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的小鋒已經四歲,但小鋒媽媽發現,自從孩子愛上看"小豬佩奇"後,小鋒天天學裡面的小豬叫。一見到別人或是自我介紹的時候還總說"我是佩奇!",弄得媽媽尷尬又無語。

不止小鋒的媽媽有這種苦惱,其他媽媽也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歡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行為動作。

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每次洗澡都趴在浴缸中扭動,一問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在學魚游泳。也有的孩子喜歡模仿小狗,走到哪裡都"汪汪"叫,還學著用嘴叼東西。

家長們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可是孩子總喜歡模仿動物到底是好是壞?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的小鋒已經四歲,但小鋒媽媽發現,自從孩子愛上看"小豬佩奇"後,小鋒天天學裡面的小豬叫。一見到別人或是自我介紹的時候還總說"我是佩奇!",弄得媽媽尷尬又無語。

不止小鋒的媽媽有這種苦惱,其他媽媽也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歡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行為動作。

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每次洗澡都趴在浴缸中扭動,一問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在學魚游泳。也有的孩子喜歡模仿小狗,走到哪裡都"汪汪"叫,還學著用嘴叼東西。

家長們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可是孩子總喜歡模仿動物到底是好是壞?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模仿動物?孩子模仿動物時,到底要不要制止呢?

這些問題都讓家長們摸不著頭腦。

  • 孩子喜歡模仿動物,不應該被強硬"阻止"

紐約時報育兒雜誌曾採訪過美國韋爾斯利大學心理學教授Tracey Gleason博士關於學齡前兒童角色扮演的問題,她是這樣解釋的:"他們正在大量探索別人的感受,感受別的東西,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人互動。"

Gleason博士還補充道:兒童通過這種探索進行認知發展,被稱為"共情理論",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寶寶們從18個月開始,內心的共情思想便開始萌芽,可是要經過數年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別人的情緒。然而通過角色扮演,孩子可以在內心創造一個只有自己能看到的隱形的朋友,能夠幫助他進行有效地換位思考,通過這個過程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雖然與成人大不相同,但卻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新奇方式,家長不應該刻意去幹涉,強硬地"阻止"。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的小鋒已經四歲,但小鋒媽媽發現,自從孩子愛上看"小豬佩奇"後,小鋒天天學裡面的小豬叫。一見到別人或是自我介紹的時候還總說"我是佩奇!",弄得媽媽尷尬又無語。

不止小鋒的媽媽有這種苦惱,其他媽媽也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歡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行為動作。

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每次洗澡都趴在浴缸中扭動,一問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在學魚游泳。也有的孩子喜歡模仿小狗,走到哪裡都"汪汪"叫,還學著用嘴叼東西。

家長們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可是孩子總喜歡模仿動物到底是好是壞?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模仿動物?孩子模仿動物時,到底要不要制止呢?

這些問題都讓家長們摸不著頭腦。

  • 孩子喜歡模仿動物,不應該被強硬"阻止"

紐約時報育兒雜誌曾採訪過美國韋爾斯利大學心理學教授Tracey Gleason博士關於學齡前兒童角色扮演的問題,她是這樣解釋的:"他們正在大量探索別人的感受,感受別的東西,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人互動。"

Gleason博士還補充道:兒童通過這種探索進行認知發展,被稱為"共情理論",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寶寶們從18個月開始,內心的共情思想便開始萌芽,可是要經過數年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別人的情緒。然而通過角色扮演,孩子可以在內心創造一個只有自己能看到的隱形的朋友,能夠幫助他進行有效地換位思考,通過這個過程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雖然與成人大不相同,但卻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新奇方式,家長不應該刻意去幹涉,強硬地"阻止"。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孩子愛模仿,家長要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意圖

  • 引起家長的關注

年紀小的孩子總會想方設法來引起家長的關注,這其中就包括在家長面前故意模仿小動物的行為,可愛憨厚的模樣引得大人"哈哈大笑"。

家長笑了,孩子便會認為自己這樣的模仿行為能讓大人開心,於是便重複地在家長面前做著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與孩子在學校得到老師的獎勵,迫不及待拿給爸爸媽媽看是同樣的道理。

  • 以模仿動物為藉口

孩子們總是喜歡以模仿動物來表達自己某些方面的想法,一方面是為了逃避自己不想要去做的事,另一方面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實現自己的心願。

他們雖然有許多想法,但由於年齡與心智受限制,只能夠使用簡單的詞語或短句,語言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很多時候不能將想要表達的東西傳遞給父母。所以很多孩子會選擇運用肢體,比如:孩子想要吃某樣東西時,便會牽著媽媽來到冰箱前指給媽媽看。

孩子模仿動物也是孩子向家長傳遞訊息的一種方式。家長制止孩子模仿動物的行為,會打斷孩子的表達的意圖。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的小鋒已經四歲,但小鋒媽媽發現,自從孩子愛上看"小豬佩奇"後,小鋒天天學裡面的小豬叫。一見到別人或是自我介紹的時候還總說"我是佩奇!",弄得媽媽尷尬又無語。

不止小鋒的媽媽有這種苦惱,其他媽媽也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歡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行為動作。

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每次洗澡都趴在浴缸中扭動,一問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在學魚游泳。也有的孩子喜歡模仿小狗,走到哪裡都"汪汪"叫,還學著用嘴叼東西。

家長們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可是孩子總喜歡模仿動物到底是好是壞?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模仿動物?孩子模仿動物時,到底要不要制止呢?

這些問題都讓家長們摸不著頭腦。

  • 孩子喜歡模仿動物,不應該被強硬"阻止"

紐約時報育兒雜誌曾採訪過美國韋爾斯利大學心理學教授Tracey Gleason博士關於學齡前兒童角色扮演的問題,她是這樣解釋的:"他們正在大量探索別人的感受,感受別的東西,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人互動。"

Gleason博士還補充道:兒童通過這種探索進行認知發展,被稱為"共情理論",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寶寶們從18個月開始,內心的共情思想便開始萌芽,可是要經過數年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別人的情緒。然而通過角色扮演,孩子可以在內心創造一個只有自己能看到的隱形的朋友,能夠幫助他進行有效地換位思考,通過這個過程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雖然與成人大不相同,但卻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新奇方式,家長不應該刻意去幹涉,強硬地"阻止"。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孩子愛模仿,家長要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意圖

  • 引起家長的關注

年紀小的孩子總會想方設法來引起家長的關注,這其中就包括在家長面前故意模仿小動物的行為,可愛憨厚的模樣引得大人"哈哈大笑"。

家長笑了,孩子便會認為自己這樣的模仿行為能讓大人開心,於是便重複地在家長面前做著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與孩子在學校得到老師的獎勵,迫不及待拿給爸爸媽媽看是同樣的道理。

  • 以模仿動物為藉口

孩子們總是喜歡以模仿動物來表達自己某些方面的想法,一方面是為了逃避自己不想要去做的事,另一方面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實現自己的心願。

他們雖然有許多想法,但由於年齡與心智受限制,只能夠使用簡單的詞語或短句,語言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很多時候不能將想要表達的東西傳遞給父母。所以很多孩子會選擇運用肢體,比如:孩子想要吃某樣東西時,便會牽著媽媽來到冰箱前指給媽媽看。

孩子模仿動物也是孩子向家長傳遞訊息的一種方式。家長制止孩子模仿動物的行為,會打斷孩子的表達的意圖。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 想要與家長交流

一歲以內的孩子雖離開媽媽時會哭,但非常容易哄,因為他過一會兒就忘記了媽媽。

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在頭腦中回憶起媽媽,看到與媽媽相關聯的東西也會想起媽媽。因此兩歲的孩子愛哭,是因為孩子的表象和回憶發展了,所以不能籠統地指責孩子愛哭不聽話。

孩子的延遲模仿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延遲模仿比直接模仿水平高,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像較小一點的孩子,直接模仿面前的事物,此時的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印象,模仿自己曾經見過或者有認知的東西。因而,有時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

這個時候的孩子跟父母和他人的交流和銜接都很困難,無法傳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於是孩子學會了模仿小動物,用小動物的方式與家長交流。

做到這三點智慧引導孩子

  • 嘗試融入孩子的世界

曾經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對去電影院觀看電影非常恐懼,即便是小孩子們都喜歡的"熊出沒""迪士尼系列",孩子也表現出極其的排斥。媽媽問孩子為什麼怕看電影,孩子不高興地說,"我怕,而且我聽不懂他們說的話!"

媽媽恍然大悟的同時又感到慚愧,自己一直帶著孩子去看大人們喜歡的"好萊塢大片",裡面說的不僅都是英語,還都是真人打鬥的場景,小孩子當然不喜歡,還產生了對看電影的恐懼心理。如果自己一開始帶孩子去影院看的是兒童向的動畫,如今,孩子可能就不會抗拒了。

不學著融入孩子的世界,而是拉著孩子融入大人的生活是許多家長的通病。

  • 孩子們模仿著小動物們的行為,又是嗷嗷亂叫,又是在地面爬。小孩子覺得生動有趣,但家長們覺得既丟臉又不衛生,連忙制止孩子的行為。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的小鋒已經四歲,但小鋒媽媽發現,自從孩子愛上看"小豬佩奇"後,小鋒天天學裡面的小豬叫。一見到別人或是自我介紹的時候還總說"我是佩奇!",弄得媽媽尷尬又無語。

不止小鋒的媽媽有這種苦惱,其他媽媽也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歡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行為動作。

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每次洗澡都趴在浴缸中扭動,一問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在學魚游泳。也有的孩子喜歡模仿小狗,走到哪裡都"汪汪"叫,還學著用嘴叼東西。

家長們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可是孩子總喜歡模仿動物到底是好是壞?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模仿動物?孩子模仿動物時,到底要不要制止呢?

這些問題都讓家長們摸不著頭腦。

  • 孩子喜歡模仿動物,不應該被強硬"阻止"

紐約時報育兒雜誌曾採訪過美國韋爾斯利大學心理學教授Tracey Gleason博士關於學齡前兒童角色扮演的問題,她是這樣解釋的:"他們正在大量探索別人的感受,感受別的東西,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人互動。"

Gleason博士還補充道:兒童通過這種探索進行認知發展,被稱為"共情理論",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寶寶們從18個月開始,內心的共情思想便開始萌芽,可是要經過數年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別人的情緒。然而通過角色扮演,孩子可以在內心創造一個只有自己能看到的隱形的朋友,能夠幫助他進行有效地換位思考,通過這個過程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雖然與成人大不相同,但卻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新奇方式,家長不應該刻意去幹涉,強硬地"阻止"。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孩子愛模仿,家長要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意圖

  • 引起家長的關注

年紀小的孩子總會想方設法來引起家長的關注,這其中就包括在家長面前故意模仿小動物的行為,可愛憨厚的模樣引得大人"哈哈大笑"。

家長笑了,孩子便會認為自己這樣的模仿行為能讓大人開心,於是便重複地在家長面前做著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與孩子在學校得到老師的獎勵,迫不及待拿給爸爸媽媽看是同樣的道理。

  • 以模仿動物為藉口

孩子們總是喜歡以模仿動物來表達自己某些方面的想法,一方面是為了逃避自己不想要去做的事,另一方面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實現自己的心願。

他們雖然有許多想法,但由於年齡與心智受限制,只能夠使用簡單的詞語或短句,語言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很多時候不能將想要表達的東西傳遞給父母。所以很多孩子會選擇運用肢體,比如:孩子想要吃某樣東西時,便會牽著媽媽來到冰箱前指給媽媽看。

孩子模仿動物也是孩子向家長傳遞訊息的一種方式。家長制止孩子模仿動物的行為,會打斷孩子的表達的意圖。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 想要與家長交流

一歲以內的孩子雖離開媽媽時會哭,但非常容易哄,因為他過一會兒就忘記了媽媽。

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在頭腦中回憶起媽媽,看到與媽媽相關聯的東西也會想起媽媽。因此兩歲的孩子愛哭,是因為孩子的表象和回憶發展了,所以不能籠統地指責孩子愛哭不聽話。

孩子的延遲模仿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延遲模仿比直接模仿水平高,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像較小一點的孩子,直接模仿面前的事物,此時的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印象,模仿自己曾經見過或者有認知的東西。因而,有時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

這個時候的孩子跟父母和他人的交流和銜接都很困難,無法傳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於是孩子學會了模仿小動物,用小動物的方式與家長交流。

做到這三點智慧引導孩子

  • 嘗試融入孩子的世界

曾經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對去電影院觀看電影非常恐懼,即便是小孩子們都喜歡的"熊出沒""迪士尼系列",孩子也表現出極其的排斥。媽媽問孩子為什麼怕看電影,孩子不高興地說,"我怕,而且我聽不懂他們說的話!"

媽媽恍然大悟的同時又感到慚愧,自己一直帶著孩子去看大人們喜歡的"好萊塢大片",裡面說的不僅都是英語,還都是真人打鬥的場景,小孩子當然不喜歡,還產生了對看電影的恐懼心理。如果自己一開始帶孩子去影院看的是兒童向的動畫,如今,孩子可能就不會抗拒了。

不學著融入孩子的世界,而是拉著孩子融入大人的生活是許多家長的通病。

  • 孩子們模仿著小動物們的行為,又是嗷嗷亂叫,又是在地面爬。小孩子覺得生動有趣,但家長們覺得既丟臉又不衛生,連忙制止孩子的行為。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 選擇性無視孩子的模仿行為

孩子就像白紙,他看到什麼就會往上面畫什麼,孩子又像橡皮泥;看到什麼,都能往什麼上面任意揉捏。塑造性極強的他們什麼都能吸收,什麼都能包容。模仿就成了他們探索世界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

但實際上,孩子的模仿行為會隨著年齡的長大、心智的成熟,慢慢消退。

2—3歲的孩子可能會去模仿小動物各種行為,4—6歲的孩子可能會去模仿奧特曼或者小公主,再大一些的孩子會去模仿媽媽塗口紅、爸爸穿皮鞋。但孩子的興趣以及注意力從舊事物轉移到新事物時,對舊事物的模仿也會漸漸消失。

因此家長們對孩子的模仿行為不必過分擔心,選擇性無視小孩子引人注目的行為會讓孩子高漲的興致漸漸消退,過不了多久,孩子便會感到無聊,然後放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的小鋒已經四歲,但小鋒媽媽發現,自從孩子愛上看"小豬佩奇"後,小鋒天天學裡面的小豬叫。一見到別人或是自我介紹的時候還總說"我是佩奇!",弄得媽媽尷尬又無語。

不止小鋒的媽媽有這種苦惱,其他媽媽也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歡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行為動作。

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每次洗澡都趴在浴缸中扭動,一問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在學魚游泳。也有的孩子喜歡模仿小狗,走到哪裡都"汪汪"叫,還學著用嘴叼東西。

家長們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可是孩子總喜歡模仿動物到底是好是壞?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模仿動物?孩子模仿動物時,到底要不要制止呢?

這些問題都讓家長們摸不著頭腦。

  • 孩子喜歡模仿動物,不應該被強硬"阻止"

紐約時報育兒雜誌曾採訪過美國韋爾斯利大學心理學教授Tracey Gleason博士關於學齡前兒童角色扮演的問題,她是這樣解釋的:"他們正在大量探索別人的感受,感受別的東西,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人互動。"

Gleason博士還補充道:兒童通過這種探索進行認知發展,被稱為"共情理論",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寶寶們從18個月開始,內心的共情思想便開始萌芽,可是要經過數年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別人的情緒。然而通過角色扮演,孩子可以在內心創造一個只有自己能看到的隱形的朋友,能夠幫助他進行有效地換位思考,通過這個過程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雖然與成人大不相同,但卻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新奇方式,家長不應該刻意去幹涉,強硬地"阻止"。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孩子愛模仿,家長要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意圖

  • 引起家長的關注

年紀小的孩子總會想方設法來引起家長的關注,這其中就包括在家長面前故意模仿小動物的行為,可愛憨厚的模樣引得大人"哈哈大笑"。

家長笑了,孩子便會認為自己這樣的模仿行為能讓大人開心,於是便重複地在家長面前做著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與孩子在學校得到老師的獎勵,迫不及待拿給爸爸媽媽看是同樣的道理。

  • 以模仿動物為藉口

孩子們總是喜歡以模仿動物來表達自己某些方面的想法,一方面是為了逃避自己不想要去做的事,另一方面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實現自己的心願。

他們雖然有許多想法,但由於年齡與心智受限制,只能夠使用簡單的詞語或短句,語言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很多時候不能將想要表達的東西傳遞給父母。所以很多孩子會選擇運用肢體,比如:孩子想要吃某樣東西時,便會牽著媽媽來到冰箱前指給媽媽看。

孩子模仿動物也是孩子向家長傳遞訊息的一種方式。家長制止孩子模仿動物的行為,會打斷孩子的表達的意圖。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 想要與家長交流

一歲以內的孩子雖離開媽媽時會哭,但非常容易哄,因為他過一會兒就忘記了媽媽。

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在頭腦中回憶起媽媽,看到與媽媽相關聯的東西也會想起媽媽。因此兩歲的孩子愛哭,是因為孩子的表象和回憶發展了,所以不能籠統地指責孩子愛哭不聽話。

孩子的延遲模仿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延遲模仿比直接模仿水平高,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像較小一點的孩子,直接模仿面前的事物,此時的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印象,模仿自己曾經見過或者有認知的東西。因而,有時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

這個時候的孩子跟父母和他人的交流和銜接都很困難,無法傳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於是孩子學會了模仿小動物,用小動物的方式與家長交流。

做到這三點智慧引導孩子

  • 嘗試融入孩子的世界

曾經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對去電影院觀看電影非常恐懼,即便是小孩子們都喜歡的"熊出沒""迪士尼系列",孩子也表現出極其的排斥。媽媽問孩子為什麼怕看電影,孩子不高興地說,"我怕,而且我聽不懂他們說的話!"

媽媽恍然大悟的同時又感到慚愧,自己一直帶著孩子去看大人們喜歡的"好萊塢大片",裡面說的不僅都是英語,還都是真人打鬥的場景,小孩子當然不喜歡,還產生了對看電影的恐懼心理。如果自己一開始帶孩子去影院看的是兒童向的動畫,如今,孩子可能就不會抗拒了。

不學著融入孩子的世界,而是拉著孩子融入大人的生活是許多家長的通病。

  • 孩子們模仿著小動物們的行為,又是嗷嗷亂叫,又是在地面爬。小孩子覺得生動有趣,但家長們覺得既丟臉又不衛生,連忙制止孩子的行為。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 選擇性無視孩子的模仿行為

孩子就像白紙,他看到什麼就會往上面畫什麼,孩子又像橡皮泥;看到什麼,都能往什麼上面任意揉捏。塑造性極強的他們什麼都能吸收,什麼都能包容。模仿就成了他們探索世界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

但實際上,孩子的模仿行為會隨著年齡的長大、心智的成熟,慢慢消退。

2—3歲的孩子可能會去模仿小動物各種行為,4—6歲的孩子可能會去模仿奧特曼或者小公主,再大一些的孩子會去模仿媽媽塗口紅、爸爸穿皮鞋。但孩子的興趣以及注意力從舊事物轉移到新事物時,對舊事物的模仿也會漸漸消失。

因此家長們對孩子的模仿行為不必過分擔心,選擇性無視小孩子引人注目的行為會讓孩子高漲的興致漸漸消退,過不了多久,孩子便會感到無聊,然後放棄。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 及時察覺孩子的情感需求

有一次,阿姨給彤彤看了一件放在客廳的擺設"水晶蘿蔔",閃閃發亮的東西在小女孩眼中極具誘惑力,但當阿姨問彤彤想不想要"蘿蔔"時,彤彤因為害羞沒有回答,於是彤彤媽媽便回拒了阿姨。

可是之後的事情卻使得媽媽感到疑惑,彤彤一直纏著媽媽說自己是"小兔子",在客廳學著兔子跳,一直問媽媽"小兔子喜歡吃什麼?"睿智的阿姨笑道,"彤彤是想要水晶蘿蔔吧。"

果不其然,當阿姨將水晶蘿蔔送給彤彤時,彤彤不再學兔子了。

很多孩子會以"小狗不吃青菜""老鼠在水中會淹死"來表達出自己不想吃菜,不想洗澡,沒有聽懂的家長便會認為孩子在"裝瘋賣傻",跟著動物學壞了。

因此家長們要意識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模仿某種動物時,很有可能是在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需求。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家的小鋒已經四歲,但小鋒媽媽發現,自從孩子愛上看"小豬佩奇"後,小鋒天天學裡面的小豬叫。一見到別人或是自我介紹的時候還總說"我是佩奇!",弄得媽媽尷尬又無語。

不止小鋒的媽媽有這種苦惱,其他媽媽也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歡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行為動作。

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每次洗澡都趴在浴缸中扭動,一問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在學魚游泳。也有的孩子喜歡模仿小狗,走到哪裡都"汪汪"叫,還學著用嘴叼東西。

家長們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可是孩子總喜歡模仿動物到底是好是壞?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模仿動物?孩子模仿動物時,到底要不要制止呢?

這些問題都讓家長們摸不著頭腦。

  • 孩子喜歡模仿動物,不應該被強硬"阻止"

紐約時報育兒雜誌曾採訪過美國韋爾斯利大學心理學教授Tracey Gleason博士關於學齡前兒童角色扮演的問題,她是這樣解釋的:"他們正在大量探索別人的感受,感受別的東西,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人互動。"

Gleason博士還補充道:兒童通過這種探索進行認知發展,被稱為"共情理論",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寶寶們從18個月開始,內心的共情思想便開始萌芽,可是要經過數年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別人的情緒。然而通過角色扮演,孩子可以在內心創造一個只有自己能看到的隱形的朋友,能夠幫助他進行有效地換位思考,通過這個過程去理解對方的感受。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雖然與成人大不相同,但卻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新奇方式,家長不應該刻意去幹涉,強硬地"阻止"。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孩子愛模仿,家長要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意圖

  • 引起家長的關注

年紀小的孩子總會想方設法來引起家長的關注,這其中就包括在家長面前故意模仿小動物的行為,可愛憨厚的模樣引得大人"哈哈大笑"。

家長笑了,孩子便會認為自己這樣的模仿行為能讓大人開心,於是便重複地在家長面前做著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與孩子在學校得到老師的獎勵,迫不及待拿給爸爸媽媽看是同樣的道理。

  • 以模仿動物為藉口

孩子們總是喜歡以模仿動物來表達自己某些方面的想法,一方面是為了逃避自己不想要去做的事,另一方面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實現自己的心願。

他們雖然有許多想法,但由於年齡與心智受限制,只能夠使用簡單的詞語或短句,語言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很多時候不能將想要表達的東西傳遞給父母。所以很多孩子會選擇運用肢體,比如:孩子想要吃某樣東西時,便會牽著媽媽來到冰箱前指給媽媽看。

孩子模仿動物也是孩子向家長傳遞訊息的一種方式。家長制止孩子模仿動物的行為,會打斷孩子的表達的意圖。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 想要與家長交流

一歲以內的孩子雖離開媽媽時會哭,但非常容易哄,因為他過一會兒就忘記了媽媽。

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在頭腦中回憶起媽媽,看到與媽媽相關聯的東西也會想起媽媽。因此兩歲的孩子愛哭,是因為孩子的表象和回憶發展了,所以不能籠統地指責孩子愛哭不聽話。

孩子的延遲模仿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延遲模仿比直接模仿水平高,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像較小一點的孩子,直接模仿面前的事物,此時的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印象,模仿自己曾經見過或者有認知的東西。因而,有時兩歲左右的孩子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動作。

這個時候的孩子跟父母和他人的交流和銜接都很困難,無法傳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於是孩子學會了模仿小動物,用小動物的方式與家長交流。

做到這三點智慧引導孩子

  • 嘗試融入孩子的世界

曾經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對去電影院觀看電影非常恐懼,即便是小孩子們都喜歡的"熊出沒""迪士尼系列",孩子也表現出極其的排斥。媽媽問孩子為什麼怕看電影,孩子不高興地說,"我怕,而且我聽不懂他們說的話!"

媽媽恍然大悟的同時又感到慚愧,自己一直帶著孩子去看大人們喜歡的"好萊塢大片",裡面說的不僅都是英語,還都是真人打鬥的場景,小孩子當然不喜歡,還產生了對看電影的恐懼心理。如果自己一開始帶孩子去影院看的是兒童向的動畫,如今,孩子可能就不會抗拒了。

不學著融入孩子的世界,而是拉著孩子融入大人的生活是許多家長的通病。

  • 孩子們模仿著小動物們的行為,又是嗷嗷亂叫,又是在地面爬。小孩子覺得生動有趣,但家長們覺得既丟臉又不衛生,連忙制止孩子的行為。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 選擇性無視孩子的模仿行為

孩子就像白紙,他看到什麼就會往上面畫什麼,孩子又像橡皮泥;看到什麼,都能往什麼上面任意揉捏。塑造性極強的他們什麼都能吸收,什麼都能包容。模仿就成了他們探索世界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

但實際上,孩子的模仿行為會隨著年齡的長大、心智的成熟,慢慢消退。

2—3歲的孩子可能會去模仿小動物各種行為,4—6歲的孩子可能會去模仿奧特曼或者小公主,再大一些的孩子會去模仿媽媽塗口紅、爸爸穿皮鞋。但孩子的興趣以及注意力從舊事物轉移到新事物時,對舊事物的模仿也會漸漸消失。

因此家長們對孩子的模仿行為不必過分擔心,選擇性無視小孩子引人注目的行為會讓孩子高漲的興致漸漸消退,過不了多久,孩子便會感到無聊,然後放棄。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 及時察覺孩子的情感需求

有一次,阿姨給彤彤看了一件放在客廳的擺設"水晶蘿蔔",閃閃發亮的東西在小女孩眼中極具誘惑力,但當阿姨問彤彤想不想要"蘿蔔"時,彤彤因為害羞沒有回答,於是彤彤媽媽便回拒了阿姨。

可是之後的事情卻使得媽媽感到疑惑,彤彤一直纏著媽媽說自己是"小兔子",在客廳學著兔子跳,一直問媽媽"小兔子喜歡吃什麼?"睿智的阿姨笑道,"彤彤是想要水晶蘿蔔吧。"

果不其然,當阿姨將水晶蘿蔔送給彤彤時,彤彤不再學兔子了。

很多孩子會以"小狗不吃青菜""老鼠在水中會淹死"來表達出自己不想吃菜,不想洗澡,沒有聽懂的家長便會認為孩子在"裝瘋賣傻",跟著動物學壞了。

因此家長們要意識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模仿某種動物時,很有可能是在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需求。

小孩總喜歡模仿動物?不要強硬“制止”,做到這3點智慧引導孩子

我是小C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