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不完美媽媽 讀書 發現佩奇 方叫獸專欄 2019-07-15
"
"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1興趣學習有沒有效果?

談起學習,現在人更願意追求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會再以吃苦耐勞為榮。

認為學習這件事,應該是輕鬆快樂的,最好能寓教於樂,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的獲得知識。

就像美國醫院有一個說法,病人有不痛的權利,

既然病人來醫院了,不管用什麼方法,先把疼痛給止住再說,

動刀之前得先打麻藥,這是一個充滿現代感的權利。

那學習這件事,學生是不是也有不疼的權利呢?

比如有種教育理念說,既然每個人的性格和喜好不同,那就根據每個人的喜好量身定製學習方法。

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學習,不是很好嗎?

現在有一種流行的學習風格,分為四種:

視覺,聽覺,讀寫和動手實踐。

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進行學習,

如果是視覺型的,你可能喜歡用看圖片的方式學習;

聽覺型的可能更願意聽老師講;

讀寫型的人愛用讀書和記筆記的方法;

動手實踐型的人最愛做實驗和演示,

研究人員測試結果是,學生們的確有不同的類型,還有的學生是混合型。

這四種風格就像四個門派一樣,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屬不同的門派,

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多好啊。

好是好,但問題是,用自已感興趣的風格學習,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呢?

"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1興趣學習有沒有效果?

談起學習,現在人更願意追求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會再以吃苦耐勞為榮。

認為學習這件事,應該是輕鬆快樂的,最好能寓教於樂,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的獲得知識。

就像美國醫院有一個說法,病人有不痛的權利,

既然病人來醫院了,不管用什麼方法,先把疼痛給止住再說,

動刀之前得先打麻藥,這是一個充滿現代感的權利。

那學習這件事,學生是不是也有不疼的權利呢?

比如有種教育理念說,既然每個人的性格和喜好不同,那就根據每個人的喜好量身定製學習方法。

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學習,不是很好嗎?

現在有一種流行的學習風格,分為四種:

視覺,聽覺,讀寫和動手實踐。

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進行學習,

如果是視覺型的,你可能喜歡用看圖片的方式學習;

聽覺型的可能更願意聽老師講;

讀寫型的人愛用讀書和記筆記的方法;

動手實踐型的人最愛做實驗和演示,

研究人員測試結果是,學生們的確有不同的類型,還有的學生是混合型。

這四種風格就像四個門派一樣,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屬不同的門派,

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多好啊。

好是好,但問題是,用自已感興趣的風格學習,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呢?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2初級興趣,並不能讓你走的更遠

這個問題已經被人研究過很多年,結論是否定的。

比如,如果學生喜歡視覺化的教學,就專門給他視覺化的教育,

這種方法已被證明並沒什麼好效果。

現在網絡教育越來越普及,很多時候是學生在家裡自學,課堂教學可能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

那就自學來說,跟學生喜好匹配的學習方法有沒有好處呢?

答案…還是沒好處。

這個研究是這樣的。先用四種模型對學生進行測試,發現每個人的確都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

但大部分學生,實際並沒有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比如有的學生說自己最喜歡動手實踐,但是他實際的學習過程裡並沒有多少動手實踐。

等於是這些人都在用自己不喜歡的方法學習。

"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1興趣學習有沒有效果?

談起學習,現在人更願意追求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會再以吃苦耐勞為榮。

認為學習這件事,應該是輕鬆快樂的,最好能寓教於樂,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的獲得知識。

就像美國醫院有一個說法,病人有不痛的權利,

既然病人來醫院了,不管用什麼方法,先把疼痛給止住再說,

動刀之前得先打麻藥,這是一個充滿現代感的權利。

那學習這件事,學生是不是也有不疼的權利呢?

比如有種教育理念說,既然每個人的性格和喜好不同,那就根據每個人的喜好量身定製學習方法。

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學習,不是很好嗎?

現在有一種流行的學習風格,分為四種:

視覺,聽覺,讀寫和動手實踐。

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進行學習,

如果是視覺型的,你可能喜歡用看圖片的方式學習;

聽覺型的可能更願意聽老師講;

讀寫型的人愛用讀書和記筆記的方法;

動手實踐型的人最愛做實驗和演示,

研究人員測試結果是,學生們的確有不同的類型,還有的學生是混合型。

這四種風格就像四個門派一樣,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屬不同的門派,

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多好啊。

好是好,但問題是,用自已感興趣的風格學習,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呢?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2初級興趣,並不能讓你走的更遠

這個問題已經被人研究過很多年,結論是否定的。

比如,如果學生喜歡視覺化的教學,就專門給他視覺化的教育,

這種方法已被證明並沒什麼好效果。

現在網絡教育越來越普及,很多時候是學生在家裡自學,課堂教學可能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

那就自學來說,跟學生喜好匹配的學習方法有沒有好處呢?

答案…還是沒好處。

這個研究是這樣的。先用四種模型對學生進行測試,發現每個人的確都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

但大部分學生,實際並沒有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比如有的學生說自己最喜歡動手實踐,但是他實際的學習過程裡並沒有多少動手實踐。

等於是這些人都在用自己不喜歡的方法學習。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但是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學生,學習方法跟自己的喜好是匹配的。

我們可能覺得他們的學習速度肯定更快,效果更好。

那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不是比別人更好呢?

並沒有。

雖然他們在用最喜歡的方法學習,可能很享受學習過程,但並沒有獲得更好的成效。

因為興趣分為兩種,一種是初學者興趣,看見新奇的東西就覺得有意思,

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沒有興趣,就是去了解一下,下次看到更有趣的,就會忘了這個東西。

還有一種是專家的興趣,這種興趣是隻有你深入到一個領域之中,才能體會到的那些很微妙的東西。

這種微妙不是新奇的刺激,外行根本就理解不了,而你一旦理解了,它就會強烈地吸引你繼續鑽研。

你會越鑽研越感興趣,越感興趣越鑽研,你就能在這個領域裡長期挖掘,你就能有所成就。

所以要說興趣,專家的興趣才是高級興趣。

看來,“享受”不等於就能學得更好,

初級的興趣,並不能讓你走的更遠。

"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1興趣學習有沒有效果?

談起學習,現在人更願意追求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會再以吃苦耐勞為榮。

認為學習這件事,應該是輕鬆快樂的,最好能寓教於樂,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的獲得知識。

就像美國醫院有一個說法,病人有不痛的權利,

既然病人來醫院了,不管用什麼方法,先把疼痛給止住再說,

動刀之前得先打麻藥,這是一個充滿現代感的權利。

那學習這件事,學生是不是也有不疼的權利呢?

比如有種教育理念說,既然每個人的性格和喜好不同,那就根據每個人的喜好量身定製學習方法。

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學習,不是很好嗎?

現在有一種流行的學習風格,分為四種:

視覺,聽覺,讀寫和動手實踐。

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進行學習,

如果是視覺型的,你可能喜歡用看圖片的方式學習;

聽覺型的可能更願意聽老師講;

讀寫型的人愛用讀書和記筆記的方法;

動手實踐型的人最愛做實驗和演示,

研究人員測試結果是,學生們的確有不同的類型,還有的學生是混合型。

這四種風格就像四個門派一樣,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屬不同的門派,

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多好啊。

好是好,但問題是,用自已感興趣的風格學習,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呢?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2初級興趣,並不能讓你走的更遠

這個問題已經被人研究過很多年,結論是否定的。

比如,如果學生喜歡視覺化的教學,就專門給他視覺化的教育,

這種方法已被證明並沒什麼好效果。

現在網絡教育越來越普及,很多時候是學生在家裡自學,課堂教學可能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

那就自學來說,跟學生喜好匹配的學習方法有沒有好處呢?

答案…還是沒好處。

這個研究是這樣的。先用四種模型對學生進行測試,發現每個人的確都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

但大部分學生,實際並沒有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比如有的學生說自己最喜歡動手實踐,但是他實際的學習過程裡並沒有多少動手實踐。

等於是這些人都在用自己不喜歡的方法學習。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但是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學生,學習方法跟自己的喜好是匹配的。

我們可能覺得他們的學習速度肯定更快,效果更好。

那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不是比別人更好呢?

並沒有。

雖然他們在用最喜歡的方法學習,可能很享受學習過程,但並沒有獲得更好的成效。

因為興趣分為兩種,一種是初學者興趣,看見新奇的東西就覺得有意思,

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沒有興趣,就是去了解一下,下次看到更有趣的,就會忘了這個東西。

還有一種是專家的興趣,這種興趣是隻有你深入到一個領域之中,才能體會到的那些很微妙的東西。

這種微妙不是新奇的刺激,外行根本就理解不了,而你一旦理解了,它就會強烈地吸引你繼續鑽研。

你會越鑽研越感興趣,越感興趣越鑽研,你就能在這個領域裡長期挖掘,你就能有所成就。

所以要說興趣,專家的興趣才是高級興趣。

看來,“享受”不等於就能學得更好,

初級的興趣,並不能讓你走的更遠。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3那到底什麼方法才是有效的?

心理學家幾十年的研究結果表明,真正有效的方法對每個人都有效。

不管你喜不喜歡,有效的方法可以歸結為:

第一,要在學習時間上安排一定的間隔,不要突擊學習。

這個間隔學習法的原理是人腦的“記憶曲線”。隔一段時間回想前面學過的,

然後再學新的,這個方法最有利於記憶。

第二,在不同的場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學習同一個內容。

比如同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上看老師演示一遍,這是視覺;

回家自己精讀課本,這是讀寫;

下一堂課再動手操作一遍…

這樣用不同的方法來學習同一個內容效果很好。

讓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學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學的做法。

第三,要經常參加測驗,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關的知識,

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刻意練習的“反饋”。

不測驗,你就無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學會,學校裡的考試也是測試反饋。

第四,要把新學到的知識和以前的知識建立連接。

新舊知識連在一起,熟悉+意外,它才算是真正長在了你的大腦之中。

"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1興趣學習有沒有效果?

談起學習,現在人更願意追求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會再以吃苦耐勞為榮。

認為學習這件事,應該是輕鬆快樂的,最好能寓教於樂,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的獲得知識。

就像美國醫院有一個說法,病人有不痛的權利,

既然病人來醫院了,不管用什麼方法,先把疼痛給止住再說,

動刀之前得先打麻藥,這是一個充滿現代感的權利。

那學習這件事,學生是不是也有不疼的權利呢?

比如有種教育理念說,既然每個人的性格和喜好不同,那就根據每個人的喜好量身定製學習方法。

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學習,不是很好嗎?

現在有一種流行的學習風格,分為四種:

視覺,聽覺,讀寫和動手實踐。

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進行學習,

如果是視覺型的,你可能喜歡用看圖片的方式學習;

聽覺型的可能更願意聽老師講;

讀寫型的人愛用讀書和記筆記的方法;

動手實踐型的人最愛做實驗和演示,

研究人員測試結果是,學生們的確有不同的類型,還有的學生是混合型。

這四種風格就像四個門派一樣,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屬不同的門派,

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多好啊。

好是好,但問題是,用自已感興趣的風格學習,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呢?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2初級興趣,並不能讓你走的更遠

這個問題已經被人研究過很多年,結論是否定的。

比如,如果學生喜歡視覺化的教學,就專門給他視覺化的教育,

這種方法已被證明並沒什麼好效果。

現在網絡教育越來越普及,很多時候是學生在家裡自學,課堂教學可能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

那就自學來說,跟學生喜好匹配的學習方法有沒有好處呢?

答案…還是沒好處。

這個研究是這樣的。先用四種模型對學生進行測試,發現每個人的確都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

但大部分學生,實際並沒有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比如有的學生說自己最喜歡動手實踐,但是他實際的學習過程裡並沒有多少動手實踐。

等於是這些人都在用自己不喜歡的方法學習。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但是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學生,學習方法跟自己的喜好是匹配的。

我們可能覺得他們的學習速度肯定更快,效果更好。

那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不是比別人更好呢?

並沒有。

雖然他們在用最喜歡的方法學習,可能很享受學習過程,但並沒有獲得更好的成效。

因為興趣分為兩種,一種是初學者興趣,看見新奇的東西就覺得有意思,

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沒有興趣,就是去了解一下,下次看到更有趣的,就會忘了這個東西。

還有一種是專家的興趣,這種興趣是隻有你深入到一個領域之中,才能體會到的那些很微妙的東西。

這種微妙不是新奇的刺激,外行根本就理解不了,而你一旦理解了,它就會強烈地吸引你繼續鑽研。

你會越鑽研越感興趣,越感興趣越鑽研,你就能在這個領域裡長期挖掘,你就能有所成就。

所以要說興趣,專家的興趣才是高級興趣。

看來,“享受”不等於就能學得更好,

初級的興趣,並不能讓你走的更遠。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3那到底什麼方法才是有效的?

心理學家幾十年的研究結果表明,真正有效的方法對每個人都有效。

不管你喜不喜歡,有效的方法可以歸結為:

第一,要在學習時間上安排一定的間隔,不要突擊學習。

這個間隔學習法的原理是人腦的“記憶曲線”。隔一段時間回想前面學過的,

然後再學新的,這個方法最有利於記憶。

第二,在不同的場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學習同一個內容。

比如同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上看老師演示一遍,這是視覺;

回家自己精讀課本,這是讀寫;

下一堂課再動手操作一遍…

這樣用不同的方法來學習同一個內容效果很好。

讓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學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學的做法。

第三,要經常參加測驗,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關的知識,

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刻意練習的“反饋”。

不測驗,你就無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學會,學校裡的考試也是測試反饋。

第四,要把新學到的知識和以前的知識建立連接。

新舊知識連在一起,熟悉+意外,它才算是真正長在了你的大腦之中。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這些方法並不神奇,。

沒有用到什麼高科技,也不需要家長和老師配合一驚一乍地,給你演個節目才能讓你學會一點知識。

但是這些方法不簡單,而像什麼老師特別強調的工整漂亮的課堂筆記則是簡單,可操作,

的確能證你在學習,但實際上是沒什麼用的方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方法也不好玩,

孩子需要玩,在玩的過程中能學到寶貴的技能。

但學習可不全是玩,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如果想掌握一些高級技能,需要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並不好玩。

刻意練習要求重複訓練,重複的東西不好玩,我們看小說、電影電視劇,最不喜歡劇情重複。

刻意練習時,你一直在遭遇挫折、在犯誤。

你要不停地重複這個過程,直到真正學會為止。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學習好的同學的學習方法都是相似的,

學習不好的同學各有各的學習。

"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1興趣學習有沒有效果?

談起學習,現在人更願意追求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會再以吃苦耐勞為榮。

認為學習這件事,應該是輕鬆快樂的,最好能寓教於樂,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的獲得知識。

就像美國醫院有一個說法,病人有不痛的權利,

既然病人來醫院了,不管用什麼方法,先把疼痛給止住再說,

動刀之前得先打麻藥,這是一個充滿現代感的權利。

那學習這件事,學生是不是也有不疼的權利呢?

比如有種教育理念說,既然每個人的性格和喜好不同,那就根據每個人的喜好量身定製學習方法。

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學習,不是很好嗎?

現在有一種流行的學習風格,分為四種:

視覺,聽覺,讀寫和動手實踐。

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進行學習,

如果是視覺型的,你可能喜歡用看圖片的方式學習;

聽覺型的可能更願意聽老師講;

讀寫型的人愛用讀書和記筆記的方法;

動手實踐型的人最愛做實驗和演示,

研究人員測試結果是,學生們的確有不同的類型,還有的學生是混合型。

這四種風格就像四個門派一樣,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屬不同的門派,

世界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多好啊。

好是好,但問題是,用自已感興趣的風格學習,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呢?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2初級興趣,並不能讓你走的更遠

這個問題已經被人研究過很多年,結論是否定的。

比如,如果學生喜歡視覺化的教學,就專門給他視覺化的教育,

這種方法已被證明並沒什麼好效果。

現在網絡教育越來越普及,很多時候是學生在家裡自學,課堂教學可能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

那就自學來說,跟學生喜好匹配的學習方法有沒有好處呢?

答案…還是沒好處。

這個研究是這樣的。先用四種模型對學生進行測試,發現每個人的確都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

但大部分學生,實際並沒有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比如有的學生說自己最喜歡動手實踐,但是他實際的學習過程裡並沒有多少動手實踐。

等於是這些人都在用自己不喜歡的方法學習。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但是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學生,學習方法跟自己的喜好是匹配的。

我們可能覺得他們的學習速度肯定更快,效果更好。

那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不是比別人更好呢?

並沒有。

雖然他們在用最喜歡的方法學習,可能很享受學習過程,但並沒有獲得更好的成效。

因為興趣分為兩種,一種是初學者興趣,看見新奇的東西就覺得有意思,

或者根本不知道有沒有興趣,就是去了解一下,下次看到更有趣的,就會忘了這個東西。

還有一種是專家的興趣,這種興趣是隻有你深入到一個領域之中,才能體會到的那些很微妙的東西。

這種微妙不是新奇的刺激,外行根本就理解不了,而你一旦理解了,它就會強烈地吸引你繼續鑽研。

你會越鑽研越感興趣,越感興趣越鑽研,你就能在這個領域裡長期挖掘,你就能有所成就。

所以要說興趣,專家的興趣才是高級興趣。

看來,“享受”不等於就能學得更好,

初級的興趣,並不能讓你走的更遠。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03那到底什麼方法才是有效的?

心理學家幾十年的研究結果表明,真正有效的方法對每個人都有效。

不管你喜不喜歡,有效的方法可以歸結為:

第一,要在學習時間上安排一定的間隔,不要突擊學習。

這個間隔學習法的原理是人腦的“記憶曲線”。隔一段時間回想前面學過的,

然後再學新的,這個方法最有利於記憶。

第二,在不同的場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學習同一個內容。

比如同一個知識點,在課堂上看老師演示一遍,這是視覺;

回家自己精讀課本,這是讀寫;

下一堂課再動手操作一遍…

這樣用不同的方法來學習同一個內容效果很好。

讓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相匹配,而不是跟學生的喜好相匹配,才是科學的做法。

第三,要經常參加測驗,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關的知識,

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刻意練習的“反饋”。

不測驗,你就無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學會,學校裡的考試也是測試反饋。

第四,要把新學到的知識和以前的知識建立連接。

新舊知識連在一起,熟悉+意外,它才算是真正長在了你的大腦之中。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這些方法並不神奇,。

沒有用到什麼高科技,也不需要家長和老師配合一驚一乍地,給你演個節目才能讓你學會一點知識。

但是這些方法不簡單,而像什麼老師特別強調的工整漂亮的課堂筆記則是簡單,可操作,

的確能證你在學習,但實際上是沒什麼用的方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方法也不好玩,

孩子需要玩,在玩的過程中能學到寶貴的技能。

但學習可不全是玩,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如果想掌握一些高級技能,需要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並不好玩。

刻意練習要求重複訓練,重複的東西不好玩,我們看小說、電影電視劇,最不喜歡劇情重複。

刻意練習時,你一直在遭遇挫折、在犯誤。

你要不停地重複這個過程,直到真正學會為止。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學習好的同學的學習方法都是相似的,

學習不好的同學各有各的學習。

別讓興趣學習毀了你,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