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

閱讀全文,你將瞭解到以下兩點: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我鄰居家有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每年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只有三四次,孩子現在上小學四年級了,這次期末考試,數學考了6分,語文考了25分(總分都是100分)。

我不知道他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無奈?失望?焦慮?也許都有吧。當我得知這個小孩考試成績是這樣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瞭解他的成長經歷,他平時是怎麼跟人相處的。

孩子的爺爺奶奶沒什麼文化,平時能夠保證的也就是孩子的飲食起居,輔導孩子學習是不可能的。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上了年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覺得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了,平時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不上心。對孩子在學校裡面發生了什麼,與誰交往從來都不過問。而孩子在家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看電視,回家就看動畫片,除了吃飯睡覺都是在看電視。長此以往,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也非常差,見到親戚都不好意思開口喊人,更別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

閱讀全文,你將瞭解到以下兩點: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我鄰居家有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每年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只有三四次,孩子現在上小學四年級了,這次期末考試,數學考了6分,語文考了25分(總分都是100分)。

我不知道他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無奈?失望?焦慮?也許都有吧。當我得知這個小孩考試成績是這樣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瞭解他的成長經歷,他平時是怎麼跟人相處的。

孩子的爺爺奶奶沒什麼文化,平時能夠保證的也就是孩子的飲食起居,輔導孩子學習是不可能的。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上了年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覺得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了,平時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不上心。對孩子在學校裡面發生了什麼,與誰交往從來都不過問。而孩子在家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看電視,回家就看動畫片,除了吃飯睡覺都是在看電視。長此以往,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也非常差,見到親戚都不好意思開口喊人,更別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有兩位學者做過一項長達三年的研究:當孩子長到三歲時,來自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量,比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累計多出3200萬。此外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相對少地訓斥孩子,多使用積極的、肯定的詞彙,如“你真棒”;而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偏好對孩子使用禁忌詞和負面詞,如“你錯了”“你真差勁”等。

人類大腦掌握思考和學習的區域在孩子三歲前,便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錯過對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後在學業上與其他人的差距。

以上的這組數據對比,看似好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在結合兒童早期語言學習的經歷分析後可以發現,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有一定影響力,但不是絕對的。

無論出身如何,每個孩子都有著無限的潛力可以被開發,但是這些潛力的開發程度卻被早期語言環境中的3000多萬詞彙量拉開差距。

需要強調的是,這3000萬詞彙量的差距並不是指3000萬個不同的詞彙,而是說話的總量,包括那些重複的話語。另一方面,即使沒有科學證明我們也知道,重複且毫無意義的話語,如3000萬次“閉嘴”,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益處。在這些詞彙量中,語言的豐富性、複雜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饋”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夫妻倆就每天跟她聊天,特別是媽媽每天都大量跟女兒說話,即使她看起來聽不懂,也不會給出任何反應。到了兩歲多的時候,我女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就明顯高出同齡的孩子一大截,很多時候說的話讓我都很吃驚,這得益於在她幼兒時期,我們跟的她大量對話。

"

閱讀全文,你將瞭解到以下兩點: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我鄰居家有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每年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只有三四次,孩子現在上小學四年級了,這次期末考試,數學考了6分,語文考了25分(總分都是100分)。

我不知道他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無奈?失望?焦慮?也許都有吧。當我得知這個小孩考試成績是這樣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瞭解他的成長經歷,他平時是怎麼跟人相處的。

孩子的爺爺奶奶沒什麼文化,平時能夠保證的也就是孩子的飲食起居,輔導孩子學習是不可能的。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上了年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覺得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了,平時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不上心。對孩子在學校裡面發生了什麼,與誰交往從來都不過問。而孩子在家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看電視,回家就看動畫片,除了吃飯睡覺都是在看電視。長此以往,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也非常差,見到親戚都不好意思開口喊人,更別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有兩位學者做過一項長達三年的研究:當孩子長到三歲時,來自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量,比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累計多出3200萬。此外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相對少地訓斥孩子,多使用積極的、肯定的詞彙,如“你真棒”;而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偏好對孩子使用禁忌詞和負面詞,如“你錯了”“你真差勁”等。

人類大腦掌握思考和學習的區域在孩子三歲前,便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錯過對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後在學業上與其他人的差距。

以上的這組數據對比,看似好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在結合兒童早期語言學習的經歷分析後可以發現,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有一定影響力,但不是絕對的。

無論出身如何,每個孩子都有著無限的潛力可以被開發,但是這些潛力的開發程度卻被早期語言環境中的3000多萬詞彙量拉開差距。

需要強調的是,這3000萬詞彙量的差距並不是指3000萬個不同的詞彙,而是說話的總量,包括那些重複的話語。另一方面,即使沒有科學證明我們也知道,重複且毫無意義的話語,如3000萬次“閉嘴”,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益處。在這些詞彙量中,語言的豐富性、複雜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饋”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夫妻倆就每天跟她聊天,特別是媽媽每天都大量跟女兒說話,即使她看起來聽不懂,也不會給出任何反應。到了兩歲多的時候,我女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就明顯高出同齡的孩子一大截,很多時候說的話讓我都很吃驚,這得益於在她幼兒時期,我們跟的她大量對話。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每個人從出生到三歲時,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700~1000條額外的類神經連接。然而數量如此龐大的類神經連接如果長期保留,那麼大腦將不堪負荷。因此我們的大腦將通過一個叫作“突觸削減”的過程,削除不必要的類神經連接,淘汰較弱或不經常使用的部分。

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導入。這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1、共情關注(tune in)

父母用語言開發孩子大腦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關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給予孩子迴應。

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樣有責任感,會把注意力放在被下達的任務上,他們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只願意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不情願地參加了某項活動,那麼他們就很難在這項活動中學到詞彙。

兒向語言是用來獲得幼兒關注的良好方式。兒向語言也叫嬰兒語,即像孩子一樣誇大語音的說話方式。比起成人語,兒向語言更加音調優美、韻律動人、措辭簡練。據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如果11~14個月大的嬰兒一直在接受兒向語言,在他們兩歲時能掌握的詞彙比接受成人語的嬰兒多兩倍。只有先吸引嬰兒的耳朵,才能讓他關注說話的內容。

"

閱讀全文,你將瞭解到以下兩點: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我鄰居家有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每年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只有三四次,孩子現在上小學四年級了,這次期末考試,數學考了6分,語文考了25分(總分都是100分)。

我不知道他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無奈?失望?焦慮?也許都有吧。當我得知這個小孩考試成績是這樣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瞭解他的成長經歷,他平時是怎麼跟人相處的。

孩子的爺爺奶奶沒什麼文化,平時能夠保證的也就是孩子的飲食起居,輔導孩子學習是不可能的。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上了年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覺得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了,平時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不上心。對孩子在學校裡面發生了什麼,與誰交往從來都不過問。而孩子在家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看電視,回家就看動畫片,除了吃飯睡覺都是在看電視。長此以往,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也非常差,見到親戚都不好意思開口喊人,更別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有兩位學者做過一項長達三年的研究:當孩子長到三歲時,來自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量,比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累計多出3200萬。此外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相對少地訓斥孩子,多使用積極的、肯定的詞彙,如“你真棒”;而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偏好對孩子使用禁忌詞和負面詞,如“你錯了”“你真差勁”等。

人類大腦掌握思考和學習的區域在孩子三歲前,便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錯過對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後在學業上與其他人的差距。

以上的這組數據對比,看似好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在結合兒童早期語言學習的經歷分析後可以發現,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有一定影響力,但不是絕對的。

無論出身如何,每個孩子都有著無限的潛力可以被開發,但是這些潛力的開發程度卻被早期語言環境中的3000多萬詞彙量拉開差距。

需要強調的是,這3000萬詞彙量的差距並不是指3000萬個不同的詞彙,而是說話的總量,包括那些重複的話語。另一方面,即使沒有科學證明我們也知道,重複且毫無意義的話語,如3000萬次“閉嘴”,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益處。在這些詞彙量中,語言的豐富性、複雜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饋”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夫妻倆就每天跟她聊天,特別是媽媽每天都大量跟女兒說話,即使她看起來聽不懂,也不會給出任何反應。到了兩歲多的時候,我女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就明顯高出同齡的孩子一大截,很多時候說的話讓我都很吃驚,這得益於在她幼兒時期,我們跟的她大量對話。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每個人從出生到三歲時,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700~1000條額外的類神經連接。然而數量如此龐大的類神經連接如果長期保留,那麼大腦將不堪負荷。因此我們的大腦將通過一個叫作“突觸削減”的過程,削除不必要的類神經連接,淘汰較弱或不經常使用的部分。

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導入。這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1、共情關注(tune in)

父母用語言開發孩子大腦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關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給予孩子迴應。

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樣有責任感,會把注意力放在被下達的任務上,他們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只願意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不情願地參加了某項活動,那麼他們就很難在這項活動中學到詞彙。

兒向語言是用來獲得幼兒關注的良好方式。兒向語言也叫嬰兒語,即像孩子一樣誇大語音的說話方式。比起成人語,兒向語言更加音調優美、韻律動人、措辭簡練。據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如果11~14個月大的嬰兒一直在接受兒向語言,在他們兩歲時能掌握的詞彙比接受成人語的嬰兒多兩倍。只有先吸引嬰兒的耳朵,才能讓他關注說話的內容。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共情關注是最細微的一項原則,它要求父母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等到時機成熟,再去和孩子談論。換句話說,孩子關注什麼,父母就關注什麼。即便孩子關注的東西一直在變化,父母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及時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迴應。

大量的研究報告表明,如果新生兒被晾在一邊,任其哭鬧的話,他的大腦就將遭受負面的影響,導致學習能力變弱、情緒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變差,無法信任他人。嚴重的還能引發成長過程中其他的健康隱患。

2、充分交流(talk more)

多跟孩子交流。

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話語,而是為了讓孩子掌握分門別類的詞彙,並學會他們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讓孩子接觸到廣泛的詞彙,長年累月後,孩子的語言水平會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以下四個方式能讓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詞彙輸入量。

(1) 描述日常活動

即一邊幹活,一邊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

對於孩子來說,聽到一個詞語,就立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麼。這樣做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詞彙量,還能讓孩子明確知道詞彙發音和意義之間的聯繫。

教孩子刷牙時,父母可以這樣說:

“到刷牙時間啦,我們誰先來?”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綠色的。”

“現在我們要把牙膏擠到牙刷上。”

“來,一點點擠。幹得真棒!”

“好,現在準備刷牙了,開始刷吧,從上到下。還要刷刷舌頭。”

"

閱讀全文,你將瞭解到以下兩點: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我鄰居家有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每年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只有三四次,孩子現在上小學四年級了,這次期末考試,數學考了6分,語文考了25分(總分都是100分)。

我不知道他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無奈?失望?焦慮?也許都有吧。當我得知這個小孩考試成績是這樣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瞭解他的成長經歷,他平時是怎麼跟人相處的。

孩子的爺爺奶奶沒什麼文化,平時能夠保證的也就是孩子的飲食起居,輔導孩子學習是不可能的。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上了年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覺得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了,平時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不上心。對孩子在學校裡面發生了什麼,與誰交往從來都不過問。而孩子在家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看電視,回家就看動畫片,除了吃飯睡覺都是在看電視。長此以往,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也非常差,見到親戚都不好意思開口喊人,更別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有兩位學者做過一項長達三年的研究:當孩子長到三歲時,來自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量,比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累計多出3200萬。此外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相對少地訓斥孩子,多使用積極的、肯定的詞彙,如“你真棒”;而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偏好對孩子使用禁忌詞和負面詞,如“你錯了”“你真差勁”等。

人類大腦掌握思考和學習的區域在孩子三歲前,便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錯過對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後在學業上與其他人的差距。

以上的這組數據對比,看似好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在結合兒童早期語言學習的經歷分析後可以發現,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有一定影響力,但不是絕對的。

無論出身如何,每個孩子都有著無限的潛力可以被開發,但是這些潛力的開發程度卻被早期語言環境中的3000多萬詞彙量拉開差距。

需要強調的是,這3000萬詞彙量的差距並不是指3000萬個不同的詞彙,而是說話的總量,包括那些重複的話語。另一方面,即使沒有科學證明我們也知道,重複且毫無意義的話語,如3000萬次“閉嘴”,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益處。在這些詞彙量中,語言的豐富性、複雜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饋”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夫妻倆就每天跟她聊天,特別是媽媽每天都大量跟女兒說話,即使她看起來聽不懂,也不會給出任何反應。到了兩歲多的時候,我女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就明顯高出同齡的孩子一大截,很多時候說的話讓我都很吃驚,這得益於在她幼兒時期,我們跟的她大量對話。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每個人從出生到三歲時,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700~1000條額外的類神經連接。然而數量如此龐大的類神經連接如果長期保留,那麼大腦將不堪負荷。因此我們的大腦將通過一個叫作“突觸削減”的過程,削除不必要的類神經連接,淘汰較弱或不經常使用的部分。

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導入。這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1、共情關注(tune in)

父母用語言開發孩子大腦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關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給予孩子迴應。

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樣有責任感,會把注意力放在被下達的任務上,他們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只願意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不情願地參加了某項活動,那麼他們就很難在這項活動中學到詞彙。

兒向語言是用來獲得幼兒關注的良好方式。兒向語言也叫嬰兒語,即像孩子一樣誇大語音的說話方式。比起成人語,兒向語言更加音調優美、韻律動人、措辭簡練。據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如果11~14個月大的嬰兒一直在接受兒向語言,在他們兩歲時能掌握的詞彙比接受成人語的嬰兒多兩倍。只有先吸引嬰兒的耳朵,才能讓他關注說話的內容。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共情關注是最細微的一項原則,它要求父母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等到時機成熟,再去和孩子談論。換句話說,孩子關注什麼,父母就關注什麼。即便孩子關注的東西一直在變化,父母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及時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迴應。

大量的研究報告表明,如果新生兒被晾在一邊,任其哭鬧的話,他的大腦就將遭受負面的影響,導致學習能力變弱、情緒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變差,無法信任他人。嚴重的還能引發成長過程中其他的健康隱患。

2、充分交流(talk more)

多跟孩子交流。

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話語,而是為了讓孩子掌握分門別類的詞彙,並學會他們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讓孩子接觸到廣泛的詞彙,長年累月後,孩子的語言水平會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以下四個方式能讓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詞彙輸入量。

(1) 描述日常活動

即一邊幹活,一邊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

對於孩子來說,聽到一個詞語,就立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麼。這樣做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詞彙量,還能讓孩子明確知道詞彙發音和意義之間的聯繫。

教孩子刷牙時,父母可以這樣說:

“到刷牙時間啦,我們誰先來?”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綠色的。”

“現在我們要把牙膏擠到牙刷上。”

“來,一點點擠。幹得真棒!”

“好,現在準備刷牙了,開始刷吧,從上到下。還要刷刷舌頭。”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2) 不用代詞

稱謂對孩子的詞彙意識和認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能去那兒把那個帶回來嗎?”,即便是成人也會感到迷惑不解。同理,父母和孩子講代詞,孩子既容易感到困惑,也不利於孩子接觸更多的詞彙。孩子接觸到的語料越豐富,他聽懂詞彙、理解詞義的能力就越強,使用時也更加得心應手。

(3) 訓練“脫離語境的語言”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談論的都是當下發生的事情;年歲稍長後,他們就會用語言來描述當下沒看見或未曾體驗的事物,這樣的語言叫作“脫離語境的語言”,是一種非現實的交流。這是孩子智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標誌,它要求說話人具有高級的思維、信息處理能力和迴應能力。這種高階能力的養成,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父母可以使用雙方都熟悉的詞語進行“脫離語境的語言”訓練。比如和孩子聊聊一起做過某事的經歷、孩子喜歡的玩具、以前認識的小夥伴等等。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根據自身的詞彙水平來理解未知的概念。

如果他能很好地理解和迴應“脫離語境的語言”,那麼日後他在學校的成績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4) “擴句”

擴句就是指語言內容的拓展,是“充分交流”語境下的衍生物。這是以拓展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完整他們的表達,在他們現有的詞彙水平上進行更復雜、更深層次的對話。如果你希望孩子能說出有邏輯、結構複雜的句子,他首先必須經常聽到這樣的語言。

具體操作為,在給孩子的回覆上增加詞量。孩子說出一個詞的時候,父母最好回覆兩三個詞;如果孩子說三個詞,父母則以短句回答。

孩子:“抱抱我,抱抱我!”

你:“你想讓爸爸把你抱起來?”

久而久之,這段父子對話就會進化為:

“爸爸,我好累,把我抱起來吧。”

"

閱讀全文,你將瞭解到以下兩點: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我鄰居家有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每年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只有三四次,孩子現在上小學四年級了,這次期末考試,數學考了6分,語文考了25分(總分都是100分)。

我不知道他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無奈?失望?焦慮?也許都有吧。當我得知這個小孩考試成績是這樣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瞭解他的成長經歷,他平時是怎麼跟人相處的。

孩子的爺爺奶奶沒什麼文化,平時能夠保證的也就是孩子的飲食起居,輔導孩子學習是不可能的。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上了年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覺得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了,平時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不上心。對孩子在學校裡面發生了什麼,與誰交往從來都不過問。而孩子在家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看電視,回家就看動畫片,除了吃飯睡覺都是在看電視。長此以往,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也非常差,見到親戚都不好意思開口喊人,更別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有兩位學者做過一項長達三年的研究:當孩子長到三歲時,來自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量,比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累計多出3200萬。此外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相對少地訓斥孩子,多使用積極的、肯定的詞彙,如“你真棒”;而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偏好對孩子使用禁忌詞和負面詞,如“你錯了”“你真差勁”等。

人類大腦掌握思考和學習的區域在孩子三歲前,便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錯過對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後在學業上與其他人的差距。

以上的這組數據對比,看似好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在結合兒童早期語言學習的經歷分析後可以發現,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有一定影響力,但不是絕對的。

無論出身如何,每個孩子都有著無限的潛力可以被開發,但是這些潛力的開發程度卻被早期語言環境中的3000多萬詞彙量拉開差距。

需要強調的是,這3000萬詞彙量的差距並不是指3000萬個不同的詞彙,而是說話的總量,包括那些重複的話語。另一方面,即使沒有科學證明我們也知道,重複且毫無意義的話語,如3000萬次“閉嘴”,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益處。在這些詞彙量中,語言的豐富性、複雜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饋”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夫妻倆就每天跟她聊天,特別是媽媽每天都大量跟女兒說話,即使她看起來聽不懂,也不會給出任何反應。到了兩歲多的時候,我女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就明顯高出同齡的孩子一大截,很多時候說的話讓我都很吃驚,這得益於在她幼兒時期,我們跟的她大量對話。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每個人從出生到三歲時,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700~1000條額外的類神經連接。然而數量如此龐大的類神經連接如果長期保留,那麼大腦將不堪負荷。因此我們的大腦將通過一個叫作“突觸削減”的過程,削除不必要的類神經連接,淘汰較弱或不經常使用的部分。

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導入。這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1、共情關注(tune in)

父母用語言開發孩子大腦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關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給予孩子迴應。

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樣有責任感,會把注意力放在被下達的任務上,他們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只願意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不情願地參加了某項活動,那麼他們就很難在這項活動中學到詞彙。

兒向語言是用來獲得幼兒關注的良好方式。兒向語言也叫嬰兒語,即像孩子一樣誇大語音的說話方式。比起成人語,兒向語言更加音調優美、韻律動人、措辭簡練。據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如果11~14個月大的嬰兒一直在接受兒向語言,在他們兩歲時能掌握的詞彙比接受成人語的嬰兒多兩倍。只有先吸引嬰兒的耳朵,才能讓他關注說話的內容。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共情關注是最細微的一項原則,它要求父母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等到時機成熟,再去和孩子談論。換句話說,孩子關注什麼,父母就關注什麼。即便孩子關注的東西一直在變化,父母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及時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迴應。

大量的研究報告表明,如果新生兒被晾在一邊,任其哭鬧的話,他的大腦就將遭受負面的影響,導致學習能力變弱、情緒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變差,無法信任他人。嚴重的還能引發成長過程中其他的健康隱患。

2、充分交流(talk more)

多跟孩子交流。

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話語,而是為了讓孩子掌握分門別類的詞彙,並學會他們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讓孩子接觸到廣泛的詞彙,長年累月後,孩子的語言水平會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以下四個方式能讓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詞彙輸入量。

(1) 描述日常活動

即一邊幹活,一邊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

對於孩子來說,聽到一個詞語,就立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麼。這樣做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詞彙量,還能讓孩子明確知道詞彙發音和意義之間的聯繫。

教孩子刷牙時,父母可以這樣說:

“到刷牙時間啦,我們誰先來?”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綠色的。”

“現在我們要把牙膏擠到牙刷上。”

“來,一點點擠。幹得真棒!”

“好,現在準備刷牙了,開始刷吧,從上到下。還要刷刷舌頭。”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2) 不用代詞

稱謂對孩子的詞彙意識和認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能去那兒把那個帶回來嗎?”,即便是成人也會感到迷惑不解。同理,父母和孩子講代詞,孩子既容易感到困惑,也不利於孩子接觸更多的詞彙。孩子接觸到的語料越豐富,他聽懂詞彙、理解詞義的能力就越強,使用時也更加得心應手。

(3) 訓練“脫離語境的語言”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談論的都是當下發生的事情;年歲稍長後,他們就會用語言來描述當下沒看見或未曾體驗的事物,這樣的語言叫作“脫離語境的語言”,是一種非現實的交流。這是孩子智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標誌,它要求說話人具有高級的思維、信息處理能力和迴應能力。這種高階能力的養成,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父母可以使用雙方都熟悉的詞語進行“脫離語境的語言”訓練。比如和孩子聊聊一起做過某事的經歷、孩子喜歡的玩具、以前認識的小夥伴等等。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根據自身的詞彙水平來理解未知的概念。

如果他能很好地理解和迴應“脫離語境的語言”,那麼日後他在學校的成績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4) “擴句”

擴句就是指語言內容的拓展,是“充分交流”語境下的衍生物。這是以拓展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完整他們的表達,在他們現有的詞彙水平上進行更復雜、更深層次的對話。如果你希望孩子能說出有邏輯、結構複雜的句子,他首先必須經常聽到這樣的語言。

具體操作為,在給孩子的回覆上增加詞量。孩子說出一個詞的時候,父母最好回覆兩三個詞;如果孩子說三個詞,父母則以短句回答。

孩子:“抱抱我,抱抱我!”

你:“你想讓爸爸把你抱起來?”

久而久之,這段父子對話就會進化為:

“爸爸,我好累,把我抱起來吧。”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3、輪流談話(take turns)

輪流談話不僅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準則,還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開發兒童的大腦起著決定性作用。

為了讓“你來我往”的親子互動成功展開,關鍵都在於父母必須耐心地等待孩子的迴應。從嬰兒時期成長而來的孩子可能開始說一些讓父母不明白的詞語,可能因為是孩子自創的,也可能是由於發音不完整。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語音信息,認真迴應,在孩子回答時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來搜尋迴應的詞語。這是“輪流談話”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不是所有的話語都利於談話的展開。父母應該多開展開放式問題,而非限定式問題。“這是什麼?”“球的顏色是什麼?”“牛怎麼說?”等詢問定義、類別的疑問句,對談話的輪替以及孩子詞彙的積累沒有益處。同樣的,能用簡單的“是”“否”作答的疑問句也存在這個問題。孩子只需要在腦海中搜尋那個熟悉的詞語即可,不需要花額外力氣。

開放式問題則能夠完美地實現“輪流談話”的目的。家長只需拋出“怎麼辦”和“為什麼”,就足以讓孩子在思維的世界裡天馬行空,獨立思考,最終逐漸地學會解決問題。

"

閱讀全文,你將瞭解到以下兩點: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一、孩子語言能力的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我鄰居家有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父母在外地工作,孩子每年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只有三四次,孩子現在上小學四年級了,這次期末考試,數學考了6分,語文考了25分(總分都是100分)。

我不知道他的父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無奈?失望?焦慮?也許都有吧。當我得知這個小孩考試成績是這樣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我瞭解他的成長經歷,他平時是怎麼跟人相處的。

孩子的爺爺奶奶沒什麼文化,平時能夠保證的也就是孩子的飲食起居,輔導孩子學習是不可能的。孩子的爺爺奶奶都上了年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覺得把孩子拉扯大就行了,平時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不上心。對孩子在學校裡面發生了什麼,與誰交往從來都不過問。而孩子在家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看電視,回家就看動畫片,除了吃飯睡覺都是在看電視。長此以往,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也非常差,見到親戚都不好意思開口喊人,更別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有兩位學者做過一項長達三年的研究:當孩子長到三歲時,來自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量,比接受福利救濟家庭的兒童聽到的詞彙累計多出3200萬。此外高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相對少地訓斥孩子,多使用積極的、肯定的詞彙,如“你真棒”;而低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偏好對孩子使用禁忌詞和負面詞,如“你錯了”“你真差勁”等。

人類大腦掌握思考和學習的區域在孩子三歲前,便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錯過對兒童早期語言能力的培養,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後在學業上與其他人的差距。

以上的這組數據對比,看似好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在結合兒童早期語言學習的經歷分析後可以發現,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有一定影響力,但不是絕對的。

無論出身如何,每個孩子都有著無限的潛力可以被開發,但是這些潛力的開發程度卻被早期語言環境中的3000多萬詞彙量拉開差距。

需要強調的是,這3000萬詞彙量的差距並不是指3000萬個不同的詞彙,而是說話的總量,包括那些重複的話語。另一方面,即使沒有科學證明我們也知道,重複且毫無意義的話語,如3000萬次“閉嘴”,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益處。在這些詞彙量中,語言的豐富性、複雜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饋”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夫妻倆就每天跟她聊天,特別是媽媽每天都大量跟女兒說話,即使她看起來聽不懂,也不會給出任何反應。到了兩歲多的時候,我女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就明顯高出同齡的孩子一大截,很多時候說的話讓我都很吃驚,這得益於在她幼兒時期,我們跟的她大量對話。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每個人從出生到三歲時,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700~1000條額外的類神經連接。然而數量如此龐大的類神經連接如果長期保留,那麼大腦將不堪負荷。因此我們的大腦將通過一個叫作“突觸削減”的過程,削除不必要的類神經連接,淘汰較弱或不經常使用的部分。

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導入。這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二、如何優化和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T原則

1、共情關注(tune in)

父母用語言開發孩子大腦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關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給予孩子迴應。

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樣有責任感,會把注意力放在被下達的任務上,他們沒有強大的執行力,只願意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不情願地參加了某項活動,那麼他們就很難在這項活動中學到詞彙。

兒向語言是用來獲得幼兒關注的良好方式。兒向語言也叫嬰兒語,即像孩子一樣誇大語音的說話方式。比起成人語,兒向語言更加音調優美、韻律動人、措辭簡練。據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如果11~14個月大的嬰兒一直在接受兒向語言,在他們兩歲時能掌握的詞彙比接受成人語的嬰兒多兩倍。只有先吸引嬰兒的耳朵,才能讓他關注說話的內容。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共情關注是最細微的一項原則,它要求父母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等到時機成熟,再去和孩子談論。換句話說,孩子關注什麼,父母就關注什麼。即便孩子關注的東西一直在變化,父母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及時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迴應。

大量的研究報告表明,如果新生兒被晾在一邊,任其哭鬧的話,他的大腦就將遭受負面的影響,導致學習能力變弱、情緒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變差,無法信任他人。嚴重的還能引發成長過程中其他的健康隱患。

2、充分交流(talk more)

多跟孩子交流。

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話語,而是為了讓孩子掌握分門別類的詞彙,並學會他們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讓孩子接觸到廣泛的詞彙,長年累月後,孩子的語言水平會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以下四個方式能讓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詞彙輸入量。

(1) 描述日常活動

即一邊幹活,一邊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

對於孩子來說,聽到一個詞語,就立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麼。這樣做除了能拓展孩子的詞彙量,還能讓孩子明確知道詞彙發音和意義之間的聯繫。

教孩子刷牙時,父母可以這樣說:

“到刷牙時間啦,我們誰先來?”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綠色的。”

“現在我們要把牙膏擠到牙刷上。”

“來,一點點擠。幹得真棒!”

“好,現在準備刷牙了,開始刷吧,從上到下。還要刷刷舌頭。”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2) 不用代詞

稱謂對孩子的詞彙意識和認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如果有人對你說,“你能去那兒把那個帶回來嗎?”,即便是成人也會感到迷惑不解。同理,父母和孩子講代詞,孩子既容易感到困惑,也不利於孩子接觸更多的詞彙。孩子接觸到的語料越豐富,他聽懂詞彙、理解詞義的能力就越強,使用時也更加得心應手。

(3) 訓練“脫離語境的語言”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談論的都是當下發生的事情;年歲稍長後,他們就會用語言來描述當下沒看見或未曾體驗的事物,這樣的語言叫作“脫離語境的語言”,是一種非現實的交流。這是孩子智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標誌,它要求說話人具有高級的思維、信息處理能力和迴應能力。這種高階能力的養成,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父母可以使用雙方都熟悉的詞語進行“脫離語境的語言”訓練。比如和孩子聊聊一起做過某事的經歷、孩子喜歡的玩具、以前認識的小夥伴等等。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根據自身的詞彙水平來理解未知的概念。

如果他能很好地理解和迴應“脫離語境的語言”,那麼日後他在學校的成績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4) “擴句”

擴句就是指語言內容的拓展,是“充分交流”語境下的衍生物。這是以拓展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完整他們的表達,在他們現有的詞彙水平上進行更復雜、更深層次的對話。如果你希望孩子能說出有邏輯、結構複雜的句子,他首先必須經常聽到這樣的語言。

具體操作為,在給孩子的回覆上增加詞量。孩子說出一個詞的時候,父母最好回覆兩三個詞;如果孩子說三個詞,父母則以短句回答。

孩子:“抱抱我,抱抱我!”

你:“你想讓爸爸把你抱起來?”

久而久之,這段父子對話就會進化為:

“爸爸,我好累,把我抱起來吧。”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3、輪流談話(take turns)

輪流談話不僅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準則,還是3T原則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開發兒童的大腦起著決定性作用。

為了讓“你來我往”的親子互動成功展開,關鍵都在於父母必須耐心地等待孩子的迴應。從嬰兒時期成長而來的孩子可能開始說一些讓父母不明白的詞語,可能因為是孩子自創的,也可能是由於發音不完整。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語音信息,認真迴應,在孩子回答時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來搜尋迴應的詞語。這是“輪流談話”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不是所有的話語都利於談話的展開。父母應該多開展開放式問題,而非限定式問題。“這是什麼?”“球的顏色是什麼?”“牛怎麼說?”等詢問定義、類別的疑問句,對談話的輪替以及孩子詞彙的積累沒有益處。同樣的,能用簡單的“是”“否”作答的疑問句也存在這個問題。孩子只需要在腦海中搜尋那個熟悉的詞語即可,不需要花額外力氣。

開放式問題則能夠完美地實現“輪流談話”的目的。家長只需拋出“怎麼辦”和“為什麼”,就足以讓孩子在思維的世界裡天馬行空,獨立思考,最終逐漸地學會解決問題。

寶媽必看:3歲的孩子怎樣比其他孩子多掌握3200萬字的詞彙量?

3T原則實戰案例:

共情關注:

你注意到剛剛起床的孩子,急著要去看外公。

充分交流:

“來,我們把衣服穿好,待會兒就要去看外公。這裡有條紫色的裙子,還有一條粉色的。紫色的上面繡有漂亮的花朵,而粉紅色的帶有荷葉邊。”

輪流談話:

“你想穿哪一條?”

“粉色的嗎?我以為你要紫色的那條呢!”

“你喜歡這條裙子是因為它有口袋嗎?”

“原來如此,這樣你就可以把外公給你的糖果裝進去了。”

“粉色最好,因為它最適合用來不停地轉圈。”

作為家長的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孩子的起跑線就是從他出生到3歲這段時間,你與孩子溝通,將決定他這輩子的語言能力。你給孩子傳遞和表達的,將是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關於如何養育3歲以前的寶寶,你有什麼好的想法或者建議,歡迎留言分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