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

這個夏天《小歡喜》重磅來襲,給中國的父母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公開課。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在通過高考的路上,孩子在蛻變,作為父母,你成長了嗎?三組家庭,四個孩子就像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季爸爸唯我獨尊的指責顯得莫名反感,方一凡的媽媽焦慮的咆哮聲異常刺耳,英子的媽媽以愛之名的說教令人窒息。

"

這個夏天《小歡喜》重磅來襲,給中國的父母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公開課。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在通過高考的路上,孩子在蛻變,作為父母,你成長了嗎?三組家庭,四個孩子就像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季爸爸唯我獨尊的指責顯得莫名反感,方一凡的媽媽焦慮的咆哮聲異常刺耳,英子的媽媽以愛之名的說教令人窒息。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海報

《史記·留侯世家》曾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中國家庭的家長習慣於用難聽、刺耳的言語打壓孩子,美其名是為了讓孩子鍛鍊孩子經受挫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

專制一言堂容易滋生叛逆

《小歡喜》喬英子是一枚學霸,但是她的高三生活卻是壓抑窒息的。她的房間猶如審訊室,一塊隔音玻璃讓母親對英子言行一覽無餘。唯一的愛好樂高被沒收,任何佔用時間的休閒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生活迫使乖乖女英子開始撒謊逃學,不讓我玩樂高,我就逃學玩樂高!

"

這個夏天《小歡喜》重磅來襲,給中國的父母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公開課。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在通過高考的路上,孩子在蛻變,作為父母,你成長了嗎?三組家庭,四個孩子就像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季爸爸唯我獨尊的指責顯得莫名反感,方一凡的媽媽焦慮的咆哮聲異常刺耳,英子的媽媽以愛之名的說教令人窒息。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海報

《史記·留侯世家》曾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中國家庭的家長習慣於用難聽、刺耳的言語打壓孩子,美其名是為了讓孩子鍛鍊孩子經受挫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

專制一言堂容易滋生叛逆

《小歡喜》喬英子是一枚學霸,但是她的高三生活卻是壓抑窒息的。她的房間猶如審訊室,一塊隔音玻璃讓母親對英子言行一覽無餘。唯一的愛好樂高被沒收,任何佔用時間的休閒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生活迫使乖乖女英子開始撒謊逃學,不讓我玩樂高,我就逃學玩樂高!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我說一句,他頂我十句”,“打也打不好,罵也罵不乖”,中國的父母經常會抱怨孩子一到青春期就開始叛逆,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質疑,孩子脫離了自己控制範圍變得越來越難掌控。謾罵聲、吵鬧聲不絕於耳,大打出手也不少見,甚至離家出走也頻頻發生。

80後北大畢業生,曾經的高考狀元12年不回家,寫萬字長文痛斥父母的專制一言堂。他控訴從小到大自己沒有選擇權,就連穿什麼衣服都是父母說了算,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父母一手把控,稍有一些違逆父母的心意就是一頓嚴厲指責。孩子在父母的眼裡感受不到絲毫的愛護與尊重。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很暴力,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換位思考,如果你的上級領導,你的父母對你指手畫腳,卻從來不聽你的想法,你會感激他們的付出嗎?,

"

這個夏天《小歡喜》重磅來襲,給中國的父母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公開課。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在通過高考的路上,孩子在蛻變,作為父母,你成長了嗎?三組家庭,四個孩子就像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季爸爸唯我獨尊的指責顯得莫名反感,方一凡的媽媽焦慮的咆哮聲異常刺耳,英子的媽媽以愛之名的說教令人窒息。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海報

《史記·留侯世家》曾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中國家庭的家長習慣於用難聽、刺耳的言語打壓孩子,美其名是為了讓孩子鍛鍊孩子經受挫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

專制一言堂容易滋生叛逆

《小歡喜》喬英子是一枚學霸,但是她的高三生活卻是壓抑窒息的。她的房間猶如審訊室,一塊隔音玻璃讓母親對英子言行一覽無餘。唯一的愛好樂高被沒收,任何佔用時間的休閒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生活迫使乖乖女英子開始撒謊逃學,不讓我玩樂高,我就逃學玩樂高!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我說一句,他頂我十句”,“打也打不好,罵也罵不乖”,中國的父母經常會抱怨孩子一到青春期就開始叛逆,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質疑,孩子脫離了自己控制範圍變得越來越難掌控。謾罵聲、吵鬧聲不絕於耳,大打出手也不少見,甚至離家出走也頻頻發生。

80後北大畢業生,曾經的高考狀元12年不回家,寫萬字長文痛斥父母的專制一言堂。他控訴從小到大自己沒有選擇權,就連穿什麼衣服都是父母說了算,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父母一手把控,稍有一些違逆父母的心意就是一頓嚴厲指責。孩子在父母的眼裡感受不到絲毫的愛護與尊重。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很暴力,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換位思考,如果你的上級領導,你的父母對你指手畫腳,卻從來不聽你的想法,你會感激他們的付出嗎?,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季父生氣:給我閉嘴

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學會尊重他。愛默生•艾格里奇在《養育男孩》中提出:媽媽們,如果你只能給兒子一樣東西,那就是給他尊重。切莫以“不行”、“不許”、“你是我的孩子,必須聽我的”、“給我閉嘴”這種口吻與孩子說話,獨斷專行只會讓孩子想要逃離。父母請你低下高貴的頭顱,彎下腰靜靜傾聽孩子的訴求,適當的時候給予自己的經驗之談,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溝通也可以變得很愉快。

壞脾氣容易傷人傷己

《小歡喜》海清飾演的董文潔一出場就讓人印象深刻,那炮彈式的咆哮讓不少觀眾從董媽媽身上找了自己媽媽的影子。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媽媽 。期中考試,董文潔接到老師李萌的電話後,臉色瞬間一沉,一個甩手機的動作,讓心情愉悅的方一凡心中一緊,連忙放下愛吃的披薩,大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

這個夏天《小歡喜》重磅來襲,給中國的父母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公開課。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在通過高考的路上,孩子在蛻變,作為父母,你成長了嗎?三組家庭,四個孩子就像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季爸爸唯我獨尊的指責顯得莫名反感,方一凡的媽媽焦慮的咆哮聲異常刺耳,英子的媽媽以愛之名的說教令人窒息。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海報

《史記·留侯世家》曾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中國家庭的家長習慣於用難聽、刺耳的言語打壓孩子,美其名是為了讓孩子鍛鍊孩子經受挫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

專制一言堂容易滋生叛逆

《小歡喜》喬英子是一枚學霸,但是她的高三生活卻是壓抑窒息的。她的房間猶如審訊室,一塊隔音玻璃讓母親對英子言行一覽無餘。唯一的愛好樂高被沒收,任何佔用時間的休閒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生活迫使乖乖女英子開始撒謊逃學,不讓我玩樂高,我就逃學玩樂高!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我說一句,他頂我十句”,“打也打不好,罵也罵不乖”,中國的父母經常會抱怨孩子一到青春期就開始叛逆,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質疑,孩子脫離了自己控制範圍變得越來越難掌控。謾罵聲、吵鬧聲不絕於耳,大打出手也不少見,甚至離家出走也頻頻發生。

80後北大畢業生,曾經的高考狀元12年不回家,寫萬字長文痛斥父母的專制一言堂。他控訴從小到大自己沒有選擇權,就連穿什麼衣服都是父母說了算,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父母一手把控,稍有一些違逆父母的心意就是一頓嚴厲指責。孩子在父母的眼裡感受不到絲毫的愛護與尊重。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很暴力,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換位思考,如果你的上級領導,你的父母對你指手畫腳,卻從來不聽你的想法,你會感激他們的付出嗎?,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季父生氣:給我閉嘴

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學會尊重他。愛默生•艾格里奇在《養育男孩》中提出:媽媽們,如果你只能給兒子一樣東西,那就是給他尊重。切莫以“不行”、“不許”、“你是我的孩子,必須聽我的”、“給我閉嘴”這種口吻與孩子說話,獨斷專行只會讓孩子想要逃離。父母請你低下高貴的頭顱,彎下腰靜靜傾聽孩子的訴求,適當的時候給予自己的經驗之談,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溝通也可以變得很愉快。

壞脾氣容易傷人傷己

《小歡喜》海清飾演的董文潔一出場就讓人印象深刻,那炮彈式的咆哮讓不少觀眾從董媽媽身上找了自己媽媽的影子。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媽媽 。期中考試,董文潔接到老師李萌的電話後,臉色瞬間一沉,一個甩手機的動作,讓心情愉悅的方一凡心中一緊,連忙放下愛吃的披薩,大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董文潔知道成績後發脾氣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讓孩子與母親互動,母親表情柔和,孩子心情愉悅,積極響應,然後無論孩子怎麼做,母親開始沒有任何表情。面對母親的面無表情,孩子的心跳開始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長時間持續這種狀態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可是當母親重新露出笑容後,孩子克服心中的恐懼朝著媽媽爬過去。這個實驗證明了父母的情緒對於孩子巨大的影響力。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語言只佔了7%,非語言佔了93%。孩子年齡越小越能快速感知父母的情緒的起伏波動。在面對生活中的一地雞毛,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壞情緒帶到孩子的教育中去。無論是非語言的冷暴力,還是帶有侮辱性質的謾罵都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你怎麼那麼笨呢?”,“整天磨磨蹭蹭,你耳朵聾了嗎?”,“我怎麼生出了你這麼一個廢物”這些刺耳、貶低的話語中孩子感受不到一絲絲父母的關愛與善意,卻而代之的是被侮辱、被輕蔑的恥辱感,這種話語只能換來反感與牴觸。

"

這個夏天《小歡喜》重磅來襲,給中國的父母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公開課。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在通過高考的路上,孩子在蛻變,作為父母,你成長了嗎?三組家庭,四個孩子就像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季爸爸唯我獨尊的指責顯得莫名反感,方一凡的媽媽焦慮的咆哮聲異常刺耳,英子的媽媽以愛之名的說教令人窒息。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海報

《史記·留侯世家》曾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中國家庭的家長習慣於用難聽、刺耳的言語打壓孩子,美其名是為了讓孩子鍛鍊孩子經受挫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

專制一言堂容易滋生叛逆

《小歡喜》喬英子是一枚學霸,但是她的高三生活卻是壓抑窒息的。她的房間猶如審訊室,一塊隔音玻璃讓母親對英子言行一覽無餘。唯一的愛好樂高被沒收,任何佔用時間的休閒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生活迫使乖乖女英子開始撒謊逃學,不讓我玩樂高,我就逃學玩樂高!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我說一句,他頂我十句”,“打也打不好,罵也罵不乖”,中國的父母經常會抱怨孩子一到青春期就開始叛逆,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質疑,孩子脫離了自己控制範圍變得越來越難掌控。謾罵聲、吵鬧聲不絕於耳,大打出手也不少見,甚至離家出走也頻頻發生。

80後北大畢業生,曾經的高考狀元12年不回家,寫萬字長文痛斥父母的專制一言堂。他控訴從小到大自己沒有選擇權,就連穿什麼衣服都是父母說了算,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父母一手把控,稍有一些違逆父母的心意就是一頓嚴厲指責。孩子在父母的眼裡感受不到絲毫的愛護與尊重。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很暴力,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換位思考,如果你的上級領導,你的父母對你指手畫腳,卻從來不聽你的想法,你會感激他們的付出嗎?,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季父生氣:給我閉嘴

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學會尊重他。愛默生•艾格里奇在《養育男孩》中提出:媽媽們,如果你只能給兒子一樣東西,那就是給他尊重。切莫以“不行”、“不許”、“你是我的孩子,必須聽我的”、“給我閉嘴”這種口吻與孩子說話,獨斷專行只會讓孩子想要逃離。父母請你低下高貴的頭顱,彎下腰靜靜傾聽孩子的訴求,適當的時候給予自己的經驗之談,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溝通也可以變得很愉快。

壞脾氣容易傷人傷己

《小歡喜》海清飾演的董文潔一出場就讓人印象深刻,那炮彈式的咆哮讓不少觀眾從董媽媽身上找了自己媽媽的影子。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媽媽 。期中考試,董文潔接到老師李萌的電話後,臉色瞬間一沉,一個甩手機的動作,讓心情愉悅的方一凡心中一緊,連忙放下愛吃的披薩,大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董文潔知道成績後發脾氣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讓孩子與母親互動,母親表情柔和,孩子心情愉悅,積極響應,然後無論孩子怎麼做,母親開始沒有任何表情。面對母親的面無表情,孩子的心跳開始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長時間持續這種狀態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可是當母親重新露出笑容後,孩子克服心中的恐懼朝著媽媽爬過去。這個實驗證明了父母的情緒對於孩子巨大的影響力。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語言只佔了7%,非語言佔了93%。孩子年齡越小越能快速感知父母的情緒的起伏波動。在面對生活中的一地雞毛,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壞情緒帶到孩子的教育中去。無論是非語言的冷暴力,還是帶有侮辱性質的謾罵都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你怎麼那麼笨呢?”,“整天磨磨蹭蹭,你耳朵聾了嗎?”,“我怎麼生出了你這麼一個廢物”這些刺耳、貶低的話語中孩子感受不到一絲絲父母的關愛與善意,卻而代之的是被侮辱、被輕蔑的恥辱感,這種話語只能換來反感與牴觸。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方一凡與董文潔大吵

教育專家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人的脾氣是有互動性的,你傳遞給孩子的壞脾氣會以另一種方式加倍反彈回來。你給予孩子的暴躁,孩子會用狂躁回擊;你傳遞了不悅與失望,孩子迴應了不滿與絕望;你用嘲笑諷刺來傷害孩子,孩子用蔑視冷漠來回饋父母。

壞脾氣的父母是教育不出好脾氣的孩子的。俗話說衝動是魔鬼,被壞情緒支配下,父母很容易出口傷人,甚至讓孩子產生輕生的念頭。情緒管理是中國父母缺失的一門必修課。父母只有保持穩定的情緒,才能讓親子之間的溝通更為平和,以此減少惡意的衝突與對立。

消極抱怨容易傳遞負能量

《小歡喜》空降爸爸季勝利與兒子季楊楊的相處異常的彆扭,本應是最親密的家人彼此之間拘謹猶如陌生人。對於父母的關心,季楊楊無所適從。當他最渴望父母的陪伴時,他們的缺席,如今的他們的關愛讓他覺得是一種惺惺作態。一封道歉信,一個巴掌在父子之間劃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溝壑。

"

這個夏天《小歡喜》重磅來襲,給中國的父母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公開課。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在通過高考的路上,孩子在蛻變,作為父母,你成長了嗎?三組家庭,四個孩子就像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季爸爸唯我獨尊的指責顯得莫名反感,方一凡的媽媽焦慮的咆哮聲異常刺耳,英子的媽媽以愛之名的說教令人窒息。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海報

《史記·留侯世家》曾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中國家庭的家長習慣於用難聽、刺耳的言語打壓孩子,美其名是為了讓孩子鍛鍊孩子經受挫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

專制一言堂容易滋生叛逆

《小歡喜》喬英子是一枚學霸,但是她的高三生活卻是壓抑窒息的。她的房間猶如審訊室,一塊隔音玻璃讓母親對英子言行一覽無餘。唯一的愛好樂高被沒收,任何佔用時間的休閒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生活迫使乖乖女英子開始撒謊逃學,不讓我玩樂高,我就逃學玩樂高!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我說一句,他頂我十句”,“打也打不好,罵也罵不乖”,中國的父母經常會抱怨孩子一到青春期就開始叛逆,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質疑,孩子脫離了自己控制範圍變得越來越難掌控。謾罵聲、吵鬧聲不絕於耳,大打出手也不少見,甚至離家出走也頻頻發生。

80後北大畢業生,曾經的高考狀元12年不回家,寫萬字長文痛斥父母的專制一言堂。他控訴從小到大自己沒有選擇權,就連穿什麼衣服都是父母說了算,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父母一手把控,稍有一些違逆父母的心意就是一頓嚴厲指責。孩子在父母的眼裡感受不到絲毫的愛護與尊重。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很暴力,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換位思考,如果你的上級領導,你的父母對你指手畫腳,卻從來不聽你的想法,你會感激他們的付出嗎?,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季父生氣:給我閉嘴

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學會尊重他。愛默生•艾格里奇在《養育男孩》中提出:媽媽們,如果你只能給兒子一樣東西,那就是給他尊重。切莫以“不行”、“不許”、“你是我的孩子,必須聽我的”、“給我閉嘴”這種口吻與孩子說話,獨斷專行只會讓孩子想要逃離。父母請你低下高貴的頭顱,彎下腰靜靜傾聽孩子的訴求,適當的時候給予自己的經驗之談,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溝通也可以變得很愉快。

壞脾氣容易傷人傷己

《小歡喜》海清飾演的董文潔一出場就讓人印象深刻,那炮彈式的咆哮讓不少觀眾從董媽媽身上找了自己媽媽的影子。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媽媽 。期中考試,董文潔接到老師李萌的電話後,臉色瞬間一沉,一個甩手機的動作,讓心情愉悅的方一凡心中一緊,連忙放下愛吃的披薩,大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董文潔知道成績後發脾氣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讓孩子與母親互動,母親表情柔和,孩子心情愉悅,積極響應,然後無論孩子怎麼做,母親開始沒有任何表情。面對母親的面無表情,孩子的心跳開始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長時間持續這種狀態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可是當母親重新露出笑容後,孩子克服心中的恐懼朝著媽媽爬過去。這個實驗證明了父母的情緒對於孩子巨大的影響力。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語言只佔了7%,非語言佔了93%。孩子年齡越小越能快速感知父母的情緒的起伏波動。在面對生活中的一地雞毛,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壞情緒帶到孩子的教育中去。無論是非語言的冷暴力,還是帶有侮辱性質的謾罵都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你怎麼那麼笨呢?”,“整天磨磨蹭蹭,你耳朵聾了嗎?”,“我怎麼生出了你這麼一個廢物”這些刺耳、貶低的話語中孩子感受不到一絲絲父母的關愛與善意,卻而代之的是被侮辱、被輕蔑的恥辱感,這種話語只能換來反感與牴觸。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方一凡與董文潔大吵

教育專家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人的脾氣是有互動性的,你傳遞給孩子的壞脾氣會以另一種方式加倍反彈回來。你給予孩子的暴躁,孩子會用狂躁回擊;你傳遞了不悅與失望,孩子迴應了不滿與絕望;你用嘲笑諷刺來傷害孩子,孩子用蔑視冷漠來回饋父母。

壞脾氣的父母是教育不出好脾氣的孩子的。俗話說衝動是魔鬼,被壞情緒支配下,父母很容易出口傷人,甚至讓孩子產生輕生的念頭。情緒管理是中國父母缺失的一門必修課。父母只有保持穩定的情緒,才能讓親子之間的溝通更為平和,以此減少惡意的衝突與對立。

消極抱怨容易傳遞負能量

《小歡喜》空降爸爸季勝利與兒子季楊楊的相處異常的彆扭,本應是最親密的家人彼此之間拘謹猶如陌生人。對於父母的關心,季楊楊無所適從。當他最渴望父母的陪伴時,他們的缺席,如今的他們的關愛讓他覺得是一種惺惺作態。一封道歉信,一個巴掌在父子之間劃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溝壑。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季勝利向兒子下達不準進慢班的指令

季勝利抱怨曾經乖巧的兒子變得囂張跋扈,叛逆得不可理喻。在分班考前夕命令兒子好好考,我季勝利的兒子不能進慢班。父親的失望與指責讓季楊楊心灰意冷,反覆強調自己早就不在意父母的看法。

這一幕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魔丸哪吒何其相似。面對相鄰一次又一次的誤解與排斥,哪吒遍體鱗傷,但又無能為力,只能自暴自棄:生活你全是淚,沒死就得活受罪 ,越是折騰越倒黴 ,越有追求越悲催,垂死掙扎你累不累,不如癱在床上睡。這首打油詩裡流露出孩子對生活的不滿與無奈。

"

這個夏天《小歡喜》重磅來襲,給中國的父母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公開課。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在通過高考的路上,孩子在蛻變,作為父母,你成長了嗎?三組家庭,四個孩子就像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季爸爸唯我獨尊的指責顯得莫名反感,方一凡的媽媽焦慮的咆哮聲異常刺耳,英子的媽媽以愛之名的說教令人窒息。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海報

《史記·留侯世家》曾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中國家庭的家長習慣於用難聽、刺耳的言語打壓孩子,美其名是為了讓孩子鍛鍊孩子經受挫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

專制一言堂容易滋生叛逆

《小歡喜》喬英子是一枚學霸,但是她的高三生活卻是壓抑窒息的。她的房間猶如審訊室,一塊隔音玻璃讓母親對英子言行一覽無餘。唯一的愛好樂高被沒收,任何佔用時間的休閒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生活迫使乖乖女英子開始撒謊逃學,不讓我玩樂高,我就逃學玩樂高!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我說一句,他頂我十句”,“打也打不好,罵也罵不乖”,中國的父母經常會抱怨孩子一到青春期就開始叛逆,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質疑,孩子脫離了自己控制範圍變得越來越難掌控。謾罵聲、吵鬧聲不絕於耳,大打出手也不少見,甚至離家出走也頻頻發生。

80後北大畢業生,曾經的高考狀元12年不回家,寫萬字長文痛斥父母的專制一言堂。他控訴從小到大自己沒有選擇權,就連穿什麼衣服都是父母說了算,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父母一手把控,稍有一些違逆父母的心意就是一頓嚴厲指責。孩子在父母的眼裡感受不到絲毫的愛護與尊重。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很暴力,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換位思考,如果你的上級領導,你的父母對你指手畫腳,卻從來不聽你的想法,你會感激他們的付出嗎?,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季父生氣:給我閉嘴

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學會尊重他。愛默生•艾格里奇在《養育男孩》中提出:媽媽們,如果你只能給兒子一樣東西,那就是給他尊重。切莫以“不行”、“不許”、“你是我的孩子,必須聽我的”、“給我閉嘴”這種口吻與孩子說話,獨斷專行只會讓孩子想要逃離。父母請你低下高貴的頭顱,彎下腰靜靜傾聽孩子的訴求,適當的時候給予自己的經驗之談,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溝通也可以變得很愉快。

壞脾氣容易傷人傷己

《小歡喜》海清飾演的董文潔一出場就讓人印象深刻,那炮彈式的咆哮讓不少觀眾從董媽媽身上找了自己媽媽的影子。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媽媽 。期中考試,董文潔接到老師李萌的電話後,臉色瞬間一沉,一個甩手機的動作,讓心情愉悅的方一凡心中一緊,連忙放下愛吃的披薩,大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董文潔知道成績後發脾氣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讓孩子與母親互動,母親表情柔和,孩子心情愉悅,積極響應,然後無論孩子怎麼做,母親開始沒有任何表情。面對母親的面無表情,孩子的心跳開始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長時間持續這種狀態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可是當母親重新露出笑容後,孩子克服心中的恐懼朝著媽媽爬過去。這個實驗證明了父母的情緒對於孩子巨大的影響力。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語言只佔了7%,非語言佔了93%。孩子年齡越小越能快速感知父母的情緒的起伏波動。在面對生活中的一地雞毛,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壞情緒帶到孩子的教育中去。無論是非語言的冷暴力,還是帶有侮辱性質的謾罵都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你怎麼那麼笨呢?”,“整天磨磨蹭蹭,你耳朵聾了嗎?”,“我怎麼生出了你這麼一個廢物”這些刺耳、貶低的話語中孩子感受不到一絲絲父母的關愛與善意,卻而代之的是被侮辱、被輕蔑的恥辱感,這種話語只能換來反感與牴觸。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方一凡與董文潔大吵

教育專家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人的脾氣是有互動性的,你傳遞給孩子的壞脾氣會以另一種方式加倍反彈回來。你給予孩子的暴躁,孩子會用狂躁回擊;你傳遞了不悅與失望,孩子迴應了不滿與絕望;你用嘲笑諷刺來傷害孩子,孩子用蔑視冷漠來回饋父母。

壞脾氣的父母是教育不出好脾氣的孩子的。俗話說衝動是魔鬼,被壞情緒支配下,父母很容易出口傷人,甚至讓孩子產生輕生的念頭。情緒管理是中國父母缺失的一門必修課。父母只有保持穩定的情緒,才能讓親子之間的溝通更為平和,以此減少惡意的衝突與對立。

消極抱怨容易傳遞負能量

《小歡喜》空降爸爸季勝利與兒子季楊楊的相處異常的彆扭,本應是最親密的家人彼此之間拘謹猶如陌生人。對於父母的關心,季楊楊無所適從。當他最渴望父母的陪伴時,他們的缺席,如今的他們的關愛讓他覺得是一種惺惺作態。一封道歉信,一個巴掌在父子之間劃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溝壑。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季勝利向兒子下達不準進慢班的指令

季勝利抱怨曾經乖巧的兒子變得囂張跋扈,叛逆得不可理喻。在分班考前夕命令兒子好好考,我季勝利的兒子不能進慢班。父親的失望與指責讓季楊楊心灰意冷,反覆強調自己早就不在意父母的看法。

這一幕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魔丸哪吒何其相似。面對相鄰一次又一次的誤解與排斥,哪吒遍體鱗傷,但又無能為力,只能自暴自棄:生活你全是淚,沒死就得活受罪 ,越是折騰越倒黴 ,越有追求越悲催,垂死掙扎你累不累,不如癱在床上睡。這首打油詩裡流露出孩子對生活的不滿與無奈。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哪吒》海報

精神分析專家弗洛伊德認為: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面對外界的惡意與負能量,幼年的孩子很難找到合理的方式去消化,隨著時間推移,這種負能量越積越多,等到某一個時刻可能會十倍百倍的反噬過來。

著名的吸引力法則強調:吸引力就像一種磁場,它只會將你想要的東西吸引過來。而我們之所以無法擁有自己想要的,就是我們將注意力放在不想要的上,而忽略了想要的意願。如果我們把過多的目光集中在那些不好的事情上,那些不好的事情就會像影子一樣追逐著我們。

"

這個夏天《小歡喜》重磅來襲,給中國的父母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公開課。人生就像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在通過高考的路上,孩子在蛻變,作為父母,你成長了嗎?三組家庭,四個孩子就像無數中國家庭的縮影,季爸爸唯我獨尊的指責顯得莫名反感,方一凡的媽媽焦慮的咆哮聲異常刺耳,英子的媽媽以愛之名的說教令人窒息。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海報

《史記·留侯世家》曾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中國家庭的家長習慣於用難聽、刺耳的言語打壓孩子,美其名是為了讓孩子鍛鍊孩子經受挫折,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

專制一言堂容易滋生叛逆

《小歡喜》喬英子是一枚學霸,但是她的高三生活卻是壓抑窒息的。她的房間猶如審訊室,一塊隔音玻璃讓母親對英子言行一覽無餘。唯一的愛好樂高被沒收,任何佔用時間的休閒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生活迫使乖乖女英子開始撒謊逃學,不讓我玩樂高,我就逃學玩樂高!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我說一句,他頂我十句”,“打也打不好,罵也罵不乖”,中國的父母經常會抱怨孩子一到青春期就開始叛逆,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質疑,孩子脫離了自己控制範圍變得越來越難掌控。謾罵聲、吵鬧聲不絕於耳,大打出手也不少見,甚至離家出走也頻頻發生。

80後北大畢業生,曾經的高考狀元12年不回家,寫萬字長文痛斥父母的專制一言堂。他控訴從小到大自己沒有選擇權,就連穿什麼衣服都是父母說了算,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是父母一手把控,稍有一些違逆父母的心意就是一頓嚴厲指責。孩子在父母的眼裡感受不到絲毫的愛護與尊重。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很暴力,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換位思考,如果你的上級領導,你的父母對你指手畫腳,卻從來不聽你的想法,你會感激他們的付出嗎?,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季父生氣:給我閉嘴

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學會尊重他。愛默生•艾格里奇在《養育男孩》中提出:媽媽們,如果你只能給兒子一樣東西,那就是給他尊重。切莫以“不行”、“不許”、“你是我的孩子,必須聽我的”、“給我閉嘴”這種口吻與孩子說話,獨斷專行只會讓孩子想要逃離。父母請你低下高貴的頭顱,彎下腰靜靜傾聽孩子的訴求,適當的時候給予自己的經驗之談,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溝通也可以變得很愉快。

壞脾氣容易傷人傷己

《小歡喜》海清飾演的董文潔一出場就讓人印象深刻,那炮彈式的咆哮讓不少觀眾從董媽媽身上找了自己媽媽的影子。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媽媽 。期中考試,董文潔接到老師李萌的電話後,臉色瞬間一沉,一個甩手機的動作,讓心情愉悅的方一凡心中一緊,連忙放下愛吃的披薩,大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董文潔知道成績後發脾氣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讓孩子與母親互動,母親表情柔和,孩子心情愉悅,積極響應,然後無論孩子怎麼做,母親開始沒有任何表情。面對母親的面無表情,孩子的心跳開始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長時間持續這種狀態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可是當母親重新露出笑容後,孩子克服心中的恐懼朝著媽媽爬過去。這個實驗證明了父母的情緒對於孩子巨大的影響力。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語言只佔了7%,非語言佔了93%。孩子年齡越小越能快速感知父母的情緒的起伏波動。在面對生活中的一地雞毛,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壞情緒帶到孩子的教育中去。無論是非語言的冷暴力,還是帶有侮辱性質的謾罵都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你怎麼那麼笨呢?”,“整天磨磨蹭蹭,你耳朵聾了嗎?”,“我怎麼生出了你這麼一個廢物”這些刺耳、貶低的話語中孩子感受不到一絲絲父母的關愛與善意,卻而代之的是被侮辱、被輕蔑的恥辱感,這種話語只能換來反感與牴觸。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方一凡與董文潔大吵

教育專家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人的脾氣是有互動性的,你傳遞給孩子的壞脾氣會以另一種方式加倍反彈回來。你給予孩子的暴躁,孩子會用狂躁回擊;你傳遞了不悅與失望,孩子迴應了不滿與絕望;你用嘲笑諷刺來傷害孩子,孩子用蔑視冷漠來回饋父母。

壞脾氣的父母是教育不出好脾氣的孩子的。俗話說衝動是魔鬼,被壞情緒支配下,父母很容易出口傷人,甚至讓孩子產生輕生的念頭。情緒管理是中國父母缺失的一門必修課。父母只有保持穩定的情緒,才能讓親子之間的溝通更為平和,以此減少惡意的衝突與對立。

消極抱怨容易傳遞負能量

《小歡喜》空降爸爸季勝利與兒子季楊楊的相處異常的彆扭,本應是最親密的家人彼此之間拘謹猶如陌生人。對於父母的關心,季楊楊無所適從。當他最渴望父母的陪伴時,他們的缺席,如今的他們的關愛讓他覺得是一種惺惺作態。一封道歉信,一個巴掌在父子之間劃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溝壑。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季勝利向兒子下達不準進慢班的指令

季勝利抱怨曾經乖巧的兒子變得囂張跋扈,叛逆得不可理喻。在分班考前夕命令兒子好好考,我季勝利的兒子不能進慢班。父親的失望與指責讓季楊楊心灰意冷,反覆強調自己早就不在意父母的看法。

這一幕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魔丸哪吒何其相似。面對相鄰一次又一次的誤解與排斥,哪吒遍體鱗傷,但又無能為力,只能自暴自棄:生活你全是淚,沒死就得活受罪 ,越是折騰越倒黴 ,越有追求越悲催,垂死掙扎你累不累,不如癱在床上睡。這首打油詩裡流露出孩子對生活的不滿與無奈。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哪吒》海報

精神分析專家弗洛伊德認為: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面對外界的惡意與負能量,幼年的孩子很難找到合理的方式去消化,隨著時間推移,這種負能量越積越多,等到某一個時刻可能會十倍百倍的反噬過來。

著名的吸引力法則強調:吸引力就像一種磁場,它只會將你想要的東西吸引過來。而我們之所以無法擁有自己想要的,就是我們將注意力放在不想要的上,而忽略了想要的意願。如果我們把過多的目光集中在那些不好的事情上,那些不好的事情就會像影子一樣追逐著我們。

《小歡喜》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歡喜》方一凡抗議母親只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

由此可見,過分關注孩子的缺點與劣勢,那父母永遠看不到孩子的閃光點,說話間傳遞的只能是不受歡迎的負能量。而換一種方式,弱化壞的一面,強化好的一面,父母主動用正向的語言去讚美,而不是去詆譭。孩子會漸漸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親子溝通會愈發順暢。

中國父母心裡明明是十分關愛孩子的,可是一開口關心變成了譴責,這就是所謂的愛之深,責之切。事實上,忠言也可以不逆耳,會說話的父母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父母如何才能把話說好,下面有幾條小建議幫助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

1、硬話軟著說

當孩子犯了錯,在學校打架了,這時候父母想要表達一些批評性建議,用嚴厲地語氣譴責往往會讓孩子敢怒不敢言,面服心不服。這個時候如果可以用委婉的語氣,客觀陳述事實,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引出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讓他明白自己的錯誤,這樣他才能真正打心底接受父母的建議。硬話軟著說,父母使自己的語言變得柔和而又充滿人情味,孩子才會欣然接受後立即執行。

2、好話多多說

與西方父母不同,中國的父母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愛意,信奉批判式教育。無論多大的孩子都會希望得到來自父母的肯定,這份渴望在中國孩子身上更為明顯。心裡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類性情中最強烈的是渴望受人認同。當孩子成績取得進步,哪怕是幾分,都要誇讚他,“你這次成績考得比之前進步,你很棒!”,“堅持跑了下來,媽媽為你感到驕傲”。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值得父母的讚美。好話多多說,讚美的力量會牽引孩子更加自信,積極向上。

3、氣話不要說

生活難免磕磕碰碰,就像親密無間的舌頭也會和牙齒打架,更何況同一屋簷下的父母與孩子。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與不快,切忌控制自己的壞脾氣,說出傷人傷己的氣話。“你怎麼不去死”、“我不活了”這種消極的負能量得傷害對孩子來說猶如一顆原子彈。人在衝動之下很可能做出不可挽回的激進行為,如跳樓、跳河、割腕等。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句話也適用於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氣話不要說,不要因為一時的意氣之爭,做出讓一生遺憾的衝動之舉。

4、急話慢慢說

意外總是突如其來,遇到著急的事情,需要冷靜下來,慢慢地把話說清楚。越是著急,越需要慢慢說,否則很容易前言不搭後語,讓聽者一知半解甚至產生歧義,不僅耽誤事情,而且傷害他人情感。人在面對巨大的壓力時,很容易結巴,有些人甚至會失語。急話慢慢說,清楚有條理把要表達的意思準確傳達給對方,切莫詞不達意,曲解畫中的善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