡好多少利益關係,決定著你能擁有多大的利益。

信譽,加上一套知與之為取的利益分配機制,給對方更多的利益,形成堅固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會讓你能分配的利益越來越大。

其實,我們可以想想,我們身邊那些極其精明的人為什麼反而做不大,因為他的精明讓所有人和他合作時都提高了警惕,建立信任的成本很高,直接的影響了交易頻率。

在現代這樣一個商業社會,不去談利益,我們基本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但是對於利益的態度,卻決定了我們最終能夠獲取多大的利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