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沙溢扮演的英子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女兒發展業務愛好的,他的擔憂沒有道理嗎?一個不開心到抑鬱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孩子,是父母想要的嗎?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沙溢扮演的英子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女兒發展業務愛好的,他的擔憂沒有道理嗎?一個不開心到抑鬱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孩子,是父母想要的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幾年我們在網絡上不斷地反思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對錯,可《小歡喜》一拍出來,我就知道,一切還有得討論。

80後已成為家長,也拿出了父輩曾經的教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新一代的家長如此熟練地開始說“為你好”三個字。我的朋友們告訴我,你不懂,當了家長,看著別人都幼兒園開始學英文,就怕自己快樂教育過頭,放孩子去玩泥巴,將來會被孩子恨。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沙溢扮演的英子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女兒發展業務愛好的,他的擔憂沒有道理嗎?一個不開心到抑鬱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孩子,是父母想要的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幾年我們在網絡上不斷地反思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對錯,可《小歡喜》一拍出來,我就知道,一切還有得討論。

80後已成為家長,也拿出了父輩曾經的教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新一代的家長如此熟練地開始說“為你好”三個字。我的朋友們告訴我,你不懂,當了家長,看著別人都幼兒園開始學英文,就怕自己快樂教育過頭,放孩子去玩泥巴,將來會被孩子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想想自己當孩子的時候,想要的是什麼呢?那些被撕掉漫畫書的痛苦,哪怕在成年後,消散過嗎?

千方百計阻止孩子的“下滑”VS和給孩子快樂,這難道是一對無解的矛盾嗎?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沙溢扮演的英子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女兒發展業務愛好的,他的擔憂沒有道理嗎?一個不開心到抑鬱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孩子,是父母想要的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幾年我們在網絡上不斷地反思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對錯,可《小歡喜》一拍出來,我就知道,一切還有得討論。

80後已成為家長,也拿出了父輩曾經的教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新一代的家長如此熟練地開始說“為你好”三個字。我的朋友們告訴我,你不懂,當了家長,看著別人都幼兒園開始學英文,就怕自己快樂教育過頭,放孩子去玩泥巴,將來會被孩子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想想自己當孩子的時候,想要的是什麼呢?那些被撕掉漫畫書的痛苦,哪怕在成年後,消散過嗎?

千方百計阻止孩子的“下滑”VS和給孩子快樂,這難道是一對無解的矛盾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有年輕觀眾又說了,看了這種教育題材電視劇,就覺得不婚不育保平安,我自己都管不好,就別管孩子了。

但對於想生孩子的人來說,生孩子沒錯,愛孩子也沒錯。

我覺得不如換個角度來看問題。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孩子在功利上成功嗎?有多少父母能說,讀書是為了明事理,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找個工作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賺錢嗎?有多少父母能說,我不需要我的孩子賺無數的錢,我只要孩子將來能自立,能有份職業榮譽感。

學習、讀書、奮鬥、老實做人,這些事情,不是用逼的,是用言傳身教的。如果父母一直在學習,孩子就會求知慾旺盛。如果父母工作生活裡有些什麼幽暗的小心思,孩子也會感覺得到,不自覺去模仿。

如果父母用愛的名義逼迫孩子,孩子只會越走越遠。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沙溢扮演的英子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女兒發展業務愛好的,他的擔憂沒有道理嗎?一個不開心到抑鬱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孩子,是父母想要的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幾年我們在網絡上不斷地反思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對錯,可《小歡喜》一拍出來,我就知道,一切還有得討論。

80後已成為家長,也拿出了父輩曾經的教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新一代的家長如此熟練地開始說“為你好”三個字。我的朋友們告訴我,你不懂,當了家長,看著別人都幼兒園開始學英文,就怕自己快樂教育過頭,放孩子去玩泥巴,將來會被孩子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想想自己當孩子的時候,想要的是什麼呢?那些被撕掉漫畫書的痛苦,哪怕在成年後,消散過嗎?

千方百計阻止孩子的“下滑”VS和給孩子快樂,這難道是一對無解的矛盾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有年輕觀眾又說了,看了這種教育題材電視劇,就覺得不婚不育保平安,我自己都管不好,就別管孩子了。

但對於想生孩子的人來說,生孩子沒錯,愛孩子也沒錯。

我覺得不如換個角度來看問題。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孩子在功利上成功嗎?有多少父母能說,讀書是為了明事理,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找個工作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賺錢嗎?有多少父母能說,我不需要我的孩子賺無數的錢,我只要孩子將來能自立,能有份職業榮譽感。

學習、讀書、奮鬥、老實做人,這些事情,不是用逼的,是用言傳身教的。如果父母一直在學習,孩子就會求知慾旺盛。如果父母工作生活裡有些什麼幽暗的小心思,孩子也會感覺得到,不自覺去模仿。

如果父母用愛的名義逼迫孩子,孩子只會越走越遠。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還有很真實的一點是——我們的教育觀,需要改進的太多了。

在所有家長都很愛孩子的基礎上,依然發生了下面這些事情。

宋倩(陶虹)用愛的名義侵佔了孩子所有的自由,區長(王硯輝)在孩子成長過程裡缺位多年後回來,劈頭蓋臉指責孩子不懂事。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沙溢扮演的英子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女兒發展業務愛好的,他的擔憂沒有道理嗎?一個不開心到抑鬱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孩子,是父母想要的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幾年我們在網絡上不斷地反思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對錯,可《小歡喜》一拍出來,我就知道,一切還有得討論。

80後已成為家長,也拿出了父輩曾經的教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新一代的家長如此熟練地開始說“為你好”三個字。我的朋友們告訴我,你不懂,當了家長,看著別人都幼兒園開始學英文,就怕自己快樂教育過頭,放孩子去玩泥巴,將來會被孩子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想想自己當孩子的時候,想要的是什麼呢?那些被撕掉漫畫書的痛苦,哪怕在成年後,消散過嗎?

千方百計阻止孩子的“下滑”VS和給孩子快樂,這難道是一對無解的矛盾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有年輕觀眾又說了,看了這種教育題材電視劇,就覺得不婚不育保平安,我自己都管不好,就別管孩子了。

但對於想生孩子的人來說,生孩子沒錯,愛孩子也沒錯。

我覺得不如換個角度來看問題。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孩子在功利上成功嗎?有多少父母能說,讀書是為了明事理,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找個工作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賺錢嗎?有多少父母能說,我不需要我的孩子賺無數的錢,我只要孩子將來能自立,能有份職業榮譽感。

學習、讀書、奮鬥、老實做人,這些事情,不是用逼的,是用言傳身教的。如果父母一直在學習,孩子就會求知慾旺盛。如果父母工作生活裡有些什麼幽暗的小心思,孩子也會感覺得到,不自覺去模仿。

如果父母用愛的名義逼迫孩子,孩子只會越走越遠。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還有很真實的一點是——我們的教育觀,需要改進的太多了。

在所有家長都很愛孩子的基礎上,依然發生了下面這些事情。

宋倩(陶虹)用愛的名義侵佔了孩子所有的自由,區長(王硯輝)在孩子成長過程裡缺位多年後回來,劈頭蓋臉指責孩子不懂事。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哪怕是已經對孩子不錯的童文潔,她第一集亮出的教育理念就是需要修正的。

未婚同事嘲她是家庭婦女當然不對。但她嘲未婚同事老無所依一樣也是不對的。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沙溢扮演的英子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女兒發展業務愛好的,他的擔憂沒有道理嗎?一個不開心到抑鬱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孩子,是父母想要的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幾年我們在網絡上不斷地反思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對錯,可《小歡喜》一拍出來,我就知道,一切還有得討論。

80後已成為家長,也拿出了父輩曾經的教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新一代的家長如此熟練地開始說“為你好”三個字。我的朋友們告訴我,你不懂,當了家長,看著別人都幼兒園開始學英文,就怕自己快樂教育過頭,放孩子去玩泥巴,將來會被孩子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想想自己當孩子的時候,想要的是什麼呢?那些被撕掉漫畫書的痛苦,哪怕在成年後,消散過嗎?

千方百計阻止孩子的“下滑”VS和給孩子快樂,這難道是一對無解的矛盾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有年輕觀眾又說了,看了這種教育題材電視劇,就覺得不婚不育保平安,我自己都管不好,就別管孩子了。

但對於想生孩子的人來說,生孩子沒錯,愛孩子也沒錯。

我覺得不如換個角度來看問題。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孩子在功利上成功嗎?有多少父母能說,讀書是為了明事理,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找個工作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賺錢嗎?有多少父母能說,我不需要我的孩子賺無數的錢,我只要孩子將來能自立,能有份職業榮譽感。

學習、讀書、奮鬥、老實做人,這些事情,不是用逼的,是用言傳身教的。如果父母一直在學習,孩子就會求知慾旺盛。如果父母工作生活裡有些什麼幽暗的小心思,孩子也會感覺得到,不自覺去模仿。

如果父母用愛的名義逼迫孩子,孩子只會越走越遠。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還有很真實的一點是——我們的教育觀,需要改進的太多了。

在所有家長都很愛孩子的基礎上,依然發生了下面這些事情。

宋倩(陶虹)用愛的名義侵佔了孩子所有的自由,區長(王硯輝)在孩子成長過程裡缺位多年後回來,劈頭蓋臉指責孩子不懂事。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哪怕是已經對孩子不錯的童文潔,她第一集亮出的教育理念就是需要修正的。

未婚同事嘲她是家庭婦女當然不對。但她嘲未婚同事老無所依一樣也是不對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生孩子不是為了養兒防老,是為了跟孩子一同成長。兒子以後不一定會找個好工作,可能會想環遊世界;他不一定結婚生孩子,可能會想單身……他不是為你活的,所以你也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價值附著在孩子身上。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沙溢扮演的英子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女兒發展業務愛好的,他的擔憂沒有道理嗎?一個不開心到抑鬱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孩子,是父母想要的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幾年我們在網絡上不斷地反思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對錯,可《小歡喜》一拍出來,我就知道,一切還有得討論。

80後已成為家長,也拿出了父輩曾經的教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新一代的家長如此熟練地開始說“為你好”三個字。我的朋友們告訴我,你不懂,當了家長,看著別人都幼兒園開始學英文,就怕自己快樂教育過頭,放孩子去玩泥巴,將來會被孩子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想想自己當孩子的時候,想要的是什麼呢?那些被撕掉漫畫書的痛苦,哪怕在成年後,消散過嗎?

千方百計阻止孩子的“下滑”VS和給孩子快樂,這難道是一對無解的矛盾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有年輕觀眾又說了,看了這種教育題材電視劇,就覺得不婚不育保平安,我自己都管不好,就別管孩子了。

但對於想生孩子的人來說,生孩子沒錯,愛孩子也沒錯。

我覺得不如換個角度來看問題。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孩子在功利上成功嗎?有多少父母能說,讀書是為了明事理,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找個工作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賺錢嗎?有多少父母能說,我不需要我的孩子賺無數的錢,我只要孩子將來能自立,能有份職業榮譽感。

學習、讀書、奮鬥、老實做人,這些事情,不是用逼的,是用言傳身教的。如果父母一直在學習,孩子就會求知慾旺盛。如果父母工作生活裡有些什麼幽暗的小心思,孩子也會感覺得到,不自覺去模仿。

如果父母用愛的名義逼迫孩子,孩子只會越走越遠。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還有很真實的一點是——我們的教育觀,需要改進的太多了。

在所有家長都很愛孩子的基礎上,依然發生了下面這些事情。

宋倩(陶虹)用愛的名義侵佔了孩子所有的自由,區長(王硯輝)在孩子成長過程裡缺位多年後回來,劈頭蓋臉指責孩子不懂事。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哪怕是已經對孩子不錯的童文潔,她第一集亮出的教育理念就是需要修正的。

未婚同事嘲她是家庭婦女當然不對。但她嘲未婚同事老無所依一樣也是不對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生孩子不是為了養兒防老,是為了跟孩子一同成長。兒子以後不一定會找個好工作,可能會想環遊世界;他不一定結婚生孩子,可能會想單身……他不是為你活的,所以你也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價值附著在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愛和自由的教育,不是說一句就能實現的。而是跟我們選擇的所有人生價值配套的。

方圓這樣的家長,全力參與育兒,給妻子兒子最好的感情。但是他沒什麼功利追求,中年失業受挫要重新找工作。會有人選擇這樣一個好爸爸當丈夫嗎?很多人是不要的。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沙溢扮演的英子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女兒發展業務愛好的,他的擔憂沒有道理嗎?一個不開心到抑鬱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孩子,是父母想要的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幾年我們在網絡上不斷地反思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對錯,可《小歡喜》一拍出來,我就知道,一切還有得討論。

80後已成為家長,也拿出了父輩曾經的教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新一代的家長如此熟練地開始說“為你好”三個字。我的朋友們告訴我,你不懂,當了家長,看著別人都幼兒園開始學英文,就怕自己快樂教育過頭,放孩子去玩泥巴,將來會被孩子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想想自己當孩子的時候,想要的是什麼呢?那些被撕掉漫畫書的痛苦,哪怕在成年後,消散過嗎?

千方百計阻止孩子的“下滑”VS和給孩子快樂,這難道是一對無解的矛盾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有年輕觀眾又說了,看了這種教育題材電視劇,就覺得不婚不育保平安,我自己都管不好,就別管孩子了。

但對於想生孩子的人來說,生孩子沒錯,愛孩子也沒錯。

我覺得不如換個角度來看問題。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孩子在功利上成功嗎?有多少父母能說,讀書是為了明事理,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找個工作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賺錢嗎?有多少父母能說,我不需要我的孩子賺無數的錢,我只要孩子將來能自立,能有份職業榮譽感。

學習、讀書、奮鬥、老實做人,這些事情,不是用逼的,是用言傳身教的。如果父母一直在學習,孩子就會求知慾旺盛。如果父母工作生活裡有些什麼幽暗的小心思,孩子也會感覺得到,不自覺去模仿。

如果父母用愛的名義逼迫孩子,孩子只會越走越遠。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還有很真實的一點是——我們的教育觀,需要改進的太多了。

在所有家長都很愛孩子的基礎上,依然發生了下面這些事情。

宋倩(陶虹)用愛的名義侵佔了孩子所有的自由,區長(王硯輝)在孩子成長過程裡缺位多年後回來,劈頭蓋臉指責孩子不懂事。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哪怕是已經對孩子不錯的童文潔,她第一集亮出的教育理念就是需要修正的。

未婚同事嘲她是家庭婦女當然不對。但她嘲未婚同事老無所依一樣也是不對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生孩子不是為了養兒防老,是為了跟孩子一同成長。兒子以後不一定會找個好工作,可能會想環遊世界;他不一定結婚生孩子,可能會想單身……他不是為你活的,所以你也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價值附著在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愛和自由的教育,不是說一句就能實現的。而是跟我們選擇的所有人生價值配套的。

方圓這樣的家長,全力參與育兒,給妻子兒子最好的感情。但是他沒什麼功利追求,中年失業受挫要重新找工作。會有人選擇這樣一個好爸爸當丈夫嗎?很多人是不要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一個事業受挫卻盡到完整父職的男人,在社會中是不被認可的。而事業有成卻不參與育兒的男人,會被視作正常情況。

同理,我們的社會評價體系,看一個人,習慣性地看職業、收入、房產,而很少看快樂程度、自由程度、尊嚴程度。

這樣的價值觀念下,多少家長能發自內心認同快樂、自由、家庭的意義呢?有多少家長敢放鬆教育上軍備競賽去看看孩子的內心呢?正如《小歡喜》演繹的,先焦慮帶動後焦慮,大家一起焦慮,生了孩子還心大,就是一種罪過。

"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小別離》的續集《小歡喜》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和《小別離》一樣,《小歡喜》講的是當下的教育問題。情況更嚴峻了——這次幾家人都在幫孩子備戰高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三組典型家庭被放入了這個故事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黃磊和海清沿用了《小別離》裡嚴母慈父的名字與設定,角色名字都沒變,還叫方圓與童文潔,教育上最大的煩惱是孩子成績不好。一種很“普通”的設定,普通得又非常有代表性。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王硯輝和詠梅則是典型的“空降父母”。王硯輝飾演的季區長多年來和妻子在外省,孩子不是自己帶的,等到被調回北京,終於有時間去關心兒子,卻發現多年來的疏離不是急救能彌補的。這也很有代表性,有些父母都成功的家庭,為了事業年輕時顧不上陪伴孩子,親子關係裡就有深深的隔閡。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沙溢在劇中是一對離異夫妻,陶虹飾演的宋倩是金牌老師,分數至上,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慾極強。沙溢飾演的喬衛東則代表著“開心至上”的教育方式,處處狙擊前妻的控制教育。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幾個中國式家庭教育裡常見的關鍵矛盾就被勾勒出來了:愁孩子不愛學習、愁沒法跟孩子交流、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

還記得韓劇《天空之城》裡那種對成功極致的渴求,對應試教育裡種種焦慮的展現,讓中國觀眾心有慼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的應試焦慮,就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同年齡的孩子都見過類似的。

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原來一點都不焦慮。但你不焦慮,有人逼著你焦慮。高考來了,學校在意的是升學率,老師會想直接讓可能考不上本科的孩子留級(“蹲班”)。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童文潔找她的好友,“魔鬼媽媽”宋倩(陶虹)商量時,這位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是不是特自責?”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反問,我為什麼要自責,我都盡心盡力了,孩子還是成績不好。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來自魔鬼媽媽的責備:那就是你的錯!你想法不端正!當家長,心大就是不行!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童文潔原本是想事業家庭兼顧,但是魔鬼媽媽宋倩認為,辭職全心全意伺候孩子高考很正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辭職為孩子準備高考的家長,上過新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時間。好多家長都租到名校周圍的小區裡,一個月房租就要一萬五。每年暑假,這個小區是一茬又一茬的搬進搬出。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高考帶動租房經濟,也是大家都見過的真事兒↓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深夜快十二點,童文潔帶著孩子從學校附近的老師家裡補完課出來,孩子們都是呵欠連天,抬頭一望,小區內依舊是燈火通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家長眼中,什麼都比不上節省時間學習。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宋倩還有一套理論,在學校附近給孩子租房,那叫“搶佔教育資源”,上下學一個半小時能做多少事情?能做一套卷子、寫個大作文,背50個英語單詞。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們的焦慮千奇百怪,為了老公早上不跟高考的孩子搶廁所,童文潔早上四點半就把老公喊起來給他揉肚子讓他趕緊去上廁所。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最觸目驚心的,是詠梅飾演楊楊媽媽去租高考房時,遇到了一套房據說是“盛產學霸”的房子,這屋裡出了三個北大,兩個清華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前房客留下的孩子試卷上卻密密麻麻地寫著“我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家長用盡自己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條件,為什麼只換回卷子上密密麻麻的“我恨”?

作為一個普通縣城來的孩子,我看這個劇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問題——他們焦慮什麼?

劇中三個家庭,都是北京戶口,家裡有車有房。黃磊和海清家庭住在某高檔樓盤,價值千萬,熟悉北京房產的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就這他們還自稱是“普通人家”。詠梅和王硯輝是北京市的公務員家庭,孩子舅舅有個自己的小卡丁車場,開法拉利。陶虹扮演的金牌老師,手裡屯了五套學區房,女兒還是超級學霸。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他們是1%裡的1%,跟很多小城市家長月薪不過萬的家庭相比,劇中的孩子可以說已經出生在羅馬、贏在起跑線了。

然而當我第一次媒體看片會說出這個觀點時,就被“北京家長”身份的朋友們按住教育了:你知道北京孩子壓力多大嗎,你知道我們操多少心嗎,你知道競爭多激烈嗎;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屢出奇招,北京孩子也分是什麼樣的,有人在拼成績有人已經打通了路徑要去國外讀大學……這是教育上的軍備競賽啊!

我當然明白,自己沒有孩子,看微博朋友圈也明白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尤其是,越是人生實現了跨越手握資源的家長,越在教育上有深深的恐懼。

在《小歡喜》裡也是這樣,陶虹扮演是宋倩,自己事業有成,金牌老師出來帶補習班,收入不菲,最合適的時候屯了五套學區房,孩子是學霸,成績根本不用操心。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可偏偏是她,對孩子的期盼最重,焦慮最深,學霸女兒從第一名到第二名她都接受不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因為自己“上升”了,就更加懼怕孩子會“下滑”。

本世紀初《讀者》上最有名的雞湯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說農村孩子上了大學才知道什麼叫超市,奮鬥到中年才享受到能在大城市裡喝咖啡談事的生活。如果這雞湯有續篇,就應該叫“我奮鬥了二十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但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起點又不一樣了。”

和陶虹扮演的魔鬼媽媽相呼應的是,黃磊扮演的方圓是一個佛系爸爸。

我可太喜歡這個爸爸了,和孩子相處不黑臉不恐嚇,鼓勵教育。對身邊所有人來說,他都是一個心理輔導員,三言兩語就能把別人的氣兒拍順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無論是兒子疑似早戀還是成績不好,方圓都不跟孩子撂狠話。他到現在唯一一次生氣的是兒子用了不好的手段整同學。兒子目標是對的,手段錯誤了,一向嚴厲的媽媽童文潔都覺得這可以理解,方圓堅持要給兒子說個道理,因為你不可以用錯誤的手段達到你認為的正確的目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只跟孩子較真原則問題,不能對孩子亂髮脾氣,就這一條,沒有多少中國家長能做到,而這才是教育裡最關鍵的部分,也是難能可貴的童年財富。

正是因為有個這樣的爸爸和刀子嘴豆腐心仍然滿足孩子願望的媽媽,兒子方一凡才成為了全劇情商最高思維最活躍的孩子。

媽媽只看到他成績不好。但這孩子能在學校裡照顧好外地初來北京的表弟,能安慰身邊所有的朋友,能有各種奇思妙想。我相信他將來會是個健康陽光的成年人。這不是教育的成果嗎?不是方一凡的價值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我看到一個焦慮的家長這樣發問:“我不知道劇中成績墊底的方一凡,十年後會不會還感謝他的佛系老爸?”

這就是跟劇中宋倩一樣的價值觀,你現在不給孩子盡全力,不抓著孩子把成績搞上去,將來階級下滑了,吃父母老本嗎?怎麼辦??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然而,教育裡,只有成績一件事嗎?

就說陶虹扮演的這個手握最多資源的家長,她對孩子做了什麼呢?

宋倩對孩子的控制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

她特地在房間鑿出一個窗口,隨時可以看到房間裡的孩子在做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見縫插針地給孩子加課加捲子。看得我都喘不過氣。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有航天夢,許願上航天專業。而宋倩認為這不叫心願,一定要考上名校清華啊,一定要上700分,才是關鍵的。喜歡不重要,分數才最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母女倆出門看電影,但女兒英子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卻不敢告訴媽媽。媽媽發現後就火了,說這場電影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毫無意義!

女兒說,我就是想讓你開心啊,讓你開心不是有意義嗎?在這個母親眼裡,自己開心就是一點都不重要。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女兒想玩樂高,媽媽不讓,她只能跑去爸爸那裡玩,宋倩抓了個現行,直接把拼好的樂高摔碎,這個名場面嚇到了各路觀眾。這摔的是錢也是時間更是心血和熱愛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在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倆身上也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和孩子的分歧,孩子想的是喜歡和開心;父母想的是成績和結果。

女兒會自然而然地為了自己興趣熱愛做功課、付出努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而家長們呢,把一切都功利化處理,還認為這才是成熟。

宋倩一開始認為女兒英子想去天文館當志願者演講是不務正業,後來看到女兒的表現很受歡迎,就覺得很自豪,也覺得這件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表達能力。於是她的方法是,直接在家裡弄出個私人展覽館,把孩子圈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做演講。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孩子的快樂一下就被毀掉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宋倩隨口就是“我可都是為了你啊!”“你可是媽的一切呀!”說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在向孩子不停地發洩和索取情感。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陶虹演繹的宋倩非常到位,在互聯網上引發了最多的討論。看到陶虹這樣闡述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這是一個把親子關係搞成戀愛關係的家長。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位離異的單身媽媽,把生活裡所有感情缺失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理解太到位了。有些父母總認為,愛是沒有錯的,愛最大,我愛你,我給你最好的,我怎麼可能有問題?我是愛你的,我為你活著,你也要配合我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不是真理。愛孩子,也可能侵佔孩子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壓迫孩子到喘不過氣來。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反過來說,英子和方一凡誰幸福?

我想英子是絕對羨慕方一凡的,他有一個能跟父母談心、擁抱的家庭氛圍。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不要說“英子將來一定比方一凡有出息”這樣的話。

出息與否,每個人的評價都不同,佛系父親方圓眼中,快樂健康就是出息。而成績優秀的英子如果在媽媽的統治下無法喘氣,到了中年老年,她也會為自己被打碎的樂高玩具而流淚心痛,如果一直被母親管束,母女關係會終生無法修復,這是家長追求的“出息”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沙溢扮演的英子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女兒發展業務愛好的,他的擔憂沒有道理嗎?一個不開心到抑鬱甚至可能自我傷害的孩子,是父母想要的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這幾年我們在網絡上不斷地反思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對錯,可《小歡喜》一拍出來,我就知道,一切還有得討論。

80後已成為家長,也拿出了父輩曾經的教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新一代的家長如此熟練地開始說“為你好”三個字。我的朋友們告訴我,你不懂,當了家長,看著別人都幼兒園開始學英文,就怕自己快樂教育過頭,放孩子去玩泥巴,將來會被孩子恨。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想想自己當孩子的時候,想要的是什麼呢?那些被撕掉漫畫書的痛苦,哪怕在成年後,消散過嗎?

千方百計阻止孩子的“下滑”VS和給孩子快樂,這難道是一對無解的矛盾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有年輕觀眾又說了,看了這種教育題材電視劇,就覺得不婚不育保平安,我自己都管不好,就別管孩子了。

但對於想生孩子的人來說,生孩子沒錯,愛孩子也沒錯。

我覺得不如換個角度來看問題。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孩子在功利上成功嗎?有多少父母能說,讀書是為了明事理,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找個工作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賺錢嗎?有多少父母能說,我不需要我的孩子賺無數的錢,我只要孩子將來能自立,能有份職業榮譽感。

學習、讀書、奮鬥、老實做人,這些事情,不是用逼的,是用言傳身教的。如果父母一直在學習,孩子就會求知慾旺盛。如果父母工作生活裡有些什麼幽暗的小心思,孩子也會感覺得到,不自覺去模仿。

如果父母用愛的名義逼迫孩子,孩子只會越走越遠。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小歡喜》裡還有很真實的一點是——我們的教育觀,需要改進的太多了。

在所有家長都很愛孩子的基礎上,依然發生了下面這些事情。

宋倩(陶虹)用愛的名義侵佔了孩子所有的自由,區長(王硯輝)在孩子成長過程裡缺位多年後回來,劈頭蓋臉指責孩子不懂事。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哪怕是已經對孩子不錯的童文潔,她第一集亮出的教育理念就是需要修正的。

未婚同事嘲她是家庭婦女當然不對。但她嘲未婚同事老無所依一樣也是不對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生孩子不是為了養兒防老,是為了跟孩子一同成長。兒子以後不一定會找個好工作,可能會想環遊世界;他不一定結婚生孩子,可能會想單身……他不是為你活的,所以你也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價值附著在孩子身上。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愛和自由的教育,不是說一句就能實現的。而是跟我們選擇的所有人生價值配套的。

方圓這樣的家長,全力參與育兒,給妻子兒子最好的感情。但是他沒什麼功利追求,中年失業受挫要重新找工作。會有人選擇這樣一個好爸爸當丈夫嗎?很多人是不要的。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一個事業受挫卻盡到完整父職的男人,在社會中是不被認可的。而事業有成卻不參與育兒的男人,會被視作正常情況。

同理,我們的社會評價體系,看一個人,習慣性地看職業、收入、房產,而很少看快樂程度、自由程度、尊嚴程度。

這樣的價值觀念下,多少家長能發自內心認同快樂、自由、家庭的意義呢?有多少家長敢放鬆教育上軍備競賽去看看孩子的內心呢?正如《小歡喜》演繹的,先焦慮帶動後焦慮,大家一起焦慮,生了孩子還心大,就是一種罪過。

這個劇裡的孩子贏在起跑線,父母還焦慮什麼?


中國的家長,總是有無窮無盡的恐懼,怕孩子未來不幸福,為了未來家長眼中的幸福,寧可剝奪孩子現在的快樂。總覺得快樂是必須現在壓抑,可以預存到未來的。

可是快樂和自由,必須在童年時就種在孩子心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