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

1

前不久,董卿在某公開場合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說,父親對我的嚴厲和嚴苛,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

1

前不久,董卿在某公開場合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說,父親對我的嚴厲和嚴苛,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不讓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體活動 。

天不亮就要到操場跑步,還要背詩背古文等。

高中時,假期必須去打工,在賓館裡做清潔,每天掙一塊錢。

為此,她常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甚至偷偷在陽臺上寫“為什麼要活著”。

而父親之所以如此嚴苛的掌控著女兒的童年,是因為自己是吃了許多苦,才從一個農村孩子,考上覆旦,改寫了命運。

在他的認知中,只有吃苦和努力,才能過好的生活,所以他從小就這樣要求女兒。

成年後的董卿雖與父親達成和解,但童年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的影響著她。

董卿坦言:

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會自卑。

只有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心裡才會覺得踏實。

要不然,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做事情都是用命去搏。

童年一直被父親逼迫和掌控,又總是不能令父親滿意,所以董卿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如今哪怕功成名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依然不能坦然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作家三毛說,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更認為自己人生的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於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由此產生了。

2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心理最容易出問題。

電視劇《愛上你治癒我》中,海歸碩士王玲瓏,創業失敗後,患上躁鬱症,而她患病的原因竟是來自媽媽。

"

1

前不久,董卿在某公開場合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說,父親對我的嚴厲和嚴苛,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不讓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體活動 。

天不亮就要到操場跑步,還要背詩背古文等。

高中時,假期必須去打工,在賓館裡做清潔,每天掙一塊錢。

為此,她常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甚至偷偷在陽臺上寫“為什麼要活著”。

而父親之所以如此嚴苛的掌控著女兒的童年,是因為自己是吃了許多苦,才從一個農村孩子,考上覆旦,改寫了命運。

在他的認知中,只有吃苦和努力,才能過好的生活,所以他從小就這樣要求女兒。

成年後的董卿雖與父親達成和解,但童年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的影響著她。

董卿坦言:

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會自卑。

只有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心裡才會覺得踏實。

要不然,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做事情都是用命去搏。

童年一直被父親逼迫和掌控,又總是不能令父親滿意,所以董卿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如今哪怕功成名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依然不能坦然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作家三毛說,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更認為自己人生的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於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由此產生了。

2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心理最容易出問題。

電視劇《愛上你治癒我》中,海歸碩士王玲瓏,創業失敗後,患上躁鬱症,而她患病的原因竟是來自媽媽。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學開始就沒有周六週日,每天被媽媽安排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

考試只要不是一百分就是不及格,95分以上把所有的錯題抄50遍,95分以下抄100遍。

有一次,考了83分,仍是全班第一。可回家後卻被媽媽狠狠的揍了一頓,並罰她跪了三小時的搓衣板,直到開始流鼻血,才允許起來。

後來因為沒聽媽媽的話繼續讀博,而是選擇了退學,一直被媽媽辱罵。

而她退學的原因實在讓人心酸——我太累了。

為了擺脫媽媽的掌控,她選擇出國。

"

1

前不久,董卿在某公開場合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說,父親對我的嚴厲和嚴苛,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不讓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體活動 。

天不亮就要到操場跑步,還要背詩背古文等。

高中時,假期必須去打工,在賓館裡做清潔,每天掙一塊錢。

為此,她常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甚至偷偷在陽臺上寫“為什麼要活著”。

而父親之所以如此嚴苛的掌控著女兒的童年,是因為自己是吃了許多苦,才從一個農村孩子,考上覆旦,改寫了命運。

在他的認知中,只有吃苦和努力,才能過好的生活,所以他從小就這樣要求女兒。

成年後的董卿雖與父親達成和解,但童年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的影響著她。

董卿坦言:

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會自卑。

只有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心裡才會覺得踏實。

要不然,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做事情都是用命去搏。

童年一直被父親逼迫和掌控,又總是不能令父親滿意,所以董卿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如今哪怕功成名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依然不能坦然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作家三毛說,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更認為自己人生的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於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由此產生了。

2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心理最容易出問題。

電視劇《愛上你治癒我》中,海歸碩士王玲瓏,創業失敗後,患上躁鬱症,而她患病的原因竟是來自媽媽。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學開始就沒有周六週日,每天被媽媽安排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

考試只要不是一百分就是不及格,95分以上把所有的錯題抄50遍,95分以下抄100遍。

有一次,考了83分,仍是全班第一。可回家後卻被媽媽狠狠的揍了一頓,並罰她跪了三小時的搓衣板,直到開始流鼻血,才允許起來。

後來因為沒聽媽媽的話繼續讀博,而是選擇了退學,一直被媽媽辱罵。

而她退學的原因實在讓人心酸——我太累了。

為了擺脫媽媽的掌控,她選擇出國。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再後來,為了向媽媽證明“不聽你的話我也能成功,也能活的好好的”,選擇回國創業,依然遭到媽媽的強烈反對。

創業失敗後,媽媽說都是因為你太作,不聽話。

從小到大,她的人生有太多“你必須”、“你不許”,母親的強勢和掌控讓她一邊想逃離一邊想取悅。

於是,不堪壓力的她,瘋了。

一遍遍的喊著“我就是不行,就應該聽媽媽的話”!

心理專家指出,被過度控制的孩子,往往從小被父母教育“不許哭”、“不許鬧”,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因此他們的正常情緒常常被壓抑。情緒沒有宣洩口,心理壓力就大,自然就容易出問題。

3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自我認同感極低。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吳謝宇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對,就是那個弒母的北大才子。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個來自北大經管專業(和吳謝宇同校同專業)的女生,從小就自帶光環,是世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

1

前不久,董卿在某公開場合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說,父親對我的嚴厲和嚴苛,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不讓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體活動 。

天不亮就要到操場跑步,還要背詩背古文等。

高中時,假期必須去打工,在賓館裡做清潔,每天掙一塊錢。

為此,她常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甚至偷偷在陽臺上寫“為什麼要活著”。

而父親之所以如此嚴苛的掌控著女兒的童年,是因為自己是吃了許多苦,才從一個農村孩子,考上覆旦,改寫了命運。

在他的認知中,只有吃苦和努力,才能過好的生活,所以他從小就這樣要求女兒。

成年後的董卿雖與父親達成和解,但童年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的影響著她。

董卿坦言:

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會自卑。

只有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心裡才會覺得踏實。

要不然,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做事情都是用命去搏。

童年一直被父親逼迫和掌控,又總是不能令父親滿意,所以董卿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如今哪怕功成名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依然不能坦然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作家三毛說,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更認為自己人生的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於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由此產生了。

2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心理最容易出問題。

電視劇《愛上你治癒我》中,海歸碩士王玲瓏,創業失敗後,患上躁鬱症,而她患病的原因竟是來自媽媽。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學開始就沒有周六週日,每天被媽媽安排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

考試只要不是一百分就是不及格,95分以上把所有的錯題抄50遍,95分以下抄100遍。

有一次,考了83分,仍是全班第一。可回家後卻被媽媽狠狠的揍了一頓,並罰她跪了三小時的搓衣板,直到開始流鼻血,才允許起來。

後來因為沒聽媽媽的話繼續讀博,而是選擇了退學,一直被媽媽辱罵。

而她退學的原因實在讓人心酸——我太累了。

為了擺脫媽媽的掌控,她選擇出國。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再後來,為了向媽媽證明“不聽你的話我也能成功,也能活的好好的”,選擇回國創業,依然遭到媽媽的強烈反對。

創業失敗後,媽媽說都是因為你太作,不聽話。

從小到大,她的人生有太多“你必須”、“你不許”,母親的強勢和掌控讓她一邊想逃離一邊想取悅。

於是,不堪壓力的她,瘋了。

一遍遍的喊著“我就是不行,就應該聽媽媽的話”!

心理專家指出,被過度控制的孩子,往往從小被父母教育“不許哭”、“不許鬧”,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因此他們的正常情緒常常被壓抑。情緒沒有宣洩口,心理壓力就大,自然就容易出問題。

3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自我認同感極低。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吳謝宇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對,就是那個弒母的北大才子。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個來自北大經管專業(和吳謝宇同校同專業)的女生,從小就自帶光環,是世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前三名,大隊長、團支書、學生會主席,各種榮譽拿到手軟。

讀書自覺努力,加上家境好,打扮光鮮,長相出眾,是同學們羨慕的對象,老師眼裡的寵兒。

北大畢業後,拿到外資大投行offer,薪水幾萬起跳。

答主說,這一切就像吳謝宇的光環無懈可擊,你在我身上挑不出毛病,因為真的沒有。

這樣一個優秀到讓人望塵莫及的女孩,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想自殺。失眠、胃痛,常年伴隨著她。

從7、8歲開始就立志要好好讀書,早日逃離家庭。

親密關係更是難以建立,從小就在各種異性身上尋找缺失的父愛,卻不斷遭遇狗血劇情,自嘲“五行缺愛”。

而這一切都源於童年時,父親對她的傷害。

"

1

前不久,董卿在某公開場合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說,父親對我的嚴厲和嚴苛,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不讓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體活動 。

天不亮就要到操場跑步,還要背詩背古文等。

高中時,假期必須去打工,在賓館裡做清潔,每天掙一塊錢。

為此,她常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甚至偷偷在陽臺上寫“為什麼要活著”。

而父親之所以如此嚴苛的掌控著女兒的童年,是因為自己是吃了許多苦,才從一個農村孩子,考上覆旦,改寫了命運。

在他的認知中,只有吃苦和努力,才能過好的生活,所以他從小就這樣要求女兒。

成年後的董卿雖與父親達成和解,但童年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的影響著她。

董卿坦言:

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會自卑。

只有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心裡才會覺得踏實。

要不然,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做事情都是用命去搏。

童年一直被父親逼迫和掌控,又總是不能令父親滿意,所以董卿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如今哪怕功成名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依然不能坦然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作家三毛說,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更認為自己人生的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於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由此產生了。

2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心理最容易出問題。

電視劇《愛上你治癒我》中,海歸碩士王玲瓏,創業失敗後,患上躁鬱症,而她患病的原因竟是來自媽媽。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學開始就沒有周六週日,每天被媽媽安排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

考試只要不是一百分就是不及格,95分以上把所有的錯題抄50遍,95分以下抄100遍。

有一次,考了83分,仍是全班第一。可回家後卻被媽媽狠狠的揍了一頓,並罰她跪了三小時的搓衣板,直到開始流鼻血,才允許起來。

後來因為沒聽媽媽的話繼續讀博,而是選擇了退學,一直被媽媽辱罵。

而她退學的原因實在讓人心酸——我太累了。

為了擺脫媽媽的掌控,她選擇出國。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再後來,為了向媽媽證明“不聽你的話我也能成功,也能活的好好的”,選擇回國創業,依然遭到媽媽的強烈反對。

創業失敗後,媽媽說都是因為你太作,不聽話。

從小到大,她的人生有太多“你必須”、“你不許”,母親的強勢和掌控讓她一邊想逃離一邊想取悅。

於是,不堪壓力的她,瘋了。

一遍遍的喊著“我就是不行,就應該聽媽媽的話”!

心理專家指出,被過度控制的孩子,往往從小被父母教育“不許哭”、“不許鬧”,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因此他們的正常情緒常常被壓抑。情緒沒有宣洩口,心理壓力就大,自然就容易出問題。

3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自我認同感極低。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吳謝宇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對,就是那個弒母的北大才子。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個來自北大經管專業(和吳謝宇同校同專業)的女生,從小就自帶光環,是世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前三名,大隊長、團支書、學生會主席,各種榮譽拿到手軟。

讀書自覺努力,加上家境好,打扮光鮮,長相出眾,是同學們羨慕的對象,老師眼裡的寵兒。

北大畢業後,拿到外資大投行offer,薪水幾萬起跳。

答主說,這一切就像吳謝宇的光環無懈可擊,你在我身上挑不出毛病,因為真的沒有。

這樣一個優秀到讓人望塵莫及的女孩,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想自殺。失眠、胃痛,常年伴隨著她。

從7、8歲開始就立志要好好讀書,早日逃離家庭。

親密關係更是難以建立,從小就在各種異性身上尋找缺失的父愛,卻不斷遭遇狗血劇情,自嘲“五行缺愛”。

而這一切都源於童年時,父親對她的傷害。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家裡規矩繁多,比如不能在路上吃東西,洗完手如何擦手,睡覺如何蓋被子,都有規矩。

不聽話就扇巴掌、敲頭,打了不準哭,哭就繼續打。

從不對女兒表達任何的友好和寵愛。

天天掛在嘴邊的是,“你怎麼總是要我動粗?”,“你是不是欠揍?”,“你怎麼這麼笨?”……

因為長期被爸爸打罵,形成了一種非常可怕的自我認知“我不好”、“我有錯”、“我要改,要成為好的人”。

而這種“我不好”的自我認知,成了她源源不斷前進的動力,也成了她心裡永遠填不滿的黑洞。

她說自己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一樣,無止境追求更多的成就,然而再多的成就也填不滿心底的洞。

直到26歲那年,有幸接觸了一堂心理課,才第一次明白“原來我是一個正常人,原來我沒有錯”。

“那一刻,像有一千斤的重擔從身上卸下”。

一個在別人眼中閃著耀眼光芒的女孩,自我感覺卻卑微如塵土,甚至認為自己不正常,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事情!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而青年學者石勇指出,如果“聽話”不是基於父母的引導和孩子的思考,而是打罵威脅的產物,那麼“聽話的孩子”這樣的“自我”在進入孩子的心理結構時,就把父母對他的威脅、強迫、控制也一併帶了進去,而且對他那個真實的自我進行了粗暴的否定。

一個人的成長使命,就是尋找自我,並最終找到自我。

而那些被過度控制的孩子,自我價值感低,無法自我認同,有的窮其一生都陷在自卑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4

比起掌控,孩子更需要的是:

信任

世界冠軍傅園慧曾在節目中自曝,“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感覺自己是最棒的”。其自信爽朗、幽默灑脫的個性征服了無數網友。

"

1

前不久,董卿在某公開場合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說,父親對我的嚴厲和嚴苛,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不讓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體活動 。

天不亮就要到操場跑步,還要背詩背古文等。

高中時,假期必須去打工,在賓館裡做清潔,每天掙一塊錢。

為此,她常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甚至偷偷在陽臺上寫“為什麼要活著”。

而父親之所以如此嚴苛的掌控著女兒的童年,是因為自己是吃了許多苦,才從一個農村孩子,考上覆旦,改寫了命運。

在他的認知中,只有吃苦和努力,才能過好的生活,所以他從小就這樣要求女兒。

成年後的董卿雖與父親達成和解,但童年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的影響著她。

董卿坦言:

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會自卑。

只有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心裡才會覺得踏實。

要不然,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做事情都是用命去搏。

童年一直被父親逼迫和掌控,又總是不能令父親滿意,所以董卿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如今哪怕功成名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依然不能坦然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作家三毛說,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更認為自己人生的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於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由此產生了。

2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心理最容易出問題。

電視劇《愛上你治癒我》中,海歸碩士王玲瓏,創業失敗後,患上躁鬱症,而她患病的原因竟是來自媽媽。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學開始就沒有周六週日,每天被媽媽安排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

考試只要不是一百分就是不及格,95分以上把所有的錯題抄50遍,95分以下抄100遍。

有一次,考了83分,仍是全班第一。可回家後卻被媽媽狠狠的揍了一頓,並罰她跪了三小時的搓衣板,直到開始流鼻血,才允許起來。

後來因為沒聽媽媽的話繼續讀博,而是選擇了退學,一直被媽媽辱罵。

而她退學的原因實在讓人心酸——我太累了。

為了擺脫媽媽的掌控,她選擇出國。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再後來,為了向媽媽證明“不聽你的話我也能成功,也能活的好好的”,選擇回國創業,依然遭到媽媽的強烈反對。

創業失敗後,媽媽說都是因為你太作,不聽話。

從小到大,她的人生有太多“你必須”、“你不許”,母親的強勢和掌控讓她一邊想逃離一邊想取悅。

於是,不堪壓力的她,瘋了。

一遍遍的喊著“我就是不行,就應該聽媽媽的話”!

心理專家指出,被過度控制的孩子,往往從小被父母教育“不許哭”、“不許鬧”,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因此他們的正常情緒常常被壓抑。情緒沒有宣洩口,心理壓力就大,自然就容易出問題。

3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自我認同感極低。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吳謝宇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對,就是那個弒母的北大才子。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個來自北大經管專業(和吳謝宇同校同專業)的女生,從小就自帶光環,是世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前三名,大隊長、團支書、學生會主席,各種榮譽拿到手軟。

讀書自覺努力,加上家境好,打扮光鮮,長相出眾,是同學們羨慕的對象,老師眼裡的寵兒。

北大畢業後,拿到外資大投行offer,薪水幾萬起跳。

答主說,這一切就像吳謝宇的光環無懈可擊,你在我身上挑不出毛病,因為真的沒有。

這樣一個優秀到讓人望塵莫及的女孩,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想自殺。失眠、胃痛,常年伴隨著她。

從7、8歲開始就立志要好好讀書,早日逃離家庭。

親密關係更是難以建立,從小就在各種異性身上尋找缺失的父愛,卻不斷遭遇狗血劇情,自嘲“五行缺愛”。

而這一切都源於童年時,父親對她的傷害。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家裡規矩繁多,比如不能在路上吃東西,洗完手如何擦手,睡覺如何蓋被子,都有規矩。

不聽話就扇巴掌、敲頭,打了不準哭,哭就繼續打。

從不對女兒表達任何的友好和寵愛。

天天掛在嘴邊的是,“你怎麼總是要我動粗?”,“你是不是欠揍?”,“你怎麼這麼笨?”……

因為長期被爸爸打罵,形成了一種非常可怕的自我認知“我不好”、“我有錯”、“我要改,要成為好的人”。

而這種“我不好”的自我認知,成了她源源不斷前進的動力,也成了她心裡永遠填不滿的黑洞。

她說自己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一樣,無止境追求更多的成就,然而再多的成就也填不滿心底的洞。

直到26歲那年,有幸接觸了一堂心理課,才第一次明白“原來我是一個正常人,原來我沒有錯”。

“那一刻,像有一千斤的重擔從身上卸下”。

一個在別人眼中閃著耀眼光芒的女孩,自我感覺卻卑微如塵土,甚至認為自己不正常,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事情!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而青年學者石勇指出,如果“聽話”不是基於父母的引導和孩子的思考,而是打罵威脅的產物,那麼“聽話的孩子”這樣的“自我”在進入孩子的心理結構時,就把父母對他的威脅、強迫、控制也一併帶了進去,而且對他那個真實的自我進行了粗暴的否定。

一個人的成長使命,就是尋找自我,並最終找到自我。

而那些被過度控制的孩子,自我價值感低,無法自我認同,有的窮其一生都陷在自卑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4

比起掌控,孩子更需要的是:

信任

世界冠軍傅園慧曾在節目中自曝,“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感覺自己是最棒的”。其自信爽朗、幽默灑脫的個性征服了無數網友。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如此正能量,正是來自從小父親對她的愛、接納與認可。

小時候,傅爸爸去游泳隊看她,其他的小隊員都跑過來“告狀”,“傅園慧總說她是最棒的”。

傅爸爸一臉認真的告訴小隊員們,“對呀,她就是最棒的”

老師來家訪,婉轉的說,傅園慧是個需要幫助的孩子,傅爸爸直截了當的告訴老師,放心吧,到了二年級,我們的成績一定會是第一名。

果然到二年級,傅園慧就成了全班第一。

身為父母,傅爸爸的字典裡,沒有逼迫、操控、指責、打擊,只有愛、接納和認可。

於是,他收穫了一個優秀又開朗的女兒。

尊重

在綜藝節目《女兒們的男朋友》中,香港老牌演員秦沛的女兒姜麗文生動的詮釋了,一個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簡單、知足、感恩,卻又獨立、自信、上進,一張陽光治癒的笑臉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嘉賓。

"

1

前不久,董卿在某公開場合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說,父親對我的嚴厲和嚴苛,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不讓我照鏡子,不讓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體活動 。

天不亮就要到操場跑步,還要背詩背古文等。

高中時,假期必須去打工,在賓館裡做清潔,每天掙一塊錢。

為此,她常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甚至偷偷在陽臺上寫“為什麼要活著”。

而父親之所以如此嚴苛的掌控著女兒的童年,是因為自己是吃了許多苦,才從一個農村孩子,考上覆旦,改寫了命運。

在他的認知中,只有吃苦和努力,才能過好的生活,所以他從小就這樣要求女兒。

成年後的董卿雖與父親達成和解,但童年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的影響著她。

董卿坦言:

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會自卑。

只有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心裡才會覺得踏實。

要不然,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做事情都是用命去搏。

童年一直被父親逼迫和掌控,又總是不能令父親滿意,所以董卿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如今哪怕功成名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依然不能坦然的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作家三毛說,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更認為自己人生的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於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由此產生了。

2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心理最容易出問題。

電視劇《愛上你治癒我》中,海歸碩士王玲瓏,創業失敗後,患上躁鬱症,而她患病的原因竟是來自媽媽。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學開始就沒有周六週日,每天被媽媽安排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

考試只要不是一百分就是不及格,95分以上把所有的錯題抄50遍,95分以下抄100遍。

有一次,考了83分,仍是全班第一。可回家後卻被媽媽狠狠的揍了一頓,並罰她跪了三小時的搓衣板,直到開始流鼻血,才允許起來。

後來因為沒聽媽媽的話繼續讀博,而是選擇了退學,一直被媽媽辱罵。

而她退學的原因實在讓人心酸——我太累了。

為了擺脫媽媽的掌控,她選擇出國。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再後來,為了向媽媽證明“不聽你的話我也能成功,也能活的好好的”,選擇回國創業,依然遭到媽媽的強烈反對。

創業失敗後,媽媽說都是因為你太作,不聽話。

從小到大,她的人生有太多“你必須”、“你不許”,母親的強勢和掌控讓她一邊想逃離一邊想取悅。

於是,不堪壓力的她,瘋了。

一遍遍的喊著“我就是不行,就應該聽媽媽的話”!

心理專家指出,被過度控制的孩子,往往從小被父母教育“不許哭”、“不許鬧”,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因此他們的正常情緒常常被壓抑。情緒沒有宣洩口,心理壓力就大,自然就容易出問題。

3

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自我認同感極低。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吳謝宇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對,就是那個弒母的北大才子。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這是一個來自北大經管專業(和吳謝宇同校同專業)的女生,從小就自帶光環,是世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前三名,大隊長、團支書、學生會主席,各種榮譽拿到手軟。

讀書自覺努力,加上家境好,打扮光鮮,長相出眾,是同學們羨慕的對象,老師眼裡的寵兒。

北大畢業後,拿到外資大投行offer,薪水幾萬起跳。

答主說,這一切就像吳謝宇的光環無懈可擊,你在我身上挑不出毛病,因為真的沒有。

這樣一個優秀到讓人望塵莫及的女孩,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想自殺。失眠、胃痛,常年伴隨著她。

從7、8歲開始就立志要好好讀書,早日逃離家庭。

親密關係更是難以建立,從小就在各種異性身上尋找缺失的父愛,卻不斷遭遇狗血劇情,自嘲“五行缺愛”。

而這一切都源於童年時,父親對她的傷害。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家裡規矩繁多,比如不能在路上吃東西,洗完手如何擦手,睡覺如何蓋被子,都有規矩。

不聽話就扇巴掌、敲頭,打了不準哭,哭就繼續打。

從不對女兒表達任何的友好和寵愛。

天天掛在嘴邊的是,“你怎麼總是要我動粗?”,“你是不是欠揍?”,“你怎麼這麼笨?”……

因為長期被爸爸打罵,形成了一種非常可怕的自我認知“我不好”、“我有錯”、“我要改,要成為好的人”。

而這種“我不好”的自我認知,成了她源源不斷前進的動力,也成了她心裡永遠填不滿的黑洞。

她說自己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一樣,無止境追求更多的成就,然而再多的成就也填不滿心底的洞。

直到26歲那年,有幸接觸了一堂心理課,才第一次明白“原來我是一個正常人,原來我沒有錯”。

“那一刻,像有一千斤的重擔從身上卸下”。

一個在別人眼中閃著耀眼光芒的女孩,自我感覺卻卑微如塵土,甚至認為自己不正常,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事情!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而青年學者石勇指出,如果“聽話”不是基於父母的引導和孩子的思考,而是打罵威脅的產物,那麼“聽話的孩子”這樣的“自我”在進入孩子的心理結構時,就把父母對他的威脅、強迫、控制也一併帶了進去,而且對他那個真實的自我進行了粗暴的否定。

一個人的成長使命,就是尋找自我,並最終找到自我。

而那些被過度控制的孩子,自我價值感低,無法自我認同,有的窮其一生都陷在自卑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4

比起掌控,孩子更需要的是:

信任

世界冠軍傅園慧曾在節目中自曝,“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感覺自己是最棒的”。其自信爽朗、幽默灑脫的個性征服了無數網友。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如此正能量,正是來自從小父親對她的愛、接納與認可。

小時候,傅爸爸去游泳隊看她,其他的小隊員都跑過來“告狀”,“傅園慧總說她是最棒的”。

傅爸爸一臉認真的告訴小隊員們,“對呀,她就是最棒的”

老師來家訪,婉轉的說,傅園慧是個需要幫助的孩子,傅爸爸直截了當的告訴老師,放心吧,到了二年級,我們的成績一定會是第一名。

果然到二年級,傅園慧就成了全班第一。

身為父母,傅爸爸的字典裡,沒有逼迫、操控、指責、打擊,只有愛、接納和認可。

於是,他收穫了一個優秀又開朗的女兒。

尊重

在綜藝節目《女兒們的男朋友》中,香港老牌演員秦沛的女兒姜麗文生動的詮釋了,一個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簡單、知足、感恩,卻又獨立、自信、上進,一張陽光治癒的笑臉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嘉賓。

董卿談原生家庭:控制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女孩來自單親家庭,而且是單親爸爸。

和前妻離婚後,秦沛一邊拍戲一邊照顧一雙兒女。

雖然很忙,但他卻從沒缺席過孩子們的成長,他能快速的說出女兒最愛吃的點心,最好的朋友,甚至僅憑一條黑褲子就能認出是自己的女兒。

堅持陪伴,卻很開明,始終堅持“我的感受不重要,女兒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從小時候,女兒學特長到長大後擇業、找男友,秦沛都是充分尊重女兒的意願,給予她最大的平等、尊重和自由。

節目中,男友做炸雞當做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其他人都認為這不算是送禮,秦沛說,我女兒喜歡就行。

父母對孩子有愛有尊重,孩子才會眼中有光,臉上帶笑。

如果父母用尊重和信任來表達愛,而非控制和逼迫,那將是孩子一生最大的福氣。

紀伯倫說過,你可以庇護孩子的身體,但不能禁錮他們的靈魂。孩子的靈魂棲息於明日之屋,那是你們在夢中也無法造訪之境。

別再以愛為名逼著孩子聽話,

別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試圖操控他,

別再剝奪孩子做自己的權利,那樣真的會害了他!

作者簡介:簡小常,自由撰稿人,愛做白日夢的全職媽媽。願此生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