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形成有激勵性的學習目標'

"
"
如何幫助孩子形成有激勵性的學習目標


作者:叢綠

編輯:常春藤親子營(cctqinziying)


常有父母諮詢說:“我們小時候不用父母催促,學習就很有勁頭,因為覺得考上大學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我家孩子再怎麼督促都不行,怎樣才能提高他的學習動力呢?”

我通常會這樣回覆:“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經很難從生存境遇的改善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而要協助他們樹立目標,找到興趣點,培養大局觀,用比較高尚的目標來激勵他們。”

現在這個時代,其進步有目共睹,但是,也存在一種很普遍的現象—“空虛感”。很多孩子被困在漫無目標的生活狀態中,有的沉迷於遊戲,有的甚至出現嚴重的自殘行為。

有的可能也有目標,比如找好工作、賺很多錢,然後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卻不願付出努力,希望速成。

問題的核心在於孩子們缺失了目標感,而一個人的“人生目標感”幾乎和他所有層面的幸福密切相關。

斯坦福大學教育學教授兼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威廉·戴蒙研究指出,那些具有高度目標感的青少年不僅能夠富有激情地追求目標,還能夠積極學習,獲取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並且還會增長自信、樂觀、感恩和成就感等。

當然,孩子的目標並不是長大了自然就有的,也無法把培養目標的任務交給學校來完成,因此需要父母的積極協助。

首先,傾聽孩子,發現並鼓勵孩子樹立高尚、遠大的目標。

有些人認為談論高尚、遠大的目標過於理想化,不如考個什麼大學、找個什麼工作、拿多少年薪更現實,最好要落實到每天、每週、每月的詳細目標和計劃。

其實,如果沒有遠大目標做指南針,中期或近期的目標就是無源之水,時間久了就會失去動力。

像“我將來要做一名老師,工作穩定,收入可觀”,當然也值得肯定,但卻不如“我將來要做一名老師,讓學生成長為有用的人才,這是我認定的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更具有動力;

像“我想要賺錢,這樣就能成為一個企業家,功成名就”,就不如“我想要賺錢,這樣就能成為一個企業家,為國家的商業發展而努力”更有激勵作用。

因為後者包含了強烈的使命感,讓立下目標的人感到自己是高尚的,是與更大的群體相聯結的,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全球著名企業戰略家大前研一在教導孩子時,強調4種責任—對自己、家庭、公司、社會負責,認為只要能切實履行這4種責任,無論在哪裡、做什麼,都能夠自力更生,養活自己。

父母可以通過問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喚起孩子的思考,如“你每天都辛苦上學,完成作業,你有沒有更高的目標讓這些努力變得更有意義?”“對你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你認為好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這樣既能和孩子成為朋友,也能在孩子心目中樹立正直的家長典範。在諮詢中,很多孩子對父母的反感與叛逆,就來自他們認為父母品行不夠端正,趨炎附勢或爭權奪利。父母的良好形象是形成孩子高尚目標的重要標尺。

父母還要學會傾聽孩子,及時發現孩子內心深處的渴望,因為孩子的目標最初就像是一棵小小的幼芽,其中有些會開花結果,但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是哪些。

比如父母看到孩子很喜歡植物,可以說:“你這麼喜歡植物,我聽說有人專門做植物獵人,去全世界蒐集瀕危植物。”

這可能就會激起孩子的興趣:“現在環境汙染太嚴重了,很多植物都消失了。”“大學裡有個專業叫環境科學,也許你以後可以學習這個。”

“是的,我現在就已經對環境相關的事情感興趣,不過這個需要用到數學和科學,我現在數學不太好。”“如果你想補一下數學的話,我們可以幫你。”“那好吧,暑假裡幫我報個數學的輔導班吧。”

一旦有了目標,學習興趣和動力自然就會發生,孩子自己也會規劃近期的小目標。否則,父母幫助定的目標和計劃再詳細,孩子也沒有動力去執行。

其次,幫助孩子理解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

只有當孩子認為,學習一樣東西有助於實現自己的目標時,學習熱情才能被喚起。

美國教育專家羅伯特·J.馬紮諾博士研究認為,當學生為學習設定目標時,任務的感知價值對內在動機極為重要,可以把這稱作“我能得到什麼好處”。

“它會解決我遇到的問題,並使我在朋友中更有影響力嗎?”“它會讓我體驗到自我實現的良好感覺嗎?”一旦確認了這些,學習就有了內在動力,就不需要來自外部的獎勵。如果要求一個人做那些並不能瞭解其意義的事,就失去了做事的快樂。

然而,孩子們並不明白被教授的信息和能力將來會有什麼用處。為什麼要學習解根號?為什麼要讀詩?為什麼要學習文言文?

因此,父母要幫助孩子理解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有一個孩子上到初中還不能順利使用拼音,被懷疑有學習障礙。可是因為要在網上和別人論戰,他只用3天就能熟練使用拼音輸入法了。

他的父母也由此明白,要讓他知道“學會它有什麼用”,才能激發他的學習動力。當他高中學不會立體幾何要退學時,父母就把他送進了親戚家的模具廠,告訴他如果學會做模具,有了一技之長,不願上學就可以不上了。

他發現必須要用到立體幾何,才能成為模具師,而模具師比普通工人多掙好幾倍工資。

於是,他熬夜自學,一個假期就掌握了立體幾何,也學會了做模具。假期結束後,他也不想退學了,因為他發現立體幾何原來自己可以學得很好。

最後,支持孩子追尋目標,而不是試圖代替孩子創建目標。

有很多父母會忍不住直接為子女創建人生目標,替他們做出選擇。父母都是醫生,女兒卻想成為時裝設計師,這讓父母非常不開心;

孩子希望學習哲學或歷史,而父母卻覺得金融、法律等更有經濟潛力,因此讓孩子學習數學、物理……

如果不是出於自己的選擇,孩子在學習上就很難投入,即便是報輔導班這樣的事情,家長都應該支持孩子的選擇,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和喜好強加於孩子。

對孩子來說,當滿足兩個條件時,其學習動力就是可期的。一是朝著有激勵性的目標前進,二是父母支持自己的努力和抱負。他們就能夠明白,自己將來可以做一些既有價值回報又有意義感的事情,並願意為此積極努力。

作者:叢綠,清華大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科研專家、國家生涯規劃師、婚姻家庭與親子教育指導師,20年教育與媒體寫作經驗,專欄撰稿人,出版有《贏在職場》《與大學生談學習和研究》等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