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娃長大後,成啥都能忍的“老好人”,這3點家長要注意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家庭教育 文章 羊駝媽媽 2019-04-23

文|羊駝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上非常的用心,認為孩子有好的品行是比好成績還值得稱讚的。所以在平時的教育中很注重培養孩子的情商,希望孩子能夠受到歡迎。比如說分享,很多孩子都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出去,但是朋友家的寶寶在媽媽的引導下就能夠很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小夥伴們。在小區裡也是經常被大家表揚。但是慢慢的朋友發現,可能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些偏頗了。比如說孩子是願意分享了,但是卻不懂得拒絕了。有時候只有一個玩具,有小朋友想要玩兒,寶寶就把自己的玩具給了對方,自己在一旁幹看著,可以看出過分的強調分享這件事沒有讓孩子覺得快樂,反而是一種負擔。慢慢地孩子養成了不懂拒絕的性格,這時朋友才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

與大多數寶寶表現出來的自私相比,不懂得拒絕似乎很少被家長們在意,主流的家庭教育都是要寶寶學會分享、樂於助人等等,但是有時候家長的過分強調,反而讓孩子不能夠正確的看待自己的需求。這種“老好人”的行為方式會讓孩子的處事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困擾。不得不說教育是要把握一定的尺度的,否則過猶不及一樣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這種“老好人”的行為方式主要有哪些表現。

一、什麼是“老好人”?

1.不懂得拒絕

這種類型的孩子在遇到對方提出的要求時,會表現出不懂得拒絕的狀態,也就是說即使這個需求對於自己來說也很難達成,但是孩子還是會盡力的去做。看上去是樂於幫助別人,但是是孩子的內心會因為過於勉強自己而有很大的壓力產生。

不想娃長大後,成啥都能忍的“老好人”,這3點家長要注意

2.沒有自己的主見

當與對方出現意見分歧時,很容易放棄自己的想法而聽從對方的意見。從這種行為表現上看,孩子的想法沒有得到順利的表達,久而久之喪失自己的主見。對於問題本能的反應是聽從,而不是通過思考而表達自己的意圖。

3.傾向於討好型人格

在於人交往的時候,很容易處於討好的狀態,過分的在於對方的情緒而感受,忽略自己的處境和需求。儘量的滿足對方,討好、取悅成了一種本能。長期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情緒,隱瞞自己的真實狀態。

可以看出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老好人”,每天忙於幫助別人,但是自己卻沒有堅定的立場,並且在與人交往中很少能夠感受到快樂。但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老好人”產生呢?

二、“老好人”式的孩子是怎麼產生的?

1.家庭環境的薰陶

有些家長本身就是老好人,在行為方式上極具老好人的行為特點。所以孩子很容易受到家長的影響,在與同伴相處時,不懂得表達自己。不可置否的是家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並且是非常持久性的。甚至在孩子成年後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不想娃長大後,成啥都能忍的“老好人”,這3點家長要注意

2.在表達自己的需求時經常遭到打壓和拒絕

當孩子在表達自己時,受到了家長的批評或者是拒絕。這時候,孩子會有一個誤區,認為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是錯誤的。所以孩子會在行為上儘量的配合父母的想法,而逐漸的隱藏自己的需求,儘量避免再次受到指責和拒絕。

3.家長進行道德教育時忽視了孩子的內心需求

在孩子的行為養成階段,家長對於孩子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沒有注意到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所不同的話,很可能帶給孩子錯誤的認真。造成孩子以為幫助別人一定是對的,即使是自己受到傷害也是可以的。顯然這是家長的教育存在問題。

當受到環境的影響,孩子養成了“老好人”的性格特點,家長會發現,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從長遠來看也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心理以及健全人格的養成。

三、孩子成為“老好人”面臨的困擾:

1.沒有正確的是非觀

明明知道自己是對的,但是因為和對方的認知不一樣,而不敢堅持自己。這種糾結的狀態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是非觀的建立。對於對錯沒有明確的區分界線,也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出現行為偏差。

不想娃長大後,成啥都能忍的“老好人”,這3點家長要注意

2.不懂得說不,只能遷就別人

孩子明明不喜歡、不願意,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說不,認為說不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一味的遷就別人,很少感到快樂。對於一些正面的情感比如說分享、助人等等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在自我需求和隱藏自己中徘徊糾結,感受不到交往中的樂趣。

3.在討好、取悅中,變得更加自卑

孩子在這種狀態下有更多的自卑傾向,對於想要爭取的東西很容易放棄,或者是謙讓給別人,本能上認為自己不配擁有。這種自卑的心理會加重孩子的取悅行為,這種與人之間不平等的交往方式會讓孩子很受傷。

可以看出老人確實不是一種健康的處事方法,那麼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怎樣去做呢才能避免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認識誤區的呢?

四、避免孩子成為“老好人”,家長應該怎樣做?

1.讓孩子正確理解分享的意義

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如果分享讓自己不快樂,那就很有可能是進入了一個誤區。通過分享的行為使得自己和周圍人都獲得快樂,這才是分享的意義。在孩子沒有弄清這個意義之前,家長不要對於孩子過於勉強,否則會讓孩子走入另一個極端。

不想娃長大後,成啥都能忍的“老好人”,這3點家長要注意

2.在孩子表達想法需求時正面的迴應

當孩子有需求時,家長應該正確的看待,適時地給予正面的反饋。讓孩子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意識,同時不要嚴厲的拒絕孩子,讓孩子有自由表達的空間,不必為了配合父母而學會隱瞞、掩藏或者遷就。

3.注重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多認可孩子

多對孩子說“你很棒!”,讓孩子更加自信,認為自己值得擁有很美好的東西,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自己也是很優秀的,自然地表達就可以,完全不必為了得到認可而選擇遷就、忍讓。

避免孩子成為“老好人”,家長需注意這些問題:

·給孩子一定的發揮空間,不要憑藉自己主觀想法壓制孩子的想法

·日常溝通語氣要平和,不要擺架子,不要習慣性呵斥

·孩子犯錯誤時,不要急躁,問清原因再視情況解決

在孩子的培養中,父母的影響是很大的。不勉強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長軌跡,不以過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注意結合不同的年齡段進行,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過分取悅、遷就的“老好人”教育對於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尤其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所以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情感反饋,不要沉浸在自己的道德幻想中,忽視了孩子的本能需求。

大家對於“老好人”有哪些看法呢?對於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留言分享!

-----------------------

在育兒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我是羊駝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