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媽媽每次去幼兒園接小強的時候,總會被老師單獨留下談話。

要不就是今天在課堂上一直亂動亂說話,要不就是明天在大家都休息的時候,他在一邊蹦蹦跳跳,總之小強總是過度活躍,和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的行為格格不入。

即便是個男孩子,但小強的活力也有點太旺盛了,一開始媽媽並沒有把這當回事,她認為男孩子總歸要調皮一些。

可後來隨著幼兒園老師三番兩次的提醒,她心裡也難免有些擔憂,有時看到同齡孩子患上多動症的新聞,都感到十分不安。

過於活躍是否真的屬於多動症呢?家長應該如何區分孩子好動和“多動症”?其實這當中是大有講究的。

​多動症兩大誤區要分清

  •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好動等同於“多動症”,調皮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家長擔心歸擔心,也沒有必要草木皆兵。

"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媽媽每次去幼兒園接小強的時候,總會被老師單獨留下談話。

要不就是今天在課堂上一直亂動亂說話,要不就是明天在大家都休息的時候,他在一邊蹦蹦跳跳,總之小強總是過度活躍,和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的行為格格不入。

即便是個男孩子,但小強的活力也有點太旺盛了,一開始媽媽並沒有把這當回事,她認為男孩子總歸要調皮一些。

可後來隨著幼兒園老師三番兩次的提醒,她心裡也難免有些擔憂,有時看到同齡孩子患上多動症的新聞,都感到十分不安。

過於活躍是否真的屬於多動症呢?家長應該如何區分孩子好動和“多動症”?其實這當中是大有講究的。

​多動症兩大誤區要分清

  •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好動等同於“多動症”,調皮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家長擔心歸擔心,也沒有必要草木皆兵。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有的家長在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時,就會把他們歸類到多動症,其實在孩子比較貪玩的年齡,他們的活力比常人更多是正常不過的事,根本沒必要大驚小怪,父母別因為“誤會”而招致孩子反叛。

很多人從小到大就非常好動,我國著名的游泳運動員孫楊就是這樣的孩子,小時候他就比同齡孩子更加調皮。

因此他的父母在周圍朋友的提醒下,把孫楊送去學游泳,一方面可以釋放部分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學到一些技能。

如果在一開始,孫楊的父母就把他定性為多動症,去醫院治療或干預的話,也許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一切都要得益於父母的正確判斷。

  • 文靜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動症”

很多父母都存在這樣一種誤區,認為但凡患有“多動症”的孩子都非常活潑好動。

其實,多動症這種兒童特殊疾病,和遺傳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並不受孩子自身控制。大多是神經系統受損,又或者有先天障礙,才導致孩子患上多動症。

一些看起來非常文靜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動症患者,這和他們的性格並沒有多大的關係,父母要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更好地解讀一些孩子的行為。

在醫生給出專業的指導意見之前,家長不要太過嚴肅,更不要想當然地治療孩子,這種疾病需要專業的干預方法才會更行之有效,父母千萬不要帶來反作用。

"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媽媽每次去幼兒園接小強的時候,總會被老師單獨留下談話。

要不就是今天在課堂上一直亂動亂說話,要不就是明天在大家都休息的時候,他在一邊蹦蹦跳跳,總之小強總是過度活躍,和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的行為格格不入。

即便是個男孩子,但小強的活力也有點太旺盛了,一開始媽媽並沒有把這當回事,她認為男孩子總歸要調皮一些。

可後來隨著幼兒園老師三番兩次的提醒,她心裡也難免有些擔憂,有時看到同齡孩子患上多動症的新聞,都感到十分不安。

過於活躍是否真的屬於多動症呢?家長應該如何區分孩子好動和“多動症”?其實這當中是大有講究的。

​多動症兩大誤區要分清

  •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好動等同於“多動症”,調皮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家長擔心歸擔心,也沒有必要草木皆兵。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有的家長在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時,就會把他們歸類到多動症,其實在孩子比較貪玩的年齡,他們的活力比常人更多是正常不過的事,根本沒必要大驚小怪,父母別因為“誤會”而招致孩子反叛。

很多人從小到大就非常好動,我國著名的游泳運動員孫楊就是這樣的孩子,小時候他就比同齡孩子更加調皮。

因此他的父母在周圍朋友的提醒下,把孫楊送去學游泳,一方面可以釋放部分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學到一些技能。

如果在一開始,孫楊的父母就把他定性為多動症,去醫院治療或干預的話,也許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一切都要得益於父母的正確判斷。

  • 文靜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動症”

很多父母都存在這樣一種誤區,認為但凡患有“多動症”的孩子都非常活潑好動。

其實,多動症這種兒童特殊疾病,和遺傳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並不受孩子自身控制。大多是神經系統受損,又或者有先天障礙,才導致孩子患上多動症。

一些看起來非常文靜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動症患者,這和他們的性格並沒有多大的關係,父母要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更好地解讀一些孩子的行為。

在醫生給出專業的指導意見之前,家長不要太過嚴肅,更不要想當然地治療孩子,這種疾病需要專業的干預方法才會更行之有效,父母千萬不要帶來反作用。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多動症”的分類

多動症主要形容的是在兒童期,孩子出現一些注意力不集中、講話過多,脾氣暴躁等表現。近幾年來的發病率有增加趨勢,這也為我們敲響了兒童健康的警鐘。

多動症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注意力缺陷型,主要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在課堂中也容易分神,經常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

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見得是故意的,有時候他們自己也沒有辦法控制。如果孩子屬於“注意力缺陷型多動症”,父母不要責怪他不專心,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另一種就是多動衝動型,這樣的孩子平時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會沒有緣由地大吼大叫,也會不分場合地鬧脾氣,沒有辦法融入集體生活,講話過多。

一旦孩子有這方面的表現,作為父母更要及時疏導,不要把它當做能夠自己治癒的疾病,更不要談之色變。

​判斷孩子是否有“多動症”的五條標準

1.孩子有沒有分辨場合的能力

有些孩子並不是在所有場合都非常吵鬧,有時候外界環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或是感到比較陌生,畢竟孩子還比較小,會出現一些煩躁情緒也很正常。

如果孩子不是在所有場合都無法控制,那說明他並不一定是多動症,畢竟還是有分辨場合的能力。當然,那些不辨場合就大吵大鬧的孩子,家長也要懷疑是否有多動症的可能。

2.孩子能夠堅持做一件事嗎?

多動症孩子一般意志力比較薄弱,很難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做事常常半途而廢,並且沒有計劃性,總是做到哪算哪兒,連最起碼的規劃都沒有,似乎大腦中根本沒有這件事該怎麼做的概念。

而對於那些一般的孩子來說,即便對這件事再怎麼不感興趣,也不會輕易放棄,會憑藉意志力堅持下去,這一點兩者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3.孩子有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事物?

如果真的有多動症,孩子就很難對一件事物保持高度的專注,他們看到一樣東西就容易喜歡上,變化速度非常快,根本沒有定性。

即便當時有喜歡的東西,也只是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不會長久感興趣,一旦新鮮度褪去,他們就又喪失了對這件事的興趣。

"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媽媽每次去幼兒園接小強的時候,總會被老師單獨留下談話。

要不就是今天在課堂上一直亂動亂說話,要不就是明天在大家都休息的時候,他在一邊蹦蹦跳跳,總之小強總是過度活躍,和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的行為格格不入。

即便是個男孩子,但小強的活力也有點太旺盛了,一開始媽媽並沒有把這當回事,她認為男孩子總歸要調皮一些。

可後來隨著幼兒園老師三番兩次的提醒,她心裡也難免有些擔憂,有時看到同齡孩子患上多動症的新聞,都感到十分不安。

過於活躍是否真的屬於多動症呢?家長應該如何區分孩子好動和“多動症”?其實這當中是大有講究的。

​多動症兩大誤區要分清

  •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好動等同於“多動症”,調皮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家長擔心歸擔心,也沒有必要草木皆兵。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有的家長在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時,就會把他們歸類到多動症,其實在孩子比較貪玩的年齡,他們的活力比常人更多是正常不過的事,根本沒必要大驚小怪,父母別因為“誤會”而招致孩子反叛。

很多人從小到大就非常好動,我國著名的游泳運動員孫楊就是這樣的孩子,小時候他就比同齡孩子更加調皮。

因此他的父母在周圍朋友的提醒下,把孫楊送去學游泳,一方面可以釋放部分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學到一些技能。

如果在一開始,孫楊的父母就把他定性為多動症,去醫院治療或干預的話,也許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一切都要得益於父母的正確判斷。

  • 文靜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動症”

很多父母都存在這樣一種誤區,認為但凡患有“多動症”的孩子都非常活潑好動。

其實,多動症這種兒童特殊疾病,和遺傳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並不受孩子自身控制。大多是神經系統受損,又或者有先天障礙,才導致孩子患上多動症。

一些看起來非常文靜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動症患者,這和他們的性格並沒有多大的關係,父母要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更好地解讀一些孩子的行為。

在醫生給出專業的指導意見之前,家長不要太過嚴肅,更不要想當然地治療孩子,這種疾病需要專業的干預方法才會更行之有效,父母千萬不要帶來反作用。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多動症”的分類

多動症主要形容的是在兒童期,孩子出現一些注意力不集中、講話過多,脾氣暴躁等表現。近幾年來的發病率有增加趨勢,這也為我們敲響了兒童健康的警鐘。

多動症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注意力缺陷型,主要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在課堂中也容易分神,經常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

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見得是故意的,有時候他們自己也沒有辦法控制。如果孩子屬於“注意力缺陷型多動症”,父母不要責怪他不專心,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另一種就是多動衝動型,這樣的孩子平時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會沒有緣由地大吼大叫,也會不分場合地鬧脾氣,沒有辦法融入集體生活,講話過多。

一旦孩子有這方面的表現,作為父母更要及時疏導,不要把它當做能夠自己治癒的疾病,更不要談之色變。

​判斷孩子是否有“多動症”的五條標準

1.孩子有沒有分辨場合的能力

有些孩子並不是在所有場合都非常吵鬧,有時候外界環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或是感到比較陌生,畢竟孩子還比較小,會出現一些煩躁情緒也很正常。

如果孩子不是在所有場合都無法控制,那說明他並不一定是多動症,畢竟還是有分辨場合的能力。當然,那些不辨場合就大吵大鬧的孩子,家長也要懷疑是否有多動症的可能。

2.孩子能夠堅持做一件事嗎?

多動症孩子一般意志力比較薄弱,很難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做事常常半途而廢,並且沒有計劃性,總是做到哪算哪兒,連最起碼的規劃都沒有,似乎大腦中根本沒有這件事該怎麼做的概念。

而對於那些一般的孩子來說,即便對這件事再怎麼不感興趣,也不會輕易放棄,會憑藉意志力堅持下去,這一點兩者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3.孩子有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事物?

如果真的有多動症,孩子就很難對一件事物保持高度的專注,他們看到一樣東西就容易喜歡上,變化速度非常快,根本沒有定性。

即便當時有喜歡的東西,也只是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不會長久感興趣,一旦新鮮度褪去,他們就又喪失了對這件事的興趣。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4.孩子發脾氣是否有原因?

多動症的其中一點症狀是孩子會無緣無故發脾氣,不見得有具體的事情惹他不開心。

可能孩子鬧脾氣的時候,自己都察覺不到情緒的變化,他們只是覺得打心底裡有些煩躁,無法排洩自然就只能選擇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出來。

當然,如果在孩子發脾氣之前,經過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那這並不屬於多動症的表現,的確是事出有因才會這樣,相信家長也會理解。畢竟孩子的大腦皮質層,對於情緒調控這方面的發育肯定沒大人成熟,自然在情緒這方面也會有不受控制的時候。

比如在發脾氣之前,家長答應她要出去玩,最後卻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兌現承諾,那麼鬧脾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家長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

5.小孩子能和同齡人友好相處嗎?

如果孩子不管怎麼引導,都沒辦法和同齡人友好相處,那麼家長就要考慮多動症的可能。一般正常的小孩子,不管再怎麼內向,經過一段時間後,都會結交到一部分朋友。

而那些有多動症的小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的概念,他們不懂得如何和周圍的人相處,這是非常無奈的一件事。

​“多動症”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1.不服管束,上課不專心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的管教,有多動症的孩子都根本聽不進去,他們貪玩自律性差,根本無法很好地管理自己。

在課堂上也表現出心不在焉、不專心的樣子,大家同樣都是在聽課,他的思緒卻已經飛到九霄雲外了。

並且,在父母和老師批評他的時候,也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更不會把這些事放在心裡,很多孩子總被家長教育“耳根子硬”,其實可能是受多動症的消極影響。

2.自律性差,行事魯莽衝動

在學校裡,多動症的孩子經常會和同學打架,可能因為一句話說得不到位就會非常衝動,不計後果地企圖用暴力解決。

並且,不管家長和老師如何引導,總是行事魯莽,情緒稍有波動,就會衝動地用不良行為解決。

"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媽媽每次去幼兒園接小強的時候,總會被老師單獨留下談話。

要不就是今天在課堂上一直亂動亂說話,要不就是明天在大家都休息的時候,他在一邊蹦蹦跳跳,總之小強總是過度活躍,和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的行為格格不入。

即便是個男孩子,但小強的活力也有點太旺盛了,一開始媽媽並沒有把這當回事,她認為男孩子總歸要調皮一些。

可後來隨著幼兒園老師三番兩次的提醒,她心裡也難免有些擔憂,有時看到同齡孩子患上多動症的新聞,都感到十分不安。

過於活躍是否真的屬於多動症呢?家長應該如何區分孩子好動和“多動症”?其實這當中是大有講究的。

​多動症兩大誤區要分清

  •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好動等同於“多動症”,調皮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家長擔心歸擔心,也沒有必要草木皆兵。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有的家長在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時,就會把他們歸類到多動症,其實在孩子比較貪玩的年齡,他們的活力比常人更多是正常不過的事,根本沒必要大驚小怪,父母別因為“誤會”而招致孩子反叛。

很多人從小到大就非常好動,我國著名的游泳運動員孫楊就是這樣的孩子,小時候他就比同齡孩子更加調皮。

因此他的父母在周圍朋友的提醒下,把孫楊送去學游泳,一方面可以釋放部分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學到一些技能。

如果在一開始,孫楊的父母就把他定性為多動症,去醫院治療或干預的話,也許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一切都要得益於父母的正確判斷。

  • 文靜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動症”

很多父母都存在這樣一種誤區,認為但凡患有“多動症”的孩子都非常活潑好動。

其實,多動症這種兒童特殊疾病,和遺傳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並不受孩子自身控制。大多是神經系統受損,又或者有先天障礙,才導致孩子患上多動症。

一些看起來非常文靜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動症患者,這和他們的性格並沒有多大的關係,父母要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更好地解讀一些孩子的行為。

在醫生給出專業的指導意見之前,家長不要太過嚴肅,更不要想當然地治療孩子,這種疾病需要專業的干預方法才會更行之有效,父母千萬不要帶來反作用。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多動症”的分類

多動症主要形容的是在兒童期,孩子出現一些注意力不集中、講話過多,脾氣暴躁等表現。近幾年來的發病率有增加趨勢,這也為我們敲響了兒童健康的警鐘。

多動症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注意力缺陷型,主要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在課堂中也容易分神,經常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

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見得是故意的,有時候他們自己也沒有辦法控制。如果孩子屬於“注意力缺陷型多動症”,父母不要責怪他不專心,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另一種就是多動衝動型,這樣的孩子平時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會沒有緣由地大吼大叫,也會不分場合地鬧脾氣,沒有辦法融入集體生活,講話過多。

一旦孩子有這方面的表現,作為父母更要及時疏導,不要把它當做能夠自己治癒的疾病,更不要談之色變。

​判斷孩子是否有“多動症”的五條標準

1.孩子有沒有分辨場合的能力

有些孩子並不是在所有場合都非常吵鬧,有時候外界環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或是感到比較陌生,畢竟孩子還比較小,會出現一些煩躁情緒也很正常。

如果孩子不是在所有場合都無法控制,那說明他並不一定是多動症,畢竟還是有分辨場合的能力。當然,那些不辨場合就大吵大鬧的孩子,家長也要懷疑是否有多動症的可能。

2.孩子能夠堅持做一件事嗎?

多動症孩子一般意志力比較薄弱,很難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做事常常半途而廢,並且沒有計劃性,總是做到哪算哪兒,連最起碼的規劃都沒有,似乎大腦中根本沒有這件事該怎麼做的概念。

而對於那些一般的孩子來說,即便對這件事再怎麼不感興趣,也不會輕易放棄,會憑藉意志力堅持下去,這一點兩者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3.孩子有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事物?

如果真的有多動症,孩子就很難對一件事物保持高度的專注,他們看到一樣東西就容易喜歡上,變化速度非常快,根本沒有定性。

即便當時有喜歡的東西,也只是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不會長久感興趣,一旦新鮮度褪去,他們就又喪失了對這件事的興趣。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4.孩子發脾氣是否有原因?

多動症的其中一點症狀是孩子會無緣無故發脾氣,不見得有具體的事情惹他不開心。

可能孩子鬧脾氣的時候,自己都察覺不到情緒的變化,他們只是覺得打心底裡有些煩躁,無法排洩自然就只能選擇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出來。

當然,如果在孩子發脾氣之前,經過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那這並不屬於多動症的表現,的確是事出有因才會這樣,相信家長也會理解。畢竟孩子的大腦皮質層,對於情緒調控這方面的發育肯定沒大人成熟,自然在情緒這方面也會有不受控制的時候。

比如在發脾氣之前,家長答應她要出去玩,最後卻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兌現承諾,那麼鬧脾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家長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

5.小孩子能和同齡人友好相處嗎?

如果孩子不管怎麼引導,都沒辦法和同齡人友好相處,那麼家長就要考慮多動症的可能。一般正常的小孩子,不管再怎麼內向,經過一段時間後,都會結交到一部分朋友。

而那些有多動症的小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的概念,他們不懂得如何和周圍的人相處,這是非常無奈的一件事。

​“多動症”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1.不服管束,上課不專心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的管教,有多動症的孩子都根本聽不進去,他們貪玩自律性差,根本無法很好地管理自己。

在課堂上也表現出心不在焉、不專心的樣子,大家同樣都是在聽課,他的思緒卻已經飛到九霄雲外了。

並且,在父母和老師批評他的時候,也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更不會把這些事放在心裡,很多孩子總被家長教育“耳根子硬”,其實可能是受多動症的消極影響。

2.自律性差,行事魯莽衝動

在學校裡,多動症的孩子經常會和同學打架,可能因為一句話說得不到位就會非常衝動,不計後果地企圖用暴力解決。

並且,不管家長和老師如何引導,總是行事魯莽,情緒稍有波動,就會衝動地用不良行為解決。

孩子好動,不一定是“多動症”,父母別因“誤會”招致反叛

3.人際關係不好

多動症的孩子很難和周圍的人營造良好關係,他不懂得如何和別人交流,通常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時候,即便這樣的孩子性格不是特別內向,但在處理人際關係這方面也非常困難。

​面對“多動症”孩子,父母應該如何做?

1.高質量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些患有“多動症”的“問題兒童”,父母要更加有耐心,畢竟疾病對孩子的折磨也非常大,家長就不要再施加壓力了。

我們提倡父母“高質量的陪伴”,絕對不是隻為孩子做幾頓飯就可以的,需要家長在精神上關心孩子,及時開導孩子,這樣才能讓他們放下內心的戒備。

2.堅持訓練

在確定孩子患有多動症之後,父母也不要太過驚慌,只要在平時堅持訓練就會有所改善。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比如踢足球等,可以很好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心理疏導

平時父母除了要關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之外,更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一旦出現了多動症的苗頭,一定要帶孩子進行及時的心理諮詢。

根據心理醫生的建議,父母要及時和孩子聊天談心,在第一時間排解他們內心的壓力和苦悶,這樣才能讓孩子遠離多動症。

多動症並不是絕症,雖然威脅著孩子,但只要父母找到科學治療的方法,還是可以把這種疾病扼殺在搖籃當中,不會讓他侵襲孩子的純潔心靈。

關鍵詞:好動、多動症、危害、解決辦法、心理疏導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育兒團隊,在懷孕或是育兒期間遇到的任何問題和疑惑,都可以通過私信諮詢,在這裡得到滿意的答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