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點擊關注,生活變得更藝術

在孩子沒有辨別能力和自主意識的時候,父母必須替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有時甚至要逼他們做不願意做的事,尤其是學習。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劉星媽媽說: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迴答: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就不懂事嗎?我不願意學,您就不讓我學了,從小您就得逼著我學,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從小教育我。

劉星說完,媽媽頓時語塞。

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有想過退縮、放棄。

如果這時候,作為父母的輕易讓孩子打了退堂鼓,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在將來後悔。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我回家問問孩子喜歡不喜歡”

“上不上、學不學都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

這是生活中家長為孩子報興趣班非常常見的場景。如果孩子喜歡,那自然是皆大歡喜;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地害了孩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常常喊著給孩子“愛和自由”的口號,要求與孩子平等對話,然而很多時候卻是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很多父母口裡的“尊重”,變成了“遵從”。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於是,當孩子對舞蹈、書法、美術等感興趣的時候,父母二話不說先報了班,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不耐煩了,想要放棄時,父母又遵從孩子的決定,說是聽孩子的,給他自由。

“不要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東西,孩子快樂就好”,看上去是對孩子的尊重,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這是父母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孩子的學習,自然要尊重其興趣為前提,但是大部分由興趣引發的事情,經過一段時期之後,必然會遇到瓶頸,這時候興趣可能就變成了折磨。

只要堅持下去,折磨過了,興趣變成了特長,接下去就是享受。這種變成特長之後享受到的樂趣,又會驅動孩子繼續深入學習,由此進入良性循環。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然而,以孩子的天性來看,早期處在一個探索階段,對很多新鮮事物都很容易感興趣,但要想僅靠興趣和內驅力讓孩子長期對一種事物感興趣並堅持下來,基本上不可能 。

任何學習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讓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東學一下西學一下,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一個優秀的孩子,絕不可能橫空出世,其背後必然有著父母付出的無數時間和心血。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在孩子想要放棄時,發揮父母的“威嚴”管教一下,對孩子要求嚴一點,這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有時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是父母做的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堅持自己選擇的路,那就是父母應盡的責任了,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無論什麼事堅持才會有效果,有效果才會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堅持。久而久之,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要讓孩子明白:今天不吃苦將來會吃苦;今天不努力,今後會努力一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