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不完美媽媽 英國 文化 魯道夫·斯坦納 懶媽育兒路 2019-04-18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最近天氣不錯,我和同事約好帶著孩子們到植物園玩。我和孩子提前到了,意外遇見了孩子的同學豆豆。兩個孩子都很興奮,一起玩了起來。

過了一會,同事帶著孩子來了。因為總是一起玩,所以我家孩子和同事的孩子正正很熟悉。孩子很鄭重地將豆豆介紹給正正,三個孩子於是一起玩了起來。

可是沒多久,我家孩子就被冷落了,因為正正和豆豆不願意和他玩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看到的結果就是我家孩子在一邊玩,那兩個孩子在另一邊玩。

正當我猶豫著要不要去問一問孩子的時候,鄰居也帶著她家的小姑娘來玩了。我家孩子立刻跑過去,和小女孩一起玩了起來。

我和其他家長在旁邊聊天,等我再看孩子們的時候,他們四個已經開心地在玩捉迷藏了。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我總是想辦法讓孩子能有機會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雖然獨生子女無法在家裡找到同伴,但同齡孩子還是很容易找到的。

孩子在一起玩,自然容易引起爭端,但我發現,2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似乎矛盾會少一些;但只要是3個孩子,那麼沒多久就會出現兩個孩子排斥第三個孩子的情況

這種情況不止一次發生。就拿我家孩子和其他兩個同事的孩子來說吧,如果只有我家孩子和他們兩個中的任何一個孩子,都能好好玩;但只要是三個孩子在一起,那麼一定會出現其中兩個孩子排斥另一個孩子的情況。有時候我家孩子和他們中的一個結合,有時候他們兩個排斥我家孩子,結盟隊員不固定,但大多數都會兩個孩子結盟排斥另一個孩子的情況。

不過,如果孩子更多一些,比如達到4個或者更多,這種情況就不會頻繁出現了。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為什麼2個孩子玩得好,3個孩子易有矛盾?

英國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在他的《兒童心理學》中曾詳細論述過孩子之間的關係。他認為,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他們會形成越來越多的人際關係。在這些關係中,和同齡人建立的關係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孩子會花很多時間和他們的同伴在一起,同伴對孩子的行為和思想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謝弗將孩子的關係分為兩種:

一種是垂直的:就是與比自己有更多知識和更大權力的那些人形成的關係,例如父母和老師。建立這種關係的交往往往是補充的:成人控制,孩子服從;孩子尋求幫助,成人提供幫助等等。這種關係能給孩子提供一種安全和保護,並幫助孩子獲得知識和技巧。

另一種是水平的:就是與和自己社會權力相當的個體之間的關係。在水平關係中,孩子們是平等的,交往是互惠的,而不是補充的:一個孩子藏起來,另一個孩子去找;一個孩子扔球,另一個孩子去接。角色也可以顛倒過來,因為雙方有相似的能力。這種關係能幫助孩子獲得合作、競爭等能力。

孩子與他的同伴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水平關係。不過,水平關係的維護比垂直關係更難,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日程,這也是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容易產生矛盾的原因。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那為什麼2個孩子在一起玩往往很玩得很好呢?因為他們找不到其他的同伴,不得不通過互相的妥協來協調彼此之間的矛盾。所以,就算他們之間除了矛盾,他們也通常使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了,我們家長有時候根本就發現不了。

3個孩子不一樣了,當出現矛盾的時候,必然會出現有一個孩子站隊的情況。不管這個孩子贊同誰的意見,都意味著結盟的形成,以及另一個孩子的被孤立和排斥。由於只有2比1的情況,所以那個被孤立的孩子通常會選擇對抗的姿態:我就是不和你們一起玩!

但如果是4個以上的孩子,情況又不一樣了。因為這樣會形成多對1的情況,那個被孤立的孩子發現自己一個人力量太小,對方人數太多,他被排斥在這樣的圈子之外了,這會讓他產生一種不安全感,於是為了融入圈子,他會選擇妥協和重新加入,並在後來的遊戲中調整自己的言行。

當然,上面的說法只是一種比較籠統的說法,說的也是我自己的一個觀察。因為在帶孩子的過程發現了這個情況,所以想給這種現象尋找一點兒童心理學的依據,就去翻看了一些資料,在資料中得知了上面的結論。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孩子的圈子文化究竟是什麼樣子?

同伴對孩子的影響作用,得到很多心理學家的認可,朱迪斯·哈里斯和史蒂文·平克爾都認為:社會化主要發生在同伴之間,父母的影響力完全被誇大了。父母和同伴實現了不同的功能,每個關係在滿足孩子生活的某些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

謝弗認為,從學前期到青春期,同伴對孩子的看法和行為對於孩子來說關係重大。它代表著受尊重、被接受,因此能幫助孩子形成一個積極的自我感覺。在同伴的圈子裡,孩子還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是領導者還是追隨者,是小霸王還是被欺負對象,是小丑還是軍師……或者是任何一個圈子賦予他的身份。

孩子的圈子通常代表著某種習慣和行為方式,每一個成員都被希望要服從:他們可能有自己的問候方式和穿衣特點,自己的笑話和語言遊戲,自己喜歡的流行人物等等。這樣的同伴圈子完全不同於成人分享的文化,但卻具有很強的動機讓孩子們去認同它。

這個圈子強有力地影響著孩子對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並幫助孩子獲得一個獨特的個性。但另一方面,這個圈子也給孩子帶來準則的壓力,讓每個圈子裡的孩子具備類似性。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孩子圈子中的5種社會地位類型

謝弗曾使用社會測量法來觀察一個圈子裡的孩子的社會地位。比如,想要評價歡迎程度,可以給孩子一個名單,問孩子:“你最喜歡和誰玩?”和“你最不喜歡和誰玩?”或者要求他們回答關於同伴的問題等等。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觀察孩子,記下他們和誰玩,每個孩子被同伴找的頻率。這樣,就可以勾畫出孩子的圈子社會結構圖。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到孩子的受歡迎程度。

謝弗認為,孩子一般會有5種社會測量地位類型:受歡迎型、被排斥型、被忽略型、有爭議型以及普通型。有爭議的孩子是那些受一些孩子喜歡而受另一些孩子討厭的孩子;普通孩子是那些不能吸引其他孩子的注意的孩子。而受歡迎的孩子、被排斥的孩子以及被忽略的孩子則是非常不同的人。他們分別具備以下特徵:

受歡迎的孩子:積極地、快樂的天性;外表上吸引人;很多互動的交往;高水平的合作性遊戲;願意分享;被認為是好領導;很少有攻擊性。

被排斥的孩子:很多破壞性的行為;好爭辯和反社會;極其活躍;好說話;經常試圖接近他人;很少有合作性的遊戲,不願意分享;很多單獨的行為;不適宜的行為。

被忽略的孩子:害羞、極少有攻擊性;在別人的攻擊前面退縮;不果斷;很多單獨活動;避免兩個人之間的交往,更多是和一大群人在一起。

不過,我認為這五種類型只是大概的劃分,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特性,雖然孩子的本性會決定他在參加一個圈子的時候採用什麼的態度,但孩子自身的意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行為。

例如,面對一個自己特別希望融入的圈子,有很多破壞行為的孩子也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以便獲得其他圈子成員的認可;而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圈子,那個原本非常願意分享的孩子也可能變得吝嗇。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早期的同伴地位,是否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謝弗等人通過追蹤發現,孩子對同伴的評價可以讓我們知道這些同伴可能的發展結果。也就是說,早期的同伴地位,可能和以後的適應有關。例如,受歡迎的孩子在未來表現出更優秀的社會能力、更多的認知能力;被忽視的孩子也沒有發展困難,雖然他們的社會交往比較少,但也很少發展到病態的程度。

但被排斥的孩子就比較危險了。謝弗將他們分為兩組:一組是因為破壞行為和攻擊性而被排斥;一種是因為社會退縮和自閉而被排斥。這兩組都有心理失調的危險:前者是外顯的問題,後者是內顯的問題。

外顯的問題包括:敵意、破壞性、衝動和行為不良。這一類孩子會參加大範圍的粗野的反社會行為,可能會變成小霸王或者逃課的孩子。

內顯的問題包括:孤獨、焦慮、抑鬱和恐懼。這一類孩子容易發展為與世隔絕的人,缺少建立關係的技巧。

謝弗最後得出結論:我們可以通過孩子與同伴形成的關係,瞭解孩子應對外面世界的機制;這些機制具有長期穩定性,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孩子未來的適應性問題。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的圈子文化

雖然孩子的圈子並不固定,可能今天和這個玩,明天又變成了另一個,但每個孩子都會依據自己的家庭教育、行為習慣,甚至穿衣風格等來建立自己的圈子。這些圈子帶給孩子的影響,有時候會遠遠大於家長的影響。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圈子文化,其他的也無能為力了。

那麼,什麼是孩子的健康的圈子文化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覺得對於孩子的圈子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如果孩子的朋友總是討論今天誰家的車高檔,明天誰家的別墅大,誰的生日禮物貴,誰的衣服是名牌等等,這樣的圈子文化絕對不適合孩子的 成長。

家長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物以類聚,孩子就能找到那些和他擁有同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同伴。這一點就靠家長平日裡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第二,禮貌的交往方式。

既然是圈子,自然免不了與人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中,讓孩子形成禮貌的交往方式也很重要。一個總是搞破壞、好爭辯、不合作、不分享的孩子,很容易就被圈子裡的其他孩子排斥的。雖然家長不應該太乾涉孩子們之間的遊戲,但如果出現不得不干涉的情況,家長也要該出手時就出手,幫助孩子維護圈子形成禮貌的交往方式。

孩子有自己的圈子文化嗎?兒童心理專家:圈子文化對孩子意義重大

當孩子長大後,他一定會有自己的同伴,形成一定的圈子。圈子能讓孩子獲得一種認同感和安全感,它是孩子成長的必然經歷,也在孩子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那個受歡迎的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