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

文/夏小憂

寫作以來,每天睜開眼睛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可以寫點啥?”,其實這樣的靈魂拷問幾乎每個寫作的人都會遇到,也跟同樣寫作的朋友交流過,大家應對的方法大致相同,要麼追熱點,要麼寫時下最能引起人們熱議的話題,當然也有比較佛系、純粹寫自己的。

剛開始接觸新媒體寫作時,我也追過一段時間的熱點,就是一有空就去看熱搜榜,哪個明星結婚了,哪個名人又生娃了......諸如此類,但凡逮到這樣的話題,就趕緊火急火燎快速成文,然後潤色打磨,投遞給適合的平臺,等待編輯的回覆。

那段時間因為寫熱點稿,也陸陸續續上過一些平臺,但時間久了就有種被熱點綁架的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我一個文友說的那樣:“似乎不追熱點,就不知道可以寫啥了。”她的話警醒了我,雖然上稿很開心,但那總歸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們當然可以追感興趣的熱點,但除了追熱點、難道就沒有話題可寫了嗎?

"

文/夏小憂

寫作以來,每天睜開眼睛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可以寫點啥?”,其實這樣的靈魂拷問幾乎每個寫作的人都會遇到,也跟同樣寫作的朋友交流過,大家應對的方法大致相同,要麼追熱點,要麼寫時下最能引起人們熱議的話題,當然也有比較佛系、純粹寫自己的。

剛開始接觸新媒體寫作時,我也追過一段時間的熱點,就是一有空就去看熱搜榜,哪個明星結婚了,哪個名人又生娃了......諸如此類,但凡逮到這樣的話題,就趕緊火急火燎快速成文,然後潤色打磨,投遞給適合的平臺,等待編輯的回覆。

那段時間因為寫熱點稿,也陸陸續續上過一些平臺,但時間久了就有種被熱點綁架的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我一個文友說的那樣:“似乎不追熱點,就不知道可以寫啥了。”她的話警醒了我,雖然上稿很開心,但那總歸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們當然可以追感興趣的熱點,但除了追熱點、難道就沒有話題可寫了嗎?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但直到最近看了李娟的散文集《九篇雪》,我才算是有點想明白了。

其實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阿勒泰的角落》出自李娟筆下,但也就僅限於此了,對於李娟並沒有深入的瞭解,更不知道她筆下的文字竟然如此優美、乾淨、空靈......

直到最近翻開她的處女作《九篇雪》,簡直驚為天人!我忍不住感嘆:一個人的文字怎麼可以這如此渾然天成、如此鮮活靈動?最關鍵的一點是,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並且什麼都能寫得那麼有趣!

跟很多潛心寫作的人不同,寫作這本《九篇雪》時,李娟正跟隨母親、外婆在阿勒泰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山區不僅物資匱乏,交通也不便利,就連喝水都要自己去河邊挑,還常常要跟隨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轉場......居無定所。

她每天要忙著趕牛、挑水、去河邊洗衣服、等很久的車去進貨、修房子......生活瑣碎、平淡,但她卻能享受其中,並將這些瑣碎書寫成文字,裝點成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一盞明燈。

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一蔬一飯、一草一木,這是李娟的厲害之處,也是每一個寫作者都值得學習的地方。

"

文/夏小憂

寫作以來,每天睜開眼睛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可以寫點啥?”,其實這樣的靈魂拷問幾乎每個寫作的人都會遇到,也跟同樣寫作的朋友交流過,大家應對的方法大致相同,要麼追熱點,要麼寫時下最能引起人們熱議的話題,當然也有比較佛系、純粹寫自己的。

剛開始接觸新媒體寫作時,我也追過一段時間的熱點,就是一有空就去看熱搜榜,哪個明星結婚了,哪個名人又生娃了......諸如此類,但凡逮到這樣的話題,就趕緊火急火燎快速成文,然後潤色打磨,投遞給適合的平臺,等待編輯的回覆。

那段時間因為寫熱點稿,也陸陸續續上過一些平臺,但時間久了就有種被熱點綁架的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我一個文友說的那樣:“似乎不追熱點,就不知道可以寫啥了。”她的話警醒了我,雖然上稿很開心,但那總歸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們當然可以追感興趣的熱點,但除了追熱點、難道就沒有話題可寫了嗎?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但直到最近看了李娟的散文集《九篇雪》,我才算是有點想明白了。

其實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阿勒泰的角落》出自李娟筆下,但也就僅限於此了,對於李娟並沒有深入的瞭解,更不知道她筆下的文字竟然如此優美、乾淨、空靈......

直到最近翻開她的處女作《九篇雪》,簡直驚為天人!我忍不住感嘆:一個人的文字怎麼可以這如此渾然天成、如此鮮活靈動?最關鍵的一點是,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並且什麼都能寫得那麼有趣!

跟很多潛心寫作的人不同,寫作這本《九篇雪》時,李娟正跟隨母親、外婆在阿勒泰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山區不僅物資匱乏,交通也不便利,就連喝水都要自己去河邊挑,還常常要跟隨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轉場......居無定所。

她每天要忙著趕牛、挑水、去河邊洗衣服、等很久的車去進貨、修房子......生活瑣碎、平淡,但她卻能享受其中,並將這些瑣碎書寫成文字,裝點成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一盞明燈。

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一蔬一飯、一草一木,這是李娟的厲害之處,也是每一個寫作者都值得學習的地方。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一起來看看李娟的《九篇雪》都寫了啥。

一、寫不完的媽媽

李娟在《九篇雪》中有多次寫到自己的媽媽,比如:“我媽從不洗衣服,也不提水,但每天還是要到河邊轉幾圈。她比較喜歡釣魚,雖然從來沒有釣到過一條。每次她釣不上魚她就把魚竿折斷,扔進水裡,跑回家向我們發誓要是再釣魚就如何如何。”

“我媽在附近山上拾木耳,很快就回來了。她站在那裡笑吟吟傾聽我滿腔血淚的控訴,也不開腔。末了笑得前仰後合......”

“這附近的群山沒有不被我們逛遍的。尤其是我媽,趁我們一不注意就開溜,甩下我們百無聊賴地守著破店,自己卻一整天一整天地滿山跑遍,肚子餓了才想到回家。”

“我媽在豔陽天的日子裡,站在半透明的滯悶的塑料棚子下裁剪,人都快晒化了。極想穿從內地帶來的短衣短褲,又覺得把胳膊腿都露出來很不好意思,畢竟此地氛圍不同......我媽就只好往天棚下的檀條縫裡塞一塊瓦楞紙板,太陽挪一點,紙板也跟著挪一點,剛好能把她擋住為止。終於有一天,她挪煩了,脫掉襯衣長褲,換上在內地穿過的花裡胡哨的涼褂和膝蓋上兩寸的寬腿老太婆短褲,都是綿綢的,輕軟涼爽,很是愜意了一會兒。可卻把顧客著實給驚著了。”

......

雖然全書沒有特地花一章節單獨寫媽媽(媽媽知道的麻雀窩一節,也不全是寫媽媽),但李媽媽的形象早已赫然紙上,她性格開朗、天真又風趣、跟女兒相處融洽,面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困境,總是笑吟吟地面對,哪怕被牛群拱房子,她也能一邊追趕一邊鬨笑......

誰能說這樣的素材不值得一寫呢?

"

文/夏小憂

寫作以來,每天睜開眼睛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可以寫點啥?”,其實這樣的靈魂拷問幾乎每個寫作的人都會遇到,也跟同樣寫作的朋友交流過,大家應對的方法大致相同,要麼追熱點,要麼寫時下最能引起人們熱議的話題,當然也有比較佛系、純粹寫自己的。

剛開始接觸新媒體寫作時,我也追過一段時間的熱點,就是一有空就去看熱搜榜,哪個明星結婚了,哪個名人又生娃了......諸如此類,但凡逮到這樣的話題,就趕緊火急火燎快速成文,然後潤色打磨,投遞給適合的平臺,等待編輯的回覆。

那段時間因為寫熱點稿,也陸陸續續上過一些平臺,但時間久了就有種被熱點綁架的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我一個文友說的那樣:“似乎不追熱點,就不知道可以寫啥了。”她的話警醒了我,雖然上稿很開心,但那總歸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們當然可以追感興趣的熱點,但除了追熱點、難道就沒有話題可寫了嗎?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但直到最近看了李娟的散文集《九篇雪》,我才算是有點想明白了。

其實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阿勒泰的角落》出自李娟筆下,但也就僅限於此了,對於李娟並沒有深入的瞭解,更不知道她筆下的文字竟然如此優美、乾淨、空靈......

直到最近翻開她的處女作《九篇雪》,簡直驚為天人!我忍不住感嘆:一個人的文字怎麼可以這如此渾然天成、如此鮮活靈動?最關鍵的一點是,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並且什麼都能寫得那麼有趣!

跟很多潛心寫作的人不同,寫作這本《九篇雪》時,李娟正跟隨母親、外婆在阿勒泰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山區不僅物資匱乏,交通也不便利,就連喝水都要自己去河邊挑,還常常要跟隨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轉場......居無定所。

她每天要忙著趕牛、挑水、去河邊洗衣服、等很久的車去進貨、修房子......生活瑣碎、平淡,但她卻能享受其中,並將這些瑣碎書寫成文字,裝點成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一盞明燈。

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一蔬一飯、一草一木,這是李娟的厲害之處,也是每一個寫作者都值得學習的地方。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一起來看看李娟的《九篇雪》都寫了啥。

一、寫不完的媽媽

李娟在《九篇雪》中有多次寫到自己的媽媽,比如:“我媽從不洗衣服,也不提水,但每天還是要到河邊轉幾圈。她比較喜歡釣魚,雖然從來沒有釣到過一條。每次她釣不上魚她就把魚竿折斷,扔進水裡,跑回家向我們發誓要是再釣魚就如何如何。”

“我媽在附近山上拾木耳,很快就回來了。她站在那裡笑吟吟傾聽我滿腔血淚的控訴,也不開腔。末了笑得前仰後合......”

“這附近的群山沒有不被我們逛遍的。尤其是我媽,趁我們一不注意就開溜,甩下我們百無聊賴地守著破店,自己卻一整天一整天地滿山跑遍,肚子餓了才想到回家。”

“我媽在豔陽天的日子裡,站在半透明的滯悶的塑料棚子下裁剪,人都快晒化了。極想穿從內地帶來的短衣短褲,又覺得把胳膊腿都露出來很不好意思,畢竟此地氛圍不同......我媽就只好往天棚下的檀條縫裡塞一塊瓦楞紙板,太陽挪一點,紙板也跟著挪一點,剛好能把她擋住為止。終於有一天,她挪煩了,脫掉襯衣長褲,換上在內地穿過的花裡胡哨的涼褂和膝蓋上兩寸的寬腿老太婆短褲,都是綿綢的,輕軟涼爽,很是愜意了一會兒。可卻把顧客著實給驚著了。”

......

雖然全書沒有特地花一章節單獨寫媽媽(媽媽知道的麻雀窩一節,也不全是寫媽媽),但李媽媽的形象早已赫然紙上,她性格開朗、天真又風趣、跟女兒相處融洽,面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困境,總是笑吟吟地面對,哪怕被牛群拱房子,她也能一邊追趕一邊鬨笑......

誰能說這樣的素材不值得一寫呢?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二、吃在山野

吃飯是因為餓還是為了消遣?

李娟說,對於常年旅居的她們來說,吃飯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她們總是很單純地因為餓而不是因為別的什麼才去想吃飯。在這個萬事萬物日益飛速進化的時代,當食物和愛情一樣,也成為一種消遣時,真正的飢餓和孤獨會不會因此而更加虛茫無際?

她說,好在日子太過忙碌,幾乎沒有閒工夫去想得更多,每當餓了,也到了下一頓開飯的時間了。吃在山野,也能吃出別樣美味。

下雨天,一群人聚在一起,握著一塊堅硬的奶糖偎在爐子旁一邊烤火一邊啃食,待爐子上的水燒開,把剛釣起的魚煮下鍋,放進去各種各樣的佐料,鹽、野蔥、醋、辣椒醬、順便再蒸點饃饃......一頓美味的晚餐就這樣新鮮出爐了,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會比它更香。

一些清晨時光,進山販賣羊皮的維吾爾族老鄉,在她家簡陋的小灶烤火取暖,外婆在爐子邊做早飯、熬米湯,老鄉們與外婆有一搭沒一搭地喧話,待外婆揭開鍋蓋,勻出一碗碗米湯挨個遞給寒冷的人們......

還有那些顛簸在小型農用貨車後車鬥上的日子,她意外從包裡掏出幾個泡泡糖,分給一同搭車的人,大家一邊顛簸一邊歡樂地聊天,然後有人遞來了餅乾......

都是些細碎的微小快樂,因食分享食物而帶來的快樂,卻是那麼地不可或缺。可以說,這些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饋贈。

民以食為天,關於吃這件事,似乎永遠也寫不完。

"

文/夏小憂

寫作以來,每天睜開眼睛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可以寫點啥?”,其實這樣的靈魂拷問幾乎每個寫作的人都會遇到,也跟同樣寫作的朋友交流過,大家應對的方法大致相同,要麼追熱點,要麼寫時下最能引起人們熱議的話題,當然也有比較佛系、純粹寫自己的。

剛開始接觸新媒體寫作時,我也追過一段時間的熱點,就是一有空就去看熱搜榜,哪個明星結婚了,哪個名人又生娃了......諸如此類,但凡逮到這樣的話題,就趕緊火急火燎快速成文,然後潤色打磨,投遞給適合的平臺,等待編輯的回覆。

那段時間因為寫熱點稿,也陸陸續續上過一些平臺,但時間久了就有種被熱點綁架的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我一個文友說的那樣:“似乎不追熱點,就不知道可以寫啥了。”她的話警醒了我,雖然上稿很開心,但那總歸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們當然可以追感興趣的熱點,但除了追熱點、難道就沒有話題可寫了嗎?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但直到最近看了李娟的散文集《九篇雪》,我才算是有點想明白了。

其實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阿勒泰的角落》出自李娟筆下,但也就僅限於此了,對於李娟並沒有深入的瞭解,更不知道她筆下的文字竟然如此優美、乾淨、空靈......

直到最近翻開她的處女作《九篇雪》,簡直驚為天人!我忍不住感嘆:一個人的文字怎麼可以這如此渾然天成、如此鮮活靈動?最關鍵的一點是,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並且什麼都能寫得那麼有趣!

跟很多潛心寫作的人不同,寫作這本《九篇雪》時,李娟正跟隨母親、外婆在阿勒泰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山區不僅物資匱乏,交通也不便利,就連喝水都要自己去河邊挑,還常常要跟隨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轉場......居無定所。

她每天要忙著趕牛、挑水、去河邊洗衣服、等很久的車去進貨、修房子......生活瑣碎、平淡,但她卻能享受其中,並將這些瑣碎書寫成文字,裝點成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一盞明燈。

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一蔬一飯、一草一木,這是李娟的厲害之處,也是每一個寫作者都值得學習的地方。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一起來看看李娟的《九篇雪》都寫了啥。

一、寫不完的媽媽

李娟在《九篇雪》中有多次寫到自己的媽媽,比如:“我媽從不洗衣服,也不提水,但每天還是要到河邊轉幾圈。她比較喜歡釣魚,雖然從來沒有釣到過一條。每次她釣不上魚她就把魚竿折斷,扔進水裡,跑回家向我們發誓要是再釣魚就如何如何。”

“我媽在附近山上拾木耳,很快就回來了。她站在那裡笑吟吟傾聽我滿腔血淚的控訴,也不開腔。末了笑得前仰後合......”

“這附近的群山沒有不被我們逛遍的。尤其是我媽,趁我們一不注意就開溜,甩下我們百無聊賴地守著破店,自己卻一整天一整天地滿山跑遍,肚子餓了才想到回家。”

“我媽在豔陽天的日子裡,站在半透明的滯悶的塑料棚子下裁剪,人都快晒化了。極想穿從內地帶來的短衣短褲,又覺得把胳膊腿都露出來很不好意思,畢竟此地氛圍不同......我媽就只好往天棚下的檀條縫裡塞一塊瓦楞紙板,太陽挪一點,紙板也跟著挪一點,剛好能把她擋住為止。終於有一天,她挪煩了,脫掉襯衣長褲,換上在內地穿過的花裡胡哨的涼褂和膝蓋上兩寸的寬腿老太婆短褲,都是綿綢的,輕軟涼爽,很是愜意了一會兒。可卻把顧客著實給驚著了。”

......

雖然全書沒有特地花一章節單獨寫媽媽(媽媽知道的麻雀窩一節,也不全是寫媽媽),但李媽媽的形象早已赫然紙上,她性格開朗、天真又風趣、跟女兒相處融洽,面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困境,總是笑吟吟地面對,哪怕被牛群拱房子,她也能一邊追趕一邊鬨笑......

誰能說這樣的素材不值得一寫呢?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二、吃在山野

吃飯是因為餓還是為了消遣?

李娟說,對於常年旅居的她們來說,吃飯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她們總是很單純地因為餓而不是因為別的什麼才去想吃飯。在這個萬事萬物日益飛速進化的時代,當食物和愛情一樣,也成為一種消遣時,真正的飢餓和孤獨會不會因此而更加虛茫無際?

她說,好在日子太過忙碌,幾乎沒有閒工夫去想得更多,每當餓了,也到了下一頓開飯的時間了。吃在山野,也能吃出別樣美味。

下雨天,一群人聚在一起,握著一塊堅硬的奶糖偎在爐子旁一邊烤火一邊啃食,待爐子上的水燒開,把剛釣起的魚煮下鍋,放進去各種各樣的佐料,鹽、野蔥、醋、辣椒醬、順便再蒸點饃饃......一頓美味的晚餐就這樣新鮮出爐了,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會比它更香。

一些清晨時光,進山販賣羊皮的維吾爾族老鄉,在她家簡陋的小灶烤火取暖,外婆在爐子邊做早飯、熬米湯,老鄉們與外婆有一搭沒一搭地喧話,待外婆揭開鍋蓋,勻出一碗碗米湯挨個遞給寒冷的人們......

還有那些顛簸在小型農用貨車後車鬥上的日子,她意外從包裡掏出幾個泡泡糖,分給一同搭車的人,大家一邊顛簸一邊歡樂地聊天,然後有人遞來了餅乾......

都是些細碎的微小快樂,因食分享食物而帶來的快樂,卻是那麼地不可或缺。可以說,這些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饋贈。

民以食為天,關於吃這件事,似乎永遠也寫不完。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三、星空

小時候,我家住的是平房,夏天總是熱得睡不著,尤其到了七八月,一家人總是搬離房間,爬到平方頂上打地鋪睡覺,每晚抬頭就能看到璀璨的星空,但我卻從沒想過可以寫點什麼,大概那時候年紀太小,只知道看著星星數數玩。

而在李娟筆下,星空卻別有一味道。她仰望星空,想的是:“這麼多星星,它們是如何艱難而固執地閃爍啊。”

我只看到了星星的耀眼光芒,她卻看到了星星努力發光之前,曾如何在混沌中成形、如何在虛無縹緲中凝聚。逐漸顯現出醞釀了億萬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形象,開始在暗處進行阻擋。終於太空中有了一束光線被它折射,併成為它自己發出的光。

它們在黑暗中沉默地行走,摸索,但它們卻始終待在原處,在自己的軌道上徘徊,直到看著自己的光消失向看不見的地方,期待那頭的漠然長空中會有一雙同樣的眼睛將其截獲,期待它被撞碰,轉身回來,期待自己終於被發現......在宇宙中,再也沒有什麼比兩顆星星之間的互相凝望更令人心碎......

我們仰望星空,看到的只有星星們閃爍的光芒。這是什麼樣的力量綻放出的微笑?誰的面孔,在這微笑後千瘡百孔,傷痕累累?它們沉默,它們遙望我。它們遙望的我,又是怎樣明亮的一點?

李娟說,星空把它的無限輝煌、無限華麗、無限奢靡湧向我的時候,讓我感覺到的卻是紛至沓來的一個又一個無邊無際的、永遠填充不了的、飢渴的真空地帶......

"

文/夏小憂

寫作以來,每天睜開眼睛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可以寫點啥?”,其實這樣的靈魂拷問幾乎每個寫作的人都會遇到,也跟同樣寫作的朋友交流過,大家應對的方法大致相同,要麼追熱點,要麼寫時下最能引起人們熱議的話題,當然也有比較佛系、純粹寫自己的。

剛開始接觸新媒體寫作時,我也追過一段時間的熱點,就是一有空就去看熱搜榜,哪個明星結婚了,哪個名人又生娃了......諸如此類,但凡逮到這樣的話題,就趕緊火急火燎快速成文,然後潤色打磨,投遞給適合的平臺,等待編輯的回覆。

那段時間因為寫熱點稿,也陸陸續續上過一些平臺,但時間久了就有種被熱點綁架的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我一個文友說的那樣:“似乎不追熱點,就不知道可以寫啥了。”她的話警醒了我,雖然上稿很開心,但那總歸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們當然可以追感興趣的熱點,但除了追熱點、難道就沒有話題可寫了嗎?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但直到最近看了李娟的散文集《九篇雪》,我才算是有點想明白了。

其實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阿勒泰的角落》出自李娟筆下,但也就僅限於此了,對於李娟並沒有深入的瞭解,更不知道她筆下的文字竟然如此優美、乾淨、空靈......

直到最近翻開她的處女作《九篇雪》,簡直驚為天人!我忍不住感嘆:一個人的文字怎麼可以這如此渾然天成、如此鮮活靈動?最關鍵的一點是,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並且什麼都能寫得那麼有趣!

跟很多潛心寫作的人不同,寫作這本《九篇雪》時,李娟正跟隨母親、外婆在阿勒泰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山區不僅物資匱乏,交通也不便利,就連喝水都要自己去河邊挑,還常常要跟隨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轉場......居無定所。

她每天要忙著趕牛、挑水、去河邊洗衣服、等很久的車去進貨、修房子......生活瑣碎、平淡,但她卻能享受其中,並將這些瑣碎書寫成文字,裝點成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一盞明燈。

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一蔬一飯、一草一木,這是李娟的厲害之處,也是每一個寫作者都值得學習的地方。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一起來看看李娟的《九篇雪》都寫了啥。

一、寫不完的媽媽

李娟在《九篇雪》中有多次寫到自己的媽媽,比如:“我媽從不洗衣服,也不提水,但每天還是要到河邊轉幾圈。她比較喜歡釣魚,雖然從來沒有釣到過一條。每次她釣不上魚她就把魚竿折斷,扔進水裡,跑回家向我們發誓要是再釣魚就如何如何。”

“我媽在附近山上拾木耳,很快就回來了。她站在那裡笑吟吟傾聽我滿腔血淚的控訴,也不開腔。末了笑得前仰後合......”

“這附近的群山沒有不被我們逛遍的。尤其是我媽,趁我們一不注意就開溜,甩下我們百無聊賴地守著破店,自己卻一整天一整天地滿山跑遍,肚子餓了才想到回家。”

“我媽在豔陽天的日子裡,站在半透明的滯悶的塑料棚子下裁剪,人都快晒化了。極想穿從內地帶來的短衣短褲,又覺得把胳膊腿都露出來很不好意思,畢竟此地氛圍不同......我媽就只好往天棚下的檀條縫裡塞一塊瓦楞紙板,太陽挪一點,紙板也跟著挪一點,剛好能把她擋住為止。終於有一天,她挪煩了,脫掉襯衣長褲,換上在內地穿過的花裡胡哨的涼褂和膝蓋上兩寸的寬腿老太婆短褲,都是綿綢的,輕軟涼爽,很是愜意了一會兒。可卻把顧客著實給驚著了。”

......

雖然全書沒有特地花一章節單獨寫媽媽(媽媽知道的麻雀窩一節,也不全是寫媽媽),但李媽媽的形象早已赫然紙上,她性格開朗、天真又風趣、跟女兒相處融洽,面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困境,總是笑吟吟地面對,哪怕被牛群拱房子,她也能一邊追趕一邊鬨笑......

誰能說這樣的素材不值得一寫呢?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二、吃在山野

吃飯是因為餓還是為了消遣?

李娟說,對於常年旅居的她們來說,吃飯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她們總是很單純地因為餓而不是因為別的什麼才去想吃飯。在這個萬事萬物日益飛速進化的時代,當食物和愛情一樣,也成為一種消遣時,真正的飢餓和孤獨會不會因此而更加虛茫無際?

她說,好在日子太過忙碌,幾乎沒有閒工夫去想得更多,每當餓了,也到了下一頓開飯的時間了。吃在山野,也能吃出別樣美味。

下雨天,一群人聚在一起,握著一塊堅硬的奶糖偎在爐子旁一邊烤火一邊啃食,待爐子上的水燒開,把剛釣起的魚煮下鍋,放進去各種各樣的佐料,鹽、野蔥、醋、辣椒醬、順便再蒸點饃饃......一頓美味的晚餐就這樣新鮮出爐了,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會比它更香。

一些清晨時光,進山販賣羊皮的維吾爾族老鄉,在她家簡陋的小灶烤火取暖,外婆在爐子邊做早飯、熬米湯,老鄉們與外婆有一搭沒一搭地喧話,待外婆揭開鍋蓋,勻出一碗碗米湯挨個遞給寒冷的人們......

還有那些顛簸在小型農用貨車後車鬥上的日子,她意外從包裡掏出幾個泡泡糖,分給一同搭車的人,大家一邊顛簸一邊歡樂地聊天,然後有人遞來了餅乾......

都是些細碎的微小快樂,因食分享食物而帶來的快樂,卻是那麼地不可或缺。可以說,這些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饋贈。

民以食為天,關於吃這件事,似乎永遠也寫不完。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三、星空

小時候,我家住的是平房,夏天總是熱得睡不著,尤其到了七八月,一家人總是搬離房間,爬到平方頂上打地鋪睡覺,每晚抬頭就能看到璀璨的星空,但我卻從沒想過可以寫點什麼,大概那時候年紀太小,只知道看著星星數數玩。

而在李娟筆下,星空卻別有一味道。她仰望星空,想的是:“這麼多星星,它們是如何艱難而固執地閃爍啊。”

我只看到了星星的耀眼光芒,她卻看到了星星努力發光之前,曾如何在混沌中成形、如何在虛無縹緲中凝聚。逐漸顯現出醞釀了億萬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形象,開始在暗處進行阻擋。終於太空中有了一束光線被它折射,併成為它自己發出的光。

它們在黑暗中沉默地行走,摸索,但它們卻始終待在原處,在自己的軌道上徘徊,直到看著自己的光消失向看不見的地方,期待那頭的漠然長空中會有一雙同樣的眼睛將其截獲,期待它被撞碰,轉身回來,期待自己終於被發現......在宇宙中,再也沒有什麼比兩顆星星之間的互相凝望更令人心碎......

我們仰望星空,看到的只有星星們閃爍的光芒。這是什麼樣的力量綻放出的微笑?誰的面孔,在這微笑後千瘡百孔,傷痕累累?它們沉默,它們遙望我。它們遙望的我,又是怎樣明亮的一點?

李娟說,星空把它的無限輝煌、無限華麗、無限奢靡湧向我的時候,讓我感覺到的卻是紛至沓來的一個又一個無邊無際的、永遠填充不了的、飢渴的真空地帶......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四、九篇雪

關於下雪,《九篇雪》裡面一共收錄了九篇關於雪的散文,這也是本書書名的由來。那雪究竟又有什麼好寫的呢?

睡得朦朦朧朧的夜裡,皚皚大雪將世界裝點成了雪白的顏色,行人留下歪歪扭扭的腳印,每一個腳印都指向不同的方向,他們有的回家,有的出發,雪夜,腳印也可以給我們講述一個個故事。下雪的夜裡,同也都有人在忙碌,這人剛回到了家,那人又推開門踏雪而去,說不上究竟是誰第一個經歷了雪。

我所在的城市,幾乎每年冬天都會下一場或者兩場雪,似乎雪就是冬天的代名詞,一場又一場大雪,就是四季輪迴的見證,我們見證著它的隕落,它見證著我們的成長。

李娟說,其實我們所看到的,所謂的“雪”,也是另外某種事物的最終命運,最後的化身。

我們只知道年年歲歲都在落下一些東西。一次幸福、一些年輕、一個孩子、一場車禍,或一塊隕石。就像雪從鉛灰虛茫的天空落下,這些事物的來處也同樣渺茫未知。但我們接受了它們,直到我們因越來越多的接受而變得越來越沉重時,我們自己也不能自拔地落下。

我們永遠無法忍心捨棄的美好,永遠不肯罷休的痛苦,還有愛情、童年、孤獨、欺騙,還有罪過、仇恨、熱望、抵抗......當我們攜著這所有落下,我們還怎麼相信,此時的我們,僅僅只是一片雪?

"

文/夏小憂

寫作以來,每天睜開眼睛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可以寫點啥?”,其實這樣的靈魂拷問幾乎每個寫作的人都會遇到,也跟同樣寫作的朋友交流過,大家應對的方法大致相同,要麼追熱點,要麼寫時下最能引起人們熱議的話題,當然也有比較佛系、純粹寫自己的。

剛開始接觸新媒體寫作時,我也追過一段時間的熱點,就是一有空就去看熱搜榜,哪個明星結婚了,哪個名人又生娃了......諸如此類,但凡逮到這樣的話題,就趕緊火急火燎快速成文,然後潤色打磨,投遞給適合的平臺,等待編輯的回覆。

那段時間因為寫熱點稿,也陸陸續續上過一些平臺,但時間久了就有種被熱點綁架的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我一個文友說的那樣:“似乎不追熱點,就不知道可以寫啥了。”她的話警醒了我,雖然上稿很開心,但那總歸不是自己想要的,我們當然可以追感興趣的熱點,但除了追熱點、難道就沒有話題可寫了嗎?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但直到最近看了李娟的散文集《九篇雪》,我才算是有點想明白了。

其實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阿勒泰的角落》出自李娟筆下,但也就僅限於此了,對於李娟並沒有深入的瞭解,更不知道她筆下的文字竟然如此優美、乾淨、空靈......

直到最近翻開她的處女作《九篇雪》,簡直驚為天人!我忍不住感嘆:一個人的文字怎麼可以這如此渾然天成、如此鮮活靈動?最關鍵的一點是,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並且什麼都能寫得那麼有趣!

跟很多潛心寫作的人不同,寫作這本《九篇雪》時,李娟正跟隨母親、外婆在阿勒泰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山區不僅物資匱乏,交通也不便利,就連喝水都要自己去河邊挑,還常常要跟隨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轉場......居無定所。

她每天要忙著趕牛、挑水、去河邊洗衣服、等很久的車去進貨、修房子......生活瑣碎、平淡,但她卻能享受其中,並將這些瑣碎書寫成文字,裝點成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一盞明燈。

在她的筆下,似乎什麼都可以寫,一蔬一飯、一草一木,這是李娟的厲害之處,也是每一個寫作者都值得學習的地方。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一起來看看李娟的《九篇雪》都寫了啥。

一、寫不完的媽媽

李娟在《九篇雪》中有多次寫到自己的媽媽,比如:“我媽從不洗衣服,也不提水,但每天還是要到河邊轉幾圈。她比較喜歡釣魚,雖然從來沒有釣到過一條。每次她釣不上魚她就把魚竿折斷,扔進水裡,跑回家向我們發誓要是再釣魚就如何如何。”

“我媽在附近山上拾木耳,很快就回來了。她站在那裡笑吟吟傾聽我滿腔血淚的控訴,也不開腔。末了笑得前仰後合......”

“這附近的群山沒有不被我們逛遍的。尤其是我媽,趁我們一不注意就開溜,甩下我們百無聊賴地守著破店,自己卻一整天一整天地滿山跑遍,肚子餓了才想到回家。”

“我媽在豔陽天的日子裡,站在半透明的滯悶的塑料棚子下裁剪,人都快晒化了。極想穿從內地帶來的短衣短褲,又覺得把胳膊腿都露出來很不好意思,畢竟此地氛圍不同......我媽就只好往天棚下的檀條縫裡塞一塊瓦楞紙板,太陽挪一點,紙板也跟著挪一點,剛好能把她擋住為止。終於有一天,她挪煩了,脫掉襯衣長褲,換上在內地穿過的花裡胡哨的涼褂和膝蓋上兩寸的寬腿老太婆短褲,都是綿綢的,輕軟涼爽,很是愜意了一會兒。可卻把顧客著實給驚著了。”

......

雖然全書沒有特地花一章節單獨寫媽媽(媽媽知道的麻雀窩一節,也不全是寫媽媽),但李媽媽的形象早已赫然紙上,她性格開朗、天真又風趣、跟女兒相處融洽,面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困境,總是笑吟吟地面對,哪怕被牛群拱房子,她也能一邊追趕一邊鬨笑......

誰能說這樣的素材不值得一寫呢?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二、吃在山野

吃飯是因為餓還是為了消遣?

李娟說,對於常年旅居的她們來說,吃飯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她們總是很單純地因為餓而不是因為別的什麼才去想吃飯。在這個萬事萬物日益飛速進化的時代,當食物和愛情一樣,也成為一種消遣時,真正的飢餓和孤獨會不會因此而更加虛茫無際?

她說,好在日子太過忙碌,幾乎沒有閒工夫去想得更多,每當餓了,也到了下一頓開飯的時間了。吃在山野,也能吃出別樣美味。

下雨天,一群人聚在一起,握著一塊堅硬的奶糖偎在爐子旁一邊烤火一邊啃食,待爐子上的水燒開,把剛釣起的魚煮下鍋,放進去各種各樣的佐料,鹽、野蔥、醋、辣椒醬、順便再蒸點饃饃......一頓美味的晚餐就這樣新鮮出爐了,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會比它更香。

一些清晨時光,進山販賣羊皮的維吾爾族老鄉,在她家簡陋的小灶烤火取暖,外婆在爐子邊做早飯、熬米湯,老鄉們與外婆有一搭沒一搭地喧話,待外婆揭開鍋蓋,勻出一碗碗米湯挨個遞給寒冷的人們......

還有那些顛簸在小型農用貨車後車鬥上的日子,她意外從包裡掏出幾個泡泡糖,分給一同搭車的人,大家一邊顛簸一邊歡樂地聊天,然後有人遞來了餅乾......

都是些細碎的微小快樂,因食分享食物而帶來的快樂,卻是那麼地不可或缺。可以說,這些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饋贈。

民以食為天,關於吃這件事,似乎永遠也寫不完。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三、星空

小時候,我家住的是平房,夏天總是熱得睡不著,尤其到了七八月,一家人總是搬離房間,爬到平方頂上打地鋪睡覺,每晚抬頭就能看到璀璨的星空,但我卻從沒想過可以寫點什麼,大概那時候年紀太小,只知道看著星星數數玩。

而在李娟筆下,星空卻別有一味道。她仰望星空,想的是:“這麼多星星,它們是如何艱難而固執地閃爍啊。”

我只看到了星星的耀眼光芒,她卻看到了星星努力發光之前,曾如何在混沌中成形、如何在虛無縹緲中凝聚。逐漸顯現出醞釀了億萬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形象,開始在暗處進行阻擋。終於太空中有了一束光線被它折射,併成為它自己發出的光。

它們在黑暗中沉默地行走,摸索,但它們卻始終待在原處,在自己的軌道上徘徊,直到看著自己的光消失向看不見的地方,期待那頭的漠然長空中會有一雙同樣的眼睛將其截獲,期待它被撞碰,轉身回來,期待自己終於被發現......在宇宙中,再也沒有什麼比兩顆星星之間的互相凝望更令人心碎......

我們仰望星空,看到的只有星星們閃爍的光芒。這是什麼樣的力量綻放出的微笑?誰的面孔,在這微笑後千瘡百孔,傷痕累累?它們沉默,它們遙望我。它們遙望的我,又是怎樣明亮的一點?

李娟說,星空把它的無限輝煌、無限華麗、無限奢靡湧向我的時候,讓我感覺到的卻是紛至沓來的一個又一個無邊無際的、永遠填充不了的、飢渴的真空地帶......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四、九篇雪

關於下雪,《九篇雪》裡面一共收錄了九篇關於雪的散文,這也是本書書名的由來。那雪究竟又有什麼好寫的呢?

睡得朦朦朧朧的夜裡,皚皚大雪將世界裝點成了雪白的顏色,行人留下歪歪扭扭的腳印,每一個腳印都指向不同的方向,他們有的回家,有的出發,雪夜,腳印也可以給我們講述一個個故事。下雪的夜裡,同也都有人在忙碌,這人剛回到了家,那人又推開門踏雪而去,說不上究竟是誰第一個經歷了雪。

我所在的城市,幾乎每年冬天都會下一場或者兩場雪,似乎雪就是冬天的代名詞,一場又一場大雪,就是四季輪迴的見證,我們見證著它的隕落,它見證著我們的成長。

李娟說,其實我們所看到的,所謂的“雪”,也是另外某種事物的最終命運,最後的化身。

我們只知道年年歲歲都在落下一些東西。一次幸福、一些年輕、一個孩子、一場車禍,或一塊隕石。就像雪從鉛灰虛茫的天空落下,這些事物的來處也同樣渺茫未知。但我們接受了它們,直到我們因越來越多的接受而變得越來越沉重時,我們自己也不能自拔地落下。

我們永遠無法忍心捨棄的美好,永遠不肯罷休的痛苦,還有愛情、童年、孤獨、欺騙,還有罪過、仇恨、熱望、抵抗......當我們攜著這所有落下,我們還怎麼相信,此時的我們,僅僅只是一片雪?

寫作沒素材?在山區做裁縫、賣小百貨的她卻絲毫沒被這個問題困擾

除了這些,《九篇雪》裡,麻雀窩、小孩、馬樁子、花臉雀、酒鬼、補鞋子、挑水、房子破了、打工生涯、趕牛等等,統統都可以成為李娟筆下生動的文字素材。

所以,寫作素材哪裡找?生活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