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心理學 CC爸媽 2019-08-25
"

因為爸爸拒絕買運動鞋,小男孩爬出五樓窗戶還拒絕救援,看的我這老心臟也差點漏了拍。

屢屢看到娃們的心裡承受能力變差,就忍不住懷疑,我們在保護孩子情緒方面是不是有點過分溺愛了呢?

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關照孩子的情緒,不能滿足他所有的要求。

我想所謂的高心理承受能力之一,就是,在他感到不舒服的場合下如何能夠保持良好心態,不走極端。

心理學上稱之為“情感韌性”。

所以,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情感韌性”呢?

"

因為爸爸拒絕買運動鞋,小男孩爬出五樓窗戶還拒絕救援,看的我這老心臟也差點漏了拍。

屢屢看到娃們的心裡承受能力變差,就忍不住懷疑,我們在保護孩子情緒方面是不是有點過分溺愛了呢?

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關照孩子的情緒,不能滿足他所有的要求。

我想所謂的高心理承受能力之一,就是,在他感到不舒服的場合下如何能夠保持良好心態,不走極端。

心理學上稱之為“情感韌性”。

所以,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情感韌性”呢?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1

不輕易給他任何他想要的東西

對孩子來說,我們要讓他們意識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當孩子又看上一個新的玩具,當孩子看上了別人的玩具,你會怎麼做?

有的媽媽不管怎麼不情願,在孩子哭了之後都會大方付款。

之前我舉過CC的例子,如果確實是重複的、類似的東西,我一般不會買。

我不想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讓我因為心疼她,然後給她她想要的一切。

沒錯,幾個玩具而已,我們能給孩子買很多,但是等他離開了家,別人會因為他哭就對他百依百順嗎?

等他發現哭在別人面前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他會突然有很大的心理落差,這種落差,可比從小養成情緒堅強的習慣更難彌補。

"

因為爸爸拒絕買運動鞋,小男孩爬出五樓窗戶還拒絕救援,看的我這老心臟也差點漏了拍。

屢屢看到娃們的心裡承受能力變差,就忍不住懷疑,我們在保護孩子情緒方面是不是有點過分溺愛了呢?

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關照孩子的情緒,不能滿足他所有的要求。

我想所謂的高心理承受能力之一,就是,在他感到不舒服的場合下如何能夠保持良好心態,不走極端。

心理學上稱之為“情感韌性”。

所以,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情感韌性”呢?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1

不輕易給他任何他想要的東西

對孩子來說,我們要讓他們意識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當孩子又看上一個新的玩具,當孩子看上了別人的玩具,你會怎麼做?

有的媽媽不管怎麼不情願,在孩子哭了之後都會大方付款。

之前我舉過CC的例子,如果確實是重複的、類似的東西,我一般不會買。

我不想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讓我因為心疼她,然後給她她想要的一切。

沒錯,幾個玩具而已,我們能給孩子買很多,但是等他離開了家,別人會因為他哭就對他百依百順嗎?

等他發現哭在別人面前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他會突然有很大的心理落差,這種落差,可比從小養成情緒堅強的習慣更難彌補。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2

不要讓孩子享受“過度”的重視

大部分人覺得,不受重視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但是,有的時候過度關注也是導致孩子情感脆弱的一個原因

在失去關注度後就放棄,更容易讓孩子養成逃避的心理,也導致現在很多孩子沒有長性。

我有個朋友家的孩子畫畫極好,但是最開始,孩子也差點放棄了。剛開始,所有老師都說寶寶有天賦,孩子也很喜歡去上課,後來又來了一個新的孩子,老師們便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新來的小朋友身上,朋友家的孩子回來說不願意去了。爸爸看孩子委屈,就覺得孩子還小,不願意幹什麼事情就算了,幹嘛逼著孩子呢?但我這個朋友很明理,她知道,除了家人沒有人會把目光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就問孩子:“你不喜歡上畫畫課嗎?”孩子告訴媽媽老師不誇他。媽媽又問他:“老師畫的好不好?”孩子肯定的回答“好”。“那有沒有人誇老師呢?”他想想說沒有。“你看,沒人誇老師,老師照樣畫的很好,你像老師一樣努力,可能一樣沒有人誇你,但沒準你能比老師畫的還要好呢!”最後孩子終於不再糾結於老師是不是表揚他,繼續學了下去,後來,他的畫被掛在了最上面,孩子很開心自己的畫被更多人看到,也變得更加自信。
"

因為爸爸拒絕買運動鞋,小男孩爬出五樓窗戶還拒絕救援,看的我這老心臟也差點漏了拍。

屢屢看到娃們的心裡承受能力變差,就忍不住懷疑,我們在保護孩子情緒方面是不是有點過分溺愛了呢?

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關照孩子的情緒,不能滿足他所有的要求。

我想所謂的高心理承受能力之一,就是,在他感到不舒服的場合下如何能夠保持良好心態,不走極端。

心理學上稱之為“情感韌性”。

所以,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情感韌性”呢?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1

不輕易給他任何他想要的東西

對孩子來說,我們要讓他們意識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當孩子又看上一個新的玩具,當孩子看上了別人的玩具,你會怎麼做?

有的媽媽不管怎麼不情願,在孩子哭了之後都會大方付款。

之前我舉過CC的例子,如果確實是重複的、類似的東西,我一般不會買。

我不想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讓我因為心疼她,然後給她她想要的一切。

沒錯,幾個玩具而已,我們能給孩子買很多,但是等他離開了家,別人會因為他哭就對他百依百順嗎?

等他發現哭在別人面前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他會突然有很大的心理落差,這種落差,可比從小養成情緒堅強的習慣更難彌補。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2

不要讓孩子享受“過度”的重視

大部分人覺得,不受重視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但是,有的時候過度關注也是導致孩子情感脆弱的一個原因

在失去關注度後就放棄,更容易讓孩子養成逃避的心理,也導致現在很多孩子沒有長性。

我有個朋友家的孩子畫畫極好,但是最開始,孩子也差點放棄了。剛開始,所有老師都說寶寶有天賦,孩子也很喜歡去上課,後來又來了一個新的孩子,老師們便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新來的小朋友身上,朋友家的孩子回來說不願意去了。爸爸看孩子委屈,就覺得孩子還小,不願意幹什麼事情就算了,幹嘛逼著孩子呢?但我這個朋友很明理,她知道,除了家人沒有人會把目光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就問孩子:“你不喜歡上畫畫課嗎?”孩子告訴媽媽老師不誇他。媽媽又問他:“老師畫的好不好?”孩子肯定的回答“好”。“那有沒有人誇老師呢?”他想想說沒有。“你看,沒人誇老師,老師照樣畫的很好,你像老師一樣努力,可能一樣沒有人誇你,但沒準你能比老師畫的還要好呢!”最後孩子終於不再糾結於老師是不是表揚他,繼續學了下去,後來,他的畫被掛在了最上面,孩子很開心自己的畫被更多人看到,也變得更加自信。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關於關注度的問題:起初我們給夠孩子關注,可以激發出他堅持某項事的動力。

但是,他的堅持最終不能依賴於外界的關注,而是要來自於內驅力。

否則一旦關注不在,努力也變得沒有意義,又何談堅持?

不管是寶寶學翻身、學走路、搭積木、玩拼圖,在給予一定鼓勵的同時,一定也要留給孩子一些自己體驗成就感的空間

3

讓孩子接受失敗、挫折,養成“成長心態”

接受失敗、挫折是鍛鍊情感韌性的關鍵。

愛因斯坦說:我從不聰明,我只是在問題上待的時間久。

心理學家Carol Dweck博士,把人們分為“固定心態”和“成長心態”。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挫折、錯誤和意外的容忍程度

  • 固定心態的人會害怕挫折、錯誤,覺得一旦遭遇挫折就說明自己不行。
  • 而成長心態的人總結為一句話就是:那些打不死我的,終將讓我更強大,所以他們不怕失敗。

對於孩子來講,讓他們擁有成長心態,首先要改變我們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 “我家孩子真聰明,2歲就會自己穿褲子了!”、“別人不會的我們孩子都會,真棒!”這類對話還是少出現的好

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會非常怕輸,怕失敗,他們會想著:“我聰明,所以別人才會誇我,我要是失敗了,別人就不會覺得我聰明,不會誇我了。”這是典型的“固定心態”。

正確的誇獎又是什麼呢?應該更多的重視孩子做一件事的過程。

  • 比如,“你今天自己穿上了褲子,兩個褲腿你都伸對了,前後觀察的也很仔細沒穿反,完成的很棒哦!
  • 這樣,孩子會想:“我是因為努力和觀察仔細獲得了表揚,那我以後還是要繼續努力。

這樣孩子對待每一件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成功與否,而是努力堅持,並且敢於嘗試。

"

因為爸爸拒絕買運動鞋,小男孩爬出五樓窗戶還拒絕救援,看的我這老心臟也差點漏了拍。

屢屢看到娃們的心裡承受能力變差,就忍不住懷疑,我們在保護孩子情緒方面是不是有點過分溺愛了呢?

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關照孩子的情緒,不能滿足他所有的要求。

我想所謂的高心理承受能力之一,就是,在他感到不舒服的場合下如何能夠保持良好心態,不走極端。

心理學上稱之為“情感韌性”。

所以,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情感韌性”呢?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1

不輕易給他任何他想要的東西

對孩子來說,我們要讓他們意識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當孩子又看上一個新的玩具,當孩子看上了別人的玩具,你會怎麼做?

有的媽媽不管怎麼不情願,在孩子哭了之後都會大方付款。

之前我舉過CC的例子,如果確實是重複的、類似的東西,我一般不會買。

我不想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讓我因為心疼她,然後給她她想要的一切。

沒錯,幾個玩具而已,我們能給孩子買很多,但是等他離開了家,別人會因為他哭就對他百依百順嗎?

等他發現哭在別人面前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他會突然有很大的心理落差,這種落差,可比從小養成情緒堅強的習慣更難彌補。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2

不要讓孩子享受“過度”的重視

大部分人覺得,不受重視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但是,有的時候過度關注也是導致孩子情感脆弱的一個原因

在失去關注度後就放棄,更容易讓孩子養成逃避的心理,也導致現在很多孩子沒有長性。

我有個朋友家的孩子畫畫極好,但是最開始,孩子也差點放棄了。剛開始,所有老師都說寶寶有天賦,孩子也很喜歡去上課,後來又來了一個新的孩子,老師們便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新來的小朋友身上,朋友家的孩子回來說不願意去了。爸爸看孩子委屈,就覺得孩子還小,不願意幹什麼事情就算了,幹嘛逼著孩子呢?但我這個朋友很明理,她知道,除了家人沒有人會把目光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就問孩子:“你不喜歡上畫畫課嗎?”孩子告訴媽媽老師不誇他。媽媽又問他:“老師畫的好不好?”孩子肯定的回答“好”。“那有沒有人誇老師呢?”他想想說沒有。“你看,沒人誇老師,老師照樣畫的很好,你像老師一樣努力,可能一樣沒有人誇你,但沒準你能比老師畫的還要好呢!”最後孩子終於不再糾結於老師是不是表揚他,繼續學了下去,後來,他的畫被掛在了最上面,孩子很開心自己的畫被更多人看到,也變得更加自信。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關於關注度的問題:起初我們給夠孩子關注,可以激發出他堅持某項事的動力。

但是,他的堅持最終不能依賴於外界的關注,而是要來自於內驅力。

否則一旦關注不在,努力也變得沒有意義,又何談堅持?

不管是寶寶學翻身、學走路、搭積木、玩拼圖,在給予一定鼓勵的同時,一定也要留給孩子一些自己體驗成就感的空間

3

讓孩子接受失敗、挫折,養成“成長心態”

接受失敗、挫折是鍛鍊情感韌性的關鍵。

愛因斯坦說:我從不聰明,我只是在問題上待的時間久。

心理學家Carol Dweck博士,把人們分為“固定心態”和“成長心態”。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挫折、錯誤和意外的容忍程度

  • 固定心態的人會害怕挫折、錯誤,覺得一旦遭遇挫折就說明自己不行。
  • 而成長心態的人總結為一句話就是:那些打不死我的,終將讓我更強大,所以他們不怕失敗。

對於孩子來講,讓他們擁有成長心態,首先要改變我們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 “我家孩子真聰明,2歲就會自己穿褲子了!”、“別人不會的我們孩子都會,真棒!”這類對話還是少出現的好

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會非常怕輸,怕失敗,他們會想著:“我聰明,所以別人才會誇我,我要是失敗了,別人就不會覺得我聰明,不會誇我了。”這是典型的“固定心態”。

正確的誇獎又是什麼呢?應該更多的重視孩子做一件事的過程。

  • 比如,“你今天自己穿上了褲子,兩個褲腿你都伸對了,前後觀察的也很仔細沒穿反,完成的很棒哦!
  • 這樣,孩子會想:“我是因為努力和觀察仔細獲得了表揚,那我以後還是要繼續努力。

這樣孩子對待每一件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成功與否,而是努力堅持,並且敢於嘗試。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一開始會覺得很麻煩,但是慢慢習慣了就會發現,這種誇獎方式也可以讓我們自己更加心平氣和。

因為你會更加關注孩子的進步,不會只看重結果,也能發現孩子更多的閃光點。

4

你不需要提供無時無刻的幫助

不要總想著“我舉手之勞而已,何必惹孩子大哭大鬧”。

我們不需要充當孩子的消防員、救世主,一看到寶寶深陷問題的泥沼,就想著立刻、馬上幫他擺脫任何阻礙他們舒適的事情,我們只需要告訴他遇到困難時要怎麼解決。

我記得小時候我爸修理車子讓我幫他找個扳手,他在屋外指揮我:

  • 在電視下面最右邊的那組抽屜裡。
  • 我胡亂翻了翻:沒有!
  • 是最右邊的中間那層抽屜。
  • 還是沒有!
  • 那最下面那一層呢?
  • 就是沒有!
  • 應該在那個抽屜裡綠色的工具箱裡。
  • 那裡面什麼都沒有!
  • 那在黃色的工具箱裡找找看?
  • 找到了耶!!

而此時的我媽,早已經抓狂了,吐槽我爸太懶:你自己去拿早就找到了!指揮她半天我看著都費勁。

最後我爸說,這次費了勁,以後就省勁了啊,她永遠知道扳手在哪裡了。

沒錯,到現在我都記得它在哪裡...

"

因為爸爸拒絕買運動鞋,小男孩爬出五樓窗戶還拒絕救援,看的我這老心臟也差點漏了拍。

屢屢看到娃們的心裡承受能力變差,就忍不住懷疑,我們在保護孩子情緒方面是不是有點過分溺愛了呢?

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關照孩子的情緒,不能滿足他所有的要求。

我想所謂的高心理承受能力之一,就是,在他感到不舒服的場合下如何能夠保持良好心態,不走極端。

心理學上稱之為“情感韌性”。

所以,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情感韌性”呢?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1

不輕易給他任何他想要的東西

對孩子來說,我們要讓他們意識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當孩子又看上一個新的玩具,當孩子看上了別人的玩具,你會怎麼做?

有的媽媽不管怎麼不情願,在孩子哭了之後都會大方付款。

之前我舉過CC的例子,如果確實是重複的、類似的東西,我一般不會買。

我不想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讓我因為心疼她,然後給她她想要的一切。

沒錯,幾個玩具而已,我們能給孩子買很多,但是等他離開了家,別人會因為他哭就對他百依百順嗎?

等他發現哭在別人面前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他會突然有很大的心理落差,這種落差,可比從小養成情緒堅強的習慣更難彌補。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2

不要讓孩子享受“過度”的重視

大部分人覺得,不受重視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但是,有的時候過度關注也是導致孩子情感脆弱的一個原因

在失去關注度後就放棄,更容易讓孩子養成逃避的心理,也導致現在很多孩子沒有長性。

我有個朋友家的孩子畫畫極好,但是最開始,孩子也差點放棄了。剛開始,所有老師都說寶寶有天賦,孩子也很喜歡去上課,後來又來了一個新的孩子,老師們便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新來的小朋友身上,朋友家的孩子回來說不願意去了。爸爸看孩子委屈,就覺得孩子還小,不願意幹什麼事情就算了,幹嘛逼著孩子呢?但我這個朋友很明理,她知道,除了家人沒有人會把目光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就問孩子:“你不喜歡上畫畫課嗎?”孩子告訴媽媽老師不誇他。媽媽又問他:“老師畫的好不好?”孩子肯定的回答“好”。“那有沒有人誇老師呢?”他想想說沒有。“你看,沒人誇老師,老師照樣畫的很好,你像老師一樣努力,可能一樣沒有人誇你,但沒準你能比老師畫的還要好呢!”最後孩子終於不再糾結於老師是不是表揚他,繼續學了下去,後來,他的畫被掛在了最上面,孩子很開心自己的畫被更多人看到,也變得更加自信。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關於關注度的問題:起初我們給夠孩子關注,可以激發出他堅持某項事的動力。

但是,他的堅持最終不能依賴於外界的關注,而是要來自於內驅力。

否則一旦關注不在,努力也變得沒有意義,又何談堅持?

不管是寶寶學翻身、學走路、搭積木、玩拼圖,在給予一定鼓勵的同時,一定也要留給孩子一些自己體驗成就感的空間

3

讓孩子接受失敗、挫折,養成“成長心態”

接受失敗、挫折是鍛鍊情感韌性的關鍵。

愛因斯坦說:我從不聰明,我只是在問題上待的時間久。

心理學家Carol Dweck博士,把人們分為“固定心態”和“成長心態”。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挫折、錯誤和意外的容忍程度

  • 固定心態的人會害怕挫折、錯誤,覺得一旦遭遇挫折就說明自己不行。
  • 而成長心態的人總結為一句話就是:那些打不死我的,終將讓我更強大,所以他們不怕失敗。

對於孩子來講,讓他們擁有成長心態,首先要改變我們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 “我家孩子真聰明,2歲就會自己穿褲子了!”、“別人不會的我們孩子都會,真棒!”這類對話還是少出現的好

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會非常怕輸,怕失敗,他們會想著:“我聰明,所以別人才會誇我,我要是失敗了,別人就不會覺得我聰明,不會誇我了。”這是典型的“固定心態”。

正確的誇獎又是什麼呢?應該更多的重視孩子做一件事的過程。

  • 比如,“你今天自己穿上了褲子,兩個褲腿你都伸對了,前後觀察的也很仔細沒穿反,完成的很棒哦!
  • 這樣,孩子會想:“我是因為努力和觀察仔細獲得了表揚,那我以後還是要繼續努力。

這樣孩子對待每一件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成功與否,而是努力堅持,並且敢於嘗試。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一開始會覺得很麻煩,但是慢慢習慣了就會發現,這種誇獎方式也可以讓我們自己更加心平氣和。

因為你會更加關注孩子的進步,不會只看重結果,也能發現孩子更多的閃光點。

4

你不需要提供無時無刻的幫助

不要總想著“我舉手之勞而已,何必惹孩子大哭大鬧”。

我們不需要充當孩子的消防員、救世主,一看到寶寶深陷問題的泥沼,就想著立刻、馬上幫他擺脫任何阻礙他們舒適的事情,我們只需要告訴他遇到困難時要怎麼解決。

我記得小時候我爸修理車子讓我幫他找個扳手,他在屋外指揮我:

  • 在電視下面最右邊的那組抽屜裡。
  • 我胡亂翻了翻:沒有!
  • 是最右邊的中間那層抽屜。
  • 還是沒有!
  • 那最下面那一層呢?
  • 就是沒有!
  • 應該在那個抽屜裡綠色的工具箱裡。
  • 那裡面什麼都沒有!
  • 那在黃色的工具箱裡找找看?
  • 找到了耶!!

而此時的我媽,早已經抓狂了,吐槽我爸太懶:你自己去拿早就找到了!指揮她半天我看著都費勁。

最後我爸說,這次費了勁,以後就省勁了啊,她永遠知道扳手在哪裡了。

沒錯,到現在我都記得它在哪裡...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有了CC之後,我也充分了繼承了“懶”的基因,那些“舉手之勞”的事,我會不厭其煩的告知、引導、給建議、出方案,但絕不動手代勞

  • 小內褲不好穿:
  • 先觀察前後哦,布多的部分是後面,少的是前面…
  • 在看看三個洞哪個最大呀?兩個小洞就是腿要伸進去的地方…
  • 對,要分開伸,都伸進一個洞就走不了路了…
  • 我覺得平鋪在床上更方便觀察,不然一伸腿3個洞很容易搞混….

能動嘴絕不動手。

因為我知道,比結果更重要的,是她解決問題過程中積累的耐心和經驗,而這些最後都會成為她自己的能力和品質。

其實孩子情感韌性差,都是家長一點點慣出來的。

我知道看著孩子們在困難中掙扎很難,但是你必須讓孩子認識並接受這種不舒服。

等他們能學會忍受犯錯誤、忍受要求不能輕易得到滿足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長到足以讓他們對失誤感到好奇時,孩子實際上就能形成一種“成長心態”。

"

因為爸爸拒絕買運動鞋,小男孩爬出五樓窗戶還拒絕救援,看的我這老心臟也差點漏了拍。

屢屢看到娃們的心裡承受能力變差,就忍不住懷疑,我們在保護孩子情緒方面是不是有點過分溺愛了呢?

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關照孩子的情緒,不能滿足他所有的要求。

我想所謂的高心理承受能力之一,就是,在他感到不舒服的場合下如何能夠保持良好心態,不走極端。

心理學上稱之為“情感韌性”。

所以,怎樣讓孩子從小擁有“情感韌性”呢?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1

不輕易給他任何他想要的東西

對孩子來說,我們要讓他們意識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當孩子又看上一個新的玩具,當孩子看上了別人的玩具,你會怎麼做?

有的媽媽不管怎麼不情願,在孩子哭了之後都會大方付款。

之前我舉過CC的例子,如果確實是重複的、類似的東西,我一般不會買。

我不想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讓我因為心疼她,然後給她她想要的一切。

沒錯,幾個玩具而已,我們能給孩子買很多,但是等他離開了家,別人會因為他哭就對他百依百順嗎?

等他發現哭在別人面前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他會突然有很大的心理落差,這種落差,可比從小養成情緒堅強的習慣更難彌補。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2

不要讓孩子享受“過度”的重視

大部分人覺得,不受重視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擊,但是,有的時候過度關注也是導致孩子情感脆弱的一個原因

在失去關注度後就放棄,更容易讓孩子養成逃避的心理,也導致現在很多孩子沒有長性。

我有個朋友家的孩子畫畫極好,但是最開始,孩子也差點放棄了。剛開始,所有老師都說寶寶有天賦,孩子也很喜歡去上課,後來又來了一個新的孩子,老師們便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新來的小朋友身上,朋友家的孩子回來說不願意去了。爸爸看孩子委屈,就覺得孩子還小,不願意幹什麼事情就算了,幹嘛逼著孩子呢?但我這個朋友很明理,她知道,除了家人沒有人會把目光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就問孩子:“你不喜歡上畫畫課嗎?”孩子告訴媽媽老師不誇他。媽媽又問他:“老師畫的好不好?”孩子肯定的回答“好”。“那有沒有人誇老師呢?”他想想說沒有。“你看,沒人誇老師,老師照樣畫的很好,你像老師一樣努力,可能一樣沒有人誇你,但沒準你能比老師畫的還要好呢!”最後孩子終於不再糾結於老師是不是表揚他,繼續學了下去,後來,他的畫被掛在了最上面,孩子很開心自己的畫被更多人看到,也變得更加自信。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關於關注度的問題:起初我們給夠孩子關注,可以激發出他堅持某項事的動力。

但是,他的堅持最終不能依賴於外界的關注,而是要來自於內驅力。

否則一旦關注不在,努力也變得沒有意義,又何談堅持?

不管是寶寶學翻身、學走路、搭積木、玩拼圖,在給予一定鼓勵的同時,一定也要留給孩子一些自己體驗成就感的空間

3

讓孩子接受失敗、挫折,養成“成長心態”

接受失敗、挫折是鍛鍊情感韌性的關鍵。

愛因斯坦說:我從不聰明,我只是在問題上待的時間久。

心理學家Carol Dweck博士,把人們分為“固定心態”和“成長心態”。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挫折、錯誤和意外的容忍程度

  • 固定心態的人會害怕挫折、錯誤,覺得一旦遭遇挫折就說明自己不行。
  • 而成長心態的人總結為一句話就是:那些打不死我的,終將讓我更強大,所以他們不怕失敗。

對於孩子來講,讓他們擁有成長心態,首先要改變我們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 “我家孩子真聰明,2歲就會自己穿褲子了!”、“別人不會的我們孩子都會,真棒!”這類對話還是少出現的好

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會非常怕輸,怕失敗,他們會想著:“我聰明,所以別人才會誇我,我要是失敗了,別人就不會覺得我聰明,不會誇我了。”這是典型的“固定心態”。

正確的誇獎又是什麼呢?應該更多的重視孩子做一件事的過程。

  • 比如,“你今天自己穿上了褲子,兩個褲腿你都伸對了,前後觀察的也很仔細沒穿反,完成的很棒哦!
  • 這樣,孩子會想:“我是因為努力和觀察仔細獲得了表揚,那我以後還是要繼續努力。

這樣孩子對待每一件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成功與否,而是努力堅持,並且敢於嘗試。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一開始會覺得很麻煩,但是慢慢習慣了就會發現,這種誇獎方式也可以讓我們自己更加心平氣和。

因為你會更加關注孩子的進步,不會只看重結果,也能發現孩子更多的閃光點。

4

你不需要提供無時無刻的幫助

不要總想著“我舉手之勞而已,何必惹孩子大哭大鬧”。

我們不需要充當孩子的消防員、救世主,一看到寶寶深陷問題的泥沼,就想著立刻、馬上幫他擺脫任何阻礙他們舒適的事情,我們只需要告訴他遇到困難時要怎麼解決。

我記得小時候我爸修理車子讓我幫他找個扳手,他在屋外指揮我:

  • 在電視下面最右邊的那組抽屜裡。
  • 我胡亂翻了翻:沒有!
  • 是最右邊的中間那層抽屜。
  • 還是沒有!
  • 那最下面那一層呢?
  • 就是沒有!
  • 應該在那個抽屜裡綠色的工具箱裡。
  • 那裡面什麼都沒有!
  • 那在黃色的工具箱裡找找看?
  • 找到了耶!!

而此時的我媽,早已經抓狂了,吐槽我爸太懶:你自己去拿早就找到了!指揮她半天我看著都費勁。

最後我爸說,這次費了勁,以後就省勁了啊,她永遠知道扳手在哪裡了。

沒錯,到現在我都記得它在哪裡...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有了CC之後,我也充分了繼承了“懶”的基因,那些“舉手之勞”的事,我會不厭其煩的告知、引導、給建議、出方案,但絕不動手代勞

  • 小內褲不好穿:
  • 先觀察前後哦,布多的部分是後面,少的是前面…
  • 在看看三個洞哪個最大呀?兩個小洞就是腿要伸進去的地方…
  • 對,要分開伸,都伸進一個洞就走不了路了…
  • 我覺得平鋪在床上更方便觀察,不然一伸腿3個洞很容易搞混….

能動嘴絕不動手。

因為我知道,比結果更重要的,是她解決問題過程中積累的耐心和經驗,而這些最後都會成為她自己的能力和品質。

其實孩子情感韌性差,都是家長一點點慣出來的。

我知道看著孩子們在困難中掙扎很難,但是你必須讓孩子認識並接受這種不舒服。

等他們能學會忍受犯錯誤、忍受要求不能輕易得到滿足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長到足以讓他們對失誤感到好奇時,孩子實際上就能形成一種“成長心態”。

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難學會堅強?

所以我們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讓他們理解在困難面前堅持的價值。

在努力堅持,經歷挫折和渺小之後,孩子會高興地意識到他們有能力自己創造成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